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一百十二回:救壽春于詮死節,取長城伯約鑿兵

第一百 十二 回 :救壽春于 詮 死節 ,取 長城 伯約 鑿 兵

卻說 司馬昭聞 諸葛 誕 會合 吳兵 前來 決戰 , 乃 召散 騎 長史 斐秀 、 黃門 伺郎 鍾會 , 商議 破敵 之策 。 鐘會 曰 :「 吳兵 之助 諸葛 誕 , 實為利 也 ; 以 利誘 之 , 則 必勝 矣 。」 昭 從 其言 , 遂 令石 苞 、 周太引 兩 軍 於 石頭城 埋伏 , 王基 、 陳騫領 精兵 在 後 , 卻令 偏將 成倅 引 兵數 萬先 去 誘敵 ; 又 令陳俊 引車 仗 牛馬 驢騾 , 裝載 賞軍之物 , 四面 聚集 於 陣中 , 如敵 來則棄 之 。

是 日 諸葛 誕令 吳將 朱異 在 左 , 文欽 在 右 ; 見 魏陣 中 人馬 不整 , 誕乃大驅 士馬 逕 進 。 成卒 退走 , 誕驅兵 掩殺 , 見 牛馬 驢騾 , 遍滿 郊野 , 南兵 爭取 , 無心戀戰 。 忽然 一聲 砲 響 , 兩路 兵 殺 來 ; 左有 石苞 , 右有 周太 。 誕大驚 , 急欲 退時 , 王基 、 陳騫 精兵 殺到 。 誕兵 大敗 。 司馬昭 又 引兵 接應 。 誕引 敗兵 奔入 壽春 , 閉門 堅守 。 昭令兵 四面 圍困 , 併力 攻城 。

時 吳兵 退 屯 安豐 , 魏主 車駕 駐 於 項城 。 鍾會 曰 :「 今 諸葛 誕 雖敗 , 壽春城 中 糧草 尚 多 , 更 有 吳兵屯 安豐 以為 犄角之勢 , 今 吳兵 四面 攻圍 , 彼緩則 堅守 , 急則 死戰 。 吳兵 或 乘勢 夾攻 , 吾 軍 無益 。 不如 三面 攻 之 , 留 南門 大路 , 容賊 自走 ; 走而擊 之 , 可 全勝 也 。 吳兵遠 來 , 糧必 不繼 。 我引 輕騎 抄 在 其後 , 可不 戰而 自破 矣 。」 昭撫會 背 曰 :「 君真 吾 之 子房 也 ! 」 遂 令 王基 撤退 南門 之兵 。

卻說 吳兵屯 於安豐 , 孫琳喚 朱異責 之 曰 :「 量 一 壽春城 不能 救 , 安可 併吞 中原 ? 如 再 不勝 必 斬 ! 」 朱異 乃 回本 寨 商議 。 于 詮 曰 :「 今壽春 南門 不圍 , 某願 領一 軍 從 南門 入 去 , 助 諸葛 誕 守城 。 將軍 與 魏兵 挑戰 , 我 卻 從 城中 殺出 , 兩路 夾攻 , 魏兵 可破 矣 。」

異然 其言 。 於是 全懌 、 全端 、 文欽 等 , 皆 願入 城 。 遂 同于 詮引兵 一萬 , 從 南門 而入 城 。 魏兵 不得 將令 , 未敢 輕敵 , 任 吳兵 入城 , 乃 報知 司馬昭 。 昭 曰 :「 此欲 與 朱異 內外 夾攻 , 以破 我軍 也 。」 乃召 王基 、 陳騫 分付 曰 :「 汝可引 五千 兵 截斷 朱異來 路 , 從 背後 擊之 。」

二人 領命 而 去 。 朱異 正 引兵 來 , 忽 背後 喊聲 大起 ; 左有 王基 , 右有陳騫 , 兩 路軍 殺 來 , 吳兵 大拜 。 朱異 回見 孫琳 。 琳大怒 曰 :「 累兵 之將 , 要 汝 何用 ! 」 叱 軍士 推出 斬 之 。 又 責全 端子 全禕 曰 :「 若退 不得 魏兵 , 汝 父子 休 來見 我 ! 」 於是 孫琳 自回 建業 去 了 。 鍾會 與 昭 曰 :「 今孫琳 退去 , 外 無 救兵 , 城可圍 矣 。」 昭 從 之 , 遂 催兵 攻圍 。 全禕引 兵 殺入 壽春 , 見 魏兵勢 大 , 尋思 進退無路 , 遂 降 司馬昭 , 昭加 禕 為 偏 將軍 , 禕 感昭 恩德 , 乃修 家書 與 父全端 、 叔 全懌言 孫琳 不仁 , 不若降 魏 , 將書 射入 城中 。 懌 得 禕 書 , 遂 與 端引 數千 人 開門 出降 。 諸葛 誕在 城中 憂悶 。 謀士 蔣班 焦彝 進言 曰 :「 城中 糧少兵 多 , 不 能久守 , 可率吳 、 楚之眾 , 與 魏兵 決一死戰 。」 誕大怒 曰 :「 吾 欲 守 , 汝欲戰 , 莫非 有 異心 乎 ! 再言必 斬 ! 」 二人 仰天長嘆 曰 :「 誕將亡 矣 ! 我 等 不如 早降 , 免至 一死 ! 是夜 二 更 時分 , 蔣焦 二人 踰 城降 魏 , 司馬昭 重用 之 ; 因此 城中 雖有 敢 戰之士 , 不敢 言戰 。 誕在 城中 見 魏兵 四下 築起 土城 , 以防 淮水 , 只望 水泛 衝倒 土城 , 驅兵擊 之 。 不想 自秋至 冬 , 並無 霖雨 , 淮水 不泛 。 城中 看看 糧盡 , 文欽 在 小 城內 與 二子 堅守 , 見 軍士 漸 漸 餓倒 , 只 得來 告誕 曰 :「 糧草 盡絕 , 軍士 餓損 , 不如 將 北方 之兵 盡 放出 城 , 以省 其食 。」 誕大怒 曰 :「 汝教 我 盡 去 北軍 , 欲謀 我 耶 ! 」 叱 推出 斬 之 。

文鴦 、 文虎 見父 被 殺 , 各拔 短刀 , 立殺 數十 人 , 飛身 上城 , 一躍而下 , 越壕 赴 魏寨 投降 。 司馬昭 恨 文鴦 昔日 單騎 退兵 之 讎 , 欲 斬 之 。 鍾會 諫 曰 :「 罪 在 文欽 , 今文 欽 已亡 , 二子勢 窮來 歸 , 若 殺 降將 , 是 堅城 內人 之心 也 。」 昭 從 之 , 遂 召 文鴦 、 文虎 入帳 , 用 好言 撫慰 , 賜 駿馬 錦衣 , 加為 偏 將軍 , 封 關內 侯 。 二 子 拜謝 上馬 , 遶 城 大叫 曰 :「 我 二 人蒙 大將軍 赦罪 賜爵 , 汝 等 何不 早降 ! 」 城內 人 聞言 , 皆 計議 曰 :「 文鴦 乃 司馬氏 讎 人 , 尚且 重用 , 何況 我等乎 ? 」 於是 皆 欲 投降 。 諸葛 誕聞 之大怒 , 日夜 自來 尋城 , 以殺 為 威 。 鐘會知 城中 人心 已變 , 乃 入帳 告昭 曰 :「 可乘 此時 攻城 矣 。」

昭 大喜 , 遂激 三軍 四面 雲集 , 一齊 攻打 。 守將 曾 宣獻 了 北門 , 放魏 兵入 城 。 誕知 魏 兵 已入 , 慌引 ★( 磨字 下石 改毛 ) 數百人 , 自 城中 小路 突出 , 至 吊橋 邊 , 正撞 著 胡 遵 , 手起刀落 , 斬誕 於 馬 下 , 數百人 皆 被縛 。 王基引 兵 殺 到 西門 , 正遇 吳將 于 詮 。 基大 喝 曰 :「 何不 早降 ! 」 詮大怒 曰 :「 受命 而出 , 為 人 救難 , 既 不能 救 , 又 降 他人 , 義所 不為 也 ! 」 乃 擲 盔 於 地 , 大呼 曰 :「 人生在世 , 得 死於 戰場 者 , 幸耳 ! 」 急 揮刀 死戰 三十餘 合 , 人困馬乏 , 為 亂軍 所殺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司馬 當年 圍壽春 , 降兵 無數 拜車塵 。 東吳 雖 有 英雄 士 , 誰 及 于 詮肯 殺身 ?

司馬昭 入壽春 , 將 諸葛 誕 老小 盡 皆 梟首 , 滅 其三 族 。 武士 將所 擒 諸葛 誕部 卒 數百人 縛至 。 昭 曰 :「 汝 等 降否 ? 」 眾皆 大叫 曰 :「 願 與 諸葛 公同 死 , 決不 降汝 ! 」 昭大怒 , 叱 武士 盡搏 於 城外 , 逐一 問曰 :「 降者 免死 。」 並無一 人言降 。 直殺 至 盡 , 終無一人降 者 。 昭 深加 嘆息 不已 , 令 皆 埋 之 。 後人 有師 嘆 曰 :

忠君 矢志 不 偷生 : 諸葛 公休 帳下兵 。 露 歌聲 應未斷 , 遺蹤 直欲 繼田橫 。

卻說 吳兵 大半 降魏 , 斐秀告 司馬昭 曰 :「 吳兵 老小 , 盡 在 東南 江 、 淮之地 , 今若留 之 , 久 必為 變 , 不如 坑 之 。」 鍾會 曰 :「 不然 ; 古之 用兵 者 , 全國 為 上 , 戳 其 元惡 而已 。 若 盡坑 之 , 是 不仁 也 。 不如 放歸 江南 , 以顯 中國 之 寬大 。」 昭 曰 :「 此 妙論 也 。」 遂 將 吳兵盡 皆 放歸 本國 。 唐 咨因懼 孫琳 , 不敢 回國 , 亦 來 投魏 。 昭 皆 重用 , 令 分部 三河 之 地 。 淮南 已平 。 正欲 退兵 , 忽報 西 蜀 姜維引 兵來 取 長城 , 邀截 糧草 。 昭大驚 , 與 多 官計 議 退兵 之策 。

時蜀漢 延熙 二十年 , 改為 景耀 元年 。 姜維 在 漢中 選川將 兩員 , 每日 操練 人馬 : 一是 蔣舒 , 一是 傅僉 , 兩人 頗 有 膽勇 , 維甚愛之 。 忽報 淮南 諸葛 誕 起兵 討 司馬昭 , 東吳 孫琳 助 之 , 昭大起 兩淮 之兵 , 將魏 太后 並魏主 一同 出征 去 了 。 維 大喜 曰 :「 吾 今番 大事 濟 矣 ! 遂表奏 後主 , 願 興兵 伐 魏 。 中散 大夫 譙周 聽知 , 嘆 曰 :「 近來 朝廷 溺 於 酒色 , 信任 中貴 黃 皓 , 不理 國事 , 只圖 歡樂 ; 伯約 累 欲 征伐 , 不恤 軍士 ; 國將 危矣 ! 」 乃作 「 讎 國 論 」 一篇 , 寄 與 姜維 。 維 拆封 視 之 。 論 曰 :

或問 : 古往 能 以弱勝強 者 , 其術 何如 ? 曰 : 處 大國 無 患者 , 恆多慢 ; 處小 國有 憂者 , 恆思善 。 多 慢則 生亂 , 思善則 生治 , 理之常 也 , 故周文 養民 , 以少取 多 ; 句踐 恤眾 , 以弱 斃強 。 此其術 也 。

或曰 : 曩 者 楚 強漢弱 , 約分 鴻溝 , 張良以 為民志 既定 , 則難動 也 , 率兵 追羽 , 終斃 項氏 ; 豈必 由 文王 、 句踐 之事乎 ! 曰 : 商 、 周 之際 , 王侯 世尊 , 君臣 之固 , 當 此 之時 , 雖有 漢祖 , 安能 仗 劍 取 天下 乎 ? 今秦 罷侯置 守 之後 , 民疲 秦役 , 天下 土崩 , 於是 豪傑 並 爭 。 今 我 與 彼 , 皆 傳國易 世矣 , 既 非 秦末 鼎沸 之時 , 實有 六國 並據 之勢 。 故可為 文王 , 難為 漢祖 。 時 可 而後 動 , 數合 而後 舉 ; 故湯 、 武之師 , 不再 戰而克 , 誠重民 勞而度 時審 也 。 如遂極 武黷征 , 不幸遇難 , 雖 有 智者 , 不能 謀 之 矣 。」

姜維看 畢 , 大怒 曰 :「 此 腐儒 之論 也 ! 」 擲 之於 地 。 遂 提川兵 來取 中原 。 又 問傅 僉 曰 :「 以公度 之 , 可 出 何地 ? 」 僉 曰 :「 魏屯 糧草 , 皆 在 長城 ; 今 可 逕 取 駱 谷 。 度 沈嶺 , 直到 長城 , 先燒 糧草 , 然後 直取 秦川 , 則 中原 指日 可得 矣 。」 維曰 :「 公之見 與 吾 之 計 暗合 也 。」 即 提 兵 逕 取 駱 谷 , 度 沈嶺 , 望 長城 而來 。

卻說 長城 鎮守 將軍 司馬望 , 乃 司馬昭之 族兄 也 。 城內 糧草 甚 多 , 人馬 卻少 。 望 聽知 蜀兵 到 , 急 與 王真 、 李鵬 二將 , 引兵 離城 二十里 下寨 。 次日 蜀兵 來到 , 望 引二將 出陣 。 姜維 出馬 , 指望 而言 曰 :「 今 司馬昭 遷主 於 軍中 , 必有 李 ★( 榷 自字木 改為 人 字旁 )、 郭汜之 意 也 。 吾 今奉 朝廷 明命 , 前來 問罪 , 汝當 早降 。 若 還愚 迷 , 全家 誅 戳 ! 」 望 大聲 而答 曰 :「 汝 等 無禮 。 數 犯上 國 , 如 不 早退 , 令 汝 片甲 不歸 ! 言 未 畢 , 望 背後 王真 挺 槍 出馬 , 蜀陣 中傅 僉 出迎 。 戰不十合 , 僉 賣個 破綻 , 王真 便 挺槍 來 刺 。 傅僉 閃過 , 活捉 真 於 馬上 , 便 回 本陣 。 李鵬 大怒 , 縱馬輪 刀 來 救 。 僉 故意 放 慢 , 等 李鵬 將近 努力 擲 真 於 地 , 暗 ★( 衣 改手 ) 製 四 楞 鐵 ★( 左金右間 ) 在手 ; 鵬 趕上 舉刀 待 砍 , 傅僉 偷身 回顧 , 向 李鵬 面門 只 一 ★( 左金右間 ), 打 得 眼珠 迸出 , 死於 馬 下 。 王真 被 蜀 軍亂 槍刺 死 。 姜維驅 兵大進 。 司馬望 棄寨 入城 , 閉門不出 。 維 下令 曰 :「 軍 士 今夜 且 歇一宿 , 以養 銳氣 。 來日 需要 入 城 。」

次日 平明 , 蜀兵 爭先 大進 , 一擁 至 城下 。 用 火箭 火 砲 打入 城中 。 城上 草屋 , 一派 燒 著 , 魏兵 自亂 。 維 又 令人 取 乾柴 堆滿 城下 , 一齊 放火 , 烈焰 沖天 。 城 已將 陷 , 魏兵 在 城 內 嚎啕 痛哭 , 聲聞 四野 。

正 攻打 之間 , 忽然 背後 喊聲 大 震 , 維勒 馬 回 看 , 只見 魏兵 鼓譟 搖旗 , 浩浩 而來 。 維 遂 令後隊 為 前隊 , 自 立於 門 旗下 候之 。 只見 魏陣 中 一 小將 全裝貫 帶 , 挺槍 縱馬 而 出 , 年 約 二十餘歲 , 面如傅粉 , 脣 似 抹 硃 , 厲聲 大叫 曰 :「 認得 鄧將軍 否 ! 」 維自思 曰 :「 此 必是 鄧艾 矣 。」 挺槍 縱馬 而來 。 二人 抖擻精神 , 戰 到 三四十 合 , 不分勝負 。 那小 將軍 槍 法無 半點 放閒 。 維 心中 自思 :「 不用 此計 , 安 得勝 乎 ? 」 便 撥馬望 左邊 山路 中 而 走 。

那 小將 驟馬 追來 , 維 挂住 了 鋼槍 , 暗取 雕 弓羽箭 射 之 。 那 小將 眼乖 , 早已 見 了 , 弓 弦響 處 , 把 身望 前 一倒 , 放過 羽箭 。 維 回頭 看 小將 已到 , 挺槍 來 刺 ; 維 閃過 , 那槍 從 肋 旁邊 過 , 被維 夾住 , 那 小將 棄槍 , 望 本陣 而 走 。 維 嗟嘆 曰 :「 可惜 ! 可惜 ! 」 再 撥 馬 趕 來 。 追至陣 門前 , 一將 提刀 而 出 曰 :「 姜維 匹夫 , 勿 趕吾兒 ! 鄧艾 在 此 ! 維大驚 , 原來 小將 乃 鄧艾之 子鄧忠 也 。 維 暗暗 稱奇 ; 欲戰 鄧艾 , 又 恐馬乏 , 乃虛指 艾 曰 :「 吾 今日 識 汝 父子 也 。 且 各 收兵 , 來日 決戰 。」 艾見 戰場 不利 , 亦 勒馬 應 曰 :「 既 如此 , 各自 收兵 。 暗算 者 非 丈夫 也 。」

於是 兩軍皆退 。 鄧艾據 渭水 下寨 , 姜維 跨 兩山 安營 。 艾見 蜀 兵 地理 , 乃作書 於 司馬 望 曰 :「 我 等 切不可 戰 , 只宜 固守 。 待 關中 兵至 時 , 蜀兵 糧草 皆 盡 , 三面 攻 之 , 無 不勝 也 。 今遣長 子鄧忠 相助 守城 。」 一面 差人 於 司馬昭 處 求救 。

卻說 姜維令 人 於 艾寨 中 下戰書 , 約 來日 大戰 , 艾 佯 應 之 。 次日 五更 , 維令 三軍 造飯 , 平明 布陣 等候 。 艾營 中 偃 旗席 鼓 , 卻 如 無人 之狀 。 維至 晚方回 。 次日 又 令人 下戰書 , 責以 失期 之罪 。 艾以 酒食 相待 , 答 曰 :「 微軀 小疾 , 有誤 相持 , 明日 會戰 。」 次日 , 維 又 引兵 來 , 艾 仍 前 不出 。

如此 五六 番 , 傅儉謂 維 曰 :「 此必 有 謀 也 。 宜防 之 。」 維曰 : 此必 捱 關中 到 , 三面 擊我耳 。 吾 今 令人 持書 與 東吳 孫綝 , 使 併力 攻 之 。」 忽 探馬 報說 「 司馬昭 攻打 壽春 , 殺 了 諸葛 誕 , 吳兵皆 降 。 昭 班師回 洛陽 , 便 欲 領兵 來 救 長城 。」 維大驚 曰 :「 今番 代魏 , 又成畫餅 矣 , 不如 且 回 。」 正是 : 已嘆 四番 難奏績 , 又 嗟 五度 未 成功 。 未知 如何 退兵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第一百 十二 回 :救壽春于 詮 死節 ,取 長城 伯約 鑿 兵 Chapter 112: Save Shouchun on the Quanshi Festival, and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the Great Wall to cut troops

卻說 司馬昭聞 諸葛 誕 會合 吳兵 前來 決戰 , 乃 召散 騎 長史 斐秀 、 黃門 伺郎 鍾會 , 商議 破敵 之策 。 鐘會 曰 :「 吳兵 之助 諸葛 誕 , 實為利 也 ; 以 利誘 之 , 則 必勝 矣 。」 昭 從 其言 , 遂 令石 苞 、 周太引 兩 軍 於 石頭城 埋伏 , 王基 、 陳騫領 精兵 在 後 , 卻令 偏將 成倅 引 兵數 萬先 去 誘敵 ; 又 令陳俊 引車 仗 牛馬 驢騾 , 裝載 賞軍之物 , 四面 聚集 於 陣中 , 如敵 來則棄 之 。

是 日 諸葛 誕令 吳將 朱異 在 左 , 文欽 在 右 ; 見 魏陣 中 人馬 不整 , 誕乃大驅 士馬 逕 進 。 成卒 退走 , 誕驅兵 掩殺 , 見 牛馬 驢騾 , 遍滿 郊野 , 南兵 爭取 , 無心戀戰 。 忽然 一聲 砲 響 , 兩路 兵 殺 來 ; 左有 石苞 , 右有 周太 。 誕大驚 , 急欲 退時 , 王基 、 陳騫 精兵 殺到 。 誕兵 大敗 。 司馬昭 又 引兵 接應 。 誕引 敗兵 奔入 壽春 , 閉門 堅守 。 昭令兵 四面 圍困 , 併力 攻城 。

時 吳兵 退 屯 安豐 , 魏主 車駕 駐 於 項城 。 鍾會 曰 :「 今 諸葛 誕 雖敗 , 壽春城 中 糧草 尚 多 , 更 有 吳兵屯 安豐 以為 犄角之勢 , 今 吳兵 四面 攻圍 , 彼緩則 堅守 , 急則 死戰 。 吳兵 或 乘勢 夾攻 , 吾 軍 無益 。 不如 三面 攻 之 , 留 南門 大路 , 容賊 自走 ; 走而擊 之 , 可 全勝 也 。 吳兵遠 來 , 糧必 不繼 。 我引 輕騎 抄 在 其後 , 可不 戰而 自破 矣 。」 昭撫會 背 曰 :「 君真 吾 之 子房 也 ! 」 遂 令 王基 撤退 南門 之兵 。

卻說 吳兵屯 於安豐 , 孫琳喚 朱異責 之 曰 :「 量 一 壽春城 不能 救 , 安可 併吞 中原 ? 如 再 不勝 必 斬 ! 」 朱異 乃 回本 寨 商議 。 于 詮 曰 :「 今壽春 南門 不圍 , 某願 領一 軍 從 南門 入 去 , 助 諸葛 誕 守城 。 將軍 與 魏兵 挑戰 , 我 卻 從 城中 殺出 , 兩路 夾攻 , 魏兵 可破 矣 。」

異然 其言 。 於是 全懌 、 全端 、 文欽 等 , 皆 願入 城 。 遂 同于 詮引兵 一萬 , 從 南門 而入 城 。 魏兵 不得 將令 , 未敢 輕敵 , 任 吳兵 入城 , 乃 報知 司馬昭 。 昭 曰 :「 此欲 與 朱異 內外 夾攻 , 以破 我軍 也 。」 乃召 王基 、 陳騫 分付 曰 :「 汝可引 五千 兵 截斷 朱異來 路 , 從 背後 擊之 。」

二人 領命 而 去 。 朱異 正 引兵 來 , 忽 背後 喊聲 大起 ; 左有 王基 , 右有陳騫 , 兩 路軍 殺 來 , 吳兵 大拜 。 朱異 回見 孫琳 。 琳大怒 曰 :「 累兵 之將 , 要 汝 何用 ! 」 叱 軍士 推出 斬 之 。 又 責全 端子 全禕 曰 :「 若退 不得 魏兵 , 汝 父子 休 來見 我 ! 」 於是 孫琳 自回 建業 去 了 。 鍾會 與 昭 曰 :「 今孫琳 退去 , 外 無 救兵 , 城可圍 矣 。」 昭 從 之 , 遂 催兵 攻圍 。 全禕引 兵 殺入 壽春 , 見 魏兵勢 大 , 尋思 進退無路 , 遂 降 司馬昭 , 昭加 禕 為 偏 將軍 , 禕 感昭 恩德 , 乃修 家書 與 父全端 、 叔 全懌言 孫琳 不仁 , 不若降 魏 , 將書 射入 城中 。 懌 得 禕 書 , 遂 與 端引 數千 人 開門 出降 。 諸葛 誕在 城中 憂悶 。 謀士 蔣班 焦彝 進言 曰 :「 城中 糧少兵 多 , 不 能久守 , 可率吳 、 楚之眾 , 與 魏兵 決一死戰 。」 誕大怒 曰 :「 吾 欲 守 , 汝欲戰 , 莫非 有 異心 乎 ! 再言必 斬 ! 」 二人 仰天長嘆 曰 :「 誕將亡 矣 ! 我 等 不如 早降 , 免至 一死 ! 是夜 二 更 時分 , 蔣焦 二人 踰 城降 魏 , 司馬昭 重用 之 ; 因此 城中 雖有 敢 戰之士 , 不敢 言戰 。 誕在 城中 見 魏兵 四下 築起 土城 , 以防 淮水 , 只望 水泛 衝倒 土城 , 驅兵擊 之 。 不想 自秋至 冬 , 並無 霖雨 , 淮水 不泛 。 城中 看看 糧盡 , 文欽 在 小 城內 與 二子 堅守 , 見 軍士 漸 漸 餓倒 , 只 得來 告誕 曰 :「 糧草 盡絕 , 軍士 餓損 , 不如 將 北方 之兵 盡 放出 城 , 以省 其食 。」 誕大怒 曰 :「 汝教 我 盡 去 北軍 , 欲謀 我 耶 ! 」 叱 推出 斬 之 。

文鴦 、 文虎 見父 被 殺 , 各拔 短刀 , 立殺 數十 人 , 飛身 上城 , 一躍而下 , 越壕 赴 魏寨 投降 。 司馬昭 恨 文鴦 昔日 單騎 退兵 之 讎 , 欲 斬 之 。 鍾會 諫 曰 :「 罪 在 文欽 , 今文 欽 已亡 , 二子勢 窮來 歸 , 若 殺 降將 , 是 堅城 內人 之心 也 。」 昭 從 之 , 遂 召 文鴦 、 文虎 入帳 , 用 好言 撫慰 , 賜 駿馬 錦衣 , 加為 偏 將軍 , 封 關內 侯 。 二 子 拜謝 上馬 , 遶 城 大叫 曰 :「 我 二 人蒙 大將軍 赦罪 賜爵 , 汝 等 何不 早降 ! 」 城內 人 聞言 , 皆 計議 曰 :「 文鴦 乃 司馬氏 讎 人 , 尚且 重用 , 何況 我等乎 ? 」 於是 皆 欲 投降 。 諸葛 誕聞 之大怒 , 日夜 自來 尋城 , 以殺 為 威 。 鐘會知 城中 人心 已變 , 乃 入帳 告昭 曰 :「 可乘 此時 攻城 矣 。」

昭 大喜 , 遂激 三軍 四面 雲集 , 一齊 攻打 。 守將 曾 宣獻 了 北門 , 放魏 兵入 城 。 誕知 魏 兵 已入 , 慌引 ★( 磨字 下石 改毛 ) 數百人 , 自 城中 小路 突出 , 至 吊橋 邊 , 正撞 著 胡 遵 , 手起刀落 , 斬誕 於 馬 下 , 數百人 皆 被縛 。 王基引 兵 殺 到 西門 , 正遇 吳將 于 詮 。 基大 喝 曰 :「 何不 早降 ! 」 詮大怒 曰 :「 受命 而出 , 為 人 救難 , 既 不能 救 , 又 降 他人 , 義所 不為 也 ! 」 乃 擲 盔 於 地 , 大呼 曰 :「 人生在世 , 得 死於 戰場 者 , 幸耳 ! 」 急 揮刀 死戰 三十餘 合 , 人困馬乏 , 為 亂軍 所殺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司馬 當年 圍壽春 , 降兵 無數 拜車塵 。 東吳 雖 有 英雄 士 , 誰 及 于 詮肯 殺身 ?

司馬昭 入壽春 , 將 諸葛 誕 老小 盡 皆 梟首 , 滅 其三 族 。 武士 將所 擒 諸葛 誕部 卒 數百人 縛至 。 昭 曰 :「 汝 等 降否 ? 」 眾皆 大叫 曰 :「 願 與 諸葛 公同 死 , 決不 降汝 ! 」 昭大怒 , 叱 武士 盡搏 於 城外 , 逐一 問曰 :「 降者 免死 。」 並無一 人言降 。 直殺 至 盡 , 終無一人降 者 。 昭 深加 嘆息 不已 , 令 皆 埋 之 。 後人 有師 嘆 曰 :

忠君 矢志 不 偷生 : 諸葛 公休 帳下兵 。 露 歌聲 應未斷 , 遺蹤 直欲 繼田橫 。

卻說 吳兵 大半 降魏 , 斐秀告 司馬昭 曰 :「 吳兵 老小 , 盡 在 東南 江 、 淮之地 , 今若留 之 , 久 必為 變 , 不如 坑 之 。」 鍾會 曰 :「 不然 ; 古之 用兵 者 , 全國 為 上 , 戳 其 元惡 而已 。 若 盡坑 之 , 是 不仁 也 。 不如 放歸 江南 , 以顯 中國 之 寬大 。」 昭 曰 :「 此 妙論 也 。」 遂 將 吳兵盡 皆 放歸 本國 。 唐 咨因懼 孫琳 , 不敢 回國 , 亦 來 投魏 。 昭 皆 重用 , 令 分部 三河 之 地 。 淮南 已平 。 正欲 退兵 , 忽報 西 蜀 姜維引 兵來 取 長城 , 邀截 糧草 。 昭大驚 , 與 多 官計 議 退兵 之策 。

時蜀漢 延熙 二十年 , 改為 景耀 元年 。 姜維 在 漢中 選川將 兩員 , 每日 操練 人馬 : 一是 蔣舒 , 一是 傅僉 , 兩人 頗 有 膽勇 , 維甚愛之 。 忽報 淮南 諸葛 誕 起兵 討 司馬昭 , 東吳 孫琳 助 之 , 昭大起 兩淮 之兵 , 將魏 太后 並魏主 一同 出征 去 了 。 維 大喜 曰 :「 吾 今番 大事 濟 矣 ! 遂表奏 後主 , 願 興兵 伐 魏 。 中散 大夫 譙周 聽知 , 嘆 曰 :「 近來 朝廷 溺 於 酒色 , 信任 中貴 黃 皓 , 不理 國事 , 只圖 歡樂 ; 伯約 累 欲 征伐 , 不恤 軍士 ; 國將 危矣 ! 」 乃作 「 讎 國 論 」 一篇 , 寄 與 姜維 。 維 拆封 視 之 。 論 曰 :

或問 : 古往 能 以弱勝強 者 , 其術 何如 ? 曰 : 處 大國 無 患者 , 恆多慢 ; 處小 國有 憂者 , 恆思善 。 多 慢則 生亂 , 思善則 生治 , 理之常 也 , 故周文 養民 , 以少取 多 ; 句踐 恤眾 , 以弱 斃強 。 此其術 也 。

或曰 : 曩 者 楚 強漢弱 , 約分 鴻溝 , 張良以 為民志 既定 , 則難動 也 , 率兵 追羽 , 終斃 項氏 ; 豈必 由 文王 、 句踐 之事乎 ! 曰 : 商 、 周 之際 , 王侯 世尊 , 君臣 之固 , 當 此 之時 , 雖有 漢祖 , 安能 仗 劍 取 天下 乎 ? 今秦 罷侯置 守 之後 , 民疲 秦役 , 天下 土崩 , 於是 豪傑 並 爭 。 今 我 與 彼 , 皆 傳國易 世矣 , 既 非 秦末 鼎沸 之時 , 實有 六國 並據 之勢 。 故可為 文王 , 難為 漢祖 。 時 可 而後 動 , 數合 而後 舉 ; 故湯 、 武之師 , 不再 戰而克 , 誠重民 勞而度 時審 也 。 如遂極 武黷征 , 不幸遇難 , 雖 有 智者 , 不能 謀 之 矣 。」

姜維看 畢 , 大怒 曰 :「 此 腐儒 之論 也 ! 」 擲 之於 地 。 遂 提川兵 來取 中原 。 又 問傅 僉 曰 :「 以公度 之 , 可 出 何地 ? 」 僉 曰 :「 魏屯 糧草 , 皆 在 長城 ; 今 可 逕 取 駱 谷 。 度 沈嶺 , 直到 長城 , 先燒 糧草 , 然後 直取 秦川 , 則 中原 指日 可得 矣 。」 維曰 :「 公之見 與 吾 之 計 暗合 也 。」 即 提 兵 逕 取 駱 谷 , 度 沈嶺 , 望 長城 而來 。

卻說 長城 鎮守 將軍 司馬望 , 乃 司馬昭之 族兄 也 。 城內 糧草 甚 多 , 人馬 卻少 。 望 聽知 蜀兵 到 , 急 與 王真 、 李鵬 二將 , 引兵 離城 二十里 下寨 。 次日 蜀兵 來到 , 望 引二將 出陣 。 姜維 出馬 , 指望 而言 曰 :「 今 司馬昭 遷主 於 軍中 , 必有 李 ★( 榷 自字木 改為 人 字旁 )、 郭汜之 意 也 。 吾 今奉 朝廷 明命 , 前來 問罪 , 汝當 早降 。 若 還愚 迷 , 全家 誅 戳 ! 」 望 大聲 而答 曰 :「 汝 等 無禮 。 數 犯上 國 , 如 不 早退 , 令 汝 片甲 不歸 ! 言 未 畢 , 望 背後 王真 挺 槍 出馬 , 蜀陣 中傅 僉 出迎 。 戰不十合 , 僉 賣個 破綻 , 王真 便 挺槍 來 刺 。 傅僉 閃過 , 活捉 真 於 馬上 , 便 回 本陣 。 李鵬 大怒 , 縱馬輪 刀 來 救 。 僉 故意 放 慢 , 等 李鵬 將近 努力 擲 真 於 地 , 暗 ★( 衣 改手 ) 製 四 楞 鐵 ★( 左金右間 ) 在手 ; 鵬 趕上 舉刀 待 砍 , 傅僉 偷身 回顧 , 向 李鵬 面門 只 一 ★( 左金右間 ), 打 得 眼珠 迸出 , 死於 馬 下 。 王真 被 蜀 軍亂 槍刺 死 。 姜維驅 兵大進 。 司馬望 棄寨 入城 , 閉門不出 。 維 下令 曰 :「 軍 士 今夜 且 歇一宿 , 以養 銳氣 。 來日 需要 入 城 。」

次日 平明 , 蜀兵 爭先 大進 , 一擁 至 城下 。 用 火箭 火 砲 打入 城中 。 城上 草屋 , 一派 燒 著 , 魏兵 自亂 。 維 又 令人 取 乾柴 堆滿 城下 , 一齊 放火 , 烈焰 沖天 。 城 已將 陷 , 魏兵 在 城 內 嚎啕 痛哭 , 聲聞 四野 。

正 攻打 之間 , 忽然 背後 喊聲 大 震 , 維勒 馬 回 看 , 只見 魏兵 鼓譟 搖旗 , 浩浩 而來 。 維 遂 令後隊 為 前隊 , 自 立於 門 旗下 候之 。 只見 魏陣 中 一 小將 全裝貫 帶 , 挺槍 縱馬 而 出 , 年 約 二十餘歲 , 面如傅粉 , 脣 似 抹 硃 , 厲聲 大叫 曰 :「 認得 鄧將軍 否 ! 」 維自思 曰 :「 此 必是 鄧艾 矣 。」 挺槍 縱馬 而來 。 二人 抖擻精神 , 戰 到 三四十 合 , 不分勝負 。 那小 將軍 槍 法無 半點 放閒 。 維 心中 自思 :「 不用 此計 , 安 得勝 乎 ? 」 便 撥馬望 左邊 山路 中 而 走 。

那 小將 驟馬 追來 , 維 挂住 了 鋼槍 , 暗取 雕 弓羽箭 射 之 。 那 小將 眼乖 , 早已 見 了 , 弓 弦響 處 , 把 身望 前 一倒 , 放過 羽箭 。 維 回頭 看 小將 已到 , 挺槍 來 刺 ; 維 閃過 , 那槍 從 肋 旁邊 過 , 被維 夾住 , 那 小將 棄槍 , 望 本陣 而 走 。 維 嗟嘆 曰 :「 可惜 ! 可惜 ! 」 再 撥 馬 趕 來 。 追至陣 門前 , 一將 提刀 而 出 曰 :「 姜維 匹夫 , 勿 趕吾兒 ! 鄧艾 在 此 ! 維大驚 , 原來 小將 乃 鄧艾之 子鄧忠 也 。 維 暗暗 稱奇 ; 欲戰 鄧艾 , 又 恐馬乏 , 乃虛指 艾 曰 :「 吾 今日 識 汝 父子 也 。 且 各 收兵 , 來日 決戰 。」 艾見 戰場 不利 , 亦 勒馬 應 曰 :「 既 如此 , 各自 收兵 。 暗算 者 非 丈夫 也 。」

於是 兩軍皆退 。 鄧艾據 渭水 下寨 , 姜維 跨 兩山 安營 。 艾見 蜀 兵 地理 , 乃作書 於 司馬 望 曰 :「 我 等 切不可 戰 , 只宜 固守 。 待 關中 兵至 時 , 蜀兵 糧草 皆 盡 , 三面 攻 之 , 無 不勝 也 。 今遣長 子鄧忠 相助 守城 。」 一面 差人 於 司馬昭 處 求救 。

卻說 姜維令 人 於 艾寨 中 下戰書 , 約 來日 大戰 , 艾 佯 應 之 。 次日 五更 , 維令 三軍 造飯 , 平明 布陣 等候 。 艾營 中 偃 旗席 鼓 , 卻 如 無人 之狀 。 維至 晚方回 。 次日 又 令人 下戰書 , 責以 失期 之罪 。 艾以 酒食 相待 , 答 曰 :「 微軀 小疾 , 有誤 相持 , 明日 會戰 。」 次日 , 維 又 引兵 來 , 艾 仍 前 不出 。

如此 五六 番 , 傅儉謂 維 曰 :「 此必 有 謀 也 。 宜防 之 。」 維曰 : 此必 捱 關中 到 , 三面 擊我耳 。 吾 今 令人 持書 與 東吳 孫綝 , 使 併力 攻 之 。」 忽 探馬 報說 「 司馬昭 攻打 壽春 , 殺 了 諸葛 誕 , 吳兵皆 降 。 昭 班師回 洛陽 , 便 欲 領兵 來 救 長城 。」 維大驚 曰 :「 今番 代魏 , 又成畫餅 矣 , 不如 且 回 。」 正是 : 已嘆 四番 難奏績 , 又 嗟 五度 未 成功 。 未知 如何 退兵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