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amos cookies para ayudar a mejorar LingQ. Al visitar este sitio, aceptas nuestras politicas de cookie.

image

Crime & Psychology in China 犯罪和心理学, 李玫瑾再谈药家鑫案 Criminal Psychologist Discusses Murder Case in China

李玫瑾 再 谈 药家鑫案 Criminal Psychologist Discusses Murder Case in China

李玫瑾 再 谈 药家鑫 案。 在 人人 都 可以 发表 “ 专业 意见 ” 的 网络时代 , 不少 专家 被贬 为 “ 砖家 ”, 但 犯罪 心理学 教授 李玫瑾 仍 在 极力 捍卫 专业 的 尊严 , 为此 她 遭遇 了 无数 误解 和 谩骂 。 群众 成为 群氓 的 危险 , 与 专家 成为 “ 砖家 ” 的 危险 同样 大.

李玫瑾 十分 清楚 , 接受 记者 采访 , 不可能 避开 药家鑫案 。 “ 我 这些 年 在 点评 一些 重大案件 时 都 遇到 过 很大 争议 , 从 2004 年 马加爵 案 到 2006 年 邱兴华 案 , 杨佳案 如果 不是 奥运会 的话 一定 也 会 很多 。 ” 对于 过去 一个月 里 各路 专家 和 网民 的 口诛笔伐 , 这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犯罪心理学 教授 说 自己 既 预料到 也 没 预料到 。

她 加快 了 自己 博客 的 更新 速度 ,“ 我 尽可能 通过 我 的 努力 来 降低 他们 的 愤怒 , 让 他们 理解 我 的 真正 意思 是 什么 , 我 在 博客 上 解释 了 很多 。 ” 与 网民 几 番 纠结 后 , 她 终于 忍不住 第一次 关闭 了 博客 的 评论 功能 ,“ 后来 变成 了 对 我 个人 的 攻击 , 这时 我 开始 不 说话 了 。 ” 药家鑫案 , 衍生出 两个 与 李玫瑾 有关 的 词 :“ 钢琴 强迫 杀人 法 ” 和 “ 唐骏师 妹 ”。 对于 前 一个 , 她 “ 有理 说不清 ”。 对于 后 一个 , 她 “ 不屑一顾 ”。 每当 话题 逐渐 从 药家鑫 身上 挪开 , 她 又 不 自觉 地提 了 回去 。

“ 犯罪 心理学 在 中国 十分 短暂 , 很多 人 不 了解 , 大家 都 凭 自己 的 经验 和 感受 来谈 , 我 从 专业 背景 来谈 , 肯定 会有 争议 。 ” 之前 有位 教授 发文 驳斥 李玫瑾 对 药家鑫案 分析 的 立论 根据 , 对此 , 她 很 是 无奈 ,“ 黑格尔 曾 说 过 一句 名言 : 熟知 的 东西 不 等于 真知 , 更何况 还 隔 着 一个 专业 , 从 百度 上 找 一个 强迫症 的 概念 来 与 我 辩论 , 这 有意思 吗 ? ” 在 国内 犯罪 心理学 领域 , 李玫瑾 拥有 很 高 的 威信 。 她 是 改革开放 后 国内 第一批 进入 这个 领域 的 学者 , 参与 过 众多 大案要案 的 侦破 和 分析 , 也 是 重大案件 发生 时 很多 媒体 首先 邀请 的 访谈 嘉宾 。 学界 内 对 她 的 评价 同样 很 高 , 一位 业内 颇 有 威望 的 老 教授 在 向 本刊 记者 评价 李玫瑾 时 , 认为 她 “ 在 学术 上 成就 卓越 , 许多 见解 都 极具 创新性 , 在 犯罪心理 学界 属于 比较 优秀 的 人 。 ” 但是 , 公众 对 这些 资历 并 不买账 , 有 网友 发博 指出 , 如果 专家 意见 与 公众 看法 相距甚远 , 无法 说服 多数 公众 , 尤其 是 公众 中 的 智者 , 他 宁愿 相信 是 专家 出 了 问题 。 李玫瑾 看到 了 这篇 博文 , 她 在 留言 感谢 这位 网民 理性 的 同时 , 也 强调 了 犯罪 心理学 的 特殊性 和 复杂性 。 实际上 , 李玫瑾 早就 意识 到 了 这个 问题 , 她 不 希望 自己 的 研究 仅仅 成为 “ 象牙塔 里 的 贡品 ”。 如何 获得 更多人 理解 ? “ 还是 一句 话 , 普及 犯罪 心理学 教育 ,” 这是 李玫瑾 惟一 能够 给出 的 答案 。

至少 现在 ,“ 专业 ” 仍 是 横 在 她 与 公众 间 的 一堵 墙 。

再谈 药家鑫 案.

人物周刊 : 您 在 博客 中说 自己 事后 反思 了 “ 法律 审判 和 心理 分析 的 不同 ” 以及 “ 说话 的 时机 和 语境 ”, 怎么 理解 ?

李玫瑾 : 这个 反思 不仅仅 是 指 我 本人 , 也 是 指 整个 社会 。 当 一个 人 违法犯罪 后 , 全 社会 只 关心 “ 这个 犯罪人 是不是 判 死刑 ”, 我 认为 这个 视角 太 狭窄 了 。 这 有点像 看 “ 热闹 场面 ” 的 感觉 。 相反 , 我们 从 一个 犯罪 的 “ 病人 ” 身上 找出 他 得病 的 原因 , 并且 大家 都 能 从中 发现 : 如何 防止 自己 或 自己 的 孩子 不得 此病 的 原理 , 不 重蹈覆辙 , 这才 具有 普遍 的 意义 , 这才 是 法律 审判 与 心理 分析 的 不同 。 审判 的 结果 需要 预测 吗 ? 我 认为 没有 必要 。

人物周刊 : 您 当时 上 央视 点评 药家鑫案 的 初衷 是 什么 ?

李玫瑾 : 从 我 个人 来讲 , 最 重要 的 问题 是 如何 避免 产生 第二个 药家鑫 。 这个 案子 可 分析 的 第一个 关键点 是 他 的 动机 , 但 他 的 犯罪 动机 很 清楚 , 他 看不起 农村 人 、 怕 农村 人 难缠 , 要 灭口 ; 这个 问题 再往 下 分析 就是 “ 农村 人 到底 难 不 难缠 ”, 我 认为 , 这 不是 本案 分析 的 题目 。 第二个 关键点 是 被害人 , 从 我 的 专业 角度 也 没有 可以 分析 的 , 因为 她 是 无缘无故 被害 , 根本无法 预防 , 不像 诈骗 犯罪 我 可以 分析 一下 怎么 防范 被害 。 所以 , 全案 真正 值得 我 分析 的 只有 药家鑫 为什么 作为 艺术院校 学生 、 钢琴 已达 十级 , 怎么 会 毫不留情 地 在 瞬间 内扎 了 八刀 , 所以 , 我 理解 , 央视 才 会 找 我 这样 的 犯罪 心理学 专家 而 不是 刑法 专家 来 分析 案件 。

人物周刊 : 但 结果 大相径庭 ?

李玫瑾 : 后来 那么 多 学者 写文章 批评 我 , 那么 多 网民 骂 我 , 我 也 在 反思 。 语境 是 一个 问题 , 还有 两个 原因 , 一个 是 时间 太短 , 我 可能 没 把 话 说 清楚 ; 另 一个 是 我 进 了 直播室 才 知道 当天 没有 宣判 , 一般 不 宣判 的 案子 我 是 不宜 点评 的 。

人物周刊 : 如果 再 让 您 完整 点评 一次 药家鑫案 , 会 是 什么 结论 ?

李玫瑾 : 药家鑫 当时 扎 了 八刀 , 我们 研究 犯罪行为 的 人 都 知道 , 往外拔 比扎 进去 还 需要 力量 , 他 在 黑暗 中 为什么 如此 快 而 狠 地 扎 了 八刀 ? 这 是 我 需要 分析 的 。

我 对 他 提 的 原 问题 是 :“ 当 你 扎 她 时 , 一 两刀 她 就 会 有 惨叫 , 你 为什么 没有 不忍 , 为什么 没有 停下 手来 ? ” 快速 有力 的 八刀 , 意味着 一种 冷酷 残忍 , 同时 , 也 让 人 感到 有 的 动作 有些 多余 。 有人 会 说 : 他 是不是 怕 她 不 死 ? 如果 这样 , 他会 停手 查看 后 再补 刀 的 。 但药 不是 这样 , 他 连续 扎 完 就 跑 回 车上 。 那么 , 在 现场 一般 多余 的 杀人 动作 意味着 什么 ? 意味着 作案人 有 一种 情绪 , 比如 恨死 一个 人 时会 扎 她 很多 刀 , 如果 只是 图财 , 关键部位 来 几刀 就 可以 了 , 但 这个 案子 本身 没有 仇恨 情绪 , 张妙 没有 骂 他 、 没有 刺激 他 , 是 他 把 别人 撞 了 , 他 是 心亏 的 人 , 那么 他 为何 有 这种 多余 动作 ? 当 他 说 自己 小时候 被 父母 关 在 地下室 强迫 练琴 , 甚至 想到 过 自杀 的 时候 , 我 马上 明白 : 他 在 作案 时 的 情绪 或 作案 时 表现 的 多余 动作 实际 是 平时 练琴时 积累 下来 的 不良情绪 的 表现 , 而 他 如此 快速 的 扎 人 动作 还 与 他 日常 的 钢琴 训练 有关 。 这 就是 我 分析 的 内容 。 我 分析 的 目的 是 想 说明 : 他 这种 犯罪 的 动作 其 心理 问题 不在 眼前 , 不在 被害人 身上 , 而 在 他 的 过去 经历 …… 但 这 一 解释 被 一些 富有 想象 发挥 力 的 学者 总结 为 “ 把 杀人 当 弹琴 ? 艺术 ? ”, 这 真的 让 我 无奈 …… 当然 , 理解 专业 分析 需要 相关 的 背景 知识 。 问题 是 , 不是 所有 的 听众 都 具有 这种 背景 知识 的 , 因此 , 也 就 不能 让 所有 的 人 都 理解 这 段 分析 。 这 就是 我 后来 反省 的 “ 语境 ” 问题 。 我 想 , 爱因斯坦 的 相对论 也 不是 所有人 都 能 听 明白 的 , 他 就是 再 解释 , 听 不 明白 的 人 仍然 是 听 不 明白 。 这 也 是 一种 事实 。 所以 我 想 今天 的 解释 可能 还有 同样 的 结果 。

人物周刊 : 您 仍然 坚持 自己 当时 的 判断 ?

李玫瑾 : 我 认为 , 我 分析 他 作案 动作 的 心理 问题 不在 眼前 , 而 在 之前 他 的 生活 经历 , 这一 分析 没有 错 , 药 的 无情 源于 他 弹琴 时 一直 被 无情地 对待 。 这一 分析 的 原本 目的 是 告诉 大家 , 让 孩子 练琴时 的 过分 严厉 苛求 会 导致 学 艺术 的 孩子 心理 不 健康 。 其实 这种 专业 判断 没有 错 , 别人 不 懂 我 的 意思 , 我 曾 一而再 、 再而三 写 博客 解释 , 我 认为 很多 骂 我 的 人 没有 看 我 的 博客 。

我 对 马加爵 也 有 过 不忍

人物周刊 : 马加 爵案 后 , 您 为何 说 需要 负责 的 是 他 本人 而 不是 社会 ?

李玫瑾 : 我 说 这话 的 前提 是 , 当时 网上 出现 这样 的 消息 : 有 四家 律师 事务所 提出 要 为 马加爵 做 无罪 辩护 , 许多 人 说 他 是因为 贫穷 的 自尊 而 犯罪 , 贫穷 是 社会 的 责任 。 我 完全 了解 案件 的 真实情况 , 他 不是 因为 贫穷 自尊 犯罪 , 而且 被害 的 4 名 学生 中有 的 比 他 还 穷 。 我 怎么 能够 同意 这种 “ 无罪 ” 的 观点 ? 难道 4 名 即将 毕业 而 被害 的 大学生 其 生命 价值 就 不 存在 吗 ? 更何况 我 知道 他 为什么 作案 , 我 当然 可以 判断 他 是 有罪 还是 无罪 , 我 当然 要 说明 他 需要 为 自己 的 行为 负责 。 我 这话 是 驳斥 不 负责 的 报道 与 倾向性 。 如果 现在 有人 提出 要 为 药家鑫 做 无罪 辩护 , 我 肯定 也 会 说 药 必须 为 自己 的 行为 负 法律责任 。 这 就是 我 的 职业 态度 。

但是 , 我 对 马 的 心理 分析 有过 不忍 , 有过 隐含 。 因为 我 早就 知道 他 真正 的 作案动机 , 大家 知道 , 我 发表 的 《 犯罪心理 分析报告 》 当时 曾用 过 “ 不是 因为 贫穷 ” 做 标题 , 但 “ 是 什么 ” 我 一直 没说 。 我 知道 , 他 为 自尊 而 掩盖 某事 杀 了 4 个人 , 我 怎么 能 在 他 服刑 前 将 他 的 真实 动机 公布于众 ? 如果 我 公开 他 的 犯罪 动机 , 实则 是 在 摧毁 他 生命 最后 时间 里 非常 在意 的 自尊心 。 我 不忍 击碎 这种 自尊心 , 所以 , 在 他 死刑 之前 我 从未 公开 解释 过 他 的 犯罪 动机 。 这 也 是 我 的 职业 态度 。

人物周刊 : 是不是 很多 人 认为 马加爵 比 药家鑫 更 值得 同情 ?

李玫瑾 : 其实 在 我 眼里 , 他们 没有 区别 , 作为 大学老师 , 对 每 一个 大学生 犯罪 都 会 特别 痛心 。 尤其 在 看到 他们 的 醒悟 、 知道 自己 错 了 , 却 没有 机会 挽回 或 改变 时 —— 因为 他们 伤害 的 是 生命 。 这时 , 从事 犯罪心理 研究 的 我 非常 理解 他们 的 这种 后悔 之心 , 但 理智 告诉 我 , 他们 没有 机会 了 , 你 说 我 是 什么 心情 ?

人物周刊 : 对于 犯下 这样 严重 罪行 的 人 , 您 对 他们 的 同情 源自 哪里 ?

李玫瑾 : 这真 不是 “ 同情 ” 两字 能够 表达 的 。 重要 的 是 如何 不要 让 这些 本应 有所作为 的 人 毁于 一次 愚蠢 的 犯罪行为 。 正 因为 此 , 我 才 要 做 大量 的 青少年 犯罪预防 的 教育 宣传 , 我 在 许多 地方 对 市民 开设 家庭教育 的 大讲堂 , 做 讲座 。 大家 知道 我 经常 去 法制 类节目 , 大家 可以 数数 , 我 关于 犯罪预防 的话 讲 了 有 多少 ? 但 我 从不 在 电视节目 里 炫耀 侦查 中 的 犯罪心理 分析 。 为什么 , 我 希望 通过 我 的 努力 告诉 家长 、 告诉 老师 : 如何 不要 让 孩子 或 年轻人 犯 这种 不可逆转 的 错误 。

一个 人 已经 知道 自己 错 了 , 却 没有 改过 的 机会 了 , 谁 不 为 他们 感到痛心 ? 马加爵 和 药家鑫 都 知道 自己 错 了 , 马加爵 因此 没有 上诉 , 药家鑫 如果 不是 为了 他 母亲 的 哀求 , 我 想 也 不会 上诉 。 当然 也 有些 犯罪人 不 值得 同情 的 , 他们 杀人 后 从不 后悔 。

人物周刊 : 有人 说 您 过分 关注 犯罪人 , 忽视 了 被害人 ?

李玫瑾 : 这 不 公平 , 事实上 我 在 很多 场合 下 都 在 宣传 如何 防止 被害 。 我 认为 关注 被害人 也 是 减少 犯罪 的 渠道 之一 。 我 的 关注 是 尽可能 地 宣传 如何 不 被害 。 我 在 很多 场合 下 告诉 人们 如何 防止 被害 , 比如 在 犯罪人 入室 时该 做 什么 , 比如 突然 遇到 对 你 十分 热情 的 人 你 应该 考虑 到 什么 , 包括 北京 某 电视台 在 大街 做 节目 , 给 人 意外 惊喜 , 我 就 批评 他们 的 记者 : 不能 做 这样 的 游戏 , 因为 这样 的 游戏 虽 只是 万分之一 , 都 会 妨碍 大多数 人 的 防范 之心 。 这些 我 都 在 做 。 应该 我 说话 的 时候 我 一定 会 说 , 但 对于 张妙 的 被害 , 我 确实 没有 什么 可 分析 并 提出 什么 防范 的 建议 , 她 的 被害 完全 无辜 , 确实 是 “ 张妙 很 不幸 , 怎么 碰到 药家鑫 这种 人 ”? 但 这句 话 需要 我 上 央视 分析 吗 ?

人物周刊 : 您 刚才 多次 提到 教育 问题 , 该 如何 理性 看待 社会 的 责任 和 犯罪者 自己 的 责任 ?

李玫瑾 : 我 在 国外 访问 时 曾 和 某国 警察 大学 的 教授 们 交流 , 他们 问 我 研究 犯罪 心理学 是否 很 有趣 , 我 说 “ 是 ”, 他们 让 我 举个 例子 , 我 说 我 发现 , 出生 时间 对 犯罪活动 有 影响 , 比如 : 年底 出生 的 人 常犯 哪类 罪 , 夏天 出生 的 人 常犯 哪类 罪 。 这时 , 有位 教授 突然 问 :“ 既然 犯罪 和 出生 时间 有关 , 那么 犯罪人 就 不 应该 负 刑事责任 , 因为 他 犯罪 与 出生 时间 有关 呀 。 ” 我 的 回答 是 : 如果 一个 人有 能力 去 挣钱 , 却 在 明知 不 应该 拿 别人 钱时 拿 了 别人 的 钱 , 他 就 需要 为 自己 这种 故意 行为 负 法律责任 , 但是 , 身材 瘦 的 人 可能 会 去 偷 、 胖 的 人 可能 会 去 骗 、 身体 壮 的 人 可能 会 去 抢 , 所以 , 研究 何时 出生 、 何种 身材 与 犯罪 的 关系 只是 对 犯罪人 和 犯罪 类型 认识 的 需要 。

同理 , 尽管 家庭教育 、 学校 教育 和 社会 问题 与 马加爵 、 药家鑫 出现 的 心理 问题 有 影响 , 但 这些 影响 只是 心理 层面 的 , 而 选择 杀人 只是 他们 个人 的 动机 问题 。 因此 , 当 他们 自己 选择 这种 犯罪行为 时 , 他们 当然 要 为 自己 的 行为 结果 负责 任 。

心理 发展 是 有 逻辑 的

人物周刊 : 有人 说 听不懂 您 对 犯罪 嫌疑人 提 的 问题 , 您 的 问题 一般 包括 哪些 ?

李玫瑾 : 很多 , 比如 父母 在 多 大 岁数 时生 的 你 、6 岁 之前 谁 带 你 、 你 6 岁 前 和 谁 一起 睡觉 、 上学 时候 什么 表现 、 是否 被 老师 找过 家长 、 小时候 最 快乐 的 事情 、 父母 唠叨 最 多 的话 等等 , 问 这些 问题 是因为 心理 发展 是 有 逻辑性 的 , 你 知道 一个 人 的 过去 就 知道 他 的 现在 。

一个 人 的 心理 问题 绝 不仅仅 是 一个点 , 一个 刺激 。 换句话 讲 , 外部 刺激 只是 导火索 , 而 心理 存有 的 问题 才 是 炸药 。 心理健康 的 人 开车 碰人 , 他 不会 轻易 地 杀人 。 所以 , 心理 存有 的 问题 才 值得 关注 。 问题 在于 , 心理 存有 的 问题 往往 不是 即刻 形成 的 。 人 的 问题 无论 发生 在 什么 年龄 点 , 其 原因 都 可以 追溯 至 之前 , 甚至 早年 , 而 早年 的 问题 都 可 归结 于 家庭 抚育 出 了 问题 。 犯罪 心理学 研究 犯罪行为 的 发生 原理 、 研究 预防犯罪 的 关键点 、 研究 侦查 犯罪 的 应用 , 其实 都 是 在 研究 人生 的 全部 , 了解 人生 经历 的 困惑 和 插曲 , 了解 人性 的 弱点 。

我 曾经 告诉 新华社 写 内参 的 记者 , 现在 那么 多 杀 亲 和 杀童 案件 , 不是 因为 社会 矛盾 , 而是 因为 情感 异常 , 许多 社会 矛盾 和 冲突 往往 体现 在 信访 、 体现 在 群体性 事件 上 , 但 不 体现 在 杀 孩子 上 。 凡 选择 杀 孩子 的 人大 多 情感 上出 了 严重 的 问题 。 这 类 犯罪人 情感 异常 的 背后 几乎 都 有 家庭 问题 和 生理 问题 。 所以 , 抚养人 的 抚养 和 教育 过程 中 , 爱 的 过度 和 爱 的 匮乏 都 会 形成 异常 心理 , 前者 酿 就 无耻 , 后者 磨砺 冷酷 。

人物周刊 : 如何 让 罪犯 敞开 自己 的 内心世界 ?

李玫瑾 : 真诚 。 我 面对 犯罪人 的 时候 会 告诉 他们 , 今天 我 跟 你 聊天 , 不能 减轻 你 的 任何 罪责 , 一个 人 做 了 坏事 就要 自己 敢当 , 对 你 的 惩罚 你 一定 要 去 承受 。 我 接触 到 的 很多 都 是 死刑犯 , 人生 下来 都 不是 恶 的 , 绝大多数 人 都 知道 自己 错 了 , 我会 问 他们 愿不愿意 和 我 一起 发现自己 是从 哪里 开始 错 的 , 一方面 让 你 自己 知道 , 另外 一方面 让 别人 不 要犯 和 你 同样 的 错误 。

人物周刊 : 有没有 犯人 的 回答 让 您 印象 深刻 ?

李玫瑾 : 有 很多 。 “ 一辈子 选择 什么 都 可以 , 不要 选择 犯罪 ,” 这是 去年 佛山 的 成瑞龙 对我讲 的 。 还有 一个 作案 十多年 的 系列 扎刀 杀人案 的 罪犯 告诉 我 , 当 他 自己 的 女儿 长大 时 他 才 明白 了 ,“ 养 大 一个 孩子 不 容易 , 可是 自己 让 别人 几分钟 就 没 了 ”。

人物周刊 : 南平 杀童案 后 , 您 为何 说 对 犯罪 嫌疑人 的 过分 研究 和 舆论 关注 的 泛滥 可能 是 在 扩大 恐怖 ?

李玫瑾 : 这个 案件 很 特殊 , 第一 是 街面 案件 , 容易 传染 ; 第二 , 从 中医 到 心理学 都 知道 , 春天 是 人 最 躁动 的 时候 , 也 是 精神病 的 高发期 , 大幅 渲染 街面 犯罪 很 容易 诱发 同类 犯罪 ; 第三 , 这 类 案件 防范 特别 难 , 但是 恐怖 效果 特别 大 , 让 很多 人有 不安全感 。 后来 媒体 还是 做 了 深度 报道 , 结果 , 广西 合浦 、 广东 雷州 、 江苏 泰兴 、 山东 潍坊 、 陕西 南郑 接连 发生 了 一系列 类似 案件 。

绳之以法 不是 解决 犯罪 的 句号

人物周刊 : 电影 《 沉默 的 羔羊 》 中 运用 犯罪 心理学 侦破案件 的 情节 , 是否 符合实际 ?

李玫瑾 : 形式 上 大体 是 那样 , 叫做 犯罪心理 画像 , 从 作案 行为 推测 犯罪分子 是 什么样 的 人 , 非常 有意思 。 这些年来 我 参与 了 很多 案件 侦破 , 但 直接 侦查 破案 的 不是 我 , 我 负责 给 侦查员 提供 关于 犯罪 嫌疑人 的 专业 意见 , 缩小 侦查 范围 。

人物周刊 : 能否 举个 例子 ?

李玫瑾 : 曾经 有 一起 杀人 碎尸案 , 女尸 被 碎成 驱干 和 四肢 , 分别 抛 在 国道 边 的 两只 行李箱 里 。 刀法 干净 , 但 生殖器 被 人 挖走 , 当时 侦查员 问 我 凶手 是不是 变态 , 我 看过 法医 报告 后 认为 不是 , 因为 变态 带有 欣赏性 , 脑子里 会 有 幻想 , 会 把 尸体 摆 出 一定 姿势 , 这个 案子 没有 。 排除 变态 , 我 当时 认为 凶手 和 被害人 应该 有 性关系 , 对 死者 有 很 强 的 占有欲 , 不是 夫妻 就是 情人 , 生殖器 挖掉 不会 扔 , 一种 可能 是 凶手 用药 水泡 起来 保留 , 另 一种 是 自己 吃掉 , 和 自己 融为一体 。 此案 我 分析 是 吃掉 了 , 另外 尸体 切口 干净 , 一刀 完成 , 我 当时 设想 了 作案人 的 三种 潜在 职业 : 屠夫 、 医生 、 厨师 , 并且 更 偏向 于 厨师 。 后来 抓 到 犯罪 嫌疑人 , 证实 与 被害人 是 夫妻关系 , 干过 几年 厨师 , 受害人 的 生殖器 就是 被 他 吃掉 了 。

人物周刊 : 犯罪 心理学 研究 的 意义 在 哪里 ?

李玫瑾 : 当 一起 刑事案件 发生 时 , 老百姓 最 关心 的 是 犯罪人 是否 被 绳之以法 , 但是 绳之以法 是否 就是 解决 犯罪 的 句号 ? 实际上 , 一起 犯罪 发生 后 , 会 带来 更 多 问题 , 很多 人问 我 药家鑫会 不会 判 死刑 , 其实 这 并 不是 重点 , 判不判 死刑 这个 人 都 毁 了 , 都 废 了 。 问题 在于 , 张妙 父母 和 药 的 父母 问题 同样 没有 解决 , 以后 独生子女 判 死刑 肯定 不会 是 一两个 , 如何 从 根源 上 减少 这种 犯罪 , 公众 可以 不 考虑 , 但是 我们 作为 学者 必须 考虑 , 老百姓 可以 说 活该 , 我们 不能 这么 说 。 这 可能 是 一个 重要 差别 吧 。

人物周刊 : 您 是否 觉得 自己 在 与 公众 交流 中 遭遇 很多 的 误解 和 委屈 ? 您 觉得 公众 对 这门 学科 最大 的 误解 是 什么 ?

李玫瑾 : 误解 肯定 有 , 绝大多数 听过 我 课 的 人 都 对 我 的 研究 表示 认可 , 因为 他们 至少 通过 对 犯罪心理 知识 进行 系统地 听课 明白 了 其中 的 问题 。 但是 , 一些 大要案 的 点评 或 解析 往往 是 就事论事 , 缺乏 基础知识 的 铺垫 。 最 重要 的 一点 是 : 人人 都 觉得 自己 是 “ 心理学家 ”, 因为 心理现象 是 人们 太 熟悉 的 现象 了 。 但 事实上 , 经验 与 科学 、 直观 感受 与 持续 研究 之间 还是 有 相当 距离 的 。

造成 误解 的 还有 一个 原因 是 , 我 在 研究 犯罪心理 现象 中 经常 会 涉及 到 人 的 内心深处 、 尤其 是 人 的 隐私 。 犯罪心理 问题 与 人 的 隐私 往往 非常 近 。 隐私 是 每个 人 都 不 愿意 拿 出来 “ 晾 ” 的 东西 , 内心深处 的 想法 是 每人 都 有 , 每人 都 能 理解 这种 “ 不 愿意 让 人 知道 ” 的 感受 。 如果 此人 不 犯罪 , 他 不 出现 心理 异常 , 那么 , 这些 内容 谁 去 探究 呢 ? 是 有 好奇 或 好事 之 人 , 例如 , 曾 有人 将 明星 家 的 电话 公布出来 , 结果 不仅 遭到 明星 斥责 , 也 遭到 众人 的 唾骂 。 同理 , 许多 犯罪心理 也 属于 这 类 现象 , 一个 人 犯罪 了 , 作为 犯罪心理 专家 需要 研究 , 但 研究 的 目的 绝 不仅仅 是 猎奇 , 研究 的 任务 不是 将 所有 的 肮脏 或 私隐 全部 拿 出来 晾 , 这样 做 虽然 很 容易 , 但 结果 不仅 对 公众 无益 , 对 这个 社会 无益 , 还会 因 研究者 的 行为 伤害 到 更 多 的 人 。 所以 , 从事 犯罪心理 研究 必须 要 有 自己 的 职业道德 , 我 的 任务 是 探究 真相 , 找出 犯罪心理 发生 的 路径 。 然后 将 对 社会 、 对 公众 有 意义 的 东西 传达 给 大家 。 如同 媒体 人 在 采集 信息 时 也 会 有 选择 一样 。 还 如同 放射治疗 , 只 照射 病灶 , 而 对 健康 组织 要 有 屏蔽 一样 的 道理 。

至于 你 说 的 委屈 , 我 是 这样 看 的 : 李玫瑾 这 三个 字 不 重要 , 包括 我 的 形象 可以 被 人 诋毁 , 我 的 人格 可以 被 人 歪曲 ……。 但是 , 认识 我 的 人 、 听过 我 课 的 人 、 从事 预防犯罪 和 打击犯罪 的 人们 , 他们 知道 , 我 所 拥有 的 专业知识 和 我 所 从事 的 研究 其 价值 所在 。 我 相信 还会 有 更 多 的 人 明白 这 一点 。 这些 知识 与 研究 虽然 与 我 的 努力 有关 , 但 又 不 属于 我 本人 。 所以 , 只要 我 看淡 自己 , 看淡 名利 , 也 就 无所谓 “ 委屈 ” 二字 。

Learn languages from TV shows, movies, news, articles and more! Try LingQ for FREE

李玫瑾 再 谈 药家鑫案 Criminal Psychologist Discusses Murder Case in China Li Meijin Revisits the Case of Yao Jiaxin Criminal Psychologist Discusses Murder Case in China

李玫瑾 再 谈 药家鑫 案。 在 人人 都 可以 发表 “ 专业 意见 ” 的 网络时代 , 不少 专家 被贬 为 “ 砖家 ”, 但 犯罪 心理学 教授 李玫瑾 仍 在 极力 捍卫 专业 的 尊严 , 为此 她 遭遇 了 无数 误解 和 谩骂 。 Li Meijin talks about the Yaojiaxin case again. In the Internet age where everyone can express "professional opinions", many experts are relegated to "bricks", but criminal psychology professor Li Meijin is still trying his best to defend the dignity of the profession. For this reason, she has encountered countless misunderstandings and abuse. 群众 成为 群氓 的 危险 , 与 专家 成为 “ 砖家 ” 的 危险 同样 大.

李玫瑾 十分 清楚 , 接受 记者 采访 , 不可能 避开 药家鑫案 。 “ 我 这些 年 在 点评 一些 重大案件 时 都 遇到 过 很大 争议 , 从 2004 年 马加爵 案 到 2006 年 邱兴华 案 , 杨佳案 如果 不是 奥运会 的话 一定 也 会 很多 。 ” 对于 过去 一个月 里 各路 专家 和 网民 的 口诛笔伐 , 这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犯罪心理学 教授 说 自己 既 预料到 也 没 预料到 。

她 加快 了 自己 博客 的 更新 速度 ,“ 我 尽可能 通过 我 的 努力 来 降低 他们 的 愤怒 , 让 他们 理解 我 的 真正 意思 是 什么 , 我 在 博客 上 解释 了 很多 。 ” 与 网民 几 番 纠结 后 , 她 终于 忍不住 第一次 关闭 了 博客 的 评论 功能 ,“ 后来 变成 了 对 我 个人 的 攻击 , 这时 我 开始 不 说话 了 。 ” 药家鑫案 , 衍生出 两个 与 李玫瑾 有关 的 词 :“ 钢琴 强迫 杀人 法 ” 和 “ 唐骏师 妹 ”。 对于 前 一个 , 她 “ 有理 说不清 ”。 对于 后 一个 , 她 “ 不屑一顾 ”。 每当 话题 逐渐 从 药家鑫 身上 挪开 , 她 又 不 自觉 地提 了 回去 。

“ 犯罪 心理学 在 中国 十分 短暂 , 很多 人 不 了解 , 大家 都 凭 自己 的 经验 和 感受 来谈 , 我 从 专业 背景 来谈 , 肯定 会有 争议 。 ” 之前 有位 教授 发文 驳斥 李玫瑾 对 药家鑫案 分析 的 立论 根据 , 对此 , 她 很 是 无奈 ,“ 黑格尔 曾 说 过 一句 名言 : 熟知 的 东西 不 等于 真知 , 更何况 还 隔 着 一个 专业 , 从 百度 上 找 一个 强迫症 的 概念 来 与 我 辩论 , 这 有意思 吗 ? ” 在 国内 犯罪 心理学 领域 , 李玫瑾 拥有 很 高 的 威信 。 她 是 改革开放 后 国内 第一批 进入 这个 领域 的 学者 , 参与 过 众多 大案要案 的 侦破 和 分析 , 也 是 重大案件 发生 时 很多 媒体 首先 邀请 的 访谈 嘉宾 。 学界 内 对 她 的 评价 同样 很 高 , 一位 业内 颇 有 威望 的 老 教授 在 向 本刊 记者 评价 李玫瑾 时 , 认为 她 “ 在 学术 上 成就 卓越 , 许多 见解 都 极具 创新性 , 在 犯罪心理 学界 属于 比较 优秀 的 人 。 ” 但是 , 公众 对 这些 资历 并 不买账 , 有 网友 发博 指出 , 如果 专家 意见 与 公众 看法 相距甚远 , 无法 说服 多数 公众 , 尤其 是 公众 中 的 智者 , 他 宁愿 相信 是 专家 出 了 问题 。 李玫瑾 看到 了 这篇 博文 , 她 在 留言 感谢 这位 网民 理性 的 同时 , 也 强调 了 犯罪 心理学 的 特殊性 和 复杂性 。 实际上 , 李玫瑾 早就 意识 到 了 这个 问题 , 她 不 希望 自己 的 研究 仅仅 成为 “ 象牙塔 里 的 贡品 ”。 如何 获得 更多人 理解 ? “ 还是 一句 话 , 普及 犯罪 心理学 教育 ,” 这是 李玫瑾 惟一 能够 给出 的 答案 。

至少 现在 ,“ 专业 ” 仍 是 横 在 她 与 公众 间 的 一堵 墙 。

再谈 药家鑫 案.

人物周刊 : 您 在 博客 中说 自己 事后 反思 了 “ 法律 审判 和 心理 分析 的 不同 ” 以及 “ 说话 的 时机 和 语境 ”, 怎么 理解 ?

李玫瑾 : 这个 反思 不仅仅 是 指 我 本人 , 也 是 指 整个 社会 。 当 一个 人 违法犯罪 后 , 全 社会 只 关心 “ 这个 犯罪人 是不是 判 死刑 ”, 我 认为 这个 视角 太 狭窄 了 。 这 有点像 看 “ 热闹 场面 ” 的 感觉 。 相反 , 我们 从 一个 犯罪 的 “ 病人 ” 身上 找出 他 得病 的 原因 , 并且 大家 都 能 从中 发现 : 如何 防止 自己 或 自己 的 孩子 不得 此病 的 原理 , 不 重蹈覆辙 , 这才 具有 普遍 的 意义 , 这才 是 法律 审判 与 心理 分析 的 不同 。 审判 的 结果 需要 预测 吗 ? 我 认为 没有 必要 。

人物周刊 : 您 当时 上 央视 点评 药家鑫案 的 初衷 是 什么 ?

李玫瑾 : 从 我 个人 来讲 , 最 重要 的 问题 是 如何 避免 产生 第二个 药家鑫 。 这个 案子 可 分析 的 第一个 关键点 是 他 的 动机 , 但 他 的 犯罪 动机 很 清楚 , 他 看不起 农村 人 、 怕 农村 人 难缠 , 要 灭口 ; 这个 问题 再往 下 分析 就是 “ 农村 人 到底 难 不 难缠 ”, 我 认为 , 这 不是 本案 分析 的 题目 。 第二个 关键点 是 被害人 , 从 我 的 专业 角度 也 没有 可以 分析 的 , 因为 她 是 无缘无故 被害 , 根本无法 预防 , 不像 诈骗 犯罪 我 可以 分析 一下 怎么 防范 被害 。 所以 , 全案 真正 值得 我 分析 的 只有 药家鑫 为什么 作为 艺术院校 学生 、 钢琴 已达 十级 , 怎么 会 毫不留情 地 在 瞬间 内扎 了 八刀 , 所以 , 我 理解 , 央视 才 会 找 我 这样 的 犯罪 心理学 专家 而 不是 刑法 专家 来 分析 案件 。

人物周刊 : 但 结果 大相径庭 ?

李玫瑾 : 后来 那么 多 学者 写文章 批评 我 , 那么 多 网民 骂 我 , 我 也 在 反思 。 语境 是 一个 问题 , 还有 两个 原因 , 一个 是 时间 太短 , 我 可能 没 把 话 说 清楚 ; 另 一个 是 我 进 了 直播室 才 知道 当天 没有 宣判 , 一般 不 宣判 的 案子 我 是 不宜 点评 的 。

人物周刊 : 如果 再 让 您 完整 点评 一次 药家鑫案 , 会 是 什么 结论 ?

李玫瑾 : 药家鑫 当时 扎 了 八刀 , 我们 研究 犯罪行为 的 人 都 知道 , 往外拔 比扎 进去 还 需要 力量 , 他 在 黑暗 中 为什么 如此 快 而 狠 地 扎 了 八刀 ? 这 是 我 需要 分析 的 。

我 对 他 提 的 原 问题 是 :“ 当 你 扎 她 时 , 一 两刀 她 就 会 有 惨叫 , 你 为什么 没有 不忍 , 为什么 没有 停下 手来 ? ” 快速 有力 的 八刀 , 意味着 一种 冷酷 残忍 , 同时 , 也 让 人 感到 有 的 动作 有些 多余 。 有人 会 说 : 他 是不是 怕 她 不 死 ? 如果 这样 , 他会 停手 查看 后 再补 刀 的 。 但药 不是 这样 , 他 连续 扎 完 就 跑 回 车上 。 那么 , 在 现场 一般 多余 的 杀人 动作 意味着 什么 ? 意味着 作案人 有 一种 情绪 , 比如 恨死 一个 人 时会 扎 她 很多 刀 , 如果 只是 图财 , 关键部位 来 几刀 就 可以 了 , 但 这个 案子 本身 没有 仇恨 情绪 , 张妙 没有 骂 他 、 没有 刺激 他 , 是 他 把 别人 撞 了 , 他 是 心亏 的 人 , 那么 他 为何 有 这种 多余 动作 ? 当 他 说 自己 小时候 被 父母 关 在 地下室 强迫 练琴 , 甚至 想到 过 自杀 的 时候 , 我 马上 明白 : 他 在 作案 时 的 情绪 或 作案 时 表现 的 多余 动作 实际 是 平时 练琴时 积累 下来 的 不良情绪 的 表现 , 而 他 如此 快速 的 扎 人 动作 还 与 他 日常 的 钢琴 训练 有关 。 这 就是 我 分析 的 内容 。 我 分析 的 目的 是 想 说明 : 他 这种 犯罪 的 动作 其 心理 问题 不在 眼前 , 不在 被害人 身上 , 而 在 他 的 过去 经历 …… 但 这 一 解释 被 一些 富有 想象 发挥 力 的 学者 总结 为 “ 把 杀人 当 弹琴 ? 艺术 ? ”, 这 真的 让 我 无奈 …… 当然 , 理解 专业 分析 需要 相关 的 背景 知识 。 问题 是 , 不是 所有 的 听众 都 具有 这种 背景 知识 的 , 因此 , 也 就 不能 让 所有 的 人 都 理解 这 段 分析 。 这 就是 我 后来 反省 的 “ 语境 ” 问题 。 我 想 , 爱因斯坦 的 相对论 也 不是 所有人 都 能 听 明白 的 , 他 就是 再 解释 , 听 不 明白 的 人 仍然 是 听 不 明白 。 这 也 是 一种 事实 。 所以 我 想 今天 的 解释 可能 还有 同样 的 结果 。

人物周刊 : 您 仍然 坚持 自己 当时 的 判断 ?

李玫瑾 : 我 认为 , 我 分析 他 作案 动作 的 心理 问题 不在 眼前 , 而 在 之前 他 的 生活 经历 , 这一 分析 没有 错 , 药 的 无情 源于 他 弹琴 时 一直 被 无情地 对待 。 这一 分析 的 原本 目的 是 告诉 大家 , 让 孩子 练琴时 的 过分 严厉 苛求 会 导致 学 艺术 的 孩子 心理 不 健康 。 其实 这种 专业 判断 没有 错 , 别人 不 懂 我 的 意思 , 我 曾 一而再 、 再而三 写 博客 解释 , 我 认为 很多 骂 我 的 人 没有 看 我 的 博客 。

我 对 马加爵 也 有 过 不忍

人物周刊 : 马加 爵案 后 , 您 为何 说 需要 负责 的 是 他 本人 而 不是 社会 ?

李玫瑾 : 我 说 这话 的 前提 是 , 当时 网上 出现 这样 的 消息 : 有 四家 律师 事务所 提出 要 为 马加爵 做 无罪 辩护 , 许多 人 说 他 是因为 贫穷 的 自尊 而 犯罪 , 贫穷 是 社会 的 责任 。 我 完全 了解 案件 的 真实情况 , 他 不是 因为 贫穷 自尊 犯罪 , 而且 被害 的 4 名 学生 中有 的 比 他 还 穷 。 我 怎么 能够 同意 这种 “ 无罪 ” 的 观点 ? 难道 4 名 即将 毕业 而 被害 的 大学生 其 生命 价值 就 不 存在 吗 ? 更何况 我 知道 他 为什么 作案 , 我 当然 可以 判断 他 是 有罪 还是 无罪 , 我 当然 要 说明 他 需要 为 自己 的 行为 负责 。 我 这话 是 驳斥 不 负责 的 报道 与 倾向性 。 如果 现在 有人 提出 要 为 药家鑫 做 无罪 辩护 , 我 肯定 也 会 说 药 必须 为 自己 的 行为 负 法律责任 。 这 就是 我 的 职业 态度 。

但是 , 我 对 马 的 心理 分析 有过 不忍 , 有过 隐含 。 因为 我 早就 知道 他 真正 的 作案动机 , 大家 知道 , 我 发表 的 《 犯罪心理 分析报告 》 当时 曾用 过 “ 不是 因为 贫穷 ” 做 标题 , 但 “ 是 什么 ” 我 一直 没说 。 我 知道 , 他 为 自尊 而 掩盖 某事 杀 了 4 个人 , 我 怎么 能 在 他 服刑 前 将 他 的 真实 动机 公布于众 ? 如果 我 公开 他 的 犯罪 动机 , 实则 是 在 摧毁 他 生命 最后 时间 里 非常 在意 的 自尊心 。 我 不忍 击碎 这种 自尊心 , 所以 , 在 他 死刑 之前 我 从未 公开 解释 过 他 的 犯罪 动机 。 这 也 是 我 的 职业 态度 。

人物周刊 : 是不是 很多 人 认为 马加爵 比 药家鑫 更 值得 同情 ?

李玫瑾 : 其实 在 我 眼里 , 他们 没有 区别 , 作为 大学老师 , 对 每 一个 大学生 犯罪 都 会 特别 痛心 。 尤其 在 看到 他们 的 醒悟 、 知道 自己 错 了 , 却 没有 机会 挽回 或 改变 时 —— 因为 他们 伤害 的 是 生命 。 这时 , 从事 犯罪心理 研究 的 我 非常 理解 他们 的 这种 后悔 之心 , 但 理智 告诉 我 , 他们 没有 机会 了 , 你 说 我 是 什么 心情 ?

人物周刊 : 对于 犯下 这样 严重 罪行 的 人 , 您 对 他们 的 同情 源自 哪里 ?

李玫瑾 : 这真 不是 “ 同情 ” 两字 能够 表达 的 。 重要 的 是 如何 不要 让 这些 本应 有所作为 的 人 毁于 一次 愚蠢 的 犯罪行为 。 正 因为 此 , 我 才 要 做 大量 的 青少年 犯罪预防 的 教育 宣传 , 我 在 许多 地方 对 市民 开设 家庭教育 的 大讲堂 , 做 讲座 。 大家 知道 我 经常 去 法制 类节目 , 大家 可以 数数 , 我 关于 犯罪预防 的话 讲 了 有 多少 ? 但 我 从不 在 电视节目 里 炫耀 侦查 中 的 犯罪心理 分析 。 为什么 , 我 希望 通过 我 的 努力 告诉 家长 、 告诉 老师 : 如何 不要 让 孩子 或 年轻人 犯 这种 不可逆转 的 错误 。

一个 人 已经 知道 自己 错 了 , 却 没有 改过 的 机会 了 , 谁 不 为 他们 感到痛心 ? 马加爵 和 药家鑫 都 知道 自己 错 了 , 马加爵 因此 没有 上诉 , 药家鑫 如果 不是 为了 他 母亲 的 哀求 , 我 想 也 不会 上诉 。 当然 也 有些 犯罪人 不 值得 同情 的 , 他们 杀人 后 从不 后悔 。

人物周刊 : 有人 说 您 过分 关注 犯罪人 , 忽视 了 被害人 ?

李玫瑾 : 这 不 公平 , 事实上 我 在 很多 场合 下 都 在 宣传 如何 防止 被害 。 我 认为 关注 被害人 也 是 减少 犯罪 的 渠道 之一 。 我 的 关注 是 尽可能 地 宣传 如何 不 被害 。 我 在 很多 场合 下 告诉 人们 如何 防止 被害 , 比如 在 犯罪人 入室 时该 做 什么 , 比如 突然 遇到 对 你 十分 热情 的 人 你 应该 考虑 到 什么 , 包括 北京 某 电视台 在 大街 做 节目 , 给 人 意外 惊喜 , 我 就 批评 他们 的 记者 : 不能 做 这样 的 游戏 , 因为 这样 的 游戏 虽 只是 万分之一 , 都 会 妨碍 大多数 人 的 防范 之心 。 这些 我 都 在 做 。 应该 我 说话 的 时候 我 一定 会 说 , 但 对于 张妙 的 被害 , 我 确实 没有 什么 可 分析 并 提出 什么 防范 的 建议 , 她 的 被害 完全 无辜 , 确实 是 “ 张妙 很 不幸 , 怎么 碰到 药家鑫 这种 人 ”? 但 这句 话 需要 我 上 央视 分析 吗 ?

人物周刊 : 您 刚才 多次 提到 教育 问题 , 该 如何 理性 看待 社会 的 责任 和 犯罪者 自己 的 责任 ?

李玫瑾 : 我 在 国外 访问 时 曾 和 某国 警察 大学 的 教授 们 交流 , 他们 问 我 研究 犯罪 心理学 是否 很 有趣 , 我 说 “ 是 ”, 他们 让 我 举个 例子 , 我 说 我 发现 , 出生 时间 对 犯罪活动 有 影响 , 比如 : 年底 出生 的 人 常犯 哪类 罪 , 夏天 出生 的 人 常犯 哪类 罪 。 这时 , 有位 教授 突然 问 :“ 既然 犯罪 和 出生 时间 有关 , 那么 犯罪人 就 不 应该 负 刑事责任 , 因为 他 犯罪 与 出生 时间 有关 呀 。 ” 我 的 回答 是 : 如果 一个 人有 能力 去 挣钱 , 却 在 明知 不 应该 拿 别人 钱时 拿 了 别人 的 钱 , 他 就 需要 为 自己 这种 故意 行为 负 法律责任 , 但是 , 身材 瘦 的 人 可能 会 去 偷 、 胖 的 人 可能 会 去 骗 、 身体 壮 的 人 可能 会 去 抢 , 所以 , 研究 何时 出生 、 何种 身材 与 犯罪 的 关系 只是 对 犯罪人 和 犯罪 类型 认识 的 需要 。

同理 , 尽管 家庭教育 、 学校 教育 和 社会 问题 与 马加爵 、 药家鑫 出现 的 心理 问题 有 影响 , 但 这些 影响 只是 心理 层面 的 , 而 选择 杀人 只是 他们 个人 的 动机 问题 。 因此 , 当 他们 自己 选择 这种 犯罪行为 时 , 他们 当然 要 为 自己 的 行为 结果 负责 任 。

心理 发展 是 有 逻辑 的

人物周刊 : 有人 说 听不懂 您 对 犯罪 嫌疑人 提 的 问题 , 您 的 问题 一般 包括 哪些 ?

李玫瑾 : 很多 , 比如 父母 在 多 大 岁数 时生 的 你 、6 岁 之前 谁 带 你 、 你 6 岁 前 和 谁 一起 睡觉 、 上学 时候 什么 表现 、 是否 被 老师 找过 家长 、 小时候 最 快乐 的 事情 、 父母 唠叨 最 多 的话 等等 , 问 这些 问题 是因为 心理 发展 是 有 逻辑性 的 , 你 知道 一个 人 的 过去 就 知道 他 的 现在 。

一个 人 的 心理 问题 绝 不仅仅 是 一个点 , 一个 刺激 。 换句话 讲 , 外部 刺激 只是 导火索 , 而 心理 存有 的 问题 才 是 炸药 。 心理健康 的 人 开车 碰人 , 他 不会 轻易 地 杀人 。 所以 , 心理 存有 的 问题 才 值得 关注 。 问题 在于 , 心理 存有 的 问题 往往 不是 即刻 形成 的 。 人 的 问题 无论 发生 在 什么 年龄 点 , 其 原因 都 可以 追溯 至 之前 , 甚至 早年 , 而 早年 的 问题 都 可 归结 于 家庭 抚育 出 了 问题 。 犯罪 心理学 研究 犯罪行为 的 发生 原理 、 研究 预防犯罪 的 关键点 、 研究 侦查 犯罪 的 应用 , 其实 都 是 在 研究 人生 的 全部 , 了解 人生 经历 的 困惑 和 插曲 , 了解 人性 的 弱点 。

我 曾经 告诉 新华社 写 内参 的 记者 , 现在 那么 多 杀 亲 和 杀童 案件 , 不是 因为 社会 矛盾 , 而是 因为 情感 异常 , 许多 社会 矛盾 和 冲突 往往 体现 在 信访 、 体现 在 群体性 事件 上 , 但 不 体现 在 杀 孩子 上 。 凡 选择 杀 孩子 的 人大 多 情感 上出 了 严重 的 问题 。 这 类 犯罪人 情感 异常 的 背后 几乎 都 有 家庭 问题 和 生理 问题 。 所以 , 抚养人 的 抚养 和 教育 过程 中 , 爱 的 过度 和 爱 的 匮乏 都 会 形成 异常 心理 , 前者 酿 就 无耻 , 后者 磨砺 冷酷 。

人物周刊 : 如何 让 罪犯 敞开 自己 的 内心世界 ?

李玫瑾 : 真诚 。 我 面对 犯罪人 的 时候 会 告诉 他们 , 今天 我 跟 你 聊天 , 不能 减轻 你 的 任何 罪责 , 一个 人 做 了 坏事 就要 自己 敢当 , 对 你 的 惩罚 你 一定 要 去 承受 。 我 接触 到 的 很多 都 是 死刑犯 , 人生 下来 都 不是 恶 的 , 绝大多数 人 都 知道 自己 错 了 , 我会 问 他们 愿不愿意 和 我 一起 发现自己 是从 哪里 开始 错 的 , 一方面 让 你 自己 知道 , 另外 一方面 让 别人 不 要犯 和 你 同样 的 错误 。

人物周刊 : 有没有 犯人 的 回答 让 您 印象 深刻 ?

李玫瑾 : 有 很多 。 “ 一辈子 选择 什么 都 可以 , 不要 选择 犯罪 ,” 这是 去年 佛山 的 成瑞龙 对我讲 的 。 还有 一个 作案 十多年 的 系列 扎刀 杀人案 的 罪犯 告诉 我 , 当 他 自己 的 女儿 长大 时 他 才 明白 了 ,“ 养 大 一个 孩子 不 容易 , 可是 自己 让 别人 几分钟 就 没 了 ”。

人物周刊 : 南平 杀童案 后 , 您 为何 说 对 犯罪 嫌疑人 的 过分 研究 和 舆论 关注 的 泛滥 可能 是 在 扩大 恐怖 ?

李玫瑾 : 这个 案件 很 特殊 , 第一 是 街面 案件 , 容易 传染 ; 第二 , 从 中医 到 心理学 都 知道 , 春天 是 人 最 躁动 的 时候 , 也 是 精神病 的 高发期 , 大幅 渲染 街面 犯罪 很 容易 诱发 同类 犯罪 ; 第三 , 这 类 案件 防范 特别 难 , 但是 恐怖 效果 特别 大 , 让 很多 人有 不安全感 。 后来 媒体 还是 做 了 深度 报道 , 结果 , 广西 合浦 、 广东 雷州 、 江苏 泰兴 、 山东 潍坊 、 陕西 南郑 接连 发生 了 一系列 类似 案件 。

绳之以法 不是 解决 犯罪 的 句号

人物周刊 : 电影 《 沉默 的 羔羊 》 中 运用 犯罪 心理学 侦破案件 的 情节 , 是否 符合实际 ?

李玫瑾 : 形式 上 大体 是 那样 , 叫做 犯罪心理 画像 , 从 作案 行为 推测 犯罪分子 是 什么样 的 人 , 非常 有意思 。 这些年来 我 参与 了 很多 案件 侦破 , 但 直接 侦查 破案 的 不是 我 , 我 负责 给 侦查员 提供 关于 犯罪 嫌疑人 的 专业 意见 , 缩小 侦查 范围 。

人物周刊 : 能否 举个 例子 ?

李玫瑾 : 曾经 有 一起 杀人 碎尸案 , 女尸 被 碎成 驱干 和 四肢 , 分别 抛 在 国道 边 的 两只 行李箱 里 。 刀法 干净 , 但 生殖器 被 人 挖走 , 当时 侦查员 问 我 凶手 是不是 变态 , 我 看过 法医 报告 后 认为 不是 , 因为 变态 带有 欣赏性 , 脑子里 会 有 幻想 , 会 把 尸体 摆 出 一定 姿势 , 这个 案子 没有 。 排除 变态 , 我 当时 认为 凶手 和 被害人 应该 有 性关系 , 对 死者 有 很 强 的 占有欲 , 不是 夫妻 就是 情人 , 生殖器 挖掉 不会 扔 , 一种 可能 是 凶手 用药 水泡 起来 保留 , 另 一种 是 自己 吃掉 , 和 自己 融为一体 。 此案 我 分析 是 吃掉 了 , 另外 尸体 切口 干净 , 一刀 完成 , 我 当时 设想 了 作案人 的 三种 潜在 职业 : 屠夫 、 医生 、 厨师 , 并且 更 偏向 于 厨师 。 后来 抓 到 犯罪 嫌疑人 , 证实 与 被害人 是 夫妻关系 , 干过 几年 厨师 , 受害人 的 生殖器 就是 被 他 吃掉 了 。

人物周刊 : 犯罪 心理学 研究 的 意义 在 哪里 ?

李玫瑾 : 当 一起 刑事案件 发生 时 , 老百姓 最 关心 的 是 犯罪人 是否 被 绳之以法 , 但是 绳之以法 是否 就是 解决 犯罪 的 句号 ? 实际上 , 一起 犯罪 发生 后 , 会 带来 更 多 问题 , 很多 人问 我 药家鑫会 不会 判 死刑 , 其实 这 并 不是 重点 , 判不判 死刑 这个 人 都 毁 了 , 都 废 了 。 问题 在于 , 张妙 父母 和 药 的 父母 问题 同样 没有 解决 , 以后 独生子女 判 死刑 肯定 不会 是 一两个 , 如何 从 根源 上 减少 这种 犯罪 , 公众 可以 不 考虑 , 但是 我们 作为 学者 必须 考虑 , 老百姓 可以 说 活该 , 我们 不能 这么 说 。 这 可能 是 一个 重要 差别 吧 。

人物周刊 : 您 是否 觉得 自己 在 与 公众 交流 中 遭遇 很多 的 误解 和 委屈 ? 您 觉得 公众 对 这门 学科 最大 的 误解 是 什么 ?

李玫瑾 : 误解 肯定 有 , 绝大多数 听过 我 课 的 人 都 对 我 的 研究 表示 认可 , 因为 他们 至少 通过 对 犯罪心理 知识 进行 系统地 听课 明白 了 其中 的 问题 。 但是 , 一些 大要案 的 点评 或 解析 往往 是 就事论事 , 缺乏 基础知识 的 铺垫 。 最 重要 的 一点 是 : 人人 都 觉得 自己 是 “ 心理学家 ”, 因为 心理现象 是 人们 太 熟悉 的 现象 了 。 但 事实上 , 经验 与 科学 、 直观 感受 与 持续 研究 之间 还是 有 相当 距离 的 。

造成 误解 的 还有 一个 原因 是 , 我 在 研究 犯罪心理 现象 中 经常 会 涉及 到 人 的 内心深处 、 尤其 是 人 的 隐私 。 犯罪心理 问题 与 人 的 隐私 往往 非常 近 。 隐私 是 每个 人 都 不 愿意 拿 出来 “ 晾 ” 的 东西 , 内心深处 的 想法 是 每人 都 有 , 每人 都 能 理解 这种 “ 不 愿意 让 人 知道 ” 的 感受 。 如果 此人 不 犯罪 , 他 不 出现 心理 异常 , 那么 , 这些 内容 谁 去 探究 呢 ? 是 有 好奇 或 好事 之 人 , 例如 , 曾 有人 将 明星 家 的 电话 公布出来 , 结果 不仅 遭到 明星 斥责 , 也 遭到 众人 的 唾骂 。 同理 , 许多 犯罪心理 也 属于 这 类 现象 , 一个 人 犯罪 了 , 作为 犯罪心理 专家 需要 研究 , 但 研究 的 目的 绝 不仅仅 是 猎奇 , 研究 的 任务 不是 将 所有 的 肮脏 或 私隐 全部 拿 出来 晾 , 这样 做 虽然 很 容易 , 但 结果 不仅 对 公众 无益 , 对 这个 社会 无益 , 还会 因 研究者 的 行为 伤害 到 更 多 的 人 。 所以 , 从事 犯罪心理 研究 必须 要 有 自己 的 职业道德 , 我 的 任务 是 探究 真相 , 找出 犯罪心理 发生 的 路径 。 然后 将 对 社会 、 对 公众 有 意义 的 东西 传达 给 大家 。 如同 媒体 人 在 采集 信息 时 也 会 有 选择 一样 。 还 如同 放射治疗 , 只 照射 病灶 , 而 对 健康 组织 要 有 屏蔽 一样 的 道理 。

至于 你 说 的 委屈 , 我 是 这样 看 的 : 李玫瑾 这 三个 字 不 重要 , 包括 我 的 形象 可以 被 人 诋毁 , 我 的 人格 可以 被 人 歪曲 ……。 但是 , 认识 我 的 人 、 听过 我 课 的 人 、 从事 预防犯罪 和 打击犯罪 的 人们 , 他们 知道 , 我 所 拥有 的 专业知识 和 我 所 从事 的 研究 其 价值 所在 。 我 相信 还会 有 更 多 的 人 明白 这 一点 。 这些 知识 与 研究 虽然 与 我 的 努力 有关 , 但 又 不 属于 我 本人 。 所以 , 只要 我 看淡 自己 , 看淡 名利 , 也 就 无所谓 “ 委屈 ” 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