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四十 回 : 蔡 夫人 議 獻 荊州 , 諸葛亮 火燒 新野

第四十 回 : 蔡 夫人 議 獻 荊州 , 諸葛亮 火燒 新野

卻 說 玄德 問 孔明 求 拒 曹兵 之 計 。 孔明 曰 : 「 新野 小 縣 , 不可 久 居 。 近 聞 劉景升 病 在 危 篤 , 可 乘 此 機會 , 取 彼 荊州 為 安身 之 地 , 庶 可 拒 曹操 也 。 」 玄德 曰 : 「 公 言 甚 善 。 但 備受 景升 之 恩 , 安 忍 圖 之 ? 」 孔明 曰 : 「 今 若 不 取 , 後悔 何及 ? 」 玄德 曰 : 「 吾 寧 死 不忍 作 負義 之 事 。 」 孔明 曰 : 「 且 再 作 商議 。 」

卻 說 夏侯惇 敗回 許昌 , 自縛 見 曹操 , 伏地 請 死 。 操釋 之 。 惇 曰 : 「 惇 遭 諸葛亮 詭計 , 用 火 攻破 我 軍 。 」 操 曰 : 「 汝 自幼 用 兵 , 豈不 知 狹 處 須 防火 攻 ? 」 惇 曰 : 「 李典 、 于禁 曾 言及 此 , 悔 之 不及 ! 」 操 乃 賞 二 人 。 惇 曰 : 「 劉備 如此 猖獗 , 真 腹心之患 也 , 不可 不 急 除 。 」 操 曰 : 「 吾 所 慮 者 , 劉備 、 孫權 耳 。 餘 皆 不足 介意 。 今 當 乘 此時 掃 平 江 南 。 」 便 傳令 起 大兵 五十萬 , 令 曹仁 、 曹洪 , 為 第一 隊 ; 張遼 、 張郃 , 為 第二 隊 ; 夏侯淵 、 夏侯惇 , 為 第三 隊 ; 于禁 、 李典 , 為 第四 隊 ; 操 自領 諸 將 為 第五 隊 。 每 隊 各 引 兵 十萬 。 又 令 許褚 為 折衝 將軍 , 引 兵 三千 為 先鋒 。 選定 建安 十三年 秋 七月 丙午日 出 師 。

大中大夫 孔融 諫 曰 : 「 劉備 、 劉表 皆 漢室 宗親 , 不可 輕 伐 。 孫權 虎 踞 六 郡 , 且 有 大江 之 險 , 亦 不易 取 。 今 丞相 興 此 無義 之 師 , 恐 失 天下 之 望 。 」 操 怒 曰 : 「 劉備 、 劉表 、 孫權 皆 逆命 之 臣 , 豈 容 不 討 ? 」 遂 叱退 孔融 , 下令 如 有 再 諫 者 必 斬 。 孔融 出 府 , 仰天 歎 曰 : 「 以至 不仁 伐 至 仁 , 安 得 不 敗 乎 ! 時 御史大夫 郗慮 家客 聞 此 言 , 報 知 郗慮 。 慮 常 被 孔融 侮慢 , 心 正 恨 之 , 乃 以 此 言 入 告 曹操 ; 且 曰 : 「 融 平日 每每 狎侮 丞相 , 又 與 禰衡 相善 。 衡 贊 融 曰 : 「 仲尼 不 死 。 」 融 贊衡 曰 : 「 顏 回復 生 。 」 向 者 禰衡 之 辱 丞相 , 乃 融 使 之 也 。 」 操 大 怒 , 遂 命 廷尉 捕捉 孔融 。 融 有 二 子 , 年 尚 少 , 時方 在 家 , 對坐 奕棋 。 左右 急報 曰 : 「 尊君 被 廷尉 執 去 , 將 斬 矣 。 二 公子 何不 急 避 ? 」 二 子 曰 : 「 覆 巢 之下 , 安 有 完卵 乎 ? 言 未已 , 廷尉 又 至 , 盡 收 融家 小并 二 子 , 皆 斬 之 , 號令 融 屍 於 市 。 京兆 脂習 伏屍 而 哭 。 操 聞 之 , 大 怒 , 欲 殺 之 。 荀彧 曰 : 「 彧 聞 脂習 常 諫 融 曰 : 『 公 剛直 太過 , 乃 取 禍 之 道 。 』 今 融 死 而 來 哭 , 乃 義人 也 , 不可 殺 。 」 操 乃 止 。 習 收 融 父子 屍首 , 皆 葬 之 。 後人 有 詩 讚 孔融 曰 :

孔融 居 北海 , 豪氣 貫 長 虹 。 坐上 客 長 滿 , 樽 中 酒 不 空 。 文章 驚 世俗 , 談 笑 侮 王公 。 史筆 褒忠 直 , 存 宜 紀 大中 。

曹操 既 殺 孔融 , 傳令 五 隊 軍馬 次第 起 行 , 只 留 荀彧 等 守 許昌 。

卻 說 荊州 劉表 病重 , 使 人 請 玄德 來 託孤 。 玄德 引 關 、 張 至 荊州 見 劉表 。 表 曰 : 「 我 病 已 入 膏肓 , 不久 便 死 矣 ; 特 託孤 於 賢 弟 。 我 子 無 才 , 恐 不能 承 父業 。 我 死 之後 , 賢弟 可 自領 荊州 。 」 玄德 泣 拜 曰 : 「 備 當 竭力 以 輔賢 姪 , 安 敢 有 他 意 乎 ? 正 說 間 , 人 報 曹操 自 統 大兵 至 。 玄德 急 辭 劉表 , 星夜 回 新野 。 劉表 病 中 聞 此 信 , 吃驚 不 小 , 商議 寫 遺囑 , 令 玄德 輔佐 長子 劉琦 為 荊州 之 主 。 蔡 夫人 聞 之 大 怒 , 關上 內門 , 使 蔡瑁 、 張允 二 人 把住 外門 。 時 劉琦 在 江夏 , 知 父 病危 , 來 至 荊州 探病 。 方 到 外門 , 蔡瑁 當 住 曰 : 「 公子 奉 父 命 鎮守 江夏 , 其 任 至 重 。 今 擅 難 職 守 , 倘 東吳 兵 至 , 如 之 奈何 ? 若 入 見 主公 , 主公 必 生 嗔怒 , 病 將 轉 增 , 非 孝 也 。 宜 速 回 。 」

劉琦 立 於 門 外 , 大哭 一 場 , 上馬 仍 回 江夏 。 劉表 病勢 危 篤 , 望 劉琦 不 來 ; 至 八月 戊申日 , 大叫 數 聲 而 死 。 後人 有 詩 歎 劉表 曰 :

昔 聞 袁氏 居 河朔 , 又 見 劉君 霸 漢陽 。 總 為 牝 晨 致 家 累 , 可憐 不久 盡 消亡 。

劉表 既 死 , 蔡 夫人 與 蔡瑁 、 張允 , 商議 假寫 遺囑 , 令 次子 劉琮 為 荊州 之 主 , 然後 舉哀 報 喪 。 時 劉琮 年 方 十四 歲 , 頗 聰明 , 乃 聚 眾 言 曰 : 「 吾 父 棄世 , 吾 兄 現 在 江夏 , 更 有 叔父 玄德 在 新野 。 汝等 立 我 為主 , 倘 兄 與 叔父 興兵問罪 , 如何 解釋 ? 眾官 未及 對 , 幕官 李珪 答 曰 : 「 公子 之 言 甚 善 。 今 可 急 發 哀書 至 江夏 , 請 大公子 為 荊州 之 主 ; 就 命 玄德 一同 理 事 。 北 可以 敵 曹操 , 南 可以 拒 孫權 , 此 萬全之策 也 。 」 蔡瑁 叱 曰 : 「 汝 何 人 , 敢 亂言 以 逆 主公 遺命 ! 」 李珪 大罵 曰 : 「 汝 內外 朋 謀 , 假 稱 遺命 , 廢 長 立 幼 , 眼 見 荊襄 九 郡 , 送 於 蔡氏 之 手 ! 故 主 有 靈 , 必 當 殛 汝 ! 蔡瑁 大怒 , 喝令 左右 推出 斬 之 , 李珪 至 死 大罵 不絕 。 於是 蔡瑁 遂 立 劉琮 為 主 。 蔡氏 宗族 , 分 領 荊州 之 兵 ; 命 治中 鄧義 、 別駕 劉先 守 荊州 。 蔡 夫人 自 與 劉琮 前 赴 襄陽 駐紮 , 以 防 劉琦 、 劉備 , 就 葬 劉表 之 棺 於 襄陽城 東 漢陽 之 原 , 竟 不 訃 告 劉琦 與 玄德 。

劉琮 至 襄陽 , 方纔 歇 馬 , 忽 報 曹操 引 大軍 逕 望 襄陽 而 來 。 琮 大 驚 , 遂 請 蒯 越 , 蔡瑁 , 等 商議 。 東曹 掾 傅巽 進言 曰 : 「 不 特 曹操 兵 來 為 可 憂 ; 今 大公子 在 江夏 , 玄德 在 新野 , 我 皆 未 往 報 喪 , 若 彼 興兵 問 罪 , 荊 、 襄 危 矣 。 巽 有 一 計 , 可 使 荊 、 襄 之 民 , 安 如 泰山 , 又 可 保全 主公 名爵 。 」 琮 曰 : 「 計 將 安 出 ? 」 巽 曰 : 「 不如 將 荊 、 襄 九 郡 , 獻 與 曹操 。 操 必 重待 主公 也 。 」

琮 叱 曰 : 「 是 何 言 也 ! 孤 受 先君 之 基業 , 坐 尚未 穩 , 豈可 便 棄 之 他人 ? 」 蒯 越 曰 : 「 傅公悌 之 言 是 也 。 夫 逆順 有 大體 , 強弱 有 定勢 。 今 曹操 南征北討 , 以 朝廷 為 名 , 主公 拒 之 , 其 名 不 順 。 且 主公 新 立 , 外患未寧 , 內 憂 將 作 。 荊 、 襄 之 民 , 聞 曹兵 至 , 未 戰 而 膽 先 寒 , 安 能 與 之 敵 哉 ? 」 琮 曰 : 「 諸公 之 言 , 非 我 不 從 ; 但 以 先君 之 業 , 一旦 棄 與 他人 , 恐 貽笑 於 天下 耳 。 」

言 未已 , 一 人 昂然 而 進 曰 : 「 傅公 悌 、 蒯 異 度 之 言 甚 善 , 何 不 從 之 ? 」 眾 視 之 , 乃 山陽 高平 人 , 姓 王 , 名 粲 , 字 仲宣 。 粲 容貌 廋 弱 , 身材 短小 ; 幼時 往 見 中郎 蔡邕 。 時 邕 高朋 滿 座 , 聞 粲 至 , 倒 履 迎 之 。 賓客 皆 驚 曰 : 「 蔡中郎 何 獨 敬 此 小子 耶 ? 」 邕 曰 : 「 此 子 有 異 才 , 吾 不如 也 。 」 粲博 聞 強 記 , 人 皆 不及 ; 嘗 觀 道 旁 碑文 一 過 , 便 能 記誦 ; 觀 人 奕棋 , 棋局 亂 , 粲 復 為 擺出 , 不 差 一 子 。 又 善 算術 。 其 文詞 妙 絕 一時 。 年 十七 , 辟 為 黃門侍郎 , 不 就 。 後 因 避亂 至 荊襄 , 劉表 以為 上賓 。

當日 謂 劉琮 曰 : 「 將軍 自 料 比 曹公 何如 ? 」 琮 曰 : 「 不如 也 。 」 粲 曰 : 「 曹公 兵 強 將 勇 , 足智多謀 。 擒 呂布 於 下邳 , 摧 袁紹 於 官渡 , 逐 劉備 於 隴右 , 破 烏桓 於 白狼 : 梟 除 蕩定 者 , 不可 勝 計 。 今 以 大軍 南下 荊襄 , 勢 難 抵 敵 。 傅 、 蒯 二 君 之 謀 , 乃 長策 也 。 將軍 不可 遲疑 , 致 生 後悔 。 」 琮 曰 : 「 先生 見 教 極 是 。 但 須 稟告 母親 知道 。 」 只 見 蔡 夫人 從 屏後 轉出 , 謂 琮 曰 : 「 既是 仲宣 、 公悌 、 異度 三 人 所 見 相同 , 何必 告 我 ? 於是 劉琮 意 決 , 便 寫 降 書 , 令 宋忠潛 地 往 曹操 軍 前 投 獻 。 宋忠 領命 , 直至 宛城 , 接著 曹操 , 獻上 降書 。 操 大 喜 , 重賞 宋忠 , 分 付教 劉琮 出 城 迎接 , 便 著 他 永 為 荊州 之 主 。 宋忠 拜辭 曹操 , 取 路 回 荊襄 。 將 欲 渡 江 , 忽 見 一 枝 人馬 到來 。 視 之 , 乃 關雲長 也 。 宋忠 迴避 不及 , 被 雲長 喚住 , 細問 荊州 之 事 。 忠 初時 隱諱 ; 後 被 雲長 盤問 不 過 , 只得 將 前後 事 情 , 一一 實 告 。 雲 長 大 驚 , 隨 捉 宋忠 至 新野 見 玄德 , 備 言 其事 。

玄德 聞 之 大 哭 。 張飛 曰 : 「 事 已 如此 , 可 先 斬 宋忠 , 隨 起兵 渡江 , 奪 了 襄陽 , 殺 了 蔡氏 、 劉琮 , 然後 與 曹操 交戰 。 」 玄德 曰 : 「 你 且 緘 口 , 我 自有 斟酌 。 」 乃 叱 宋忠 曰 : 「 你 知 眾人 作事 , 何不 早 來 報 我 ? 今 雖 斬 汝 , 無益於 事 , 可 速 去 。 」 忠 拜 謝 , 抱頭鼠竄 而 去 。

玄德 正 憂悶 間 , 忽 報 公子 劉琦 差 伊籍 到來 。 玄德 感 伊籍 昔日 相救 之 恩 , 降 階 迎 之 , 再三 稱 謝 。 籍 曰 : 「 大 公子 在 江夏 , 聞 荊州 已 故 , 蔡 夫人 與 蔡瑁 等 商議 , 不 來 報 喪 , 竟 立 劉琮 為 主 。 公子 差人 往 襄陽 探聽 , 回 說 是 實 ; 恐 使 君 不 知 , 特 差 某 齎 哀書 呈報 , 並 求 使 君 盡 起 麾下 精兵 , 同 往 襄陽 問 罪 。 」

玄德 看 書 畢 , 謂 伊籍 曰 : 「 機伯 只 知 劉琮 僭 立 , 更 不 知 劉琮 已 將 荊襄 九 郡 , 獻 與 曹操 矣 ! 」 籍 大驚 曰 : 「 使 君 何 從 知 之 ? 」 玄德 具 言 拿獲 宋忠 之 事 。 籍 曰 : 「 若 如此 , 使 君 不如 以 弔喪 為 名 , 前 赴 襄陽 , 誘 劉琮 出 迎 , 就 便 擒下 , 誅 其 黨 類 , 則 荊州 屬 使君 矣 。 孔明 曰 : 「 機伯 之 言 是 也 , 主公 可 從 之 。 」 玄德 垂淚 曰 : 「 吾 兄 臨危 託孤 於 我 , 今 若 執 其 子 而 奪 其 地 , 異 日 死 於 九泉 之下 , 何 面目 復 見 吾 兄 乎 ? 」 孔明 曰 : 「 如 不 行 此 事 , 今 曹兵 已 至 宛城 , 何以 拒 敵 ? 」 玄德 曰 : 「 不如 走 樊城 以 避 之 。 」

正 商議 間 , 探 馬飛 報 曹兵 已 到 博望 了 。 玄德 慌忙 發付 伊籍 回 江夏 , 整頓 軍馬 , 一面 與 孔明 商議 拒 敵 之 計 。 孔明 曰 : 「 主公 且 寬心 , 前 番 一 把 火 , 燒 了 夏侯惇 大半 人 馬 ; 今 番 曹軍 又 來 , 必 教 他 中 這 條 計 。 我等 在 新野 住 不得了 , 不如 早 到 樊城 去 。 」 便 差 人 四 門 張 榜 , 曉諭 居民 : 「 無論 老幼 男女 , 願 從 者 , 即 於 今日 皆 跟 我 往 樊城 暫 避 , 不可 自誤 。 」 差 孫乾 往 河 邊 調撥 船隻 , 救濟 百姓 ; 差 糜竺 護送 各 官 家眷 到 樊城 。 一面 聚 諸 將 聽 令 , 先教 雲 長 引 一千 軍 去 白河 上 流頭 埋伏 : 「 各 帶 布袋 , 多 裝 沙土 , 遏住 白河 之 水 ; 至 來日 三更 後 , 只 聽 下 流頭 人 喊 馬 嘶 , 急 取 起 布袋 , 放 水 淹 之 , 卻 順 水 殺 將 下來 接應 。 」 又 喚 張飛 引 一千 軍 去 博陵 渡口 埋伏 : 「 此 處 水勢 最 慢 , 曹軍 被 淹 , 必 從 此 逃難 , 可 便 乘勢 殺 來 接應 。 」 又 喚 趙雲 「 引 軍 三千 , 分為 四 隊 , 自領 一 隊 伏 於 東門 外 , 其 三 隊 分 伏 西 、 南 、 北 三 門 , 卻 先 於 城 內 人家 屋 上 , 多 藏 硫黃 燄硝 引火 之 物 。 曹軍 入 城 , 必 安歇 民房 。 來日 黃昏 後 , 必 有 大 風 。 但 看 風 起 , 便 令 西 、 南 、 北 三 門 伏軍 盡 將 火箭 射入 城 去 。 待 城 中 火勢 大作 , 卻 於 城 外 吶喊 助威 , 只 留 東門 放 他 出走 , 汝 卻 於 東門 外 從 後 擊 之 。 天明 會合 關 、 張 二 將 , 收 軍 回 樊城 。 」 再 令 糜芳 、 劉封 二 人 , 帶 二千 軍 , 一半 紅 旗 , 一 半 青旗 , 去 新野城 外 三十里 鵲尾坡 前 屯住 : 「 一 見 曹軍 到 , 紅旗軍 走 在 左 , 青旗軍 走 在 右 。 他 心 疑 必 不 敢 追 , 汝 二 人 卻 去 分頭 埋伏 。 只 望 城 中 火 起 , 便 可 追殺 敗兵 , 然後 卻 來 白河 上 流頭 接應 。 」

孔明 分撥 已 定 , 乃 與 玄德 登高 瞭望 , 只 候 捷音 。

卻 說 曹仁 、 曹洪 引 軍 十萬 為 前 隊 , 前面 已 有 許褚 引 三千 鐵甲軍 開路 , 浩浩蕩蕩 , 殺 奔 新野 來 。 是日 午牌 時分 , 來到 鵲尾 坡 , 望見 坡 前 一 簇 人馬 , 盡 打 青紅 旗號 。 許褚 催 軍 向 前 , 劉封 、 糜芳 分為 四 隊 , 青 、 紅旗 各 歸 左右 。 許褚 勒馬 , 教 : 「 且 休 進 , 前面 必 有 伏兵 , 我 兵 只 在 此 處 住 下 。 」 許褚 一 騎 馬 飛報 前 隊 曹仁 。 曹仁 曰 : 「 此 是 疑 兵 , 必 無 埋伏 。 可 速 進 兵 。 我 當 催 軍 繼 至 。 」

許褚 復 回 坡 前 , 提 兵 殺 入 。 至 林 下 追尋 時 , 不 見 一 人 。 時日 已 墜 西 , 許 褚方 欲 前進 , 只 聽得 山 上 大吹 大擂 。 抬頭 看 時 , 只 見 山頂 上 一 簇 旗 , 旗 叢 中 兩 把 傘 蓋 , 左 玄德 , 右 孔明 , 二 人 對坐 飲酒 。 許褚 大怒 , 引 軍 尋 路 上 山 。 山 上 擂 木砲石 打 將 下來 , 不能 前進 。 又 聞 山 後 喊聲 大 震 , 欲 尋 路 廝殺 , 天色 已 晚 。

曹仁 領兵 到 , 教 且 奪 新野城 歇 馬 。 軍士 至 城 下 時 , 只 見 四 門 大開 。 曹兵 突 入 , 並 無 阻 當 。 城 中 亦 不 見 一 人 , 竟是 一 座 空城 了 。

曹洪 曰 : 「 此 是 勢 孤 計 窮 , 故 盡 帶 百姓 逃竄 去 了 。 我 軍權 且 在 城 安歇 , 來日 平明 進兵 。 」 此時 各 軍 走 乏 , 都 已 饑餓 , 皆 去 尋 房 造 飯 。 曹仁 、 曹洪 , 就 在 衙 內 安歇 。 初 更 已 後 , 狂風 大作 。 守門 軍士 飛報 火 起 。 曹仁 曰 : 「 此 必 軍士 造 飯 不 小心 , 遺漏 之 火 , 不可 自驚 。 」

說 猶 未 了 , 接連 幾 次 飛報 , 西 、 南 、 北 三 門 皆 火 起 。 曹仁 急 令 眾 將 上馬 時 , 滿 縣 火 起 , 上下 通 紅 。 是 夜 之 火 , 更 勝 前日 博望 燒 屯 之 火 。 後人 有 詩 歎 曰 :

奸雄 曹操 守 中 原 , 九月 南征 到 漢川 。 風伯 怒 臨 新野 縣 , 祝融 飛下 燄 摩天 。

曹仁 引 眾 將 突 煙 冒 火 , 尋 路 奔走 , 聞 說 東門 無 火 , 急急 奔出 東門 。 軍士 自相 踐踏 , 死 者 無數 。 曹仁 等 方纔 脫 得 火厄 , 背後 一 聲 喊 起 , 趙雲 引 軍 趕來 混戰 , 敗 軍 各 逃 性命 , 誰 肯 回身 廝殺 。

正 奔走 間 , 糜芳 引 一 軍 至 。 又 衝 殺 一 陣 , 曹仁 大敗 , 奪 路 而 走 , 劉封 又 引 一 軍 截殺 一 陣 。 到 四更 時 分 , 人 困 馬 乏 , 軍士 大半 焦頭爛額 。 奔至 白河 邊 , 喜得 河水 不 甚 深 , 人馬 都 下 河 吃 水 。 人 相 喧嚷 , 馬 盡 嘶 鳴 。

卻 說 雲長 在 上流 用 布袋 遏住 河水 。 黃昏 時分 , 望見 新 野火 起 , 至 四更 , 忽 聽得 下流頭 人 喊 馬 嘶 , 急 令 軍士 一齊 掣 起 布袋 , 水勢 滔天 , 望 下流 衝去 , 曹軍 人馬 俱 溺 於 水 中 , 死 者 極 多 。 曹仁 引 眾 將 望 水勢 慢 處 奪 路 而 走 。 行到 博陵 渡口 , 只 聽 喊聲 大起 , 一 軍 攔路 , 當先 大將 , 乃 張飛 也 , 大叫 : 「 曹 賊 快 來 納命 ! 」 曹軍 大 驚 。 正 是 : 城 內 纔 看 紅 燄 吐 , 水 邊 又 遇 黑 風 來 。 未知 曹仁 性命 如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四十 回 : 蔡 夫人 議 獻 荊州 , 諸葛亮 火燒 新野

卻 說 玄德 問 孔明 求 拒 曹兵 之 計 。 孔明 曰 : 「 新野 小 縣 , 不可 久 居 。 近 聞 劉景升 病 在 危 篤 , 可 乘 此 機會 , 取 彼 荊州 為 安身 之 地 , 庶 可 拒 曹操 也 。 」 玄德 曰 : 「 公 言 甚 善 。 但 備受 景升 之 恩 , 安 忍 圖 之 ? 」 孔明 曰 : 「 今 若 不 取 , 後悔 何及 ? 」 玄德 曰 : 「 吾 寧 死 不忍 作 負義 之 事 。 」 孔明 曰 : 「 且 再 作 商議 。 」

卻 說 夏侯惇 敗回 許昌 , 自縛 見 曹操 , 伏地 請 死 。 操釋 之 。 惇 曰 : 「 惇 遭 諸葛亮 詭計 , 用 火 攻破 我 軍 。 」 操 曰 : 「 汝 自幼 用 兵 , 豈不 知 狹 處 須 防火 攻 ? 」 惇 曰 : 「 李典 、 于禁 曾 言及 此 , 悔 之 不及 ! 」 操 乃 賞 二 人 。 惇 曰 : 「 劉備 如此 猖獗 , 真 腹心之患 也 , 不可 不 急 除 。 」 操 曰 : 「 吾 所 慮 者 , 劉備 、 孫權 耳 。 餘 皆 不足 介意 。 今 當 乘 此時 掃 平 江 南 。 」 便 傳令 起 大兵 五十萬 , 令 曹仁 、 曹洪 , 為 第一 隊 ; 張遼 、 張郃 , 為 第二 隊 ; 夏侯淵 、 夏侯惇 , 為 第三 隊 ; 于禁 、 李典 , 為 第四 隊 ; 操 自領 諸 將 為 第五 隊 。 每 隊 各 引 兵 十萬 。 又 令 許褚 為 折衝 將軍 , 引 兵 三千 為 先鋒 。 選定 建安 十三年 秋 七月 丙午日 出 師 。

大中大夫 孔融 諫 曰 : 「 劉備 、 劉表 皆 漢室 宗親 , 不可 輕 伐 。 孫權 虎 踞 六 郡 , 且 有 大江 之 險 , 亦 不易 取 。 今 丞相 興 此 無義 之 師 , 恐 失 天下 之 望 。 」 操 怒 曰 : 「 劉備 、 劉表 、 孫權 皆 逆命 之 臣 , 豈 容 不 討 ? 」 遂 叱退 孔融 , 下令 如 有 再 諫 者 必 斬 。 孔融 出 府 , 仰天 歎 曰 : 「 以至 不仁 伐 至 仁 , 安 得 不 敗 乎 ! 時 御史大夫 郗慮 家客 聞 此 言 , 報 知 郗慮 。 慮 常 被 孔融 侮慢 , 心 正 恨 之 , 乃 以 此 言 入 告 曹操 ; 且 曰 : 「 融 平日 每每 狎侮 丞相 , 又 與 禰衡 相善 。 衡 贊 融 曰 : 「 仲尼 不 死 。 」 融 贊衡 曰 : 「 顏 回復 生 。 」 向 者 禰衡 之 辱 丞相 , 乃 融 使 之 也 。 」 操 大 怒 , 遂 命 廷尉 捕捉 孔融 。 融 有 二 子 , 年 尚 少 , 時方 在 家 , 對坐 奕棋 。 左右 急報 曰 : 「 尊君 被 廷尉 執 去 , 將 斬 矣 。 二 公子 何不 急 避 ? 」 二 子 曰 : 「 覆 巢 之下 , 安 有 完卵 乎 ? 言 未已 , 廷尉 又 至 , 盡 收 融家 小并 二 子 , 皆 斬 之 , 號令 融 屍 於 市 。 京兆 脂習 伏屍 而 哭 。 操 聞 之 , 大 怒 , 欲 殺 之 。 荀彧 曰 : 「 彧 聞 脂習 常 諫 融 曰 : 『 公 剛直 太過 , 乃 取 禍 之 道 。 』 今 融 死 而 來 哭 , 乃 義人 也 , 不可 殺 。 」 操 乃 止 。 習 收 融 父子 屍首 , 皆 葬 之 。 後人 有 詩 讚 孔融 曰 :

孔融 居 北海 , 豪氣 貫 長 虹 。 坐上 客 長 滿 , 樽 中 酒 不 空 。 文章 驚 世俗 , 談 笑 侮 王公 。 史筆 褒忠 直 , 存 宜 紀 大中 。

曹操 既 殺 孔融 , 傳令 五 隊 軍馬 次第 起 行 , 只 留 荀彧 等 守 許昌 。

卻 說 荊州 劉表 病重 , 使 人 請 玄德 來 託孤 。 玄德 引 關 、 張 至 荊州 見 劉表 。 表 曰 : 「 我 病 已 入 膏肓 , 不久 便 死 矣 ; 特 託孤 於 賢 弟 。 我 子 無 才 , 恐 不能 承 父業 。 我 死 之後 , 賢弟 可 自領 荊州 。 」 玄德 泣 拜 曰 : 「 備 當 竭力 以 輔賢 姪 , 安 敢 有 他 意 乎 ? 正 說 間 , 人 報 曹操 自 統 大兵 至 。 玄德 急 辭 劉表 , 星夜 回 新野 。 劉表 病 中 聞 此 信 , 吃驚 不 小 , 商議 寫 遺囑 , 令 玄德 輔佐 長子 劉琦 為 荊州 之 主 。 蔡 夫人 聞 之 大 怒 , 關上 內門 , 使 蔡瑁 、 張允 二 人 把住 外門 。 時 劉琦 在 江夏 , 知 父 病危 , 來 至 荊州 探病 。 方 到 外門 , 蔡瑁 當 住 曰 : 「 公子 奉 父 命 鎮守 江夏 , 其 任 至 重 。 今 擅 難 職 守 , 倘 東吳 兵 至 , 如 之 奈何 ? 若 入 見 主公 , 主公 必 生 嗔怒 , 病 將 轉 增 , 非 孝 也 。 宜 速 回 。 」

劉琦 立 於 門 外 , 大哭 一 場 , 上馬 仍 回 江夏 。 劉表 病勢 危 篤 , 望 劉琦 不 來 ; 至 八月 戊申日 , 大叫 數 聲 而 死 。 後人 有 詩 歎 劉表 曰 :

昔 聞 袁氏 居 河朔 , 又 見 劉君 霸 漢陽 。 總 為 牝 晨 致 家 累 , 可憐 不久 盡 消亡 。

劉表 既 死 , 蔡 夫人 與 蔡瑁 、 張允 , 商議 假寫 遺囑 , 令 次子 劉琮 為 荊州 之 主 , 然後 舉哀 報 喪 。 時 劉琮 年 方 十四 歲 , 頗 聰明 , 乃 聚 眾 言 曰 : 「 吾 父 棄世 , 吾 兄 現 在 江夏 , 更 有 叔父 玄德 在 新野 。 汝等 立 我 為主 , 倘 兄 與 叔父 興兵問罪 , 如何 解釋 ? 眾官 未及 對 , 幕官 李珪 答 曰 : 「 公子 之 言 甚 善 。 今 可 急 發 哀書 至 江夏 , 請 大公子 為 荊州 之 主 ; 就 命 玄德 一同 理 事 。 北 可以 敵 曹操 , 南 可以 拒 孫權 , 此 萬全之策 也 。 」 蔡瑁 叱 曰 : 「 汝 何 人 , 敢 亂言 以 逆 主公 遺命 ! 」 李珪 大罵 曰 : 「 汝 內外 朋 謀 , 假 稱 遺命 , 廢 長 立 幼 , 眼 見 荊襄 九 郡 , 送 於 蔡氏 之 手 ! 故 主 有 靈 , 必 當 殛 汝 ! 蔡瑁 大怒 , 喝令 左右 推出 斬 之 , 李珪 至 死 大罵 不絕 。 於是 蔡瑁 遂 立 劉琮 為 主 。 蔡氏 宗族 , 分 領 荊州 之 兵 ; 命 治中 鄧義 、 別駕 劉先 守 荊州 。 蔡 夫人 自 與 劉琮 前 赴 襄陽 駐紮 , 以 防 劉琦 、 劉備 , 就 葬 劉表 之 棺 於 襄陽城 東 漢陽 之 原 , 竟 不 訃 告 劉琦 與 玄德 。

劉琮 至 襄陽 , 方纔 歇 馬 , 忽 報 曹操 引 大軍 逕 望 襄陽 而 來 。 琮 大 驚 , 遂 請 蒯 越 , 蔡瑁 , 等 商議 。 東曹 掾 傅巽 進言 曰 : 「 不 特 曹操 兵 來 為 可 憂 ; 今 大公子 在 江夏 , 玄德 在 新野 , 我 皆 未 往 報 喪 , 若 彼 興兵 問 罪 , 荊 、 襄 危 矣 。 巽 有 一 計 , 可 使 荊 、 襄 之 民 , 安 如 泰山 , 又 可 保全 主公 名爵 。 」 琮 曰 : 「 計 將 安 出 ? 」 巽 曰 : 「 不如 將 荊 、 襄 九 郡 , 獻 與 曹操 。 操 必 重待 主公 也 。 」

琮 叱 曰 : 「 是 何 言 也 ! 孤 受 先君 之 基業 , 坐 尚未 穩 , 豈可 便 棄 之 他人 ? 」 蒯 越 曰 : 「 傅公悌 之 言 是 也 。 夫 逆順 有 大體 , 強弱 有 定勢 。 今 曹操 南征北討 , 以 朝廷 為 名 , 主公 拒 之 , 其 名 不 順 。 且 主公 新 立 , 外患未寧 , 內 憂 將 作 。 荊 、 襄 之 民 , 聞 曹兵 至 , 未 戰 而 膽 先 寒 , 安 能 與 之 敵 哉 ? 」 琮 曰 : 「 諸公 之 言 , 非 我 不 從 ; 但 以 先君 之 業 , 一旦 棄 與 他人 , 恐 貽笑 於 天下 耳 。 」

言 未已 , 一 人 昂然 而 進 曰 : 「 傅公 悌 、 蒯 異 度 之 言 甚 善 , 何 不 從 之 ? 」 眾 視 之 , 乃 山陽 高平 人 , 姓 王 , 名 粲 , 字 仲宣 。 粲 容貌 廋 弱 , 身材 短小 ; 幼時 往 見 中郎 蔡邕 。 時 邕 高朋 滿 座 , 聞 粲 至 , 倒 履 迎 之 。 賓客 皆 驚 曰 : 「 蔡中郎 何 獨 敬 此 小子 耶 ? 」 邕 曰 : 「 此 子 有 異 才 , 吾 不如 也 。 」 粲博 聞 強 記 , 人 皆 不及 ; 嘗 觀 道 旁 碑文 一 過 , 便 能 記誦 ; 觀 人 奕棋 , 棋局 亂 , 粲 復 為 擺出 , 不 差 一 子 。 又 善 算術 。 其 文詞 妙 絕 一時 。 年 十七 , 辟 為 黃門侍郎 , 不 就 。 後 因 避亂 至 荊襄 , 劉表 以為 上賓 。

當日 謂 劉琮 曰 : 「 將軍 自 料 比 曹公 何如 ? 」 琮 曰 : 「 不如 也 。 」 粲 曰 : 「 曹公 兵 強 將 勇 , 足智多謀 。 擒 呂布 於 下邳 , 摧 袁紹 於 官渡 , 逐 劉備 於 隴右 , 破 烏桓 於 白狼 : 梟 除 蕩定 者 , 不可 勝 計 。 今 以 大軍 南下 荊襄 , 勢 難 抵 敵 。 傅 、 蒯 二 君 之 謀 , 乃 長策 也 。 將軍 不可 遲疑 , 致 生 後悔 。 」 琮 曰 : 「 先生 見 教 極 是 。 但 須 稟告 母親 知道 。 」 只 見 蔡 夫人 從 屏後 轉出 , 謂 琮 曰 : 「 既是 仲宣 、 公悌 、 異度 三 人 所 見 相同 , 何必 告 我 ? 於是 劉琮 意 決 , 便 寫 降 書 , 令 宋忠潛 地 往 曹操 軍 前 投 獻 。 宋忠 領命 , 直至 宛城 , 接著 曹操 , 獻上 降書 。 操 大 喜 , 重賞 宋忠 , 分 付教 劉琮 出 城 迎接 , 便 著 他 永 為 荊州 之 主 。 宋忠 拜辭 曹操 , 取 路 回 荊襄 。 將 欲 渡 江 , 忽 見 一 枝 人馬 到來 。 視 之 , 乃 關雲長 也 。 宋忠 迴避 不及 , 被 雲長 喚住 , 細問 荊州 之 事 。 忠 初時 隱諱 ; 後 被 雲長 盤問 不 過 , 只得 將 前後 事 情 , 一一 實 告 。 雲 長 大 驚 , 隨 捉 宋忠 至 新野 見 玄德 , 備 言 其事 。

玄德 聞 之 大 哭 。 張飛 曰 : 「 事 已 如此 , 可 先 斬 宋忠 , 隨 起兵 渡江 , 奪 了 襄陽 , 殺 了 蔡氏 、 劉琮 , 然後 與 曹操 交戰 。 」 玄德 曰 : 「 你 且 緘 口 , 我 自有 斟酌 。 」 乃 叱 宋忠 曰 : 「 你 知 眾人 作事 , 何不 早 來 報 我 ? 今 雖 斬 汝 , 無益於 事 , 可 速 去 。 」 忠 拜 謝 , 抱頭鼠竄 而 去 。

玄德 正 憂悶 間 , 忽 報 公子 劉琦 差 伊籍 到來 。 玄德 感 伊籍 昔日 相救 之 恩 , 降 階 迎 之 , 再三 稱 謝 。 籍 曰 : 「 大 公子 在 江夏 , 聞 荊州 已 故 , 蔡 夫人 與 蔡瑁 等 商議 , 不 來 報 喪 , 竟 立 劉琮 為 主 。 公子 差人 往 襄陽 探聽 , 回 說 是 實 ; 恐 使 君 不 知 , 特 差 某 齎 哀書 呈報 , 並 求 使 君 盡 起 麾下 精兵 , 同 往 襄陽 問 罪 。 」

玄德 看 書 畢 , 謂 伊籍 曰 : 「 機伯 只 知 劉琮 僭 立 , 更 不 知 劉琮 已 將 荊襄 九 郡 , 獻 與 曹操 矣 ! 」 籍 大驚 曰 : 「 使 君 何 從 知 之 ? 」 玄德 具 言 拿獲 宋忠 之 事 。 籍 曰 : 「 若 如此 , 使 君 不如 以 弔喪 為 名 , 前 赴 襄陽 , 誘 劉琮 出 迎 , 就 便 擒下 , 誅 其 黨 類 , 則 荊州 屬 使君 矣 。 孔明 曰 : 「 機伯 之 言 是 也 , 主公 可 從 之 。 」 玄德 垂淚 曰 : 「 吾 兄 臨危 託孤 於 我 , 今 若 執 其 子 而 奪 其 地 , 異 日 死 於 九泉 之下 , 何 面目 復 見 吾 兄 乎 ? 」 孔明 曰 : 「 如 不 行 此 事 , 今 曹兵 已 至 宛城 , 何以 拒 敵 ? 」 玄德 曰 : 「 不如 走 樊城 以 避 之 。 」

正 商議 間 , 探 馬飛 報 曹兵 已 到 博望 了 。 玄德 慌忙 發付 伊籍 回 江夏 , 整頓 軍馬 , 一面 與 孔明 商議 拒 敵 之 計 。 孔明 曰 : 「 主公 且 寬心 , 前 番 一 把 火 , 燒 了 夏侯惇 大半 人 馬 ; 今 番 曹軍 又 來 , 必 教 他 中 這 條 計 。 我等 在 新野 住 不得了 , 不如 早 到 樊城 去 。 」 便 差 人 四 門 張 榜 , 曉諭 居民 : 「 無論 老幼 男女 , 願 從 者 , 即 於 今日 皆 跟 我 往 樊城 暫 避 , 不可 自誤 。 」 差 孫乾 往 河 邊 調撥 船隻 , 救濟 百姓 ; 差 糜竺 護送 各 官 家眷 到 樊城 。 一面 聚 諸 將 聽 令 , 先教 雲 長 引 一千 軍 去 白河 上 流頭 埋伏 : 「 各 帶 布袋 , 多 裝 沙土 , 遏住 白河 之 水 ; 至 來日 三更 後 , 只 聽 下 流頭 人 喊 馬 嘶 , 急 取 起 布袋 , 放 水 淹 之 , 卻 順 水 殺 將 下來 接應 。 」 又 喚 張飛 引 一千 軍 去 博陵 渡口 埋伏 : 「 此 處 水勢 最 慢 , 曹軍 被 淹 , 必 從 此 逃難 , 可 便 乘勢 殺 來 接應 。 」 又 喚 趙雲 「 引 軍 三千 , 分為 四 隊 , 自領 一 隊 伏 於 東門 外 , 其 三 隊 分 伏 西 、 南 、 北 三 門 , 卻 先 於 城 內 人家 屋 上 , 多 藏 硫黃 燄硝 引火 之 物 。 曹軍 入 城 , 必 安歇 民房 。 來日 黃昏 後 , 必 有 大 風 。 但 看 風 起 , 便 令 西 、 南 、 北 三 門 伏軍 盡 將 火箭 射入 城 去 。 待 城 中 火勢 大作 , 卻 於 城 外 吶喊 助威 , 只 留 東門 放 他 出走 , 汝 卻 於 東門 外 從 後 擊 之 。 天明 會合 關 、 張 二 將 , 收 軍 回 樊城 。 」 再 令 糜芳 、 劉封 二 人 , 帶 二千 軍 , 一半 紅 旗 , 一 半 青旗 , 去 新野城 外 三十里 鵲尾坡 前 屯住 : 「 一 見 曹軍 到 , 紅旗軍 走 在 左 , 青旗軍 走 在 右 。 他 心 疑 必 不 敢 追 , 汝 二 人 卻 去 分頭 埋伏 。 只 望 城 中 火 起 , 便 可 追殺 敗兵 , 然後 卻 來 白河 上 流頭 接應 。 」

孔明 分撥 已 定 , 乃 與 玄德 登高 瞭望 , 只 候 捷音 。

卻 說 曹仁 、 曹洪 引 軍 十萬 為 前 隊 , 前面 已 有 許褚 引 三千 鐵甲軍 開路 , 浩浩蕩蕩 , 殺 奔 新野 來 。 是日 午牌 時分 , 來到 鵲尾 坡 , 望見 坡 前 一 簇 人馬 , 盡 打 青紅 旗號 。 許褚 催 軍 向 前 , 劉封 、 糜芳 分為 四 隊 , 青 、 紅旗 各 歸 左右 。 許褚 勒馬 , 教 : 「 且 休 進 , 前面 必 有 伏兵 , 我 兵 只 在 此 處 住 下 。 」 許褚 一 騎 馬 飛報 前 隊 曹仁 。 曹仁 曰 : 「 此 是 疑 兵 , 必 無 埋伏 。 可 速 進 兵 。 我 當 催 軍 繼 至 。 」

許褚 復 回 坡 前 , 提 兵 殺 入 。 至 林 下 追尋 時 , 不 見 一 人 。 時日 已 墜 西 , 許 褚方 欲 前進 , 只 聽得 山 上 大吹 大擂 。 抬頭 看 時 , 只 見 山頂 上 一 簇 旗 , 旗 叢 中 兩 把 傘 蓋 , 左 玄德 , 右 孔明 , 二 人 對坐 飲酒 。 許褚 大怒 , 引 軍 尋 路 上 山 。 山 上 擂 木砲石 打 將 下來 , 不能 前進 。 又 聞 山 後 喊聲 大 震 , 欲 尋 路 廝殺 , 天色 已 晚 。

曹仁 領兵 到 , 教 且 奪 新野城 歇 馬 。 軍士 至 城 下 時 , 只 見 四 門 大開 。 曹兵 突 入 , 並 無 阻 當 。 城 中 亦 不 見 一 人 , 竟是 一 座 空城 了 。

曹洪 曰 : 「 此 是 勢 孤 計 窮 , 故 盡 帶 百姓 逃竄 去 了 。 我 軍權 且 在 城 安歇 , 來日 平明 進兵 。 」 此時 各 軍 走 乏 , 都 已 饑餓 , 皆 去 尋 房 造 飯 。 曹仁 、 曹洪 , 就 在 衙 內 安歇 。 初 更 已 後 , 狂風 大作 。 守門 軍士 飛報 火 起 。 曹仁 曰 : 「 此 必 軍士 造 飯 不 小心 , 遺漏 之 火 , 不可 自驚 。 」

說 猶 未 了 , 接連 幾 次 飛報 , 西 、 南 、 北 三 門 皆 火 起 。 曹仁 急 令 眾 將 上馬 時 , 滿 縣 火 起 , 上下 通 紅 。 是 夜 之 火 , 更 勝 前日 博望 燒 屯 之 火 。 後人 有 詩 歎 曰 :

奸雄 曹操 守 中 原 , 九月 南征 到 漢川 。 風伯 怒 臨 新野 縣 , 祝融 飛下 燄 摩天 。

曹仁 引 眾 將 突 煙 冒 火 , 尋 路 奔走 , 聞 說 東門 無 火 , 急急 奔出 東門 。 軍士 自相 踐踏 , 死 者 無數 。 曹仁 等 方纔 脫 得 火厄 , 背後 一 聲 喊 起 , 趙雲 引 軍 趕來 混戰 , 敗 軍 各 逃 性命 , 誰 肯 回身 廝殺 。

正 奔走 間 , 糜芳 引 一 軍 至 。 又 衝 殺 一 陣 , 曹仁 大敗 , 奪 路 而 走 , 劉封 又 引 一 軍 截殺 一 陣 。 到 四更 時 分 , 人 困 馬 乏 , 軍士 大半 焦頭爛額 。 奔至 白河 邊 , 喜得 河水 不 甚 深 , 人馬 都 下 河 吃 水 。 人 相 喧嚷 , 馬 盡 嘶 鳴 。

卻 說 雲長 在 上流 用 布袋 遏住 河水 。 黃昏 時分 , 望見 新 野火 起 , 至 四更 , 忽 聽得 下流頭 人 喊 馬 嘶 , 急 令 軍士 一齊 掣 起 布袋 , 水勢 滔天 , 望 下流 衝去 , 曹軍 人馬 俱 溺 於 水 中 , 死 者 極 多 。 曹仁 引 眾 將 望 水勢 慢 處 奪 路 而 走 。 行到 博陵 渡口 , 只 聽 喊聲 大起 , 一 軍 攔路 , 當先 大將 , 乃 張飛 也 , 大叫 : 「 曹 賊 快 來 納命 ! 」 曹軍 大 驚 。 正 是 : 城 內 纔 看 紅 燄 吐 , 水 邊 又 遇 黑 風 來 。 未知 曹仁 性命 如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