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九十六回:孔明揮淚斬馬謖,周魴斷髮賺曹休

第九十六回 :孔明 揮淚 斬馬謖 ,周魴 斷 髮 賺 曹休

卻說 獻計 者 , 乃 尚書 孫資 也 。 曹叡 問曰 :「 卿 有何 妙計 ? 」 資奏 曰 :「 昔 太祖 武皇 帝收 張魯時 , 危 而後 濟 ; 嘗 對 群臣 曰 :『 南鄭 之地 , 真為 天獄 。 』 中 斜谷 道 為 五百里 石穴 , 非 用武之地 。 今欲 盡起 天下 之兵 伐 蜀 , 則 東吳 又將 入寇 。 不如 以 現在 之兵 , 分命 大將 據守 險要 , 養精蓄銳 。 不過 數年 , 中國 日盛 , 吳 ﹑ 蜀二國 , 必 自相殘害 , 那時 圖 之 , 豈非 勝算 ? 乞 陛下 裁 之 。」 叡 乃問 司馬懿 曰 :「 此論 若何 ? 」 懿 奏 曰 :「 孫尚書 所 言極 當 。」 叡 從 之 , 命 司馬懿 分撥 諸將 守 把 險要 , 留 郭准 ﹑ 張 郃 守 長安 , 大賞 三車 , 駕回 洛陽 。

卻說 孔明 回到 漢中 , 計點 軍士 , 只少 趙雲 ﹑ 鄧芝 , 心中 甚憂 ; 乃令 關興 ﹑ 張苞 , 各引 一 軍 接應 。 二人 正欲 起身 , 忽報 趙雲 ﹑ 鄧芝 到來 , 並 不曾 折一人 一騎 ; 輜重 等器 , 亦 無 遺失 。 孔明 大喜 , 親引 諸將 出迎 。 趙雲 慌忙 下馬 伏地 曰 :「 敗軍之將 , 何勞 丞相 遠接 ? 孔明 急 扶 起 , 執手 而言 曰 :「 是 吾 不識 賢愚 , 以致 如此 ! 各處 兵將 敗損 , 惟子 龍不折 一人 一騎 , 何 也 ? 」 鄧芝告 曰 :「 某引兵 先行 , 子龍 獨自 斷後 , 斬將 立功 , 敵人 驚怕 ; 因此 軍資 什物 , 不曾 遺失 。」 孔明曰 :「 真江 軍 也 ! 」 遂 取金 五十斤 以贈 趙雲 ; 又 取絹 一萬 疋賞 雲部 卒 。 雲辭 曰 :「 三軍 無 尺寸之功 , 某 等 俱 各 有罪 , 若反 受賞 , 乃 丞相 賞罰不明 也 。 且 請 寄庫 , 候 今冬 賜與 諸軍未 遲 。」 孔明 歎 曰 :「 先帝 在 日 , 常稱 子龍 之德 , 今果 如此 ! 」 乃 倍加 欽敬 。

忽 報馬謖 、 王平 、 魏延 、 高翔 至 , 孔明先 喚 王平 入帳 責之 曰 :「 吾令 汝 與 馬 謖 同守 街亭 , 汝 何不 諫 之 , 致使 失事 ? 」 平 曰 :「 某 再三 相勸 , 要 在 當道築 土城 把守 。 參軍 大 怒 不 從 , 某 因此 自引 五千 兵離山 十里 下寨 。 魏兵驟 至 , 把 山 四面 圍合 , 某引兵 衝殺 十餘 次 , 皆 不能 入 。 次日 土崩瓦解 , 降者 無數 。 某 孤軍 難立 , 故投 魏文長 求救 。 半途 又 被 魏 兵困 在 山谷 之中 , 某奮 死 殺出 。 比及 歸寨 , 已 被 魏兵 占 了 。 及 投列 柳城 時 , 路逢 高翔 , 遂 分兵 三路 去 劫 魏寨 , 指望 克復 街亭 。 因見 街亭 並無 伏路軍 , 以此 心疑 。 登高 望 之 , 只 見 魏延 、 高翔 被 魏兵 圍住 , 某即 殺入 重圍 , 救出 二將 , 就 同 參軍 併 在 一處 。 某恐 失卻 陽 平關 , 因此 急 來回 守 。 非 某 之 不 諫 也 。 丞相 不 信 , 可 問 各部 將校 。」

孔明 喝退 , 又 喚馬謖 入帳 , 謖 自縛 跪 於 帳前 。 孔明 變色 曰 :「 汝 自幼 飽讀 兵書 , 熟 諳 戰法 。 吾 累次 叮嚀 告戒 街亭 是 吾 根本 , 汝以 全家 之命 , 領此 重任 。 汝若早 聽 王平 之 言 , 豈 有 此禍 ? 今 敗軍 折將 , 失地 陷城 , 皆 汝之過 也 ! 若 不明 正 軍律 , 何以 服眾 ? 汝今 犯 法 , 休得 怨 吾 。 汝死 之後 , 汝 之 家小 , 吾 按 月 給與 祿米 , 汝 不必 挂心 。」 叱 左右 推出 斬 之 。 謖 泣 曰 :「 丞相 視某 如子 , 某以 丞相 為父 。 某 之 死罪 , 實已 難逃 , 願 丞相 思 舜帝 殛 鯀 用 禹 之義 , 某 雖 死 亦 無恨 於 九泉 ! 」 言 訖 大哭 。 孔明 揮淚 曰 :「 吾 與 汝義同 兄弟 , 汝 之子 即 吾 之子 也 , 不必 多囑 。」

左右 推出 馬 謖 於 轅門 之外 , 將斬 。 參軍 蔣琬 自成 都 至 , 見 武士 欲 斬馬謖 , 大驚 , 高 叫 留人 , 入見 孔明曰 :「 昔楚 殺 得 臣 而 文公喜 。 今天 下 未定 , 而戮 智謀 之士 , 豈 不 可惜 乎 ? 」 孔明 流涕 而答 曰 :「 昔 孫武 所以 能 制勝 於 天下 者 , 用法 明 也 。 今 四方 分爭 , 兵交 方始 , 若須 廢法 , 何以 討賊 耶 ? 合當 斬 之 。」

須臾 , 武士 獻馬謖 首級 於 階下 。 孔明 大哭 不已 。 蔣琬問 曰 :「 今幼常 得罪 , 既 正 軍 法 , 丞相 何故 哭 耶 ? 」 孔明曰 :「 吾 非 為 馬 謖 哭 。 吾 思 先帝 在 白帝城 臨危 之時 曾囑 吾 曰 :『 馬 謖 言過其實 , 不可 大 用 。 』 今果 應 此言 , 乃 深恨 己 之 不明 , 追思 先帝 之明 , 因此 痛哭 耳 ! 」 大小 將士 , 無不 流涕 。 馬 謖 亡 年 三十九歲 。

時建興 六年 夏 五月 也 。 後人 有詩 曰 : 失守 街亭 罪不輕 , 堪 嗟馬謖 枉 談兵 。 轅門 斬首 嚴 軍法 , 拭淚 猶思 先帝 明 。

卻說 孔明 斬 了 馬 謖 , 將 首級 遍示 各營 已 畢 , 用線 縫 在 屍上 , 具棺葬 之 ; 自修 祭文 享 祀 ; 將謖 家小 加意 撫恤 , 按 月 給與 祿米 。 於是 孔明自 作表文 , 令 蔣琬 申奏 後主 , 請 自貶 丞相 之職 。 琬回 成都 , 入見 後主 , 進入 孔明 表章 。 後主 拆開 視 之 曰 : 臣本 庸才 , 叨 竊 非 據 , 親秉旄鉞 , 以勵 三軍 。 不能 訓章 明法 , 臨事 而 謀 , 至 有 街亭 違命 之 闕 , 箕 谷不戒 之 失 。 咎 皆 在 臣 不明 , 不知 人 , 慮 事 多 闇 。 春秋 責備 , 罪何 所 逃 ? 請 自貶 三等 , 以督 闕 咎 。 臣 不勝 慚愧 , 俯伏 待命 !

後主 覽 畢 曰 ﹕「 勝負 兵 家常事 , 丞相 何出 此言 ? 」 侍中 費禕奏 曰 ﹕「 臣聞 治國者 , 必以 奉法 為 重 。 法若 不行 , 何以 服 人 ? 丞相 敗績 , 自行 貶降 , 正其宜 也 。」 後 主從 之 , 乃詔 貶 孔明 為 右 將軍 , 行 丞相 事 , 照舊 總督 軍馬 , 就 令費 禕 詔到 漢中 。

孔明 受詔 貶降 訖 , 禕 恐 孔明 羞赧 , 乃賀 曰 ﹕「 蜀中 之民知 丞相 初拔 四縣 , 深以 為 喜 。」 孔明 變色 曰 ﹕「 是 何言 也 ? 得而復失 , 與 不得 同 。 公 以此 賀我 , 實足 使 我 愧赧 耳 。 」 禕 又 曰 :「 近 聞丞相 得 姜維 , 天子 甚喜 。」 孔明 怒 曰 :「 兵敗 師還 , 不曾 奪得 寸土 , 此吾之大罪 也 。 量 得 一 姜維 , 於 魏何損 ? 」 禕 又 曰 :「 丞相 現統 雄師 數十萬 , 可 再伐魏 乎 ? 」 孔明曰 :「 昔大 軍屯 於祁山 、 箕 谷 之時 , 我兵 多於 賊兵 , 而 不能 破賊 , 反為 賊 所 破 ; 此病 不在 兵 之 多寡 , 在 主將 耳 。 今欲 減兵 省將 , 明罰 思過 , 較 變通 之道 於 將來 ; 如 其 不然 , 雖兵 多 何用 ? 自今 以後 , 諸人 有 遠慮 於 國者 , 但勤攻 吾 之 闕 , 責吾之短 , 則事 可定 , 賊 可滅 , 功可 翹足而待 矣 。」

費禕 諸將 皆 服其論 。 費禕 自回 成都 。 孔明 在 漢中 , 惜 軍 愛民 , 勵兵 講武 , 置造 攻城 渡水 之器 , 聚積 糧草 , 預備 戰筏 , 以為 後圖 。 細作 探知 , 報入 洛陽 。

魏主曹 叡 聞知 , 即召 司馬懿 商議 收川 之策 。 懿 曰 :「 蜀 未 可攻 也 。 方 今天 道 亢炎 , 蜀兵 必不出 。 若 我軍 深入 其地 , 彼守 其 險要 , 急切 難下 。 叡 曰 :「 倘兵 再來 入寇 , 如 之 奈何 ? 」 懿 曰 :「 臣 已 算定 今番 諸葛亮 必效 韓信 暗度陳倉 之計 。 臣舉 一人往 陳倉道 口 , 築城 守禦 , 萬無一失 。 此人 身長 九尺 , 猿臂 善射 , 深有 謀略 。 若 諸葛亮 入寇 , 此人 當之 足矣 。」 叡 大喜 , 問曰 :「 此 何人 也 ? 」 懿 奏 曰 :「 乃 太原人 , 姓 郝 , 名昭 , 字伯道 。 現為 雜霸 將軍 , 鎮守 河西 。」 叡 從 之 , 加 郝伯道 為 鎮西 將軍 。 命 把守 陳倉道 口 。 遣使 持 詔去 訖 。

忽報 揚州 司馬大 都督 曹休 上表 說 , 東吳 審 陽太守周 魴 , 願以 郡 來 降 , 密遣 人陳言 七 事 。 說 東吳 可破 , 乞早 發兵 取 之 。 叡 就 御 床上 拆開 , 與 司馬懿 同觀 。 懿 奏 曰 :「 此言 極 有理 , 吳當滅 矣 。 臣願 引一 軍 往助 曹休 。」 忽班中 一人奏 曰 :「 吳人 之言 , 反覆 不 一 , 未 可 深信 。 周魴 智謀 之士 , 必 不肯 降 。 此特 誘兵 之 詭計 也 。」 眾視 之 , 乃 建威 將軍 賈逵 也 。 懿 曰 :「 此言 亦 不可不 聽 , 機會 亦 不可 錯失 。」 魏主 曰 :「 仲達 可 與 賈逵 同助 曹休 。」 二人 領命 去 訖 。 於是 曹休 引 大軍 逕 取 皖 城 , 賈逵 引前 將軍 滿寵 , 東皖 太守 胡質 , 逕 取 陽城 , 直向 東關 ; 司馬懿引 本部 軍 逕 取 江陵 。

卻說 吳主孫 權 , 在 武昌 東關 , 會多官 商議 曰 :「 今有 鄱 陽太守周 魴 密表 , 奏稱 魏揚 州 都督 曹休 , 有 入寇 之意 。 今魴 詐施 詭計 , 暗陳七事 , 引誘 魏兵 深入 重地 , 可 設 伏兵 擒 之 。 今 魏兵分 三路 而來 , 諸卿 有何高見 ? 」 顧雍進 曰 :「 此 大任 非 陸伯言 不敢當 也 。」

權大喜 , 乃 召陸遜 , 封為 輔國 大將軍 、 平北 都 元帥 , 統御 林 大兵 , 攝行 王事 ; 授 以 白旄黃鉞 , 文武百官 , 皆 聽 約束 。 權 親自 與遜 執鞭 。 領命 謝恩 畢 , 乃保 二人 為 左右 都督 , 分兵 以迎 三道 。 權問 何人 , 遜 曰 :「 奮威 將軍 朱桓 、 妥南 將軍 全琮 二人 可為 輔佐 。」 權從 之 , 即命 朱桓為 左 都督 , 全琮 為 右 都督 都 。 於是 陸遜 總率 江南 八十一 州並 荊湖 之眾 七十餘萬 , 令 朱桓 在 左 , 全琮 在 右 , 遜 自居 中 , 三路 進兵 。 朱桓 獻策 曰 :「 曹休 以 親見 任 , 非 智勇之 將也 。 今 聽 周魴 誘言 , 深入 重地 , 元帥 以兵擊 之 , 曹休 必敗 。 敗後必 走 兩 條路 : 左乃 夾石 , 右乃桂車 。 此 二路 皆 山僻 小徑 , 最為 險峻 。 某願 與 全子璜 各引 一 軍 , 伏 於 山險 , 先以 柴木 大石 塞斷 其路 , 曹休 可 擒 矣 。 若 擒 了 曹休 , 便 長驅直進 , 唾手 而 得 壽春 , 以窺許 、 洛 , 乃 萬世一時 也 。」 遜 曰 :「 此非 善策 , 吾 自有 妙用 。」 於是 朱桓懷 不平 而 退 。 遜令 諸葛瑾 等 拒守 江陵 , 以敵 司馬懿 。 諸路 俱 各 調撥 停當 。

卻說 曹休 兵臨 皖城 , 周魴 來 迎 , 逕 到 曹 休 帳 下 。 休問 曰 :「 近得 足下 之書 , 所 陳 七 事 , 深為 有理 , 奏 聞天子 , 故起 大軍 三路 進發 。 若得 江東 之地 足下 之功 不小 。 有人 言足 下多謀 , 誠恐 所言 不實 。 吾料 足下 必不欺 我 。」 周魴 大哭 , 急 掣 從 人 所 佩劍 欲 自刎 , 休 急止 之 。 魴 仗 劍 而言 曰 :「 吾 所陳七事 , 恨不能 吐出 心肝 。 今反 生疑 , 必有 吳人 使 反間 之計 也 。 若 聽其言 , 吾 必死 矣 , 吾 之 忠心 , 惟天 可表 ! 」 言 訖 , 又 欲 自刎 。 曹休 大驚 , 慌忙 抱住 曰 :「 吾 戲言 耳 。 足下 何故 如此 ? 」 魴 乃 用 劍 割 髮 擲 於 地 曰 :「 吾 以 忠心 待公 , 公以 吾 為戲 , 吾 割 父母 所 遺之 髮 , 以表此 心 。」

曹休 乃 深信 之 , 設宴 相待 。 席罷 , 周魴 辭去 。 忽報 建威 將軍 賈逵 來見 , 休令入 , 問 曰 :「 汝來 何為 ? 」 逵 曰 :「 某料 東吳 之兵 , 必盡 屯皖 城 。 都督 不可 輕進 , 待 某 兩下 夾 攻 , 賊兵 可破 矣 。」 休怒 曰 :「 汝欲 奪吾功 耶 ? 」 逵 曰 :「 又 聞 周魴 髮 為 誓 , 此乃詐 也 。 昔要 離 斷臂 , 刺殺 慶忌 , 未 可 深信 。」 休大怒 曰 :「 吾 正 欲 起兵 , 汝何 出 此言 以慢 我 軍心 ! 」 叱 左右 推出 斬 之 。 眾將告 曰 :「 未及 進兵 , 先 斬 大將 , 於 軍 不利 。 且 乞 暫免 。 休 從 之 , 將賈逵 兵 留在 寨 中 調用 , 自引 一軍來 取 東關 。 時周 魴 聽知 賈逵 削去 兵權 , 暗喜 曰 :「 曹休 若用 賈逵 之言 , 則 東吳 敗 矣 ! 今天 使 我 成功 也 ! 」 即遣 人密到 皖城 , 報 知陸遜 。 遜喚 諸將 聽令 曰 :「 前面 石亭 , 雖 是 山路 , 足 可 埋伏 。 早先 去 占 石亭 闊處 , 布 成 陣勢 , 以待 魏 軍 。」 遂 令 徐盛為 先鋒 , 引兵 前進 。

卻說 曹休命 周魴 引兵 前進 。 正 行間 , 休問 曰 :「 前至 何處 ? 」 魴 曰 : 前面 石亭 也 , 堪以 屯兵 。 休 從 之 , 遂 率 大軍 並車 仗 等 器 , 盡赴 石亭 駐紮 。 次日 , 哨馬 報道 : 前面 吳兵 不知 多少 , 據 住 山口 。 休大驚 曰 :「 周魴 言 無兵 , 為何 有 準備 ? 」 急 尋魴 問之 , 人報 周 魴 , 引 數十 人 , 不知 何處 去 了 。 休大悔 曰 :「 吾 中賊 之計 矣 ! 雖然 如此 亦 不足 懼 。」

遂 令 大將 張普為 先鋒 , 引兵 數千 來 與 吳兵 交戰 。 兩陣 對圓 , 張普 出馬 罵 曰 :「 賊將 早降 ! 」 徐盛出 馬相迎 。 戰 無數 合 , 普抵 檔 不住 , 勒馬 收兵 , 回見 曹休 , 言 徐盛勇 不可 當 。 休 曰 :「 吾 當以 奇兵 勝 之 。」 就 令 張普引 二 萬軍 伏 於石亭 之南 。 又 令 薛喬 引二 萬軍 伏 於石亭 之北 。 -「 明日 吾 自引 一千 兵 搦 戰 , 卻 佯輸詐敗 , 誘到 北山 之前 , 放炮 為號 , 三面 夾攻 , 必獲 大勝 。 二將 受計 , 各引 二 萬軍 到 晚 埋伏 去 了 。

卻說 陸遜喚 朱桓 、 全琮 分付 曰 :「 汝二人 各引 三 萬軍 , 從 石亭山 抄 到 曹休寨 後 , 放 火為號 。 吾 親率 大軍 從中 路而進 , 可擒 曹休 也 。」 當日 黃昏 , 二將 受 計引兵 而進 。 二 更 時分 , 朱桓引 一軍正 抄 到 魏寨 後 , 迎著 張普 伏兵 。 普 不知 是 吳兵 , 逕 來 問 時 , 被 朱桓 一 刀 斬 於 馬 下 。 魏兵 便 走 , 桓令 後軍 放火 。 全琮 引一軍抄 到 魏寨 後 , 正撞 在 薛喬陣 裏 , 就 在 那裡 大殺 一陣 。 薛喬 敗走 , 魏兵 大損 , 奔回 本寨 。 後面 朱桓 、 全琮 兩路 殺來 。 曹休寨 中 大亂 , 自 相 衝擊 。

休慌 上馬 , 望 夾石道 中 奔走 。 徐盛引 大隊 軍馬 , 從 正路 殺來 。 魏兵 死者 不可勝數 , 逃命 者 盡棄 衣甲 。 曹休 大驚 , 在 夾石道 中 , 奮力 奔走 。 忽見 一彪 軍 從小 路 衝出 , 為 首大 將 , 乃 賈逵 也 。 休 驚慌 少息 , 自愧 曰 :「 吾 不用 公言 , 果 遭此 敗 ! 」 逵 曰 :「 都督 可速 出此 道 。 若 被 吳兵 以 木石塞 斷 , 吾 等 皆 危矣 ! 於是 曹休 驟馬而行 , 賈逵 斷後 。 逵 於 林木 盛茂之處 , 及 險峻 小徑 , 多設 旌旗 以為疑 兵 。 及至 徐盛 趕到 , 見 山坡 下 閃出 旗角 , 疑有 埋伏 , 不敢 追趕 , 收兵 而 回 。 因此 救 了 曹 休 。 司馬懿 聽知 休敗 , 亦 引兵 退去 。

卻說 陸遜 正望 捷音 , 須臾 , 徐盛 、 朱桓 、 全琮 皆 到 , 所得 車仗 牛馬 驢騾 軍資 器械 , 不計其數 , 降兵 數萬餘 人 。 遜 大喜 , 即同 太守 周魴 並諸將 班師 還吳 。 吳主孫 權 , 領 文武 官僚 出 武昌 城 迎接 , 以御蓋 覆遜 而入 。 諸將 盡 皆 陞 賞 。 權見 周魴 無 髮 , 慰勞 曰 :「 卿斷 髮 成此 大事 , 功名 當書 於 竹帛 也 。」 即 封周 魴 為 關內 侯 , 大設 筵會 , 勞軍 慶賀 。

陸遜 奏 曰 : 今 曹休 大敗 , 魏兵 喪膽 ; 可修 國書 , 遣使 入川 , 教 諸葛亮 進兵 攻 之 。 權 從 其言 , 遂 遣使 齎 書 入川 去 。 正是 : 只因 東國能 施計 , 致令 西川 又 動兵 。 未知 孔明 再來 伐 魏 , 勝負 如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九十六回 :孔明 揮淚 斬馬謖 ,周魴 斷 髮 賺 曹休 Chapter Ninety-Six: Kong Ming sheds tears and kills Ma Di, Zhou Lei cuts off his hair to earn Cao Xiu’s favor

卻說 獻計 者 , 乃 尚書 孫資 也 。 曹叡 問曰 :「 卿 有何 妙計 ? 」 資奏 曰 :「 昔 太祖 武皇 帝收 張魯時 , 危 而後 濟 ; 嘗 對 群臣 曰 :『 南鄭 之地 , 真為 天獄 。 』 中 斜谷 道 為 五百里 石穴 , 非 用武之地 。 今欲 盡起 天下 之兵 伐 蜀 , 則 東吳 又將 入寇 。 不如 以 現在 之兵 , 分命 大將 據守 險要 , 養精蓄銳 。 不過 數年 , 中國 日盛 , 吳 ﹑ 蜀二國 , 必 自相殘害 , 那時 圖 之 , 豈非 勝算 ? 乞 陛下 裁 之 。」 叡 乃問 司馬懿 曰 :「 此論 若何 ? 」 懿 奏 曰 :「 孫尚書 所 言極 當 。」 叡 從 之 , 命 司馬懿 分撥 諸將 守 把 險要 , 留 郭准 ﹑ 張 郃 守 長安 , 大賞 三車 , 駕回 洛陽 。

卻說 孔明 回到 漢中 , 計點 軍士 , 只少 趙雲 ﹑ 鄧芝 , 心中 甚憂 ; 乃令 關興 ﹑ 張苞 , 各引 一 軍 接應 。 二人 正欲 起身 , 忽報 趙雲 ﹑ 鄧芝 到來 , 並 不曾 折一人 一騎 ; 輜重 等器 , 亦 無 遺失 。 孔明 大喜 , 親引 諸將 出迎 。 趙雲 慌忙 下馬 伏地 曰 :「 敗軍之將 , 何勞 丞相 遠接 ? 孔明 急 扶 起 , 執手 而言 曰 :「 是 吾 不識 賢愚 , 以致 如此 ! 各處 兵將 敗損 , 惟子 龍不折 一人 一騎 , 何 也 ? 」 鄧芝告 曰 :「 某引兵 先行 , 子龍 獨自 斷後 , 斬將 立功 , 敵人 驚怕 ; 因此 軍資 什物 , 不曾 遺失 。」 孔明曰 :「 真江 軍 也 ! 」 遂 取金 五十斤 以贈 趙雲 ; 又 取絹 一萬 疋賞 雲部 卒 。 雲辭 曰 :「 三軍 無 尺寸之功 , 某 等 俱 各 有罪 , 若反 受賞 , 乃 丞相 賞罰不明 也 。 且 請 寄庫 , 候 今冬 賜與 諸軍未 遲 。」 孔明 歎 曰 :「 先帝 在 日 , 常稱 子龍 之德 , 今果 如此 ! 」 乃 倍加 欽敬 。

忽 報馬謖 、 王平 、 魏延 、 高翔 至 , 孔明先 喚 王平 入帳 責之 曰 :「 吾令 汝 與 馬 謖 同守 街亭 , 汝 何不 諫 之 , 致使 失事 ? 」 平 曰 :「 某 再三 相勸 , 要 在 當道築 土城 把守 。 參軍 大 怒 不 從 , 某 因此 自引 五千 兵離山 十里 下寨 。 魏兵驟 至 , 把 山 四面 圍合 , 某引兵 衝殺 十餘 次 , 皆 不能 入 。 次日 土崩瓦解 , 降者 無數 。 某 孤軍 難立 , 故投 魏文長 求救 。 半途 又 被 魏 兵困 在 山谷 之中 , 某奮 死 殺出 。 比及 歸寨 , 已 被 魏兵 占 了 。 及 投列 柳城 時 , 路逢 高翔 , 遂 分兵 三路 去 劫 魏寨 , 指望 克復 街亭 。 因見 街亭 並無 伏路軍 , 以此 心疑 。 登高 望 之 , 只 見 魏延 、 高翔 被 魏兵 圍住 , 某即 殺入 重圍 , 救出 二將 , 就 同 參軍 併 在 一處 。 某恐 失卻 陽 平關 , 因此 急 來回 守 。 非 某 之 不 諫 也 。 丞相 不 信 , 可 問 各部 將校 。」

孔明 喝退 , 又 喚馬謖 入帳 , 謖 自縛 跪 於 帳前 。 孔明 變色 曰 :「 汝 自幼 飽讀 兵書 , 熟 諳 戰法 。 吾 累次 叮嚀 告戒 街亭 是 吾 根本 , 汝以 全家 之命 , 領此 重任 。 汝若早 聽 王平 之 言 , 豈 有 此禍 ? 今 敗軍 折將 , 失地 陷城 , 皆 汝之過 也 ! 若 不明 正 軍律 , 何以 服眾 ? 汝今 犯 法 , 休得 怨 吾 。 汝死 之後 , 汝 之 家小 , 吾 按 月 給與 祿米 , 汝 不必 挂心 。」 叱 左右 推出 斬 之 。 謖 泣 曰 :「 丞相 視某 如子 , 某以 丞相 為父 。 某 之 死罪 , 實已 難逃 , 願 丞相 思 舜帝 殛 鯀 用 禹 之義 , 某 雖 死 亦 無恨 於 九泉 ! 」 言 訖 大哭 。 孔明 揮淚 曰 :「 吾 與 汝義同 兄弟 , 汝 之子 即 吾 之子 也 , 不必 多囑 。」

左右 推出 馬 謖 於 轅門 之外 , 將斬 。 參軍 蔣琬 自成 都 至 , 見 武士 欲 斬馬謖 , 大驚 , 高 叫 留人 , 入見 孔明曰 :「 昔楚 殺 得 臣 而 文公喜 。 今天 下 未定 , 而戮 智謀 之士 , 豈 不 可惜 乎 ? 」 孔明 流涕 而答 曰 :「 昔 孫武 所以 能 制勝 於 天下 者 , 用法 明 也 。 今 四方 分爭 , 兵交 方始 , 若須 廢法 , 何以 討賊 耶 ? 合當 斬 之 。」

須臾 , 武士 獻馬謖 首級 於 階下 。 孔明 大哭 不已 。 蔣琬問 曰 :「 今幼常 得罪 , 既 正 軍 法 , 丞相 何故 哭 耶 ? 」 孔明曰 :「 吾 非 為 馬 謖 哭 。 吾 思 先帝 在 白帝城 臨危 之時 曾囑 吾 曰 :『 馬 謖 言過其實 , 不可 大 用 。 』 今果 應 此言 , 乃 深恨 己 之 不明 , 追思 先帝 之明 , 因此 痛哭 耳 ! 」 大小 將士 , 無不 流涕 。 馬 謖 亡 年 三十九歲 。

時建興 六年 夏 五月 也 。 後人 有詩 曰 : 失守 街亭 罪不輕 , 堪 嗟馬謖 枉 談兵 。 轅門 斬首 嚴 軍法 , 拭淚 猶思 先帝 明 。

卻說 孔明 斬 了 馬 謖 , 將 首級 遍示 各營 已 畢 , 用線 縫 在 屍上 , 具棺葬 之 ; 自修 祭文 享 祀 ; 將謖 家小 加意 撫恤 , 按 月 給與 祿米 。 於是 孔明自 作表文 , 令 蔣琬 申奏 後主 , 請 自貶 丞相 之職 。 琬回 成都 , 入見 後主 , 進入 孔明 表章 。 後主 拆開 視 之 曰 : 臣本 庸才 , 叨 竊 非 據 , 親秉旄鉞 , 以勵 三軍 。 不能 訓章 明法 , 臨事 而 謀 , 至 有 街亭 違命 之 闕 , 箕 谷不戒 之 失 。 咎 皆 在 臣 不明 , 不知 人 , 慮 事 多 闇 。 春秋 責備 , 罪何 所 逃 ? 請 自貶 三等 , 以督 闕 咎 。 臣 不勝 慚愧 , 俯伏 待命 !

後主 覽 畢 曰 ﹕「 勝負 兵 家常事 , 丞相 何出 此言 ? 」 侍中 費禕奏 曰 ﹕「 臣聞 治國者 , 必以 奉法 為 重 。 法若 不行 , 何以 服 人 ? 丞相 敗績 , 自行 貶降 , 正其宜 也 。」 後 主從 之 , 乃詔 貶 孔明 為 右 將軍 , 行 丞相 事 , 照舊 總督 軍馬 , 就 令費 禕 詔到 漢中 。

孔明 受詔 貶降 訖 , 禕 恐 孔明 羞赧 , 乃賀 曰 ﹕「 蜀中 之民知 丞相 初拔 四縣 , 深以 為 喜 。」 孔明 變色 曰 ﹕「 是 何言 也 ? 得而復失 , 與 不得 同 。 公 以此 賀我 , 實足 使 我 愧赧 耳 。 」 禕 又 曰 :「 近 聞丞相 得 姜維 , 天子 甚喜 。」 孔明 怒 曰 :「 兵敗 師還 , 不曾 奪得 寸土 , 此吾之大罪 也 。 量 得 一 姜維 , 於 魏何損 ? 」 禕 又 曰 :「 丞相 現統 雄師 數十萬 , 可 再伐魏 乎 ? 」 孔明曰 :「 昔大 軍屯 於祁山 、 箕 谷 之時 , 我兵 多於 賊兵 , 而 不能 破賊 , 反為 賊 所 破 ; 此病 不在 兵 之 多寡 , 在 主將 耳 。 今欲 減兵 省將 , 明罰 思過 , 較 變通 之道 於 將來 ; 如 其 不然 , 雖兵 多 何用 ? 自今 以後 , 諸人 有 遠慮 於 國者 , 但勤攻 吾 之 闕 , 責吾之短 , 則事 可定 , 賊 可滅 , 功可 翹足而待 矣 。」

費禕 諸將 皆 服其論 。 費禕 自回 成都 。 孔明 在 漢中 , 惜 軍 愛民 , 勵兵 講武 , 置造 攻城 渡水 之器 , 聚積 糧草 , 預備 戰筏 , 以為 後圖 。 細作 探知 , 報入 洛陽 。

魏主曹 叡 聞知 , 即召 司馬懿 商議 收川 之策 。 懿 曰 :「 蜀 未 可攻 也 。 方 今天 道 亢炎 , 蜀兵 必不出 。 若 我軍 深入 其地 , 彼守 其 險要 , 急切 難下 。 叡 曰 :「 倘兵 再來 入寇 , 如 之 奈何 ? 」 懿 曰 :「 臣 已 算定 今番 諸葛亮 必效 韓信 暗度陳倉 之計 。 臣舉 一人往 陳倉道 口 , 築城 守禦 , 萬無一失 。 此人 身長 九尺 , 猿臂 善射 , 深有 謀略 。 若 諸葛亮 入寇 , 此人 當之 足矣 。」 叡 大喜 , 問曰 :「 此 何人 也 ? 」 懿 奏 曰 :「 乃 太原人 , 姓 郝 , 名昭 , 字伯道 。 現為 雜霸 將軍 , 鎮守 河西 。」 叡 從 之 , 加 郝伯道 為 鎮西 將軍 。 命 把守 陳倉道 口 。 遣使 持 詔去 訖 。

忽報 揚州 司馬大 都督 曹休 上表 說 , 東吳 審 陽太守周 魴 , 願以 郡 來 降 , 密遣 人陳言 七 事 。 說 東吳 可破 , 乞早 發兵 取 之 。 叡 就 御 床上 拆開 , 與 司馬懿 同觀 。 懿 奏 曰 :「 此言 極 有理 , 吳當滅 矣 。 臣願 引一 軍 往助 曹休 。」 忽班中 一人奏 曰 :「 吳人 之言 , 反覆 不 一 , 未 可 深信 。 周魴 智謀 之士 , 必 不肯 降 。 此特 誘兵 之 詭計 也 。」 眾視 之 , 乃 建威 將軍 賈逵 也 。 懿 曰 :「 此言 亦 不可不 聽 , 機會 亦 不可 錯失 。」 魏主 曰 :「 仲達 可 與 賈逵 同助 曹休 。」 二人 領命 去 訖 。 於是 曹休 引 大軍 逕 取 皖 城 , 賈逵 引前 將軍 滿寵 , 東皖 太守 胡質 , 逕 取 陽城 , 直向 東關 ; 司馬懿引 本部 軍 逕 取 江陵 。

卻說 吳主孫 權 , 在 武昌 東關 , 會多官 商議 曰 :「 今有 鄱 陽太守周 魴 密表 , 奏稱 魏揚 州 都督 曹休 , 有 入寇 之意 。 今魴 詐施 詭計 , 暗陳七事 , 引誘 魏兵 深入 重地 , 可 設 伏兵 擒 之 。 今 魏兵分 三路 而來 , 諸卿 有何高見 ? 」 顧雍進 曰 :「 此 大任 非 陸伯言 不敢當 也 。」

權大喜 , 乃 召陸遜 , 封為 輔國 大將軍 、 平北 都 元帥 , 統御 林 大兵 , 攝行 王事 ; 授 以 白旄黃鉞 , 文武百官 , 皆 聽 約束 。 權 親自 與遜 執鞭 。 領命 謝恩 畢 , 乃保 二人 為 左右 都督 , 分兵 以迎 三道 。 權問 何人 , 遜 曰 :「 奮威 將軍 朱桓 、 妥南 將軍 全琮 二人 可為 輔佐 。」 權從 之 , 即命 朱桓為 左 都督 , 全琮 為 右 都督 都 。 於是 陸遜 總率 江南 八十一 州並 荊湖 之眾 七十餘萬 , 令 朱桓 在 左 , 全琮 在 右 , 遜 自居 中 , 三路 進兵 。 朱桓 獻策 曰 :「 曹休 以 親見 任 , 非 智勇之 將也 。 今 聽 周魴 誘言 , 深入 重地 , 元帥 以兵擊 之 , 曹休 必敗 。 敗後必 走 兩 條路 : 左乃 夾石 , 右乃桂車 。 此 二路 皆 山僻 小徑 , 最為 險峻 。 某願 與 全子璜 各引 一 軍 , 伏 於 山險 , 先以 柴木 大石 塞斷 其路 , 曹休 可 擒 矣 。 若 擒 了 曹休 , 便 長驅直進 , 唾手 而 得 壽春 , 以窺許 、 洛 , 乃 萬世一時 也 。」 遜 曰 :「 此非 善策 , 吾 自有 妙用 。」 於是 朱桓懷 不平 而 退 。 遜令 諸葛瑾 等 拒守 江陵 , 以敵 司馬懿 。 諸路 俱 各 調撥 停當 。

卻說 曹休 兵臨 皖城 , 周魴 來 迎 , 逕 到 曹 休 帳 下 。 休問 曰 :「 近得 足下 之書 , 所 陳 七 事 , 深為 有理 , 奏 聞天子 , 故起 大軍 三路 進發 。 若得 江東 之地 足下 之功 不小 。 有人 言足 下多謀 , 誠恐 所言 不實 。 吾料 足下 必不欺 我 。」 周魴 大哭 , 急 掣 從 人 所 佩劍 欲 自刎 , 休 急止 之 。 魴 仗 劍 而言 曰 :「 吾 所陳七事 , 恨不能 吐出 心肝 。 今反 生疑 , 必有 吳人 使 反間 之計 也 。 若 聽其言 , 吾 必死 矣 , 吾 之 忠心 , 惟天 可表 ! 」 言 訖 , 又 欲 自刎 。 曹休 大驚 , 慌忙 抱住 曰 :「 吾 戲言 耳 。 足下 何故 如此 ? 」 魴 乃 用 劍 割 髮 擲 於 地 曰 :「 吾 以 忠心 待公 , 公以 吾 為戲 , 吾 割 父母 所 遺之 髮 , 以表此 心 。」

曹休 乃 深信 之 , 設宴 相待 。 席罷 , 周魴 辭去 。 忽報 建威 將軍 賈逵 來見 , 休令入 , 問 曰 :「 汝來 何為 ? 」 逵 曰 :「 某料 東吳 之兵 , 必盡 屯皖 城 。 都督 不可 輕進 , 待 某 兩下 夾 攻 , 賊兵 可破 矣 。」 休怒 曰 :「 汝欲 奪吾功 耶 ? 」 逵 曰 :「 又 聞 周魴 髮 為 誓 , 此乃詐 也 。 昔要 離 斷臂 , 刺殺 慶忌 , 未 可 深信 。」 休大怒 曰 :「 吾 正 欲 起兵 , 汝何 出 此言 以慢 我 軍心 ! 」 叱 左右 推出 斬 之 。 眾將告 曰 :「 未及 進兵 , 先 斬 大將 , 於 軍 不利 。 且 乞 暫免 。 休 從 之 , 將賈逵 兵 留在 寨 中 調用 , 自引 一軍來 取 東關 。 時周 魴 聽知 賈逵 削去 兵權 , 暗喜 曰 :「 曹休 若用 賈逵 之言 , 則 東吳 敗 矣 ! 今天 使 我 成功 也 ! 」 即遣 人密到 皖城 , 報 知陸遜 。 遜喚 諸將 聽令 曰 :「 前面 石亭 , 雖 是 山路 , 足 可 埋伏 。 早先 去 占 石亭 闊處 , 布 成 陣勢 , 以待 魏 軍 。」 遂 令 徐盛為 先鋒 , 引兵 前進 。

卻說 曹休命 周魴 引兵 前進 。 正 行間 , 休問 曰 :「 前至 何處 ? 」 魴 曰 : 前面 石亭 也 , 堪以 屯兵 。 休 從 之 , 遂 率 大軍 並車 仗 等 器 , 盡赴 石亭 駐紮 。 次日 , 哨馬 報道 : 前面 吳兵 不知 多少 , 據 住 山口 。 休大驚 曰 :「 周魴 言 無兵 , 為何 有 準備 ? 」 急 尋魴 問之 , 人報 周 魴 , 引 數十 人 , 不知 何處 去 了 。 休大悔 曰 :「 吾 中賊 之計 矣 ! 雖然 如此 亦 不足 懼 。」

遂 令 大將 張普為 先鋒 , 引兵 數千 來 與 吳兵 交戰 。 兩陣 對圓 , 張普 出馬 罵 曰 :「 賊將 早降 ! 」 徐盛出 馬相迎 。 戰 無數 合 , 普抵 檔 不住 , 勒馬 收兵 , 回見 曹休 , 言 徐盛勇 不可 當 。 休 曰 :「 吾 當以 奇兵 勝 之 。」 就 令 張普引 二 萬軍 伏 於石亭 之南 。 又 令 薛喬 引二 萬軍 伏 於石亭 之北 。 -「 明日 吾 自引 一千 兵 搦 戰 , 卻 佯輸詐敗 , 誘到 北山 之前 , 放炮 為號 , 三面 夾攻 , 必獲 大勝 。 二將 受計 , 各引 二 萬軍 到 晚 埋伏 去 了 。

卻說 陸遜喚 朱桓 、 全琮 分付 曰 :「 汝二人 各引 三 萬軍 , 從 石亭山 抄 到 曹休寨 後 , 放 火為號 。 吾 親率 大軍 從中 路而進 , 可擒 曹休 也 。」 當日 黃昏 , 二將 受 計引兵 而進 。 二 更 時分 , 朱桓引 一軍正 抄 到 魏寨 後 , 迎著 張普 伏兵 。 普 不知 是 吳兵 , 逕 來 問 時 , 被 朱桓 一 刀 斬 於 馬 下 。 魏兵 便 走 , 桓令 後軍 放火 。 全琮 引一軍抄 到 魏寨 後 , 正撞 在 薛喬陣 裏 , 就 在 那裡 大殺 一陣 。 薛喬 敗走 , 魏兵 大損 , 奔回 本寨 。 後面 朱桓 、 全琮 兩路 殺來 。 曹休寨 中 大亂 , 自 相 衝擊 。

休慌 上馬 , 望 夾石道 中 奔走 。 徐盛引 大隊 軍馬 , 從 正路 殺來 。 魏兵 死者 不可勝數 , 逃命 者 盡棄 衣甲 。 曹休 大驚 , 在 夾石道 中 , 奮力 奔走 。 忽見 一彪 軍 從小 路 衝出 , 為 首大 將 , 乃 賈逵 也 。 休 驚慌 少息 , 自愧 曰 :「 吾 不用 公言 , 果 遭此 敗 ! 」 逵 曰 :「 都督 可速 出此 道 。 若 被 吳兵 以 木石塞 斷 , 吾 等 皆 危矣 ! 於是 曹休 驟馬而行 , 賈逵 斷後 。 逵 於 林木 盛茂之處 , 及 險峻 小徑 , 多設 旌旗 以為疑 兵 。 及至 徐盛 趕到 , 見 山坡 下 閃出 旗角 , 疑有 埋伏 , 不敢 追趕 , 收兵 而 回 。 因此 救 了 曹 休 。 司馬懿 聽知 休敗 , 亦 引兵 退去 。

卻說 陸遜 正望 捷音 , 須臾 , 徐盛 、 朱桓 、 全琮 皆 到 , 所得 車仗 牛馬 驢騾 軍資 器械 , 不計其數 , 降兵 數萬餘 人 。 遜 大喜 , 即同 太守 周魴 並諸將 班師 還吳 。 吳主孫 權 , 領 文武 官僚 出 武昌 城 迎接 , 以御蓋 覆遜 而入 。 諸將 盡 皆 陞 賞 。 權見 周魴 無 髮 , 慰勞 曰 :「 卿斷 髮 成此 大事 , 功名 當書 於 竹帛 也 。」 即 封周 魴 為 關內 侯 , 大設 筵會 , 勞軍 慶賀 。

陸遜 奏 曰 : 今 曹休 大敗 , 魏兵 喪膽 ; 可修 國書 , 遣使 入川 , 教 諸葛亮 進兵 攻 之 。 權 從 其言 , 遂 遣使 齎 書 入川 去 。 正是 : 只因 東國能 施計 , 致令 西川 又 動兵 。 未知 孔明 再來 伐 魏 , 勝負 如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