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四十八 回 : 宴 長江 曹操 賦 詩 , 鎖 戰船 北軍 用武

第四十八 回 : 宴 長江 曹操 賦 詩 , 鎖 戰船 北軍 用武

卻 說 龐統 聞 言 , 吃 了 一 驚 ; 急 回 視 其 人 , 原來 卻 是 徐庶 。 統 見 是故 人 , 心 下方 定 ; 回顧 左右 無 人 , 乃 曰 : 「 你 若 說 破 我 計 , 可惜 江南 八十一 州 百姓 , 皆 是 你 送 了 也 ! 」 庶 笑 曰 : 「 此間 八十三萬 人 馬 , 性命 如何 ? 」 統 曰 : 「 元 直 真 欲 破 我 計 耶 ? 」 庶 曰 : 「 吾 感 劉皇叔 厚 恩 , 未嘗 忘 報 。 曹操 逼死 吾 母 , 吾 已 說 過 終身 不 設 一 謀 , 今 安 肯 破 兄 良策 ? 只是 我 亦 隨 軍 在 此 , 兵 敗 之後 , 玉石 不 分 , 豈能 免 難 ? 君 當 教 我 脫身 之 術 , 我 即 緘口 遠避 矣 。 」 統 笑 曰 : 「 元直 如此 高見 遠識 , 諒 此 有 何 難 哉 ! 」 庶 曰 : 「 願 先生 賜教 。 」 統 去 徐庶 耳 邊 略 說 數 句 。 庶大 喜 , 拜 謝 。 龐統別 卻 徐庶 下 船 , 自 回 江東 。

且 說 徐庶 當晚 密使 近人 去 各 寨 中 暗 布 謠言 。 次日 , 寨 中 三三五五 , 交頭接耳 而 說 。 早 有 探事人 報知 曹操 , 說 : 「 軍 中 傳言 西 涼州 韓遂 , 馬 騰謀 反 , 殺 奔 許都 來 。 」 操 大 驚 , 急 聚眾 謀士 商議 曰 : 「 吾 引 兵 南 征 , 心 中 所 憂 者 , 韓 遂 , 馬 騰 耳 。 軍 中 謠言 , 雖 未 辨 虛實 , 然 不可 不 防 。 」

言 未 畢 , 徐庶 進 曰 : 「 庶 蒙 丞相 收 錄 , 恨 無 寸 功 報效 。 請得 三千 人 馬 , 星夜 往 散關 把住 隘口 。 如 有 緊急 , 再行 告報 。 」 操 喜 曰 : 「 若 得 元直 去 , 吾 無憂 矣 。 散 關 之 上 , 亦 有 軍兵 , 公 統領 之 。 目下 撥 三千 軍 步軍 , 命 臧霸 為 先鋒 , 星夜 前去 , 不可 稽 遲 。 」 徐庶 辭 了 曹操 , 與 臧霸 便 行 。 …… 此 便是 龐統 救 徐庶 之 計 。 後人 有 詩 曰 : 曹操 征 南 日日 憂 , 馬 騰 韓 遂 起 戈 矛 。 鳳雛 一 語 教 徐庶 , 正 似 游 魚 脫 釣鉤 。

曹操 自 遣 徐庶 去 後 , 心 中 稍 安 , 遂 上馬 先 看 沿江 旱寨 , 次 看 水寨 。 乘 大 船 一 隻 , 於 中央 上 建 「 帥 」 字 旗號 , 兩 傍 皆 列 水寨 , 船 上 埋伏 弓弩 千 張 。 操 居 於 上 。 時 建安 十二年 冬 十一月 十五日 , 天氣 晴明 , 平風 靜 浪 。 操 令 : 「 置 酒 設 樂 於 大 船 之 上 , 吾 今 夕 欲 會 諸 將 」 。

天色 向 晚 , 東山 月 上 , 皎皎 如同 白日 。 長江 一帶 , 如 橫 素練 。 操坐 大 船 之 上 , 左右 侍御 者 數百 人 , 皆 錦衣 繡 襖 , 荷戈 執 戟 。 文武 眾 官 , 各 依次 而 坐 。 操 見 南屏山 色 如 畫 , 東 視 柴桑 之 境 , 西 觀 夏口 之 江 , 南 望 樊山 , 北 覷 烏林 , 四 顧 空 闊 , 心 中 歡喜 , 謂 眾 官 曰 : 「 吾 自 起義兵 以來 , 與 國家 除 兇 去 害 , 誓 願 掃清 四海 , 削平 天下 ; 所 未 得 者 江南 也 。 今 吾 有 百萬 雄師 , 更 賴 諸公 用命 , 何 患 不 成功 耶 ? 收服 江南 之 後 , 天下無事 , 與 諸公 共享 富貴 , 以 樂 太平 。 」 文武 皆 起 謝 曰 : 「 願 得 早 奏 凱歌 。 我等 終身 皆 賴 丞相 福蔭 。 」 操 大 喜 , 命 左右 行 酒 。

飲 至 半夜 , 操 酒 酣 , 遙 指 南岸 曰 : 「 周瑜 , 魯 肅 , 不 識 天時 。 今 幸 有 投降 之 人 , 為 彼 心腹之患 , 此 天 助 吾 也 。 」 荀攸 曰 : 「 丞相 勿 言 , 恐 有 泄漏 。 」 操 大笑 曰 : 「 座 上 諸公 , 與 近侍 左右 , 皆 吾 心腹 之 人 也 , , 言 之 何 礙 ? 」 又 指 夏口 曰 : 「 劉備 , 諸葛亮 , 汝 不 料 螻蟻 之 力 , 欲 撼 泰山 , 何 其 愚 耶 ! 」 顧 謂 諸 將 曰 : 「 吾 今年 五十四 歲 矣 。 如 得 江南 , 竊 有 所 喜 。 昔日 喬公 與 吾 至 契 , 吾 知 其 二 女 皆 有 國色 。 後 不料 為 孫策 , 周瑜 , 所 娶 。 吾 今 新 構 銅雀臺 於 漳水 之上 , 如 得 江南 , 當 娶 二 喬 , 置 之 臺 上 , 以 娛 暮年 , 吾 願 足 矣 。 」 言 罷 大笑 。 唐人 杜牧之 有 詩 曰 : 折 戟 沈 沙 鐵 未 消 , 自 將 磨洗 認 前朝 。 東風 不 與 周郎 便 , 銅 雀 春 深 鎖 二 喬 。

曹操 正 笑談 間 , 忽 聞 鴉聲 望 南 飛 鳴 而 去 。 操 問 曰 : 「 此 鴉 緣 何 夜 鳴 ? 」 左右 答 曰 : 「 鴉 見 月 明 , 疑 是 天曉 , 故 離 樹 而 鳴 也 。 」 操 又 大笑 。 時 操 已 醉 , 乃 取 槊 立 於 船 上 , 以 酒 奠 於 江 中 , 滿 飲 三 爵 , 橫 槊 謂 諸 將 曰 : 「 我 持 此 槊 破 黃巾 , 擒 呂布 , 滅 袁術 , 收 袁紹 , 深入 塞北 , 直抵 遼東 , 縱橫 天下 : 頗 不 負 大丈 之 志 也 。 今 對 此 景 , 甚 有 慷慨 。 吾 當作 歌 , 汝等 和 之 。 」 歌 曰 : 對 酒 當 歌 , 人生 幾何 ? 譬如 朝露 , 去 日 苦 多 。 慨 當 以 慷 , 憂思 難忘 。 何以 解 憂 , 惟有 杜康 。 青青 子衿 , 悠悠 我 心 。 呦 呦 鹿鳴 , 食野之苹 。 我 有 嘉賓 , 鼓瑟 吹笙 。 皎 皎 如 月 , 何時 可 輟 ? 憂 從中 來 , 不可 斷絕 。 越 陌 度 阡 , 枉 用 相 存 。 契闊 談 讌 , 心 念 舊 恩 。 月明星 稀 , 烏鵲 南 飛 , 遶 樹 三 匝 , 無 枝 可 依 。 山 不 厭 高 , 水 不 厭 深 。 周公 吐 哺 , 天下 歸心 。

歌 罷 , 眾 和 之 , 共 皆 歡笑 。 忽 座 間 一 人 進 曰 : 「 大軍 相當 之 際 , 將士 用命 之 時 , 丞相 何故 出 此 不 吉 之 言 ? 」 操 視 之 , 乃 揚州 刺史 , 沛國 相 人 : 姓 劉 , 名 馥 , 字 元穎 。 馥 起 自 合 淝 , 創立 州 治 , 聚 逃散 之 民 , 立 學校 , 廣 屯田 , 興 治教 , 久 事 曹操 , 多 立 功績 。 當下 操 橫槊 問 曰 : 「 吾 言 有 何 不 吉 ? 」 馥 曰 : 「 『 月 明星 稀 , 烏鵲 南 飛 , 遶 樹 三 匝 , 無 枝 可 依 。 』 此 不 吉 之 言 。 」 操 大怒 曰 : 「 汝 安 敢 敗 吾 興 ! 」 手 起 一 槊 , 刺死 劉馥 。 眾 皆 驚駭 , 遂 罷宴 。

次日 , 操 酒 醒 , 懊恨 不已 。 馥 子 劉熙 , 告 請 父屍 歸葬 。 操 泣 曰 : 「 吾 昨 因 醉 誤傷 汝 父 , 悔 之 無及 。 可 以 三公 厚禮 葬 之 。 」 又 撥 軍士 護送 靈柩 , 即日 回葬 。

次日 , 水軍 都督 毛玠 , 于 禁 , 詣 帳 下 , 請 曰 : 「 大小 船隻 , 俱 已 配搭 連鎖 停 當 。 旌旗 戰具 , 一 一 齊 備 。 請 丞相 調遣 , 剋 日 進兵 。 」

操 至 水軍 中央 大戰 船 上 坐 定 , 喚 集 諸 將 , 各 各 聽 令 。 水旱 二 軍 , 俱 分 五色 旗號 。 水軍 中央 黃旗 毛玠 , 于禁 , 前軍 紅軍 張郃 , 後軍 皂旗 呂虔 , 左軍 青旗 文聘 , 右軍 白旗 呂通 。 馬步 前軍 紅旗 徐晃 , 後軍 皂旗 李典 , 左軍 青旗 樂 進 , 右 軍 白旗 夏侯淵 。 水陸路 都 接應使 夏侯惇 , 曹 洪 ; 護衛 往來 監戰 使 , 許褚 , 張遼 。 其餘 驍將 , 各 依 隊伍 。

令 畢 , 水 軍寨 中 發 擂 三 通 , 各 隊伍 戰 船 , 分門 而出 。 是日 西北風 驟 起 , 各 船 拽 起 風帆 , 衝波 激 浪 , 穩 如 平地 。 北軍 在 船 上 , 踴躍 施 勇 , 刺 鎗 使 刀 。 前後 左右 各 軍 , 旗 旛 不 雜 。 又 有 小 船 五十餘 隻 , 往來 巡警 催 督 。 操 立 於 將臺 之 上 , 觀看 調練 , 心 中 大喜 , 以 為 必 勝 之 法 ; 教 且 收住 帆 慢 , 各 依 次序 回 寨 。 操 升 帳 謂 眾 謀士 曰 : 「 若非 天命 助 吾 , 安 得 鳳雛 妙計 ? 鐵索 連 舟 , 果然 渡江 如 屐 平地 。 」 程昱 曰 : 「 船 皆 連鎖 , 固 是 平穩 ; 但 彼 若 用 火 攻 , 難以 迴避 。 不可 不 防 。 」

操 大笑 曰 :「 程仲德 雖有 遠慮 , 卻 還有 見 不 到處 。」 荀 攸 曰 :「 仲德之 言 甚 是 。 丞相 何故 笑 之 ? 操 曰 : 「 凡 用 火 攻 , 必 藉 風力 。 方今 隆冬 之 際 , 但 有 西風 北風 , 安 有 東風 南風 耶 ? 吾 居於 西北 之上 , 彼 兵 皆 在 南岸 , 彼 若 用 火 , 是 燒 自己 之 兵 也 , 吾 何 懼 哉 ? 若是 十月 小 春 之 時 , 吾 早已 提備 矣 。 」 諸 拜 皆 伏拜 曰 : 「 丞相 高見 , 眾人 不及 。 」 操顧 諸 將 曰 : 「 青 , 徐 , 燕 , 代 之 眾 , 不 慣 乘 舟 。 今 非 此 計 , 安 能 涉 大江 之 險 ! 」 只 見 班部 中 , 二 將 挺身 出 曰 : 「 小將 雖 幽 , 燕 之 人 , 也 能 乘 舟 。 今 願 借 巡船 二十 隻 , 直至 北江 口 , 奪 旗鼓 而 還 , 以 顯 北軍 亦 能 乘舟 也 。 」

操 視 之 , 乃 袁紹 手下 舊將 焦 觸 , 張南 也 。 操 曰 : 「 汝等 皆 生長 北方 , 恐 乘舟 不便 。 江南 之 兵 , 往來 水 上 , 習練 精熟 , 汝 勿 輕 以 性命 為 兒戲 也 。 」 焦 觸 , 張南 大叫 曰 : 「 如 其 不 勝 , 甘 受 軍法 。 」 操 曰 : 「 戰船 盡 已 連鎖 , 惟 有 小 舟 。 每 舟 可 容 二十 人 , 只 恐 未 便 接 戰 。 」 觸 曰 : 「 若 用 大 船 , 何 足 為 奇 ? 乞付 小 舟 二十餘 隻 。 某 與 張南 各 引 一半 , 只 今日 直抵 江南 水寨 , 須要 奪旗斬將 而 還 。 」 操 曰 : 「 吾 與 汝 二十 隻 船 , 差 撥 精銳軍 五百 人 , 皆 長 槍 硬 弩 。 到 來日 天明 , 將 大寨 船 出到 江面 上 , 遠 為 之 勢 。 更 差 文聘 亦 領 三十 隻 巡船 接應 汝 回 。 」

焦觸 , 張南 , 欣喜 而 退 。 次日 四更 造 飯 , 五更 結束 已 定 , 早 聽得 水寨 中 擂鼓 鳴 金 。 船 皆 出 寨 , 分布 水面 。 長江 一帶 , 青紅 旗號 交雜 。 焦觸 , 張南 , 領哨船 二十 隻 , 穿 寨 而 出 , 望 江南 進發 。

卻 說 南岸 隔日 聽得 鼓聲 喧 震 , 次 望 曹操 調 練 水軍 , 探事人 報知 周瑜 。 瑜 往 山頂 觀 之 , 操軍 已 收 回 。 次日 , 忽 又 聞 鼓聲 震天 , 軍士 急 登高 觀望 , 見 有 小 船 衝 波 而 來 , 飛 報 中 軍 。 周瑜 問 帳 下 誰 敢 先 出 。 韓 當 、 周泰 二 人 齊 出 曰 : 「 某 當權 為 先鋒 破 敵 。 」 瑜 喜 , 傳令 各 寨 嚴 加 守禦 , 不可 輕 動 。 韓 當 , 周 泰 , 各 引 哨船 五 隻 , 分 左右 而 出 。

卻 說 焦 觸 , 張 南 , 憑 一 勇 之 氣 , 飛棹 小 船 而 來 。 韓 當 胸 披 掩 心 , 手 執 長 槍 , 立 於 船頭 。 焦觸船 先 到 , 便 命 軍士 亂 箭 望 韓 當 船 上 射 來 。 當 用 牌 遮隔 。 焦觸 挺 長 槍 與 韓當 交鋒 。 當 手 起 一 槍 , 刺死 焦觸 。 張南 隨後 大叫 趕來 。 刺斜 裏 周泰 船 出 。 張南 挺 槍 立 於 船頭 , 兩 邊 弓矢 亂 射 。 周泰 一 臂 挽 牌 , 一 手 提 刀 。 兩 船 相離 七八 尺 , 泰 即 飛身 一 躍 , 直 躍過 張南 船 上 , 手 起 刀 落 , 砍 張南 於 水 中 , 亂 殺 駕 舟 軍士 。 眾 船 飛棹 急 回 。 韓 當 , 周 泰 , 催 船 追趕 , 到 半江 中 , 恰 與 文聘船 相迎 。 兩 邊 便 擺 定 船 廝殺 。

卻 說 周瑜 引 眾 將 立 於 山頂 , 遙望 江北 水面 艨 艟 戰船 , 排 合江 上 , 旗幟 號 帶 , 皆 有 次序 ; 回看 文聘 與 韓當 , 周泰 相持 。 韓 當 , 周泰 奮力 攻擊 , 文聘 抵 敵 不住 , 回 船 而 走 。 韓 , 周 二 人 , 急 催 船 追趕 。 周瑜 恐 二 人 深入 重地 , 便 將 白旗 招 颭 , 令 眾鳴金 。 二 人 乃 揮棹 而 回 。

周瑜 於 山頂 看 隔江 戰船 , 盡 入 水寨 。 瑜 顧 謂 眾 將 曰 : 「 江 北 戰 船 , 如 蘆葦 之 密 ; 操 又 多 謀 ; 當 用 何 計 以 破 之 ? 」 眾 未及 對 , 忽 見 曹操 寨 中 , 被 風 吹 折 中央 黃 旗 , 飄入 江 中 。 瑜 大笑 曰 : 「 此 不祥 之 兆 也 ! 正 觀 之 際 , 忽 狂風 大作 , 江 中 波濤 拍 岸 。 一 陣 風 過 , 刮起 旗角 於 周瑜 臉 上 拂 過 。 瑜 猛然 想起 一 事 在 心 , 大叫 一 聲 , 往後 便 倒 , 口 吐 鮮血 。 諸 將 急救 起 時 , 卻 早 不省人事 。 正 是 : 一時 忽 笑 又 忽 叫 , 難 使 南軍 破 北軍 。 畢竟 周瑜 性命 如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四十八 回 : 宴 長江 曹操 賦 詩 , 鎖 戰船 北軍 用武

卻 說 龐統 聞 言 , 吃 了 一 驚 ; 急 回 視 其 人 , 原來 卻 是 徐庶 。 統 見 是故 人 , 心 下方 定 ; 回顧 左右 無 人 , 乃 曰 : 「 你 若 說 破 我 計 , 可惜 江南 八十一 州 百姓 , 皆 是 你 送 了 也 ! 」 庶 笑 曰 : 「 此間 八十三萬 人 馬 , 性命 如何 ? 」 統 曰 : 「 元 直 真 欲 破 我 計 耶 ? 」 庶 曰 : 「 吾 感 劉皇叔 厚 恩 , 未嘗 忘 報 。 曹操 逼死 吾 母 , 吾 已 說 過 終身 不 設 一 謀 , 今 安 肯 破 兄 良策 ? 只是 我 亦 隨 軍 在 此 , 兵 敗 之後 , 玉石 不 分 , 豈能 免 難 ? 君 當 教 我 脫身 之 術 , 我 即 緘口 遠避 矣 。 」 統 笑 曰 : 「 元直 如此 高見 遠識 , 諒 此 有 何 難 哉 ! 」 庶 曰 : 「 願 先生 賜教 。 」 統 去 徐庶 耳 邊 略 說 數 句 。 庶大 喜 , 拜 謝 。 龐統別 卻 徐庶 下 船 , 自 回 江東 。

且 說 徐庶 當晚 密使 近人 去 各 寨 中 暗 布 謠言 。 次日 , 寨 中 三三五五 , 交頭接耳 而 說 。 早 有 探事人 報知 曹操 , 說 : 「 軍 中 傳言 西 涼州 韓遂 , 馬 騰謀 反 , 殺 奔 許都 來 。 」 操 大 驚 , 急 聚眾 謀士 商議 曰 : 「 吾 引 兵 南 征 , 心 中 所 憂 者 , 韓 遂 , 馬 騰 耳 。 軍 中 謠言 , 雖 未 辨 虛實 , 然 不可 不 防 。 」

言 未 畢 , 徐庶 進 曰 : 「 庶 蒙 丞相 收 錄 , 恨 無 寸 功 報效 。 請得 三千 人 馬 , 星夜 往 散關 把住 隘口 。 如 有 緊急 , 再行 告報 。 」 操 喜 曰 : 「 若 得 元直 去 , 吾 無憂 矣 。 散 關 之 上 , 亦 有 軍兵 , 公 統領 之 。 目下 撥 三千 軍 步軍 , 命 臧霸 為 先鋒 , 星夜 前去 , 不可 稽 遲 。 」 徐庶 辭 了 曹操 , 與 臧霸 便 行 。 …… 此 便是 龐統 救 徐庶 之 計 。 後人 有 詩 曰 : 曹操 征 南 日日 憂 , 馬 騰 韓 遂 起 戈 矛 。 鳳雛 一 語 教 徐庶 , 正 似 游 魚 脫 釣鉤 。

曹操 自 遣 徐庶 去 後 , 心 中 稍 安 , 遂 上馬 先 看 沿江 旱寨 , 次 看 水寨 。 乘 大 船 一 隻 , 於 中央 上 建 「 帥 」 字 旗號 , 兩 傍 皆 列 水寨 , 船 上 埋伏 弓弩 千 張 。 操 居 於 上 。 時 建安 十二年 冬 十一月 十五日 , 天氣 晴明 , 平風 靜 浪 。 操 令 : 「 置 酒 設 樂 於 大 船 之 上 , 吾 今 夕 欲 會 諸 將 」 。

天色 向 晚 , 東山 月 上 , 皎皎 如同 白日 。 長江 一帶 , 如 橫 素練 。 操坐 大 船 之 上 , 左右 侍御 者 數百 人 , 皆 錦衣 繡 襖 , 荷戈 執 戟 。 文武 眾 官 , 各 依次 而 坐 。 操 見 南屏山 色 如 畫 , 東 視 柴桑 之 境 , 西 觀 夏口 之 江 , 南 望 樊山 , 北 覷 烏林 , 四 顧 空 闊 , 心 中 歡喜 , 謂 眾 官 曰 : 「 吾 自 起義兵 以來 , 與 國家 除 兇 去 害 , 誓 願 掃清 四海 , 削平 天下 ; 所 未 得 者 江南 也 。 今 吾 有 百萬 雄師 , 更 賴 諸公 用命 , 何 患 不 成功 耶 ? 收服 江南 之 後 , 天下無事 , 與 諸公 共享 富貴 , 以 樂 太平 。 」 文武 皆 起 謝 曰 : 「 願 得 早 奏 凱歌 。 我等 終身 皆 賴 丞相 福蔭 。 」 操 大 喜 , 命 左右 行 酒 。

飲 至 半夜 , 操 酒 酣 , 遙 指 南岸 曰 : 「 周瑜 , 魯 肅 , 不 識 天時 。 今 幸 有 投降 之 人 , 為 彼 心腹之患 , 此 天 助 吾 也 。 」 荀攸 曰 : 「 丞相 勿 言 , 恐 有 泄漏 。 」 操 大笑 曰 : 「 座 上 諸公 , 與 近侍 左右 , 皆 吾 心腹 之 人 也 , , 言 之 何 礙 ? 」 又 指 夏口 曰 : 「 劉備 , 諸葛亮 , 汝 不 料 螻蟻 之 力 , 欲 撼 泰山 , 何 其 愚 耶 ! 」 顧 謂 諸 將 曰 : 「 吾 今年 五十四 歲 矣 。 如 得 江南 , 竊 有 所 喜 。 昔日 喬公 與 吾 至 契 , 吾 知 其 二 女 皆 有 國色 。 後 不料 為 孫策 , 周瑜 , 所 娶 。 吾 今 新 構 銅雀臺 於 漳水 之上 , 如 得 江南 , 當 娶 二 喬 , 置 之 臺 上 , 以 娛 暮年 , 吾 願 足 矣 。 」 言 罷 大笑 。 唐人 杜牧之 有 詩 曰 : 折 戟 沈 沙 鐵 未 消 , 自 將 磨洗 認 前朝 。 東風 不 與 周郎 便 , 銅 雀 春 深 鎖 二 喬 。

曹操 正 笑談 間 , 忽 聞 鴉聲 望 南 飛 鳴 而 去 。 操 問 曰 : 「 此 鴉 緣 何 夜 鳴 ? 」 左右 答 曰 : 「 鴉 見 月 明 , 疑 是 天曉 , 故 離 樹 而 鳴 也 。 」 操 又 大笑 。 時 操 已 醉 , 乃 取 槊 立 於 船 上 , 以 酒 奠 於 江 中 , 滿 飲 三 爵 , 橫 槊 謂 諸 將 曰 : 「 我 持 此 槊 破 黃巾 , 擒 呂布 , 滅 袁術 , 收 袁紹 , 深入 塞北 , 直抵 遼東 , 縱橫 天下 : 頗 不 負 大丈 之 志 也 。 今 對 此 景 , 甚 有 慷慨 。 吾 當作 歌 , 汝等 和 之 。 」 歌 曰 : 對 酒 當 歌 , 人生 幾何 ? 譬如 朝露 , 去 日 苦 多 。 慨 當 以 慷 , 憂思 難忘 。 何以 解 憂 , 惟有 杜康 。 青青 子衿 , 悠悠 我 心 。 呦 呦 鹿鳴 , 食野之苹 。 我 有 嘉賓 , 鼓瑟 吹笙 。 皎 皎 如 月 , 何時 可 輟 ? 憂 從中 來 , 不可 斷絕 。 越 陌 度 阡 , 枉 用 相 存 。 契闊 談 讌 , 心 念 舊 恩 。 月明星 稀 , 烏鵲 南 飛 , 遶 樹 三 匝 , 無 枝 可 依 。 山 不 厭 高 , 水 不 厭 深 。 周公 吐 哺 , 天下 歸心 。

歌 罷 , 眾 和 之 , 共 皆 歡笑 。 忽 座 間 一 人 進 曰 : 「 大軍 相當 之 際 , 將士 用命 之 時 , 丞相 何故 出 此 不 吉 之 言 ? 」 操 視 之 , 乃 揚州 刺史 , 沛國 相 人 : 姓 劉 , 名 馥 , 字 元穎 。 馥 起 自 合 淝 , 創立 州 治 , 聚 逃散 之 民 , 立 學校 , 廣 屯田 , 興 治教 , 久 事 曹操 , 多 立 功績 。 當下 操 橫槊 問 曰 : 「 吾 言 有 何 不 吉 ? 」 馥 曰 : 「 『 月 明星 稀 , 烏鵲 南 飛 , 遶 樹 三 匝 , 無 枝 可 依 。 』 此 不 吉 之 言 。 」 操 大怒 曰 : 「 汝 安 敢 敗 吾 興 ! 」 手 起 一 槊 , 刺死 劉馥 。 眾 皆 驚駭 , 遂 罷宴 。

次日 , 操 酒 醒 , 懊恨 不已 。 馥 子 劉熙 , 告 請 父屍 歸葬 。 操 泣 曰 : 「 吾 昨 因 醉 誤傷 汝 父 , 悔 之 無及 。 可 以 三公 厚禮 葬 之 。 」 又 撥 軍士 護送 靈柩 , 即日 回葬 。

次日 , 水軍 都督 毛玠 , 于 禁 , 詣 帳 下 , 請 曰 : 「 大小 船隻 , 俱 已 配搭 連鎖 停 當 。 旌旗 戰具 , 一 一 齊 備 。 請 丞相 調遣 , 剋 日 進兵 。 」

操 至 水軍 中央 大戰 船 上 坐 定 , 喚 集 諸 將 , 各 各 聽 令 。 水旱 二 軍 , 俱 分 五色 旗號 。 水軍 中央 黃旗 毛玠 , 于禁 , 前軍 紅軍 張郃 , 後軍 皂旗 呂虔 , 左軍 青旗 文聘 , 右軍 白旗 呂通 。 馬步 前軍 紅旗 徐晃 , 後軍 皂旗 李典 , 左軍 青旗 樂 進 , 右 軍 白旗 夏侯淵 。 水陸路 都 接應使 夏侯惇 , 曹 洪 ; 護衛 往來 監戰 使 , 許褚 , 張遼 。 其餘 驍將 , 各 依 隊伍 。

令 畢 , 水 軍寨 中 發 擂 三 通 , 各 隊伍 戰 船 , 分門 而出 。 是日 西北風 驟 起 , 各 船 拽 起 風帆 , 衝波 激 浪 , 穩 如 平地 。 北軍 在 船 上 , 踴躍 施 勇 , 刺 鎗 使 刀 。 前後 左右 各 軍 , 旗 旛 不 雜 。 又 有 小 船 五十餘 隻 , 往來 巡警 催 督 。 操 立 於 將臺 之 上 , 觀看 調練 , 心 中 大喜 , 以 為 必 勝 之 法 ; 教 且 收住 帆 慢 , 各 依 次序 回 寨 。 操 升 帳 謂 眾 謀士 曰 : 「 若非 天命 助 吾 , 安 得 鳳雛 妙計 ? 鐵索 連 舟 , 果然 渡江 如 屐 平地 。 」 程昱 曰 : 「 船 皆 連鎖 , 固 是 平穩 ; 但 彼 若 用 火 攻 , 難以 迴避 。 不可 不 防 。 」

操 大笑 曰 :「 程仲德 雖有 遠慮 , 卻 還有 見 不 到處 。」 荀 攸 曰 :「 仲德之 言 甚 是 。 丞相 何故 笑 之 ? 操 曰 : 「 凡 用 火 攻 , 必 藉 風力 。 方今 隆冬 之 際 , 但 有 西風 北風 , 安 有 東風 南風 耶 ? 吾 居於 西北 之上 , 彼 兵 皆 在 南岸 , 彼 若 用 火 , 是 燒 自己 之 兵 也 , 吾 何 懼 哉 ? 若是 十月 小 春 之 時 , 吾 早已 提備 矣 。 」 諸 拜 皆 伏拜 曰 : 「 丞相 高見 , 眾人 不及 。 」 操顧 諸 將 曰 : 「 青 , 徐 , 燕 , 代 之 眾 , 不 慣 乘 舟 。 今 非 此 計 , 安 能 涉 大江 之 險 ! 」 只 見 班部 中 , 二 將 挺身 出 曰 : 「 小將 雖 幽 , 燕 之 人 , 也 能 乘 舟 。 今 願 借 巡船 二十 隻 , 直至 北江 口 , 奪 旗鼓 而 還 , 以 顯 北軍 亦 能 乘舟 也 。 」

操 視 之 , 乃 袁紹 手下 舊將 焦 觸 , 張南 也 。 操 曰 : 「 汝等 皆 生長 北方 , 恐 乘舟 不便 。 江南 之 兵 , 往來 水 上 , 習練 精熟 , 汝 勿 輕 以 性命 為 兒戲 也 。 」 焦 觸 , 張南 大叫 曰 : 「 如 其 不 勝 , 甘 受 軍法 。 」 操 曰 : 「 戰船 盡 已 連鎖 , 惟 有 小 舟 。 每 舟 可 容 二十 人 , 只 恐 未 便 接 戰 。 」 觸 曰 : 「 若 用 大 船 , 何 足 為 奇 ? 乞付 小 舟 二十餘 隻 。 某 與 張南 各 引 一半 , 只 今日 直抵 江南 水寨 , 須要 奪旗斬將 而 還 。 」 操 曰 : 「 吾 與 汝 二十 隻 船 , 差 撥 精銳軍 五百 人 , 皆 長 槍 硬 弩 。 到 來日 天明 , 將 大寨 船 出到 江面 上 , 遠 為 之 勢 。 更 差 文聘 亦 領 三十 隻 巡船 接應 汝 回 。 」

焦觸 , 張南 , 欣喜 而 退 。 次日 四更 造 飯 , 五更 結束 已 定 , 早 聽得 水寨 中 擂鼓 鳴 金 。 船 皆 出 寨 , 分布 水面 。 長江 一帶 , 青紅 旗號 交雜 。 焦觸 , 張南 , 領哨船 二十 隻 , 穿 寨 而 出 , 望 江南 進發 。

卻 說 南岸 隔日 聽得 鼓聲 喧 震 , 次 望 曹操 調 練 水軍 , 探事人 報知 周瑜 。 瑜 往 山頂 觀 之 , 操軍 已 收 回 。 次日 , 忽 又 聞 鼓聲 震天 , 軍士 急 登高 觀望 , 見 有 小 船 衝 波 而 來 , 飛 報 中 軍 。 周瑜 問 帳 下 誰 敢 先 出 。 韓 當 、 周泰 二 人 齊 出 曰 : 「 某 當權 為 先鋒 破 敵 。 」 瑜 喜 , 傳令 各 寨 嚴 加 守禦 , 不可 輕 動 。 韓 當 , 周 泰 , 各 引 哨船 五 隻 , 分 左右 而 出 。

卻 說 焦 觸 , 張 南 , 憑 一 勇 之 氣 , 飛棹 小 船 而 來 。 韓 當 胸 披 掩 心 , 手 執 長 槍 , 立 於 船頭 。 焦觸船 先 到 , 便 命 軍士 亂 箭 望 韓 當 船 上 射 來 。 當 用 牌 遮隔 。 焦觸 挺 長 槍 與 韓當 交鋒 。 當 手 起 一 槍 , 刺死 焦觸 。 張南 隨後 大叫 趕來 。 刺斜 裏 周泰 船 出 。 張南 挺 槍 立 於 船頭 , 兩 邊 弓矢 亂 射 。 周泰 一 臂 挽 牌 , 一 手 提 刀 。 兩 船 相離 七八 尺 , 泰 即 飛身 一 躍 , 直 躍過 張南 船 上 , 手 起 刀 落 , 砍 張南 於 水 中 , 亂 殺 駕 舟 軍士 。 眾 船 飛棹 急 回 。 韓 當 , 周 泰 , 催 船 追趕 , 到 半江 中 , 恰 與 文聘船 相迎 。 兩 邊 便 擺 定 船 廝殺 。

卻 說 周瑜 引 眾 將 立 於 山頂 , 遙望 江北 水面 艨 艟 戰船 , 排 合江 上 , 旗幟 號 帶 , 皆 有 次序 ; 回看 文聘 與 韓當 , 周泰 相持 。 韓 當 , 周泰 奮力 攻擊 , 文聘 抵 敵 不住 , 回 船 而 走 。 韓 , 周 二 人 , 急 催 船 追趕 。 周瑜 恐 二 人 深入 重地 , 便 將 白旗 招 颭 , 令 眾鳴金 。 二 人 乃 揮棹 而 回 。

周瑜 於 山頂 看 隔江 戰船 , 盡 入 水寨 。 瑜 顧 謂 眾 將 曰 : 「 江 北 戰 船 , 如 蘆葦 之 密 ; 操 又 多 謀 ; 當 用 何 計 以 破 之 ? 」 眾 未及 對 , 忽 見 曹操 寨 中 , 被 風 吹 折 中央 黃 旗 , 飄入 江 中 。 瑜 大笑 曰 : 「 此 不祥 之 兆 也 ! 正 觀 之 際 , 忽 狂風 大作 , 江 中 波濤 拍 岸 。 一 陣 風 過 , 刮起 旗角 於 周瑜 臉 上 拂 過 。 瑜 猛然 想起 一 事 在 心 , 大叫 一 聲 , 往後 便 倒 , 口 吐 鮮血 。 諸 將 急救 起 時 , 卻 早 不省人事 。 正 是 : 一時 忽 笑 又 忽 叫 , 難 使 南軍 破 北軍 。 畢竟 周瑜 性命 如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