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第九十五回 :馬 謖 拒諫 失街亭 ,武侯 彈琴 退仲達

卻說 魏主曹 叡 令張 郃 為 先鋒 , 與 司馬懿 一同 征進 ; 一面 令辛 毗 、 孫禮 二人 領兵 五萬 , 往助 曹真 。 二人 奉詔 而 去 。 且說 司馬懿引 二十 萬軍 , 出關 下寨 , 請 先鋒 張 郃 至 帳下 曰 :「 諸葛亮 生平 謹慎 , 未敢 造次行事 。 若 吾 用兵 , 先 從 子午谷 逕 取 長安 , 早得 多時 矣 。 他 非無謀 , 但恐 有失 , 不肯 弄險 。 今必 出軍 斜谷 , 來取 郿 城 。 若取 郿 城 , 必分兵 兩路 , 一軍取 箕 谷 矣 。 吾 已發 檄文 , 令子丹 拒守 郿 城 , 若兵 來 不可 出戰 ; 令孫禮 、 辛 毗 截住 箕 谷 道口 , 若兵 來則 出 奇兵 擊之 。」 郃 曰 :「 今 將軍 當於 何處 進兵 ? 」 懿 曰 :「 吾 素知 秦 嶺之西 , 有 一條 路 , 地名 街亭 , 傍有 一城 , 名列 柳城 ; 此 二處 皆 是 漢中 咽喉 。 諸葛亮 欺 子丹 無備 , 定 從此 進 。 吾 與 汝 逕 取 街亭 , 望 陽平關 不遠 矣 。 亮 若 知吾斷 其 街亭 要路 , 絕 其糧道 , 則 隴西 一境 , 不能 安守 , 必然 連夜 奔回 漢中 去 也 。 彼若 回動 , 吾 提兵 於 小路 擊 之 , 可 得 全勝 ; 若 不歸時 , 吾 卻 將諸處 小路 , 盡皆壘 斷 , 俱以 兵守 之 。 一月 無糧 , 蜀兵 皆 餓死 , 亮必 被 吾 擒 矣 。」 張 郃 大悟 , 拜伏 於 地 曰 :「 都督 神算 也 ! 」 懿 曰 :「 雖然 如 此 , 諸葛亮 不比 孟達 。 將軍 為 先鋒 , 不可 輕進 。 當傳 與 諸將 : 循 山西路 , 遠遠 哨探 。 如 無 伏兵 , 方可 前進 。 若 是 怠忽 , 必中 諸葛亮 之計 。」 張 郃 受計 引軍而行 。

卻說 孔明 在 祁山寨 中 , 忽報 新城 探細人 來到 。 孔明 急喚 入問 之 。 細作 告 曰 :「 司馬 懿 倍道而行 , 八日 已到 新城 , 孟達 措手不及 ; 又 被 申耽 、 申儀 、 李輔 、 鄧賢為 內應 , 孟 達 被 亂軍 所殺 。 今 司馬懿 撤兵 到 長安 , 見 了 魏主 , 同張 郃 引兵 出關 , 來 拒 我師 也 。」 孔 明大驚 曰 :「 孟達 作事 不密 , 死固 當然 。 今 司馬懿 出關 , 必取 街亭 , 斷 吾 咽喉 之 路 。」 便問 :「 誰 敢 引兵 去 守 街亭 ? 」 言 未 畢 , 參軍 馬 謖 曰 :「 某願 往 。」 孔明曰 :「 街亭 雖 小 , 干係 甚重 : 倘 街亭 有失 , 吾 大軍 皆 休 矣 。 汝 雖 深通 謀略 , 此地 奈 無 城郭 , 又 無 險阻 , 守 之 極難 。」 謖 曰 :「 某 自幼 熟讀 兵書 , 頗知 兵法 。 豈 一 街亭 不能 守耶 ? 」 孔明曰 : 「 司馬懿 非 等閒之輩 ; 更 有 先鋒 張 郃 , 乃魏 之 名將 : 恐汝 不能 敵 之 。」 謖 曰 :「 休道司 馬 懿 、 張 郃 , 便是 曹叡 親來 , 有 何懼哉 ! 若有 差失 , 乞 斬 全家 。」 孔明曰 :「 軍中 無戲 言 。」 謖 曰 :「 願立 軍令狀 。」 孔明 從 之 。 謖 遂 寫 了 軍令狀 呈 上 。

孔明曰 :「 吾 與 汝 二萬五千 精兵 , 再 撥 一員 上將 , 相助 你 去 。」 即喚 王平 分付 曰 : 「 吾 素知 汝 平生 謹慎 , 故特 以此 重任 相 託 。 汝 可 小心謹慎 此 地下 寨 必當 要道 之 處 , 使賊 兵 急切 不能 偷過 。 安營 既 畢 , 便畫 四至八道 地理 形狀 圖 本來 我 看 。 凡事 商議 停當 而行 , 不可 輕易 。 如所守 無危 , 則是 取 長安 第一 功 也 。 戒 之 ! 戒 之 ! 」 二人 拜辭 引兵 而 去 。 孔 明 尋思 , 恐 二人 有失 , 又喚 高翔 曰 :「 街亭 東北 上 有 一城 , 名列 柳城 , 乃山僻 小路 : 此 可以 屯兵 紮寨 。 與 汝 一萬 兵 , 去 此城 屯紮 。 但 街亭 危 , 可引兵 救 之 。」 高翔引 兵 而 去 。 孔明 又思 高翔 非張 郃 對手 , 必 得 一員大將 , 屯兵 於 街亭 之右 , 方可 防之 ! 遂喚 魏延引 本 部兵 去 街亭 之後 屯紮 。 延曰 :「 某為 前部 , 理合 當先 破敵 , 何故 置 某 於 安閒 之地 ? 」 孔 明 曰 :「 前鋒 破敵 , 乃 偏裨之事 耳 。 今令 汝 接應 街亭 , 當 陽平關 衝 要 道路 , 總守 漢中 咽 喉 , 此 乃 大任 也 。 何為 安閒 乎 ? 汝勿以 等閒視之 , 失吾 大事 。 切宜 小心 在意 ! 」 魏延大 喜 , 引兵 而 去 。 孔明 恰 纔 心安 , 如乃喚 趙雲 、 鄧芝 分付 曰 :「 今 司馬懿 出兵 , 與 往日 不 同 。 汝二人 各引 一軍出 箕 谷 , 以為 疑兵 。 如逢 魏兵 , 或戰 、 或 不戰 , 以驚 其心 。 吾 自統 大軍 , 由 斜谷 逕 取 郿 城 : 若得 郿 城 , 長安 可破 矣 。」 二人 受命 而 去 。 孔明 令 姜維作 先鋒 , 兵出 斜谷 。

卻說 馬 謖 、 王平 二人 兵到 街亭 , 看 了 地勢 。 馬 謖 笑 曰 :「 丞相 何故 多心 也 ? 量 此山 僻之處 , 魏兵 如何 敢 來 ! 」 王平 曰 :「 雖然 魏兵 不敢 來 , 可 就此 五路 總口 下 寨 ; 即令 軍 士 伐木 為柵 , 以圖 久計 。」 謖 曰 :「 當道 豈 是 下 寨 之 地 ? 此處 側邊 一山 , 四面 皆 不 相連 , 且 樹木 極廣 , 此 乃 天賜 之險 也 。 可 就 山上 屯 軍 。」 平 曰 :「 參軍 差矣 : 若 屯兵 當道 , 築起 城垣 , 賊兵 總有 十萬 , 不能 偷過 ; 今若棄 此要 路 , 屯兵 於 山上 , 倘 魏兵驟 至 , 四面 圍定 , 將何策 保之 ? 」 謖 大笑 曰 :「 汝真 女子 之見 ! 兵法云 :『( 上任 下 几 ) 人高視 下 , 勢如破竹 。 』 若 魏兵 到來 , 吾 教 他 片甲不回 ! 」 平 曰 :「 吾 累 隨 丞相 經陣 , 每到 之處 , 丞相 盡意 指教 。 今觀 此山 , 乃 絕地 也 。 若 魏兵斷 我 汲水 之道 , 軍士 不戰 自亂 矣 。」 謖 曰 :「 汝莫亂 道 ! 孫子 云 :『 置之死地而後生 。 』 若 魏兵絕 我 汲水 之道 , 蜀兵 豈 不 死戰 ? 以一可 當百 也 。 吾 素讀 兵書 , 丞相 諸事 尚問 於 我 , 汝 奈何 相阻 耶 ? 」 平 曰 :「 若 參軍 欲 在 山上 下寨 , 可分兵 與 我 , 自 於 山西 下 一 小寨 , 為 犄角之勢 。 倘魏兵 至 , 可以 相應 。 」 馬 謖 不 從 。 忽然 山中 居民 , 成群 結隊 , 飛奔而來 , 報說 魏兵 已 到 。 王平 欲 辭去 。 馬 謖 曰 :「 汝 既 不 聽 吾令 , 與 汝 五千 兵自去 下 寨 。 待吾破 了 魏兵 , 到 丞相 面前 須分 不得 功 ! 」 王平引 兵離山 十里 下寨 , 畫成 圖本 , 星夜 差人 去 稟 孔明 , 具說 馬 謖 自 於 山上 下寨 。

卻說 司馬懿 在 城中 , 令 次子 司馬昭 去 探 前路 ; 若街亭 有兵 把守 , 即當 按兵 不行 。 司 馬 昭 奉令 探 了 一遍 , 回見 父 曰 :「 街亭 有兵 守 把 。」 懿 歎 曰 :「 諸葛亮 真 乃 神人 , 吾 不 如 也 ! 」 昭笑 曰 :「 父親 何故 自 墮 志氣 耶 ? 男料 街亭 易取 。」 懿問 曰 :「 汝安敢 出此 大 言耶 ? 」 昭 曰 :「 男 親自 哨見 , 當道 並無寨柵 , 軍皆屯 於 山上 , 故知 可破 也 。」 懿 大喜 曰 :「 若兵果 在 山上 , 乃 天使 吾 成功 矣 ! 」 遂 更換 衣服 , 引 百餘 騎 親自 來看 。 是夜 天晴 月朗 , 直至 山下 , 周圍 巡哨 了 一遍 , 方回 。 馬 謖 在 山上 見 之 , 大笑 曰 :「 彼若 有命 , 不 來 圍山 。」 傳令 與 諸將 :「 倘兵 來 , 只見 山頂 上 紅旗 招動 , 即 四面 皆 下 。」

卻說 司馬懿 回到 寨 中 , 使人 打聽 是 何將 引兵 守 街亭 。 回報 曰 :「 乃 馬良之 弟馬謖 也 。」 懿 笑 曰 :「 徒有虛名 , 乃 庸才 耳 ! 孔明 用 如此 人物 , 如何 不 誤事 ! 」 又問 :「 街亭 左右 別有 軍否 ? 」 探馬 報 曰 :「 離山 十里 有 王平 安營 。」 懿乃命 張 郃 引一 軍 , 當住 王平 來路 。 又 令申 耽 、 申儀 引 兩路 兵圍 山 , 先斷 了 汲水 道路 ; 待 蜀 兵 自亂 , 然後 乘勢 擊之 。 當夜 調度 已 定 。 次日 天明 , 張 郃 引兵 先往 背後 去 了 。 司馬懿 大驅 軍馬 , 一擁 而 進 , 把 山 四面 圍定 。 馬 謖 在 山上 看時 , 只見 魏兵 漫山遍野 , 旌旗 隊伍 , 甚 是 嚴整 。 蜀兵 見 之 , 盡 皆 喪膽 , 不敢 下山 。 馬謖將 紅旗 招動 , 軍將 你 我 相 推 , 無一人 敢動 。 謖 大怒 , 自殺 二將 。 眾軍 驚懼 , 只得 努力 下山 來衝 魏兵 。 魏兵 端然 不動 。 蜀兵 又 退 上山 去 。 馬 謖 見 事不諧 , 教軍緊 守 寨門 , 只 等 外應 。

卻說 王平見 魏兵 到 , 引軍殺 來 , 正遇 張 郃 ; 戰有 數十餘 合 , 平 力窮勢孤 , 只得 退去 。 魏兵 自 辰時 困至 戌時 , 山上 無水 , 軍 不得 食 , 寨 中 大亂 。 嚷 到 半夜 時分 , 山南 蜀兵 大 開 寨門 , 下山 降魏 。 馬 謖 禁止 不住 。 司馬懿 又 令人 於 沿山 放火 , 山上 蜀兵 愈亂 。 馬 謖 料 守 不住 , 只得 驅 殘兵 殺下 山西 逃奔 。 司馬懿 放條 大路 , 讓 過馬謖 。 背後 張 郃 引兵 趕來 。 趕到 三十餘里 , 前面 鼓角齊鳴 , 一彪 軍出 , 放過 馬 謖 , 攔住 張 郃 ; 視 之 , 乃 魏延 也 : 揮 刀 縱馬 , 直取 張 郃 。 郃 回軍便 走 。 延驅兵 趕來 , 復 奪 街亭 。 趕到 五十餘里 , 一聲 喊 起 , 兩邊 伏兵 齊 出 : 左邊 司馬懿 , 右邊 司馬昭 , 卻 抄 在 魏延背 後 , 把 延困 在 垓 心 。 張 郃 復 來 , 三路 兵合 在 一處 。 魏延 左衝右 突 , 不得 脫身 , 折兵 大半 。 正 危急 間 , 忽一彪 軍 殺入 , 乃 王平 也 。 延大喜 曰 :「 吾 得生 矣 ! 」 二將 合兵 一處 , 大殺 一陣 , 魏兵方 退 。 二將 慌忙 奔回 寨 時 , 營中 皆 是 魏兵 旌旗 。 申耽 、 申儀 從營 中 殺出 。 王平 、 魏 延 逕 奔 列 柳城 , 來 投 高翔 。 此時 高翔 聞知 街亭 有失 , 盡起列 柳城 之兵 , 前來 救應 , 正遇延 、 平 二人 , 訴說 前 事 。 高翔 曰 :「 不如 今晚 去 劫 魏寨 , 再 復 街亭 。」 當時 三人 在 山坡 下 商議 已 定 。 待 天色 將晚 , 兵 分 三路 。 魏延引 兵 先進 , 逕 到 街亭 , 不見 一人 , 心中 大疑 , 不敢 輕進 , 且 伏 在 路口 等候 。 忽見 高翔 兵到 , 二人 共說 魏兵 不知 在 何處 。 正 沒 理會 , 又 不見 王平 兵到 。 忽 然 一聲 砲 響 , 火光沖天 , 鼓聲 震地 。 魏兵齊 出 , 把 魏延 、 高翔 圍 在 垓 心 。 二人 盡力 衝突 , 不得 脫身 。 忽 聽 得 山坡 後 喊聲 若雷 , 一彪 軍 殺入 , 乃是 王平 , 救 了 高 、 魏 二人 , 逕 奔 列 柳城 來 。 比及 奔到 城下 時 , 城邊 早有 一軍殺 到 , 旗上 大書 「 魏 都督 郭淮 」 字樣 。 原來 郭淮 與 曹真 商議 , 恐 司馬懿 得 了 全功 , 乃分 淮來 取 街亭 ; 聞知 司馬懿 、 張 郃 成上 此功 , 遂 引 兵 逕 襲 列 柳城 。 正遇 三將 , 大殺 一陣 。 蜀兵 傷者 極 多 。 魏延恐 陽平關 有失 , 慌 與 王 平 、 高翔 望 陽平關 來 。

卻說 郭淮收 了 軍馬 , 乃謂 左右 曰 :「 吾 雖 不得 街亭 , 卻取 了 列 柳城 , 亦 是 大功 。」 引 兵 逕 到 城下 叫門 , 只見 城上 一聲 砲 響 , 旗幟 皆 豎 , 當頭 一面 大旗 , 上書 「 平西 都督 司 馬 懿 」。 懿 撐起 懸空 板 , 倚定 護心 木欄 干 , 大笑 曰 :「 郭 伯濟 來何 遲 也 ? 」 淮大驚 曰 : 「 仲達 神機 , 吾 不及 也 ! 」 遂 入城 。 相見 已畢 , 懿 曰 :「 今 街亭 已失 , 諸葛亮 必走 。 公 可速 與 子丹 星夜 追 之 。」 郭淮 從 其言 , 出城 而 去 。 懿喚 張 郃 曰 :「 子丹 、 伯濟 , 恐吾全 獲 大功 , 故來 取此 城池 。 吾 非獨 欲 成功 , 乃 僥倖 而已 。 吾料 魏延 、 王平 、 馬 謖 、 高翔 等 輩 , 必先 去 據 陽平關 。 吾 若 去取 此關 , 諸葛亮 必 隨後 掩殺 , 中其計 矣 。 兵法云 :『 歸師 勿 掩 , 窮寇莫追 。 』 汝 可 從小 路 抄 箕 谷 退兵 。 吾 自引 兵當 斜谷 之兵 。 若 彼 敗走 , 不可 相 拒 , 只宜 中途 截住 , 蜀兵 輜重 , 可盡 得 也 。」 張 郃 受計 , 引兵 一半 去 了 。 懿 下令 :「 逕 取 斜谷 : 由 西城 而進 。 西城 雖山僻 小縣 , 乃 蜀 兵 屯糧 之 所 , 又 南安 、 天水 、 安定 三郡 總 路 。 若得 此城 , 三郡 可 復 矣 。」 於是 司馬懿留 申耽 、 申儀 守列 柳城 , 自領 大軍 斜谷 進發 。

卻說 孔明自 令馬謖 等 守 街亭 去 後 , 猶豫不定 。 忽 王平 使人 送 圖本 至 。 孔明喚 入 , 左 右 呈 上圖 本 。 孔明 就 文几上 拆開 視 之 , 拍案 大驚 曰 :「 馬 謖 無知 , 坑陷 吾 軍 矣 ! 」 左右 問曰 :「 丞相 何故 失驚 ? 」 孔明曰 :「 吾 觀此 圖本 , 失卻 要路 , 占山 為 寨 。 倘魏 兵大至 , 四面 圍合 , 斷 汲水 道路 , 不須 二日 , 軍自亂 矣 。 若街亭 有失 , 吾 等 安歸 ? 」 長 史楊儀 進 曰 :「 某 雖 不 才 , 願替 馬 幼常回 。」 孔明 將 安營 之 法 , 一一分 付與 楊儀 。 正待 要行 , 忽報 馬 到來 , 說 :「 街亭 、 列 柳城 , 盡皆失 了 ! 」 孔明 跌足 長 歎 曰 :「 大事去矣 ! 此 吾 之過 也 ! 」 急喚 關興 、 張苞 分付 曰 :「 汝二人 各引 三千 精兵 , 投 武功山 小路 而行 。 如遇 魏兵 , 不可 大擊 , 只 鼓譟 吶喊 , 為 疑兵 驚 之 。 彼當 自走 , 亦 不可 追 。 待軍退 盡 , 便 投陽 平關 去 。」 又 令 張翼 先 引軍去 修理 劍閣 , 以備 歸路 。 又 密傳 號令 , 教 大軍 暗暗 收拾 行裝 , 以備 起程 。 又 令 馬岱 、 姜維 斷後 , 先伏 於 山谷 中 , 待 諸軍退 盡 , 方始 收兵 。 又 令 心腹 人 , 分路 與 天水 、 南安 、 安定 三郡 官吏 軍民 , 皆 入 漢中 。 又 令 心腹 人到 冀縣 搬取 姜維老 母 , 送入 漢中 。

孔明 分撥 已 定 , 先引 五千 兵去 西城 縣 搬運 糧草 。 忽然 十餘次 飛馬 報到 , 說 司馬懿引 大軍 十五萬 , 望 西城 蜂擁而來 。 時 孔明 身邊 並無 大將 , 只有 一班 文官 , 所引 五 千軍 , 已 分 一半 先運 糧草 去 了 , 只 剩 二千五百 軍在 城中 。 眾官 聽 得 這個 消息 , 盡 皆 失色 。 孔明登 城望 之 , 果然 塵土 沖天 , 魏兵分 兩路 望 西城 縣 殺 來 。 孔明 傳令 , 教將 旌旗 盡 皆 藏匿 ; 諸 將各 守城 鋪 , 如有 妄行 出入 , 及 高聲 言語 者 , 立 斬 ; 大開 四門 , 每 一門 上用 二十 軍士 , 扮作 百姓 , 洒 掃 街道 , 如 魏兵 到 時 , 不可 擅動 , 吾 自有 計 。 孔明乃 披鶴氅 , 戴綸巾 , 引 二 小童 攜琴 一張 , 於 城上 敵樓 前 , 憑欄 而 坐 , 焚香 操琴 。

卻說 司馬懿 前軍 哨到 城下 , 見 了 如此 模樣 , 皆 不敢 進 , 急報 與 司馬懿 , 懿 笑 而 不信 , 遂 止住 三軍 , 自 飛馬 遠遠望 之 。 果見 孔明坐 於 城樓 之上 , 笑容可掬 , 傍若無人 焚香 操 琴 。 左有 一 童子 , 手 捧 寶劍 ; 右有 一 童子 , 手執 ( 上鹿 下主 ) 尾 。 城門 內外 有 二十餘名 百姓 , 低頭 洒 掃 , 旁若無人 。

懿 看 畢大疑 , 便 到 中軍 , 教 後軍 作 前軍 , 前軍 作 後軍 , 望北 山路 而 退 。 次子 司馬昭 曰 :「 莫非 諸葛亮 無 軍 , 故作 此態 ? 父親 何便 退兵 ? 懿 曰 :「 亮 平生 謹慎 , 不曾 弄險 。 今大開 城門 , 必有 埋伏 。 我兵 若進 , 中其計 也 。 汝輩 豈知 ? 宜速 退 。」 於是 兩路 兵盡退 去 。 孔明見 魏 軍 遠去 , 撫掌 而 笑 。 眾官 無不 駭然 。 乃問 孔明曰 :「 司馬懿 乃魏 之 名將 , 今統 十五萬 精兵 到 此 , 見 了 丞相 , 便速 退去 , 何 也 ? 」 孔明曰 :「 此人 料 吾 平生 謹慎 , 必 不 弄險 ; 見 如此 模樣 , 疑有 伏兵 , 所以 退去 。 吾 非行 險 , 蓋因 不得已 而用 之 。 此人 必 引軍投 山北 小路 去 也 。 吾 已令興 、 苞 二人 在 彼 等候 。」

眾皆 驚服 曰 :「 丞相 之 玄機 , 神鬼莫測 。 若 某 等 之 見 , 必棄 城 而 走 矣 。」 孔明曰 : 「 吾 兵止 有 二千五百 , 若棄城 而 走 , 必 不能 遠遁 。 得 不 為 司馬懿 所擒乎 ?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瑤琴 三尺 勝 雄師 , 諸葛 西城 退敵 時 。 十五萬 人 回馬處 , 後人 指點 到 今疑 。

言 訖 , 拍手 大笑 曰 :「 吾 若 為 司馬懿 , 必 不便 退 也 。」 遂 下令 , 教 西城 百姓 , 隨軍 入 漢中 ; 司馬懿 必將 復 來 。 於是 孔明離 西城 望漢中 而 走 。 天水 、 安定 、 南安 三郡 官吏 軍 , 陸續 而來 。

卻說 司馬懿 望 武功山 小路 而 走 。 忽然 山坡 後 喊 殺 連天 , 鼓聲 震地 。 懿 回顧 二子 曰 : 「 吾 若 不 走 , 必中 諸葛亮 之計 矣 。」 只見 大 路上 一軍殺 來 , 旗上 大書 「 右 護衛 使虎翼將 軍張 苞 。」 魏兵皆 棄甲 拋戈 而 走 。 行 不到 一程 , 山谷 中 喊聲 震地 , 鼓角 喧天 , 前面 一 杆 大旗 , 上書 :「 左 護衛 使龍驤 將軍 關興 。」 山谷 應聲 , 不知 蜀兵 多少 ; 更 兼 魏 軍心 疑 , 不敢 久 停 , 只得 盡棄 輜重 而 去 。 興 、 苞 二人 皆 遵 將令 , 不敢 追襲 , 多得 軍器 糧草 而 歸 。 司馬懿見 山谷 中 皆 是 蜀 兵 , 不敢 出 大路 , 遂 回 街亭 。

此時 曹真 聽知 孔明 退兵 , 急 引兵 追趕 。 山 背後 一聲 砲 響 , 蜀兵 漫山遍野 而來 ; 為首 大將 , 乃是 姜維 、 馬岱 。 真大驚 , 急退 軍時 , 先鋒 陳 造 已 被 馬岱 所 斬 。 真引兵 鼠竄 而還 , 蜀兵 連夜 皆 奔回 漢中 。

卻說 趙雲 、 鄧芝 伏兵 於 箕 谷道 中 。 聞孔明 傳令 退 軍 , 雲謂 芝 曰 :「 魏軍知 吾 兵 退 , 必然 來 追 。 吾 先引 一 軍 伏於其 後 , 公 卻引兵 打 吾 旗號 , 徐徐 而 退 , 吾 一步步 自有 護送 也 。」

卻說 郭淮 提兵 再 回 箕 谷道 中 , 喚 先鋒 蘇 顒 分付 曰 :「 蜀將 趙雲 , 英勇 無敵 , 汝 可 小 心 提防 。 彼軍若 退 , 必有計 也 。」 蘇 顒 欣然 曰 :「 都督 若肯 接應 , 某當 生擒 趙雲 。」 遂 引 前部 三千 兵 , 奔入 箕 谷 。 看看 趕上 蜀兵 , 只見 山坡 後 閃出 紅旗 白字 , 上書 :「 趙雲 。 」 蘇 顒 急 收兵 退走 。 行 不到 數里 , 喊聲 大 震 , 一彪 軍撞 出 ; 為首 大將 , 挺槍 躍馬 , 大喝 曰 :「 汝識 趙子龍 否 ! 」 蘇 顒 大 驚 曰 :「 如何 這裏 又 有 趙雲 ? 」 措手不及 , 被 趙雲 一槍 刺 死於 馬 下 , 餘 軍 潰散 。

雲 迤邐 前進 , 背後 又 一軍到 , 乃 郭淮 部將 萬政 也 。 雲見 魏兵 追急 , 乃勒 馬挺槍 , 立 於 路口 , 待來將 交鋒 。 蜀兵 已 去 三十餘里 。 萬政 認得 是 趙雲 , 不敢 前進 。 雲 等 得 天色 黃 昏 , 方纔 撥回 馬 緩緩 而 退 。 郭淮兵 到 , 萬政言 趙雲 英勇 如舊 , 因此 不敢 近前 。 淮 傳令 教 軍 急趕 , 政令 壯士 數百 騎 趕來 。 行至 一大 林 , 忽 聽 得 背後 大喝一聲 曰 :「 趙子龍 在 此 ! 」 驚得 魏兵 落馬 者 百餘人 , 餘者 皆 越嶺 而 去 。

萬政 勉強 來 敵 , 被 雲 一箭 射中 盔纓 , 驚跌 於 澗 中 。 雲以 槍 指 之 曰 :「 吾 饒 汝 性命 回 去 ! 快教 郭淮 趕來 ! 萬政 脫命 而 回 。 雲 護送 車仗 人馬 , 望漢中 而 去 , 沿途 並無 遺失 。 曹 真 、 郭淮復 奪三郡 , 以為己 功 。

卻說 司馬懿 分兵 而 進 , 此時 蜀兵 盡回 漢中 去 了 。 懿 引一 軍 復 到 西城 , 因問 遺下 居民 及山僻 隱者 , 皆 言孔明 只有 二千五百 軍在 城中 , 又 無 武將 , 只有 幾個 文官 , 別 無 埋伏 。 武功山 小民 告 曰 :「 關興 、 張苞 , 只 各 有 三 千軍 , 轉山 吶喊 , 鼓譟 驚 追 , 又 無別 軍 , 並 不敢 廝殺 。」 懿 悔之不及 , 仰天 歎 曰 :「 吾 不如 孔明 也 ! 」 遂 安撫 了 官民 , 引 兵 逕 還 長 安 , 朝見 魏主 。 叡 曰 :「 今日 復 得 隴 西諸郡 , 皆 卿 之功 也 。」 懿 奏 曰 :「 今蜀兵 皆 在 漢 中 , 未盡 剿滅 。 臣 乞 大兵 併力 收川 , 以報 陛下 。」 叡 大喜 , 令懿 即便 興兵 。 忽班內 一人 出奏 曰 :「 臣 有 一計 , 足可定 蜀 降吳 。」 正是 : 蜀中 將相 方 歸國 , 魏地 君臣 又 逞謀 。 未 知 獻計 者 是 誰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九十五回 :馬 謖 拒諫 失街亭 ,武侯 彈琴 退仲達

卻說 魏主曹 叡 令張 郃 為 先鋒 , 與 司馬懿 一同 征進 ; 一面 令辛 毗 、 孫禮 二人 領兵 五萬 , 往助 曹真 。 二人 奉詔 而 去 。 且說 司馬懿引 二十 萬軍 , 出關 下寨 , 請 先鋒 張 郃 至 帳下 曰 :「 諸葛亮 生平 謹慎 , 未敢 造次行事 。 若 吾 用兵 , 先 從 子午谷 逕 取 長安 , 早得 多時 矣 。 他 非無謀 , 但恐 有失 , 不肯 弄險 。 今必 出軍 斜谷 , 來取 郿 城 。 若取 郿 城 , 必分兵 兩路 , 一軍取 箕 谷 矣 。 吾 已發 檄文 , 令子丹 拒守 郿 城 , 若兵 來 不可 出戰 ; 令孫禮 、 辛 毗 截住 箕 谷 道口 , 若兵 來則 出 奇兵 擊之 。」 郃 曰 :「 今 將軍 當於 何處 進兵 ? 」 懿 曰 :「 吾 素知 秦 嶺之西 , 有 一條 路 , 地名 街亭 , 傍有 一城 , 名列 柳城 ; 此 二處 皆 是 漢中 咽喉 。 諸葛亮 欺 子丹 無備 , 定 從此 進 。 吾 與 汝 逕 取 街亭 , 望 陽平關 不遠 矣 。 亮 若 知吾斷 其 街亭 要路 , 絕 其糧道 , 則 隴西 一境 , 不能 安守 , 必然 連夜 奔回 漢中 去 也 。 彼若 回動 , 吾 提兵 於 小路 擊 之 , 可 得 全勝 ; 若 不歸時 , 吾 卻 將諸處 小路 , 盡皆壘 斷 , 俱以 兵守 之 。 一月 無糧 , 蜀兵 皆 餓死 , 亮必 被 吾 擒 矣 。」 張 郃 大悟 , 拜伏 於 地 曰 :「 都督 神算 也 ! 」 懿 曰 :「 雖然 如 此 , 諸葛亮 不比 孟達 。 將軍 為 先鋒 , 不可 輕進 。 當傳 與 諸將 : 循 山西路 , 遠遠 哨探 。 如 無 伏兵 , 方可 前進 。 若 是 怠忽 , 必中 諸葛亮 之計 。」 張 郃 受計 引軍而行 。

卻說 孔明 在 祁山寨 中 , 忽報 新城 探細人 來到 。 孔明 急喚 入問 之 。 細作 告 曰 :「 司馬 懿 倍道而行 , 八日 已到 新城 , 孟達 措手不及 ; 又 被 申耽 、 申儀 、 李輔 、 鄧賢為 內應 , 孟 達 被 亂軍 所殺 。 今 司馬懿 撤兵 到 長安 , 見 了 魏主 , 同張 郃 引兵 出關 , 來 拒 我師 也 。」 孔 明大驚 曰 :「 孟達 作事 不密 , 死固 當然 。 今 司馬懿 出關 , 必取 街亭 , 斷 吾 咽喉 之 路 。」 便問 :「 誰 敢 引兵 去 守 街亭 ? 」 言 未 畢 , 參軍 馬 謖 曰 :「 某願 往 。」 孔明曰 :「 街亭 雖 小 , 干係 甚重 : 倘 街亭 有失 , 吾 大軍 皆 休 矣 。 汝 雖 深通 謀略 , 此地 奈 無 城郭 , 又 無 險阻 , 守 之 極難 。」 謖 曰 :「 某 自幼 熟讀 兵書 , 頗知 兵法 。 豈 一 街亭 不能 守耶 ? 」 孔明曰 : 「 司馬懿 非 等閒之輩 ; 更 有 先鋒 張 郃 , 乃魏 之 名將 : 恐汝 不能 敵 之 。」 謖 曰 :「 休道司 馬 懿 、 張 郃 , 便是 曹叡 親來 , 有 何懼哉 ! 若有 差失 , 乞 斬 全家 。」 孔明曰 :「 軍中 無戲 言 。」 謖 曰 :「 願立 軍令狀 。」 孔明 從 之 。 謖 遂 寫 了 軍令狀 呈 上 。

孔明曰 :「 吾 與 汝 二萬五千 精兵 , 再 撥 一員 上將 , 相助 你 去 。」 即喚 王平 分付 曰 : 「 吾 素知 汝 平生 謹慎 , 故特 以此 重任 相 託 。 汝 可 小心謹慎 此 地下 寨 必當 要道 之 處 , 使賊 兵 急切 不能 偷過 。 安營 既 畢 , 便畫 四至八道 地理 形狀 圖 本來 我 看 。 凡事 商議 停當 而行 , 不可 輕易 。 如所守 無危 , 則是 取 長安 第一 功 也 。 戒 之 ! 戒 之 ! 」 二人 拜辭 引兵 而 去 。 孔 明 尋思 , 恐 二人 有失 , 又喚 高翔 曰 :「 街亭 東北 上 有 一城 , 名列 柳城 , 乃山僻 小路 : 此 可以 屯兵 紮寨 。 與 汝 一萬 兵 , 去 此城 屯紮 。 但 街亭 危 , 可引兵 救 之 。」 高翔引 兵 而 去 。 孔明 又思 高翔 非張 郃 對手 , 必 得 一員大將 , 屯兵 於 街亭 之右 , 方可 防之 ! 遂喚 魏延引 本 部兵 去 街亭 之後 屯紮 。 延曰 :「 某為 前部 , 理合 當先 破敵 , 何故 置 某 於 安閒 之地 ? 」 孔 明 曰 :「 前鋒 破敵 , 乃 偏裨之事 耳 。 今令 汝 接應 街亭 , 當 陽平關 衝 要 道路 , 總守 漢中 咽 喉 , 此 乃 大任 也 。 何為 安閒 乎 ? 汝勿以 等閒視之 , 失吾 大事 。 切宜 小心 在意 ! 」 魏延大 喜 , 引兵 而 去 。 孔明 恰 纔 心安 , 如乃喚 趙雲 、 鄧芝 分付 曰 :「 今 司馬懿 出兵 , 與 往日 不 同 。 汝二人 各引 一軍出 箕 谷 , 以為 疑兵 。 如逢 魏兵 , 或戰 、 或 不戰 , 以驚 其心 。 吾 自統 大軍 , 由 斜谷 逕 取 郿 城 : 若得 郿 城 , 長安 可破 矣 。」 二人 受命 而 去 。 孔明 令 姜維作 先鋒 , 兵出 斜谷 。

卻說 馬 謖 、 王平 二人 兵到 街亭 , 看 了 地勢 。 馬 謖 笑 曰 :「 丞相 何故 多心 也 ? 量 此山 僻之處 , 魏兵 如何 敢 來 ! 」 王平 曰 :「 雖然 魏兵 不敢 來 , 可 就此 五路 總口 下 寨 ; 即令 軍 士 伐木 為柵 , 以圖 久計 。」 謖 曰 :「 當道 豈 是 下 寨 之 地 ? 此處 側邊 一山 , 四面 皆 不 相連 , 且 樹木 極廣 , 此 乃 天賜 之險 也 。 可 就 山上 屯 軍 。」 平 曰 :「 參軍 差矣 : 若 屯兵 當道 , 築起 城垣 , 賊兵 總有 十萬 , 不能 偷過 ; 今若棄 此要 路 , 屯兵 於 山上 , 倘 魏兵驟 至 , 四面 圍定 , 將何策 保之 ? 」 謖 大笑 曰 :「 汝真 女子 之見 ! 兵法云 :『( 上任 下 几 ) 人高視 下 , 勢如破竹 。 』 若 魏兵 到來 , 吾 教 他 片甲不回 ! 」 平 曰 :「 吾 累 隨 丞相 經陣 , 每到 之處 , 丞相 盡意 指教 。 今觀 此山 , 乃 絕地 也 。 若 魏兵斷 我 汲水 之道 , 軍士 不戰 自亂 矣 。」 謖 曰 :「 汝莫亂 道 ! 孫子 云 :『 置之死地而後生 。 』 若 魏兵絕 我 汲水 之道 , 蜀兵 豈 不 死戰 ? 以一可 當百 也 。 吾 素讀 兵書 , 丞相 諸事 尚問 於 我 , 汝 奈何 相阻 耶 ? 」 平 曰 :「 若 參軍 欲 在 山上 下寨 , 可分兵 與 我 , 自 於 山西 下 一 小寨 , 為 犄角之勢 。 倘魏兵 至 , 可以 相應 。 」 馬 謖 不 從 。 忽然 山中 居民 , 成群 結隊 , 飛奔而來 , 報說 魏兵 已 到 。 王平 欲 辭去 。 馬 謖 曰 :「 汝 既 不 聽 吾令 , 與 汝 五千 兵自去 下 寨 。 待吾破 了 魏兵 , 到 丞相 面前 須分 不得 功 ! 」 王平引 兵離山 十里 下寨 , 畫成 圖本 , 星夜 差人 去 稟 孔明 , 具說 馬 謖 自 於 山上 下寨 。

卻說 司馬懿 在 城中 , 令 次子 司馬昭 去 探 前路 ; 若街亭 有兵 把守 , 即當 按兵 不行 。 司 馬 昭 奉令 探 了 一遍 , 回見 父 曰 :「 街亭 有兵 守 把 。」 懿 歎 曰 :「 諸葛亮 真 乃 神人 , 吾 不 如 也 ! 」 昭笑 曰 :「 父親 何故 自 墮 志氣 耶 ? 男料 街亭 易取 。」 懿問 曰 :「 汝安敢 出此 大 言耶 ? 」 昭 曰 :「 男 親自 哨見 , 當道 並無寨柵 , 軍皆屯 於 山上 , 故知 可破 也 。」 懿 大喜 曰 :「 若兵果 在 山上 , 乃 天使 吾 成功 矣 ! 」 遂 更換 衣服 , 引 百餘 騎 親自 來看 。 是夜 天晴 月朗 , 直至 山下 , 周圍 巡哨 了 一遍 , 方回 。 馬 謖 在 山上 見 之 , 大笑 曰 :「 彼若 有命 , 不 來 圍山 。」 傳令 與 諸將 :「 倘兵 來 , 只見 山頂 上 紅旗 招動 , 即 四面 皆 下 。」

卻說 司馬懿 回到 寨 中 , 使人 打聽 是 何將 引兵 守 街亭 。 回報 曰 :「 乃 馬良之 弟馬謖 也 。」 懿 笑 曰 :「 徒有虛名 , 乃 庸才 耳 ! 孔明 用 如此 人物 , 如何 不 誤事 ! 」 又問 :「 街亭 左右 別有 軍否 ? 」 探馬 報 曰 :「 離山 十里 有 王平 安營 。」 懿乃命 張 郃 引一 軍 , 當住 王平 來路 。 又 令申 耽 、 申儀 引 兩路 兵圍 山 , 先斷 了 汲水 道路 ; 待 蜀 兵 自亂 , 然後 乘勢 擊之 。 當夜 調度 已 定 。 次日 天明 , 張 郃 引兵 先往 背後 去 了 。 司馬懿 大驅 軍馬 , 一擁 而 進 , 把 山 四面 圍定 。 馬 謖 在 山上 看時 , 只見 魏兵 漫山遍野 , 旌旗 隊伍 , 甚 是 嚴整 。 蜀兵 見 之 , 盡 皆 喪膽 , 不敢 下山 。 馬謖將 紅旗 招動 , 軍將 你 我 相 推 , 無一人 敢動 。 謖 大怒 , 自殺 二將 。 眾軍 驚懼 , 只得 努力 下山 來衝 魏兵 。 魏兵 端然 不動 。 蜀兵 又 退 上山 去 。 馬 謖 見 事不諧 , 教軍緊 守 寨門 , 只 等 外應 。

卻說 王平見 魏兵 到 , 引軍殺 來 , 正遇 張 郃 ; 戰有 數十餘 合 , 平 力窮勢孤 , 只得 退去 。 魏兵 自 辰時 困至 戌時 , 山上 無水 , 軍 不得 食 , 寨 中 大亂 。 嚷 到 半夜 時分 , 山南 蜀兵 大 開 寨門 , 下山 降魏 。 馬 謖 禁止 不住 。 司馬懿 又 令人 於 沿山 放火 , 山上 蜀兵 愈亂 。 馬 謖 料 守 不住 , 只得 驅 殘兵 殺下 山西 逃奔 。 司馬懿 放條 大路 , 讓 過馬謖 。 背後 張 郃 引兵 趕來 。 趕到 三十餘里 , 前面 鼓角齊鳴 , 一彪 軍出 , 放過 馬 謖 , 攔住 張 郃 ; 視 之 , 乃 魏延 也 : 揮 刀 縱馬 , 直取 張 郃 。 郃 回軍便 走 。 延驅兵 趕來 , 復 奪 街亭 。 趕到 五十餘里 , 一聲 喊 起 , 兩邊 伏兵 齊 出 : 左邊 司馬懿 , 右邊 司馬昭 , 卻 抄 在 魏延背 後 , 把 延困 在 垓 心 。 張 郃 復 來 , 三路 兵合 在 一處 。 魏延 左衝右 突 , 不得 脫身 , 折兵 大半 。 正 危急 間 , 忽一彪 軍 殺入 , 乃 王平 也 。 延大喜 曰 :「 吾 得生 矣 ! 」 二將 合兵 一處 , 大殺 一陣 , 魏兵方 退 。 二將 慌忙 奔回 寨 時 , 營中 皆 是 魏兵 旌旗 。 申耽 、 申儀 從營 中 殺出 。 王平 、 魏 延 逕 奔 列 柳城 , 來 投 高翔 。 此時 高翔 聞知 街亭 有失 , 盡起列 柳城 之兵 , 前來 救應 , 正遇延 、 平 二人 , 訴說 前 事 。 高翔 曰 :「 不如 今晚 去 劫 魏寨 , 再 復 街亭 。」 當時 三人 在 山坡 下 商議 已 定 。 待 天色 將晚 , 兵 分 三路 。 魏延引 兵 先進 , 逕 到 街亭 , 不見 一人 , 心中 大疑 , 不敢 輕進 , 且 伏 在 路口 等候 。 忽見 高翔 兵到 , 二人 共說 魏兵 不知 在 何處 。 正 沒 理會 , 又 不見 王平 兵到 。 忽 然 一聲 砲 響 , 火光沖天 , 鼓聲 震地 。 魏兵齊 出 , 把 魏延 、 高翔 圍 在 垓 心 。 二人 盡力 衝突 , 不得 脫身 。 忽 聽 得 山坡 後 喊聲 若雷 , 一彪 軍 殺入 , 乃是 王平 , 救 了 高 、 魏 二人 , 逕 奔 列 柳城 來 。 比及 奔到 城下 時 , 城邊 早有 一軍殺 到 , 旗上 大書 「 魏 都督 郭淮 」 字樣 。 原來 郭淮 與 曹真 商議 , 恐 司馬懿 得 了 全功 , 乃分 淮來 取 街亭 ; 聞知 司馬懿 、 張 郃 成上 此功 , 遂 引 兵 逕 襲 列 柳城 。 正遇 三將 , 大殺 一陣 。 蜀兵 傷者 極 多 。 魏延恐 陽平關 有失 , 慌 與 王 平 、 高翔 望 陽平關 來 。

卻說 郭淮收 了 軍馬 , 乃謂 左右 曰 :「 吾 雖 不得 街亭 , 卻取 了 列 柳城 , 亦 是 大功 。」 引 兵 逕 到 城下 叫門 , 只見 城上 一聲 砲 響 , 旗幟 皆 豎 , 當頭 一面 大旗 , 上書 「 平西 都督 司 馬 懿 」。 懿 撐起 懸空 板 , 倚定 護心 木欄 干 , 大笑 曰 :「 郭 伯濟 來何 遲 也 ? 」 淮大驚 曰 : 「 仲達 神機 , 吾 不及 也 ! 」 遂 入城 。 相見 已畢 , 懿 曰 :「 今 街亭 已失 , 諸葛亮 必走 。 公 可速 與 子丹 星夜 追 之 。」 郭淮 從 其言 , 出城 而 去 。 懿喚 張 郃 曰 :「 子丹 、 伯濟 , 恐吾全 獲 大功 , 故來 取此 城池 。 吾 非獨 欲 成功 , 乃 僥倖 而已 。 吾料 魏延 、 王平 、 馬 謖 、 高翔 等 輩 , 必先 去 據 陽平關 。 吾 若 去取 此關 , 諸葛亮 必 隨後 掩殺 , 中其計 矣 。 兵法云 :『 歸師 勿 掩 , 窮寇莫追 。 』 汝 可 從小 路 抄 箕 谷 退兵 。 吾 自引 兵當 斜谷 之兵 。 若 彼 敗走 , 不可 相 拒 , 只宜 中途 截住 , 蜀兵 輜重 , 可盡 得 也 。」 張 郃 受計 , 引兵 一半 去 了 。 懿 下令 :「 逕 取 斜谷 : 由 西城 而進 。 西城 雖山僻 小縣 , 乃 蜀 兵 屯糧 之 所 , 又 南安 、 天水 、 安定 三郡 總 路 。 若得 此城 , 三郡 可 復 矣 。」 於是 司馬懿留 申耽 、 申儀 守列 柳城 , 自領 大軍 斜谷 進發 。

卻說 孔明自 令馬謖 等 守 街亭 去 後 , 猶豫不定 。 忽 王平 使人 送 圖本 至 。 孔明喚 入 , 左 右 呈 上圖 本 。 孔明 就 文几上 拆開 視 之 , 拍案 大驚 曰 :「 馬 謖 無知 , 坑陷 吾 軍 矣 ! 」 左右 問曰 :「 丞相 何故 失驚 ? 」 孔明曰 :「 吾 觀此 圖本 , 失卻 要路 , 占山 為 寨 。 倘魏 兵大至 , 四面 圍合 , 斷 汲水 道路 , 不須 二日 , 軍自亂 矣 。 若街亭 有失 , 吾 等 安歸 ? 」 長 史楊儀 進 曰 :「 某 雖 不 才 , 願替 馬 幼常回 。」 孔明 將 安營 之 法 , 一一分 付與 楊儀 。 正待 要行 , 忽報 馬 到來 , 說 :「 街亭 、 列 柳城 , 盡皆失 了 ! 」 孔明 跌足 長 歎 曰 :「 大事去矣 ! 此 吾 之過 也 ! 」 急喚 關興 、 張苞 分付 曰 :「 汝二人 各引 三千 精兵 , 投 武功山 小路 而行 。 如遇 魏兵 , 不可 大擊 , 只 鼓譟 吶喊 , 為 疑兵 驚 之 。 彼當 自走 , 亦 不可 追 。 待軍退 盡 , 便 投陽 平關 去 。」 又 令 張翼 先 引軍去 修理 劍閣 , 以備 歸路 。 又 密傳 號令 , 教 大軍 暗暗 收拾 行裝 , 以備 起程 。 又 令 馬岱 、 姜維 斷後 , 先伏 於 山谷 中 , 待 諸軍退 盡 , 方始 收兵 。 又 令 心腹 人 , 分路 與 天水 、 南安 、 安定 三郡 官吏 軍民 , 皆 入 漢中 。 又 令 心腹 人到 冀縣 搬取 姜維老 母 , 送入 漢中 。

孔明 分撥 已 定 , 先引 五千 兵去 西城 縣 搬運 糧草 。 忽然 十餘次 飛馬 報到 , 說 司馬懿引 大軍 十五萬 , 望 西城 蜂擁而來 。 時 孔明 身邊 並無 大將 , 只有 一班 文官 , 所引 五 千軍 , 已 分 一半 先運 糧草 去 了 , 只 剩 二千五百 軍在 城中 。 眾官 聽 得 這個 消息 , 盡 皆 失色 。 孔明登 城望 之 , 果然 塵土 沖天 , 魏兵分 兩路 望 西城 縣 殺 來 。 孔明 傳令 , 教將 旌旗 盡 皆 藏匿 ; 諸 將各 守城 鋪 , 如有 妄行 出入 , 及 高聲 言語 者 , 立 斬 ; 大開 四門 , 每 一門 上用 二十 軍士 , 扮作 百姓 , 洒 掃 街道 , 如 魏兵 到 時 , 不可 擅動 , 吾 自有 計 。 孔明乃 披鶴氅 , 戴綸巾 , 引 二 小童 攜琴 一張 , 於 城上 敵樓 前 , 憑欄 而 坐 , 焚香 操琴 。

卻說 司馬懿 前軍 哨到 城下 , 見 了 如此 模樣 , 皆 不敢 進 , 急報 與 司馬懿 , 懿 笑 而 不信 , 遂 止住 三軍 , 自 飛馬 遠遠望 之 。 果見 孔明坐 於 城樓 之上 , 笑容可掬 , 傍若無人 焚香 操 琴 。 左有 一 童子 , 手 捧 寶劍 ; 右有 一 童子 , 手執 ( 上鹿 下主 ) 尾 。 城門 內外 有 二十餘名 百姓 , 低頭 洒 掃 , 旁若無人 。

懿 看 畢大疑 , 便 到 中軍 , 教 後軍 作 前軍 , 前軍 作 後軍 , 望北 山路 而 退 。 次子 司馬昭 曰 :「 莫非 諸葛亮 無 軍 , 故作 此態 ? 父親 何便 退兵 ? 懿 曰 :「 亮 平生 謹慎 , 不曾 弄險 。 今大開 城門 , 必有 埋伏 。 我兵 若進 , 中其計 也 。 汝輩 豈知 ? 宜速 退 。」 於是 兩路 兵盡退 去 。 孔明見 魏 軍 遠去 , 撫掌 而 笑 。 眾官 無不 駭然 。 乃問 孔明曰 :「 司馬懿 乃魏 之 名將 , 今統 十五萬 精兵 到 此 , 見 了 丞相 , 便速 退去 , 何 也 ? 」 孔明曰 :「 此人 料 吾 平生 謹慎 , 必 不 弄險 ; 見 如此 模樣 , 疑有 伏兵 , 所以 退去 。 吾 非行 險 , 蓋因 不得已 而用 之 。 此人 必 引軍投 山北 小路 去 也 。 吾 已令興 、 苞 二人 在 彼 等候 。」

眾皆 驚服 曰 :「 丞相 之 玄機 , 神鬼莫測 。 若 某 等 之 見 , 必棄 城 而 走 矣 。」 孔明曰 : 「 吾 兵止 有 二千五百 , 若棄城 而 走 , 必 不能 遠遁 。 得 不 為 司馬懿 所擒乎 ?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瑤琴 三尺 勝 雄師 , 諸葛 西城 退敵 時 。 十五萬 人 回馬處 , 後人 指點 到 今疑 。

言 訖 , 拍手 大笑 曰 :「 吾 若 為 司馬懿 , 必 不便 退 也 。」 遂 下令 , 教 西城 百姓 , 隨軍 入 漢中 ; 司馬懿 必將 復 來 。 於是 孔明離 西城 望漢中 而 走 。 天水 、 安定 、 南安 三郡 官吏 軍 , 陸續 而來 。

卻說 司馬懿 望 武功山 小路 而 走 。 忽然 山坡 後 喊 殺 連天 , 鼓聲 震地 。 懿 回顧 二子 曰 : 「 吾 若 不 走 , 必中 諸葛亮 之計 矣 。」 只見 大 路上 一軍殺 來 , 旗上 大書 「 右 護衛 使虎翼將 軍張 苞 。」 魏兵皆 棄甲 拋戈 而 走 。 行 不到 一程 , 山谷 中 喊聲 震地 , 鼓角 喧天 , 前面 一 杆 大旗 , 上書 :「 左 護衛 使龍驤 將軍 關興 。」 山谷 應聲 , 不知 蜀兵 多少 ; 更 兼 魏 軍心 疑 , 不敢 久 停 , 只得 盡棄 輜重 而 去 。 興 、 苞 二人 皆 遵 將令 , 不敢 追襲 , 多得 軍器 糧草 而 歸 。 司馬懿見 山谷 中 皆 是 蜀 兵 , 不敢 出 大路 , 遂 回 街亭 。

此時 曹真 聽知 孔明 退兵 , 急 引兵 追趕 。 山 背後 一聲 砲 響 , 蜀兵 漫山遍野 而來 ; 為首 大將 , 乃是 姜維 、 馬岱 。 真大驚 , 急退 軍時 , 先鋒 陳 造 已 被 馬岱 所 斬 。 真引兵 鼠竄 而還 , 蜀兵 連夜 皆 奔回 漢中 。

卻說 趙雲 、 鄧芝 伏兵 於 箕 谷道 中 。 聞孔明 傳令 退 軍 , 雲謂 芝 曰 :「 魏軍知 吾 兵 退 , 必然 來 追 。 吾 先引 一 軍 伏於其 後 , 公 卻引兵 打 吾 旗號 , 徐徐 而 退 , 吾 一步步 自有 護送 也 。」

卻說 郭淮 提兵 再 回 箕 谷道 中 , 喚 先鋒 蘇 顒 分付 曰 :「 蜀將 趙雲 , 英勇 無敵 , 汝 可 小 心 提防 。 彼軍若 退 , 必有計 也 。」 蘇 顒 欣然 曰 :「 都督 若肯 接應 , 某當 生擒 趙雲 。」 遂 引 前部 三千 兵 , 奔入 箕 谷 。 看看 趕上 蜀兵 , 只見 山坡 後 閃出 紅旗 白字 , 上書 :「 趙雲 。 」 蘇 顒 急 收兵 退走 。 行 不到 數里 , 喊聲 大 震 , 一彪 軍撞 出 ; 為首 大將 , 挺槍 躍馬 , 大喝 曰 :「 汝識 趙子龍 否 ! 」 蘇 顒 大 驚 曰 :「 如何 這裏 又 有 趙雲 ? 」 措手不及 , 被 趙雲 一槍 刺 死於 馬 下 , 餘 軍 潰散 。

雲 迤邐 前進 , 背後 又 一軍到 , 乃 郭淮 部將 萬政 也 。 雲見 魏兵 追急 , 乃勒 馬挺槍 , 立 於 路口 , 待來將 交鋒 。 蜀兵 已 去 三十餘里 。 萬政 認得 是 趙雲 , 不敢 前進 。 雲 等 得 天色 黃 昏 , 方纔 撥回 馬 緩緩 而 退 。 郭淮兵 到 , 萬政言 趙雲 英勇 如舊 , 因此 不敢 近前 。 淮 傳令 教 軍 急趕 , 政令 壯士 數百 騎 趕來 。 行至 一大 林 , 忽 聽 得 背後 大喝一聲 曰 :「 趙子龍 在 此 ! 」 驚得 魏兵 落馬 者 百餘人 , 餘者 皆 越嶺 而 去 。

萬政 勉強 來 敵 , 被 雲 一箭 射中 盔纓 , 驚跌 於 澗 中 。 雲以 槍 指 之 曰 :「 吾 饒 汝 性命 回 去 ! 快教 郭淮 趕來 ! 萬政 脫命 而 回 。 雲 護送 車仗 人馬 , 望漢中 而 去 , 沿途 並無 遺失 。 曹 真 、 郭淮復 奪三郡 , 以為己 功 。

卻說 司馬懿 分兵 而 進 , 此時 蜀兵 盡回 漢中 去 了 。 懿 引一 軍 復 到 西城 , 因問 遺下 居民 及山僻 隱者 , 皆 言孔明 只有 二千五百 軍在 城中 , 又 無 武將 , 只有 幾個 文官 , 別 無 埋伏 。 武功山 小民 告 曰 :「 關興 、 張苞 , 只 各 有 三 千軍 , 轉山 吶喊 , 鼓譟 驚 追 , 又 無別 軍 , 並 不敢 廝殺 。」 懿 悔之不及 , 仰天 歎 曰 :「 吾 不如 孔明 也 ! 」 遂 安撫 了 官民 , 引 兵 逕 還 長 安 , 朝見 魏主 。 叡 曰 :「 今日 復 得 隴 西諸郡 , 皆 卿 之功 也 。」 懿 奏 曰 :「 今蜀兵 皆 在 漢 中 , 未盡 剿滅 。 臣 乞 大兵 併力 收川 , 以報 陛下 。」 叡 大喜 , 令懿 即便 興兵 。 忽班內 一人 出奏 曰 :「 臣 有 一計 , 足可定 蜀 降吳 。」 正是 : 蜀中 將相 方 歸國 , 魏地 君臣 又 逞謀 。 未 知 獻計 者 是 誰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