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 佛寺 看 新郎 ,劉皇叔 洞房 續 佳偶

卻說 孔明 聞魯肅 到 , 與 玄德 出城 迎接 , 接到 公 廨 , 相見 畢 。 肅曰 :「 主公 聞令 姪 棄 世 , 特具 薄禮 , 遣 某 前來 致 祭 。 周 都督 再三 致意 劉皇叔 、 諸葛 先生 。」 玄德 , 孔明 , 起 身 稱謝 , 收 了 禮物 , 置酒 相待 。 肅曰 :「 前者 皇叔 有言 :『 公子 不在 , 即還 荊州 。 』 今 公子 已 去世 , 必然 見還 。 不識 幾時 可以 交割 ? 」 玄德曰 :「 公且 飲酒 , 有 一個 商議 。」

肅強 飲數 盃 , 又 開言 相問 。 玄德 未及 回答 , 孔明 變色 曰 :「 子敬 好 不通 理 ! 直須 待 人 問口 ! 自我 高 皇帝 斬蛇 起義 , 開基立業 , 傳 至於 今 ; 不幸 奸雄 並起 , 各據 一方 , 少 不 得 天道好還 , 復歸 正統 。 我 主人 乃 中山 靖王 之後 , 孝景 皇帝 玄孫 , 今 皇上 之叔 , 豈 不可 分茅裂土 ? 況 劉景升 乃 我 主之兄 也 , 弟承兄業 , 有 何不 順 ? 汝主 乃 錢塘 小吏 之子 , 素 無 功德 於 朝廷 ; 今倚 勢力 , 占據 六 郡 八十一 州 , 尚自 貪心不足 , 而 欲 併吞 漢土 。 劉氏 天下 , 我主姓 劉倒 無分 , 汝主姓 孫反 要強 爭 。 且 赤壁之戰 , 我主多負 勤勞 , 眾將 並皆用 命 , 豈獨 是 汝 東吳 之力 ? 若非 我 借 東南風 , 周郎安 能展 半籌 之功 ? 江南 一破 , 休說 二喬 置於 銅雀宮 , 雖公等 家小 , 亦 不能 保 。 適來 我 主人 不即 答應 者 , 以 子敬乃 高明 之士 , 不待細 說 。 公 何不 察 之 甚 也 ! 一席話 , 說 得 魯子敬 緘口無言 ; 半晌 乃曰 :「 孔明之 言 , 怕 不 有理 ; 爭奈 魯肅 身上 甚 是 不便 。」 孔明曰 :「 有 何不 便處 ? 」 肅曰 :「 昔日 皇叔 當陽 受難 時 , 是 肅引 孔明渡 江 , 見 我 主公 ; 後來 周公瑾 要 興兵 取 荊州 , 又 是肅 擋住 ; 至 說 待 公子 去世 還 荊州 , 又 是 肅 擔承 ; 今 卻 不應 前言 , 教 魯肅 如何 回覆 ? 我主 與 周公瑾 必然 見罪 。 肅死 不恨 , 只恐 惹 惱 東吳 , 興 動干戈 , 皇叔 亦 不能 安坐 荊州 , 空為 恥笑 耳 。」

孔明曰 :「 曹操 統 百萬 之眾 , 動以 天子 為名 , 吾 亦 不 以 為 意 ! 豈懼 周郎 一 小兒 乎 ! 若恐 先生 面上 不 好看 , 我 勸 主人 立紙 文書 , 暫借 荊州 為本 ; 待 我 主別 圖得 城池 之時 , 便 交付 還 東吳 。 此論 如何 ? 」 肅曰 :「 孔明 待 奪得 何處 , 還我 東吳 ? 」 孔明曰 :「 中原 急 未 可圖 ; 西川 , 劉璋 闇弱 , 我 主將 圖 之 。 若圖 得 西川 , 那時 便還 。」

肅 無奈 , 只得 聽從 。 玄德親 筆 寫成 文書 一紙 , 押 了 字 。 保人 諸葛孔明 也 押 了 字 。 孔 明 曰 :「 亮 是 皇叔 這裏 人 , 難道 自家 作保 ? 觀子敬 先生 也 押 個 字 , 回見 吳侯 也 好看 。」 肅曰 :「 某知 皇叔 乃 仁義 之 人 , 必不相負 。」 遂 押 了 文字 , 收 了 文書 。 宴 罷辭 回 。 玄德 與 孔明 , 送到 船邊 。 孔明 囑 曰 :「 子敬 回見 吳侯 , 善言 伸意 , 休生 忘 想 。 若 不准 我 文書 , 我 翻 了 面皮 , 連 八十一 州 都 奪 了 。 今 只要 兩家 和氣 , 休教 曹賊 笑話 。」

肅 作別 下船 而 回 , 先到 柴桑郡 見 周瑜 。 瑜問 曰 :「 子敬討 荊州 如何 ? 」 肅曰 :「 有 文書 在 此 。」 呈 與 周瑜 。 瑜 頓足 曰 :「 子敬 中 諸葛 之謀 也 ! 名為 借地 , 實是 混賴 。 他 說 取 了 西川 便還 , 知 他 幾時 取 西川 ? 假如 十年 不得 西川 , 十年 不還 ? 等 這 文書 , 如何 中 用 , 你 卻 與 他 做 保 ! 他 若 不 還時 , 必須 連累 足下 。 倘 主公 見罪 , 奈何 ? 肅 聞言 , 呆 了 半晌 , 曰 :「 想 玄德 不負 我 。」 瑜 曰 :「 子敬乃 誠實 人 也 。 劉備 梟雄 之輩 , 諸葛亮 奸猾 之徒 , 恐不似 先生 心地 。」 肅曰 :「 若此 , 如之奈何 ? 」 瑜 曰 :「 子 敬是 我 恩人 , 想 昔日 指 囷 相贈 之情 , 如何 不救 你 ? 你 且 寬心 住 數日 , 待 江北 探細 的 回 , 別有區 處 。」 魯肅 跼蹐不安 。

過了 數日 , 細作 回報 :「 荊州 城中 揚起 布 旛 做好事 , 城外 別建 新墳 , 軍士 各 挂孝 。 」 瑜 驚問 曰 :「 沒 了 甚人 ? 」 細作 曰 :「 劉玄德 沒 了 甘夫人 , 即日 安排 殯葬 。」 瑜謂 魯 肅曰 :「 吾 計成 矣 。 使 劉備 束手就縛 , 荊州 反掌 可得 ! 」 肅曰 :「 計將安出 ? 」 瑜 曰 : 「 劉備 喪妻 , 必將 續娶 。 主公 有 一妹 , 極其 剛勇 , 侍婢 數百 , 居常帶 刀 , 房中 軍器 擺列 遍滿 , 雖 男子 不及 。 我 今 上書 主公 , 教人 去 荊州 為媒 , 說 劉備 來 入贅 。 賺 到 南 徐 , 妻子 不能 勾得 , 幽囚 在 獄中 , 卻 使 人 去 討 荊州 換 劉備 。 等 他 交割 了 荊州 城池 , 我別 有 主意 。 放子敬 身上 , 須無事 也 。」

魯肅 拜謝 。 周瑜 寫 了 書 呈 , 選 快船 送 魯肅 投南 徐見 孫權 , 先說 借 荊州 一事 , 呈 上文 書 。 權曰 :「 你 卻 如此 糊塗 ! 這樣 文書 , 要 他 何用 ? 」 肅曰 :「 周 都督 有書 呈 在 此 , 說 用 此計 , 可 得 荊州 。」

權看 畢 , 點頭 暗喜 , 尋思 :「 誰 人 可 去 ? 」 猛然 省 曰 :「 非呂範 不可 。」 遂 召呂範 至 , 謂 曰 :「 近聞 劉玄德 喪婦 。 吾 有 一妹 , 欲 招贅 玄德為 婿 , 永結 姻親 , 同心 破 曹 , 以 扶漢室 。 非子衡 不可 為媒 , 望 即 往 荊州 一 言 。」 範 領命 , 即日 收拾 船隻 , 帶 數個 從人 , 望 荊州 來 。

卻說 玄德自 沒 甘夫人 , 畫夜 煩惱 。 一日 , 正 與 孔明閒 敘 , 人報 東吳 差呂範 到來 。 孔 明笑 曰 :「 此 乃 周瑜之 計 , 必為 荊州 之故 。 亮 只 在 屏風 後 潛 聽 。 但 有 甚 說話 , 主公 都 應 承 了 。 留來 人 在 館驛 中 安歇 , 別作 商議 。」

玄德教 請 呂範入 , 禮畢 坐定 。 茶罷 , 玄德問 曰 :「 子衡 來 必 有所 諭 ? 」 範曰 :「 範 近 聞皇叔 失偶 , 有 一門 好親 , 故 不 避嫌 , 特來 作媒 。 未知 尊意 若何 ? 」 玄德曰 :「 中年 喪妻 , 大 不幸 也 。 骨肉未寒 , 安忍 便議親 ? 」 範曰 :「 人若 無妻 , 如屋 無梁 , 豈可 中道 而 廢 人倫 ? 吾主 吳侯有 一妹 , 美而賢 , 堪奉 箕帚 。 若 兩家 共 結秦晉之 好 , 則曹賊 不敢 正 視 東南 也 。 此事 家國 兩 便 , 請 皇叔 勿疑 。 但 我國 太 吳夫人 甚 愛幼 女 , 不肯 遠嫁 , 必求 皇 叔到 東吳 就 婚 。」 玄德曰 :「 此事 吳侯 知否 ? 」 範曰 :「 不 先 稟 吳 侯 , 如何 敢 造次 來說 ? 」 玄德曰 :「 吾 年 已 半百 , 鬢髮 斑白 。 吳侯之 妹 , 正當 妙齡 , 恐非 配偶 。」 範曰 :「 吳侯之 妹 , 身 雖 女子 , 志勝 男兒 。 常言 :『 若非 天下英雄 , 吾 不事 之 。 』 今 皇叔 名聞 四 海 , 正 所謂 淑女 配 君子 , 豈以 年 齒 上下 相 嫌乎 ? 」 玄德曰 :「 公且 少留 , 來日 回報 。」

是 日 設宴 相待 , 留 於 館舍 。 至晚 與 孔明 商議 。 孔明曰 :「 來意 , 亮 已 知道 了 。 適間 卜 易得 一 大吉大利 之兆 。 主公 便 可 應允 。 先教 孫乾 和 呂範 回見 吳侯 。 面許 已定 , 擇日 便 去 就親 。」 玄德曰 :「 周瑜 定計 欲害 劉備 , 豈 可以 身輕入 危險 之地 ? 」 孔明 大笑 曰 :「 周瑜 雖能 用計 , 豈能 出 諸葛亮 之料乎 ! 略用 小謀 , 使 周瑜 半籌 不展 ; 吳侯之 妹 , 又 屬主 公 ; 荊州 萬無一失 。」

玄德 懷疑 未決 。 孔明竟 教 孫乾往 江南 說合 親事 。 孫乾領 了 言語 , 與 呂範同 到 江南 , 來見 孫權 。 權曰 「 吾 願將 小妹 招贅 玄德 , 並 無異 心 。」 孫乾 拜謝 , 回 荊州 見 玄德 , 言吳 侯專候 主公 去 結親 。 玄德 懷疑 不敢 往 。 孔明曰 :「 吾 已 定下 三條 計策 , 非子 龍 不 可行 也 。」 遂喚 趙雲 近前 , 附耳 言 曰 :「 汝保 主公 入吳 , 當領 此 三個 錦囊 。 囊中 有 三條 妙計 , 依次 而行 。」 即將 三個 錦囊 , 與 雲 貼 肉 收藏 。 孔明先 使人往 東吳 納了聘 , 一切 完備 。

時 建安 十四年 冬 十月 。 玄德 與 趙雲 , 孫乾取 快船 十隻 , 隨行 五百餘 人 , 離 了 荊州 , 前往 南徐 進發 。 荊州 之 事 , 皆 聽 孔明 裁處 。 玄德 心中 怏怏 不安 。 到 南 徐 , 適船 已傍岸 。 雲 曰 :「 軍師 分付 三條 妙計 , 依次 而行 。 今 已 而 此 , 當先 開 第一個 錦囊 來看 。」

於是 開囊 看 了 計策 , 便喚 五百 隨行 軍士 , 一一 分付 如此 如此 。 眾軍 領命 而 去 , 又 教 玄德先 往見 喬國老 。 那 喬國老 乃二喬 之父 , 居於 南徐 。 玄德 牽羊擔酒 , 先 往 拜見 , 說 呂 範為 媒 , 娶 夫人 之 事 。 隨行 五百 軍士 , 都 披紅 挂 綵 , 入 南郡 買辦 物件 , 傳說 玄德入 贅東 吳 , 城中 人盡知 其事 。 孫權知 玄德 已 到 , 教呂範 相待 , 且 就 館舍 安歇 。

卻說 喬國老 既見 玄德 , 使入 見 吳國太 賀喜 。 國太 曰 :「 有何 喜事 ? 」 喬國老 曰 :「 令愛 已許 劉玄德 為 夫人 , 今玄德 已 到 , 何故 相瞞 ? 」 國太驚 曰 :「 老身 不知 此事 ! 」 便 使人 請 吳侯問 虛實 , 一面 先使 人 於 城中 探聽 。 人 皆 回報 :「 果有 此事 。 女婿 已 在 館驛 安 歇 。 五百 隨 行軍 都 在 城中 買豬 羊過 果品 , 準備 成親 。 做媒 的 女家 是 呂範 , 男家 是 孫乾 , 俱 在 館驛 中 相待 。」 國太 吃 了 一驚 。

少頃 , 孫權入 後堂 見 母親 。 國太 搥 胸 大哭 。 權曰 :「 母親 何故 煩惱 ? 」 國太 曰 :「 你 直 如此 將我 看承得 如 無物 ! 我 姐姐 臨危 之時 , 分付 你 甚麼 話 來 ? 」 孫權 失驚 曰 :「 母 親有 話 明說 , 何苦 如此 ? 」 國太 曰 :「 男大須婚 , 女大須嫁 , 古今 常理 。 我 為 你 母親 , 事 當 稟 命 於 我 。 你 招 劉玄德 為婿 , 如何 瞞 我 ? 女兒 須是 我 的 ! 權吃 了 一驚 , 問曰 :「 那裏 得 這話 來 ? 」 國太 曰 :「 若 要 不知 , 除非 莫為 。 滿城 百 姓 , 那 一個 不知 ? 你 倒 瞞 我 ! 」 喬國老 曰 :「 老夫 已知 多日 了 , 今 特來 賀喜 。」 權曰 : 「 非 也 。 此 是 周瑜之 計 。 因要 取 荊州 , 故將 此 為 名 , 賺 劉備 來 拘囚 在 此 , 要 他 把 荊州 來 換 ; 若 其 不 從 , 先 斬 劉備 。 此 是 計策 , 非 實意 也 。」

國太大怒 , 罵 周瑜 曰 :「 汝 做 六 郡 八十一 州 大 都督 , 直 恁 無條 計策 去取 荊州 , 卻將 我 女兒 為名 , 使 美人計 ! 殺 了 劉備 , 我 女 便是 望門寡 , 將來 再 怎 的 說親 ? 須誤 了 我 女兒 一世 ! 你們好 做作 ! 」 喬國老 曰 :「 若用 此計 , 便 得 荊州 , 也 被 天下 恥笑 。 此事 如何 行 得 ! 說 得 孫權 默然 無語 。 國太 不 住口 的 罵 周瑜 。 喬國老 勸 曰 :「 事已如此 , 劉皇叔 乃漢 室 宗親 , 不如 真個 招 他 為 婿 , 免得 出醜 。」 權曰 :「 年紀 怕 不 相當 。」 國老 曰 :「 劉皇 叔乃當 世豪傑 , 若 招得 這個 女婿 , 也 不辱 了 令妹 。」 國太 曰 :「 我 不曾 認得 劉皇叔 , 明 日約 在 甘露寺 相見 。 如不中 我意 , 任從 你們 行事 ; 若 中 我 的 意 , 我 自 把 女兒 嫁 他 。」

孫權乃 大孝之人 , 見 母親 如此 言語 , 隨即 應承 , 出外 喚呂範 , 分付 來日 甘露寺 方丈 設宴 , 國太要 見 劉備 。 呂範 曰 :「 何不 令 賈華部領 三百 刀斧手 , 伏 於 兩廊 ? 若國 太不喜 時 , 一聲 號舉 , 兩邊 齊 出 , 將他 拏 下 。」 權遂喚 賈華 分付 先 準備 , 只 看國 太 舉動 。

卻說 喬國老 辭 吳國太 歸 , 使人 去 報玄德 , 言 來日 吳侯 , 國太 親自 要 見 , 好生 在意 。 玄德 與 孫乾 , 趙雲 商議 。 雲 曰 :「 來日 此會 , 多凶少吉 , 雲自引 五百 軍 保護 。」

次日 , 吳國太 , 喬國老 先 在 甘露寺 方丈 坐定 。 孫權引 一班 謀士 , 隨後 都 到 , 卻 教呂 範來 館驛 中請 玄德 。 玄德內 披細 鎧 , 外穿 錦袍 , 從人 背劍 緊隨 , 上馬 投 甘露寺 來 。 趙雲 全裝貫 帶 , 引 五百 軍 隨行 。 來到 寺前 下馬 , 先見 孫權 。 權觀 玄德 儀表非凡 , 心中 有 畏懼 之意 。

二人 敘 禮畢 , 遂入 方丈 見國 太 。 國太見 了 玄德 , 大喜 , 謂 喬國老 曰 :「 真吾婿 也 ! 」 國老 曰 :「 玄德有 龍鳳 之姿 , 天日 之表 ; 更 兼 仁德 布 於 天下 ; 國太得 此 佳婿 , 真可慶 也 。」 玄德拜 謝 , 共宴 於 方丈 之中 。

少刻 , 子龍帶 劍 而入 , 立於 玄德之 側 。 國太問 曰 :「 此 是 何人 ? 」 玄德答 曰 :「 常 山 趙子龍 也 。」 國太 曰 :「 莫非 當陽 長阪 抱 阿斗 者 乎 ? 」 玄德曰 :「 然 。」 國太 曰 :「 真 將軍 也 ! 」 遂 賜 以 酒 。 趙雲 謂 玄德曰 :「 卻 纔 某 於 廊 下 巡視 , 見 房內 有 刀斧手 埋伏 , 必 無 好意 。 可 告知 國太 。」 玄德乃 跪 於 國太席 前 , 泣而告 曰 :「 若 殺 劉備 , 就此 請 誅 。 」 國太 曰 :「 何出 此言 ? 」 玄德曰 :「 廊 下 暗伏 刀斧手 , 非殺備 而何 ? 國太大怒 , 責罵 孫權 :「 今日 玄德既 為 我婿 , 即 我 之 兒女 也 。 何故 伏刀 斧 伏 刀手 於 廊 下 ? 」 權推 不知 , 喚呂範問 之 。 範推 賈華 。 國太喚 賈華 責罵 , 華 默然 無言 。 國太 喝令 斬 之 。 玄德告 曰 :「 若 斬 大將 , 於親 不利 。 備難 久居 膝下 矣 。」 喬國老 也 相勸 。 國太方 叱 退 賈華 。 刀斧手 皆 抱頭鼠竄 而 去 。 玄德 更衣 出殿 前 , 見庭下 有 一 石塊 。 玄德拔 從者 所 佩之劍 , 仰天 祝 曰 :「 若 劉備 得 返回 荊州 , 成 王霸之 業 , 一劍 揮石 為 兩段 。 如 死於 此地 , 劍 剁 石不開 。」 言 訖 , 手起 劍 落 , 火光 迸濺 , 砍 石為 兩段 。

孫權 在 後面 看見 , 問曰 :「 玄德公 如何 恨 此石 ? 」 玄德曰 :「 備年 近五旬 , 不能 為 國家 剿除 賊黨 , 心常 自恨 。 今蒙國 太 招為 女婿 , 此 平生 之 際遇 也 。 恰 纔 問天買卦 , 如破 曹興漢 , 砍斷 此石 。 今 果然如此 。」 權暗思 :「 劉備 莫非 用 此言 瞞 我 ? 」 亦 掣 劍謂 玄德 曰 :「 吾 亦 問天買卦 。 若破得 曹賊 , 亦 斷 此石 。」 卻 暗暗 祝告 曰 :「 若 再 取得 荊州 , 與 旺 東吳 , 砍 石為 兩半 ! 」 手起 劍 落 , 巨石 亦 開 。 至今 有 十字 紋 痕石 尚存 。 後人 觀此 勝蹟 , 作詩 讚 曰 : 寶劍 落時 山石 斷 , 金環響 處 火光 生 。 兩朝 旺氣 皆 天數 , 從此 乾坤 鼎足 成 。

二人 棄劍 , 相攜 入席 。 又 飲數 巡 , 孫乾 目視 玄德 。 玄德辭 曰 :「 備 不勝酒力 , 告退 。」 孫權 送出 寺 前 , 二人 並立 , 觀 江山 之景 。 玄德曰 :「 此 乃 天下第一 江山 也 ! 」 至今 甘露寺 碑 上 云 :「 天下第一 江山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江山 雨霽擁 青螺 , 境界 無憂 樂 最 多 。 昔日 英雄 凝目 處 , 巖崖 依舊 抵 風波 。

二人 共覽 之次 , 江風 浩蕩 , 洪波 滾雪 , 白浪掀天 。 忽見波 上葉 小舟 , 行 於 江面 上 , 如行平 也 。 玄 德 歎 曰 :「『 南 人 駕船 , 北 人 乘馬 』, 信有 之 也 。」 孫權 聞言 自思 曰 :「 劉備 此言 , 戲我 不慣 乘馬 耳 。」 乃令 左右 牽過 馬來 , 飛身 上馬 , 馳驟 下山 , 復 加鞭 上嶺 , 笑謂 玄德曰 :「 南 人 不能 乘馬 乎 ? 」 玄德聞 言 , 撩衣 一躍 , 躍上 馬背 , 飛走 下山 , 復 馳騁 而 上 。 二人 立馬 於 山坡 之上 , 揚鞭 大笑 。 至今 此處 名為 「 駐馬坡 」。 後人 有詩 曰 : 馳驟 龍駒 氣概 多 , 二人 並轡 望 山河 。 東吳 , 西蜀成 王霸 , 千古 猶存 駐馬坡 。

當日 二人 並轡 而 回 。 南 徐之民 , 無不 稱賀 。 玄德自 回 館驛 , 與 孫乾 商議 。 乾 曰 :「 主公 只是 哀求 喬國老 , 早早 畢姻 , 免生 別事 。」 次日 , 玄德 復 至 喬國老 宅前 下馬 。 國老 接入 , 禮畢 , 茶罷 , 玄德告 曰 :「 江左 之 人 , 多有 要害 劉備 者 , 恐 不能 久居 。」 國老 曰 :「 玄德 寬心 : 吾 為 公告 國太 , 令作 護持 。

玄德拜 謝自回 。 喬國老 入見國 太 , 言 玄德恐 有人 謀害 , 急急 要 回 。 國太大怒 曰 :「 我 的 女婿 , 誰 敢 害 他 ! 」 即時 便教 搬入 書院 暫住 , 擇日 畢姻 。 玄德自 入告國 太 曰 :「 只 恐 趙雲 在外 不便 , 軍士 無人 約束 。」 國太教 盡 搬入 府 中 安歇 , 休 留在 館驛 中 , 免得 生事 。

玄德大 喜 。 數日 之內 , 大排 筵會 , 孫夫人 與 玄德 結親 。 至晚 客散 , 兩行 紅炬 , 接引 玄德入 房 。 燈光 之下 , 但 見 槍 刀 簇滿 ; 侍婢 皆 佩劍 懸刀 , 立於 兩旁 。 諕 得 玄 德 魂不附體 。 正是 : 驚看 侍女 橫刀 立 , 疑是 東吳 設 伏兵 。 畢竟 是 何 緣故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 佛寺 看 新郎 ,劉皇叔 洞房 續 佳偶

卻說 孔明 聞魯肅 到 , 與 玄德 出城 迎接 , 接到 公 廨 , 相見 畢 。 肅曰 :「 主公 聞令 姪 棄 世 , 特具 薄禮 , 遣 某 前來 致 祭 。 周 都督 再三 致意 劉皇叔 、 諸葛 先生 。」 玄德 , 孔明 , 起 身 稱謝 , 收 了 禮物 , 置酒 相待 。 肅曰 :「 前者 皇叔 有言 :『 公子 不在 , 即還 荊州 。 』 今 公子 已 去世 , 必然 見還 。 不識 幾時 可以 交割 ? 」 玄德曰 :「 公且 飲酒 , 有 一個 商議 。」

肅強 飲數 盃 , 又 開言 相問 。 玄德 未及 回答 , 孔明 變色 曰 :「 子敬 好 不通 理 ! 直須 待 人 問口 ! 自我 高 皇帝 斬蛇 起義 , 開基立業 , 傳 至於 今 ; 不幸 奸雄 並起 , 各據 一方 , 少 不 得 天道好還 , 復歸 正統 。 我 主人 乃 中山 靖王 之後 , 孝景 皇帝 玄孫 , 今 皇上 之叔 , 豈 不可 分茅裂土 ? 況 劉景升 乃 我 主之兄 也 , 弟承兄業 , 有 何不 順 ? 汝主 乃 錢塘 小吏 之子 , 素 無 功德 於 朝廷 ; 今倚 勢力 , 占據 六 郡 八十一 州 , 尚自 貪心不足 , 而 欲 併吞 漢土 。 劉氏 天下 , 我主姓 劉倒 無分 , 汝主姓 孫反 要強 爭 。 且 赤壁之戰 , 我主多負 勤勞 , 眾將 並皆用 命 , 豈獨 是 汝 東吳 之力 ? 若非 我 借 東南風 , 周郎安 能展 半籌 之功 ? 江南 一破 , 休說 二喬 置於 銅雀宮 , 雖公等 家小 , 亦 不能 保 。 適來 我 主人 不即 答應 者 , 以 子敬乃 高明 之士 , 不待細 說 。 公 何不 察 之 甚 也 ! 一席話 , 說 得 魯子敬 緘口無言 ; 半晌 乃曰 :「 孔明之 言 , 怕 不 有理 ; 爭奈 魯肅 身上 甚 是 不便 。」 孔明曰 :「 有 何不 便處 ? 」 肅曰 :「 昔日 皇叔 當陽 受難 時 , 是 肅引 孔明渡 江 , 見 我 主公 ; 後來 周公瑾 要 興兵 取 荊州 , 又 是肅 擋住 ; 至 說 待 公子 去世 還 荊州 , 又 是 肅 擔承 ; 今 卻 不應 前言 , 教 魯肅 如何 回覆 ? 我主 與 周公瑾 必然 見罪 。 肅死 不恨 , 只恐 惹 惱 東吳 , 興 動干戈 , 皇叔 亦 不能 安坐 荊州 , 空為 恥笑 耳 。」

孔明曰 :「 曹操 統 百萬 之眾 , 動以 天子 為名 , 吾 亦 不 以 為 意 ! 豈懼 周郎 一 小兒 乎 ! 若恐 先生 面上 不 好看 , 我 勸 主人 立紙 文書 , 暫借 荊州 為本 ; 待 我 主別 圖得 城池 之時 , 便 交付 還 東吳 。 此論 如何 ? 」 肅曰 :「 孔明 待 奪得 何處 , 還我 東吳 ? 」 孔明曰 :「 中原 急 未 可圖 ; 西川 , 劉璋 闇弱 , 我 主將 圖 之 。 若圖 得 西川 , 那時 便還 。」

肅 無奈 , 只得 聽從 。 玄德親 筆 寫成 文書 一紙 , 押 了 字 。 保人 諸葛孔明 也 押 了 字 。 孔 明 曰 :「 亮 是 皇叔 這裏 人 , 難道 自家 作保 ? 觀子敬 先生 也 押 個 字 , 回見 吳侯 也 好看 。」 肅曰 :「 某知 皇叔 乃 仁義 之 人 , 必不相負 。」 遂 押 了 文字 , 收 了 文書 。 宴 罷辭 回 。 玄德 與 孔明 , 送到 船邊 。 孔明 囑 曰 :「 子敬 回見 吳侯 , 善言 伸意 , 休生 忘 想 。 若 不准 我 文書 , 我 翻 了 面皮 , 連 八十一 州 都 奪 了 。 今 只要 兩家 和氣 , 休教 曹賊 笑話 。」

肅 作別 下船 而 回 , 先到 柴桑郡 見 周瑜 。 瑜問 曰 :「 子敬討 荊州 如何 ? 」 肅曰 :「 有 文書 在 此 。」 呈 與 周瑜 。 瑜 頓足 曰 :「 子敬 中 諸葛 之謀 也 ! 名為 借地 , 實是 混賴 。 他 說 取 了 西川 便還 , 知 他 幾時 取 西川 ? 假如 十年 不得 西川 , 十年 不還 ? 等 這 文書 , 如何 中 用 , 你 卻 與 他 做 保 ! 他 若 不 還時 , 必須 連累 足下 。 倘 主公 見罪 , 奈何 ? 肅 聞言 , 呆 了 半晌 , 曰 :「 想 玄德 不負 我 。」 瑜 曰 :「 子敬乃 誠實 人 也 。 劉備 梟雄 之輩 , 諸葛亮 奸猾 之徒 , 恐不似 先生 心地 。」 肅曰 :「 若此 , 如之奈何 ? 」 瑜 曰 :「 子 敬是 我 恩人 , 想 昔日 指 囷 相贈 之情 , 如何 不救 你 ? 你 且 寬心 住 數日 , 待 江北 探細 的 回 , 別有區 處 。」 魯肅 跼蹐不安 。

過了 數日 , 細作 回報 :「 荊州 城中 揚起 布 旛 做好事 , 城外 別建 新墳 , 軍士 各 挂孝 。 」 瑜 驚問 曰 :「 沒 了 甚人 ? 」 細作 曰 :「 劉玄德 沒 了 甘夫人 , 即日 安排 殯葬 。」 瑜謂 魯 肅曰 :「 吾 計成 矣 。 使 劉備 束手就縛 , 荊州 反掌 可得 ! 」 肅曰 :「 計將安出 ? 」 瑜 曰 : 「 劉備 喪妻 , 必將 續娶 。 主公 有 一妹 , 極其 剛勇 , 侍婢 數百 , 居常帶 刀 , 房中 軍器 擺列 遍滿 , 雖 男子 不及 。 我 今 上書 主公 , 教人 去 荊州 為媒 , 說 劉備 來 入贅 。 賺 到 南 徐 , 妻子 不能 勾得 , 幽囚 在 獄中 , 卻 使 人 去 討 荊州 換 劉備 。 等 他 交割 了 荊州 城池 , 我別 有 主意 。 放子敬 身上 , 須無事 也 。」

魯肅 拜謝 。 周瑜 寫 了 書 呈 , 選 快船 送 魯肅 投南 徐見 孫權 , 先說 借 荊州 一事 , 呈 上文 書 。 權曰 :「 你 卻 如此 糊塗 ! 這樣 文書 , 要 他 何用 ? 」 肅曰 :「 周 都督 有書 呈 在 此 , 說 用 此計 , 可 得 荊州 。」

權看 畢 , 點頭 暗喜 , 尋思 :「 誰 人 可 去 ? 」 猛然 省 曰 :「 非呂範 不可 。」 遂 召呂範 至 , 謂 曰 :「 近聞 劉玄德 喪婦 。 吾 有 一妹 , 欲 招贅 玄德為 婿 , 永結 姻親 , 同心 破 曹 , 以 扶漢室 。 非子衡 不可 為媒 , 望 即 往 荊州 一 言 。」 範 領命 , 即日 收拾 船隻 , 帶 數個 從人 , 望 荊州 來 。

卻說 玄德自 沒 甘夫人 , 畫夜 煩惱 。 一日 , 正 與 孔明閒 敘 , 人報 東吳 差呂範 到來 。 孔 明笑 曰 :「 此 乃 周瑜之 計 , 必為 荊州 之故 。 亮 只 在 屏風 後 潛 聽 。 但 有 甚 說話 , 主公 都 應 承 了 。 留來 人 在 館驛 中 安歇 , 別作 商議 。」

玄德教 請 呂範入 , 禮畢 坐定 。 茶罷 , 玄德問 曰 :「 子衡 來 必 有所 諭 ? 」 範曰 :「 範 近 聞皇叔 失偶 , 有 一門 好親 , 故 不 避嫌 , 特來 作媒 。 未知 尊意 若何 ? 」 玄德曰 :「 中年 喪妻 , 大 不幸 也 。 骨肉未寒 , 安忍 便議親 ? 」 範曰 :「 人若 無妻 , 如屋 無梁 , 豈可 中道 而 廢 人倫 ? 吾主 吳侯有 一妹 , 美而賢 , 堪奉 箕帚 。 若 兩家 共 結秦晉之 好 , 則曹賊 不敢 正 視 東南 也 。 此事 家國 兩 便 , 請 皇叔 勿疑 。 但 我國 太 吳夫人 甚 愛幼 女 , 不肯 遠嫁 , 必求 皇 叔到 東吳 就 婚 。」 玄德曰 :「 此事 吳侯 知否 ? 」 範曰 :「 不 先 稟 吳 侯 , 如何 敢 造次 來說 ? 」 玄德曰 :「 吾 年 已 半百 , 鬢髮 斑白 。 吳侯之 妹 , 正當 妙齡 , 恐非 配偶 。」 範曰 :「 吳侯之 妹 , 身 雖 女子 , 志勝 男兒 。 常言 :『 若非 天下英雄 , 吾 不事 之 。 』 今 皇叔 名聞 四 海 , 正 所謂 淑女 配 君子 , 豈以 年 齒 上下 相 嫌乎 ? 」 玄德曰 :「 公且 少留 , 來日 回報 。」

是 日 設宴 相待 , 留 於 館舍 。 至晚 與 孔明 商議 。 孔明曰 :「 來意 , 亮 已 知道 了 。 適間 卜 易得 一 大吉大利 之兆 。 主公 便 可 應允 。 先教 孫乾 和 呂範 回見 吳侯 。 面許 已定 , 擇日 便 去 就親 。」 玄德曰 :「 周瑜 定計 欲害 劉備 , 豈 可以 身輕入 危險 之地 ? 」 孔明 大笑 曰 :「 周瑜 雖能 用計 , 豈能 出 諸葛亮 之料乎 ! 略用 小謀 , 使 周瑜 半籌 不展 ; 吳侯之 妹 , 又 屬主 公 ; 荊州 萬無一失 。」

玄德 懷疑 未決 。 孔明竟 教 孫乾往 江南 說合 親事 。 孫乾領 了 言語 , 與 呂範同 到 江南 , 來見 孫權 。 權曰 「 吾 願將 小妹 招贅 玄德 , 並 無異 心 。」 孫乾 拜謝 , 回 荊州 見 玄德 , 言吳 侯專候 主公 去 結親 。 玄德 懷疑 不敢 往 。 孔明曰 :「 吾 已 定下 三條 計策 , 非子 龍 不 可行 也 。」 遂喚 趙雲 近前 , 附耳 言 曰 :「 汝保 主公 入吳 , 當領 此 三個 錦囊 。 囊中 有 三條 妙計 , 依次 而行 。」 即將 三個 錦囊 , 與 雲 貼 肉 收藏 。 孔明先 使人往 東吳 納了聘 , 一切 完備 。

時 建安 十四年 冬 十月 。 玄德 與 趙雲 , 孫乾取 快船 十隻 , 隨行 五百餘 人 , 離 了 荊州 , 前往 南徐 進發 。 荊州 之 事 , 皆 聽 孔明 裁處 。 玄德 心中 怏怏 不安 。 到 南 徐 , 適船 已傍岸 。 雲 曰 :「 軍師 分付 三條 妙計 , 依次 而行 。 今 已 而 此 , 當先 開 第一個 錦囊 來看 。」

於是 開囊 看 了 計策 , 便喚 五百 隨行 軍士 , 一一 分付 如此 如此 。 眾軍 領命 而 去 , 又 教 玄德先 往見 喬國老 。 那 喬國老 乃二喬 之父 , 居於 南徐 。 玄德 牽羊擔酒 , 先 往 拜見 , 說 呂 範為 媒 , 娶 夫人 之 事 。 隨行 五百 軍士 , 都 披紅 挂 綵 , 入 南郡 買辦 物件 , 傳說 玄德入 贅東 吳 , 城中 人盡知 其事 。 孫權知 玄德 已 到 , 教呂範 相待 , 且 就 館舍 安歇 。

卻說 喬國老 既見 玄德 , 使入 見 吳國太 賀喜 。 國太 曰 :「 有何 喜事 ? 」 喬國老 曰 :「 令愛 已許 劉玄德 為 夫人 , 今玄德 已 到 , 何故 相瞞 ? 」 國太驚 曰 :「 老身 不知 此事 ! 」 便 使人 請 吳侯問 虛實 , 一面 先使 人 於 城中 探聽 。 人 皆 回報 :「 果有 此事 。 女婿 已 在 館驛 安 歇 。 五百 隨 行軍 都 在 城中 買豬 羊過 果品 , 準備 成親 。 做媒 的 女家 是 呂範 , 男家 是 孫乾 , 俱 在 館驛 中 相待 。」 國太 吃 了 一驚 。

少頃 , 孫權入 後堂 見 母親 。 國太 搥 胸 大哭 。 權曰 :「 母親 何故 煩惱 ? 」 國太 曰 :「 你 直 如此 將我 看承得 如 無物 ! 我 姐姐 臨危 之時 , 分付 你 甚麼 話 來 ? 」 孫權 失驚 曰 :「 母 親有 話 明說 , 何苦 如此 ? 」 國太 曰 :「 男大須婚 , 女大須嫁 , 古今 常理 。 我 為 你 母親 , 事 當 稟 命 於 我 。 你 招 劉玄德 為婿 , 如何 瞞 我 ? 女兒 須是 我 的 ! 權吃 了 一驚 , 問曰 :「 那裏 得 這話 來 ? 」 國太 曰 :「 若 要 不知 , 除非 莫為 。 滿城 百 姓 , 那 一個 不知 ? 你 倒 瞞 我 ! 」 喬國老 曰 :「 老夫 已知 多日 了 , 今 特來 賀喜 。」 權曰 : 「 非 也 。 此 是 周瑜之 計 。 因要 取 荊州 , 故將 此 為 名 , 賺 劉備 來 拘囚 在 此 , 要 他 把 荊州 來 換 ; 若 其 不 從 , 先 斬 劉備 。 此 是 計策 , 非 實意 也 。」

國太大怒 , 罵 周瑜 曰 :「 汝 做 六 郡 八十一 州 大 都督 , 直 恁 無條 計策 去取 荊州 , 卻將 我 女兒 為名 , 使 美人計 ! 殺 了 劉備 , 我 女 便是 望門寡 , 將來 再 怎 的 說親 ? 須誤 了 我 女兒 一世 ! 你們好 做作 ! 」 喬國老 曰 :「 若用 此計 , 便 得 荊州 , 也 被 天下 恥笑 。 此事 如何 行 得 ! 說 得 孫權 默然 無語 。 國太 不 住口 的 罵 周瑜 。 喬國老 勸 曰 :「 事已如此 , 劉皇叔 乃漢 室 宗親 , 不如 真個 招 他 為 婿 , 免得 出醜 。」 權曰 :「 年紀 怕 不 相當 。」 國老 曰 :「 劉皇 叔乃當 世豪傑 , 若 招得 這個 女婿 , 也 不辱 了 令妹 。」 國太 曰 :「 我 不曾 認得 劉皇叔 , 明 日約 在 甘露寺 相見 。 如不中 我意 , 任從 你們 行事 ; 若 中 我 的 意 , 我 自 把 女兒 嫁 他 。」

孫權乃 大孝之人 , 見 母親 如此 言語 , 隨即 應承 , 出外 喚呂範 , 分付 來日 甘露寺 方丈 設宴 , 國太要 見 劉備 。 呂範 曰 :「 何不 令 賈華部領 三百 刀斧手 , 伏 於 兩廊 ? 若國 太不喜 時 , 一聲 號舉 , 兩邊 齊 出 , 將他 拏 下 。」 權遂喚 賈華 分付 先 準備 , 只 看國 太 舉動 。

卻說 喬國老 辭 吳國太 歸 , 使人 去 報玄德 , 言 來日 吳侯 , 國太 親自 要 見 , 好生 在意 。 玄德 與 孫乾 , 趙雲 商議 。 雲 曰 :「 來日 此會 , 多凶少吉 , 雲自引 五百 軍 保護 。」

次日 , 吳國太 , 喬國老 先 在 甘露寺 方丈 坐定 。 孫權引 一班 謀士 , 隨後 都 到 , 卻 教呂 範來 館驛 中請 玄德 。 玄德內 披細 鎧 , 外穿 錦袍 , 從人 背劍 緊隨 , 上馬 投 甘露寺 來 。 趙雲 全裝貫 帶 , 引 五百 軍 隨行 。 來到 寺前 下馬 , 先見 孫權 。 權觀 玄德 儀表非凡 , 心中 有 畏懼 之意 。

二人 敘 禮畢 , 遂入 方丈 見國 太 。 國太見 了 玄德 , 大喜 , 謂 喬國老 曰 :「 真吾婿 也 ! 」 國老 曰 :「 玄德有 龍鳳 之姿 , 天日 之表 ; 更 兼 仁德 布 於 天下 ; 國太得 此 佳婿 , 真可慶 也 。」 玄德拜 謝 , 共宴 於 方丈 之中 。

少刻 , 子龍帶 劍 而入 , 立於 玄德之 側 。 國太問 曰 :「 此 是 何人 ? 」 玄德答 曰 :「 常 山 趙子龍 也 。」 國太 曰 :「 莫非 當陽 長阪 抱 阿斗 者 乎 ? 」 玄德曰 :「 然 。」 國太 曰 :「 真 將軍 也 ! 」 遂 賜 以 酒 。 趙雲 謂 玄德曰 :「 卻 纔 某 於 廊 下 巡視 , 見 房內 有 刀斧手 埋伏 , 必 無 好意 。 可 告知 國太 。」 玄德乃 跪 於 國太席 前 , 泣而告 曰 :「 若 殺 劉備 , 就此 請 誅 。 」 國太 曰 :「 何出 此言 ? 」 玄德曰 :「 廊 下 暗伏 刀斧手 , 非殺備 而何 ? 國太大怒 , 責罵 孫權 :「 今日 玄德既 為 我婿 , 即 我 之 兒女 也 。 何故 伏刀 斧 伏 刀手 於 廊 下 ? 」 權推 不知 , 喚呂範問 之 。 範推 賈華 。 國太喚 賈華 責罵 , 華 默然 無言 。 國太 喝令 斬 之 。 玄德告 曰 :「 若 斬 大將 , 於親 不利 。 備難 久居 膝下 矣 。」 喬國老 也 相勸 。 國太方 叱 退 賈華 。 刀斧手 皆 抱頭鼠竄 而 去 。 玄德 更衣 出殿 前 , 見庭下 有 一 石塊 。 玄德拔 從者 所 佩之劍 , 仰天 祝 曰 :「 若 劉備 得 返回 荊州 , 成 王霸之 業 , 一劍 揮石 為 兩段 。 如 死於 此地 , 劍 剁 石不開 。」 言 訖 , 手起 劍 落 , 火光 迸濺 , 砍 石為 兩段 。

孫權 在 後面 看見 , 問曰 :「 玄德公 如何 恨 此石 ? 」 玄德曰 :「 備年 近五旬 , 不能 為 國家 剿除 賊黨 , 心常 自恨 。 今蒙國 太 招為 女婿 , 此 平生 之 際遇 也 。 恰 纔 問天買卦 , 如破 曹興漢 , 砍斷 此石 。 今 果然如此 。」 權暗思 :「 劉備 莫非 用 此言 瞞 我 ? 」 亦 掣 劍謂 玄德 曰 :「 吾 亦 問天買卦 。 若破得 曹賊 , 亦 斷 此石 。」 卻 暗暗 祝告 曰 :「 若 再 取得 荊州 , 與 旺 東吳 , 砍 石為 兩半 ! 」 手起 劍 落 , 巨石 亦 開 。 至今 有 十字 紋 痕石 尚存 。 後人 觀此 勝蹟 , 作詩 讚 曰 : 寶劍 落時 山石 斷 , 金環響 處 火光 生 。 兩朝 旺氣 皆 天數 , 從此 乾坤 鼎足 成 。

二人 棄劍 , 相攜 入席 。 又 飲數 巡 , 孫乾 目視 玄德 。 玄德辭 曰 :「 備 不勝酒力 , 告退 。」 孫權 送出 寺 前 , 二人 並立 , 觀 江山 之景 。 玄德曰 :「 此 乃 天下第一 江山 也 ! 」 至今 甘露寺 碑 上 云 :「 天下第一 江山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江山 雨霽擁 青螺 , 境界 無憂 樂 最 多 。 昔日 英雄 凝目 處 , 巖崖 依舊 抵 風波 。

二人 共覽 之次 , 江風 浩蕩 , 洪波 滾雪 , 白浪掀天 。 忽見波 上葉 小舟 , 行 於 江面 上 , 如行平 也 。 玄 德 歎 曰 :「『 南 人 駕船 , 北 人 乘馬 』, 信有 之 也 。」 孫權 聞言 自思 曰 :「 劉備 此言 , 戲我 不慣 乘馬 耳 。」 乃令 左右 牽過 馬來 , 飛身 上馬 , 馳驟 下山 , 復 加鞭 上嶺 , 笑謂 玄德曰 :「 南 人 不能 乘馬 乎 ? 」 玄德聞 言 , 撩衣 一躍 , 躍上 馬背 , 飛走 下山 , 復 馳騁 而 上 。 二人 立馬 於 山坡 之上 , 揚鞭 大笑 。 至今 此處 名為 「 駐馬坡 」。 後人 有詩 曰 :    馳驟 龍駒 氣概 多 , 二人 並轡 望 山河 。 東吳 , 西蜀成 王霸 , 千古 猶存 駐馬坡 。

當日 二人 並轡 而 回 。 南 徐之民 , 無不 稱賀 。 玄德自 回 館驛 , 與 孫乾 商議 。 乾 曰 :「 主公 只是 哀求 喬國老 , 早早 畢姻 , 免生 別事 。」 次日 , 玄德 復 至 喬國老 宅前 下馬 。 國老 接入 , 禮畢 , 茶罷 , 玄德告 曰 :「 江左 之 人 , 多有 要害 劉備 者 , 恐 不能 久居 。」 國老 曰 :「 玄德 寬心 : 吾 為 公告 國太 , 令作 護持 。

玄德拜 謝自回 。 喬國老 入見國 太 , 言 玄德恐 有人 謀害 , 急急 要 回 。 國太大怒 曰 :「 我 的 女婿 , 誰 敢 害 他 ! 」 即時 便教 搬入 書院 暫住 , 擇日 畢姻 。 玄德自 入告國 太 曰 :「 只 恐 趙雲 在外 不便 , 軍士 無人 約束 。」 國太教 盡 搬入 府 中 安歇 , 休 留在 館驛 中 , 免得 生事 。

玄德大 喜 。 數日 之內 , 大排 筵會 , 孫夫人 與 玄德 結親 。 至晚 客散 , 兩行 紅炬 , 接引 玄德入 房 。 燈光 之下 , 但 見 槍 刀 簇滿 ; 侍婢 皆 佩劍 懸刀 , 立於 兩旁 。 諕 得 玄 德 魂不附體 。 正是 : 驚看 侍女 橫刀 立 , 疑是 東吳 設 伏兵 。 畢竟 是 何 緣故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