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żywamy ciasteczek, aby ulepszyć LingQ. Odwiedzając stronę wyrażasz zgodę na nasze polityka Cookie.


image

The Korean War, 32.韩战系列第三十二讲 苏联的收获

32. 韩战 系列 第三十二 讲 苏联 的 收获

韓戰 系列 第三十二 講 蘇聯 的 收穫

一 、 斯大林 的 “ 大棋 ”: 蘇聯 為 什麼 希望 美國 和 中國 加入 韓戰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歷史 系列 節目 , 講述 第三十二 講 《 蘇聯 的 計劃 》。

在 此前 兩講 中 , 我們 談到 了 中共 通過 韓戰 獲得 的 巨大 收穫 。

通過 作為 斯大林 的 棋子 參加 韓戰 , 中共 獲取 了 斯大林 的 信任 , 並 得到 了 蘇聯 的 大力 援助 。

通過 這些 援助 , 中共 得以 完成 “ 一五 計劃 ”, 建立 起 了 一套 以 重工業 和 國防工業 為 中心 的 畸形 產業結構 。

為 了 維持 這套 產業結構 , 中共 對 農民 發動 了 一場 “ 糧食 戰爭 ”, 鋪平 了 通往 餓死 三千多萬 人 的 大 饑荒 的 道路 。

可以 說 , 中共 獲得 收穫 , 實際上 也 就 意味著 民眾 遭遇 巨大 的 苦難 。

值得 追問 的 是 , 蘇聯 利用 中共 進行 韓戰 , 並對 中共 進行 大力 援助 , 究竟 是 出於 一種 什麼樣 的 目的 呢 ?

在 蘇聯 的 整體 國際 戰略 佈局 中 , 中共 究竟 處在 什麼樣 的 位置 呢 ?

蘇聯 的 國際 戰略 佈局 , 又 究竟 是 什麼 呢 ?

在 這一講 中 , 我們 就將 回答 這些 問題 。

要 講明 白 這些 問題 , 我們 在 這裡 還是 要 重讀 一次 在 第二 講中 提到 的 一份 歷史文獻 。

這份 文獻 , 是 斯大林 在 1950 年 8 月 27 日用 化名 “ 菲利波 夫 ”, 向 捷克斯洛伐克 共產黨 總書記 哥特 瓦爾德 發出 的 電報 。

2007 年 , 俄羅斯 學者 公佈 了 這份 被 收錄 在 檔案 中 的 電報 。

在 電報 中 , 斯大林 說 :“ 我們 退出 安理會 後 , 美國 陷進 了 對 朝鮮 的 軍事 幹涉 …… 很 明顯 , 美國 的 注意力 從 歐洲 被 引向 了 遠東 。

從 國際 力量對比 的 觀點 來看 , 這 一切 是不是 對 我們 有利 呢 ?

當然 是 。

假設 美國政府 還 繼續 被 牽制 在 遠東 , 並使 中國 加入 ‘ 解放 ' 朝鮮 和 爭取 本國 獨立 的 鬥爭 , 那會 是 什麼樣 的 結果 呢 ?

”( 電報 內容 轉引 自沈志華 :《 蘇聯 未 否決 聯合國 出兵 朝鮮 議案 真相 》, 愛 思想 網沈志華 專欄 ,2011 年 11 月 29 日 )

如 第二 講 所述 , 斯大林 這封 電報 的 背景 , 是 1950 年 6 月 27 日 的 聯合國安理會 會議 。

當時 北韓 軍 剛剛開始 大舉 南侵 , 安理會 在 這 一天 的 會議 中 對 北韓 的 侵略 行為 進行 了 譴責 , 並 號召 聯合國 成員國 “ 向 大韓民國 提供援助 。

”( 王琪 、 顧剛 等譯 、 詹姆斯 ·F. 施納貝爾 著 :《 朝鮮戰爭 中 的 美國陸軍 : 戰爭 爆發 前後 》 第四章 《 共產黨 的 挑戰 》) 這場 會議 , 也 是 此後 聯合 國軍 得以 組建 的 基礎 。

然而 , 蘇聯 代表 卻 故意 缺席 了 這場 至關重要 的 會議 , 致使 這場 從 表面 上 看 對 共產 極權 陣營 極端 不利 的 會議 得以 順利進行 。

根據 斯大林 在 電報 中 所說 的 , 蘇聯 之所以 會 這樣 做 , 實際上 正是 希望 美國 深度 介入 韓戰 , 從而 減輕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歐洲 的 壓力 。

另一方面 , 隨著 美國 深度 介入 韓戰 , 中國 也將 被綁 上 蘇聯 的 戰車 投入 韓戰 。

總而言之 , 在 斯大林 的 通盤計劃 中 , 金日成 僅僅 是動 起來 的 第一顆 棋子 。

斯大林 的 終極 目的 , 是 令 美國 和 中國 都 陷入 韓戰 的 泥沼 當中 。

從此 後 的 歷史 發展 來看 , 斯大林 的 這一 龐大 計劃 被 很 好 地 完成 了 。

如上所述 , 蘇聯 希望 美國 捲入 韓戰 , 是 為 了 使 美國 在 遠東 投入 更 多 的 軍事 資源 , 從而 緩解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歐洲 的 壓力 。

那麼 , 讓 中國 參加 韓戰 , 對於 蘇聯 來說 又 有 什麼樣 的 好處 呢 ?

事實上 , 在 韓戰 之前 , 斯大林 長期 對 中共 存有 疑慮 。

早 在 1944 年 6 月 時 , 斯大林 曾 對 美國 駐蘇 大使 哈里曼 表示 ,“ 中共 是 ‘ 人造奶油 ' 式 的 共產黨 , 一旦 經濟 狀況 改善 他們 就 會 放棄 共產主義 。

” 這 之後 , 儘管 蘇聯 在 國共 戰爭 期間 大力 援助 了 中共 , 但 斯大林 對 中共 的 這種 疑慮 並 沒有 消除 。

在 中共 建政 後 , 儘管 劉少奇 和 毛澤東 相繼 在 1949 年 6 月 和 12 月 到訪 蘇聯 , 且 蘇中 兩國 也 在 1950 年 2 月 14 日 簽署 了 《 友好 同盟 互助 條約 》, 但 蘇聯 對 中共 的 疑慮 並 沒有 完全 解除 。

( 關於 劉 、 毛兩人 訪蘇 詳情 , 參見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二章 第二 、 三節 )1950 年 10 月 11 日 , 在 中共 出兵 朝鮮半島 前夕 , 斯大林 在 黑海 邊的 別墅 中 會見 周恩來 和 林彪 時 , 曾 表示 蘇聯 空軍 沒有 準備 好 , 暫時 無法 出動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中共 仍然 遵從 了 斯大林 的 指示 , 在 同年 10 月 19 日 出兵 朝鮮半島 。

中共 這種 忠實 的 態度 , 極大 加強 了 斯大林 對 中共 的 信任 。

事實證明 , 斯大林 所說 的 “ 蘇聯 空軍 沒有 準備 好 ”, 很 可能 是 一種 對 中共 忠誠度 的 試探 。

因為 在 1950 年 11 月 1 日 , 蘇聯 空軍 和 聯合 國軍 的 首次 空戰 就 在 鴨綠江 上空 爆發 了 。

在 這 之後 的 戰爭 進程 中 , 蘇聯 空軍 逐步 建立 起 了 著名 的 “ 米格 走廊 ”, 為 中共 北韓 聯軍 的 後方 空域 提供 掩護 。

儘管 蘇聯 空軍 未能 對 中共 北韓 軍隊 提供 一線 支援 , 但 其中 的 重要 原因 也 是 因為 北韓 境內 的 機場 因 遭到 了 聯合 國軍 的 反覆 轟炸 而 難以使用 , 使 蘇聯 飛機 難以 大量 部署 到 北韓 境內 。

隨著 中共 全面 介入 韓戰 , 以及 蘇聯 對 中共 展開 大規模 軍事 、 經濟援助 , 中國 被 完全 綁 在 了 蘇聯 的 戰車 上 , 成為 了 斯大林 執行 國際 戰略 的 有用 棋子 。

如此 前 的 講述 所 揭示 的 , 在 韓戰 期間 , 中共 的 一系列 重大 戰略決策 都 是 在 向 蘇聯 進行 彙報 、 得到 蘇聯 的 允許 後 才 執行 的 。

這 一點 在 斯大林 在世 時 是 如此 , 在 斯大林 死 後 也 是 一樣 。

事實上 , 正是 由於 斯大林 在 停戰 談判 期間 支持 毛澤東 的 強硬 立場 , 韓戰 停戰 談判 才能 不顧 金日成 的 反對 一直 拖延 下去 。

而 在 1953 年 3 月 斯大林 死 後 , 隨著 新一屆 蘇聯 領導人 轉變 外交 戰略 , 韓戰 停戰 談判 也 就 很快 地 順利完成 了 。

這 一切 都 足以 說明 , 蘇聯 不 但是 韓戰 的 策劃者 和 發起者 , 也 是 韓戰 的 實際 指揮者 。

二 、 橡膠 : 蘇聯 通過 中共 獲取 的 重要 戰略物資

成為 蘇聯 國際 戰略 棋子 的 中共 , 一方面 出兵 朝鮮半島 , 為 蘇聯 打 了 一場 “ 代理人 戰爭 ”。

另一方面 , 在 同一時間 , 中共 也 在 東南亞 方向 開始 為 蘇聯 執行 另 一項 計劃 , 就是 獲取 至關重要 的 戰略 資源 —— 橡膠 。

當時 , 橡膠 是 國際 上 的 稀有 戰略物資 , 蘇聯 對 橡膠 有 很大 的 需求 。

然而 , 橡膠樹 是 生長 在 熱帶 和 亞熱帶 的 植物 , 而 當時 的 熱帶 和 亞熱帶 地區 又 基本 不在 共產 極權 陣營 手中 。

因此 , 在 冷戰 開始 後 , 處在 高緯度 的 蘇聯 很難 通過 國際貿易 獲得 足夠 的 橡膠 。

這樣一來 , 控制 著 海南 、 兩廣 、 雲南 亞熱帶 地區 的 中共 , 便成 為 了 能夠 幫助 蘇聯 獲取 橡膠 的 勢力 。

1951 年 6 月 , 中方 代表 高崗及 北韓 首腦 金日成 前往 莫斯科 與 斯大林 會面 。

在 這次 會面 中 , 斯大林 向 中方 表示 , 他 聽說 海南島 、 雷州半島 和 廣州 附近 都 有 種植 橡膠樹 的 條件 與 可能 。

當時 , 斯大林 表示 橡膠 是 重要 的 戰略 資源 , 蘇聯 能夠 幫助 中國 種植 橡膠樹 。

他還 提出 了 詢問 , 說 :“ 這個 問題 你們 是 怎麼 研究 的 ?

是否 已有 試驗田 ?

” 在 這 之後 , 斯大林 又 致電 毛澤東 , 表示 :“ 帝國主義 在 戰略物資 上 封鎖 我們 , 社會主義 國家 中 , 只有 中國 可以 種植 橡膠 , 希望 中國 開闢 橡膠園 , 發展 天然橡膠 。

” 在 這 之後 , 周恩來 主持 的 中國 政務院 會議 在 同年 8 月 通過 了 《 關於 擴大 培植 橡膠樹 的 決定 》, 決定 在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福建 、 四川 等 地 “ 應 大力 培植 天然橡膠 ”, 並 “ 要求 各省 區從 1952 年 到 1957 年 種植 天然橡膠 700 多 萬畝 , 爭取 10 年 後 年產 幹膠 10 萬噸 。

”( 見 許人俊 :《 新 中國 天然橡膠 種植業 在 困境 中 起步 》, 中國共產黨 新聞 · 黨史 博覽 ,2006 年 8 月 28 日 )

接下來 , 在 1952 年 9 月 15 日 , 周恩來 在 莫斯科 , 與 蘇聯 方面 簽訂 了 《 關於 蘇聯 援助 中國 種植 和 割制 橡膠 的 協定 》。

在 簽署 協定 的 會談 中 , 斯大林 告訴 周恩來 :“ 我們 每年 想 從 你們 那裡 得到 1.5—2 萬噸 橡膠 。

你們 說 有 困難 , 好像 不 同意 。

問題 是 我們 需要 橡膠 , 因為 製造 汽車 和 卡車 需要 大量 橡膠 , 而 這些 車都 是 供給 你們 的 。

” 周恩來 表示 , 中國 無法 提供 這麼 大量 的 橡膠 。

斯大林 則 表示 ,“ 只要 中國 儘量 供貨 , 協議 的 寫法 可以 留有餘地 。

但 如果 中方 不能 如數 提供 橡膠 , 蘇聯 將 減少 中國 的 卡車 訂貨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五章 第一節 )

根據 這一 協定 規定 , 蘇聯 在 1952—1955 年間 將向 中國政府 提供 年利為 2% 的 貸款 。

中國 償還 貸款 的 方式 , 是 “ 中國政府 將以 中國 生產 的 橡膠 償還 本協定 的 貸款 及 利息 , 而當 中國 未有 自己 生產 的 橡膠 之前 , 則 每年 以 從 第三國 儘可能 購得 之 1.5—2 萬噸 橡膠 ”, 並 以 多種 稀有金屬 償還 。

( 文婷 :《1952 年 “ 中 蘇 橡膠 協定 ” 與 20 世紀 50 年代 的 雲南 農墾 》, 愛 思想 網 ,2011 年 11 月 10 日 ) 這樣 , 就算 中方 無法 生產 出 每年 向 蘇聯 提供 的 1.5—2 萬噸 橡膠 , 也 要 通過 與 第三國 的 貿易 湊足 這筆 物資 。

三 、 霍英東 的 船隊 : 蘇聯 國際 戰略 中 的 一顆 螺絲釘

那麼 , 在 中方 具備 這樣 的 生產能力 之前 , 究竟 應該 如何 湊足 這些 給 蘇聯 的 “ 進貢 ” 物資 呢 ?

當時 , 隨著 冷戰 的 展開 , 自由 世界 已經 對 共產 極權 陣營 進行 了 戰略物資 禁運 。

在 這樣 的 背景 下 , 被 稱 為 “ 紅色 資本家 ” 的 香港 親共大 商人 霍英東 發揮 了 他 的 作用 。

在 1950—1953 年間 , 霍英東 組織 起 了 向 中國 境內 走私 戰略物資 的 船隊 。

這些 走私 船隊 不斷 躲避 著 香港政府 的 追捕 , 將黑 鐵皮 、 橡膠 、 輪胎 、 西藥 、 棉花 、 紗布 等 物資 源源不斷 地 運入 中國 。

當時 , 參與 和 指揮 這些 船隊 的 霍英東 甚至 “ 每天 只 睡 三四個 小時 ”。

(《 港澳 紅色 印記 丨 霍英東 : 同根 相系 的 花開 》, 中國 央視 新聞 客戶端 ,2021 年 5 月 29 日 ) 在 霍英東 的 走私 活動 中 , 橡膠 和 輪胎 佔據 了 貨運 總量 的 第二位 , 僅 位居 黑 鐵皮 之後 。

而 為 中共 走私 戰略物資 的 這種 “ 紅色 資本家 ”, 實際上 也 不僅 只有 霍英東 一人 。

例如 , 在 泰國 經營 橡膠 業的 華商 李引桐 在 韓戰 期間 , 曾 從 泰國 經過 香港 、 澳門 兩地 , 向 中國 走私 了 多達 21 萬噸 橡膠 。

(《 李引桐 : 赤誠 愛國 的 共和國 “ 一等 功臣 ”》, 泉州網 ,2020 年 7 月 29 日 ) 這些 為 中共 服務 的 香港 、 東南亞 華商 的 走私 活動 , 在 今天 已經 得到 了 中共 的 公開 承認 。

但 事實上 , 他們 的 這些 行為 不僅僅 是 在 服務 中共 , 更是 蘇聯 國際 戰略 的 一環 。

這樣 , 一副 更為 廣闊 的 歷史 圖景 就 出現 在 了 我們 的 眼前 : 通過 指使 金日成 發動 韓戰 , 蘇聯 成功 地將 美國 拖入 了 韓戰 的 泥潭 , 從而 使 美國 的 大量 軍事 資源轉移 到 遠東 , 有效 緩解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歐洲 的 壓力 。

另一方面 , 通過 使 中國 加入 韓戰 , 蘇聯 將 中國 變成 了 忠實 執行 蘇聯 國際 戰略 的 棋子 , 並 通過 這顆 棋子 獲取 了 至關重要 的 戰略 資源 橡膠 。

在 這樣 巨大 的 歷史 圖景 當中 , 霍英東 的 走私 船隊 也絕 不僅僅 是 中共 政治宣傳 中 所說 的 那樣 , 是 簡單 的 所謂 “ 愛國 ” 行為 , 更是 蘇聯 龐大 國際 戰略 中 的 一顆 螺絲釘 。

總而言之 , 蘇聯 通過 韓戰 , 在 遠東 收穫 了 一整套 軍事 、 貿易 體系 , 擴充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的 實力 , 將 共產 極權 勢力 的 觸角 向 東南亞 的 深處 延伸 開去 。

但是 , 蘇聯 通過 韓戰 在 遠東 建立 起 的 這 一整套 體系 , 究竟 是否 能 維持下去 呢 ?

隨著 大獨裁者 斯大林 的 死去 , 新 上任 的 蘇聯 領導人 是否 還能 有效 地 駕馭 毛澤東 呢 ?

這些 問題 , 我們 將在 下 一講 中 進行 討論 。

32. 韩战 系列 第三十二 讲 苏联 的 收获 32. Lecture 32 of the Korean War Series: Soviet Gains

韓戰 系列 第三十二 講 蘇聯 的 收穫

一 、 斯大林 的 “ 大棋 ”: 蘇聯 為 什麼 希望 美國 和 中國 加入 韓戰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歷史 系列 節目 , 講述 第三十二 講 《 蘇聯 的 計劃 》。

在 此前 兩講 中 , 我們 談到 了 中共 通過 韓戰 獲得 的 巨大 收穫 。

通過 作為 斯大林 的 棋子 參加 韓戰 , 中共 獲取 了 斯大林 的 信任 , 並 得到 了 蘇聯 的 大力 援助 。

通過 這些 援助 , 中共 得以 完成 “ 一五 計劃 ”, 建立 起 了 一套 以 重工業 和 國防工業 為 中心 的 畸形 產業結構 。

為 了 維持 這套 產業結構 , 中共 對 農民 發動 了 一場 “ 糧食 戰爭 ”, 鋪平 了 通往 餓死 三千多萬 人 的 大 饑荒 的 道路 。

可以 說 , 中共 獲得 收穫 , 實際上 也 就 意味著 民眾 遭遇 巨大 的 苦難 。

值得 追問 的 是 , 蘇聯 利用 中共 進行 韓戰 , 並對 中共 進行 大力 援助 , 究竟 是 出於 一種 什麼樣 的 目的 呢 ?

在 蘇聯 的 整體 國際 戰略 佈局 中 , 中共 究竟 處在 什麼樣 的 位置 呢 ?

蘇聯 的 國際 戰略 佈局 , 又 究竟 是 什麼 呢 ?

在 這一講 中 , 我們 就將 回答 這些 問題 。

要 講明 白 這些 問題 , 我們 在 這裡 還是 要 重讀 一次 在 第二 講中 提到 的 一份 歷史文獻 。

這份 文獻 , 是 斯大林 在 1950 年 8 月 27 日用 化名 “ 菲利波 夫 ”, 向 捷克斯洛伐克 共產黨 總書記 哥特 瓦爾德 發出 的 電報 。

2007 年 , 俄羅斯 學者 公佈 了 這份 被 收錄 在 檔案 中 的 電報 。

在 電報 中 , 斯大林 說 :“ 我們 退出 安理會 後 , 美國 陷進 了 對 朝鮮 的 軍事 幹涉 …… 很 明顯 , 美國 的 注意力 從 歐洲 被 引向 了 遠東 。

從 國際 力量對比 的 觀點 來看 , 這 一切 是不是 對 我們 有利 呢 ?

當然 是 。

假設 美國政府 還 繼續 被 牽制 在 遠東 , 並使 中國 加入 ‘ 解放 ' 朝鮮 和 爭取 本國 獨立 的 鬥爭 , 那會 是 什麼樣 的 結果 呢 ?

”( 電報 內容 轉引 自沈志華 :《 蘇聯 未 否決 聯合國 出兵 朝鮮 議案 真相 》, 愛 思想 網沈志華 專欄 ,2011 年 11 月 29 日 )

如 第二 講 所述 , 斯大林 這封 電報 的 背景 , 是 1950 年 6 月 27 日 的 聯合國安理會 會議 。

當時 北韓 軍 剛剛開始 大舉 南侵 , 安理會 在 這 一天 的 會議 中 對 北韓 的 侵略 行為 進行 了 譴責 , 並 號召 聯合國 成員國 “ 向 大韓民國 提供援助 。

”( 王琪 、 顧剛 等譯 、 詹姆斯 ·F. 施納貝爾 著 :《 朝鮮戰爭 中 的 美國陸軍 : 戰爭 爆發 前後 》 第四章 《 共產黨 的 挑戰 》) 這場 會議 , 也 是 此後 聯合 國軍 得以 組建 的 基礎 。

然而 , 蘇聯 代表 卻 故意 缺席 了 這場 至關重要 的 會議 , 致使 這場 從 表面 上 看 對 共產 極權 陣營 極端 不利 的 會議 得以 順利進行 。

根據 斯大林 在 電報 中 所說 的 , 蘇聯 之所以 會 這樣 做 , 實際上 正是 希望 美國 深度 介入 韓戰 , 從而 減輕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歐洲 的 壓力 。

另一方面 , 隨著 美國 深度 介入 韓戰 , 中國 也將 被綁 上 蘇聯 的 戰車 投入 韓戰 。

總而言之 , 在 斯大林 的 通盤計劃 中 , 金日成 僅僅 是動 起來 的 第一顆 棋子 。

斯大林 的 終極 目的 , 是 令 美國 和 中國 都 陷入 韓戰 的 泥沼 當中 。

從此 後 的 歷史 發展 來看 , 斯大林 的 這一 龐大 計劃 被 很 好 地 完成 了 。

如上所述 , 蘇聯 希望 美國 捲入 韓戰 , 是 為 了 使 美國 在 遠東 投入 更 多 的 軍事 資源 , 從而 緩解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歐洲 的 壓力 。

那麼 , 讓 中國 參加 韓戰 , 對於 蘇聯 來說 又 有 什麼樣 的 好處 呢 ?

事實上 , 在 韓戰 之前 , 斯大林 長期 對 中共 存有 疑慮 。

早 在 1944 年 6 月 時 , 斯大林 曾 對 美國 駐蘇 大使 哈里曼 表示 ,“ 中共 是 ‘ 人造奶油 ' 式 的 共產黨 , 一旦 經濟 狀況 改善 他們 就 會 放棄 共產主義 。

” 這 之後 , 儘管 蘇聯 在 國共 戰爭 期間 大力 援助 了 中共 , 但 斯大林 對 中共 的 這種 疑慮 並 沒有 消除 。

在 中共 建政 後 , 儘管 劉少奇 和 毛澤東 相繼 在 1949 年 6 月 和 12 月 到訪 蘇聯 , 且 蘇中 兩國 也 在 1950 年 2 月 14 日 簽署 了 《 友好 同盟 互助 條約 》, 但 蘇聯 對 中共 的 疑慮 並 沒有 完全 解除 。

( 關於 劉 、 毛兩人 訪蘇 詳情 , 參見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二章 第二 、 三節 )1950 年 10 月 11 日 , 在 中共 出兵 朝鮮半島 前夕 , 斯大林 在 黑海 邊的 別墅 中 會見 周恩來 和 林彪 時 , 曾 表示 蘇聯 空軍 沒有 準備 好 , 暫時 無法 出動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中共 仍然 遵從 了 斯大林 的 指示 , 在 同年 10 月 19 日 出兵 朝鮮半島 。

中共 這種 忠實 的 態度 , 極大 加強 了 斯大林 對 中共 的 信任 。

事實證明 , 斯大林 所說 的 “ 蘇聯 空軍 沒有 準備 好 ”, 很 可能 是 一種 對 中共 忠誠度 的 試探 。

因為 在 1950 年 11 月 1 日 , 蘇聯 空軍 和 聯合 國軍 的 首次 空戰 就 在 鴨綠江 上空 爆發 了 。

在 這 之後 的 戰爭 進程 中 , 蘇聯 空軍 逐步 建立 起 了 著名 的 “ 米格 走廊 ”, 為 中共 北韓 聯軍 的 後方 空域 提供 掩護 。

儘管 蘇聯 空軍 未能 對 中共 北韓 軍隊 提供 一線 支援 , 但 其中 的 重要 原因 也 是 因為 北韓 境內 的 機場 因 遭到 了 聯合 國軍 的 反覆 轟炸 而 難以使用 , 使 蘇聯 飛機 難以 大量 部署 到 北韓 境內 。

隨著 中共 全面 介入 韓戰 , 以及 蘇聯 對 中共 展開 大規模 軍事 、 經濟援助 , 中國 被 完全 綁 在 了 蘇聯 的 戰車 上 , 成為 了 斯大林 執行 國際 戰略 的 有用 棋子 。

如此 前 的 講述 所 揭示 的 , 在 韓戰 期間 , 中共 的 一系列 重大 戰略決策 都 是 在 向 蘇聯 進行 彙報 、 得到 蘇聯 的 允許 後 才 執行 的 。

這 一點 在 斯大林 在世 時 是 如此 , 在 斯大林 死 後 也 是 一樣 。

事實上 , 正是 由於 斯大林 在 停戰 談判 期間 支持 毛澤東 的 強硬 立場 , 韓戰 停戰 談判 才能 不顧 金日成 的 反對 一直 拖延 下去 。

而 在 1953 年 3 月 斯大林 死 後 , 隨著 新一屆 蘇聯 領導人 轉變 外交 戰略 , 韓戰 停戰 談判 也 就 很快 地 順利完成 了 。

這 一切 都 足以 說明 , 蘇聯 不 但是 韓戰 的 策劃者 和 發起者 , 也 是 韓戰 的 實際 指揮者 。

二 、 橡膠 : 蘇聯 通過 中共 獲取 的 重要 戰略物資

成為 蘇聯 國際 戰略 棋子 的 中共 , 一方面 出兵 朝鮮半島 , 為 蘇聯 打 了 一場 “ 代理人 戰爭 ”。

另一方面 , 在 同一時間 , 中共 也 在 東南亞 方向 開始 為 蘇聯 執行 另 一項 計劃 , 就是 獲取 至關重要 的 戰略 資源 —— 橡膠 。

當時 , 橡膠 是 國際 上 的 稀有 戰略物資 , 蘇聯 對 橡膠 有 很大 的 需求 。

然而 , 橡膠樹 是 生長 在 熱帶 和 亞熱帶 的 植物 , 而 當時 的 熱帶 和 亞熱帶 地區 又 基本 不在 共產 極權 陣營 手中 。

因此 , 在 冷戰 開始 後 , 處在 高緯度 的 蘇聯 很難 通過 國際貿易 獲得 足夠 的 橡膠 。

這樣一來 , 控制 著 海南 、 兩廣 、 雲南 亞熱帶 地區 的 中共 , 便成 為 了 能夠 幫助 蘇聯 獲取 橡膠 的 勢力 。

1951 年 6 月 , 中方 代表 高崗及 北韓 首腦 金日成 前往 莫斯科 與 斯大林 會面 。

在 這次 會面 中 , 斯大林 向 中方 表示 , 他 聽說 海南島 、 雷州半島 和 廣州 附近 都 有 種植 橡膠樹 的 條件 與 可能 。

當時 , 斯大林 表示 橡膠 是 重要 的 戰略 資源 , 蘇聯 能夠 幫助 中國 種植 橡膠樹 。

他還 提出 了 詢問 , 說 :“ 這個 問題 你們 是 怎麼 研究 的 ?

是否 已有 試驗田 ?

” 在 這 之後 , 斯大林 又 致電 毛澤東 , 表示 :“ 帝國主義 在 戰略物資 上 封鎖 我們 , 社會主義 國家 中 , 只有 中國 可以 種植 橡膠 , 希望 中國 開闢 橡膠園 , 發展 天然橡膠 。

” 在 這 之後 , 周恩來 主持 的 中國 政務院 會議 在 同年 8 月 通過 了 《 關於 擴大 培植 橡膠樹 的 決定 》, 決定 在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福建 、 四川 等 地 “ 應 大力 培植 天然橡膠 ”, 並 “ 要求 各省 區從 1952 年 到 1957 年 種植 天然橡膠 700 多 萬畝 , 爭取 10 年 後 年產 幹膠 10 萬噸 。

”( 見 許人俊 :《 新 中國 天然橡膠 種植業 在 困境 中 起步 》, 中國共產黨 新聞 · 黨史 博覽 ,2006 年 8 月 28 日 )

接下來 , 在 1952 年 9 月 15 日 , 周恩來 在 莫斯科 , 與 蘇聯 方面 簽訂 了 《 關於 蘇聯 援助 中國 種植 和 割制 橡膠 的 協定 》。

在 簽署 協定 的 會談 中 , 斯大林 告訴 周恩來 :“ 我們 每年 想 從 你們 那裡 得到 1.5—2 萬噸 橡膠 。

你們 說 有 困難 , 好像 不 同意 。

問題 是 我們 需要 橡膠 , 因為 製造 汽車 和 卡車 需要 大量 橡膠 , 而 這些 車都 是 供給 你們 的 。

” 周恩來 表示 , 中國 無法 提供 這麼 大量 的 橡膠 。

斯大林 則 表示 ,“ 只要 中國 儘量 供貨 , 協議 的 寫法 可以 留有餘地 。

但 如果 中方 不能 如數 提供 橡膠 , 蘇聯 將 減少 中國 的 卡車 訂貨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五章 第一節 )

根據 這一 協定 規定 , 蘇聯 在 1952—1955 年間 將向 中國政府 提供 年利為 2% 的 貸款 。

中國 償還 貸款 的 方式 , 是 “ 中國政府 將以 中國 生產 的 橡膠 償還 本協定 的 貸款 及 利息 , 而當 中國 未有 自己 生產 的 橡膠 之前 , 則 每年 以 從 第三國 儘可能 購得 之 1.5—2 萬噸 橡膠 ”, 並 以 多種 稀有金屬 償還 。

( 文婷 :《1952 年 “ 中 蘇 橡膠 協定 ” 與 20 世紀 50 年代 的 雲南 農墾 》, 愛 思想 網 ,2011 年 11 月 10 日 ) 這樣 , 就算 中方 無法 生產 出 每年 向 蘇聯 提供 的 1.5—2 萬噸 橡膠 , 也 要 通過 與 第三國 的 貿易 湊足 這筆 物資 。

三 、 霍英東 的 船隊 : 蘇聯 國際 戰略 中 的 一顆 螺絲釘

那麼 , 在 中方 具備 這樣 的 生產能力 之前 , 究竟 應該 如何 湊足 這些 給 蘇聯 的 “ 進貢 ” 物資 呢 ?

當時 , 隨著 冷戰 的 展開 , 自由 世界 已經 對 共產 極權 陣營 進行 了 戰略物資 禁運 。

在 這樣 的 背景 下 , 被 稱 為 “ 紅色 資本家 ” 的 香港 親共大 商人 霍英東 發揮 了 他 的 作用 。

在 1950—1953 年間 , 霍英東 組織 起 了 向 中國 境內 走私 戰略物資 的 船隊 。

這些 走私 船隊 不斷 躲避 著 香港政府 的 追捕 , 將黑 鐵皮 、 橡膠 、 輪胎 、 西藥 、 棉花 、 紗布 等 物資 源源不斷 地 運入 中國 。

當時 , 參與 和 指揮 這些 船隊 的 霍英東 甚至 “ 每天 只 睡 三四個 小時 ”。

(《 港澳 紅色 印記 丨 霍英東 : 同根 相系 的 花開 》, 中國 央視 新聞 客戶端 ,2021 年 5 月 29 日 ) 在 霍英東 的 走私 活動 中 , 橡膠 和 輪胎 佔據 了 貨運 總量 的 第二位 , 僅 位居 黑 鐵皮 之後 。

而 為 中共 走私 戰略物資 的 這種 “ 紅色 資本家 ”, 實際上 也 不僅 只有 霍英東 一人 。

例如 , 在 泰國 經營 橡膠 業的 華商 李引桐 在 韓戰 期間 , 曾 從 泰國 經過 香港 、 澳門 兩地 , 向 中國 走私 了 多達 21 萬噸 橡膠 。

(《 李引桐 : 赤誠 愛國 的 共和國 “ 一等 功臣 ”》, 泉州網 ,2020 年 7 月 29 日 ) 這些 為 中共 服務 的 香港 、 東南亞 華商 的 走私 活動 , 在 今天 已經 得到 了 中共 的 公開 承認 。

但 事實上 , 他們 的 這些 行為 不僅僅 是 在 服務 中共 , 更是 蘇聯 國際 戰略 的 一環 。

這樣 , 一副 更為 廣闊 的 歷史 圖景 就 出現 在 了 我們 的 眼前 : 通過 指使 金日成 發動 韓戰 , 蘇聯 成功 地將 美國 拖入 了 韓戰 的 泥潭 , 從而 使 美國 的 大量 軍事 資源轉移 到 遠東 , 有效 緩解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歐洲 的 壓力 。

另一方面 , 通過 使 中國 加入 韓戰 , 蘇聯 將 中國 變成 了 忠實 執行 蘇聯 國際 戰略 的 棋子 , 並 通過 這顆 棋子 獲取 了 至關重要 的 戰略 資源 橡膠 。

在 這樣 巨大 的 歷史 圖景 當中 , 霍英東 的 走私 船隊 也絕 不僅僅 是 中共 政治宣傳 中 所說 的 那樣 , 是 簡單 的 所謂 “ 愛國 ” 行為 , 更是 蘇聯 龐大 國際 戰略 中 的 一顆 螺絲釘 。

總而言之 , 蘇聯 通過 韓戰 , 在 遠東 收穫 了 一整套 軍事 、 貿易 體系 , 擴充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的 實力 , 將 共產 極權 勢力 的 觸角 向 東南亞 的 深處 延伸 開去 。

但是 , 蘇聯 通過 韓戰 在 遠東 建立 起 的 這 一整套 體系 , 究竟 是否 能 維持下去 呢 ?

隨著 大獨裁者 斯大林 的 死去 , 新 上任 的 蘇聯 領導人 是否 還能 有效 地 駕馭 毛澤東 呢 ?

這些 問題 , 我們 將在 下 一講 中 進行 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