×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九十九回:諸葛亮大破魏兵,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 大破 魏兵 ,司馬懿入 寇西 蜀

蜀 漢建興 七年 , 夏 四月 , 孔明兵 在 祁山 , 分作 三寨 , 專候 魏兵 。

卻說 司馬懿引 兵到 長安 , 張 郃 接見 , 備言前 事 。 懿令 郃 為 先鋒 , 戴陵 為 副將 , 引十 萬兵 到 祁山 , 於 渭水 之 南下 寨 。 郭淮 、 孫禮入 寨 參見 。 懿問 曰 :「 汝 等 曾 與 蜀 兵 對陣 否 ? 」 二人 答 曰 :「 未 也 。」 懿 曰 :「 蜀兵 千里 而來 , 利在 速戰 ; 今來 此不戰 , 必有 謀 也 。 隴西 諸路 , 曾 有 信息 否 ? 」 淮 曰 :「 已有 細作 探知 各郡 十分 用心 , 日夜 提防 , 並無 他 事 。 只有 武都 、 陰平 二處 , 未曾 回報 。」 懿 曰 :「 吾 自差 人 與 孔明 交戰 。 汝二人 急 從小 路去 救二郡 , 卻 掩 在 蜀 兵 之後 , 彼必 自亂 矣 。」

二人 受計 , 引 五千 兵 從 隴西 小路 來 救 武都 、 陰平 , 就襲 蜀 兵 之後 。 郭淮 於 路謂 孫禮 曰 :「 仲 達比 孔明 如何 ? 」 禮曰 :「 孔明 勝仲達 多 矣 。」 淮 曰 :「 孔明 雖勝 , 此 一計足 顯仲達 有 過人 之智 。 蜀兵 如正攻 兩 郡 , 我 等 自後抄 到 , 彼 豈 不 自 亂乎 ? 正言間 , 忽哨 馬來 報 :「 陰平 已 被 王平 打破 了 。 武都 已 被 姜維 打破 了 。 前離 蜀 兵 不 遠 。」 禮曰 :「 蜀兵 既 已 打破 了 城池 , 如何 陳兵 於 外 ? 必 有詐 也 , 不如 速退 。」

郭淮 從 之 。 方 傳令 教軍退 時 , 忽然 一聲 砲 響 , 山 背後 閃出 一枝 軍馬 來 , 旗上 大書 「 漢 丞相 諸葛亮 」; 中央 一輛 四輪車 , 孔明 端坐 於 上 ; 左 有關 興 , 右有 張 苞 。 孫 、 郭二人 見 之 , 大驚 。 孔明 大笑 曰 :「 郭淮 、 孫禮休 走 ! 司馬懿 之計 , 安 能 瞞得過 吾 ? 他 每日 令 人 在 前 交戰 , 卻 教汝等襲 吾 軍 後 。 武都 、 陰平 吾 已取 了 。 汝二人 不 早來 降 , 欲 驅兵 與 吾 決戰 耶 ? 郭淮 、 孫禮 聽 畢 , 大慌 。 忽報 背後 喊 殺 連天 , 王平 、 姜維引 兵 從後殺 來 。 興 、 苞 二 將 , 又 引兵 從前 面殺 來 。 兩面夾攻 , 魏兵 大敗 。 郭 、 孫二人 棄馬 爬山 而 走 。 張苞 望見 , 縱馬 趕來 ; 不期 連人 帶馬 , 跌入 澗 內 。 後軍 急忙 救起 , 頭已 跌破 , 孔明 令人 送回 成都 養 病 。

卻說 郭 、 孫二人 走脫 , 回見 司馬懿 曰 :「 武都 、 陰平 二郡 已失 。 孔明 伏 於 要 路 , 前 後 攻殺 , 因此 大敗 , 棄馬 步行 , 方得 逃回 。」 懿 曰 :「 非汝等 之罪 , 孔明 智 在 吾 先 。 可 再 引兵 把守 雍 、 郿 二城 , 切勿 出戰 。 吾 自有 破敵 之策 。」

二人 拜辭 而 去 。 懿 又 喚張 郃 、 戴陵 分付 曰 :「 今 孔明 得 了 武都 、 陰平 , 必然 撫 百姓 以 安民 心 , 不在 營中 矣 。 汝二人 各引 一 萬精兵 , 今夜 起身 , 抄 在 蜀 兵 之後 , 一齊 奮勇 殺 將 過來 ; 吾 卻引軍 在 前布陣 , 只待 蜀 兵勢 亂 , 吾 大驅 人馬 , 攻殺 進去 : 兩 軍 併力 可奪 蜀 寨 也 。 若得 此地 山勢 , 破敵 何難 ? 二人 受 計引兵 而 去 。 戴陵 在 左 。 張 郃 在 右 , 各取 小路 進發 , 深入 蜀兵 之後 。 三 更 時 分 , 來到 大路 , 兩 軍 相遇 , 合兵 一處 , 卻 從 蜀 兵 背後 殺來 。 行 不到 三十里 , 前軍 不行 。 張 、 戴 二人 自縱馬視 之 , 只見 數百輛 草車 , 橫截 去路 。 郃 曰 :「 此必 有 準備 。 可急 取路 而 回 。」

纏 傳令 退兵 , 只見 滿山 火光 齊明 , 鼓聲 大 震 , 伏兵 四下 皆 出 , 把 二人 圍住 。 孔明 在 祁山 上 大叫 曰 :「 戴陵 、 張 郃 可 聽吾言 。 司馬懿料 吾 往 武都 、 陰平 撫民 , 不在 營中 , 故 令 汝二人 來 劫 吾 寨 , 卻 中吾之計 也 。 汝二人 乃 無名 下將 , 吾 不 殺害 , 下馬 早降 ! 」 郃 大 怒 , 指 孔明 而 罵 曰 :「 汝 乃 山野 村夫 , 侵吾 大國 境界 , 如何 敢發 此言 ! 吾 若 捉住 汝時 , 碎屍萬段 ! 言 訖 , 縱馬 挺 鎗 , 殺 上山 來 。 山上 矢石如雨 。 郃 不能 上山 , 乃 拍馬 舞槍 , 衝出重圍 , 無人 敢當 。 蜀兵 困戴陵 在 垓 心 。 郃 殺出 , 不見 戴陵 , 即 奮勇 翻身 又 殺入 重圍 , 救出 戴 陵 而 回 。 孔明 在 山上 , 見 郃 在 萬軍 之中 , 往來 衝突 。 英勇 倍加 , 乃謂 左右 曰 :「 吾 當聞 張翼德 大戰 張 郃 , 人 皆 驚懼 。 吾 今日 見 之 , 方知其 勇 也 。 若 留下 此人 , 必為 蜀中 之害 。 吾 當除 之 。」 遂 收兵 回營 。

卻說 司馬懿引 兵布成 陣勢 , 只待 蜀 兵 亂動 , 一齊 攻 之 。 忽見 張 郃 、 戴陵 狼狽 而來 , 告 曰 :「 孔明先 如此 提防 , 因此 大敗 而 歸 。」 懿大驚 曰 :「 孔明真 神人 也 ! 不如 且 退 。 」 即 傳令 教 大軍 盡回 本寨 , 堅守 不 出 。

且說 孔明 大勝 , 所得 器械 、 馬匹 , 不計其數 , 乃引 大軍 回寨 。 每日 令 魏延 挑戰 , 魏 兵不出 。 一連 半月 , 不曾 交戰 。 孔明 正在 帳中 議事 , 忽報 天子 使 侍中 費禕齊 詔至 。 孔明 接入 營中 , 焚香 禮畢 , 開詔讀 曰 :

街亭 之失 , 咎 由馬謖 ﹔ 而君 引愆 , 深自 貶抑 。 重違 君意 , 聽順 所守 。 前年 耀師 , 馘 斬 王雙 ﹔ 今歲 爰 征 , 郭淮 遁走 ﹔ 降集 氐 、 羌 , 復興 二郡 : 威震 凶暴 , 功 勛 顯然 。 方 今天 下 騷擾 , 元惡 未 梟 , 君受 大任 , 幹國 之重 , 而久 自抑 損 , 非 所以 光揚 洪烈 矣 。 今 復 君 丞 相 , 君其 勿 辭 !

孔明聽 詔畢 , 謂費 禕 曰 :「 吾 國事 未 成 , 安可復 丞相 之職 ? 」 堅辭 不 受 。 禕 曰 :「 丞相 若 不 受職 , 拂 了 天子 之意 , 又 冷淡 了 將士 之心 。 宜且 權受 。」 孔明 方纔 拜受 。 禕 辭 去 。

孔明見 司馬懿 不 出 , 思得 一計 , 傳令 教 各處 皆 拔 寨 而 起 。 當有 細作 報知 司馬懿 , 說 孔明 退兵 了 。 懿 曰 :「 孔明必 有大謀 , 不可 輕動 。 張 郃 曰 :「 此必 因糧 盡 而 回 , 如何 不 追 ? 」 懿 曰 :「 吾料 孔明 上年 大收 , 今 又 麥熟 , 糧草 豐足 ﹔ 雖然 轉運 艱難 , 亦可 支吾 半 載 , 安肯 便 走 ? 彼見 吾 連日 不 戰 , 故作 此計 引誘 。 可 令人 遠遠 哨 之 。」

軍士 探知 , 回報 說 :「 孔明離 此 三十里 下寨 。」 懿 曰 :「 吾料 孔明果 不 走 。 且 堅守 寨柵 , 不可 輕進 。」 住 了 旬日 , 絕無 音信 , 並 不見 蜀 將來 戰 。 懿 再 令人 哨探 , 回報 說 : 「 蜀兵 已 起營 去 了 。」 懿 未信 , 乃 更換 衣服 , 雜在 軍中 , 親自 來看 , 果見 蜀 兵 又 退 三十 里 下 寨 。 懿 回營謂 張 郃 曰 :「 此 乃 孔明之 計也 , 不可 追趕 。」

又 住 了 旬日 , 再 令人 哨探 。 回報 說 :「 蜀兵 又 退 三十里 下寨 。」 郃 曰 :「 孔明 用緩 兵計 , 漸退 漢中 , 都督 何故 懷疑 , 不早 追 之 ? 郃 願 往決 一戰 ! 」 懿 曰 :「 孔明 詭計 極 多 , 倘 有 差失 , 喪吾軍之 銳氣 。 不可 輕進 。」 郃 曰 :「 某去 若敗 , 甘當 軍令 。」 懿 曰 :「 既汝要 去 , 可分兵 兩枝 。 汝引 一枝 先行 , 須要 奮力 死戰 ﹔ 吾 隨後 接應 , 以防 伏兵 。 汝次 日 先進 , 到 半途 駐紮 , 後 日 交戰 , 使 兵力 不乏 。」

遂 分兵 已 畢 。 次日 , 張 郃 、 戴陵引 副將 數十員 、 精兵 三萬 , 奮勇 先進 , 到 中途 下寨 。 司馬懿 留下 許多 軍馬 守寨 , 只引 五千 精兵 , 隨後 進發 。 原來 孔明密 令人 哨探 , 見 魏兵 半路 而 歇 。 是夜 , 孔明喚 眾將 商議 曰 :「 今魏 兵來 追 , 必以 死戰 , 汝等須 以一當十 , 吾 以 伏兵 截 其後 , 非 智勇之 將 , 不可 當此任 」。

言 訖 , 以 目視 魏延 。 延 低頭不語 。 王平 出 曰 :「 某願當 之 。」 孔明曰 :「 若 有失 , 如何 ? 」 平 曰 :「 願當 軍令 。」 孔明嘆 曰 :「 王平 肯 舍身 親冒矢石 , 真 忠臣 也 ! 雖然 如 此 , 奈 魏兵分 兩枝 前後 而來 , 斷 吾 伏兵 在 中 , 平 縱然 智勇 , 只 可當 一頭 , 豈可 分身 兩處 ? 須再 得 一將 同去 為 妙 。 怎奈 軍中 再無舍 死 當先 之 人 ! 言 未 畢 , 一將 出 曰 :「 某願 往 ! 」 孔明視 之 , 乃 張翼 也 。 孔明曰 :「 張合 乃 魏之名 將 , 有 萬夫不當之勇 , 汝非 敵手 。」 翼 曰 :「 若有 失事 , 願獻 首于 帳下 。」 孔明曰 :「 汝 既 敢 去 , 可 與 王平 各引 一 萬精兵 伏 於 山谷 中 ﹔ 只待 魏兵 趕上 , 任 他 過盡 , 汝 等 卻 引伏 兵 從 後 掩殺 。 若司馬懿 隨後 趕來 , 卻 分兵 兩頭 : 張翼引 一軍當 住後隊 , 王平引 一軍截 其 前隊 。 兩 軍 須要 死戰 , 吾 自 有別 計 相助 。」

二人 受 計引兵 而 去 。 孔明 又喚 姜維 、 廖化 分付 曰 :「 與 汝二人 一個 錦囊 , 引 三千 精 兵 , 偃旗息鼓 , 伏 於 前山 之上 。 如見 魏兵 圍住 王平 、 張翼 , 十分 危急 , 不必 去 救 , 只開 錦囊 看視 , 自有 解危 之策 。」

二人 受 計引兵 而 去 。 又 令 吳班 、 吳懿 、 馬 忠 、 張嶷 四將 , 附耳 分付 曰 :「 如來 日魏 兵到 , 銳氣 正盛 , 不可 便迎 , 且 戰且 走 。 只 看 關興引 兵來 掠陣 之時 , 汝 等 便 回軍趕 殺 , 吾 自有 兵 接應 。」

四將 受 計引兵 而 去 。 又喚 關興 分付 曰 :「 汝引 五千 精兵 , 伏 於 山谷 ﹔ 只 看 山上 紅旗 颭 動 , 卻引兵 殺出 。」 興受 計引兵 而 去 。

卻說 張 郃 、 戴陵 領兵 前來 , 驟如 風雨 。 馬 忠 、 張嶷 、 吳懿 、 吳班四將 接著 , 出馬

魏兵 奮力 衝突 , 不得 脫身 。 忽然 背後 鼓角 喧天 , 司馬懿 自領 精兵 殺到 。 懿 指揮 眾將 , 把 王平 、 張翼圍 在 垓 心 。 翼大呼 曰 :「 丞相 神人 也 ! 計已 算定 , 必有 良謀 。 吾 等 當決 一 死戰 ! 」 即 分兵 兩路 ; 平引 一 軍 截住 張 郃 、 戴陵 ; 翼 引一 軍力 當 司馬懿 。 兩頭 死戰 , 叫 殺 連天 。

姜維 、 廖化 在 山上 探望 , 見 魏兵勢 大 , 蜀 兵力 危 , 漸漸 抵當 不住 。 維謂 化 曰 :「 如 此 危急 , 可開 錦囊 看計 。」 二人 拆開 視 之 , 內書云 :「 若司馬懿 兵來圍 王平 、 張翼 至 急 , 汝二人 可分兵 兩枝 , 竟襲 司馬懿 之營 , 懿必 急退 , 汝可乘 亂攻 之 。 營 雖 不得 , 可 獲全 勝 。」 二人 大喜 , 即 分兵 兩路 , 逕 向 司馬懿營 中 而 去 。

原來 司馬懿 亦 恐中 孔明之 計 , 沿途 不住 的 令人 傳報 。 懿 正 催戰間 , 忽 流星 馬飛報 , 言蜀兵 兩路 逕 取 大寨 去 了 。 懿 大驚失色 , 乃謂 眾將 曰 :「 吾料 孔明 有計 , 汝 等 不信 , 勉 強 追來 , 卻誤 了 大事 ! 」 即 提兵 急 回 。 軍心 惶惶 亂 走 。 張翼 隨後 掩殺 , 魏兵 大敗 。 張 郃 、 戴陵 見勢 孤 , 亦 望 山僻 小路 而 走 , 蜀兵 大勝 。 背後 關興引 兵 接應 諸路 。

司馬懿 大敗 一陣 , 奔入 寨 時 , 蜀兵 已 自 回去 。 懿 收聚 敗軍 , 責罵 諸將 曰 :「 汝 等 不 知 兵法 , 只 憑 血氣之勇 , 強欲 出戰 , 致有 此敗 。 今後 切 不許 妄動 , 再有 不 遵 , 決正 軍法 ! 」 眾皆 羞慚 而 退 。 這 一陣 , 魏 軍 死者 極 多 , 魏將 遺棄 馬匹 器械 無數 。

卻說 孔明收 得勝 軍馬 入寨 , 又 欲 起兵 進取 。 忽報 有人 自成 都 來 , 說 張苞身 死 。 孔明 聞知 , 放聲大哭 , 口中 吐血 , 昏絕 於 地 。 眾人 救醒 。 孔明 自此 得病 臥床 不起 。 諸將 無不 感激 。 後人 有 詩嘆 曰 : 悍勇 張苞 欲 建功 , 可憐 天不助 英雄 ! 武侯 淚向 西風 洒 , 為念 無 人佐 鞠躬 。

旬日 之后 , 孔明喚 董厥 、 樊建 等 入帳 分付 曰 :「 吾 自覺 昏沉 , 不能 理事 ﹔ 不如 且 回 漢中 養病 , 再作 良圖 。 汝 等 切勿 走泄 , 司馬懿 若知 , 必來 攻擊 。」 遂 傳 號令 , 教 當夜 暗 暗拔 寨 , 皆 回 漢中 。 孔明 去 了 五日 , 懿方 得知 , 乃 長嘆 曰 :「 孔明真 有 神出鬼沒 之計 , 吾 不能 及 也 ! 」 於是 司馬懿留 諸將 在 寨 中 , 分兵 守 把 各處 隘口 ﹔ 懿 自 班師回 。

卻說 孔明 將大 軍屯 於 漢中 , 自回 成都 養病 ﹔ 文武 官僚 出 城 迎接 , 送入 丞相 府 中 , 後 主 御駕 自來 問病 , 命 御醫 調治 , 日漸 痊可 。

建興 八年 秋 七月 , 魏 都督 曹真病 可 , 乃 上表 說 :「 蜀兵 數次 侵界 , 屢犯 中原 , 若 不 剿除 , 後 必為 患 。 今 時值 秋涼 , 人馬 安閒 , 正當 征伐 。 臣願 與 司馬懿 同領 大軍 , 逕 入 漢 中 , 殄滅 奸黨 , 以清 邊境 。」

魏主 大喜 , 問 侍中 劉曄 曰 :「 子丹 勸 朕 伐 蜀 , 如何 ? 」 曄 奏 曰 :「 大將軍 之言 是 也 。 今若 不 剿除 , 後 必為 大患 。 陛下 便 可行 之 。」 睿 點頭 。 曄 出內 回家 , 有眾 大臣 相探 , 問曰 :「 聞天子 與 公 計議 興兵 伐 蜀 , 此事 如何 ? 」 曄 應 曰 :「 無 此事 也 。 蜀 有 山川 之險 , 非可易 圖 ﹔ 空費 軍馬 之勞 , 於國 無益 。」

眾官 默然 而 退 。 楊暨入 內奏 曰 :「 昨聞 劉曄 勸 陛下 伐 蜀 , 今日 與 眾臣議 , 又 言 不可 伐 , 是 欺 陛下 也 。 陛下 何不 召而問 之 ? 」 睿 即 召 劉曄入 內問 曰 :「 卿 勸 朕 伐 蜀 , 今 又 言 不可 , 何 也 ? 」 曄 曰 :「 臣 細詳 之 , 蜀 不可 伐 。」 睿 大笑 。 少時 , 楊暨出 內 。 曄 奏 曰 : 「 臣 昨日 勸 陛下 伐 蜀 , 乃國 之 大事 , 豈可 妄泄 於 人 ? 夫兵者 , 詭道 也 : 事未發 , 切宜 秘 之 。」 睿 大悟 曰 :「 卿言 是 也 。」 自此 愈加 敬重 。

旬日 內 , 司馬懿入 朝 , 魏 主將 曹真表奏 之事 , 逐一 言 之 。 懿 奏 曰 :「 臣料 東吳 必 不 敢 動兵 , 今日 正可 乘此 去 伐 蜀 。」 睿 即 拜 曹真為 大司馬 征西大 都督 , 司馬懿 為 大將軍 征 西副 都督 , 劉曄為 軍師 。 三人 拜辭 魏主 , 引 四十萬 大兵 , 前 行至 長安 , 逕 奔 劍閣 , 來取 漢中 。 其余 郭淮 、 孫禮 等 , 各取 路 而行 。

漢中 人 報入 成都 。 此時 孔明 病 好多 時 , 每日 操練 人馬 , 習學 八陣 之 法 , 盡 皆 精熟 , 欲取 中原 ﹔ 聽得 這個 消息 , 遂喚 張嶷 、 王平 分付 曰 :「 汝二人 先引 一千 兵去 守 陳倉 故道 , 以當 魏兵 ﹔ 吾 卻 提 大兵 便來 接應 。」 二人 告 曰 :「 人報 魏 軍 四十萬 , 詐稱 八十萬 , 聲 勢 甚大 , 如何 只 與 一千 兵去 守 隘口 ? 倘魏 兵大至 , 何以 拒 之 ? 」 孔明曰 :「 吾 欲 多 與 , 恐 士卒 辛苦 耳 。」

嶷 與 平 面面相覷 , 皆 不敢 去 。 孔明曰 :「 若有 疏失 , 非汝等 之罪 。 不必 多言 , 可疾 去 。」 二人 又 哀告 曰 :「 丞相 欲 殺 某 二人 , 就此 請 殺 , 只 不敢 去 。」 孔明笑 曰 :「 何其 愚 也 ! 吾令 汝 等 去 , 自有 主見 。 吾 昨夜 仰觀 天文 , 見 畢星 躔 于 太陰 之分 , 此 月 內 必有 大 雨 淋漓 。 魏兵 雖有 四十萬 , 安敢 深入 險阻 之地 ? 因此 不用 多 軍 , 決不 受害 。 吾將 大軍 皆 在 漢中 安居 一月 , 待 魏兵 退 , 那時 吾 疾出 以 大兵 掩 之 。 以逸待勞 , 吾 十萬 之眾 可勝 魏兵 四十萬 也 。」

二人 聽 畢 , 方 大喜 , 拜辭 而 去 。 孔明隨 統 大軍 出 漢中 , 傳令 教 各處 隘口 , 預備 乾柴 草料 細糧 , 俱夠 一月 人馬 支 用 , 以防 秋雨 ﹔ 將 大軍 寬限 一月 , 先給 衣食 , 俟 候 出征 。

卻說 曹真 、 司馬懿 同領 大軍 , 逕 到 陳倉城 內 , 不見 一間 房屋 ﹔ 尋 土人 問之 , 皆 言 孔 明回 時 放火燒 毀 。 曹真 便 要 從 陳倉道 進發 。 懿 曰 :「 不可 輕進 。 我 夜觀 天文 , 見 畢星 躔 于 太陰 之分 , 此 月 內 必有 大雨 ﹔ 若 深入 重地 , 或勝則 可 , 倘 有 疏虞 , 人馬 受苦 , 要 退則 難 。 且 宜 在 城中 搭起 窩鋪 住 紮 , 以防 陰雨 。」

真 從 其言 。 未及 半月 , 天雨大降 , 淋漓 不止 。 陳倉城 外 , 平地 水深 三尺 , 軍器 盡濕 , 人 不得 睡 , 晝夜 不安 。 大雨 連降 三十日 , 馬 無 草料 , 死者 無數 , 軍士 怨聲 不 絕 。 傳入 洛陽 , 魏主 設壇 , 求晴 不得 。 黃門 侍郎 王肅 上 疏 曰 :

前志有 之 :「 千里 饋糧 , 士有 飢色 ﹔ 樵 蘇後爨 , 師不宿 飽 。」 此謂 平途 之 行軍 者 也 。 又況 于 深入 險阻 , 鑿路 而行 , 則其為 勞 , 必相 百倍 也 。 今 又 加之 以 霖雨 , 山坡 峻 滑 , 眾逼 而 不展 , 糧遠 而 難繼 : 實 行軍 之 大忌 也 。

聞 曹真發 已 逾 月 , 而行 未半谷 , 治道 功大 , 戰士 悉作 ; 是 彼 偏得 以逸待勞 , 乃 兵家 之所憚 也 。 言 之前 代 , 則 武王伐紂 , 出關 而復 還 ﹔ 論之近 事 , 則武 、 文征 權 , 臨江 而 不 濟 : 豈非 順天 知時 , 通於權 變者 哉 ? 願 陛下 念水雨 艱劇 之 故 , 休息 士卒 ﹔ 後 日 有 釁 , 乘 時用 之 。 所謂 悅以 犯難 , 民忘其 死者 也 。

魏主覽表 , 正在 猶豫 , 楊阜 、 華歆 亦 上 疏諫 。 魏主即 下詔 , 遣使 詔曹真 、 司馬懿 還 朝 。

卻說 曹真 與 司馬懿 商議 曰 :「 今連陰 三十日 , 軍無戰心 , 各有 思歸 之意 , 如何 禁 ? 」 懿 曰 :「 不如 且 回 。」 真 曰 :「 倘 孔明 追來 , 怎生 退 之 ? 」 懿 曰 :「 先 伏兩軍 斷後 , 方可 退兵 。」 正議間 , 忽 使命 來召 。 二人 遂將 大軍 前隊 作後隊 , 後 隊作 前隊 , 徐徐 而 退 。

卻說 孔明 計算 一月 秋雨 將盡 , 天 尚未 晴 , 自提 一 軍屯 於 城固 , 又 傳令 教 大軍 會 於 赤 坡 駐紮 。 孔明 升帳 喚眾 將言 曰 :「 吾料 魏兵必 走 , 魏主 必下 詔來取 曹真 、 司馬懿 回兵 。 吾 若 追 之 , 必有 準備 ﹔ 不如 任 他 且 去 , 再作 良圖 。」 忽 王平 令人 報說 魏兵 已 回 。 孔明分 付來 人 , 傳 與 王平 , 不可 追襲 。 吾 自有 破 魏兵之 策 。 正是 : 魏兵 縱使 能 埋伏 , 漢相 原來 不肯 追 。 未知 孔明 怎生 破魏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 大破 魏兵 ,司馬懿入 寇西 蜀

蜀 漢建興 七年 , 夏 四月 , 孔明兵 在 祁山 , 分作 三寨 , 專候 魏兵 。

卻說 司馬懿引 兵到 長安 , 張 郃 接見 , 備言前 事 。 懿令 郃 為 先鋒 , 戴陵 為 副將 , 引十 萬兵 到 祁山 , 於 渭水 之 南下 寨 。 郭淮 、 孫禮入 寨 參見 。 懿問 曰 :「 汝 等 曾 與 蜀 兵 對陣 否 ? 」 二人 答 曰 :「 未 也 。」 懿 曰 :「 蜀兵 千里 而來 , 利在 速戰 ; 今來 此不戰 , 必有 謀 也 。 隴西 諸路 , 曾 有 信息 否 ? 」 淮 曰 :「 已有 細作 探知 各郡 十分 用心 , 日夜 提防 , 並無 他 事 。 只有 武都 、 陰平 二處 , 未曾 回報 。」 懿 曰 :「 吾 自差 人 與 孔明 交戰 。 汝二人 急 從小 路去 救二郡 , 卻 掩 在 蜀 兵 之後 , 彼必 自亂 矣 。」

二人 受計 , 引 五千 兵 從 隴西 小路 來 救 武都 、 陰平 , 就襲 蜀 兵 之後 。 郭淮 於 路謂 孫禮 曰 :「 仲 達比 孔明 如何 ? 」 禮曰 :「 孔明 勝仲達 多 矣 。」 淮 曰 :「 孔明 雖勝 , 此 一計足 顯仲達 有 過人 之智 。 蜀兵 如正攻 兩 郡 , 我 等 自後抄 到 , 彼 豈 不 自 亂乎 ? 正言間 , 忽哨 馬來 報 :「 陰平 已 被 王平 打破 了 。 武都 已 被 姜維 打破 了 。 前離 蜀 兵 不 遠 。」 禮曰 :「 蜀兵 既 已 打破 了 城池 , 如何 陳兵 於 外 ? 必 有詐 也 , 不如 速退 。」

郭淮 從 之 。 方 傳令 教軍退 時 , 忽然 一聲 砲 響 , 山 背後 閃出 一枝 軍馬 來 , 旗上 大書 「 漢 丞相 諸葛亮 」; 中央 一輛 四輪車 , 孔明 端坐 於 上 ; 左 有關 興 , 右有 張 苞 。 孫 、 郭二人 見 之 , 大驚 。 孔明 大笑 曰 :「 郭淮 、 孫禮休 走 ! 司馬懿 之計 , 安 能 瞞得過 吾 ? 他 每日 令 人 在 前 交戰 , 卻 教汝等襲 吾 軍 後 。 武都 、 陰平 吾 已取 了 。 汝二人 不 早來 降 , 欲 驅兵 與 吾 決戰 耶 ? 郭淮 、 孫禮 聽 畢 , 大慌 。 忽報 背後 喊 殺 連天 , 王平 、 姜維引 兵 從後殺 來 。 興 、 苞 二 將 , 又 引兵 從前 面殺 來 。 兩面夾攻 , 魏兵 大敗 。 郭 、 孫二人 棄馬 爬山 而 走 。 張苞 望見 , 縱馬 趕來 ; 不期 連人 帶馬 , 跌入 澗 內 。 後軍 急忙 救起 , 頭已 跌破 , 孔明 令人 送回 成都 養 病 。

卻說 郭 、 孫二人 走脫 , 回見 司馬懿 曰 :「 武都 、 陰平 二郡 已失 。 孔明 伏 於 要 路 , 前 後 攻殺 , 因此 大敗 , 棄馬 步行 , 方得 逃回 。」 懿 曰 :「 非汝等 之罪 , 孔明 智 在 吾 先 。 可 再 引兵 把守 雍 、 郿 二城 , 切勿 出戰 。 吾 自有 破敵 之策 。」

二人 拜辭 而 去 。 懿 又 喚張 郃 、 戴陵 分付 曰 :「 今 孔明 得 了 武都 、 陰平 , 必然 撫 百姓 以 安民 心 , 不在 營中 矣 。 汝二人 各引 一 萬精兵 , 今夜 起身 , 抄 在 蜀 兵 之後 , 一齊 奮勇 殺 將 過來 ; 吾 卻引軍 在 前布陣 , 只待 蜀 兵勢 亂 , 吾 大驅 人馬 , 攻殺 進去 : 兩 軍 併力 可奪 蜀 寨 也 。 若得 此地 山勢 , 破敵 何難 ? 二人 受 計引兵 而 去 。 戴陵 在 左 。 張 郃 在 右 , 各取 小路 進發 , 深入 蜀兵 之後 。 三 更 時 分 , 來到 大路 , 兩 軍 相遇 , 合兵 一處 , 卻 從 蜀 兵 背後 殺來 。 行 不到 三十里 , 前軍 不行 。 張 、 戴 二人 自縱馬視 之 , 只見 數百輛 草車 , 橫截 去路 。 郃 曰 :「 此必 有 準備 。 可急 取路 而 回 。」

纏 傳令 退兵 , 只見 滿山 火光 齊明 , 鼓聲 大 震 , 伏兵 四下 皆 出 , 把 二人 圍住 。 孔明 在 祁山 上 大叫 曰 :「 戴陵 、 張 郃 可 聽吾言 。 司馬懿料 吾 往 武都 、 陰平 撫民 , 不在 營中 , 故 令 汝二人 來 劫 吾 寨 , 卻 中吾之計 也 。 汝二人 乃 無名 下將 , 吾 不 殺害 , 下馬 早降 ! 」 郃 大 怒 , 指 孔明 而 罵 曰 :「 汝 乃 山野 村夫 , 侵吾 大國 境界 , 如何 敢發 此言 ! 吾 若 捉住 汝時 , 碎屍萬段 ! 言 訖 , 縱馬 挺 鎗 , 殺 上山 來 。 山上 矢石如雨 。 郃 不能 上山 , 乃 拍馬 舞槍 , 衝出重圍 , 無人 敢當 。 蜀兵 困戴陵 在 垓 心 。 郃 殺出 , 不見 戴陵 , 即 奮勇 翻身 又 殺入 重圍 , 救出 戴 陵 而 回 。 孔明 在 山上 , 見 郃 在 萬軍 之中 , 往來 衝突 。 英勇 倍加 , 乃謂 左右 曰 :「 吾 當聞 張翼德 大戰 張 郃 , 人 皆 驚懼 。 吾 今日 見 之 , 方知其 勇 也 。 若 留下 此人 , 必為 蜀中 之害 。 吾 當除 之 。」 遂 收兵 回營 。

卻說 司馬懿引 兵布成 陣勢 , 只待 蜀 兵 亂動 , 一齊 攻 之 。 忽見 張 郃 、 戴陵 狼狽 而來 , 告 曰 :「 孔明先 如此 提防 , 因此 大敗 而 歸 。」 懿大驚 曰 :「 孔明真 神人 也 ! 不如 且 退 。 」 即 傳令 教 大軍 盡回 本寨 , 堅守 不 出 。

且說 孔明 大勝 , 所得 器械 、 馬匹 , 不計其數 , 乃引 大軍 回寨 。 每日 令 魏延 挑戰 , 魏 兵不出 。 一連 半月 , 不曾 交戰 。 孔明 正在 帳中 議事 , 忽報 天子 使 侍中 費禕齊 詔至 。 孔明 接入 營中 , 焚香 禮畢 , 開詔讀 曰 :

街亭 之失 , 咎 由馬謖 ﹔ 而君 引愆 , 深自 貶抑 。 重違 君意 , 聽順 所守 。 前年 耀師 , 馘 斬 王雙 ﹔ 今歲 爰 征 , 郭淮 遁走 ﹔ 降集 氐 、 羌 , 復興 二郡 : 威震 凶暴 , 功 勛 顯然 。 方 今天 下 騷擾 , 元惡 未 梟 , 君受 大任 , 幹國 之重 , 而久 自抑 損 , 非 所以 光揚 洪烈 矣 。 今 復 君 丞 相 , 君其 勿 辭 !

孔明聽 詔畢 , 謂費 禕 曰 :「 吾 國事 未 成 , 安可復 丞相 之職 ? 」 堅辭 不 受 。 禕 曰 :「 丞相 若 不 受職 , 拂 了 天子 之意 , 又 冷淡 了 將士 之心 。 宜且 權受 。」 孔明 方纔 拜受 。 禕 辭 去 。

孔明見 司馬懿 不 出 , 思得 一計 , 傳令 教 各處 皆 拔 寨 而 起 。 當有 細作 報知 司馬懿 , 說 孔明 退兵 了 。 懿 曰 :「 孔明必 有大謀 , 不可 輕動 。 張 郃 曰 :「 此必 因糧 盡 而 回 , 如何 不 追 ? 」 懿 曰 :「 吾料 孔明 上年 大收 , 今 又 麥熟 , 糧草 豐足 ﹔ 雖然 轉運 艱難 , 亦可 支吾 半 載 , 安肯 便 走 ? 彼見 吾 連日 不 戰 , 故作 此計 引誘 。 可 令人 遠遠 哨 之 。」

軍士 探知 , 回報 說 :「 孔明離 此 三十里 下寨 。」 懿 曰 :「 吾料 孔明果 不 走 。 且 堅守 寨柵 , 不可 輕進 。」 住 了 旬日 , 絕無 音信 , 並 不見 蜀 將來 戰 。 懿 再 令人 哨探 , 回報 說 : 「 蜀兵 已 起營 去 了 。」 懿 未信 , 乃 更換 衣服 , 雜在 軍中 , 親自 來看 , 果見 蜀 兵 又 退 三十 里 下 寨 。 懿 回營謂 張 郃 曰 :「 此 乃 孔明之 計也 , 不可 追趕 。」

又 住 了 旬日 , 再 令人 哨探 。 回報 說 :「 蜀兵 又 退 三十里 下寨 。」 郃 曰 :「 孔明 用緩 兵計 , 漸退 漢中 , 都督 何故 懷疑 , 不早 追 之 ? 郃 願 往決 一戰 ! 」 懿 曰 :「 孔明 詭計 極 多 , 倘 有 差失 , 喪吾軍之 銳氣 。 不可 輕進 。」 郃 曰 :「 某去 若敗 , 甘當 軍令 。」 懿 曰 :「 既汝要 去 , 可分兵 兩枝 。 汝引 一枝 先行 , 須要 奮力 死戰 ﹔ 吾 隨後 接應 , 以防 伏兵 。 汝次 日 先進 , 到 半途 駐紮 , 後 日 交戰 , 使 兵力 不乏 。」

遂 分兵 已 畢 。 次日 , 張 郃 、 戴陵引 副將 數十員 、 精兵 三萬 , 奮勇 先進 , 到 中途 下寨 。 司馬懿 留下 許多 軍馬 守寨 , 只引 五千 精兵 , 隨後 進發 。 原來 孔明密 令人 哨探 , 見 魏兵 半路 而 歇 。 是夜 , 孔明喚 眾將 商議 曰 :「 今魏 兵來 追 , 必以 死戰 , 汝等須 以一當十 , 吾 以 伏兵 截 其後 , 非 智勇之 將 , 不可 當此任 」。

言 訖 , 以 目視 魏延 。 延 低頭不語 。 王平 出 曰 :「 某願當 之 。」 孔明曰 :「 若 有失 , 如何 ? 」 平 曰 :「 願當 軍令 。」 孔明嘆 曰 :「 王平 肯 舍身 親冒矢石 , 真 忠臣 也 ! 雖然 如 此 , 奈 魏兵分 兩枝 前後 而來 , 斷 吾 伏兵 在 中 , 平 縱然 智勇 , 只 可當 一頭 , 豈可 分身 兩處 ? 須再 得 一將 同去 為 妙 。 怎奈 軍中 再無舍 死 當先 之 人 ! 言 未 畢 , 一將 出 曰 :「 某願 往 ! 」 孔明視 之 , 乃 張翼 也 。 孔明曰 :「 張合 乃 魏之名 將 , 有 萬夫不當之勇 , 汝非 敵手 。」 翼 曰 :「 若有 失事 , 願獻 首于 帳下 。」 孔明曰 :「 汝 既 敢 去 , 可 與 王平 各引 一 萬精兵 伏 於 山谷 中 ﹔ 只待 魏兵 趕上 , 任 他 過盡 , 汝 等 卻 引伏 兵 從 後 掩殺 。 若司馬懿 隨後 趕來 , 卻 分兵 兩頭 : 張翼引 一軍當 住後隊 , 王平引 一軍截 其 前隊 。 兩 軍 須要 死戰 , 吾 自 有別 計 相助 。」

二人 受 計引兵 而 去 。 孔明 又喚 姜維 、 廖化 分付 曰 :「 與 汝二人 一個 錦囊 , 引 三千 精 兵 , 偃旗息鼓 , 伏 於 前山 之上 。 如見 魏兵 圍住 王平 、 張翼 , 十分 危急 , 不必 去 救 , 只開 錦囊 看視 , 自有 解危 之策 。」

二人 受 計引兵 而 去 。 又 令 吳班 、 吳懿 、 馬 忠 、 張嶷 四將 , 附耳 分付 曰 :「 如來 日魏 兵到 , 銳氣 正盛 , 不可 便迎 , 且 戰且 走 。 只 看 關興引 兵來 掠陣 之時 , 汝 等 便 回軍趕 殺 , 吾 自有 兵 接應 。」

四將 受 計引兵 而 去 。 又喚 關興 分付 曰 :「 汝引 五千 精兵 , 伏 於 山谷 ﹔ 只 看 山上 紅旗 颭 動 , 卻引兵 殺出 。」 興受 計引兵 而 去 。

卻說 張 郃 、 戴陵 領兵 前來 , 驟如 風雨 。 馬 忠 、 張嶷 、 吳懿 、 吳班四將 接著 , 出馬

魏兵 奮力 衝突 , 不得 脫身 。 忽然 背後 鼓角 喧天 , 司馬懿 自領 精兵 殺到 。 懿 指揮 眾將 , 把 王平 、 張翼圍 在 垓 心 。 翼大呼 曰 :「 丞相 神人 也 ! 計已 算定 , 必有 良謀 。 吾 等 當決 一 死戰 ! 」 即 分兵 兩路 ; 平引 一 軍 截住 張 郃 、 戴陵 ; 翼 引一 軍力 當 司馬懿 。 兩頭 死戰 , 叫 殺 連天 。

姜維 、 廖化 在 山上 探望 , 見 魏兵勢 大 , 蜀 兵力 危 , 漸漸 抵當 不住 。 維謂 化 曰 :「 如 此 危急 , 可開 錦囊 看計 。」 二人 拆開 視 之 , 內書云 :「 若司馬懿 兵來圍 王平 、 張翼 至 急 , 汝二人 可分兵 兩枝 , 竟襲 司馬懿 之營 , 懿必 急退 , 汝可乘 亂攻 之 。 營 雖 不得 , 可 獲全 勝 。」 二人 大喜 , 即 分兵 兩路 , 逕 向 司馬懿營 中 而 去 。

原來 司馬懿 亦 恐中 孔明之 計 , 沿途 不住 的 令人 傳報 。 懿 正 催戰間 , 忽 流星 馬飛報 , 言蜀兵 兩路 逕 取 大寨 去 了 。 懿 大驚失色 , 乃謂 眾將 曰 :「 吾料 孔明 有計 , 汝 等 不信 , 勉 強 追來 , 卻誤 了 大事 ! 」 即 提兵 急 回 。 軍心 惶惶 亂 走 。 張翼 隨後 掩殺 , 魏兵 大敗 。 張 郃 、 戴陵 見勢 孤 , 亦 望 山僻 小路 而 走 , 蜀兵 大勝 。 背後 關興引 兵 接應 諸路 。

司馬懿 大敗 一陣 , 奔入 寨 時 , 蜀兵 已 自 回去 。 懿 收聚 敗軍 , 責罵 諸將 曰 :「 汝 等 不 知 兵法 , 只 憑 血氣之勇 , 強欲 出戰 , 致有 此敗 。 今後 切 不許 妄動 , 再有 不 遵 , 決正 軍法 ! 」 眾皆 羞慚 而 退 。 這 一陣 , 魏 軍 死者 極 多 , 魏將 遺棄 馬匹 器械 無數 。

卻說 孔明收 得勝 軍馬 入寨 , 又 欲 起兵 進取 。 忽報 有人 自成 都 來 , 說 張苞身 死 。 孔明 聞知 , 放聲大哭 , 口中 吐血 , 昏絕 於 地 。 眾人 救醒 。 孔明 自此 得病 臥床 不起 。 諸將 無不 感激 。 後人 有 詩嘆 曰 : 悍勇 張苞 欲 建功 , 可憐 天不助 英雄 ! 武侯 淚向 西風 洒 , 為念 無 人佐 鞠躬 。

旬日 之后 , 孔明喚 董厥 、 樊建 等 入帳 分付 曰 :「 吾 自覺 昏沉 , 不能 理事 ﹔ 不如 且 回 漢中 養病 , 再作 良圖 。 汝 等 切勿 走泄 , 司馬懿 若知 , 必來 攻擊 。」 遂 傳 號令 , 教 當夜 暗 暗拔 寨 , 皆 回 漢中 。 孔明 去 了 五日 , 懿方 得知 , 乃 長嘆 曰 :「 孔明真 有 神出鬼沒 之計 , 吾 不能 及 也 ! 」 於是 司馬懿留 諸將 在 寨 中 , 分兵 守 把 各處 隘口 ﹔ 懿 自 班師回 。

卻說 孔明 將大 軍屯 於 漢中 , 自回 成都 養病 ﹔ 文武 官僚 出 城 迎接 , 送入 丞相 府 中 , 後 主 御駕 自來 問病 , 命 御醫 調治 , 日漸 痊可 。

建興 八年 秋 七月 , 魏 都督 曹真病 可 , 乃 上表 說 :「 蜀兵 數次 侵界 , 屢犯 中原 , 若 不 剿除 , 後 必為 患 。 今 時值 秋涼 , 人馬 安閒 , 正當 征伐 。 臣願 與 司馬懿 同領 大軍 , 逕 入 漢 中 , 殄滅 奸黨 , 以清 邊境 。」

魏主 大喜 , 問 侍中 劉曄 曰 :「 子丹 勸 朕 伐 蜀 , 如何 ? 」 曄 奏 曰 :「 大將軍 之言 是 也 。 今若 不 剿除 , 後 必為 大患 。 陛下 便 可行 之 。」 睿 點頭 。 曄 出內 回家 , 有眾 大臣 相探 , 問曰 :「 聞天子 與 公 計議 興兵 伐 蜀 , 此事 如何 ? 」 曄 應 曰 :「 無 此事 也 。 蜀 有 山川 之險 , 非可易 圖 ﹔ 空費 軍馬 之勞 , 於國 無益 。」

眾官 默然 而 退 。 楊暨入 內奏 曰 :「 昨聞 劉曄 勸 陛下 伐 蜀 , 今日 與 眾臣議 , 又 言 不可 伐 , 是 欺 陛下 也 。 陛下 何不 召而問 之 ? 」 睿 即 召 劉曄入 內問 曰 :「 卿 勸 朕 伐 蜀 , 今 又 言 不可 , 何 也 ? 」 曄 曰 :「 臣 細詳 之 , 蜀 不可 伐 。」 睿 大笑 。 少時 , 楊暨出 內 。 曄 奏 曰 : 「 臣 昨日 勸 陛下 伐 蜀 , 乃國 之 大事 , 豈可 妄泄 於 人 ? 夫兵者 , 詭道 也 : 事未發 , 切宜 秘 之 。」 睿 大悟 曰 :「 卿言 是 也 。」 自此 愈加 敬重 。

旬日 內 , 司馬懿入 朝 , 魏 主將 曹真表奏 之事 , 逐一 言 之 。 懿 奏 曰 :「 臣料 東吳 必 不 敢 動兵 , 今日 正可 乘此 去 伐 蜀 。」 睿 即 拜 曹真為 大司馬 征西大 都督 , 司馬懿 為 大將軍 征 西副 都督 , 劉曄為 軍師 。 三人 拜辭 魏主 , 引 四十萬 大兵 , 前 行至 長安 , 逕 奔 劍閣 , 來取 漢中 。 其余 郭淮 、 孫禮 等 , 各取 路 而行 。

漢中 人 報入 成都 。 此時 孔明 病 好多 時 , 每日 操練 人馬 , 習學 八陣 之 法 , 盡 皆 精熟 , 欲取 中原 ﹔ 聽得 這個 消息 , 遂喚 張嶷 、 王平 分付 曰 :「 汝二人 先引 一千 兵去 守 陳倉 故道 , 以當 魏兵 ﹔ 吾 卻 提 大兵 便來 接應 。」 二人 告 曰 :「 人報 魏 軍 四十萬 , 詐稱 八十萬 , 聲 勢 甚大 , 如何 只 與 一千 兵去 守 隘口 ? 倘魏 兵大至 , 何以 拒 之 ? 」 孔明曰 :「 吾 欲 多 與 , 恐 士卒 辛苦 耳 。」

嶷 與 平 面面相覷 , 皆 不敢 去 。 孔明曰 :「 若有 疏失 , 非汝等 之罪 。 不必 多言 , 可疾 去 。」 二人 又 哀告 曰 :「 丞相 欲 殺 某 二人 , 就此 請 殺 , 只 不敢 去 。」 孔明笑 曰 :「 何其 愚 也 ! 吾令 汝 等 去 , 自有 主見 。 吾 昨夜 仰觀 天文 , 見 畢星 躔 于 太陰 之分 , 此 月 內 必有 大 雨 淋漓 。 魏兵 雖有 四十萬 , 安敢 深入 險阻 之地 ? 因此 不用 多 軍 , 決不 受害 。 吾將 大軍 皆 在 漢中 安居 一月 , 待 魏兵 退 , 那時 吾 疾出 以 大兵 掩 之 。 以逸待勞 , 吾 十萬 之眾 可勝 魏兵 四十萬 也 。」

二人 聽 畢 , 方 大喜 , 拜辭 而 去 。 孔明隨 統 大軍 出 漢中 , 傳令 教 各處 隘口 , 預備 乾柴 草料 細糧 , 俱夠 一月 人馬 支 用 , 以防 秋雨 ﹔ 將 大軍 寬限 一月 , 先給 衣食 , 俟 候 出征 。

卻說 曹真 、 司馬懿 同領 大軍 , 逕 到 陳倉城 內 , 不見 一間 房屋 ﹔ 尋 土人 問之 , 皆 言 孔 明回 時 放火燒 毀 。 曹真 便 要 從 陳倉道 進發 。 懿 曰 :「 不可 輕進 。 我 夜觀 天文 , 見 畢星 躔 于 太陰 之分 , 此 月 內 必有 大雨 ﹔ 若 深入 重地 , 或勝則 可 , 倘 有 疏虞 , 人馬 受苦 , 要 退則 難 。 且 宜 在 城中 搭起 窩鋪 住 紮 , 以防 陰雨 。」

真 從 其言 。 未及 半月 , 天雨大降 , 淋漓 不止 。 陳倉城 外 , 平地 水深 三尺 , 軍器 盡濕 , 人 不得 睡 , 晝夜 不安 。 大雨 連降 三十日 , 馬 無 草料 , 死者 無數 , 軍士 怨聲 不 絕 。 傳入 洛陽 , 魏主 設壇 , 求晴 不得 。 黃門 侍郎 王肅 上 疏 曰 :

前志有 之 :「 千里 饋糧 , 士有 飢色 ﹔ 樵 蘇後爨 , 師不宿 飽 。」 此謂 平途 之 行軍 者 也 。 又況 于 深入 險阻 , 鑿路 而行 , 則其為 勞 , 必相 百倍 也 。 今 又 加之 以 霖雨 , 山坡 峻 滑 , 眾逼 而 不展 , 糧遠 而 難繼 : 實 行軍 之 大忌 也 。

聞 曹真發 已 逾 月 , 而行 未半谷 , 治道 功大 , 戰士 悉作 ; 是 彼 偏得 以逸待勞 , 乃 兵家 之所憚 也 。 言 之前 代 , 則 武王伐紂 , 出關 而復 還 ﹔ 論之近 事 , 則武 、 文征 權 , 臨江 而 不 濟 : 豈非 順天 知時 , 通於權 變者 哉 ? 願 陛下 念水雨 艱劇 之 故 , 休息 士卒 ﹔ 後 日 有 釁 , 乘 時用 之 。 所謂 悅以 犯難 , 民忘其 死者 也 。

魏主覽表 , 正在 猶豫 , 楊阜 、 華歆 亦 上 疏諫 。 魏主即 下詔 , 遣使 詔曹真 、 司馬懿 還 朝 。

卻說 曹真 與 司馬懿 商議 曰 :「 今連陰 三十日 , 軍無戰心 , 各有 思歸 之意 , 如何 禁 ? 」 懿 曰 :「 不如 且 回 。」 真 曰 :「 倘 孔明 追來 , 怎生 退 之 ? 」 懿 曰 :「 先 伏兩軍 斷後 , 方可 退兵 。」 正議間 , 忽 使命 來召 。 二人 遂將 大軍 前隊 作後隊 , 後 隊作 前隊 , 徐徐 而 退 。

卻說 孔明 計算 一月 秋雨 將盡 , 天 尚未 晴 , 自提 一 軍屯 於 城固 , 又 傳令 教 大軍 會 於 赤 坡 駐紮 。 孔明 升帳 喚眾 將言 曰 :「 吾料 魏兵必 走 , 魏主 必下 詔來取 曹真 、 司馬懿 回兵 。 吾 若 追 之 , 必有 準備 ﹔ 不如 任 他 且 去 , 再作 良圖 。」 忽 王平 令人 報說 魏兵 已 回 。 孔明分 付來 人 , 傳 與 王平 , 不可 追襲 。 吾 自有 破 魏兵之 策 。 正是 : 魏兵 縱使 能 埋伏 , 漢相 原來 不肯 追 。 未知 孔明 怎生 破魏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