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tilizziamo i cookies per contribuire a migliorare LingQ. Visitando il sito, acconsenti alla nostra politica dei cookie.

image

Captive Spirits 牛鬼蛇神录, Captive Spirits 牛鬼蛇神录 01:中国向何处去?

Captive Spirits 牛鬼蛇神 录 01:中国 向 何处 去?

This chapter is a third-person account of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Yang Xiguang's arrest. It's a little boring. Skip to the next chapter if you want to jump straight into the action. 1.《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欧美 的 汉学家 大多 知道 中国 文化大革命 中 一篇 著名 的 文章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这 篇文章 于 一九六八年 被 译成 英文 , 在 美国 一些 名牌大学 的 东亚 图书馆 里 , 我 发现 过 三个 这 篇文章 的 英文 版本 。 有 的 版本 中 此文 的 作者 署名 “ 钢三 一九 ‘ 夺 军权 ' 一兵 ”, 有 的 署名 是 “ 省无联 ”。 但是 我 碰见 的 几位 汉学家 都 知道 此文 的 作者 是 湖南省 长沙 一中 的 一位 学生 杨曦光 。 广州 王希哲 的 著名 大字报 《 毛泽东 与 文化大革命 》 以及 刘国凯 的 文章 《 文化 革命 简析 》, 全都 自称 受到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的 影响 。 这 三篇 文章 都 有 英文 版本 。 比较而言 , 刘国凯 的 文章 是 三篇 中 水平 最高 但 知名度 最低 的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是 三篇 文章 中 水平 最低 , 但 却是 最早 形成 全国 甚至 世界性 影响 的 。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目前 被 欧美 汉学家 视为 中国 大陆 内 第一篇 公开 批判 共产党 的 特权 高薪 阶级 , 主张 彻底改变 这种 体制 的 文章 。 不少 汉学家 对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和 杨曦光 做 了 不少 研究 , 有 的 人 认为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是 用 无政府主义 思想 批判 共产党 体制 。 还 有些 汉学家 对 杨曦光 的 “ 平等 派 ” 思想 极有 兴趣 , 但 对 二十年 后 杨曦光 ( 他 改名 为 杨小凯 ) 的 “ 自由派 ” 正直 观点 和 “ 保守派 ” 经济 观点 不以为然 。 其实 作为 杨曦光 本人 , 我 觉得 很多 汉学家 对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和 长沙 “ 省无联 ” 的 其他 文件 所作 的 研究 与 1960 年代 末 的 杨曦光 这个 活生生 的 人 有 相当 大 的 距离 。

澳洲 国立大学 的 汉学家 Jonathan Unger 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的 汉学家 黎安友 (Andrew Nathan) 为了 研究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的 成文 背景 和 杨曦光 当时 思想 的 形成 过程 , 专门 找 我 座谈 过 几次 。 这些 座谈 的 内容 对于 此书 的 读者 了解 作者 和 书 中 的 故事 背景 会极 有 帮助 , 所以 我 将 这些 座谈 的 内容 摘录 在 本书 的 第一章 中 , 作为 全书 的 导引 。 这些 座谈 中 , 汉学家 们 感兴趣 的 是 一个 题外 问题 是 : 极端 激进 的 主张 以 革命 暴力手段 推翻 中国 大陆 的 特权 制度 的 杨曦光 , 是 怎样 在 20 年 后 变成 一个 思想 相当 保守 的 ( 特别 是 经济学 思想 完全 与 M. Friedman 认同 ) 杨小凯 。 当时 杨小凯 已 得到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的 经济学 博士学位 , 学位 论文 得到 导师 极高 的 评价 。 这份 好奇心 自然 与 三个 杨曦光 ( 杨小凯 ) 的 巨大 反差 有关 。 1968 年 的 杨曦光 , 穿着 当时 时髦 的 红卫兵 服装 , 神态 天真 单纯 。 另 一个 形象 是 他 写 了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后 被 当局 投入 监狱 和 劳改队 后 , 穿着 破旧 的 劳改 棉袄 , 裤子 和 衣 背 都 印着 黄色 的 油漆 大字 “ 劳改 ”, 头发 被 剃得 光光 的 。 第三个 形象 是 他 在 以 保守 著称 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被 授予 博士学位 时 , 头戴 博士帽 , 身着 庄重 的 黑色 博士 袍 , 胸前 佩戴 博士学位 绣 纹 的 样子 。 很多 知道 杨曦光 传奇 经历 的 人 都 在 这 三个 形象 的 反差 上 感到 迷惑 , 不敢相信 杨曦光 和 杨小凯 是 同一个 人 。 很多 不知 内情 但 却 知道 杨曦光 和 杨小凯 两个 人 的 人 , 绝不会 接受 他俩 是 同一个 人 的 “ 假说 ”。

显然 , 这 本书 正是 可以 回答 这个 问题 , 而 解释 人们 的 疑惑 的 , 是 那些 中国 大陆 的 “ 古 格拉 群岛 ”, 将 杨曦光 改造 成 杨小凯 。 尽管 不少 汉学家 喜欢 杨曦光 甚于 杨小凯 , 但 这 本书 中 讲述 的 那些 中国 的 古 格拉 群岛 上 的 “ 精灵 ” 怎样 促成 了 这个 魔术 般的 变换 故事 , 一定 是 读者 神往 的 。

杨曦光 生于 1948 年秋 。 他 父母 当时 都 是 共产党 从 延安 派 到 东北 去 接收 日本 人 军备 的 干部 。 杨曦 光生 下来 时 正是 国共两党 内战 中 共产党 从 劣势 转为 优势 的 时候 。 共产党 在 东北 打 了 一个 小 胜仗 , 于是 这个 小男孩 被 改名 为小凯 。 杨曦 光是 他 上学 以后 的 学名 。 他 1978 年 从 劳改队 刑满释放 后 找 不到 工作 , 大家 都 知道 杨曦 光是 写 反动 文章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的 反革命 分子 , 所以 爸爸 劝 他 改名字 。 中国 人 讲究 “ 行 不 改名 , 坐不改姓 ”, 于是 大家 认为 重新 启用 他 的 乳名 小凯 是 一个 两全其美 的 好 办法 。 从那以后 , 杨曦光 这个 人 就 在 中国 消失 了 , 而 杨小凯 却 在 中 国内外 慢慢 通过 他 的 经济学 著作 和 文章 被 人 知道 。

杨曦光 生长 于 一个 1949 年 革命 后 暴发 的 共产党 新贵 家庭 。 从小 生活 环境 优越 , 受过 很 好 的 教育 。 在 意识形态 方面 , 他 受到 共产党 极深 影响 。 从 小学 到 中学 , 他 关于 中国 现代史 的 知识 充满 共产党 征服 国民党 的 “ 革命英雄主义 ” 的 崇拜 , 他 看 的 小说 , 看 的 “ 革命 回忆录 ” 中 都 充满 这种 对用 革命 暴力 改朝换代 的 迷信 。

但 共产党 这个 “ 扭秧歌 ” 王朝 内部 的 不断 摇摆 和 动乱 自 1957 年 后 开始 给 杨曦光 的 家庭 带来 灾难 。 首先 是 他 哥哥 和 舅舅 被划 为 右派 , 接着 他 父亲 于 1959 年 因为 反对 大跃进 被划 为 右倾 机会主义 分子 , 下 放到 农村 去 劳动 。 杨曦光 属于 思想 成熟 较 早 的 人 , 入学 前 , 父亲 就 请 人 在 家里 教他 《 论语 》, 小学 二年级 时 他 就 能 读 大部头 小说 。 1962 年 正是 他 开始 养成 阅读 成人 的 报纸 的 习惯 时 , 中共 又 发生 了 一次 政策 的 大 摇摆 。 杨曦光 的 父亲 被 当时 的 党中央 宣布 彻底 平反 。 杨曦光 在 “ 智育 第一 ”“ 分数 挂帅 ” 的 复旧 气氛 中 , 考取 了 当时 的 全国 重点中学 长沙 一中 。 他 的 家庭 和 他 自己 都 是 那些 “ 右 ” 的 政策 的 受益者 , 自然 在 1962 年 复旧 的 气氛 中 如鱼得水 。 1964 年 政治 风向 改变 , 突出 政治 、 阶级路线 又 占 了 上风 , 但 杨曦光 因为 高干 的 家庭 背景 , 仍 是 激进 路线 的 受益者 , 所以 又 受到 左 的 路线 影响 , 开始 在 日记 中 批评 自己 1962 年 的 右 的 思想倾向 。 但 他 的 父母 尤其 是 他 母亲 对 那股 “ 左 ” 风 一直 持 批评 态度 , 也 总是 用 她 的 观点 尽力 影响 儿子 。

文化 革命 一 开始 , 杨曦光 就 卷入 了 长沙 一中 反对 工作组 的 活动 。 杨曦光 的 父母 被 当时 的 湖南省委 批判 和 迫害 , 并 由 省委 定性 为 反革命 修正主义 分子 。 杨曦光 也 受到 工作组 迫害 并 因 父母 的 罪名 受到 红卫兵 歧视 。 他 自然而然 参加 了 反对 血统论 、 由 出身 不好 的 同学 组成 的 造反派 , 与 支持 当局 的 保守 的 红卫兵 对抗 。 一九六六年 底 , 他 积极参与 了 为 被 打成 反革命 的 工人 造反派 平反 的 活动 , 同情 和 支持 湖南 第一个 跨部门 的 准 政党 造反派 组织 ——“ 湘江 风雷 ”。 一九六七年 的 “ 二月 逆流 ”, 军方 在 保守派 支持 下 把 大多数 造反派 组织 打成 反革命 时 , 杨曦光 被 军方 关押 了 一个多月 。

他 出狱 后 在 北京 各地 串联 , 接触 到 一些 批判 共产党 社会 中 的 特权阶层 的 “ 新 思潮 ”。 这些 思潮 在 造反派 大学生 和 北京 批判 血统论 的 中学 “ 四 三派 ” 中有 不少 支持者 。 杨曦光 回想到 一九六七年 一月 革命 中 城市 市民 对 共产党 当局 表达 的 强烈不满 , 开始 重新 思考 文革 爆发 的 原因 等 问题 。 杨曦光 家里 有个 保姆 , 文革 前 看 去 似乎 对 他 父母 非常 尊敬 , 文革 后 她 参加 了 保姆 的 造反派 组织 , 宣称 高干 剥削 了 他们 。 杨曦光 夜里 与 保姆 深谈 过 几次 , 发现 文革 前 市民 对 共产党 干部 的 尊敬 全是 装 出来 的 , 大多数 市民 对 共产党 的 专横 早已 是 怀恨在心 。 他 发觉 这种 社会 矛盾 并 不能 用 毛泽东 关于 “ 无产阶级 专政 下 继续 革命 ” 或 “ 两条路线 斗争 ” 的 理论 来 解释 。 杨曦光 决心 从 马克思主义 的 原著 中 找 答案 , 通过 系统 的 社会 调查 了解 中国 社会 的 真实 状况 , 弄清 促成 文革 中 城市 市民 与 共产党 干部 发生 激烈 冲突 的 真正 原因 。

他读 了 不少 马克思 的 书 , 也 在 湖南 农村 进行 了 一些 社会 调查 , 特别 是 调查 了 当时 知识青年 要求 回城 的 运动 和 临时工 合同工 组成 工会 式 组织 提出 经济 要求 的 运动 。 他 最后 的 答案 是 : 中国 已经 形成 了 新 的 特权阶级 , 他们 “ 压迫 剥削 ”( 纯 马克思 语言 ) 人民 。 中国 的 政体 与 马克思 当年 设想 的 巴黎公社 民主 毫无 共同之处 。 所以 中国 需要 一次 新 的 暴力革命 推翻 特权阶级 , 重建 以 官员 民选 为 基础 的 民主政体 。 这 就是 我 写 的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中 的 主要 观点 。

当时 类似 的 思潮 在 武汉 、 上海 、 山东 、 北京 的 学生 中 都 出现 了 。 当局 一直 认为 支持 市民 造反 的 政策 会 赢得 对 人们 的 思想 控制 和 引导 的 权力 。 想不到 长沙 的 一位 中学生 和 其它 学生 竟想 独立 于 政府 的 意识形态 , 自己 找寻 理论 。 中共 的 上层 首脑 特别 是 康生 、 毛泽东 对 这股 造反派 中 摆脱 官方 意识形态 的 思潮 非常 害怕 , 为此 特别 召开 一次 会议 , 取缔 当时 湖南 激进 造反派 的 联合 组织 “ 省无联 ”, 并 点明 批判 了 杨曦光 、 张玉纲 、 周国辉 等 学生 中 的 思想家 和 领袖人物 。 全国 很多 官方 和 当时 群众组织 的 报纸 都 将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作为 反面教材 全文 刊登 以供 批判 。 这 就是 为什么 一张 最初 只印 了 八十 份 , 只 散发 了 不到 二十份 的 油印 传单 造成 全国性 影响 的 原因 。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一九六八年 通过 香港 传到 海外 , 美国 的 “ 新 左派 ” 十分 喜欢 其中 的 观点 , 于是 各种 英文 版本 的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和 其它 “ 省无联 ” 的 文件 在 美国 造成 了 相当 的 影响 。

杨曦光 父亲 的 那 一辈 有个 弟弟 一个 妹妹 都 是 共产党 的 高级干部 。 他们 的 子女 与 杨 关系 十分 密切 。 他们 文革 中 都 是 保守 的 红卫兵 。 迫害 出生 不好 的 人 很 积极 , 但 却 不造 父母 的 反 , 是 可爱 的 坚定 的 保爹 保妈 派 。

杨曦光 周围 的 干部子弟 朋友 没有 一个 参加 造反派 的 。 他 的 经历 也许 相当 的 特别 。 但是 他 在 山东 和 广州 的 朋友 中 却 有 高干 子弟 参加 造反派 的 例子 。 他们 的 父母 是 共产党 内受 实权 派 迫害 的 高干 , 文革 一 开始 就 被 当权派 批斗 。 他们 的 父辈 都 是 那种 三代 以上 出生 不好 的 知识分子 干部 , 而 他们 自己 都 是 学习成绩 好 。 极 聪明 的 学生 。 但 总 的 而言 , 高干 子弟 参加 造反派 的 实在 是 凤毛麟角 。 但 正 因为 杨曦光 与 创建 “ 老 红卫兵 ” 的 保守派 ( 后来 的 “ 联动 ”) 有 很多 私人关系 , 他 是 属于 对 那种 保守派 观点 极为 了解 , 并 与 他们 有 很多 私人关系 的 造反派 。

杨曦光 在 文革 中 的 政治 倾向 部分 可以 用 他 的 家庭 背景 来 解释 , 因为 文革 中 大多数 右派 和 共产党 内 的 “ 右倾 机会主义 分子 ” 都 是 支持 造反派 的 。 但 杨曦光 批判 特权阶级 的 思想 与其 父辈 的 政治 倾向 没有 什么 关系 。 一种 可能 的 解释 是 : 出生 社会 上层 的 青年人 由于 本身 地位 未稳 , 形成 与 家庭 高 地位 的 对照 , 因而 两代 人 的 利益冲突 在 社会 上层 家庭 内 特别 激烈 。 这种 假说 可 解释 历史 上 上层 家庭 内 的 有些 年轻人 为什么 特别 激进 。

另一方面 , 杨曦光 从小 受 马克思主义 教育 , 在 自己 被 当局 迫害 时 , 希望 找 一种 理论 来 支持 自己 的 政治 利益 或 使 其 在 马列 正统 理论 基础 上 合法化 。 而 马克思 属于 民主主义 的 观点 及 反 特权 反 迫害 的 观点 , 自然 成为 他 的 思想 武器 。 但 1970 年代 初 , 杨曦光 在 监牢 里 彻底 放弃 了 对 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 信仰 , 而 成为 一个 极力 反对 革命 民主主义 , 支持 现代 民主政体 的 人 。 此书 中 并 没有 很多 杨曦光 本人 的 故事 , 但 从 杨曦光 的 眼睛 , 读者 会 看到 中国 的 古 格拉 群岛 上 , 形形色色 的 精灵 是 如何 重新铸造 了 杨曦光 的 灵魂 。 此书 中 的 每章 是 关于 中国 的 古 格拉 群岛 的 一个 或 两个 犯人 的 故事 , 他们 中有 地下 反对党 的 领袖 , 有 从事 当局 不能 容许 的 自由 经济 活动 的 企业家 , 有 扒手 、 强盗 , 有 各式各样 的 不同 政见 者 , 被 迫害 的 教徒 和 作家 , 以及 国民党 时代 的 高官 贵人 。 杨曦光 与 1969 年底 被 判处 10 年 徒刑 , 罪名 主要 是 写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判刑 前 他 在 看守所 读过 了 一年 多 的 时间 , 判刑 后 他 去 了 洞庭湖 一个 湖洲 上 的 建新 农场 。 1970 年 “ 一打 三反 ”( 打击 反革命 , 反贪污 , 反浪费 , 反 刑事犯罪 ) 运动 中 , 他 又 在 长沙 的 模范 监狱 呆 了 8 个 月 。 之后 他 回到 建新 农场 直至 刑满 。 所以 此书 涵盖 了 中国 古 格拉 群岛 的 三大 系统 : 看守所 、 劳改队 、 监狱 。 由于 杨曦光 独特 的 政治 理解能力 和 他 的 敏感 , 通过 他 的 眼睛 , 读者 将 接触 到 当时 中国 政治犯 一些 独特 而 深刻 的 方面 。

Learn languages from TV shows, movies, news, articles and more! Try LingQ for FREE

Captive Spirits 牛鬼蛇神 录 01:中国 向 何处 去? Gefangene Geister 牛鬼蛇神錄 01: Wohin geht China? Captive Spirits The Book of Bulls, Ghosts and Snakes 01: Where is China Going? Espíritus cautivos El libro de los toros, los fantasmas y las serpientes 01: ¿Adónde va China? 囚われの霊魂 闘牛、幽霊、蛇の書01:中国はどこへ行くのか?

This chapter is a third-person account of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Yang Xiguang's arrest. It's a little boring. Skip to the next chapter if you want to jump straight into the action. 1.《 中国 向 何处 去 ? This chapter is a third-person account of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Yang Xiguang's arrest. It's a little boring. Skip to the next chapter if you want to jump straight into the action. 1. Where is China going? 》 欧美 的 汉学家 大多 知道 中国 文化大革命 中 一篇 著名 的 文章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Most sinologist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know a famous article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Where is China going?" 》, 这 篇文章 于 一九六八年 被 译成 英文 , 在 美国 一些 名牌大学 的 东亚 图书馆 里 , 我 发现 过 三个 这 篇文章 的 英文 版本 。 Der Artikel wurde 1968 ins Englische übersetzt, und ich habe drei englische Versionen dieses Artikels in den ostasiatischen Bibliotheken einiger angesehener Universitäten in den Vereinigten Staaten gefunden. "This article wa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n 1968. I have found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this article in the East Asian libraries of some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有 的 版本 中 此文 的 作者 署名 “ 钢三 一九 ‘ 夺 军权 ' 一兵 ”, 有 的 署名 是 “ 省无联 ”。 In some edition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was signed "Gang San Nine "Seize the Military Power" One Soldier", and some signed "Province without Union". 但是 我 碰见 的 几位 汉学家 都 知道 此文 的 作者 是 湖南省 长沙 一中 的 一位 学生 杨曦光 。 But several Sinologists I met knew that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was Yang Xiguang, a student from Changsha No. 1 Middle School in Hunan Province. 广州 王希哲 的 著名 大字报 《 毛泽东 与 文化大革命 》 以及 刘国凯 的 文章 《 文化 革命 简析 》, 全都 自称 受到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Guangzhou Wang Xizhe's famous big-character poster "Mao Zedong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Liu Guokai's articl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ll claimed to be "Where is China going?" 》 的 影响 。 " Impact. 这 三篇 文章 都 有 英文 版本 。 All three articles have English versions. 比较而言 , 刘国凯 的 文章 是 三篇 中 水平 最高 但 知名度 最低 的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In comparison, Liu Guokai’s article is the highest of the three but the least well-known, "Where is China going?" 》 是 三篇 文章 中 水平 最低 , 但 却是 最早 形成 全国 甚至 世界性 影响 的 。 "It is the lowest level among the three articles, but it is the first to have a national and even global influence.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目前 被 欧美 汉学家 视为 中国 大陆 内 第一篇 公开 批判 共产党 的 特权 高薪 阶级 , 主张 彻底改变 这种 体制 的 文章 。 "Where is China Going" is currently regarded by European and American Sinologists as the first article in mainland China to publicly criticize the Communist Party's privileged high-paying class and advocate a radical change in this system. 不少 汉学家 对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Many Sinologists have commented on the book Where is China Going? 》 和 杨曦光 做 了 不少 研究 , 有 的 人 认为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Some people think that "Where is China Going?" and "Yang Xiguang"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 是 用 无政府主义 思想 批判 共产党 体制 。 "It criticizes the Communist Party system with anarchist thinking. 还 有些 汉学家 对 杨曦光 的 “ 平等 派 ” 思想 极有 兴趣 , 但 对 二十年 后 杨曦光 ( 他 改名 为 杨小凯 ) 的 “ 自由派 ” 正直 观点 和 “ 保守派 ” 经济 观点 不以为然 。 Some Sinologists are extremely interested in Yang Xiguang's "equality" thoughts, but disagree with Yang Xiguang's (he renamed Yang Xiaokai)'s "liberal" positive intuition and "conservative" economic views 20 years later. 其实 作为 杨曦光 本人 , 我 觉得 很多 汉学家 对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Actually, as Yang Xiguang himself, I feel that many sinologists have an opinion on "Where is China going?" 》 和 长沙 “ 省无联 ” 的 其他 文件 所作 的 研究 与 1960 年代 末 的 杨曦光 这个 活生生 的 人 有 相当 大 的 距离 。 "The research done with other documents of the "Provincial Wulian" in Changsha is quite far from that of Yang Xiguang, a living person in the late 1960s.

澳洲 国立大学 的 汉学家 Jonathan Unger 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的 汉学家 黎安友 (Andrew Nathan) 为了 研究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Jonathan Unger, a sinologist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Andrew Nathan, a sinologist at Columbia University, have been working on the book Where is China Going? 》 的 成文 背景 和 杨曦光 当时 思想 的 形成 过程 , 专门 找 我 座谈 过 几次 。 I was specially invited to have a few talks with me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riting of "The Way of the World" and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Yang Xi-guang's thinking at that time. 这些 座谈 的 内容 对于 此书 的 读者 了解 作者 和 书 中 的 故事 背景 会极 有 帮助 , 所以 我 将 这些 座谈 的 内容 摘录 在 本书 的 第一章 中 , 作为 全书 的 导引 。 The content of these seminars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readers of this book to understand the author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in the book, so I will extract the content of these seminars in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book as a guide for the whole book. 这些 座谈 中 , 汉学家 们 感兴趣 的 是 一个 题外 问题 是 : 极端 激进 的 主张 以 革命 暴力手段 推翻 中国 大陆 的 特权 制度 的 杨曦光 , 是 怎样 在 20 年 后 变成 一个 思想 相当 保守 的 ( 特别 是 经济学 思想 完全 与 M. Friedman 认同 ) 杨小凯 。 In these discussions, Sinologists are interested in an off-topic question: How did Yang Xiguang, who was extremely radical and advocated the use of revolutionary violence to overthrow the privilege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turned into a rather conservative thinking 20 years later (especially Economic thoughts fully agree with M. Friedman) Yang Xiaokai. 当时 杨小凯 已 得到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的 经济学 博士学位 , 学位 论文 得到 导师 极高 的 评价 。 At that time, Yang Xiaokai had obtained a doctorate in economics from Princeton University, and his dissertation was highly praised by his supervisor. 这份 好奇心 自然 与 三个 杨曦光 ( 杨小凯 ) 的 巨大 反差 有关 。 This curiosity is naturally related to the huge contrast between the three Yang Xiguang (Yang Xiaokai). 1968 年 的 杨曦光 , 穿着 当时 时髦 的 红卫兵 服装 , 神态 天真 单纯 。 Yang Xiguang in 1968, dressed in the fashionable Red Guard costume at the time, looked innocent and innocent. 另 一个 形象 是 他 写 了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Another image is that he wrote "Where is China going?" 》 后 被 当局 投入 监狱 和 劳改队 后 , 穿着 破旧 的 劳改 棉袄 , 裤子 和 衣 背 都 印着 黄色 的 油漆 大字 “ 劳改 ”, 头发 被 剃得 光光 的 。 After being thrown into prison and a reform-through-labor team by the authorities, he was wearing a shabby reform-through-labour jacket, trousers and the back of his clothes were printed with the big yellow paint "Labor-through", and his hair was shaved. 第三个 形象 是 他 在 以 保守 著称 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被 授予 博士学位 时 , 头戴 博士帽 , 身着 庄重 的 黑色 博士 袍 , 胸前 佩戴 博士学位 绣 纹 的 样子 。 The third image is when he was awarded a doctorate degree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which is known for his conservativeness, wearing a doctoral cap, a solemn black doctoral gown, and a doctorate embroidery pattern on his chest. 很多 知道 杨曦光 传奇 经历 的 人 都 在 这 三个 形象 的 反差 上 感到 迷惑 , 不敢相信 杨曦光 和 杨小凯 是 同一个 人 。 Many people who know the legendary experience of Yang Xiguang are puzzled by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se three images. They can't believe that Yang Xiguang and Yang Xiaokai are the same person. 很多 不知 内情 但 却 知道 杨曦光 和 杨小凯 两个 人 的 人 , 绝不会 接受 他俩 是 同一个 人 的 “ 假说 ”。 Many people who do not know the inside story but know Yang Xiguang and Yang Xiaokai will never accep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y are the same person.

显然 , 这 本书 正是 可以 回答 这个 问题 , 而 解释 人们 的 疑惑 的 , 是 那些 中国 大陆 的 “ 古 格拉 群岛 ”, 将 杨曦光 改造 成 杨小凯 。 Obviously, this book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and explain people's doubts. It is the "Gugla Islands" in mainland China that transformed Yang Xiguang into Yang Xiaokai. 尽管 不少 汉学家 喜欢 杨曦光 甚于 杨小凯 , 但 这 本书 中 讲述 的 那些 中国 的 古 格拉 群岛 上 的 “ 精灵 ” 怎样 促成 了 这个 魔术 般的 变换 故事 , 一定 是 读者 神往 的 。 Although many Sinologists like Yang Xiguang more than Yang Xiaokai, the readers must be fascinated by how the "elves" on the Gugla Islands in China contributed to this magical transformation story described in this book.

杨曦光 生于 1948 年秋 。 他 父母 当时 都 是 共产党 从 延安 派 到 东北 去 接收 日本 人 军备 的 干部 。 His parents were both cadres sent by the Communist Party from Yan'an to Northeast China to take over Japanese armaments. 杨曦 光生 下来 时 正是 国共两党 内战 中 共产党 从 劣势 转为 优势 的 时候 。 Yang Xiguang was born when the Communist Party turned from a disadvantage to an advantage during the civil war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共产党 在 东北 打 了 一个 小 胜仗 , 于是 这个 小男孩 被 改名 为小凯 。 The Communist Party fought a small victory in the Northeast, so the little boy was renamed Xiaokai. 杨曦 光是 他 上学 以后 的 学名 。 Yang Xiguang is his scientific name after he went to school. 他 1978 年 从 劳改队 刑满释放 后 找 不到 工作 , 大家 都 知道 杨曦 光是 写 反动 文章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After he was released from the labor camp in 1978, he could not find a job. Everyone knew that Yang Xiguang was a writer of the reactionary article "Where is China Going? 》 的 反革命 分子 , 所以 爸爸 劝 他 改名字 。 "A counter-revolutionary, so my father persuaded him to change his name. 中国 人 讲究 “ 行 不 改名 , 坐不改姓 ”, 于是 大家 认为 重新 启用 他 的 乳名 小凯 是 一个 两全其美 的 好 办法 。 The Chinese pay attention to "do not change their name, sit and do not change the surname", so everyone thinks that reusing his nickname Xiaokai is a good way to get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从那以后 , 杨曦光 这个 人 就 在 中国 消失 了 , 而 杨小凯 却 在 中 国内外 慢慢 通过 他 的 经济学 著作 和 文章 被 人 知道 。 Since then, Yang Xiguang has disappeared in China, but Yang Xiaokai has slowly been known in China and abroad through his economic books and articles.

杨曦光 生长 于 一个 1949 年 革命 后 暴发 的 共产党 新贵 家庭 。 Yang Xiguang grew up in a family of upstart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that broke out after the 1949 revolution. 从小 生活 环境 优越 , 受过 很 好 的 教育 。 From an early age, he lived in a superio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received a good education. 在 意识形态 方面 , 他 受到 共产党 极深 影响 。 In terms of ideology, h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从 小学 到 中学 , 他 关于 中国 现代史 的 知识 充满 共产党 征服 国民党 的 “ 革命英雄主义 ” 的 崇拜 , 他 看 的 小说 , 看 的 “ 革命 回忆录 ” 中 都 充满 这种 对用 革命 暴力 改朝换代 的 迷信 。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o middle school, his knowledg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full of the cult of "revolutionary heroism"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conquered the Kuomintang. The novels he reads and the "revolutionary memoirs" he reads are full of this superstition about the use of revolutionary violence to change dynasties.

但 共产党 这个 “ 扭秧歌 ” 王朝 内部 的 不断 摇摆 和 动乱 自 1957 年 后 开始 给 杨曦光 的 家庭 带来 灾难 。 However, the constant swings and turmoil within the "Twisting Yangko" dynas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began to bring disasters to Yang Xiguang's family since 1957. 首先 是 他 哥哥 和 舅舅 被划 为 右派 , 接着 他 父亲 于 1959 年 因为 反对 大跃进 被划 为 右倾 机会主义 分子 , 下 放到 农村 去 劳动 。 First, his brother and uncle were classified as rightists. Then his father was classified as rightist opportunists in 1959 because of his opposition to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he was sent to the countryside to work. 杨曦光 属于 思想 成熟 较 早 的 人 , 入学 前 , 父亲 就 请 人 在 家里 教他 《 论语 》, 小学 二年级 时 他 就 能 读 大部头 小说 。 Yang Xiguang belongs to an early mature person. Before entering school, his father asked someone to teach him "The Analects" at home. He could read a large novel in the second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1962 年 正是 他 开始 养成 阅读 成人 的 报纸 的 习惯 时 , 中共 又 发生 了 一次 政策 的 大 摇摆 。 In 1962, when he began to develop the habit of reading adult newspapers, the CCP experienced another major policy swing. 杨曦光 的 父亲 被 当时 的 党中央 宣布 彻底 平反 。 Yang Xiguang's father was completely rehabilitate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t the time. 杨曦光 在 “ 智育 第一 ”“ 分数 挂帅 ” 的 复旧 气氛 中 , 考取 了 当时 的 全国 重点中学 长沙 一中 。 Yang Xiguang was admitted to Changsha No. 1 Middle School, a national key middle school at the time, in the atmosphere of “smart education first” and “scores in command”. 他 的 家庭 和 他 自己 都 是 那些 “ 右 ” 的 政策 的 受益者 , 自然 在 1962 年 复旧 的 气氛 中 如鱼得水 。 1964 年 政治 风向 改变 , 突出 政治 、 阶级路线 又 占 了 上风 , 但 杨曦光 因为 高干 的 家庭 背景 , 仍 是 激进 路线 的 受益者 , 所以 又 受到 左 的 路线 影响 , 开始 在 日记 中 批评 自己 1962 年 的 右 的 思想倾向 。 但 他 的 父母 尤其 是 他 母亲 对 那股 “ 左 ” 风 一直 持 批评 态度 , 也 总是 用 她 的 观点 尽力 影响 儿子 。

文化 革命 一 开始 , 杨曦光 就 卷入 了 长沙 一中 反对 工作组 的 活动 。 杨曦光 的 父母 被 当时 的 湖南省委 批判 和 迫害 , 并 由 省委 定性 为 反革命 修正主义 分子 。 杨曦光 也 受到 工作组 迫害 并 因 父母 的 罪名 受到 红卫兵 歧视 。 Yang Xiguang was also persecuted by the working group and discriminated against by the Red Guards because of his parents' crimes. 他 自然而然 参加 了 反对 血统论 、 由 出身 不好 的 同学 组成 的 造反派 , 与 支持 当局 的 保守 的 红卫兵 对抗 。 一九六六年 底 , 他 积极参与 了 为 被 打成 反革命 的 工人 造反派 平反 的 活动 , 同情 和 支持 湖南 第一个 跨部门 的 准 政党 造反派 组织 ——“ 湘江 风雷 ”。 一九六七年 的 “ 二月 逆流 ”, 军方 在 保守派 支持 下 把 大多数 造反派 组织 打成 反革命 时 , 杨曦光 被 军方 关押 了 一个多月 。

他 出狱 后 在 北京 各地 串联 , 接触 到 一些 批判 共产党 社会 中 的 特权阶层 的 “ 新 思潮 ”。 这些 思潮 在 造反派 大学生 和 北京 批判 血统论 的 中学 “ 四 三派 ” 中有 不少 支持者 。 杨曦光 回想到 一九六七年 一月 革命 中 城市 市民 对 共产党 当局 表达 的 强烈不满 , 开始 重新 思考 文革 爆发 的 原因 等 问题 。 杨曦光 家里 有个 保姆 , 文革 前 看 去 似乎 对 他 父母 非常 尊敬 , 文革 后 她 参加 了 保姆 的 造反派 组织 , 宣称 高干 剥削 了 他们 。 杨曦光 夜里 与 保姆 深谈 过 几次 , 发现 文革 前 市民 对 共产党 干部 的 尊敬 全是 装 出来 的 , 大多数 市民 对 共产党 的 专横 早已 是 怀恨在心 。 他 发觉 这种 社会 矛盾 并 不能 用 毛泽东 关于 “ 无产阶级 专政 下 继续 革命 ” 或 “ 两条路线 斗争 ” 的 理论 来 解释 。 杨曦光 决心 从 马克思主义 的 原著 中 找 答案 , 通过 系统 的 社会 调查 了解 中国 社会 的 真实 状况 , 弄清 促成 文革 中 城市 市民 与 共产党 干部 发生 激烈 冲突 的 真正 原因 。

他读 了 不少 马克思 的 书 , 也 在 湖南 农村 进行 了 一些 社会 调查 , 特别 是 调查 了 当时 知识青年 要求 回城 的 运动 和 临时工 合同工 组成 工会 式 组织 提出 经济 要求 的 运动 。 他 最后 的 答案 是 : 中国 已经 形成 了 新 的 特权阶级 , 他们 “ 压迫 剥削 ”( 纯 马克思 语言 ) 人民 。 His final answer is: China has formed a new privileged class, they "oppress and exploit" (purely Marxist language) the people. 中国 的 政体 与 马克思 当年 设想 的 巴黎公社 民主 毫无 共同之处 。 The Chinese system of government has no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democracy of the Paris Commune envisioned by Marx. 所以 中国 需要 一次 新 的 暴力革命 推翻 特权阶级 , 重建 以 官员 民选 为 基础 的 民主政体 。 Therefore, China needs a new violent revolution to overthrow the privileged class and rebuild a democratic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election of officials. 这 就是 我 写 的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中 的 主要 观点 。 "The main point of view.

当时 类似 的 思潮 在 武汉 、 上海 、 山东 、 北京 的 学生 中 都 出现 了 。 At that time, similar thoughts appeared among students in Wuhan, Shanghai, Shandong, and Beijing. 当局 一直 认为 支持 市民 造反 的 政策 会 赢得 对 人们 的 思想 控制 和 引导 的 权力 。 The authorities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 policies that support citizens' rebellion will win the power to control and guide people's thoughts. 想不到 长沙 的 一位 中学生 和 其它 学生 竟想 独立 于 政府 的 意识形态 , 自己 找寻 理论 。 Unexpectedly,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and other students in Changsha wanted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government's ideology and search for theories on their own. 中共 的 上层 首脑 特别 是 康生 、 毛泽东 对 这股 造反派 中 摆脱 官方 意识形态 的 思潮 非常 害怕 , 为此 特别 召开 一次 会议 , 取缔 当时 湖南 激进 造反派 的 联合 组织 “ 省无联 ”, 并 点明 批判 了 杨曦光 、 张玉纲 、 周国辉 等 学生 中 的 思想家 和 领袖人物 。 The upper-level lead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especially Kang Sheng and Mao Zedong, were very afraid of this trend of thought to get rid of the official ideology of the rebels. For this reason, a special meeting was held to ban the "Province Wulian", a joint organization of the radical rebels in Hunan at that time, and pointed out criticism. He also studied thinkers and leaders among students such as Yang Xiguang, Zhang Yugang, and Zhou Guohui. 全国 很多 官方 和 当时 群众组织 的 报纸 都 将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Many official and mass-organized newspapers across the country wrote "Where is China going?" 》 作为 反面教材 全文 刊登 以供 批判 。 "Published in full as a negative textbook for criticism. 这 就是 为什么 一张 最初 只印 了 八十 份 , 只 散发 了 不到 二十份 的 油印 传单 造成 全国性 影响 的 原因 。 This is the reason why a mimeographed leaflet was printed in 80 copies and distributed less than 20 copies, which caused a national impact.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 一九六八年 通过 香港 传到 海外 , 美国 的 “ 新 左派 ” 十分 喜欢 其中 的 观点 , 于是 各种 英文 版本 的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In 1968, it was spread overseas through Hong Kong. The "New Left" in the United States liked the views very much, so the various English versions of "Where is China going?" 》 和 其它 “ 省无联 ” 的 文件 在 美国 造成 了 相当 的 影响 。 》 And other "provincial non-linked" documents have caused considerable influ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杨曦光 父亲 的 那 一辈 有个 弟弟 一个 妹妹 都 是 共产党 的 高级干部 。 他们 的 子女 与 杨 关系 十分 密切 。 Their children have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Yang. 他们 文革 中 都 是 保守 的 红卫兵 。 They were all conservative Red Guard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迫害 出生 不好 的 人 很 积极 , 但 却 不造 父母 的 反 , 是 可爱 的 坚定 的 保爹 保妈 派 。 Persecuting poorly born people is very active, but not against their parents. They are lovely and determined to protect parents.

杨曦光 周围 的 干部子弟 朋友 没有 一个 参加 造反派 的 。 None of the cadres' children and friends around Yang Xiguang participated in the rebels. 他 的 经历 也许 相当 的 特别 。 His experience may be quite special. 但是 他 在 山东 和 广州 的 朋友 中 却 有 高干 子弟 参加 造反派 的 例子 。 他们 的 父母 是 共产党 内受 实权 派 迫害 的 高干 , 文革 一 开始 就 被 当权派 批斗 。 Their parents were high-ranking cadres in the Communist Party who were persecuted by the power faction. They were criticized by the power fa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他们 的 父辈 都 是 那种 三代 以上 出生 不好 的 知识分子 干部 , 而 他们 自己 都 是 学习成绩 好 。 Their parents are all intellectual cadres who were born badly for three generations or more, and they all have good academic performance. 极 聪明 的 学生 。 Very smart student. 但 总 的 而言 , 高干 子弟 参加 造反派 的 实在 是 凤毛麟角 。 But in general, the number of high-ranking cadres' children joining the rebels is really rare. 但 正 因为 杨曦光 与 创建 “ 老 红卫兵 ” 的 保守派 ( 后来 的 “ 联动 ”) 有 很多 私人关系 , 他 是 属于 对 那种 保守派 观点 极为 了解 , 并 与 他们 有 很多 私人关系 的 造反派 。 But precisely because Yang Xiguang had a lot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onservatives who founded the "Old Red Guards" (later "Linkage"), he belonged to the rebels who had a great understanding of that conservative view and had many 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m.

杨曦光 在 文革 中 的 政治 倾向 部分 可以 用 他 的 家庭 背景 来 解释 , 因为 文革 中 大多数 右派 和 共产党 内 的 “ 右倾 机会主义 分子 ” 都 是 支持 造反派 的 。 Yang Xiguang’s political inclination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an be explained in part by his family background, because most of the Rightists and the “right opportunists” in the Communist Party supported the rebel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但 杨曦光 批判 特权阶级 的 思想 与其 父辈 的 政治 倾向 没有 什么 关系 。 But Yang Xiguang's criticism of the privileged cla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olitical tendencies of his fathers. 一种 可能 的 解释 是 : 出生 社会 上层 的 青年人 由于 本身 地位 未稳 , 形成 与 家庭 高 地位 的 对照 , 因而 两代 人 的 利益冲突 在 社会 上层 家庭 内 特别 激烈 。 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that young people born in the upper class of society are in contrast with the high status of the family due to their unstable status. Therefore,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between the two generations is particularly intense in the upper class of the society. 这种 假说 可 解释 历史 上 上层 家庭 内 的 有些 年轻人 为什么 特别 激进 。 This hypothesis can explain why some young people in upper-class families in history are particularly radical.

另一方面 , 杨曦光 从小 受 马克思主义 教育 , 在 自己 被 当局 迫害 时 , 希望 找 一种 理论 来 支持 自己 的 政治 利益 或 使 其 在 马列 正统 理论 基础 上 合法化 。 On the other hand, Yang Xiguang was educated in Marxism since he was a child. When he was persecuted by the authorities, he hoped to find a theory to support his political interests or legitimize it on the basis of Marxist-Leninist orthodox theory. 而 马克思 属于 民主主义 的 观点 及 反 特权 反 迫害 的 观点 , 自然 成为 他 的 思想 武器 。 And Marx's view of democracy and the view of anti-privilege and anti-persecution naturally became his ideological weapon. 但 1970 年代 初 , 杨曦光 在 监牢 里 彻底 放弃 了 对 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 信仰 , 而 成为 一个 极力 反对 革命 民主主义 , 支持 现代 民主政体 的 人 。 However, in the early 1970s, Yang Xiguang completely abandoned his belief in Marxism-Leninism in prison, and became a man who strongly opposed revolutionary democracy and supported modern democracy. 此书 中 并 没有 很多 杨曦光 本人 的 故事 , 但 从 杨曦光 的 眼睛 , 读者 会 看到 中国 的 古 格拉 群岛 上 , 形形色色 的 精灵 是 如何 重新铸造 了 杨曦光 的 灵魂 。 There are not many stories about Yang Xiguang himself in this book, but from Yang Xiguang’s eyes, readers will see how various elves recast Yang Xiguang’s soul on the Gugla Islands in China. 此书 中 的 每章 是 关于 中国 的 古 格拉 群岛 的 一个 或 两个 犯人 的 故事 , 他们 中有 地下 反对党 的 领袖 , 有 从事 当局 不能 容许 的 自由 经济 活动 的 企业家 , 有 扒手 、 强盗 , 有 各式各样 的 不同 政见 者 , 被 迫害 的 教徒 和 作家 , 以及 国民党 时代 的 高官 贵人 。 Each chapter in this book is about one or two prisoners in China’s Gugla Islands. Among them are leaders of underground opposition parties, entrepreneurs engaged in free economic activities that the authorities cannot allow, pickpockets, robbers, and others. All kinds of dissidents, persecuted believers and writers, as well as high-ranking officials in the Kuomintang era. 杨曦光 与 1969 年底 被 判处 10 年 徒刑 , 罪名 主要 是 写 《 中国 向 何处 去 ? Yang Xiguang and was sentenced to 10 years in prison at the end of 1969, mainly for writing "Where is China going?" 》, 判刑 前 他 在 看守所 读过 了 一年 多 的 时间 , 判刑 后 他 去 了 洞庭湖 一个 湖洲 上 的 建新 农场 。 "Before the sentence, he spent more than a year in the detention center. After the sentence, he went to Jianxin farm on the lake island of Dongting Lake. 1970 年 “ 一打 三反 ”( 打击 反革命 , 反贪污 , 反浪费 , 反 刑事犯罪 ) 运动 中 , 他 又 在 长沙 的 模范 监狱 呆 了 8 个 月 。 During the "One Strike Three Antis" (anti-revolutionary, anti-corruption, anti-waste, and anti-criminal) movement in 1970, he spent another 8 months in the model prison in Changsha. 之后 他 回到 建新 农场 直至 刑满 。 He then returned to build a new farm until the end of his sentence. 所以 此书 涵盖 了 中国 古 格拉 群岛 的 三大 系统 : 看守所 、 劳改队 、 监狱 。 So this book covers the three major systems in China’s Gugla Islands: detention centers, reform-through-labor teams, and prisons. 由于 杨曦光 独特 的 政治 理解能力 和 他 的 敏感 , 通过 他 的 眼睛 , 读者 将 接触 到 当时 中国 政治犯 一些 独特 而 深刻 的 方面 。 Due to Yang Xiguang's unique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ability and his sensitivity, through his eyes, readers will be exposed to some unique and profound aspects of Chinese political prisoners at tha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