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 歸降 孔明 ,武鄉侯 罵 死 王朗

卻說 姜維 獻計 於 馬 遵 曰 :「 諸葛亮 必 伏兵 於 郡 後 , 賺 我 兵 出城 , 乘虛 襲我 。 某願 請 精兵 三千 , 伏 於 要 路 。 太守 隨後 發兵 出 城 , 不可 遠去 , 止行 三十里 便 回 ; 但 看 火起 為號 , 前後夾攻 , 可 獲 大勝 。 如 諸葛亮 自來 , 必為 某 所 擒 矣 。」 遵用 其計 , 付 精兵 與 姜維去 訖 , 然後 自與梁 虔 引出 城 等候 ; 只留 梁緒 、 尹賞 守城 。 原來 孔明果 遣 趙雲引 一 軍 埋伏 於 山僻 之中 , 只待 天水 人馬 離城 , 便 乘虛 襲之 。 當日 細作 回報 趙雲 , 說 天水 太守 馬 遵 , 起 兵出 城 , 只留 文官 守城 。 趙雲 大喜 , 又 令人 報 與 張翼 、 高翔 , 教 於 要 路 截殺 馬 遵 。 此二 處兵 亦 是 孔明 預先 埋伏 。

卻說 趙雲引 五千 兵 , 逕 投 天水 郡 城下 , 高叫 曰 :「 吾 乃 常山 趙子龍 也 。 汝知 中計 , 早獻 城池 , 免遭 誅戮 。」 城 上梁 緒 大笑 曰 :「 汝中 吾 姜伯約 之計 , 尚然 不知 耶 ? 」 雲恰 待 攻城 , 忽然 喊聲 大 震 , 四面 火光沖天 。 當先 一員 少年 將軍 , 挺 鎗 躍馬 而言 曰 :「 汝見 天水 姜伯約 乎 ! 」 雲挺 鎗 直取 姜維 。 戰不數合 , 維 精神 倍長 。 雲大驚 , 暗忖 曰 :「 誰 想 此處 有 這般 人物 ! 」 正 戰時 , 兩軍夾 攻來 , 乃是 馬 遵 、 梁虔 引軍殺 回 。 趙雲 首尾 不能 相 顧 , 衝開 條路 , 引 敗兵 奔走 , 姜維 趕來 。 虧得 張翼 、 高翔 兩 路軍 殺出 , 接應 回去 。 趙雲 歸見 孔明 , 說 中 了 敵人 之計 。 孔明驚 問曰 :「 此 是 何人 , 識吾 玄機 ? 」 有 南安 人告 曰 : 「 此人 姓 姜 , 名維 , 字伯約 , 天水 冀人 也 : 事母至孝 , 文武雙全 , 智勇足 備 , 真當 也 之 英傑 也 。」 趙雲 又 誇獎 姜維 鎗法 , 與 他 人大 不同 。 孔明曰 :「 吾 今欲取 天水 , 不想 有 此 人 。」 遂 起 大軍 前來 。

卻說 姜維 回見 馬 遵 曰 :「 趙雲 敗去 , 孔明 必然 自來 。 彼料 我軍 必在 城中 。 今可將 本 部 軍馬 , 分為 四枝 : 某引 一軍伏 於 城東 , 如彼兵 到則 截 之 。 太守 與 梁 虔 、 尹賞 各引 一 軍 城外 埋伏 。 梁緒率 百姓 城上 守禦 。」 分撥 已 定 。

卻說 孔明 因慮 姜維 , 自為 前部 , 望天水 郡 進發 。 將到 城邊 , 孔明 傳令 曰 :「 凡 攻城 池 : 以初 到 之 日 , 激勵 三軍 , 鼓譟 直上 。 若遲 延日久 , 銳氣 盡 隳 , 急難 破 矣 。」 於是 大 軍 逕 到 城下 。 因見 城上 旗幟 整齊 , 未敢 輕攻 。 候至 半夜 , 忽然 四下 火光沖天 , 喊聲 震地 , 正 不知 何處 兵到 。 只見 城上 亦 鼓譟 吶喊 相應 , 蜀兵 亂竄 。 孔明 急 上馬 , 有關 興 , 張苞 二將 保護 , 殺出 重 , 圍 回頭 視 之 , 正東 上 軍馬 , 一帶 火光 , 勢若 長蛇 。 孔明 令 關興 探視 , 回報 曰 :「 此 姜維兵 也 。」 孔明 歎 曰 :「 兵 不在 多 , 在 人 之 調遣 耳 , 此人 真 將才 也 ! 」 收兵 歸寨 , 思之 良久 , 乃喚 安定 人問 曰 :「 姜維之 母 , 現在 何處 ? 」 答 曰 :「 維母 今 居 冀縣 。」 孔明喚 魏延分 付 曰 :「 汝可引 一 軍 , 虛張聲勢 , 詐取 冀縣 。 若 姜維到 , 可 放 入 城 。」 又問 :「 此地 何處 緊要 ? 」 安定 人 曰 :「 天水 錢糧 , 皆 在 上 邽 ; 若 打破 上 邽 ; 則糧道 自絕 矣 。」 孔明 大喜 , 教 趙雲引 一軍去 攻上 邽 。 孔明離 城 三十里 下寨 。 早 有人 報 入 天水 郡 , 說 蜀 兵 分為 三路 : 一軍守 此 郡 , 一軍取 上 邽 , 一軍取 冀城 。 姜維聞 之 , 哀告 馬 遵 曰 :「 維母 現在 冀城 , 恐母 有失 。 維乞 一軍往 救 此城 , 兼保 老母 。」 馬 遵從 之 , 遂 令 姜維引 三 千軍 去 保冀城 ; 梁 虔引 三 千軍 去 保上 邽 。

卻說 姜維引 兵至 冀城 , 前面 一彪 軍 擺開 , 為 首蜀將 , 乃是 魏延 。 二將 交鋒 數合 , 延 詐敗 奔走 。 維入 城 閉門 , 率兵 守護 , 拜見 老母 , 並不 出戰 。 趙雲 亦 放過 梁 虔入 上 邽 城去 了 。 孔明乃 令人 去 南安 郡 , 取 夏侯楙 至 帳下 。 孔明曰 :「 汝懼 死乎 ? 」 楙 慌 拜伏 乞命 。 孔明曰 :「 目今 姜維現 守 冀州 , 使人持 書 來說 :『 但 得 駙馬 在 , 我願 來 降 。 』 吾 今 饒 汝 性命 , 汝肯 招安 姜維否 ? 」 楙 曰 :「 情願 招安 。」 孔明乃 與 衣服 鞍馬 , 不 令人 跟隨 , 放 之自去 。 楙 得 脫出 寨 , 欲 尋路 而 走 , 奈 不知 路徑 。 正 行 之間 , 逢 數人 奔走 。 楙 問之 , 答 曰 :「 我 等 是 冀縣 百姓 ; 今 被 姜維獻 了 城池 , 歸降 諸葛亮 , 蜀將 魏延 縱火 劫財 , 我 等 因 此 棄家 而 走 , 投上 邽 去 也 。」 楙 又 問曰 :「 今守天 水城 是 誰 ? 」 土人 曰 :「 天水 城中 乃 馬 太守 也 。」 楙 聞 之 , 縱馬 望天水 而行 。 又 見 百姓 攜 男 抱 女 而來 , 所說 皆 同 。 楙 至 天水 城下 叫門 , 城上 人 認得 是 夏侯楙 , 慌忙 開門 迎接 。 馬 遵驚 拜問 之 。 楙 細言 姜維之 事 ; 又 將 百姓 所 言說 了 。 遵 歎 曰 :「 不想 姜維反 投蜀 矣 ! 」 梁緒 曰 :「 彼 意欲 救 都督 , 故 以此 言虛降 。」 楙 曰 :「 今維 已降 , 何為虛 也 ? 」 正 躊躇 間 , 時 已 初 更 , 蜀兵 又 來攻 城 。 火 光中見 姜維 在 城下 挺 鎗 勒馬 , 大叫 曰 :「 請 夏侯 都督 答話 ! 」 夏侯楙 與 馬 遵 等 皆 到 城上 ; 見 姜維 耀武揚威 , 大叫 曰 :「 我 為 都督 而降 , 都督 何背 前言 ? 」 楙 曰 :「 汝受 魏恩 , 何故 降蜀 ? 有何 前言 耶 ? 」 維應 曰 :「 汝寫 書教 我 降 蜀 , 何出 此言 ? 汝欲 脫身 , 卻將 我 陷 了 ! 我 今降 蜀 , 加為 上將 , 安有 還魏 之理 ? 」 言 訖 , 驅兵 打城 , 至曉方 退 , 原來 夜間 假妝 姜維者 , 乃 孔明之 計 , 令部 卒 形貌 相似 者 , 假扮 姜維 攻城 , 因 火光 之中 , 不辨 真偽 。

孔明 卻引兵 來攻 冀城 。 城中 糧少 , 軍食 不 敷 。 姜維 在 城上 , 見 蜀 軍 大車 小輛 , 搬運 糧草 , 入 魏延寨 中去 了 , 姜維引 三千 兵出 城 , 逕 來 劫 糧 。 蜀兵 盡棄 了 糧車 , 尋路 而 走 。 姜維 奪得 糧草 , 欲 要 入城 , 忽然 一彪 軍 攔住 , 為 首蜀將 張翼 也 。 二將 交鋒 , 戰不數合 , 王平引 一 軍 又 到 , 兩下 夾攻 。 維力 窮 抵 敵不住 , 奪路 歸城 ; 城上 早 插 蜀 兵 旗號 : 原來 已 被 魏延襲 了 。 維殺 條奔天 水城 , 手下 尚有 十餘 騎 ; 又 遇張 苞 殺 了 一陣 , 維止 剩得 匹馬單 鎗 , 來到 天水 城下 叫門 。 城上 軍見 是 姜維 , 慌報 馬 遵 。 遵 曰 :「 此是 姜維來 賺 我 城門 也 。」 令城 上 亂箭 射 下 。 姜維 回顧 蜀兵 至 近 , 遂 飛奔 上 邽 城來 。 城 上梁 虔見 了 姜維 , 大罵 曰 :「 反國 之 賊 , 安敢 來 賺 我 城池 ! 吾 已知 汝降 蜀 矣 ! 」 遂 亂箭 射 下 。 姜維 不能 分說 , 仰 天長 歎 , 兩 眼淚 流 , 撥馬 望長安 而 走 。 行不數 里 , 前至 一派 大樹 茂林 之 處 , 一聲 喊 起 , 數千 兵 擁出 ; 為 首蜀將 關興 , 截住 去路 。 維 人困馬乏 , 不能 抵當 , 勒 回馬 便 走 。 忽然 一輛 小車 從 山坡 中轉 出 。 其 人頭 戴綸巾 , 身披 鶴氅 , 手搖 羽扇 乃 孔明 也 。 孔明喚 姜維 曰 :「 伯約 此時 何尚 不降 ? 」 維 尋思 良久 , 前有 孔明 , 後 有關 興 , 又 無 去路 , 只得 下馬 投 降 。 孔明 慌忙 下車 而迎 , 執維手 曰 :「 吾 自出 茅廬 以來 , 遍 求賢 者 , 欲 摶 授 平生 之學 , 恨 未 得 其人 。 今 遇伯約 , 吾 願 足矣 。」 維 大喜 拜謝 。

孔明遂 同 姜維回 寨 , 升帳 商議 取 天水 、 上 邽 之計 。 維曰 :「 天水 城中 尹賞 、 梁緒 , 與 某 至 厚 ; 當寫 密書 二封 , 射入 城中 , 使 其 內亂 , 城可得 矣 。」 孔明 從 之 。 姜維寫 了 二 封 密書 , 拴 在 箭 上 , 縱馬 直至 城下 , 射入 城中 。 小校 拾得 , 呈 與 馬 遵 。 遵大疑 , 與 夏侯 楙 商議 曰 :「 梁緒 、 尹賞 與 姜維 結連 , 欲 為 內應 , 都督 宜早 決之 。」 楙 曰 :「 可殺 二人 。」 尹賞 知此 消息 , 乃謂 梁緒 曰 :「 不如 納城降 蜀 , 以圖 進 用 。」 是夜 , 夏侯楙 數次 使 人 請 梁 、 尹二人 說話 。 二人 料 知事 急 , 遂 披挂 上馬 , 各執 兵器 , 引 本部 軍大開 城門 , 放 蜀 兵入 。 夏侯楙 、 馬 遵 驚慌 , 引 數百人 出 西門 , 棄城 投羌 中 而 去 。 梁緒 、 尹賞 迎接 孔明 入 城 。 安民 已畢 , 孔明問 取上 邽 之計 。 梁諸 曰 :「 此城 乃 某親 弟梁 虔守 之 , 願 招來 降 。 」 孔明 大喜 。 緒 當日 到 上 邽 喚梁 虔出 城來 降 。 孔明重 加賞勞 , 就 令 梁緒 為 天水 太守 , 尹 賞為 冀城令 , 梁 虔為 上 邽 令 。 孔明 分撥 已畢 , 整兵 進發 。 諸將問 曰 :「 丞相 何不 去 擒 夏 侯 楙 ? 」 孔明曰 :「 吾 放 夏侯楙 , 如放 一 鴨 耳 。 今得伯約 , 得 一鳳 也 。」 孔明自 得 三城 後 , 威聲 大 震 , 遠近 州郡 , 望風 歸降 。 孔明 整頓 軍馬 , 盡揚 漢中 之兵 , 前出 祁山 , 兵臨 渭水 之西 。 細作 報入 洛陽 。

時 魏主曹 叡 太和 元年 , 升殿 設朝 。 近臣 奏 曰 :「 夏侯 駙馬 已失 三 郡 , 逃竄 羌中 去 了 。 今蜀兵 已 到 祁山 , 前軍 臨 渭水 之西 , 乞早 發兵 破敵 。」 叡 大驚 , 乃問 群臣 曰 :「 誰 可 為 朕 退 蜀 兵 耶 ? 」 司徒王朗 出班奏 曰 :「 臣觀 先帝 每用 大將軍 曹真 , 所到 必克 ; 今 陛下 何不 拜為 大 都督 , 以退 蜀 兵 ? 」 叡 准奏 , 乃宣 曹真 曰 :「 先帝 託孤 與 卿 , 今蜀兵 入寇 中 原 , 卿 安忍 坐視 乎 ? 」 真奏 曰 :「 臣 才 ( 左為 疏 之 左 . 右為束 ) 智淺 , 不稱 其職 。」 王 朗 曰 :「 將軍 乃 社稷 之臣 , 不可 固辭 。 老臣 雖 駑鈍 , 願 隨 將軍 前往 。」 真 又 奏 曰 :「 臣 受 大恩 , 安敢 推辭 ? 但 乞 一人 為 副將 。」 叡 曰 :「 卿 自舉 之 。」 真乃保 太原 陽曲 人 : 姓 郭 , 名淮 , 字 伯濟 , 官封射亭 侯 , 領 雍州 刺史 。 叡 從 之 , 遂 拜 曹真為 大 都督 , 賜 節鉞 ; 命 郭淮 為 副 都督 , 王朗 為 軍師 ; 朗時 年 已 七十六歲 矣 。 選撥 東西 二京 軍馬 二十萬 與 曹真 。 真命 宗弟 曹遵為 先鋒 , 又 命盪 寇將軍 朱 讚 為 副 先鋒 。 時年 十一月 出師 , 魏主曹 叡 親自 送 出 西門 之方回 。

曹真領 大軍 來到 長安 , 過 渭水 之西下 寨 。 真 與 王朗 、 郭淮 共議 退兵 之策 。 朗 曰 :「 來日 可 嚴整 隊伍 , 大展 旌旗 。 老夫 自出 , 只用 一席話 , 管教 諸葛亮 拱手而降 , 蜀兵 不戰 自退 。」 真 大喜 , 是夜 傳令 : 來日 四 更 造飯 , 平明 務要 隊伍 整齊 , 人馬 威儀 , 旌旗 鼓角 , 各 按 次序 。 當時 使人先 下戰書 。 次日 , 兩 軍 相迎 , 列成 陣勢 於祁山 之前 。 蜀 軍見 魏兵 甚 是 雄壯 , 與 夏侯楙 大不相同 。

三軍 鼓角 己罷 , 司徒王朗 乘馬 而出 。 上首 乃 都督 曹真 , 下首 乃 副 都督 郭淮 : 兩個 先 鋒 壓住 陣角 。 探子 馬 出軍 前 , 大叫 曰 :「 請 對陣 主將 答話 ! 」 只見 蜀 兵門旗 開處 , 關興 、 張苞 , 分 左右 而出 , 立馬 於 兩邊 ; 次 後 一隊 隊 驍將 分列 ; 門旗影 下 , 中央 一輛 四輪車 , 孔明 端坐 車中 , 綸巾羽扇 , 素衣 皂 ( 左 糸 右條 ), 飄然 而出 。 孔明 舉目 見魏 陣前 三個 麾蓋 , 旗上 大書 姓名 , 中央 白髯老者 , 乃 軍師 司徒王朗 。 孔明 暗忖 曰 :「 王朗必 不 說詞 , 吾當 隨機 應 之 。」 遂 教 推車 出陣 外 , 令護 軍小校 傳 曰 :「 漢丞 相與 司徒 會話 。」 王朗 縱馬 而 出 。 孔明 於 車上 拱手 , 王朗 在 馬上 欠身 答禮 。 朗 曰 :「 久聞 公之 大名 , 今幸 一會 。 公 既 知天命 、 識時務 , 何故 興 無名之師 ? 」 孔明曰 :「 吾 奉詔 討賊 , 何謂 無名 ? 」 朗 曰 :「 天數 有變 , 神器 更 易 , 而 歸 有 德之人 , 此 自然 之理 也 。 曩 自桓 、 靈 以來 , 黃巾 倡 亂 , 天下 爭橫 。 降 至 初平 、 建安 之歲 , 董卓造 逆 , 傕 、 汜 繼虐 ; 袁術 僭 號於壽春 , 袁紹 稱雄 於 鄴 上 ; 劉表 占據 荊州 , 呂布 虎 吞 徐郡 : 盜賊 蜂起 , 奸雄 鷹揚 , 社稷 有 累卵之危 , 生靈 有 倒懸之急 。 我 太祖 武皇帝 , 掃清 六合 , 席捲八荒 ; 萬姓 傾心 , 四方 迎德 : 非以權 勢取 之 , 實 天命 所歸 也 。 世祖 文帝 , 神聖 文武 , 以膺 大統 , 應天 合人 , 法堯禪 舜 , 處中 國以治 萬邦 , 豈非 天心 人意 乎 ? 今公蘊 大才 , 報 大器 , 欲 自比 於 管樂 , 何乃強 欲 逆 天理 , 背 人情 而 行事 耶 ? 豈不聞 古人云 :『 順天者昌 , 逆天者亡 。」 今 我 大 魏帶 甲 百萬 , 良 將 千員 。 諒腐草 之 螢光 , 怎 及 天心 之 皓月 ? 公可 倒戈卸甲 , 以禮來 降 , 不失 封侯之 位 。 國安 民樂 , 豈 不美哉 ! 」 孔明 在 車上 大笑 曰 :「 吾 以 為 漢朝 大 老元臣 , 必有 高論 , 豈期 出此 鄙言 ! 吾 有 一言 , 諸軍 靜聽 : 昔桓 、 靈之世 , 漢統 陵替 , 宦官 釀禍 ; 國亂 歲凶 , 四 方 擾攘 。 黃巾 之後 , 董卓 、 傕 、 汜 等 接踵 而 起 , 遷劫漢帝 , 殘暴 生靈 。 因 廟堂之上 , 朽 木為 官 ; 殿 陛 之間 , 禽獸 食祿 。 狼心狗行 之輩 , 滾滾 當 朝 ; 奴顏婢膝 之徒 , 紛紛 秉政 。 以致 社稷 邱墟 , 蒼生塗炭 。 吾 素 知汝所行 ! 世居 東海 之濱 , 初舉 孝廉 入仕 。 理合 匡君輔 國 , 安 漢興 劉 ; 何期 反助 逆賊 , 同謀 篡位 ! 罪惡深重 , 天地不容 ! 天下 之 人 , 願 食汝肉 ! 」「 今幸 天意 不絕 炎漢 , 昭烈 皇帝 繼統 西川 。 吾 今 奉嗣君 之旨 , 興師 討賊 。 汝 既 為 諂 諛 之臣 , 只 可 潛身 縮首 , 苟圖 衣食 ; 安敢 在 行伍 之前 , 妄稱 天數 耶 ! 皓首 匹夫 ! 蒼髯 老 賊 ! 汝 即日 將 歸於 九泉之下 , 何面目 見 二十四 帝乎 ! 老賊 速退 ! 可叫 反臣 與 吾 共 決勝負 ! 」 王朗 聽罷 , 氣滿 胸膛 , 大叫 一聲 , 撞死 於 馬 下 。 後人 有 詩 讚 孔明曰 :

兵馬 出 西秦 , 雄才 敵萬人 。 輕搖 三寸舌 , 罵 死 老 奸臣 。

孔明 以扇 指 曹真 曰 :「 吾 不 逼 汝 。 汝 可 整頓 軍馬 , 來日 決戰 。」 言 訖 回車 。 於是 兩 軍皆退 。 曹真將 王朗 屍首 , 用 棺木 盛貯 , 送回 長安 去 了 。 副 都督 郭淮 曰 :「 諸葛亮 料 吾 軍中 治喪 , 今夜 必來 劫寨 。 可分兵 四 硌 : 兩路 兵 從 山僻 小路 , 乘虛 去 劫 蜀 寨 ; 兩路 兵伏 於 本 寨外 , 左右 擊之 。」 曹真 大喜 曰 :「 此計 與 吾 相合 。」 遂 傳令 喚曹 遵 、 朱 讚 兩個 先 鋒 分付 曰 :「 汝二人 各引 一 萬軍 , 抄出 祁山 之後 。 但 見 蜀 兵望 吾 寨 而來 , 汝 可 進兵 去 劫 蜀 寨 。 如蜀兵 不動 , 便 撤兵 回 , 不可 輕進 。」 二人 受計 , 引兵 而 去 。 真謂 淮 曰 :「 我 兩 個 各引 一枝 軍 , 伏於寨 外 , 寨 中虛堆 柴草 , 只留 數人 。 如蜀兵 到 , 放火 為號 。」 諸將 皆 分 左右 , 各自 準備 去 了 。

卻說 孔明歸 帳 , 先喚 趙雲 、 魏延聽 令 。 孔明曰 :「 汝二人 各引 本部 軍去 劫 魏寨 。」 魏延進 曰 :「 曹真 深明 兵法 , 必料 我 乘喪 劫寨 。 他 豈 不 隄防 ? 」 孔明笑 曰 :「 吾 正 欲 曹 真知 吾 去 劫寨 也 。 彼必 伏兵 在 祁山 之後 , 待 我 兵 過去 , 卻 來襲 我 寨 ; 吾 故令 汝二人 , 引 兵 前去 , 過 山腳 後路 , 遠下 營寨 , 待 魏兵 來 劫 吾 寨 。 汝看 火起 為號 , 分 兵 兩路 ; 文長 拒 住 山口 , 子 龍引兵 殺回 , 必遇 魏兵 , 卻 放 彼 走 回 , 汝 乘勢 攻 之 , 彼必 自相 掩殺 : 可 獲全 勝 。」 二將 引兵 受計 而 去 。 又喚 關興 、 張苞 分付 曰 :「 汝二人 各引 一 軍 , 伏 於祁山 要路 ; 放過 魏兵 , 卻 從 魏兵 來路 , 殺 奔 魏寨 而 去 。」 二人 引兵 受計 去 了 。 又 令 馬岱 、 王平 、 張翼 、 張嶷 四將 , 伏於寨 外 , 四面 迎擊 魏兵 。 孔明乃 虛立 寨柵 , 居中 堆起 柴草 , 以備 火 號 ; 自引 諸將 退 於 寨 後 , 以觀 動靜 。 卻說 魏 先鋒 曹遵 、 朱 讚 黃昏 離寨 , 迤邐 前進 。 二 更 左側 , 遙望 山前 隱隱 有兵 行動 。 曹遵自思 曰 :「 郭 都督 真 神機妙算 ! 」 遂 催兵 急進 。 到 蜀 寨 時 , 將及 三 更 。 曹遵先 殺入 寨 , 卻是 空寨 , 並無一人 , 料知 中計 , 急 撤軍 回 , 寨 中 火起 。 朱 讚 兵 到 , 自 相 掩殺 , 人馬 大亂 。 曹遵 與 朱 讚 交 馬 , 方知 自 相 踐踏 。 急合兵 時 , 忽 四面 喊聲 大 震 , 王平 、 馬岱 、 張嶷 、 張翼 殺 到 。 曹 、 朱二人 引 心腹 軍 百餘 騎 , 望 大路 奔走 。 忽然 鼓角齊鳴 , 一彪 軍 截住 去路 ; 為首 大將 乃 常山 趙子龍 也 , 大叫 曰 :「 賊將 那 裏 去 ! 早早 受死 ! 」 曹 、 朱二人 奪路 而 走 。 忽 喊聲 又 起 , 魏延 又 引一彪 軍殺 到 。 曹 、 朱 二人 大敗 , 奪路 奔回 本寨 。 守寨 軍士 , 只道 蜀 兵來 劫寨 , 慌忙 放起 號火 。 左邊 曹真 殺 至 , 右邊 郭淮 殺 至 , 自 相 掩殺 。 背後 三路 蜀兵 殺 到 : 中央 魏延 , 左邊 關興 , 右邊 張苞 , 大 殺 一陣 。 魏兵 敗走 十餘里 , 魏將 死者 極 多 。 孔明 全獲 大勝 , 方始 收兵 。 曹真 、 郭淮 收拾 敗軍 回寨 , 商議 曰 :「 今 魏兵勢 孤 , 蜀 兵勢 大 , 將何策 以 退 之 ? 」 淮 曰 :「『 勝負 乃兵 家常事 』, 不足 為 憂 。 某有 一計 , 使 蜀 兵 首尾 不能 相顧 , 定然 自走 矣 。」 正是 :

可憐 魏將 難 成事 , 欲 向 西方 索 救兵 。 未知 其計 如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 歸降 孔明 ,武鄉侯 罵 死 王朗 Chapter 93: Jiang Boyu surrendered to Kongming, and the Marquis of Wuxiang cursed Wang Lang to death

卻說 姜維 獻計 於 馬 遵 曰 :「 諸葛亮 必 伏兵 於 郡 後 , 賺 我 兵 出城 , 乘虛 襲我 。 某願 請 精兵 三千 , 伏 於 要 路 。 太守 隨後 發兵 出 城 , 不可 遠去 , 止行 三十里 便 回 ; 但 看 火起 為號 , 前後夾攻 , 可 獲 大勝 。 如 諸葛亮 自來 , 必為 某 所 擒 矣 。」 遵用 其計 , 付 精兵 與 姜維去 訖 , 然後 自與梁 虔 引出 城 等候 ; 只留 梁緒 、 尹賞 守城 。 原來 孔明果 遣 趙雲引 一 軍 埋伏 於 山僻 之中 , 只待 天水 人馬 離城 , 便 乘虛 襲之 。 當日 細作 回報 趙雲 , 說 天水 太守 馬 遵 , 起 兵出 城 , 只留 文官 守城 。 趙雲 大喜 , 又 令人 報 與 張翼 、 高翔 , 教 於 要 路 截殺 馬 遵 。 此二 處兵 亦 是 孔明 預先 埋伏 。

卻說 趙雲引 五千 兵 , 逕 投 天水 郡 城下 , 高叫 曰 :「 吾 乃 常山 趙子龍 也 。 汝知 中計 , 早獻 城池 , 免遭 誅戮 。」 城 上梁 緒 大笑 曰 :「 汝中 吾 姜伯約 之計 , 尚然 不知 耶 ? 」 雲恰 待 攻城 , 忽然 喊聲 大 震 , 四面 火光沖天 。 當先 一員 少年 將軍 , 挺 鎗 躍馬 而言 曰 :「 汝見 天水 姜伯約 乎 ! 」 雲挺 鎗 直取 姜維 。 戰不數合 , 維 精神 倍長 。 雲大驚 , 暗忖 曰 :「 誰 想 此處 有 這般 人物 ! 」 正 戰時 , 兩軍夾 攻來 , 乃是 馬 遵 、 梁虔 引軍殺 回 。 趙雲 首尾 不能 相 顧 , 衝開 條路 , 引 敗兵 奔走 , 姜維 趕來 。 虧得 張翼 、 高翔 兩 路軍 殺出 , 接應 回去 。 趙雲 歸見 孔明 , 說 中 了 敵人 之計 。 孔明驚 問曰 :「 此 是 何人 , 識吾 玄機 ? 」 有 南安 人告 曰 : 「 此人 姓 姜 , 名維 , 字伯約 , 天水 冀人 也 : 事母至孝 , 文武雙全 , 智勇足 備 , 真當 也 之 英傑 也 。」 趙雲 又 誇獎 姜維 鎗法 , 與 他 人大 不同 。 孔明曰 :「 吾 今欲取 天水 , 不想 有 此 人 。」 遂 起 大軍 前來 。

卻說 姜維 回見 馬 遵 曰 :「 趙雲 敗去 , 孔明 必然 自來 。 彼料 我軍 必在 城中 。 今可將 本 部 軍馬 , 分為 四枝 : 某引 一軍伏 於 城東 , 如彼兵 到則 截 之 。 太守 與 梁 虔 、 尹賞 各引 一 軍 城外 埋伏 。 梁緒率 百姓 城上 守禦 。」 分撥 已 定 。

卻說 孔明 因慮 姜維 , 自為 前部 , 望天水 郡 進發 。 將到 城邊 , 孔明 傳令 曰 :「 凡 攻城 池 : 以初 到 之 日 , 激勵 三軍 , 鼓譟 直上 。 若遲 延日久 , 銳氣 盡 隳 , 急難 破 矣 。」 於是 大 軍 逕 到 城下 。 因見 城上 旗幟 整齊 , 未敢 輕攻 。 候至 半夜 , 忽然 四下 火光沖天 , 喊聲 震地 , 正 不知 何處 兵到 。 只見 城上 亦 鼓譟 吶喊 相應 , 蜀兵 亂竄 。 孔明 急 上馬 , 有關 興 , 張苞 二將 保護 , 殺出 重 , 圍 回頭 視 之 , 正東 上 軍馬 , 一帶 火光 , 勢若 長蛇 。 孔明 令 關興 探視 , 回報 曰 :「 此 姜維兵 也 。」 孔明 歎 曰 :「 兵 不在 多 , 在 人 之 調遣 耳 , 此人 真 將才 也 ! 」 收兵 歸寨 , 思之 良久 , 乃喚 安定 人問 曰 :「 姜維之 母 , 現在 何處 ? 」 答 曰 :「 維母 今 居 冀縣 。」 孔明喚 魏延分 付 曰 :「 汝可引 一 軍 , 虛張聲勢 , 詐取 冀縣 。 若 姜維到 , 可 放 入 城 。」 又問 :「 此地 何處 緊要 ? 」 安定 人 曰 :「 天水 錢糧 , 皆 在 上 邽 ; 若 打破 上 邽 ; 則糧道 自絕 矣 。」 孔明 大喜 , 教 趙雲引 一軍去 攻上 邽 。 孔明離 城 三十里 下寨 。 早 有人 報 入 天水 郡 , 說 蜀 兵 分為 三路 : 一軍守 此 郡 , 一軍取 上 邽 , 一軍取 冀城 。 姜維聞 之 , 哀告 馬 遵 曰 :「 維母 現在 冀城 , 恐母 有失 。 維乞 一軍往 救 此城 , 兼保 老母 。」 馬 遵從 之 , 遂 令 姜維引 三 千軍 去 保冀城 ; 梁 虔引 三 千軍 去 保上 邽 。

卻說 姜維引 兵至 冀城 , 前面 一彪 軍 擺開 , 為 首蜀將 , 乃是 魏延 。 二將 交鋒 數合 , 延 詐敗 奔走 。 維入 城 閉門 , 率兵 守護 , 拜見 老母 , 並不 出戰 。 趙雲 亦 放過 梁 虔入 上 邽 城去 了 。 孔明乃 令人 去 南安 郡 , 取 夏侯楙 至 帳下 。 孔明曰 :「 汝懼 死乎 ? 」 楙 慌 拜伏 乞命 。 孔明曰 :「 目今 姜維現 守 冀州 , 使人持 書 來說 :『 但 得 駙馬 在 , 我願 來 降 。 』 吾 今 饒 汝 性命 , 汝肯 招安 姜維否 ? 」 楙 曰 :「 情願 招安 。」 孔明乃 與 衣服 鞍馬 , 不 令人 跟隨 , 放 之自去 。 楙 得 脫出 寨 , 欲 尋路 而 走 , 奈 不知 路徑 。 正 行 之間 , 逢 數人 奔走 。 楙 問之 , 答 曰 :「 我 等 是 冀縣 百姓 ; 今 被 姜維獻 了 城池 , 歸降 諸葛亮 , 蜀將 魏延 縱火 劫財 , 我 等 因 此 棄家 而 走 , 投上 邽 去 也 。」 楙 又 問曰 :「 今守天 水城 是 誰 ? 」 土人 曰 :「 天水 城中 乃 馬 太守 也 。」 楙 聞 之 , 縱馬 望天水 而行 。 又 見 百姓 攜 男 抱 女 而來 , 所說 皆 同 。 楙 至 天水 城下 叫門 , 城上 人 認得 是 夏侯楙 , 慌忙 開門 迎接 。 馬 遵驚 拜問 之 。 楙 細言 姜維之 事 ; 又 將 百姓 所 言說 了 。 遵 歎 曰 :「 不想 姜維反 投蜀 矣 ! 」 梁緒 曰 :「 彼 意欲 救 都督 , 故 以此 言虛降 。」 楙 曰 :「 今維 已降 , 何為虛 也 ? 」 正 躊躇 間 , 時 已 初 更 , 蜀兵 又 來攻 城 。 火 光中見 姜維 在 城下 挺 鎗 勒馬 , 大叫 曰 :「 請 夏侯 都督 答話 ! 」 夏侯楙 與 馬 遵 等 皆 到 城上 ; 見 姜維 耀武揚威 , 大叫 曰 :「 我 為 都督 而降 , 都督 何背 前言 ? 」 楙 曰 :「 汝受 魏恩 , 何故 降蜀 ? 有何 前言 耶 ? 」 維應 曰 :「 汝寫 書教 我 降 蜀 , 何出 此言 ? 汝欲 脫身 , 卻將 我 陷 了 ! 我 今降 蜀 , 加為 上將 , 安有 還魏 之理 ? 」 言 訖 , 驅兵 打城 , 至曉方 退 , 原來 夜間 假妝 姜維者 , 乃 孔明之 計 , 令部 卒 形貌 相似 者 , 假扮 姜維 攻城 , 因 火光 之中 , 不辨 真偽 。

孔明 卻引兵 來攻 冀城 。 城中 糧少 , 軍食 不 敷 。 姜維 在 城上 , 見 蜀 軍 大車 小輛 , 搬運 糧草 , 入 魏延寨 中去 了 , 姜維引 三千 兵出 城 , 逕 來 劫 糧 。 蜀兵 盡棄 了 糧車 , 尋路 而 走 。 姜維 奪得 糧草 , 欲 要 入城 , 忽然 一彪 軍 攔住 , 為 首蜀將 張翼 也 。 二將 交鋒 , 戰不數合 , 王平引 一 軍 又 到 , 兩下 夾攻 。 維力 窮 抵 敵不住 , 奪路 歸城 ; 城上 早 插 蜀 兵 旗號 : 原來 已 被 魏延襲 了 。 維殺 條奔天 水城 , 手下 尚有 十餘 騎 ; 又 遇張 苞 殺 了 一陣 , 維止 剩得 匹馬單 鎗 , 來到 天水 城下 叫門 。 城上 軍見 是 姜維 , 慌報 馬 遵 。 遵 曰 :「 此是 姜維來 賺 我 城門 也 。」 令城 上 亂箭 射 下 。 姜維 回顧 蜀兵 至 近 , 遂 飛奔 上 邽 城來 。 城 上梁 虔見 了 姜維 , 大罵 曰 :「 反國 之 賊 , 安敢 來 賺 我 城池 ! 吾 已知 汝降 蜀 矣 ! 」 遂 亂箭 射 下 。 姜維 不能 分說 , 仰 天長 歎 , 兩 眼淚 流 , 撥馬 望長安 而 走 。 行不數 里 , 前至 一派 大樹 茂林 之 處 , 一聲 喊 起 , 數千 兵 擁出 ; 為 首蜀將 關興 , 截住 去路 。 維 人困馬乏 , 不能 抵當 , 勒 回馬 便 走 。 忽然 一輛 小車 從 山坡 中轉 出 。 其 人頭 戴綸巾 , 身披 鶴氅 , 手搖 羽扇 乃 孔明 也 。 孔明喚 姜維 曰 :「 伯約 此時 何尚 不降 ? 」 維 尋思 良久 , 前有 孔明 , 後 有關 興 , 又 無 去路 , 只得 下馬 投 降 。 孔明 慌忙 下車 而迎 , 執維手 曰 :「 吾 自出 茅廬 以來 , 遍 求賢 者 , 欲 摶 授 平生 之學 , 恨 未 得 其人 。 今 遇伯約 , 吾 願 足矣 。」 維 大喜 拜謝 。

孔明遂 同 姜維回 寨 , 升帳 商議 取 天水 、 上 邽 之計 。 維曰 :「 天水 城中 尹賞 、 梁緒 , 與 某 至 厚 ; 當寫 密書 二封 , 射入 城中 , 使 其 內亂 , 城可得 矣 。」 孔明 從 之 。 姜維寫 了 二 封 密書 , 拴 在 箭 上 , 縱馬 直至 城下 , 射入 城中 。 小校 拾得 , 呈 與 馬 遵 。 遵大疑 , 與 夏侯 楙 商議 曰 :「 梁緒 、 尹賞 與 姜維 結連 , 欲 為 內應 , 都督 宜早 決之 。」 楙 曰 :「 可殺 二人 。」 尹賞 知此 消息 , 乃謂 梁緒 曰 :「 不如 納城降 蜀 , 以圖 進 用 。」 是夜 , 夏侯楙 數次 使 人 請 梁 、 尹二人 說話 。 二人 料 知事 急 , 遂 披挂 上馬 , 各執 兵器 , 引 本部 軍大開 城門 , 放 蜀 兵入 。 夏侯楙 、 馬 遵 驚慌 , 引 數百人 出 西門 , 棄城 投羌 中 而 去 。 梁緒 、 尹賞 迎接 孔明 入 城 。 安民 已畢 , 孔明問 取上 邽 之計 。 梁諸 曰 :「 此城 乃 某親 弟梁 虔守 之 , 願 招來 降 。 」 孔明 大喜 。 緒 當日 到 上 邽 喚梁 虔出 城來 降 。 孔明重 加賞勞 , 就 令 梁緒 為 天水 太守 , 尹 賞為 冀城令 , 梁 虔為 上 邽 令 。 孔明 分撥 已畢 , 整兵 進發 。 諸將問 曰 :「 丞相 何不 去 擒 夏 侯 楙 ? 」 孔明曰 :「 吾 放 夏侯楙 , 如放 一 鴨 耳 。 今得伯約 , 得 一鳳 也 。」 孔明自 得 三城 後 , 威聲 大 震 , 遠近 州郡 , 望風 歸降 。 孔明 整頓 軍馬 , 盡揚 漢中 之兵 , 前出 祁山 , 兵臨 渭水 之西 。 細作 報入 洛陽 。

時 魏主曹 叡 太和 元年 , 升殿 設朝 。 近臣 奏 曰 :「 夏侯 駙馬 已失 三 郡 , 逃竄 羌中 去 了 。 今蜀兵 已 到 祁山 , 前軍 臨 渭水 之西 , 乞早 發兵 破敵 。」 叡 大驚 , 乃問 群臣 曰 :「 誰 可 為 朕 退 蜀 兵 耶 ? 」 司徒王朗 出班奏 曰 :「 臣觀 先帝 每用 大將軍 曹真 , 所到 必克 ; 今 陛下 何不 拜為 大 都督 , 以退 蜀 兵 ? 」 叡 准奏 , 乃宣 曹真 曰 :「 先帝 託孤 與 卿 , 今蜀兵 入寇 中 原 , 卿 安忍 坐視 乎 ? 」 真奏 曰 :「 臣 才 ( 左為 疏 之 左 . 右為束 ) 智淺 , 不稱 其職 。」 王 朗 曰 :「 將軍 乃 社稷 之臣 , 不可 固辭 。 老臣 雖 駑鈍 , 願 隨 將軍 前往 。」 真 又 奏 曰 :「 臣 受 大恩 , 安敢 推辭 ? 但 乞 一人 為 副將 。」 叡 曰 :「 卿 自舉 之 。」 真乃保 太原 陽曲 人 : 姓 郭 , 名淮 , 字 伯濟 , 官封射亭 侯 , 領 雍州 刺史 。 叡 從 之 , 遂 拜 曹真為 大 都督 , 賜 節鉞 ; 命 郭淮 為 副 都督 , 王朗 為 軍師 ; 朗時 年 已 七十六歲 矣 。 選撥 東西 二京 軍馬 二十萬 與 曹真 。 真命 宗弟 曹遵為 先鋒 , 又 命盪 寇將軍 朱 讚 為 副 先鋒 。 時年 十一月 出師 , 魏主曹 叡 親自 送 出 西門 之方回 。

曹真領 大軍 來到 長安 , 過 渭水 之西下 寨 。 真 與 王朗 、 郭淮 共議 退兵 之策 。 朗 曰 :「 來日 可 嚴整 隊伍 , 大展 旌旗 。 老夫 自出 , 只用 一席話 , 管教 諸葛亮 拱手而降 , 蜀兵 不戰 自退 。」 真 大喜 , 是夜 傳令 : 來日 四 更 造飯 , 平明 務要 隊伍 整齊 , 人馬 威儀 , 旌旗 鼓角 , 各 按 次序 。 當時 使人先 下戰書 。 次日 , 兩 軍 相迎 , 列成 陣勢 於祁山 之前 。 蜀 軍見 魏兵 甚 是 雄壯 , 與 夏侯楙 大不相同 。

三軍 鼓角 己罷 , 司徒王朗 乘馬 而出 。 上首 乃 都督 曹真 , 下首 乃 副 都督 郭淮 : 兩個 先 鋒 壓住 陣角 。 探子 馬 出軍 前 , 大叫 曰 :「 請 對陣 主將 答話 ! 」 只見 蜀 兵門旗 開處 , 關興 、 張苞 , 分 左右 而出 , 立馬 於 兩邊 ; 次 後 一隊 隊 驍將 分列 ; 門旗影 下 , 中央 一輛 四輪車 , 孔明 端坐 車中 , 綸巾羽扇 , 素衣 皂 ( 左 糸 右條 ), 飄然 而出 。 孔明 舉目 見魏 陣前 三個 麾蓋 , 旗上 大書 姓名 , 中央 白髯老者 , 乃 軍師 司徒王朗 。 孔明 暗忖 曰 :「 王朗必 不 說詞 , 吾當 隨機 應 之 。」 遂 教 推車 出陣 外 , 令護 軍小校 傳 曰 :「 漢丞 相與 司徒 會話 。」 王朗 縱馬 而 出 。 孔明 於 車上 拱手 , 王朗 在 馬上 欠身 答禮 。 朗 曰 :「 久聞 公之 大名 , 今幸 一會 。 公 既 知天命 、 識時務 , 何故 興 無名之師 ? 」 孔明曰 :「 吾 奉詔 討賊 , 何謂 無名 ? 」 朗 曰 :「 天數 有變 , 神器 更 易 , 而 歸 有 德之人 , 此 自然 之理 也 。 曩 自桓 、 靈 以來 , 黃巾 倡 亂 , 天下 爭橫 。 降 至 初平 、 建安 之歲 , 董卓造 逆 , 傕 、 汜 繼虐 ; 袁術 僭 號於壽春 , 袁紹 稱雄 於 鄴 上 ; 劉表 占據 荊州 , 呂布 虎 吞 徐郡 : 盜賊 蜂起 , 奸雄 鷹揚 , 社稷 有 累卵之危 , 生靈 有 倒懸之急 。 我 太祖 武皇帝 , 掃清 六合 , 席捲八荒 ; 萬姓 傾心 , 四方 迎德 : 非以權 勢取 之 , 實 天命 所歸 也 。 世祖 文帝 , 神聖 文武 , 以膺 大統 , 應天 合人 , 法堯禪 舜 , 處中 國以治 萬邦 , 豈非 天心 人意 乎 ? 今公蘊 大才 , 報 大器 , 欲 自比 於 管樂 , 何乃強 欲 逆 天理 , 背 人情 而 行事 耶 ? 豈不聞 古人云 :『 順天者昌 , 逆天者亡 。」 今 我 大 魏帶 甲 百萬 , 良 將 千員 。 諒腐草 之 螢光 , 怎 及 天心 之 皓月 ? 公可 倒戈卸甲 , 以禮來 降 , 不失 封侯之 位 。 國安 民樂 , 豈 不美哉 ! 」 孔明 在 車上 大笑 曰 :「 吾 以 為 漢朝 大 老元臣 , 必有 高論 , 豈期 出此 鄙言 ! 吾 有 一言 , 諸軍 靜聽 : 昔桓 、 靈之世 , 漢統 陵替 , 宦官 釀禍 ; 國亂 歲凶 , 四 方 擾攘 。 黃巾 之後 , 董卓 、 傕 、 汜 等 接踵 而 起 , 遷劫漢帝 , 殘暴 生靈 。 因 廟堂之上 , 朽 木為 官 ; 殿 陛 之間 , 禽獸 食祿 。 狼心狗行 之輩 , 滾滾 當 朝 ; 奴顏婢膝 之徒 , 紛紛 秉政 。 以致 社稷 邱墟 , 蒼生塗炭 。 吾 素 知汝所行 ! 世居 東海 之濱 , 初舉 孝廉 入仕 。 理合 匡君輔 國 , 安 漢興 劉 ; 何期 反助 逆賊 , 同謀 篡位 ! 罪惡深重 , 天地不容 ! 天下 之 人 , 願 食汝肉 ! 」「 今幸 天意 不絕 炎漢 , 昭烈 皇帝 繼統 西川 。 吾 今 奉嗣君 之旨 , 興師 討賊 。 汝 既 為 諂 諛 之臣 , 只 可 潛身 縮首 , 苟圖 衣食 ; 安敢 在 行伍 之前 , 妄稱 天數 耶 ! 皓首 匹夫 ! 蒼髯 老 賊 ! 汝 即日 將 歸於 九泉之下 , 何面目 見 二十四 帝乎 ! 老賊 速退 ! 可叫 反臣 與 吾 共 決勝負 ! 」 王朗 聽罷 , 氣滿 胸膛 , 大叫 一聲 , 撞死 於 馬 下 。 後人 有 詩 讚 孔明曰 :

兵馬 出 西秦 , 雄才 敵萬人 。 輕搖 三寸舌 , 罵 死 老 奸臣 。

孔明 以扇 指 曹真 曰 :「 吾 不 逼 汝 。 汝 可 整頓 軍馬 , 來日 決戰 。」 言 訖 回車 。 於是 兩 軍皆退 。 曹真將 王朗 屍首 , 用 棺木 盛貯 , 送回 長安 去 了 。 副 都督 郭淮 曰 :「 諸葛亮 料 吾 軍中 治喪 , 今夜 必來 劫寨 。 可分兵 四 硌 : 兩路 兵 從 山僻 小路 , 乘虛 去 劫 蜀 寨 ; 兩路 兵伏 於 本 寨外 , 左右 擊之 。」 曹真 大喜 曰 :「 此計 與 吾 相合 。」 遂 傳令 喚曹 遵 、 朱 讚 兩個 先 鋒 分付 曰 :「 汝二人 各引 一 萬軍 , 抄出 祁山 之後 。 但 見 蜀 兵望 吾 寨 而來 , 汝 可 進兵 去 劫 蜀 寨 。 如蜀兵 不動 , 便 撤兵 回 , 不可 輕進 。」 二人 受計 , 引兵 而 去 。 真謂 淮 曰 :「 我 兩 個 各引 一枝 軍 , 伏於寨 外 , 寨 中虛堆 柴草 , 只留 數人 。 如蜀兵 到 , 放火 為號 。」 諸將 皆 分 左右 , 各自 準備 去 了 。

卻說 孔明歸 帳 , 先喚 趙雲 、 魏延聽 令 。 孔明曰 :「 汝二人 各引 本部 軍去 劫 魏寨 。」 魏延進 曰 :「 曹真 深明 兵法 , 必料 我 乘喪 劫寨 。 他 豈 不 隄防 ? 」 孔明笑 曰 :「 吾 正 欲 曹 真知 吾 去 劫寨 也 。 彼必 伏兵 在 祁山 之後 , 待 我 兵 過去 , 卻 來襲 我 寨 ; 吾 故令 汝二人 , 引 兵 前去 , 過 山腳 後路 , 遠下 營寨 , 待 魏兵 來 劫 吾 寨 。 汝看 火起 為號 , 分 兵 兩路 ; 文長 拒 住 山口 , 子 龍引兵 殺回 , 必遇 魏兵 , 卻 放 彼 走 回 , 汝 乘勢 攻 之 , 彼必 自相 掩殺 : 可 獲全 勝 。」 二將 引兵 受計 而 去 。 又喚 關興 、 張苞 分付 曰 :「 汝二人 各引 一 軍 , 伏 於祁山 要路 ; 放過 魏兵 , 卻 從 魏兵 來路 , 殺 奔 魏寨 而 去 。」 二人 引兵 受計 去 了 。 又 令 馬岱 、 王平 、 張翼 、 張嶷 四將 , 伏於寨 外 , 四面 迎擊 魏兵 。 孔明乃 虛立 寨柵 , 居中 堆起 柴草 , 以備 火 號 ; 自引 諸將 退 於 寨 後 , 以觀 動靜 。 卻說 魏 先鋒 曹遵 、 朱 讚 黃昏 離寨 , 迤邐 前進 。 二 更 左側 , 遙望 山前 隱隱 有兵 行動 。 曹遵自思 曰 :「 郭 都督 真 神機妙算 ! 」 遂 催兵 急進 。 到 蜀 寨 時 , 將及 三 更 。 曹遵先 殺入 寨 , 卻是 空寨 , 並無一人 , 料知 中計 , 急 撤軍 回 , 寨 中 火起 。 朱 讚 兵 到 , 自 相 掩殺 , 人馬 大亂 。 曹遵 與 朱 讚 交 馬 , 方知 自 相 踐踏 。 急合兵 時 , 忽 四面 喊聲 大 震 , 王平 、 馬岱 、 張嶷 、 張翼 殺 到 。 曹 、 朱二人 引 心腹 軍 百餘 騎 , 望 大路 奔走 。 忽然 鼓角齊鳴 , 一彪 軍 截住 去路 ; 為首 大將 乃 常山 趙子龍 也 , 大叫 曰 :「 賊將 那 裏 去 ! 早早 受死 ! 」 曹 、 朱二人 奪路 而 走 。 忽 喊聲 又 起 , 魏延 又 引一彪 軍殺 到 。 曹 、 朱 二人 大敗 , 奪路 奔回 本寨 。 守寨 軍士 , 只道 蜀 兵來 劫寨 , 慌忙 放起 號火 。 左邊 曹真 殺 至 , 右邊 郭淮 殺 至 , 自 相 掩殺 。 背後 三路 蜀兵 殺 到 : 中央 魏延 , 左邊 關興 , 右邊 張苞 , 大 殺 一陣 。 魏兵 敗走 十餘里 , 魏將 死者 極 多 。 孔明 全獲 大勝 , 方始 收兵 。 曹真 、 郭淮 收拾 敗軍 回寨 , 商議 曰 :「 今 魏兵勢 孤 , 蜀 兵勢 大 , 將何策 以 退 之 ? 」 淮 曰 :「『 勝負 乃兵 家常事 』, 不足 為 憂 。 某有 一計 , 使 蜀 兵 首尾 不能 相顧 , 定然 自走 矣 。」 正是 :

可憐 魏將 難 成事 , 欲 向 西方 索 救兵 。 未知 其計 如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