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四十四 回 : 孔明 用 智 激 周瑜 , 孫權 決 計 破 曹操

第四十四 回 : 孔明 用 智 激 周瑜 , 孫權 決 計 破 曹操

卻 說 吳國太 見 孫權 疑惑 不 決 , 乃 謂 之 曰 : 「 先姊 遺言 云 : 『 伯符 臨終 有 言 : 內事 不 決 問 張昭 , 外事 不 決 問 周瑜 。 』 今 何不 請 公瑾 問 之 ? 」 權 大 喜 , 即 遣 使 往 鄱陽 請 周瑜 議事 。 原來 周瑜 在 鄱陽湖 訓練 水師 , 聞 曹操 大軍 至 漢 上 , 便 星夜 回 柴桑郡 議 軍機 事 。 使者 未 發 , 周瑜 已 先 到 。 魯肅 與 瑜 最 厚 , 先 來 接 著 , 將 前 項 事 細述 一 番 。 周瑜 曰 : 「 子 敬 休 憂 , 瑜 自有 主張 。 今 可 速請 孔明 來 相見 。 」

魯肅 上馬 去 了 。 周瑜 方纔 歇息 。 忽 報 張昭 、 顧雍 、 張紘 、 步騭 四 人 來 相 探 。 瑜 接入 堂 中 坐 定 , 敘 寒溫 畢 。 張昭 曰 : 「 都督 知 江東 之 利害 否 ? 」 瑜 曰 : 「 未知 也 。 」 昭 曰 : 「 曹操 擁 眾 百萬 , 屯 於 漢 上 , 昨 傳 檄文 至 此 , 欲 請 主公 會獵 於 江夏 。 雖 有 相 吞 之 意 , 尚未 露 其 形 。 昭 等 勸 主公 且 降 之 , 庶 免 江 東 之 禍 。 不 想 魯子敬 從 江夏 帶 劉備 軍師 諸葛亮 至 此 , 彼 因 自 欲 雪 憤 , 特 下 說詞 以 激 主 公 。 子敬 卻 執迷不悟 。 正 欲 待 都督 一 決 。 」 瑜 曰 : 「 公 等 之 見 皆 同 否 ? 」 顧雍 等 曰 : 「 所 議 皆 同 。 」 瑜 曰 : 「 吾 亦 欲 降 久 矣 。 公 等 請 回 。 明早 見 主公 , 自有 定議 。 」

昭 等 辭去 。 少 頃 , 又 報 程普 、 黃蓋 、 韓當 等 一 班 戰將 來 見 。 瑜 迎 入 , 各 問 慰 訖 。 程普 曰 : 「 都督 知 江東 早晚 屬 他人 否 ? 」 瑜 曰 : 「 未知 也 。 」 普 曰 : 「 吾等 自 隨 孫 將軍 開基 創業 , 大小 數百 戰 , 方纔 戰 得 六 郡 城池 。 今 主公 聽 謀士 之 言 , 欲 降 曹操 , 此 真 可恥 可惜 之 事 。 吾等 寧 死 不 辱 。 望 都督 勸 主公 決計 興 兵 。 吾等 願 效死 戰 。 」 瑜 曰 : 「 將軍 等 所 見 皆 同 否 ? 」 黃 蓋 忿然 而 起 , 以 手 拍 額 曰 : 「 吾 頭 可 斷 , 誓 不 降 曹 ! 」 眾人 皆 曰 : 「 吾等 皆 不 願 降 。 」 瑜 曰 : 「 吾 正 欲 與 曹操 決戰 , 安 肯 投降 ? 將軍 等 請 回 。 瑜 見 主公 , 自有 定議 。 」

程普 等 別 去 。 又 未幾 , 諸葛 瑾 、 呂範 等 一 班兒 文官 相 候 。 瑜 迎 入 , 講禮 畢 。 諸葛瑾 曰 : 「 舍弟 諸葛亮 自 漢 上來 , 言 劉豫州 欲 結 東吳 , 共 伐 曹操 , 文武 商議 未定 。 因 舍弟 為 使 , 瑾 不 敢 多 言 , 專 候 都督 來 決 此 事 。 」 瑜 曰 : 「 以 公論 之 若 何 ? 」 瑾 曰 : 「 降 者 易 安 , 戰 者 難 保 。 」 周瑜 笑 曰 : 「 瑜 自有 主張 。 來日 同 至 府 下 定 議 。 」

瑾 等 辭 退 。 忽 又 報 呂蒙 、 甘寧 等 一 班兒 來 見 。 瑜 請 入 , 亦 敘談 此 事 。 有 要戰 者 , 有 要降 者 , 互相 爭論 。 瑜 曰 : 「 不必 多 言 , 來日 都 到 府下 公議 。 」 眾 乃 辭去 。 周瑜 冷笑 不止 。

至 晚 , 人 報 魯子 敬 引 孔明 來 拜 。 瑜 出 中門 迎 入 。 敘禮 畢 , 分 賓主 而 坐 。 肅 先 問 瑜 曰 : 「 今 曹操 驅 眾 南 侵 , 和 與 戰 二 策 , 主公 不能 決 , 一 聽 於 將軍 。 將軍 之 意 若 何 ? 」 瑜 曰 : 「 曹操 以 天子 為 名 , 其 師 不可 拒 。 且 其 勢 大 , 未 可 輕敵 。 戰 則 必 敗 , 降 則 易 安 。 吾 意 已 決 。 來日 見 主公 , 便 當 遣使 納 降 。 」

魯肅 愕然 曰 : 「 君 言 差 矣 ! 江東 基業 , 已 歷 三 世 , 豈可 一旦 棄 於 他人 ? 伯符 遺言 , 外事 付託 將軍 。 今 正 欲 仗 將軍 保全 國家 , 為 泰山 之 靠 , 奈何 亦 從 懦夫 之 議 耶 ? 」 瑜 曰 : 「 江東 六 郡 , 生靈 無限 ; 若 罹 兵革 之 禍 , 必 有 歸怨 於 我 , 故 決 計 請 降 耳 。 」 肅 曰 : 「 不然 。 以 將軍 之 英雄 , 東吳 之 險 固 , 操 未必 便 能 得志 也 。 」

二 人 互相 爭辯 , 孔明 只 袖手冷笑 。 瑜 曰 : 「 先生 何故 哂 笑 ? 」 孔明 曰 : 「 亮 不 笑 別人 , 笑 子敬 不識時務 耳 。 肅 曰 : 「 先生 如何 反 笑 我 不識時務 ? 」 孔明 曰 : 「 公 瑾主 意 欲 降 操 , 甚為 合理 。 」 瑜 曰 : 「 孔明 乃 識時務 之 士 , 必 與 吾 有 同心 。 」 肅 曰 : 「 孔明 , 你 也 如何 說 此 ? 」 孔明 曰 : 「 操 極 善 用 兵 , 天下 莫敢 當 。 向 只有 呂布 、 袁紹 、 袁術 、 劉表 敢 與 對敵 。 今 數 人 皆 被 操 滅 , 天下無人 矣 。 獨 有 劉豫州 不 識時務 , 強 與 爭 衡 。 今 孤身 江夏 , 存亡 未 保 。 將軍 決計 降 曹 , 可以 保 妻子 , 可以 全 富貴 。 國祚 遷移 , 付 之 天命 , 何 足 惜 哉 ! 魯肅 大怒 曰 : 「 汝 教 吾 主 屈膝 受辱 於 國賊 乎 ! 」 孔明 曰 : 「 愚 有 一 計 。 並 不 勞 牽 羊 擔 酒 , 納 土 獻 印 ; 亦 不須 親自 渡江 ; 只 須 遣 一 介 之 使 , 扁舟 送 兩 個 人 到 江 上 。 操 若 得 此 兩 人 , 百萬 之 眾 , 皆 卸甲 捲 旗 而 退 矣 。 」 瑜 曰 : 「 用 何 二 人 , 可 退 操兵 ? 」 孔明 曰 : 「 江 東 去 此 兩 人 , 如 大 木 飄 一 葉 , 太倉 減 一 粟 耳 。 而 操 得 之 , 必 大喜 而 去 。 」

瑜 又 問 果 用 何 二 人 孔明 曰 : 「 亮 居 隆中 時 , 即 聞 操 於 漳河 新 造 一 臺 , 名 曰 銅雀 , 極 其 壯麗 ; 廣 選 天下 美女 以 實 其 中 。 操 本 好色 之 徒 , 久 聞 江東 喬公 有 二 女 , 長 曰 大喬 , 次 曰 小喬 , 有 沈魚 落雁 之 容 , 閉 月 羞 花 之 貌 。 操 曾 發誓 曰 : 『 吾 一 願 掃平 四海 , 以 成帝 業 ; 一 願 得 江東 二 喬 , 置 之 銅雀臺 , 以 樂 晚年 , 雖 死 無 恨 矣 。 』 今 雖 引 百萬 之 眾 , 虎 視 江南 , 其 實 為 此 二 女 也 。 將軍 何不 去 尋 喬公 , 以 千金 買 此 二 女 , 差 人 送 與 曹操 。 操 得 二 女 , 稱 心滿意 , 必 班師 矣 。 此 范蠡 獻 西施 之 計 , 何 不 速 為 之 ? 瑜 曰 : 「 操 欲 得 二 喬 , 有 何 證 驗 ? 」 孔明 曰 : 「 曹操 幼子 曹植 , 字 子 建 , 下 筆 成 文 。 操 嘗 命 作 一 賦 , 名 曰 銅雀臺賦 。 賦 中 之 意 , 單 道 他 家 合 為 天子 , 誓 取 二 喬 。 」 瑜 曰 : 「 此 賦 公 能 記 否 ? 」 孔明 曰 : 「 吾 愛 其 文華 美 , 嘗 竊 記 之 。 」 瑜 曰 : 「 試 請 一 誦 。 」 孔明 即時 誦 銅雀臺 賦 云 :

從 明后 以 嬉游 兮 , 登 層 臺 以 娛 情 。 見 太府 之 廣 開 兮 , 觀 聖德 之 所 營 。 建 高 門 之 嵯峨 兮 , 浮 雙闕 乎 太清 。 立 中天 之 華觀 兮 , 連 飛 閣 乎 西城 。 臨 漳水 之 長流 兮 , 望 園果 之 滋榮 。 立 雙臺 於 左右 兮 , 有 玉龍 與 金鳳 。 攬 二喬 於 東南 兮 , 樂 朝夕 之 與 共 。 俯 皇都 之 宏麗 兮 , 瞰 雲霞 之 浮動 。 欣 群 才 之 來 萃 兮 , 協飛 熊之吉 夢 。 仰 春風 之 和穆 兮 , 聽 百 鳥 之 悲鳴 。 雲 天 互 其 既 立 兮 , 家 願 得 乎 雙 逞 。 揚 仁化 於 宇宙 兮 , 盡 肅恭 於 上京 。 惟 桓文 之為 盛 兮 , 豈 足 方 乎 聖明 ?

休 矣 ! 美 矣 ! 惠澤 遠 揚 。 翼 佐 我 皇家 兮 , 寧 彼 四方 。 同 天地 之 規量 兮 , 齊 日月 之 輝光 。 永 貴 尊 而 無極 兮 , 等 君 壽 於 東皇 。 御 龍旂 以 遨遊 兮 , 迴 鸞駕 而 周 章 。 恩化 及乎 四海 兮 , 嘉 物 阜 而 民 康 。 愿 斯 臺 之 永 固 兮 , 樂 終古 而 未 央 !

周瑜 聽罷 , 勃然大怒 , 離座 指北 而 罵 曰 : 「 老 賊 欺 吾 太甚 ! 」 孔明 急 起 止 之 曰 : 「 昔 單于 屢 侵 疆界 , 漢 天子 許 以 公主 和親 , 今 何 惜 民間 二 女 乎 ? 」 瑜 曰 : 「 公 有 所 不 知 。 大喬 是 孫伯符 將軍 主婦 , 小 喬乃瑜 之 妻 也 。 」 孔明 佯作 惶恐 之 狀 , 曰 : 「 亮 實 不 知 。 失口 亂 言 , 死 罪 ! 死 罪 ! 」 瑜 曰 : 「 吾 與 老賊 誓不兩立 ! 」 孔明 曰 : 「 事 須 三 思 , 免 致 後悔 。 」 瑜 曰 : 「 吾 承 伯符 寄託 , 安 有 屈身 降 操 之 理 ? 適 來 所 言 , 故 相 試 耳 。 吾 自 離 鄱陽湖 , 便 有 北伐 之 心 , 雖 刀 斧 加 頭 , 不易 其 志 也 。 望 孔明 助 一臂之力 , 同 破 曹操 。 」 孔明 曰 : 「 若 蒙 不 棄 , 願 效 犬馬 之 勞 , 早晚 拱 聽 驅策 。 」 瑜 曰 : 「 來日 入 見 主公 , 便 議 起 兵 。 」

孔明 與 魯肅 辭 出 , 相別 而 去 。 次日 清晨 , 孫權 升 堂 。 左邊 文官 張昭 、 顧雍 等 三十餘 人 ; 右邊 武官 程普 、 黃蓋 等 三十餘 人 。 衣冠 濟濟 , 劍 佩 鏘鏘 , 分班 侍立 。

少 頃 , 周瑜 入 見 。 禮 畢 , 孫權 問慰 罷 。 瑜 曰 : 「 近 聞 曹操 引 兵 屯 漢 上 , 馳 書 至 此 , 主公 尊 意 若 何 ? 」 權 即 取 檄文 與 周瑜 看 , 瑜 看 畢 , 笑 曰 : 「 老賊 以 我 江東 無 人 , 敢 如此 相侮 耶 ! 」 權 曰 : 「 君 之 意 若 何 ? 」 瑜 曰 : 「 主公 曾 與 眾 文武 商議 否 ? 」 權 曰 : 「 連日 議 此 事 , 有 勸 我 降 者 , 有 勸 我 戰 者 。 吾 意 未 定 , 故 請 公 謹 一 決 。 」 瑜 曰 : 「 誰 勸 主公 降 ? 」 權 曰 : 「 張子布 等 皆 主 其 意 。 」 瑜 即 問 張昭 曰 : 「 願 聞 先生 所以 主 降 之 意 。 」 昭 曰 : 「 曹操 挾 天子 而 征 四方 , 動 以 朝廷 為 名 , 近 又 得 荊州 , 威勢 愈 大 。 吾 江 東 可以 拒 操 者 , 長江 耳 。 今 操 艨艟 戰艦 , 何止 千百 ? 水陸 並 進 , 何 可 當 之 ? 不如 且 降 , 更 圖 後 計 。 」 瑜 曰 : 「 此 迂儒 之 論 也 ! 江 東 自 開國 以來 , 今 歷 三 世 , 安忍 一旦 廢棄 ! 」 權 曰 : 「 若 此 計 將 安 出 ? 瑜 曰 : 「 操 雖 託名 漢 相 , 實 為 漢賊 。 將軍 以 神武 雄才 , 仗 父兄 餘 業 , 據有 江 東 , 兵 精糧 足 , 正 當 橫行 天下 , 為 國家 除 殘 去 暴 , 奈何 降 賊 耶 ? 且 操 今 此 來 , 多 犯 兵家 之 忌 : 北土 未 平 , 馬 騰 、 韓 遂 為 其 後患 , 而 操 久 於 南征 , 一 忌 也 ; 北軍 不 諳 水戰 , 操 捨 鞍馬 , 仗 舟楫 , 與 東吳 爭 衡 , 二 忌 也 ; 又 時值 隆冬 盛寒 , 馬 無 蒿草 , 三 忌 也 ; 驅 中國 士卒 , 遠 涉 江湖 , 不 服 水土 , 多 生 疾病 , 四 忌 也 : 操兵 犯 此 數 忌 , 雖 多 必 敗 。 將軍 擒 操 , 正 在 今日 。 瑜 請 得 精兵 數千 , 進 屯夏口 , 為 將軍 破 之 ! 權 矍然 起 曰 : 「 老 賊 欲 廢 漢 自立 久 矣 , 所 懼 二 袁 、 呂布 、 劉表 與 孤耳 。 今 數 雄 已 滅 , 惟 孤 尚 存 。 孤 與 老 賊 , 誓不兩立 ! 卿 言 當 伐 , 甚 合 孤意 。 此 天 以 卿 授 我 也 。 」 瑜 曰 : 「 臣 為 將軍 決一 血戰 , 萬 死 不 辭 。 只 恐 將軍 狐疑 不定 。 」 權 拔 佩 劍 砍 面前 奏案 一 角 曰 : 「 諸 官 將 有 再 言 降 操 者 , 與 此 案 同 ! 」 言 罷 , 便 將 此 劍 賜 周瑜 , 即 封 瑜 為 大都督 , 程普 為 副都督 , 魯肅 為 贊軍 校尉 。 如 文武官 將 有 不 聽 號令 者 , 即 以 此 劍 誅 之 。

瑜 受 了 劍 , 對 眾 言 曰 : 「 吾 奉 主公 之 命 , 率 眾 破 曹 。 諸 將 官吏 來日 俱 於 江 畔 行營 聽 令 。 如 遲 誤 者 , 依 七 禁令 五十四 斬 施行 。 」 言 罷 , 辭 了 孫權 , 起身 出 府 。 眾 文武 各 無言 而 散 。

周瑜 回到 下 處 , 便 請 孔明 議事 。 孔明 至 。 瑜 曰 : 「 今日 府下 公議 已 定 , 願 求 破 曹 良策 。 」 孔明 曰 : 「 孫 將軍 心 尚未 穩 , 不可以 決策 也 。 」 瑜 曰 : 「 何謂 心 不 穩 ? 」 孔明 曰 : 「 心 怯 曹兵 之 多 , 懷 寡不敵眾 之 意 ; 將軍 以 軍 數 開 解 , 使 其 了然 無 疑 , 然後 大事 可 成 。 」 瑜 曰 : 「 先生 之 論 甚 善 。 」

乃 復 入 見 孫權 。 權 曰 : 「 公 瑾 夜 至 , 必 有 事 故 。 」 瑜 曰 : 「 來日 調撥 軍馬 , 主公 心 有 疑否 ? 」 權 曰 : 「 但 憂 曹操 兵 多 , 寡不敵眾 耳 。 他 無 所 疑 。 」 瑜 笑 曰 : 「 瑜 正 為 此 , 特 來 開 解 主公 。 主公 因 見 操 檄 文 , 言 水陸 大軍 百萬 , 故 懷疑 懼 , 不復 料 其 虛實 。 今 以 實 較 之 : 彼 將 中國 之 兵 , 不過 十五六萬 , 且 已 久 疲 , 所 得 袁氏 之 眾 , 亦 止 七八萬 耳 , 尚 多 懷疑 未 服 。 未 以 久 疲 之 卒 , 狐疑 之 眾 , 其 數 雖 多 , 不足 畏 也 。 瑜 得 五萬 兵 , 自 足 破 之 。 願 主公 勿 以為 慮 。 」 權 撫 瑜背 曰 : 「 公瑾 此 言 , 足 釋 吾 疑 。 子 布 無 謀 , 深 失 孤望 。 獨 卿 及 子敬 與 孤 同心 耳 。 卿 可 與 子 敬 、 程普 , 即日 選軍 前進 。 孤 當 續 發 人馬 , 多 載 資 糧 , 為 卿 後 應 。 卿 前軍 倘 不 如意 , 便 還 就 孤 。 孤 當 親 與 曹賊 決戰 , 更 無 他 疑 。 」

周瑜 謝 出 , 暗 忖 曰 : 「 孔明 早已 料 著 吳侯 之 心 。 其 計畫 又 高 我 一 頭 。 久 必 為 江東 之 患 , 不如 殺 之 。 」 乃 令 人 連夜 請 魯肅 入 帳 , 言 欲 殺 孔明 之 事 。 肅 曰 : 「 不可 。 今 操 賊 未 破 , 先 殺 賢士 , 是 自 去 其 助 也 。 」 瑜 曰 : 「 此 人 助 劉備 , 必 為 江 東 之 患 。 」 肅 曰 : 「 諸葛瑾 乃 其 親兄 , 可 令 招 此 人 同事 東吳 , 豈不 妙 哉 ? 瑜 善 其 言 。 次日 平 明 , 瑜 赴 行 營 , 升 中軍 帳 高 坐 。 左右 立 刀 斧 手 , 聚集 文官 武將 聽 令 。 原來 程普 年長 於 瑜 , 今 瑜爵 居 其 上 , 心 中 不 樂 ; 是日 乃 託病 不 出 , 令 長子 程咨 自 代 。 瑜 令 眾 將 曰 : 「 王法 無 親 , 諸君 各 守 乃 職 。 方今 曹操 弄 權 , 甚於 董卓 囚 天子 於 許昌 , 屯 暴兵 於 境 上 。 吾 今 奉命 討 之 , 諸君 幸 皆 努力 向 前 。 大軍 到處 , 不得 擾民 。 賞 勞罰 罪 , 並 不 徇縱 。 」

令 畢 , 即 差韓當 、 黃蓋 , 為 前部 先鋒 , 領 本部 戰船 , 即日 起 行 , 前 至 三江口 下寨 , 別 聽 將 令 ; 蔣欽 、 周泰 , 為 第二 隊 ; 凌統 、 潘璋 , 為 第三 隊 ; 太史慈 、 呂蒙 , 為 第四 隊 ; 陸遜 、 董襲 為 第五 隊 ; 呂範 、 朱治 為 四方 巡警 使 。 催 督 六隊 官軍 , 水陸 並進 , 剋期 取 齊 。

調撥 已 畢 , 諸 將 各自 收拾 船隻 軍器 起 行 。 程咨 回見 父 程普 , 說 周瑜 調 兵 , 動 止 有 法 。 普 大 驚 曰 : 「 吾 素 欺 周郎 懦弱 , 不足 為 將 ; 今 能 如此 , 真 將才 也 ! 我 如何 不 服 ? 」 遂 親 詣 行營 謝罪 。 瑜 亦 遜 謝 。

次日 , 瑜 請 諸葛 瑾 , 謂 曰 : 「 令 弟 孔明 有 王佐 之 才 , 如何 屈身 事 劉備 ? 今 幸 至 江東 , 欲 煩 先生 不惜 齒牙 餘 論 , 使 令 弟 棄 劉備 而 事 東吳 , 則 主公 既 得 良輔 , 而 先生 兄弟 又 得 相 見 , 豈不 美 哉 ? 先生 幸 即 一 行 。 」 瑾 曰 : 「 瑾 自 至 江 東 , 愧 無 寸 功 。 今 都督 有 命 , 敢 不 效力 ? 」 即時 上 馬 , 逕 投 驛亭 來 見 孔明 。 孔明 接入 , 哭 拜 , 各 訴 闊情 。

瑾 泣 曰 : 「 弟 知 伯夷 、 叔 齊 乎 ? 」 孔明 暗思 : 「 此 必 周郎教 來 說 我 也 。 」 遂 答 曰 : 「 夷 、 齊 , 古 之 聖賢 也 。 」 瑾 曰 : 「 夷 、 齊 雖 至 餓死 首 陽山 下 , 兄弟 二 人 亦 在 一 處 。 我 今 與 你 同胞 共 乳 , 乃 各 事 其 主 , 不能 旦暮 相聚 , 視 夷 、 齊 之 為 人 , 能 無愧 乎 ? 」 孔明 曰 : 「 兄 所 言 者 , 情 也 ; 弟 所 守 者 , 義 也 。 弟 與 兄 皆 漢人 。 今 劉皇叔 乃 漢室 之 冑 , 兄 若 能 去 東吳 , 而 與 弟 同事 劉皇叔 , 則 上 不愧為 漢臣 , 而 骨肉 又 得 相聚 , 此 情義 兩全 之 策 也 。 不 識 兄意 以 為何 如 ? 瑾 思 曰 : 「 我 來 說 他 , 反 被 他 說 了 我 也 。 」 遂 無言 回答 , 起身 辭去 , 回 見 周瑜 , 細述 孔明 之 言 。 瑜 曰 : 「 公 意 若 何 ? 」 瑾 曰 : 「 吾 受 孫 將軍 厚 恩 , 安 肯 相背 ? 」 瑜 曰 : 「 公 既 忠心 事 主 , 不必 多 言 。 吾 自有 伏 孔明 之 計 。 」 正 是 : 智 與 智 逢 宜 必 合 , 才 和 才角 又 難 容 。 畢竟 周瑜 何 計 伏 孔 明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四十四 回 : 孔明 用 智 激 周瑜 , 孫權 決 計 破 曹操 Chapter 44: Kong Ming uses his wisdom to stimulate Zhou Yu, Sun Quan is determined to defeat Cao Cao

卻 說 吳國太 見 孫權 疑惑 不 決 , 乃 謂 之 曰 : 「 先姊 遺言 云 : 『 伯符 臨終 有 言 : 內事 不 決 問 張昭 , 外事 不 決 問 周瑜 。 』 今 何不 請 公瑾 問 之 ? 」 權 大 喜 , 即 遣 使 往 鄱陽 請 周瑜 議事 。 原來 周瑜 在 鄱陽湖 訓練 水師 , 聞 曹操 大軍 至 漢 上 , 便 星夜 回 柴桑郡 議 軍機 事 。 使者 未 發 , 周瑜 已 先 到 。 魯肅 與 瑜 最 厚 , 先 來 接 著 , 將 前 項 事 細述 一 番 。 周瑜 曰 : 「 子 敬 休 憂 , 瑜 自有 主張 。 今 可 速請 孔明 來 相見 。 」

魯肅 上馬 去 了 。 周瑜 方纔 歇息 。 忽 報 張昭 、 顧雍 、 張紘 、 步騭 四 人 來 相 探 。 瑜 接入 堂 中 坐 定 , 敘 寒溫 畢 。 張昭 曰 : 「 都督 知 江東 之 利害 否 ? 」 瑜 曰 : 「 未知 也 。 」 昭 曰 : 「 曹操 擁 眾 百萬 , 屯 於 漢 上 , 昨 傳 檄文 至 此 , 欲 請 主公 會獵 於 江夏 。 雖 有 相 吞 之 意 , 尚未 露 其 形 。 昭 等 勸 主公 且 降 之 , 庶 免 江 東 之 禍 。 不 想 魯子敬 從 江夏 帶 劉備 軍師 諸葛亮 至 此 , 彼 因 自 欲 雪 憤 , 特 下 說詞 以 激 主 公 。 子敬 卻 執迷不悟 。 正 欲 待 都督 一 決 。 」 瑜 曰 : 「 公 等 之 見 皆 同 否 ? 」 顧雍 等 曰 : 「 所 議 皆 同 。 」 瑜 曰 : 「 吾 亦 欲 降 久 矣 。 公 等 請 回 。 明早 見 主公 , 自有 定議 。 」

昭 等 辭去 。 少 頃 , 又 報 程普 、 黃蓋 、 韓當 等 一 班 戰將 來 見 。 瑜 迎 入 , 各 問 慰 訖 。 程普 曰 : 「 都督 知 江東 早晚 屬 他人 否 ? 」 瑜 曰 : 「 未知 也 。 」 普 曰 : 「 吾等 自 隨 孫 將軍 開基 創業 , 大小 數百 戰 , 方纔 戰 得 六 郡 城池 。 今 主公 聽 謀士 之 言 , 欲 降 曹操 , 此 真 可恥 可惜 之 事 。 吾等 寧 死 不 辱 。 望 都督 勸 主公 決計 興 兵 。 吾等 願 效死 戰 。 」 瑜 曰 : 「 將軍 等 所 見 皆 同 否 ? 」 黃 蓋 忿然 而 起 , 以 手 拍 額 曰 : 「 吾 頭 可 斷 , 誓 不 降 曹 ! 」 眾人 皆 曰 : 「 吾等 皆 不 願 降 。 」 瑜 曰 : 「 吾 正 欲 與 曹操 決戰 , 安 肯 投降 ? 將軍 等 請 回 。 瑜 見 主公 , 自有 定議 。 」

程普 等 別 去 。 又 未幾 , 諸葛 瑾 、 呂範 等 一 班兒 文官 相 候 。 瑜 迎 入 , 講禮 畢 。 諸葛瑾 曰 : 「 舍弟 諸葛亮 自 漢 上來 , 言 劉豫州 欲 結 東吳 , 共 伐 曹操 , 文武 商議 未定 。 因 舍弟 為 使 , 瑾 不 敢 多 言 , 專 候 都督 來 決 此 事 。 」 瑜 曰 : 「 以 公論 之 若 何 ? 」 瑾 曰 : 「 降 者 易 安 , 戰 者 難 保 。 」 周瑜 笑 曰 : 「 瑜 自有 主張 。 來日 同 至 府 下 定 議 。 」

瑾 等 辭 退 。 忽 又 報 呂蒙 、 甘寧 等 一 班兒 來 見 。 瑜 請 入 , 亦 敘談 此 事 。 有 要戰 者 , 有 要降 者 , 互相 爭論 。 瑜 曰 : 「 不必 多 言 , 來日 都 到 府下 公議 。 」 眾 乃 辭去 。 周瑜 冷笑 不止 。

至 晚 , 人 報 魯子 敬 引 孔明 來 拜 。 瑜 出 中門 迎 入 。 敘禮 畢 , 分 賓主 而 坐 。 肅 先 問 瑜 曰 : 「 今 曹操 驅 眾 南 侵 , 和 與 戰 二 策 , 主公 不能 決 , 一 聽 於 將軍 。 將軍 之 意 若 何 ? 」 瑜 曰 : 「 曹操 以 天子 為 名 , 其 師 不可 拒 。 且 其 勢 大 , 未 可 輕敵 。 戰 則 必 敗 , 降 則 易 安 。 吾 意 已 決 。 來日 見 主公 , 便 當 遣使 納 降 。 」

魯肅 愕然 曰 : 「 君 言 差 矣 ! 江東 基業 , 已 歷 三 世 , 豈可 一旦 棄 於 他人 ? 伯符 遺言 , 外事 付託 將軍 。 今 正 欲 仗 將軍 保全 國家 , 為 泰山 之 靠 , 奈何 亦 從 懦夫 之 議 耶 ? 」 瑜 曰 : 「 江東 六 郡 , 生靈 無限 ; 若 罹 兵革 之 禍 , 必 有 歸怨 於 我 , 故 決 計 請 降 耳 。 」 肅 曰 : 「 不然 。 以 將軍 之 英雄 , 東吳 之 險 固 , 操 未必 便 能 得志 也 。 」

二 人 互相 爭辯 , 孔明 只 袖手冷笑 。 瑜 曰 : 「 先生 何故 哂 笑 ? 」 孔明 曰 : 「 亮 不 笑 別人 , 笑 子敬 不識時務 耳 。 肅 曰 : 「 先生 如何 反 笑 我 不識時務 ? 」 孔明 曰 : 「 公 瑾主 意 欲 降 操 , 甚為 合理 。 」 瑜 曰 : 「 孔明 乃 識時務 之 士 , 必 與 吾 有 同心 。 」 肅 曰 : 「 孔明 , 你 也 如何 說 此 ? 」 孔明 曰 : 「 操 極 善 用 兵 , 天下 莫敢 當 。 向 只有 呂布 、 袁紹 、 袁術 、 劉表 敢 與 對敵 。 今 數 人 皆 被 操 滅 , 天下無人 矣 。 獨 有 劉豫州 不 識時務 , 強 與 爭 衡 。 今 孤身 江夏 , 存亡 未 保 。 將軍 決計 降 曹 , 可以 保 妻子 , 可以 全 富貴 。 國祚 遷移 , 付 之 天命 , 何 足 惜 哉 ! 魯肅 大怒 曰 : 「 汝 教 吾 主 屈膝 受辱 於 國賊 乎 ! 」 孔明 曰 : 「 愚 有 一 計 。 並 不 勞 牽 羊 擔 酒 , 納 土 獻 印 ; 亦 不須 親自 渡江 ; 只 須 遣 一 介 之 使 , 扁舟 送 兩 個 人 到 江 上 。 操 若 得 此 兩 人 , 百萬 之 眾 , 皆 卸甲 捲 旗 而 退 矣 。 」 瑜 曰 : 「 用 何 二 人 , 可 退 操兵 ? 」 孔明 曰 : 「 江 東 去 此 兩 人 , 如 大 木 飄 一 葉 , 太倉 減 一 粟 耳 。 而 操 得 之 , 必 大喜 而 去 。 」

瑜 又 問 果 用 何 二 人 孔明 曰 : 「 亮 居 隆中 時 , 即 聞 操 於 漳河 新 造 一 臺 , 名 曰 銅雀 , 極 其 壯麗 ; 廣 選 天下 美女 以 實 其 中 。 操 本 好色 之 徒 , 久 聞 江東 喬公 有 二 女 , 長 曰 大喬 , 次 曰 小喬 , 有 沈魚 落雁 之 容 , 閉 月 羞 花 之 貌 。 操 曾 發誓 曰 : 『 吾 一 願 掃平 四海 , 以 成帝 業 ; 一 願 得 江東 二 喬 , 置 之 銅雀臺 , 以 樂 晚年 , 雖 死 無 恨 矣 。 』 今 雖 引 百萬 之 眾 , 虎 視 江南 , 其 實 為 此 二 女 也 。 將軍 何不 去 尋 喬公 , 以 千金 買 此 二 女 , 差 人 送 與 曹操 。 操 得 二 女 , 稱 心滿意 , 必 班師 矣 。 此 范蠡 獻 西施 之 計 , 何 不 速 為 之 ? 瑜 曰 : 「 操 欲 得 二 喬 , 有 何 證 驗 ? 」 孔明 曰 : 「 曹操 幼子 曹植 , 字 子 建 , 下 筆 成 文 。 操 嘗 命 作 一 賦 , 名 曰 銅雀臺賦 。 賦 中 之 意 , 單 道 他 家 合 為 天子 , 誓 取 二 喬 。 」 瑜 曰 : 「 此 賦 公 能 記 否 ? 」 孔明 曰 : 「 吾 愛 其 文華 美 , 嘗 竊 記 之 。 」 瑜 曰 : 「 試 請 一 誦 。 」 孔明 即時 誦 銅雀臺 賦 云 :

從 明后 以 嬉游 兮 , 登 層 臺 以 娛 情 。 見 太府 之 廣 開 兮 , 觀 聖德 之 所 營 。 建 高 門 之 嵯峨 兮 , 浮 雙闕 乎 太清 。 立 中天 之 華觀 兮 , 連 飛 閣 乎 西城 。 臨 漳水 之 長流 兮 , 望 園果 之 滋榮 。 立 雙臺 於 左右 兮 , 有 玉龍 與 金鳳 。 攬 二喬 於 東南 兮 , 樂 朝夕 之 與 共 。 俯 皇都 之 宏麗 兮 , 瞰 雲霞 之 浮動 。 欣 群 才 之 來 萃 兮 , 協飛 熊之吉 夢 。 仰 春風 之 和穆 兮 , 聽 百 鳥 之 悲鳴 。 雲 天 互 其 既 立 兮 , 家 願 得 乎 雙 逞 。 揚 仁化 於 宇宙 兮 , 盡 肅恭 於 上京 。 惟 桓文 之為 盛 兮 , 豈 足 方 乎 聖明 ?

休 矣 ! 美 矣 ! 惠澤 遠 揚 。 翼 佐 我 皇家 兮 , 寧 彼 四方 。 同 天地 之 規量 兮 , 齊 日月 之 輝光 。 永 貴 尊 而 無極 兮 , 等 君 壽 於 東皇 。 御 龍旂 以 遨遊 兮 , 迴 鸞駕 而 周 章 。 恩化 及乎 四海 兮 , 嘉 物 阜 而 民 康 。 愿 斯 臺 之 永 固 兮 , 樂 終古 而 未 央 !

周瑜 聽罷 , 勃然大怒 , 離座 指北 而 罵 曰 : 「 老 賊 欺 吾 太甚 ! 」 孔明 急 起 止 之 曰 : 「 昔 單于 屢 侵 疆界 , 漢 天子 許 以 公主 和親 , 今 何 惜 民間 二 女 乎 ? 」 瑜 曰 : 「 公 有 所 不 知 。 大喬 是 孫伯符 將軍 主婦 , 小 喬乃瑜 之 妻 也 。 」 孔明 佯作 惶恐 之 狀 , 曰 : 「 亮 實 不 知 。 失口 亂 言 , 死 罪 ! 死 罪 ! 」 瑜 曰 : 「 吾 與 老賊 誓不兩立 ! 」 孔明 曰 : 「 事 須 三 思 , 免 致 後悔 。 」 瑜 曰 : 「 吾 承 伯符 寄託 , 安 有 屈身 降 操 之 理 ? 適 來 所 言 , 故 相 試 耳 。 吾 自 離 鄱陽湖 , 便 有 北伐 之 心 , 雖 刀 斧 加 頭 , 不易 其 志 也 。 望 孔明 助 一臂之力 , 同 破 曹操 。 」 孔明 曰 : 「 若 蒙 不 棄 , 願 效 犬馬 之 勞 , 早晚 拱 聽 驅策 。 」 瑜 曰 : 「 來日 入 見 主公 , 便 議 起 兵 。 」

孔明 與 魯肅 辭 出 , 相別 而 去 。 次日 清晨 , 孫權 升 堂 。 左邊 文官 張昭 、 顧雍 等 三十餘 人 ; 右邊 武官 程普 、 黃蓋 等 三十餘 人 。 衣冠 濟濟 , 劍 佩 鏘鏘 , 分班 侍立 。

少 頃 , 周瑜 入 見 。 禮 畢 , 孫權 問慰 罷 。 瑜 曰 : 「 近 聞 曹操 引 兵 屯 漢 上 , 馳 書 至 此 , 主公 尊 意 若 何 ? 」 權 即 取 檄文 與 周瑜 看 , 瑜 看 畢 , 笑 曰 : 「 老賊 以 我 江東 無 人 , 敢 如此 相侮 耶 ! 」 權 曰 : 「 君 之 意 若 何 ? 」 瑜 曰 : 「 主公 曾 與 眾 文武 商議 否 ? 」 權 曰 : 「 連日 議 此 事 , 有 勸 我 降 者 , 有 勸 我 戰 者 。 吾 意 未 定 , 故 請 公 謹 一 決 。 」 瑜 曰 : 「 誰 勸 主公 降 ? 」 權 曰 : 「 張子布 等 皆 主 其 意 。 」 瑜 即 問 張昭 曰 : 「 願 聞 先生 所以 主 降 之 意 。 」 昭 曰 : 「 曹操 挾 天子 而 征 四方 , 動 以 朝廷 為 名 , 近 又 得 荊州 , 威勢 愈 大 。 吾 江 東 可以 拒 操 者 , 長江 耳 。 今 操 艨艟 戰艦 , 何止 千百 ? 水陸 並 進 , 何 可 當 之 ? 不如 且 降 , 更 圖 後 計 。 」 瑜 曰 : 「 此 迂儒 之 論 也 ! 江 東 自 開國 以來 , 今 歷 三 世 , 安忍 一旦 廢棄 ! 」 權 曰 : 「 若 此 計 將 安 出 ? 瑜 曰 : 「 操 雖 託名 漢 相 , 實 為 漢賊 。 將軍 以 神武 雄才 , 仗 父兄 餘 業 , 據有 江 東 , 兵 精糧 足 , 正 當 橫行 天下 , 為 國家 除 殘 去 暴 , 奈何 降 賊 耶 ? 且 操 今 此 來 , 多 犯 兵家 之 忌 : 北土 未 平 , 馬 騰 、 韓 遂 為 其 後患 , 而 操 久 於 南征 , 一 忌 也 ; 北軍 不 諳 水戰 , 操 捨 鞍馬 , 仗 舟楫 , 與 東吳 爭 衡 , 二 忌 也 ; 又 時值 隆冬 盛寒 , 馬 無 蒿草 , 三 忌 也 ; 驅 中國 士卒 , 遠 涉 江湖 , 不 服 水土 , 多 生 疾病 , 四 忌 也 : 操兵 犯 此 數 忌 , 雖 多 必 敗 。 將軍 擒 操 , 正 在 今日 。 瑜 請 得 精兵 數千 , 進 屯夏口 , 為 將軍 破 之 ! 權 矍然 起 曰 : 「 老 賊 欲 廢 漢 自立 久 矣 , 所 懼 二 袁 、 呂布 、 劉表 與 孤耳 。 今 數 雄 已 滅 , 惟 孤 尚 存 。 孤 與 老 賊 , 誓不兩立 ! 卿 言 當 伐 , 甚 合 孤意 。 此 天 以 卿 授 我 也 。 」 瑜 曰 : 「 臣 為 將軍 決一 血戰 , 萬 死 不 辭 。 只 恐 將軍 狐疑 不定 。 」 權 拔 佩 劍 砍 面前 奏案 一 角 曰 : 「 諸 官 將 有 再 言 降 操 者 , 與 此 案 同 ! 」 言 罷 , 便 將 此 劍 賜 周瑜 , 即 封 瑜 為 大都督 , 程普 為 副都督 , 魯肅 為 贊軍 校尉 。 如 文武官 將 有 不 聽 號令 者 , 即 以 此 劍 誅 之 。

瑜 受 了 劍 , 對 眾 言 曰 : 「 吾 奉 主公 之 命 , 率 眾 破 曹 。 諸 將 官吏 來日 俱 於 江 畔 行營 聽 令 。 如 遲 誤 者 , 依 七 禁令 五十四 斬 施行 。 」 言 罷 , 辭 了 孫權 , 起身 出 府 。 眾 文武 各 無言 而 散 。

周瑜 回到 下 處 , 便 請 孔明 議事 。 孔明 至 。 瑜 曰 : 「 今日 府下 公議 已 定 , 願 求 破 曹 良策 。 」 孔明 曰 : 「 孫 將軍 心 尚未 穩 , 不可以 決策 也 。 」 瑜 曰 : 「 何謂 心 不 穩 ? 」 孔明 曰 : 「 心 怯 曹兵 之 多 , 懷 寡不敵眾 之 意 ; 將軍 以 軍 數 開 解 , 使 其 了然 無 疑 , 然後 大事 可 成 。 」 瑜 曰 : 「 先生 之 論 甚 善 。 」

乃 復 入 見 孫權 。 權 曰 : 「 公 瑾 夜 至 , 必 有 事 故 。 」 瑜 曰 : 「 來日 調撥 軍馬 , 主公 心 有 疑否 ? 」 權 曰 : 「 但 憂 曹操 兵 多 , 寡不敵眾 耳 。 他 無 所 疑 。 」 瑜 笑 曰 : 「 瑜 正 為 此 , 特 來 開 解 主公 。 主公 因 見 操 檄 文 , 言 水陸 大軍 百萬 , 故 懷疑 懼 , 不復 料 其 虛實 。 今 以 實 較 之 : 彼 將 中國 之 兵 , 不過 十五六萬 , 且 已 久 疲 , 所 得 袁氏 之 眾 , 亦 止 七八萬 耳 , 尚 多 懷疑 未 服 。 未 以 久 疲 之 卒 , 狐疑 之 眾 , 其 數 雖 多 , 不足 畏 也 。 瑜 得 五萬 兵 , 自 足 破 之 。 願 主公 勿 以為 慮 。 」 權 撫 瑜背 曰 : 「 公瑾 此 言 , 足 釋 吾 疑 。 子 布 無 謀 , 深 失 孤望 。 獨 卿 及 子敬 與 孤 同心 耳 。 卿 可 與 子 敬 、 程普 , 即日 選軍 前進 。 孤 當 續 發 人馬 , 多 載 資 糧 , 為 卿 後 應 。 卿 前軍 倘 不 如意 , 便 還 就 孤 。 孤 當 親 與 曹賊 決戰 , 更 無 他 疑 。 」

周瑜 謝 出 , 暗 忖 曰 : 「 孔明 早已 料 著 吳侯 之 心 。 其 計畫 又 高 我 一 頭 。 久 必 為 江東 之 患 , 不如 殺 之 。 」 乃 令 人 連夜 請 魯肅 入 帳 , 言 欲 殺 孔明 之 事 。 肅 曰 : 「 不可 。 今 操 賊 未 破 , 先 殺 賢士 , 是 自 去 其 助 也 。 」 瑜 曰 : 「 此 人 助 劉備 , 必 為 江 東 之 患 。 」 肅 曰 : 「 諸葛瑾 乃 其 親兄 , 可 令 招 此 人 同事 東吳 , 豈不 妙 哉 ? 瑜 善 其 言 。 次日 平 明 , 瑜 赴 行 營 , 升 中軍 帳 高 坐 。 左右 立 刀 斧 手 , 聚集 文官 武將 聽 令 。 原來 程普 年長 於 瑜 , 今 瑜爵 居 其 上 , 心 中 不 樂 ; 是日 乃 託病 不 出 , 令 長子 程咨 自 代 。 瑜 令 眾 將 曰 : 「 王法 無 親 , 諸君 各 守 乃 職 。 方今 曹操 弄 權 , 甚於 董卓 囚 天子 於 許昌 , 屯 暴兵 於 境 上 。 吾 今 奉命 討 之 , 諸君 幸 皆 努力 向 前 。 大軍 到處 , 不得 擾民 。 賞 勞罰 罪 , 並 不 徇縱 。 」

令 畢 , 即 差韓當 、 黃蓋 , 為 前部 先鋒 , 領 本部 戰船 , 即日 起 行 , 前 至 三江口 下寨 , 別 聽 將 令 ; 蔣欽 、 周泰 , 為 第二 隊 ; 凌統 、 潘璋 , 為 第三 隊 ; 太史慈 、 呂蒙 , 為 第四 隊 ; 陸遜 、 董襲 為 第五 隊 ; 呂範 、 朱治 為 四方 巡警 使 。 催 督 六隊 官軍 , 水陸 並進 , 剋期 取 齊 。

調撥 已 畢 , 諸 將 各自 收拾 船隻 軍器 起 行 。 程咨 回見 父 程普 , 說 周瑜 調 兵 , 動 止 有 法 。 普 大 驚 曰 : 「 吾 素 欺 周郎 懦弱 , 不足 為 將 ; 今 能 如此 , 真 將才 也 ! 我 如何 不 服 ? 」 遂 親 詣 行營 謝罪 。 瑜 亦 遜 謝 。

次日 , 瑜 請 諸葛 瑾 , 謂 曰 : 「 令 弟 孔明 有 王佐 之 才 , 如何 屈身 事 劉備 ? 今 幸 至 江東 , 欲 煩 先生 不惜 齒牙 餘 論 , 使 令 弟 棄 劉備 而 事 東吳 , 則 主公 既 得 良輔 , 而 先生 兄弟 又 得 相 見 , 豈不 美 哉 ? 先生 幸 即 一 行 。 」 瑾 曰 : 「 瑾 自 至 江 東 , 愧 無 寸 功 。 今 都督 有 命 , 敢 不 效力 ? 」 即時 上 馬 , 逕 投 驛亭 來 見 孔明 。 孔明 接入 , 哭 拜 , 各 訴 闊情 。

瑾 泣 曰 : 「 弟 知 伯夷 、 叔 齊 乎 ? 」 孔明 暗思 : 「 此 必 周郎教 來 說 我 也 。 」 遂 答 曰 : 「 夷 、 齊 , 古 之 聖賢 也 。 」 瑾 曰 : 「 夷 、 齊 雖 至 餓死 首 陽山 下 , 兄弟 二 人 亦 在 一 處 。 我 今 與 你 同胞 共 乳 , 乃 各 事 其 主 , 不能 旦暮 相聚 , 視 夷 、 齊 之 為 人 , 能 無愧 乎 ? 」 孔明 曰 : 「 兄 所 言 者 , 情 也 ; 弟 所 守 者 , 義 也 。 弟 與 兄 皆 漢人 。 今 劉皇叔 乃 漢室 之 冑 , 兄 若 能 去 東吳 , 而 與 弟 同事 劉皇叔 , 則 上 不愧為 漢臣 , 而 骨肉 又 得 相聚 , 此 情義 兩全 之 策 也 。 不 識 兄意 以 為何 如 ? 瑾 思 曰 : 「 我 來 說 他 , 反 被 他 說 了 我 也 。 」 遂 無言 回答 , 起身 辭去 , 回 見 周瑜 , 細述 孔明 之 言 。 瑜 曰 : 「 公 意 若 何 ? 」 瑾 曰 : 「 吾 受 孫 將軍 厚 恩 , 安 肯 相背 ? 」 瑜 曰 : 「 公 既 忠心 事 主 , 不必 多 言 。 吾 自有 伏 孔明 之 計 。 」 正 是 : 智 與 智 逢 宜 必 合 , 才 和 才角 又 難 容 。 畢竟 周瑜 何 計 伏 孔 明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