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s naudojame slapukus, kad padėtume pagerinti LingQ. Apsilankę avetainėje Jūs sutinkate su mūsų slapukų politika.

image

EnterBox, 【觀點】Intel 用大管牙膏狠狠打臉我的推測!#intel Core #i9-13900K & #i5-13600K 開箱評測 [4K60] - YouTube (1)

【 觀點 】Intel 用大管 牙膏 狠狠 打臉 我 的 推測 !#intel Core #i9-13900K & #i5-13600K 開箱 評測 [4K60] - YouTube (1)

哈囉 大家 好 ! 我 是 Hek, 歡迎 收看 EnterBox

抱歉 實在 是 太忙 了

沒 辦法 第一 時間 為 各位 報告 Intel 第 13 代 Raptor Lake 的 評測

但 , 不是 不 報 , 時候未到 (?

今天 就 來 和 各位 一起 看看 Intel 第 13 代 的 表現 到底 如何

在 測試 開始 之前

先 跟 各位 介紹 一下 這次 Intel 第 13 代 和 Intel 第 12 代 的 差異

以 i9-13900K 和 i9-12900K 來 做 對比

兩者 為 相同 的 Intel 7 製程 , 也 就是 Intel 以前 的 10 nm

但 i9-13900K 從 i9-12900K 的 16 核心 24 執行 緒

升級 為 24 核心 32 執行 緒

P-Core 數量 不變 ,E-Core 數量 直接 翻倍

單從 規格 看來 是 非常 暴力 的 升級

官方 表示 效能 單核 提高 15%, 多 核心 提高 41%

非常 誇張

隔壁 陣營 堆 兩顆 CCD 加上 一顆 I/O Die 才能 達到 16 核心

Intel 直接 一顆 搞定

Intel 在 製程 優化 上 也 是 無人 能出 其右

最大 超頻 從 5.2 GHz 提升 到 5.8 GHz

P & E-Core 的 Turbo Boost 最大 頻率

也 從 5.1 GHz、3.9 GHz 提升 到 5.4 GHz、4.3 GHz

這些 都 是 推動 效能 進步 的 原因 之一

L2 Cache 也 從 14 MB 巨幅 提升 至 32 MB, 提升 超過 一倍 呀 !

這是 因為 原本 單顆 P-Core 1.25 MB 大幅 提升 到 2 MB

E-Core 單簇 四顆 2 MB 翻倍 到 4MB

如果 聽 不 太 懂 的話 我 把 算式 列 在 這邊

也 因此 在 架構 沒有 什麼 變化 的 情況 下

透過 增加 L2 Cache 提升 、 時脈 增加 、 記憶體 控制 優化

單核心 效能 提高 、 再 加上 Fabric Ring 的 優化 以及 更強 的 E-Core 群

多 核心 性能 就 達到 40% 的 增長

在 後面 的 實際 軟體 和 跑 分中 , 也 可以 看到 最終 表現

另 一顆 i5-13600K 應該 是 最 多 遊戲 玩家 關心 的 重點

同樣 有著 L2 Cache 提高 、 時脈 增加 、 記憶體 進步

最 誇張 的 就是 i5 的 E-Core 也 翻倍 了

因此 i5 的 多 核心 性能 同樣 也 有 約 40% 的 進步 !

接著來 介紹 一下 這次 的 測試 平台

這次 的 測試 可能 有些 人會 對 我們 接下來 要 介紹 的 平台 配置 有點 疑問

但是 沒 辦法 , 本來 想 做 一些 別的 測試 , 但是 資源 有限

所以 一 開始 只 搞 了 一張 DDR4 的 主機板

後來 想想 還是 要 讓 內容豐富 一點

後續 又 弄 了 些 零件 , 但 來不及 加 在 這次 測試 中

所以 就 改成 請 Enter 測試 他 手上 的 那顆 i5-13600K

兩邊 的 配置 雖然 不太 一樣

但 測試 的 標準 和 設定 都 盡量 保持一致

所以 不至於 影響 到 太 多 CPU 的 跑 分 , 這點 請 各位 放心

收先 第一張 主機板 ASUS TUF GAMING Z790-PLUS WIFI D4

擁有 16+1 相 供電 , 就算 是 要 應付 i9-13900K 還是 夠用 的

擴充 方面 擁有 4 個 PCIe 4.0 M.2 插槽 , 皆 有 搭配 Q-Latch

而 PCIe 插槽 也 有 搭配 升級版 的 Q-Release

就是 這個 會 自動 上膛 的

在 拆 顯卡 的 過程 會 輕鬆 很多

主板 背後 I/O 也給 的 很 充足 , 還有 2.5G 網路 和 Wi-Fi 6

功能 相當 齊全

因為 這次 測試 主要 是 使用 DDR4 的 主機板

記憶體 就 掏出 我 的 祖傳 ADATA XPG D50 DDR4-3200 16Gx2

這組 記憶體 已經 陪 我 評測 過 相當 多台 電腦

時常 插 插拔 拔到 現在 都 還是 穩 的 一批

雖然 現在 已經 快要 跨入 DDR5 時代

但 DDR4 的 性價比 依舊 相當 高

在 性能 不會 差太多 的 情況 下 價格 划算 很多

除了 DDR4 的 板子 之外 , 這張 是 映泰 的 Z790A-SILVER

是 我 原本 要 拿來 搭配 13900K 測試 DDR5 的

就 我 的 印象 中 小時候 好像 偶爾 會 看到 映泰 這個 品牌

後來 不 知道 為 什麼 銷聲匿跡 了 一段時間

近幾年 又 捲 土 歸來 , 重新 出現 在 大眾 的 視野

這張 Biostar Z790A-SILVER 擁有 18 項 供電 及 3 個 PCIe 4.0 M.2 插槽

Biostar 的 主機板 就 我 觀察 價格 都 蠻 有 競爭力 的

加上 這張 又 是 白色 系 的

對於 喜歡 白色 主板 、 預算 有限 的 朋友 相當 適合

DDR5 的 記憶體 則是 搭配 Kingston FURY Beast RGB 6000MT/s 16GBx2

沈穩 的 黑色 外觀 , 亮 起來 卻 不容 小覷

目前 觀察 下來

個人 覺得 DDR5-6000 算是 對於 追求 性能 的 朋友 的 一個 甜蜜 點

再上去 的 產品 頻率 就 已經 快要 看不到 價格 的 車尾燈 了 !

這組 Kingston FURY Beast RGB DDR5-6000 外觀 和 性能 是 真的 不錯

可惜 這次 影片 真的 沒 辦法 一起 測試

但 我會 盡快 產出 內容 來 讓 大家 看看 的 !

i5 的 部分 , 主機板 則是 搭配 ASRock Z790 Steel Legend

這張 算是 這 幾張 主板 裡面 最高 階 的

至少 單從 價格 來看 是 最高

不過 比較 抱歉 的 是 我 已經 用 DDR4 的 板子 測的 差不多 了

所以 就給 Enter 先拿去 搭配 i5 運行

後續 也 就 不 方便 再 換來換去

這次 ASRock 最酷 的 就是 幾乎 一半 Z790 的 產品線 搭載 了 eDP 接頭

雖然 目前 規格 顯示 只 支援 1080P

但 對於 想 在 機殼 內放個 螢幕 的 人 來說 , 真的 是 太 方便 !

真的 會 有人 想 在 機殼 裡面 放 螢幕 嗎 (?

i5-13600K 搭配 的 Kingston FURY Beast DDR5-5200 16GBx2

這組 就 相對 剛剛 的 Fury Beast RGB 低調 許多

各位 明眼人 都 看得出 兩組 記憶體 插 在 哪裡

沒錯 , 就是 插 在 主機板

我 的 天 啊 ! 又 是 這個 爛梗 !

剛剛 說 DDR5-6000 對 追求 性能 的 朋友 是 甜蜜 點

DDR5-5200 就是 目前 對大眾 的 甜蜜 點

目前 DDR5 市場 價格 越來越 划算

如果 你 執意 想 買 DDR4-4800

那 我 反而 會還 比較 推薦 DDR4 喔 !

散熱器 的 部分

i9-13900K 的 水冷 繼續 採用 老朋友 NZXT 的 Z73 RGB

這組 市面上 幾乎 是 最 帥氣 的 360 水冷

拿來 壓制 這顆 24 核心 怪獸 應該 算是 門當戶對 了 吧 !

而且 我 特地 把 水冷 頭的 圖片 換成 這個 冰山 的 圖片

看起來 應該 會涼 一點

如果 你 還有 剛剛 那張 ASRock Z790 Steel Legend

然後 又 剛好 還有 eDP 的 螢幕 , 你 也 可以 組個 機內雙 螢幕 。

i5-13600K 的 部分 搭配 be quiet! Dark Rock 4

這顆 塔散 的 散熱 和 靜音 效果 都 是 一流 的

雖然 在 預設 的 超頻 情況 下都還 不會 撞 到 溫度 牆

但是 功耗 解鎖 跑 FPU 會到 185W 了

即便 是 Dark Rock 4 這樣 的 頂級 風冷 , 也 己經 有點 壓力

i5-13600K 相 較 i5-12600K 的 150W 已經 增加 了 20%

如果 Intel 按照 這個 速度 堆 高功耗

看來 下一代 i5 K 版要 超頻 的話 , 大概 要 考慮 水冷 了

硬碟 這次 使用 美光 Crucial 的 P3 Plus 4TB 來 做 為 測試

PCIe 4.0 的 介面 , 擁有 4800/4100 循序 讀寫 速度

算是 PCIe 4.0 SSD 的 中階 水平

i5-13600K 的 測試 平台 , 則 使用 比較 入門 的 P3 SSD

價格 方面 都 是 非常 經濟 的 選擇

不過 這個 系列 TBW 都 不算 高 , 比較 不 適合 重度 寫入 使用

是 說 4 TB 的 容量 在 日常 和 工作 使用 上 真的 就是 三個 字

無憂無慮

依 我 目前 平常 拍攝 都 是 採用 4K 60FPS 碼率 100Mbps 的 影片 來說

極限 狀態 大概 可以 存 89 個 小時 的 素材

如果 你 平常 是 錄 1080P 然後 碼率 更 低 的

甚至 可以 存 到 上百 小時 , 相當 夠用

顯示卡 也 是 繼續 沿用 大家 熟悉 的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rinity

雖說 現在 RTX 4090 已經 上市

但是 RTX 3090 不論是 在 遊戲 還是 工作 上

都 依舊 還是 在 頂尖 水平

而且 外觀 的 線條 相當 帥氣

至少 在 我 看到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90 Trinity 之前

都 是 這樣 覺得 的

RTX 4090 那個 極具 未來 感 的 外觀 真的 深得我心

可惜 相見 恨 早 , 果真 是 男人 最怕 在 沒 錢 的 時候 遇到 那個 她

反正 在 我 看到 RTX 4090 之前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各方 面對 我 來說 都 相當 夠用

對 , 我 都 是 這樣 欺騙 自己 的 , 避免 換換 病 發作

機殼 和 電供 繼續 使用 老朋友 NZXT H7 以及 NZXT C1000

1000W 拿來 帶 i9-13900K 加上 RTX 3090 也 游刃 有餘

而且 這邊 還 可以 直接 放 之前 的 片段 不用 重新 剪 , 一舉兩得

接著 我們 進到 跑 分 環節

拍謝 , 因為 手上 沒有 R9 7950X

所以 只能 拿 上 一代 的 R9 5950X 和 R9 5900X 來 做 比較

由於 測試 的 平台 和 環境 一定 不同

會 有 些許 誤差 , 所以 就是 僅供參考

這次 測試 採用 BIOS 預設 、 沒有 手動 超頻 、 解鎖 功耗 限制

AMD 的 部 分則 是 開啟 PBO

首先 看到 Cinebench R23 多 核心 的 表現

i9-13900K 的 分數 為 38550 分

而 i5-13600K 則是 24265 分

看得出 這 一代 i9-13900K 對比 i9-12900K

靠 著 規格 優勢 硬是 暴增 了 10000 分 , 非常 厲害

而且 假如 換上 420 水冷 分數 應該 還能 更 高

而 單核心 的 部分

i9-13900K 的 單核心 分數 為 2230 分

i9-12900K 的 分 數則 是 2096 分

在 同樣 的 Intel 7 製程 下

第 13 代 的 單核心 分數 在 R23 提升 了 10 % 左右

不過 由於 Intel 這邊 是 有 P-Core 和 E-Core

所以 情況 複雜 一點 , 我們 接著來 進行 個 詳細 比較

進 到 BIOS 後將 E-Core 關閉

接著 再 用 純 P-Core 跑 一次 R23

只 靠 著 8 顆 P-Core 的 情況 下

R23 的 多 核心 來到 了 22526 分

也 就是 光 P-Core 的 效能

其實 就 已經 和 6P8E 20 執行 緒 的 i5-13600K 相當 接近 了

不過 此時 功耗 也 來到 了 215W 左右

看得出 主力 輸出 還是 來自 P-Core 的

再 來看 到 E-Core 的 部分

由於 P-Core 無法 全部 關閉 , 至少 要 留 一顆

所以 我 就將 唯一 一顆 P-Core 設定 跑 在 最低 的 800MHz 頻率

並且 使用 OCCT 讓 他 滿載 再 跑 R23

這樣 跑 出來 的 成績 應該 算是 最 接近 實際 E-Core 性能 了 吧 !

這部分 我 只 跑 多 核 的 分數 , 畢竟 還有 一顆 P-Core 好像 不太 公平

多 核心 分數 為 18458 分 , 就算 分數 扣掉 一些 P-Core 分數

18000 左右 的 這個 成績 也 高於 上 上代 的 i9-11900K 了

當然 有些 人 還會 有個 疑問

會 不會 這 一代 分數 的 提升 其實 只是 來自 頻率 提高 的 關係 呢 ?

所以 我 也將 所有 CPU 定 在 3GHz 來 測試 看看 單核 性能

在 3GHz 的 情況 下

i9-13900K 的 單核 分數 為 1181 分

上 一代 的 i9-12900K 則是 1164 分

其實 是 差不多 的 , 所以 的確 在 架構 上 是 沒什麼 變化

不過 Intel 在 Intel 7(10nm) 工藝 下

塞進 更 多 核心 的 情況 下 頻率 還能 更 高

只能 說 他 真的 是 懂 製程 啊 !

接著 看到 3DMark CPU Profile

i9-13900K 憑藉 著 更 多 的 核心 , 在 分數 上 也 是 碾壓 眾人

而 i5-13600K 也 很 不錯

10373 分 的 成績 已經 等同於 AMD 上代 的 R9 5900X

和 自家 上 一代 的 i7-12700K 了

實際 應用 測試 的 部分

V-Ray Benchmark i9-13900K 的 分數 為 26869

相較 上 一代 i9-12900K 是 暴增 了 約 43% 之多 , 非常 誇張

7-Zip 解壓縮 測試

i9-13900K 為 218455 MIPS,R9 5950X 為 225542

這裡 AMD 上 一代 還小勝 一些

到 了 壓縮 的 部分 ,i9-13900K 的 分數 低得 嚇人

比 i5-13600K 的 126481 MIPS 還要 低 很多

個人 推測 應該 是 bug, 因為 我 看 別人 測 大約 是 180000 多

我 這個 特低 , 但 我測 了 幾次 都 是 這樣

而且 解壓縮 也 沒有 甚麼 問題

所以 猜測 有 那麼 點 可能 是 7-Zip 跟 我 的 CPU 不 太合 吧 !

Blender Benchmark 的 分數

i9-13900K 的 部分 monster 為 287 分

junkshop 為 166 分 ,classroom 為 129 分

三個 的 分數 對 上 其他 CPU 都 是 大幅 領先 的

雖說 是 CPU 中 的 第一名 , 但 比起 顯卡 還是 有 非常 大 差距

畢竟 術業 有 專攻 , 所以 要 做 3D 建模 的 朋友

預算 還是 要 在 顯卡 多放 一些 才 是 正解

再 來看 到 JetStream 2 的 分數

不出意外 的話 確實 沒有 意外 , 分數 還是 力壓 群雄 的

Learn languages from TV shows, movies, news, articles and more! Try LingQ for FREE

【 觀點 】Intel 用大管 牙膏 狠狠 打臉 我 的 推測 !#intel Core #i9-13900K & #i5-13600K 開箱 評測 [4K60] - YouTube (1) [Opinion] Intel slapped my theory in the face with a large tube of toothpaste! #intel Core #i9-13900K & #i5-13600K Unboxing Review [4K60] - YouTube (1) [Мнение] Intel бьет меня по лицу большим тюбиком зубной пасты за мои домыслы! #intel Core #i9-13900K & #i5-13600K Unboxing Review [4K60] - YouTube (1)

哈囉 大家 好 ! 我 是 Hek, 歡迎 收看 EnterBox

抱歉 實在 是 太忙 了

沒 辦法 第一 時間 為 各位 報告 Intel 第 13 代 Raptor Lake 的 評測

但 , 不是 不 報 , 時候未到 (?

今天 就 來 和 各位 一起 看看 Intel 第 13 代 的 表現 到底 如何

在 測試 開始 之前

先 跟 各位 介紹 一下 這次 Intel 第 13 代 和 Intel 第 12 代 的 差異

以 i9-13900K 和 i9-12900K 來 做 對比

兩者 為 相同 的 Intel 7 製程 , 也 就是 Intel 以前 的 10 nm

但 i9-13900K 從 i9-12900K 的 16 核心 24 執行 緒

升級 為 24 核心 32 執行 緒

P-Core 數量 不變 ,E-Core 數量 直接 翻倍

單從 規格 看來 是 非常 暴力 的 升級

官方 表示 效能 單核 提高 15%, 多 核心 提高 41%

非常 誇張

隔壁 陣營 堆 兩顆 CCD 加上 一顆 I/O Die 才能 達到 16 核心

Intel 直接 一顆 搞定

Intel 在 製程 優化 上 也 是 無人 能出 其右

最大 超頻 從 5.2 GHz 提升 到 5.8 GHz

P & E-Core 的 Turbo Boost 最大 頻率

也 從 5.1 GHz、3.9 GHz 提升 到 5.4 GHz、4.3 GHz

這些 都 是 推動 效能 進步 的 原因 之一

L2 Cache 也 從 14 MB 巨幅 提升 至 32 MB, 提升 超過 一倍 呀 !

這是 因為 原本 單顆 P-Core 1.25 MB 大幅 提升 到 2 MB

E-Core 單簇 四顆 2 MB 翻倍 到 4MB

如果 聽 不 太 懂 的話 我 把 算式 列 在 這邊

也 因此 在 架構 沒有 什麼 變化 的 情況 下

透過 增加 L2 Cache 提升 、 時脈 增加 、 記憶體 控制 優化

單核心 效能 提高 、 再 加上 Fabric Ring 的 優化 以及 更強 的 E-Core 群

多 核心 性能 就 達到 40% 的 增長

在 後面 的 實際 軟體 和 跑 分中 , 也 可以 看到 最終 表現

另 一顆 i5-13600K 應該 是 最 多 遊戲 玩家 關心 的 重點

同樣 有著 L2 Cache 提高 、 時脈 增加 、 記憶體 進步

最 誇張 的 就是 i5 的 E-Core 也 翻倍 了

因此 i5 的 多 核心 性能 同樣 也 有 約 40% 的 進步 !

接著來 介紹 一下 這次 的 測試 平台

這次 的 測試 可能 有些 人會 對 我們 接下來 要 介紹 的 平台 配置 有點 疑問

但是 沒 辦法 , 本來 想 做 一些 別的 測試 , 但是 資源 有限

所以 一 開始 只 搞 了 一張 DDR4 的 主機板

後來 想想 還是 要 讓 內容豐富 一點

後續 又 弄 了 些 零件 , 但 來不及 加 在 這次 測試 中

所以 就 改成 請 Enter 測試 他 手上 的 那顆 i5-13600K

兩邊 的 配置 雖然 不太 一樣

但 測試 的 標準 和 設定 都 盡量 保持一致

所以 不至於 影響 到 太 多 CPU 的 跑 分 , 這點 請 各位 放心

收先 第一張 主機板 ASUS TUF GAMING Z790-PLUS WIFI D4

擁有 16+1 相 供電 , 就算 是 要 應付 i9-13900K 還是 夠用 的

擴充 方面 擁有 4 個 PCIe 4.0 M.2 插槽 , 皆 有 搭配 Q-Latch

而 PCIe 插槽 也 有 搭配 升級版 的 Q-Release

就是 這個 會 自動 上膛 的

在 拆 顯卡 的 過程 會 輕鬆 很多

主板 背後 I/O 也給 的 很 充足 , 還有 2.5G 網路 和 Wi-Fi 6

功能 相當 齊全

因為 這次 測試 主要 是 使用 DDR4 的 主機板

記憶體 就 掏出 我 的 祖傳 ADATA XPG D50 DDR4-3200 16Gx2

這組 記憶體 已經 陪 我 評測 過 相當 多台 電腦

時常 插 插拔 拔到 現在 都 還是 穩 的 一批

雖然 現在 已經 快要 跨入 DDR5 時代

但 DDR4 的 性價比 依舊 相當 高

在 性能 不會 差太多 的 情況 下 價格 划算 很多

除了 DDR4 的 板子 之外 , 這張 是 映泰 的 Z790A-SILVER

是 我 原本 要 拿來 搭配 13900K 測試 DDR5 的

就 我 的 印象 中 小時候 好像 偶爾 會 看到 映泰 這個 品牌

後來 不 知道 為 什麼 銷聲匿跡 了 一段時間

近幾年 又 捲 土 歸來 , 重新 出現 在 大眾 的 視野

這張 Biostar Z790A-SILVER 擁有 18 項 供電 及 3 個 PCIe 4.0 M.2 插槽

Biostar 的 主機板 就 我 觀察 價格 都 蠻 有 競爭力 的

加上 這張 又 是 白色 系 的

對於 喜歡 白色 主板 、 預算 有限 的 朋友 相當 適合

DDR5 的 記憶體 則是 搭配 Kingston FURY Beast RGB 6000MT/s 16GBx2

沈穩 的 黑色 外觀 , 亮 起來 卻 不容 小覷

目前 觀察 下來

個人 覺得 DDR5-6000 算是 對於 追求 性能 的 朋友 的 一個 甜蜜 點

再上去 的 產品 頻率 就 已經 快要 看不到 價格 的 車尾燈 了 !

這組 Kingston FURY Beast RGB DDR5-6000 外觀 和 性能 是 真的 不錯

可惜 這次 影片 真的 沒 辦法 一起 測試

但 我會 盡快 產出 內容 來 讓 大家 看看 的 !

i5 的 部分 , 主機板 則是 搭配 ASRock Z790 Steel Legend

這張 算是 這 幾張 主板 裡面 最高 階 的

至少 單從 價格 來看 是 最高

不過 比較 抱歉 的 是 我 已經 用 DDR4 的 板子 測的 差不多 了

所以 就給 Enter 先拿去 搭配 i5 運行

後續 也 就 不 方便 再 換來換去

這次 ASRock 最酷 的 就是 幾乎 一半 Z790 的 產品線 搭載 了 eDP 接頭

雖然 目前 規格 顯示 只 支援 1080P

但 對於 想 在 機殼 內放個 螢幕 的 人 來說 , 真的 是 太 方便 !

真的 會 有人 想 在 機殼 裡面 放 螢幕 嗎 (?

i5-13600K 搭配 的 Kingston FURY Beast DDR5-5200 16GBx2

這組 就 相對 剛剛 的 Fury Beast RGB 低調 許多

各位 明眼人 都 看得出 兩組 記憶體 插 在 哪裡

沒錯 , 就是 插 在 主機板

我 的 天 啊 ! 又 是 這個 爛梗 !

剛剛 說 DDR5-6000 對 追求 性能 的 朋友 是 甜蜜 點

DDR5-5200 就是 目前 對大眾 的 甜蜜 點

目前 DDR5 市場 價格 越來越 划算

如果 你 執意 想 買 DDR4-4800

那 我 反而 會還 比較 推薦 DDR4 喔 !

散熱器 的 部分

i9-13900K 的 水冷 繼續 採用 老朋友 NZXT 的 Z73 RGB

這組 市面上 幾乎 是 最 帥氣 的 360 水冷

拿來 壓制 這顆 24 核心 怪獸 應該 算是 門當戶對 了 吧 !

而且 我 特地 把 水冷 頭的 圖片 換成 這個 冰山 的 圖片

看起來 應該 會涼 一點

如果 你 還有 剛剛 那張 ASRock Z790 Steel Legend

然後 又 剛好 還有 eDP 的 螢幕 , 你 也 可以 組個 機內雙 螢幕 。

i5-13600K 的 部分 搭配 be quiet! Dark Rock 4

這顆 塔散 的 散熱 和 靜音 效果 都 是 一流 的

雖然 在 預設 的 超頻 情況 下都還 不會 撞 到 溫度 牆

但是 功耗 解鎖 跑 FPU 會到 185W 了

即便 是 Dark Rock 4 這樣 的 頂級 風冷 , 也 己經 有點 壓力

i5-13600K 相 較 i5-12600K 的 150W 已經 增加 了 20%

如果 Intel 按照 這個 速度 堆 高功耗

看來 下一代 i5 K 版要 超頻 的話 , 大概 要 考慮 水冷 了

硬碟 這次 使用 美光 Crucial 的 P3 Plus 4TB 來 做 為 測試

PCIe 4.0 的 介面 , 擁有 4800/4100 循序 讀寫 速度

算是 PCIe 4.0 SSD 的 中階 水平

i5-13600K 的 測試 平台 , 則 使用 比較 入門 的 P3 SSD

價格 方面 都 是 非常 經濟 的 選擇

不過 這個 系列 TBW 都 不算 高 , 比較 不 適合 重度 寫入 使用

是 說 4 TB 的 容量 在 日常 和 工作 使用 上 真的 就是 三個 字

無憂無慮

依 我 目前 平常 拍攝 都 是 採用 4K 60FPS 碼率 100Mbps 的 影片 來說

極限 狀態 大概 可以 存 89 個 小時 的 素材

如果 你 平常 是 錄 1080P 然後 碼率 更 低 的

甚至 可以 存 到 上百 小時 , 相當 夠用

顯示卡 也 是 繼續 沿用 大家 熟悉 的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rinity

雖說 現在 RTX 4090 已經 上市

但是 RTX 3090 不論是 在 遊戲 還是 工作 上

都 依舊 還是 在 頂尖 水平

而且 外觀 的 線條 相當 帥氣

至少 在 我 看到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90 Trinity 之前

都 是 這樣 覺得 的

RTX 4090 那個 極具 未來 感 的 外觀 真的 深得我心

可惜 相見 恨 早 , 果真 是 男人 最怕 在 沒 錢 的 時候 遇到 那個 她

反正 在 我 看到 RTX 4090 之前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各方 面對 我 來說 都 相當 夠用

對 , 我 都 是 這樣 欺騙 自己 的 , 避免 換換 病 發作

機殼 和 電供 繼續 使用 老朋友 NZXT H7 以及 NZXT C1000

1000W 拿來 帶 i9-13900K 加上 RTX 3090 也 游刃 有餘

而且 這邊 還 可以 直接 放 之前 的 片段 不用 重新 剪 , 一舉兩得

接著 我們 進到 跑 分 環節

拍謝 , 因為 手上 沒有 R9 7950X

所以 只能 拿 上 一代 的 R9 5950X 和 R9 5900X 來 做 比較

由於 測試 的 平台 和 環境 一定 不同

會 有 些許 誤差 , 所以 就是 僅供參考

這次 測試 採用 BIOS 預設 、 沒有 手動 超頻 、 解鎖 功耗 限制

AMD 的 部 分則 是 開啟 PBO

首先 看到 Cinebench R23 多 核心 的 表現

i9-13900K 的 分數 為 38550 分

而 i5-13600K 則是 24265 分

看得出 這 一代 i9-13900K 對比 i9-12900K

靠 著 規格 優勢 硬是 暴增 了 10000 分 , 非常 厲害

而且 假如 換上 420 水冷 分數 應該 還能 更 高

而 單核心 的 部分

i9-13900K 的 單核心 分數 為 2230 分

i9-12900K 的 分 數則 是 2096 分

在 同樣 的 Intel 7 製程 下

第 13 代 的 單核心 分數 在 R23 提升 了 10 % 左右

不過 由於 Intel 這邊 是 有 P-Core 和 E-Core

所以 情況 複雜 一點 , 我們 接著來 進行 個 詳細 比較

進 到 BIOS 後將 E-Core 關閉

接著 再 用 純 P-Core 跑 一次 R23

只 靠 著 8 顆 P-Core 的 情況 下

R23 的 多 核心 來到 了 22526 分

也 就是 光 P-Core 的 效能

其實 就 已經 和 6P8E 20 執行 緒 的 i5-13600K 相當 接近 了

不過 此時 功耗 也 來到 了 215W 左右

看得出 主力 輸出 還是 來自 P-Core 的

再 來看 到 E-Core 的 部分

由於 P-Core 無法 全部 關閉 , 至少 要 留 一顆

所以 我 就將 唯一 一顆 P-Core 設定 跑 在 最低 的 800MHz 頻率

並且 使用 OCCT 讓 他 滿載 再 跑 R23

這樣 跑 出來 的 成績 應該 算是 最 接近 實際 E-Core 性能 了 吧 !

這部分 我 只 跑 多 核 的 分數 , 畢竟 還有 一顆 P-Core 好像 不太 公平

多 核心 分數 為 18458 分 , 就算 分數 扣掉 一些 P-Core 分數

18000 左右 的 這個 成績 也 高於 上 上代 的 i9-11900K 了

當然 有些 人 還會 有個 疑問

會 不會 這 一代 分數 的 提升 其實 只是 來自 頻率 提高 的 關係 呢 ?

所以 我 也將 所有 CPU 定 在 3GHz 來 測試 看看 單核 性能

在 3GHz 的 情況 下

i9-13900K 的 單核 分數 為 1181 分

上 一代 的 i9-12900K 則是 1164 分

其實 是 差不多 的 , 所以 的確 在 架構 上 是 沒什麼 變化

不過 Intel 在 Intel 7(10nm) 工藝 下

塞進 更 多 核心 的 情況 下 頻率 還能 更 高

只能 說 他 真的 是 懂 製程 啊 !

接著 看到 3DMark CPU Profile

i9-13900K 憑藉 著 更 多 的 核心 , 在 分數 上 也 是 碾壓 眾人

而 i5-13600K 也 很 不錯

10373 分 的 成績 已經 等同於 AMD 上代 的 R9 5900X

和 自家 上 一代 的 i7-12700K 了

實際 應用 測試 的 部分

V-Ray Benchmark i9-13900K 的 分數 為 26869

相較 上 一代 i9-12900K 是 暴增 了 約 43% 之多 , 非常 誇張

7-Zip 解壓縮 測試

i9-13900K 為 218455 MIPS,R9 5950X 為 225542

這裡 AMD 上 一代 還小勝 一些

到 了 壓縮 的 部分 ,i9-13900K 的 分數 低得 嚇人

比 i5-13600K 的 126481 MIPS 還要 低 很多

個人 推測 應該 是 bug, 因為 我 看 別人 測 大約 是 180000 多

我 這個 特低 , 但 我測 了 幾次 都 是 這樣

而且 解壓縮 也 沒有 甚麼 問題

所以 猜測 有 那麼 點 可能 是 7-Zip 跟 我 的 CPU 不 太合 吧 !

Blender Benchmark 的 分數

i9-13900K 的 部分 monster 為 287 分

junkshop 為 166 分 ,classroom 為 129 分

三個 的 分數 對 上 其他 CPU 都 是 大幅 領先 的

雖說 是 CPU 中 的 第一名 , 但 比起 顯卡 還是 有 非常 大 差距

畢竟 術業 有 專攻 , 所以 要 做 3D 建模 的 朋友

預算 還是 要 在 顯卡 多放 一些 才 是 正解

再 來看 到 JetStream 2 的 分數

不出意外 的話 確實 沒有 意外 , 分數 還是 力壓 群雄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