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四十六 回 : 用 奇 謀 孔明 借 箭 , 獻 密計 黃蓋 受刑

第四十六 回 : 用 奇 謀 孔明 借 箭 , 獻 密計 黃蓋 受刑

卻 說 魯肅 領 了 周瑜 言語 , 逕 來 舟 中 相 探 孔明 , 孔明 接入 小 舟 對坐 。 肅 曰 : 「 連日 措 辦 軍務 , 有失 聽教 。 」 孔明 曰 : 「 便是 亮 亦 未 與 都督 賀喜 。 」 肅 曰 : 「 何 喜 ? 」 孔明 曰 : 「 公瑾使 先生 來 探 亮 知 也 不 知 , 便是 這 件 事 可 賀喜 耳 。 」 諕 得 魯肅 失色 問 曰 : 「 先生 何 由 知 之 ? 」 孔明 曰 : 「 這 條 計 只好 弄 蔣 幹 。 曹操 雖 被 一時 瞞 過 , 必然 便 省悟 , 只是 不肯 認錯 耳 。 今 蔡 、 張 兩 人 既 死 , 江 東 無 患 矣 , 如何 不 賀 喜 ? 吾 聞 曹操 換 毛玠 , 于禁 為 水軍 都督 , 在 這 兩 個 手 裏 , 好歹 送 了 水軍 性命 。 」

魯肅 聽 了 , 開口 不得 , 把 些 言語 支吾 了 半晌 , 別 孔明 而 回 。 孔明 囑 曰 : 「 望 子敬 在 公瑾 面前 勿 言 亮 先 知 此 事 。 恐 公瑾 心懷 妒忌 , 又 要 尋事 害 亮 。 」 魯肅 應諾 而 去 , 回 見 周瑜 , 把 上 項 事 只得 實說 了 。 瑜 大驚 曰 : 「 此 人 決不 可 留 ! 吾 決意 斬 之 ! 」 肅 勸 曰 : 「 若 殺 孔明 , 卻 被 曹操 笑 也 。 」 瑜 曰 : 「 吾 自有 公道 斬 之 , 教 他 死 而 無 怨 。 」 肅 曰 : 「 以 何 公道 斬 之 ? 」 瑜 曰 : 「 子 敬 休 問 , 來日 便 見 。 」

次日 , 聚眾 將 於 帳 下 , 教 請 孔明 議事 。 孔明 欣然 而 至 。 坐 定 , 瑜 問 孔明 曰 : 「 即 日 將 與 曹軍 交戰 , 水路 交兵 , 當 以 何 兵器 為 先 ? 」 孔明 曰 : 「 大江 之上 , 以 弓箭 為 先 。 」 瑜 曰 : 「 先生 之 言 , 甚 合 吾 意 。 但 今 軍 中正 缺 箭 用 , 敢 煩 先生 監造 十萬 枝 箭 , 以 為 應敵 之 具 。 此 係 公事 , 先生 幸 勿 推 卻 。 」 孔明 曰 : 「 都督 見 委 , 自當 效勞 。 敢問 十萬 枝 箭 , 何時 要 用 ? 」 瑜 曰 : 「 十 日 之內 , 可 辦完 否 ? 」 孔明 曰 : 「 操軍 即日 將 至 , 若 候 十 日 , 必 誤 大 事 。 」 瑜 曰 : 「 先生 料 幾 日 可 辦完 ? 」 孔明 曰 : 「 只消 三 日 , 便 可 拜納 十萬 枝 箭 。 」 瑜 曰 : 「 軍 中 無 戲言 。 」 孔明 曰 : 「 怎敢 戲 都督 ! 願 納 軍令狀 : 三 日 不 辦 , 甘 當 重罰 。 」

瑜 大 喜 , 喚 軍政司 當面 取 了 文書 , 置 酒 相待 曰 : 「 待 軍事 畢 後 , 自有 酬勞 。 」 孔明 曰 : 「 今日 已 不及 , 來日 造 起 。 至 第三 日 , 可 差 五百 小 軍 到 江 邊 搬 箭 。 」 飲 了 數 杯 , 辭 去 。 魯肅 曰 : 「 此 人 莫非 詐 乎 ? 」 瑜 曰 : 「 他 自 送 死 , 非 我 逼 他 。 今 明白 對 眾 要 了 文書 , 他 便 兩 脅 生 翅 , 也 飛 不 去 。 我 只 分付 軍匠人 等 , 教 他 故意 遲延 , 凡 應用 物件 , 都 不 與 齊備 。 如此 , 必然 誤 了 日期 。 那時 定罪 , 有 何 理 說 ? 公今 可 去 探 他 虛實 , 卻 來回 報 。 」

肅 領命 來 見 孔明 。 孔明 曰 : 「 吾 曾 告 子 敬 , 休 對 公瑾 說 , 他 必 要 害 我 。 不 想 子敬 不肯 為 我 隱諱 , 今日 果然 又 弄出 事 來 。 三 日 內 如何 造 得 十萬 箭 ? 子敬 只得 救 我 ! 」 肅 曰 : 「 公 自取 其 禍 , 我 如何 救 得 你 ? 」 孔明 曰 : 「 望 子敬 借 我 二十 隻 船 , 每 船 要 軍士 三十 人 , 船 上 皆 用 青布 為 幔 , 各 束草 千餘 個 , 分布 兩 邊 。 吾 自有 妙用 。 第三 日 包管 有 十萬 枝 箭 。 只 不可 又 教 公瑾 得 知 ; 若 彼 知 之 , 吾 計 敗 矣 。 」

肅 應 諾 , 卻 不解 其 意 , 回報 周瑜 , 果然 不 提起 借 船 之 事 ; 只 言 孔明 並 不 用 箭竹翎 毛膠漆 等 物 , 自有 道理 。 瑜 大疑 曰 : 「 且 看 他 三 日 後 如何 回覆 我 ! 卻 說 魯肅 私自 撥 輕快 船 二十 隻 , 各 船 三十餘 人 , 並 布幔 束草 等 物 , 盡 皆 齊備 , 候 孔明 調用 。 第一 日 卻 不 見 孔明 動靜 ; 第二 日 亦 只 不 動 。 至 第三 日 四更 時分 , 孔明 密 請 魯肅 到 船 中 。 肅 問 曰 : 「 公 召 我 來 何 意 ? 」 孔明 曰 : 「 特 請 子敬 同 往 取 箭 。 」 肅 曰 : 「 何處 去 取 ? 」 孔明 曰 : 「 子 敬 休 問 , 前去 便 見 。 」 遂 命 將 二十 隻 船 , 用 長索 相連 , 逕 望 北岸 進發 。 是 夜 大 霧 漫天 , 長江 之中 , 霧氣 更甚 , 對面 不 相見 。 孔明 促 舟 前進 , 果然 是 好 大 霧 ! 前人 有 篇 大霧 垂江 賦 曰 : 大 哉 長江 , 西 接 岷峨 , 南 控 三 吳 , 北 帶 九 河 。 匯 百 川 而 入 海 , 歷 萬古 以 揚波 。 至 若 龍伯 , 海 若 , 江妃 , 水母 , 長 鯨 千 丈 , 天蜈 九 首 , 鬼怪 異 類 , 咸 集 而 有 。 蓋 夫 鬼神 之 所 憑依 , 英雄 之 所 戰 守 也 。 時而 陰陽 既 亂 , 昧 爽 不 分 。 訝 長空 之 一 色 , 忽 大 霧 之 四 屯 。 雖 輿 薪 而 莫 睹 , 惟 金鼓 之 可 聞 。 初 若 溟 濛 , 纔 隱 南山 之 豹 ; 漸 而 充 塞 , 欲 迷 北海 之 鯤 。 然後 上 接 高天 , 下垂 厚 地 。 渺 乎 蒼茫 , 浩 乎 無際 。 鯨鯢 出水 而 騰 波 , 蛟龍 潛淵 而 吐氣 。 又 如 梅霖 收 溽 , 春陰 釀 寒 ; 溟溟 濛濛 , 浩浩 漫漫 。 東 失 柴桑 之 岸 , 南 無 夏口 之 山 。 戢船 千 艘 , 俱 沈淪 於 巖壑 ; 漁舟 一 葉 , 驚 出沒 於 波瀾 。 甚則 穹昊 無 光 , 朝陽 失色 ; 返 白晝 為 昏黃 , 變 丹山 為 水碧 。 雖 大禹 之 智 , 不能 測 其 淺深 ; 離婁 之 明 , 焉能 辨 乎 咫尺 ? 於是 馮夷 息 浪 , 屏翳 收功 ; 魚鱉 遁跡 , 鳥獸 潛蹤 。 隔斷 蓬萊 之 島 , 暗 圍 閶闔 之 官 。 恍惚 奔騰 , 如 驟雨 之 將 至 ; 紛紜 雜沓 , 若 寒 雲 之 欲 同 。 乃 復 中 隱毒 蛇 , 因之 而 為 瘴癘 ; 內 藏 妖魅 , 憑 之 而 為 禍害 。 降 疾厄 於 人間 , 起 風塵 於 塞外 。 小民 遇 之 失 傷 , 大人 觀 之 感慨 。 蓋 將 返 元氣 於 洪荒 , 混 天地 為 大 塊 。

當夜 五更 時候 , 船 已 近 曹操 水寨 。 孔明教 把 船隻 頭 西 尾 東 , 一帶 擺開 , 就 船 上 擂鼓 吶喊 。 魯肅 驚 曰 : 「 倘 曹兵 齊 出 , 如 之 奈何 ? 」 孔明 笑 曰 : 「 吾 料 曹操 於 重 霧 中 必 不 敢 出 。 吾等 只 顧 酌酒 取 樂 , 待 霧 散 便 回 。 」

卻 說 曹操 寨 中 , 聽得 擂鼓 吶喊 , 毛玠 , 于禁 , 二 人 慌忙 飛報 曹操 。 操 傳令 曰 : 「 重 霧 迷 江 , 彼 軍 忽 至 , 必 有 埋伏 , 切 不可 輕 動 。 可 撥 水軍 弓 弩手 亂 射 之 。 」 又 差 人 往 旱 寨 內 喚 張遼 , 徐晃 , 各 帶 弓弩軍 三千 , 火速 到 江 邊 助 射 。 比及 號令 到來 , 毛 玠 , 于禁 , 怕 南軍 搶 入 水寨 , 已 差 弓 弩手 在 寨 前 放 箭 。

少 頃 , 旱 寨 內 弓弩手 亦 到 , 約 一萬餘 人 , 盡 皆 向 江 中 放 箭 : 箭 如 雨 發 。 孔明 教 把 船 掉轉 , 頭 東尾 西 , 逼近 水寨 受 箭 , 一面 擂鼓 吶喊 。 待 至 日高 霧 散 , 孔 明令 收 船 急 回 。 二十 隻 船 兩 邊 束草 上 , 排滿 箭枝 。 孔明 令 各 船 上 軍士 齊聲 叫 曰 : 「 謝 丞相 箭 ! 」 比 及 曹軍 寨 內 報知 曹操 時 , 這裏 船 輕 水 急 , 已 放回 二十餘 里 , 追 之 不及 , 曹操 懊悔 不已 。

卻 說 孔明 回 船 謂 魯肅 曰 : 「 每 船 上 箭 約 五六千 矣 。 不 費 江 東 半 分 之 力 , 已 得 十萬餘 箭 。 明日 即將 來 射 曹軍 , 卻 不 甚 便 ? 」 肅 曰 : 「 先生 真 神人 也 ! 何以 知 今日 如此 大 霧 ? 」 孔明 曰 : 「 為 將 而 不 通 天文 , 不 識 地利 , 不 知 奇 門 , 不 曉 陰陽 , 不 看 陣 圖 , 不 明 兵勢 , 是 庸才 也 。 亮 於 三 日 前 已 算定 今日 有 大 霧 , 因此 敢 任 三 日 之 限 。 公瑾 教 我 十 日 完 辦 , 工匠 料 物 , 都 不 應 手 , 將 這 一 件 風流 罪過 , 明白 要 殺 我 ; 我 命 繫於 天 , 公瑾 焉能 害 我 哉 ! 魯肅 拜 服 。 船 到岸 時 , 周瑜 已 差 五百 軍 在 江 邊 等候 搬 箭 。 孔明教 於 船 上 取 之 , 可 得 十餘萬 枝 。 都 搬入 中軍帳 交納 。 魯肅 入 見 周瑜 , 備 說 孔明 取 箭 之 事 。 瑜 大 驚 , 慨然 歎 曰 : 「 孔明 神機妙算 , 吾 不如 也 !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一 天 濃霧 滿 長江 , 遠近 難 分 水 渺茫 。 驟雨 飛蝗 來 戰 艦 , 孔明 今日 服 周郎 。

少 頃 , 孔明 入 寨 見 周瑜 。 瑜 下 帳 迎 之 , 稱羨 曰 : 「 先生 神算 , 使 人 敬服 。 」 孔明 曰 : 「 詭譎 小 計 , 何 足 為 奇 ? 」 瑜 邀 孔明 入帳 共 飲 。 瑜 曰 : 「 昨 吾 主 遣 使 來 催 督 進 軍 , 瑜 未 有 奇 計 , 願 先生 教 我 。 」 孔明 曰 : 「 亮 乃 碌碌 庸才 , 安 有 妙計 ? 」 瑜 曰 : 「 某 昨 觀 曹操 水寨 , 極其 嚴整 有 法 , 非 等閒 可 攻 。 思 得 一 計 , 不 知 可 否 , 先生 幸 為 我 一 決 之 。 」 孔明 曰 : 「 都督 且 休 言 。 各自 寫 於 手 內 , 看 同 也 不同 。 」

瑜 大 喜 , 教 取 筆硯 來 , 先 自 暗 寫 了 , 卻 送 與 孔明 。 孔明 亦 暗寫 了 , 兩 個 移近 坐 榻 , 各 出 掌 中 之 字 , 互相 觀看 , 皆 大笑 。 原來 周瑜 掌 中 字 , 乃 一 『 火 』 字 , 孔明 掌 中 , 亦 一 『 火 』 字 。 瑜 曰 : 「 既 我 兩 人 所 見 相同 , 更 無疑 矣 。 幸 勿 漏泄 。 」 孔明 曰 : 「 兩 家 公事 , 豈 有 漏泄 之 理 ? 吾 料 曹操 雖 兩 番 經 我 這 條 計 , 然 必 不 為 備 。 今 都督 儘 行 之 可 也 。 」 飲罷 分 散 , 諸 將 皆 不 知 其 事 。

卻 說 曹操 平白 折 了 十五六萬 箭 , 心 中 氣 悶 。 荀攸 進 計 曰 : 「 江 東 有 周瑜 、 諸葛亮 二 人 用 計 , 急切 難 破 ; 可 差 人 去 東吳 詐降 , 為 奸細 內應 , 以 通 消息 , 方 可 圖 也 。 」 操 曰 : 「 此 言 正 合 吾 意 。 汝 料 軍 中 誰 可 行 此 計 ? 」 攸 曰 : 「 蔡瑁 被 誅 , 蔡氏 宗族 , 皆 在 軍 中 。 瑁 之 族弟 蔡中 , 蔡 和 , 現 為 副將 。 丞相 可以 恩結 之 , 差 往 詐 降 , 東吳 必 不 見 疑 。 」

操 從 之 , 當 夜 密 喚 二 人 入帳 囑付 曰 : 「 汝 二 人 可 引 些 少軍 士 , 去 東吳 詐 降 。 但 有 動靜 , 使 人 密報 。 事成 之後 , 重 加封 賞 。 休 懷 二 心 ! 」 二 人 曰 : 「 吾等 妻子 俱 在 荊州 , 安 敢 懷 二 心 , 丞相 勿 疑 。 某 二 人 必 取 周瑜 , 諸葛亮 之 首 , 獻 於 麾下 。 」 操 厚 賞 之 。 次日 , 二 人 帶 五百 軍士 , 駕 船 數 隻 , 順風 望 著 南岸 來 。

且 說 周瑜 正 理會 進兵 之 事 , 忽 報 江 北 有 船 來到 江口 , 稱 是 蔡瑁 之 弟 蔡和 , 蔡 中 , 特 來 投降 , 瑜 喚 入 。 二 人 哭拜 曰 : 「 吾 兄 無罪 , 被 曹賊 所 殺 。 吾 二 人 欲 報 兄 仇 , 特 來 投降 。 望 賜 收錄 , 願 為 前 部 。 」

瑜 大 喜 , 重 賞 二 人 , 即 命 與 甘寧 引 軍 為 前 部 。 二 人 拜 謝 , 以為 中計 。 瑜 密 喚 甘寧 分付 曰 : 「 此 二 人 不 帶 家 小 , 非 真 投降 , 乃 曹操 使 來 為 奸細 者 。 吾 今 欲 將計 就計 , 教 他 通報 消息 。 汝 可 慇懃 相待 , 就 裏 隄 防 。 至 出兵 之 日 , 先 要 殺 他 兩 個 祭 旗 。 汝 切 須 小心 , 不可 有 誤 。 」

甘寧 領命 而 去 。 魯肅 入 見 周瑜 曰 : 「 蔡 中 , 蔡和 之 降 , 多 應 是 詐 , 不可 收用 。 」 瑜 叱 曰 : 「 彼 因 曹操 殺 其 兄 , 欲 報仇 而 來 降 , 何 詐 之 有 ? 你 若 如此 多 疑 , 安 能 容 天下 之 士 乎 ? 肅默 然 而 退 , 乃 往 告 孔明 , 孔明 笑 而 不 言 。 肅 曰 : 「 孔明 何故 哂 笑 ? 」 孔明 曰 : 「 吾 笑 子敬 不 識 公瑾 用 計 耳 。 大江 隔 遠 , 細 作 極 難 往來 。 操使 蔡中 , 蔡和 詐降 , 竊 探 我 軍 中 事 , 公瑾 將 計 就計 , 正 要 他 通報 消息 。 兵 不 厭 詐 , 公瑾 之 謀 是也 。 」 肅 方纔 省悟 。

卻 說 周瑜 夜 坐 帳 中 , 忽 見 黃蓋 潛入 軍 中 來 見 周瑜 。 瑜 問 曰 : 「 公 覆 夜 至 , 必 有 良謀 見 教 。 」 蓋 曰 : 「 彼 眾 我 寡 , 不宜 久 持 , 何不 用 火 攻 之 ? 」 瑜 曰 : 「 誰 教 公 獻 此 計 ? 」 蓋 曰 : 「 某 出 自己 意 , 非 他人 之 所 教 也 。 」 瑜 曰 : 「 吾 正 欲 如此 , 故 留 蔡中 , 蔡和 詐 降 之 人 , 以 通 消息 ; 但 恨 無 一 人 為 我 行 詐降 計 耳 。 」 蓋 曰 : 「 某 願 行 此 計 。 」 瑜 曰 : 「 不 受 些 苦 , 彼 如何 肯 信 ? 」 蓋 曰 : 「 某 受 孫氏 厚 恩 , 雖 肝腦 塗地 , 亦 無 怨 悔 。 」 瑜 拜 而 謝 之 曰 : 「 君 若 肯 行 此 苦肉 計 , 則 江東 之 萬幸 也 。 」 蓋 曰 : 「 某 死 亦 無 怨 。 」 遂 謝 而 出 。

次日 , 周瑜 鳴鼓 大會 諸 將 於 帳 下 , 孔明 亦 在 座 。 周瑜 曰 : 「 操 引 百萬 之 眾 , 連絡 三百餘 里 , 非 一 日 可 破 。 今 令 諸 將 各 領 三 個 月 糧草 , 準備 禦敵 。 」

言 未 訖 , 黃 蓋 進 曰 : 「 莫說 三 個 月 ; 便 支 三十 個 月 糧草 , 也 不濟事 ! 若是 這 個 月 能 破 便 破 ; 若是 這 個 月 不能 破 , 只 可 依 張子布 之 言 , 棄 甲 倒戈 , 北面 而 降 之 耳 ! 周瑜 勃然 變色 大怒 曰 : 「 吾 奉 主公 之 命 , 督兵 破 曹 , 敢 有 再 言 降 者 必 斬 。 今 兩 軍 相敵 之 際 , 汝 敢 出 此 言 , 慢 我軍 心 , 不 斬 汝 首 , 難以 服眾 ! 」 喝 左右 將 黃蓋 斬 訖 報 來 。 黃蓋 亦 怒 曰 : 「 吾 自 隨 破虜 將軍 , 縱橫 東南 , 已 歷 三 世 , 那 有 你 來 ? 瑜 大 怒 , 喝令 速 斬 。 甘寧 進前 告 曰 : 「 公 覆 乃 東吳 舊 臣 , 望 寬恕 之 。 」 瑜 喝 曰 : 「 汝 何敢 多 言 , 亂 吾 法度 ! 」 先 叱 左右 將 甘寧 亂棒 打出 。 眾 官 皆 跪 告 曰 : 「 黃 蓋 罪 固 當 誅 , 但 於 軍 不利 。 望 都督 寬恕 , 權 且 記罪 。 破 曹 之 後 , 斬 亦 未 遲 。 」

瑜 怒 未 息 , 眾 官 苦苦 告 求 。 瑜 曰 : 「 若 不 看 眾官 面 皮 , 決 須 斬首 ! 今 且 免 死 ! 」 命 左右 拖 翻 , 打 一百 脊 杖 , 以 正 其 罪 。 眾官 又 告 免 , 瑜 推翻 案桌 , 叱退 眾 官 , 喝 教 行 杖 。 將 黃蓋 剝 了 衣服 , 拖 翻 在 地 , 打 了 五十 脊杖 。 眾官 又 復 苦苦 求 免 , 瑜 躍起 指 蓋 曰 : 「 汝 敢 小覷 我 耶 ! 且 記下 五十 棍 ! 再 有 怠慢 , 二 罪 俱 罰 ! 」 恨聲 不絕 而 入帳 中 。

眾官 扶起 黃蓋 , 打 得 皮開肉綻 , 鮮血 迸流 , 扶 歸 本 寨 , 昏 絕 幾 次 。 動 問 之 人 , 無 不下 淚 。 魯肅 也 往 看 問 了 , 來 至 孔明 船 中 , 謂 孔明 曰 : 「 今日 公瑾 怒 責 公 覆 , 我等 皆 是 他 部下 , 不 敢 犯 顏 苦 諫 。 先生 是 客 , 何故 袖手旁觀 , 不 發 一 語 ? 」 孔明 笑 曰 : 「 子 敬 欺 我 。 」 肅 曰 : 「 肅 與 先生 渡江 以來 , 未嘗 一 事 相 欺 。 今 何 出 此 言 ? 」 孔明 曰 : 「 子敬 豈不 知 公瑾 今日 毒打 黃公 覆 , 乃 其 計 耶 ? 如何 要 我 勸 他 ? 」 肅 方 悟 。 孔明 曰 : 「 不 用 苦肉計 , 何 能 瞞 過 曹操 ? 今 必 令 黃公 覆 去 詐 降 , 卻 教 蔡中 , 蔡和 報知 其 事 矣 。 子敬 見 公瑾 時 , 切勿 言 亮 先 知 其 事 , 只 說 亮 也 埋怨 都督 便 了 。 」

肅辭 去 , 入帳 見 周瑜 , 瑜 邀 入帳 後 。 肅 曰 : 「 今日 何故 痛責 黃公 覆 ? 」 瑜 曰 : 「 諸 將 怨 否 ? 」 肅 曰 : 「 多 有 心 中 不安 者 。 」 瑜 曰 : 「 孔明 之 意 若 何 ? 」 肅 曰 : 「 他 也 埋怨 都督 忒薄情 。 」 瑜 笑 曰 : 「 今 番 須 瞞 過 他 也 。 」 肅 曰 : 「 何謂 也 ? 」 瑜 曰 : 「 今日 痛打 黃蓋 , 乃 計 也 。 吾 欲 令 他 詐降 , 先 須 用 苦肉 計 , 瞞 過 曹操 , 就 中 用 火 攻 之 , 可以 取勝 。 」 肅 乃 暗思 孔明 之 高見 , 卻 不 敢 明言 。

且 說 黃蓋 臥 於 帳 中 , 眾 將 皆 來 動 問 。 蓋 不 言語 , 但 長 吁 而已 。 忽 報 參謀 闞澤 來 問 。 蓋 令 請 入 臥 內 , 叱 退 左右 。 闞澤 曰 : 「 將軍 莫非 與 都督 有 讎 ? 」 蓋 曰 : 「 非 也 。 」 澤 曰 : 「 然 則 公 之 受 責 , 莫非 苦肉計 乎 ? 」 蓋 曰 : 「 何以 知 之 ? 」 澤 曰 : 「 某 觀 公瑾 舉動 , 已 料 著 八九 分 。 」 蓋 曰 : 「 某 受 吳侯 三 世 厚 恩 , 無 以 為 報 , 故 獻 此 計 , 以 破 曹操 。 吾 雖 受 苦 , 亦 無 所 恨 。 吾 遍 觀 軍 中 , 無 一 人 可 為 心腹 者 。 惟 公 素有 忠義 之 心 , 敢 以 心腹 相 告 。 」 澤 曰 : 「 公 之 告 我 , 無非 要 我 獻 詐 降 書 耳 。 」 蓋 曰 : 「 實 有 此 意 。 未知 肯 否 ? 」 闞澤 欣然 領 諾 。 正 是 : 勇 將 輕 身 思 報 主 , 謀臣 為 國 有 同心 。 未知 闞澤 所 言 若 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四十六 回 : 用 奇 謀 孔明 借 箭 , 獻 密計 黃蓋 受刑

卻 說 魯肅 領 了 周瑜 言語 , 逕 來 舟 中 相 探 孔明 , 孔明 接入 小 舟 對坐 。 肅 曰 : 「 連日 措 辦 軍務 , 有失 聽教 。 」 孔明 曰 : 「 便是 亮 亦 未 與 都督 賀喜 。 」 肅 曰 : 「 何 喜 ? 」 孔明 曰 : 「 公瑾使 先生 來 探 亮 知 也 不 知 , 便是 這 件 事 可 賀喜 耳 。 」 諕 得 魯肅 失色 問 曰 : 「 先生 何 由 知 之 ? 」 孔明 曰 : 「 這 條 計 只好 弄 蔣 幹 。 曹操 雖 被 一時 瞞 過 , 必然 便 省悟 , 只是 不肯 認錯 耳 。 今 蔡 、 張 兩 人 既 死 , 江 東 無 患 矣 , 如何 不 賀 喜 ? 吾 聞 曹操 換 毛玠 , 于禁 為 水軍 都督 , 在 這 兩 個 手 裏 , 好歹 送 了 水軍 性命 。 」

魯肅 聽 了 , 開口 不得 , 把 些 言語 支吾 了 半晌 , 別 孔明 而 回 。 孔明 囑 曰 : 「 望 子敬 在 公瑾 面前 勿 言 亮 先 知 此 事 。 恐 公瑾 心懷 妒忌 , 又 要 尋事 害 亮 。 」 魯肅 應諾 而 去 , 回 見 周瑜 , 把 上 項 事 只得 實說 了 。 瑜 大驚 曰 : 「 此 人 決不 可 留 ! 吾 決意 斬 之 ! 」 肅 勸 曰 : 「 若 殺 孔明 , 卻 被 曹操 笑 也 。 」 瑜 曰 : 「 吾 自有 公道 斬 之 , 教 他 死 而 無 怨 。 」 肅 曰 : 「 以 何 公道 斬 之 ? 」 瑜 曰 : 「 子 敬 休 問 , 來日 便 見 。 」

次日 , 聚眾 將 於 帳 下 , 教 請 孔明 議事 。 孔明 欣然 而 至 。 坐 定 , 瑜 問 孔明 曰 : 「 即 日 將 與 曹軍 交戰 , 水路 交兵 , 當 以 何 兵器 為 先 ? 」 孔明 曰 : 「 大江 之上 , 以 弓箭 為 先 。 」 瑜 曰 : 「 先生 之 言 , 甚 合 吾 意 。 但 今 軍 中正 缺 箭 用 , 敢 煩 先生 監造 十萬 枝 箭 , 以 為 應敵 之 具 。 此 係 公事 , 先生 幸 勿 推 卻 。 」 孔明 曰 : 「 都督 見 委 , 自當 效勞 。 敢問 十萬 枝 箭 , 何時 要 用 ? 」 瑜 曰 : 「 十 日 之內 , 可 辦完 否 ? 」 孔明 曰 : 「 操軍 即日 將 至 , 若 候 十 日 , 必 誤 大 事 。 」 瑜 曰 : 「 先生 料 幾 日 可 辦完 ? 」 孔明 曰 : 「 只消 三 日 , 便 可 拜納 十萬 枝 箭 。 」 瑜 曰 : 「 軍 中 無 戲言 。 」 孔明 曰 : 「 怎敢 戲 都督 ! 願 納 軍令狀 : 三 日 不 辦 , 甘 當 重罰 。 」

瑜 大 喜 , 喚 軍政司 當面 取 了 文書 , 置 酒 相待 曰 : 「 待 軍事 畢 後 , 自有 酬勞 。 」 孔明 曰 : 「 今日 已 不及 , 來日 造 起 。 至 第三 日 , 可 差 五百 小 軍 到 江 邊 搬 箭 。 」 飲 了 數 杯 , 辭 去 。 魯肅 曰 : 「 此 人 莫非 詐 乎 ? 」 瑜 曰 : 「 他 自 送 死 , 非 我 逼 他 。 今 明白 對 眾 要 了 文書 , 他 便 兩 脅 生 翅 , 也 飛 不 去 。 我 只 分付 軍匠人 等 , 教 他 故意 遲延 , 凡 應用 物件 , 都 不 與 齊備 。 如此 , 必然 誤 了 日期 。 那時 定罪 , 有 何 理 說 ? 公今 可 去 探 他 虛實 , 卻 來回 報 。 」

肅 領命 來 見 孔明 。 孔明 曰 : 「 吾 曾 告 子 敬 , 休 對 公瑾 說 , 他 必 要 害 我 。 不 想 子敬 不肯 為 我 隱諱 , 今日 果然 又 弄出 事 來 。 三 日 內 如何 造 得 十萬 箭 ? 子敬 只得 救 我 ! 」 肅 曰 : 「 公 自取 其 禍 , 我 如何 救 得 你 ? 」 孔明 曰 : 「 望 子敬 借 我 二十 隻 船 , 每 船 要 軍士 三十 人 , 船 上 皆 用 青布 為 幔 , 各 束草 千餘 個 , 分布 兩 邊 。 吾 自有 妙用 。 第三 日 包管 有 十萬 枝 箭 。 只 不可 又 教 公瑾 得 知 ; 若 彼 知 之 , 吾 計 敗 矣 。 」

肅 應 諾 , 卻 不解 其 意 , 回報 周瑜 , 果然 不 提起 借 船 之 事 ; 只 言 孔明 並 不 用 箭竹翎 毛膠漆 等 物 , 自有 道理 。 瑜 大疑 曰 : 「 且 看 他 三 日 後 如何 回覆 我 ! 卻 說 魯肅 私自 撥 輕快 船 二十 隻 , 各 船 三十餘 人 , 並 布幔 束草 等 物 , 盡 皆 齊備 , 候 孔明 調用 。 第一 日 卻 不 見 孔明 動靜 ; 第二 日 亦 只 不 動 。 至 第三 日 四更 時分 , 孔明 密 請 魯肅 到 船 中 。 肅 問 曰 : 「 公 召 我 來 何 意 ? 」 孔明 曰 : 「 特 請 子敬 同 往 取 箭 。 」 肅 曰 : 「 何處 去 取 ? 」 孔明 曰 : 「 子 敬 休 問 , 前去 便 見 。 」 遂 命 將 二十 隻 船 , 用 長索 相連 , 逕 望 北岸 進發 。 是 夜 大 霧 漫天 , 長江 之中 , 霧氣 更甚 , 對面 不 相見 。 孔明 促 舟 前進 , 果然 是 好 大 霧 ! 前人 有 篇 大霧 垂江 賦 曰 : 大 哉 長江 , 西 接 岷峨 , 南 控 三 吳 , 北 帶 九 河 。 匯 百 川 而 入 海 , 歷 萬古 以 揚波 。 至 若 龍伯 , 海 若 , 江妃 , 水母 , 長 鯨 千 丈 , 天蜈 九 首 , 鬼怪 異 類 , 咸 集 而 有 。 蓋 夫 鬼神 之 所 憑依 , 英雄 之 所 戰 守 也 。 時而 陰陽 既 亂 , 昧 爽 不 分 。 訝 長空 之 一 色 , 忽 大 霧 之 四 屯 。 雖 輿 薪 而 莫 睹 , 惟 金鼓 之 可 聞 。 初 若 溟 濛 , 纔 隱 南山 之 豹 ; 漸 而 充 塞 , 欲 迷 北海 之 鯤 。 然後 上 接 高天 , 下垂 厚 地 。 渺 乎 蒼茫 , 浩 乎 無際 。 鯨鯢 出水 而 騰 波 , 蛟龍 潛淵 而 吐氣 。 又 如 梅霖 收 溽 , 春陰 釀 寒 ; 溟溟 濛濛 , 浩浩 漫漫 。 東 失 柴桑 之 岸 , 南 無 夏口 之 山 。 戢船 千 艘 , 俱 沈淪 於 巖壑 ; 漁舟 一 葉 , 驚 出沒 於 波瀾 。 甚則 穹昊 無 光 , 朝陽 失色 ; 返 白晝 為 昏黃 , 變 丹山 為 水碧 。 雖 大禹 之 智 , 不能 測 其 淺深 ; 離婁 之 明 , 焉能 辨 乎 咫尺 ? 於是 馮夷 息 浪 , 屏翳 收功 ; 魚鱉 遁跡 , 鳥獸 潛蹤 。 隔斷 蓬萊 之 島 , 暗 圍 閶闔 之 官 。 恍惚 奔騰 , 如 驟雨 之 將 至 ; 紛紜 雜沓 , 若 寒 雲 之 欲 同 。 乃 復 中 隱毒 蛇 , 因之 而 為 瘴癘 ; 內 藏 妖魅 , 憑 之 而 為 禍害 。 降 疾厄 於 人間 , 起 風塵 於 塞外 。 小民 遇 之 失 傷 , 大人 觀 之 感慨 。 蓋 將 返 元氣 於 洪荒 , 混 天地 為 大 塊 。

當夜 五更 時候 , 船 已 近 曹操 水寨 。 孔明教 把 船隻 頭 西 尾 東 , 一帶 擺開 , 就 船 上 擂鼓 吶喊 。 魯肅 驚 曰 : 「 倘 曹兵 齊 出 , 如 之 奈何 ? 」 孔明 笑 曰 : 「 吾 料 曹操 於 重 霧 中 必 不 敢 出 。 吾等 只 顧 酌酒 取 樂 , 待 霧 散 便 回 。 」

卻 說 曹操 寨 中 , 聽得 擂鼓 吶喊 , 毛玠 , 于禁 , 二 人 慌忙 飛報 曹操 。 操 傳令 曰 : 「 重 霧 迷 江 , 彼 軍 忽 至 , 必 有 埋伏 , 切 不可 輕 動 。 可 撥 水軍 弓 弩手 亂 射 之 。 」 又 差 人 往 旱 寨 內 喚 張遼 , 徐晃 , 各 帶 弓弩軍 三千 , 火速 到 江 邊 助 射 。 比及 號令 到來 , 毛 玠 , 于禁 , 怕 南軍 搶 入 水寨 , 已 差 弓 弩手 在 寨 前 放 箭 。

少 頃 , 旱 寨 內 弓弩手 亦 到 , 約 一萬餘 人 , 盡 皆 向 江 中 放 箭 : 箭 如 雨 發 。 孔明 教 把 船 掉轉 , 頭 東尾 西 , 逼近 水寨 受 箭 , 一面 擂鼓 吶喊 。 待 至 日高 霧 散 , 孔 明令 收 船 急 回 。 二十 隻 船 兩 邊 束草 上 , 排滿 箭枝 。 孔明 令 各 船 上 軍士 齊聲 叫 曰 : 「 謝 丞相 箭 ! 」 比 及 曹軍 寨 內 報知 曹操 時 , 這裏 船 輕 水 急 , 已 放回 二十餘 里 , 追 之 不及 , 曹操 懊悔 不已 。

卻 說 孔明 回 船 謂 魯肅 曰 : 「 每 船 上 箭 約 五六千 矣 。 不 費 江 東 半 分 之 力 , 已 得 十萬餘 箭 。 明日 即將 來 射 曹軍 , 卻 不 甚 便 ? 」 肅 曰 : 「 先生 真 神人 也 ! 何以 知 今日 如此 大 霧 ? 」 孔明 曰 : 「 為 將 而 不 通 天文 , 不 識 地利 , 不 知 奇 門 , 不 曉 陰陽 , 不 看 陣 圖 , 不 明 兵勢 , 是 庸才 也 。 亮 於 三 日 前 已 算定 今日 有 大 霧 , 因此 敢 任 三 日 之 限 。 公瑾 教 我 十 日 完 辦 , 工匠 料 物 , 都 不 應 手 , 將 這 一 件 風流 罪過 , 明白 要 殺 我 ; 我 命 繫於 天 , 公瑾 焉能 害 我 哉 ! 魯肅 拜 服 。 船 到岸 時 , 周瑜 已 差 五百 軍 在 江 邊 等候 搬 箭 。 孔明教 於 船 上 取 之 , 可 得 十餘萬 枝 。 都 搬入 中軍帳 交納 。 魯肅 入 見 周瑜 , 備 說 孔明 取 箭 之 事 。 瑜 大 驚 , 慨然 歎 曰 : 「 孔明 神機妙算 , 吾 不如 也 !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一 天 濃霧 滿 長江 , 遠近 難 分 水 渺茫 。 驟雨 飛蝗 來 戰 艦 , 孔明 今日 服 周郎 。

少 頃 , 孔明 入 寨 見 周瑜 。 瑜 下 帳 迎 之 , 稱羨 曰 : 「 先生 神算 , 使 人 敬服 。 」 孔明 曰 : 「 詭譎 小 計 , 何 足 為 奇 ? 」 瑜 邀 孔明 入帳 共 飲 。 瑜 曰 : 「 昨 吾 主 遣 使 來 催 督 進 軍 , 瑜 未 有 奇 計 , 願 先生 教 我 。 」 孔明 曰 : 「 亮 乃 碌碌 庸才 , 安 有 妙計 ? 」 瑜 曰 : 「 某 昨 觀 曹操 水寨 , 極其 嚴整 有 法 , 非 等閒 可 攻 。 思 得 一 計 , 不 知 可 否 , 先生 幸 為 我 一 決 之 。 」 孔明 曰 : 「 都督 且 休 言 。 各自 寫 於 手 內 , 看 同 也 不同 。 」

瑜 大 喜 , 教 取 筆硯 來 , 先 自 暗 寫 了 , 卻 送 與 孔明 。 孔明 亦 暗寫 了 , 兩 個 移近 坐 榻 , 各 出 掌 中 之 字 , 互相 觀看 , 皆 大笑 。 原來 周瑜 掌 中 字 , 乃 一 『 火 』 字 , 孔明 掌 中 , 亦 一 『 火 』 字 。 瑜 曰 : 「 既 我 兩 人 所 見 相同 , 更 無疑 矣 。 幸 勿 漏泄 。 」 孔明 曰 : 「 兩 家 公事 , 豈 有 漏泄 之 理 ? 吾 料 曹操 雖 兩 番 經 我 這 條 計 , 然 必 不 為 備 。 今 都督 儘 行 之 可 也 。 」 飲罷 分 散 , 諸 將 皆 不 知 其 事 。

卻 說 曹操 平白 折 了 十五六萬 箭 , 心 中 氣 悶 。 荀攸 進 計 曰 : 「 江 東 有 周瑜 、 諸葛亮 二 人 用 計 , 急切 難 破 ; 可 差 人 去 東吳 詐降 , 為 奸細 內應 , 以 通 消息 , 方 可 圖 也 。 」 操 曰 : 「 此 言 正 合 吾 意 。 汝 料 軍 中 誰 可 行 此 計 ? 」 攸 曰 : 「 蔡瑁 被 誅 , 蔡氏 宗族 , 皆 在 軍 中 。 瑁 之 族弟 蔡中 , 蔡 和 , 現 為 副將 。 丞相 可以 恩結 之 , 差 往 詐 降 , 東吳 必 不 見 疑 。 」

操 從 之 , 當 夜 密 喚 二 人 入帳 囑付 曰 : 「 汝 二 人 可 引 些 少軍 士 , 去 東吳 詐 降 。 但 有 動靜 , 使 人 密報 。 事成 之後 , 重 加封 賞 。 休 懷 二 心 ! 」 二 人 曰 : 「 吾等 妻子 俱 在 荊州 , 安 敢 懷 二 心 , 丞相 勿 疑 。 某 二 人 必 取 周瑜 , 諸葛亮 之 首 , 獻 於 麾下 。 」 操 厚 賞 之 。 次日 , 二 人 帶 五百 軍士 , 駕 船 數 隻 , 順風 望 著 南岸 來 。

且 說 周瑜 正 理會 進兵 之 事 , 忽 報 江 北 有 船 來到 江口 , 稱 是 蔡瑁 之 弟 蔡和 , 蔡 中 , 特 來 投降 , 瑜 喚 入 。 二 人 哭拜 曰 : 「 吾 兄 無罪 , 被 曹賊 所 殺 。 吾 二 人 欲 報 兄 仇 , 特 來 投降 。 望 賜 收錄 , 願 為 前 部 。 」

瑜 大 喜 , 重 賞 二 人 , 即 命 與 甘寧 引 軍 為 前 部 。 二 人 拜 謝 , 以為 中計 。 瑜 密 喚 甘寧 分付 曰 : 「 此 二 人 不 帶 家 小 , 非 真 投降 , 乃 曹操 使 來 為 奸細 者 。 吾 今 欲 將計 就計 , 教 他 通報 消息 。 汝 可 慇懃 相待 , 就 裏 隄 防 。 至 出兵 之 日 , 先 要 殺 他 兩 個 祭 旗 。 汝 切 須 小心 , 不可 有 誤 。 」

甘寧 領命 而 去 。 魯肅 入 見 周瑜 曰 : 「 蔡 中 , 蔡和 之 降 , 多 應 是 詐 , 不可 收用 。 」 瑜 叱 曰 : 「 彼 因 曹操 殺 其 兄 , 欲 報仇 而 來 降 , 何 詐 之 有 ? 你 若 如此 多 疑 , 安 能 容 天下 之 士 乎 ? 肅默 然 而 退 , 乃 往 告 孔明 , 孔明 笑 而 不 言 。 肅 曰 : 「 孔明 何故 哂 笑 ? 」 孔明 曰 : 「 吾 笑 子敬 不 識 公瑾 用 計 耳 。 大江 隔 遠 , 細 作 極 難 往來 。 操使 蔡中 , 蔡和 詐降 , 竊 探 我 軍 中 事 , 公瑾 將 計 就計 , 正 要 他 通報 消息 。 兵 不 厭 詐 , 公瑾 之 謀 是也 。 」 肅 方纔 省悟 。

卻 說 周瑜 夜 坐 帳 中 , 忽 見 黃蓋 潛入 軍 中 來 見 周瑜 。 瑜 問 曰 : 「 公 覆 夜 至 , 必 有 良謀 見 教 。 」 蓋 曰 : 「 彼 眾 我 寡 , 不宜 久 持 , 何不 用 火 攻 之 ? 」 瑜 曰 : 「 誰 教 公 獻 此 計 ? 」 蓋 曰 : 「 某 出 自己 意 , 非 他人 之 所 教 也 。 」 瑜 曰 : 「 吾 正 欲 如此 , 故 留 蔡中 , 蔡和 詐 降 之 人 , 以 通 消息 ; 但 恨 無 一 人 為 我 行 詐降 計 耳 。 」 蓋 曰 : 「 某 願 行 此 計 。 」 瑜 曰 : 「 不 受 些 苦 , 彼 如何 肯 信 ? 」 蓋 曰 : 「 某 受 孫氏 厚 恩 , 雖 肝腦 塗地 , 亦 無 怨 悔 。 」 瑜 拜 而 謝 之 曰 : 「 君 若 肯 行 此 苦肉 計 , 則 江東 之 萬幸 也 。 」 蓋 曰 : 「 某 死 亦 無 怨 。 」 遂 謝 而 出 。

次日 , 周瑜 鳴鼓 大會 諸 將 於 帳 下 , 孔明 亦 在 座 。 周瑜 曰 : 「 操 引 百萬 之 眾 , 連絡 三百餘 里 , 非 一 日 可 破 。 今 令 諸 將 各 領 三 個 月 糧草 , 準備 禦敵 。 」

言 未 訖 , 黃 蓋 進 曰 : 「 莫說 三 個 月 ; 便 支 三十 個 月 糧草 , 也 不濟事 ! 若是 這 個 月 能 破 便 破 ; 若是 這 個 月 不能 破 , 只 可 依 張子布 之 言 , 棄 甲 倒戈 , 北面 而 降 之 耳 ! 周瑜 勃然 變色 大怒 曰 : 「 吾 奉 主公 之 命 , 督兵 破 曹 , 敢 有 再 言 降 者 必 斬 。 今 兩 軍 相敵 之 際 , 汝 敢 出 此 言 , 慢 我軍 心 , 不 斬 汝 首 , 難以 服眾 ! 」 喝 左右 將 黃蓋 斬 訖 報 來 。 黃蓋 亦 怒 曰 : 「 吾 自 隨 破虜 將軍 , 縱橫 東南 , 已 歷 三 世 , 那 有 你 來 ? 瑜 大 怒 , 喝令 速 斬 。 甘寧 進前 告 曰 : 「 公 覆 乃 東吳 舊 臣 , 望 寬恕 之 。 」 瑜 喝 曰 : 「 汝 何敢 多 言 , 亂 吾 法度 ! 」 先 叱 左右 將 甘寧 亂棒 打出 。 眾 官 皆 跪 告 曰 : 「 黃 蓋 罪 固 當 誅 , 但 於 軍 不利 。 望 都督 寬恕 , 權 且 記罪 。 破 曹 之 後 , 斬 亦 未 遲 。 」

瑜 怒 未 息 , 眾 官 苦苦 告 求 。 瑜 曰 : 「 若 不 看 眾官 面 皮 , 決 須 斬首 ! 今 且 免 死 ! 」 命 左右 拖 翻 , 打 一百 脊 杖 , 以 正 其 罪 。 眾官 又 告 免 , 瑜 推翻 案桌 , 叱退 眾 官 , 喝 教 行 杖 。 將 黃蓋 剝 了 衣服 , 拖 翻 在 地 , 打 了 五十 脊杖 。 眾官 又 復 苦苦 求 免 , 瑜 躍起 指 蓋 曰 : 「 汝 敢 小覷 我 耶 ! 且 記下 五十 棍 ! 再 有 怠慢 , 二 罪 俱 罰 ! 」 恨聲 不絕 而 入帳 中 。

眾官 扶起 黃蓋 , 打 得 皮開肉綻 , 鮮血 迸流 , 扶 歸 本 寨 , 昏 絕 幾 次 。 動 問 之 人 , 無 不下 淚 。 魯肅 也 往 看 問 了 , 來 至 孔明 船 中 , 謂 孔明 曰 : 「 今日 公瑾 怒 責 公 覆 , 我等 皆 是 他 部下 , 不 敢 犯 顏 苦 諫 。 先生 是 客 , 何故 袖手旁觀 , 不 發 一 語 ? 」 孔明 笑 曰 : 「 子 敬 欺 我 。 」 肅 曰 : 「 肅 與 先生 渡江 以來 , 未嘗 一 事 相 欺 。 今 何 出 此 言 ? 」 孔明 曰 : 「 子敬 豈不 知 公瑾 今日 毒打 黃公 覆 , 乃 其 計 耶 ? 如何 要 我 勸 他 ? 」 肅 方 悟 。 孔明 曰 : 「 不 用 苦肉計 , 何 能 瞞 過 曹操 ? 今 必 令 黃公 覆 去 詐 降 , 卻 教 蔡中 , 蔡和 報知 其 事 矣 。 子敬 見 公瑾 時 , 切勿 言 亮 先 知 其 事 , 只 說 亮 也 埋怨 都督 便 了 。 」

肅辭 去 , 入帳 見 周瑜 , 瑜 邀 入帳 後 。 肅 曰 : 「 今日 何故 痛責 黃公 覆 ? 」 瑜 曰 : 「 諸 將 怨 否 ? 」 肅 曰 : 「 多 有 心 中 不安 者 。 」 瑜 曰 : 「 孔明 之 意 若 何 ? 」 肅 曰 : 「 他 也 埋怨 都督 忒薄情 。 」 瑜 笑 曰 : 「 今 番 須 瞞 過 他 也 。 」 肅 曰 : 「 何謂 也 ? 」 瑜 曰 : 「 今日 痛打 黃蓋 , 乃 計 也 。 吾 欲 令 他 詐降 , 先 須 用 苦肉 計 , 瞞 過 曹操 , 就 中 用 火 攻 之 , 可以 取勝 。 」 肅 乃 暗思 孔明 之 高見 , 卻 不 敢 明言 。

且 說 黃蓋 臥 於 帳 中 , 眾 將 皆 來 動 問 。 蓋 不 言語 , 但 長 吁 而已 。 忽 報 參謀 闞澤 來 問 。 蓋 令 請 入 臥 內 , 叱 退 左右 。 闞澤 曰 : 「 將軍 莫非 與 都督 有 讎 ? 」 蓋 曰 : 「 非 也 。 」 澤 曰 : 「 然 則 公 之 受 責 , 莫非 苦肉計 乎 ? 」 蓋 曰 : 「 何以 知 之 ? 」 澤 曰 : 「 某 觀 公瑾 舉動 , 已 料 著 八九 分 。 」 蓋 曰 : 「 某 受 吳侯 三 世 厚 恩 , 無 以 為 報 , 故 獻 此 計 , 以 破 曹操 。 吾 雖 受 苦 , 亦 無 所 恨 。 吾 遍 觀 軍 中 , 無 一 人 可 為 心腹 者 。 惟 公 素有 忠義 之 心 , 敢 以 心腹 相 告 。 」 澤 曰 : 「 公 之 告 我 , 無非 要 我 獻 詐 降 書 耳 。 」 蓋 曰 : 「 實 有 此 意 。 未知 肯 否 ? 」 闞澤 欣然 領 諾 。 正 是 : 勇 將 輕 身 思 報 主 , 謀臣 為 國 有 同心 。 未知 闞澤 所 言 若 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