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żywamy ciasteczek, aby ulepszyć LingQ. Odwiedzając stronę wyrażasz zgodę na nasze polityka Cookie.


image

The Korean War, 34.韩战系列第三十四讲 金氏王朝·中

34. 韩战 系列 第三十四 讲 金氏 王朝 · 中

韓戰 系列 第三十四 講金氏 王朝 · 中

一 、 中共 為 什麼 沒有 制止 金日成 清洗 “ 延安 派 ”?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講述 第三十四 講 《 金氏 王朝 · 中 》。

在 上 一講 中 , 我們 回顧 了 北韓 首腦 金日成 在 1950 年代 如何 運用 政治 手腕 , 對 朝鮮勞動黨 內 的 “ 國內 派 ”、“ 延安 派 ”、“ 蘇聯 派 ” 等 政治 派系 進行 大 清洗 , 從而 使 勞動 黨內 僅剩 下 金日成 所在 的 派系 “ 游擊隊 派 ” 的 過程 。

可以 說 , 通過 這些 行為 , 金日成 不但 將 自己 變成 了 北韓 國內 的 獨裁者 , 也 使 他 和 蘇聯 、 中國 的 關係 產生 了 相當 大 的 變化 。

在 這 之後 , 北韓 歷史 將會 怎樣 發展 呢 ?

蘇聯 、 中國 、 北韓 的 三方 關係 關係 又將 如何 演變 呢 ?

在 這一講 中 , 我們 就將 回答 這些 問題 。

如上 一講 所說 , 在 1956 年 的 “ 八月 宗派 事件 ” 中 , 朝鮮勞動黨 內 的 “ 蘇聯 派 ” 與 “ 延安 派 ” 試圖 發動 政變 推翻 金日成 的 統治 , 卻 敗給 了 金日成 的 一系列 政治 手腕 。

儘管 蘇聯 和 中國 的 代表團 曾 在 同年 9 月 到達 平壤 , 對 金日成 進行 了 施壓 , 要求 他 不得 清洗 “ 蘇聯 派 ” 和 “ 延安 派 ”, 得到 金日成 的 同意 。

但 在 蘇中 代表團 離開 平壤 後 , 金日成 迅速 違背 了 他 此前 在 壓力 下 做出 過的 承諾 , 於 1957—1958 年 展開 了 一場 斯大林 式 的 大 清洗 , 屠殺 、 關押 了 一萬 人 , 將 “ 蘇聯 派 ” 和 “ 延安 派 ” 徹底 毀滅 。

事實上 , 參與 “ 八月 宗派 事件 ” 的 人士 , 大部分 都 屬於 與 中共 有 歷史淵源 的 “ 延安 派 ”。

“ 延安 派 ” 和 “ 蘇聯 派 ” 在 謀劃 推翻 金日成 時 , 也 曾 在 中共 方面 得到 毛澤東 的 同意 。

在 金日成 開始 進行 大 清洗 的 1957 年 , 仍然 有 大批 所謂 的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部隊 , 即 韓戰 期間 開 入 朝鮮半島 的 中共軍隊 駐紮 在 北韓 。

然而 , 當 金日成 對 “ 延安 派 ” 進行 大屠殺 時 , 這些 中共 部隊 卻 沒有 進行 過多 幹預 , 反而 在 1958 年 撤離 了 北韓 。

這 一切 的 發生 , 是 出於 什麼樣 的 原因 呢 ?

促使 中共 作出 從 朝鮮半島 撤軍 決定 的 一大 原因 , 與 毛澤東 試圖 在 斯大林 死 後 奪取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的 領導權 有關 。

對於 國際共運 而言 , 斯大林 曾 是 當之無愧 的 最高 領袖 , 毛澤東 、 金日成 則是 聽命於 他 的 棋子 。

然而 , 在 斯大林 死 後 , 毛澤東 在 很大 程度 上成 為 了 國際共運 當中 所謂 “ 革命 經驗 ” 最 豐富 的 人 。

因此 , 在 斯大林 死 後 , 毛澤東 便 開始 漸漸 地 顯露出 了 他 對 蘇聯 的 不臣之心 。

這樣 , 對 早已 對 蘇聯 和 中國 對 北韓 的 控制 有所 不滿 的 金日成 進行 一定 程度 的 拉攏 , 便成 為 了 毛澤東 考慮 的 首要 問題 , 而 “ 延安 派 ” 在 北韓 的 安危 則成 為 了 一個 次要 問題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 1956 年 11 月 時 , 北韓 就 曾 自行 提 議請 聯合國 召集 有關 國家 會議 來 解決 朝鮮半島 的 問題 , 顯示 了 他 試圖 繞開 蘇聯 和 中國 自行解決 朝鮮半島 問題 的 想法 。

二 、 拉攏 金日成 : 毛澤東 從 北韓 撤軍 的 原因

事實上 , 自從 韓戰 停戰協定 於 1953 年 7 月 簽訂 以後 , 美軍 和 中 共軍 就 已經 開始 不斷 撤離 朝鮮半島 。

到 1956 年時 , 美軍 和 中 共軍 已經 從 朝鮮半島 各自 撤出 了 大半 部隊 , 巔峰 時期 在 北韓 境內 擁有 120 萬 兵力 的 中 共軍 僅剩 下 44 萬人 , 留守 在 韓國 的 美軍 則 僅剩 下以 兩個 師為 主體 的 兵力 。

現存 檔案 文獻 的 記錄 顯示 , 毛澤東 是 在 1956 年 11 月 最早 提出 從 北韓 撤軍 的 。

當時 , 毛澤東 在 與 蘇聯 駐華大使 尤金 會面時 , 就 曾 向 尤金 提出 過從 北韓 撤軍 的 想法 , 並向 蘇聯 領導人 徵求 了 意見 。

1957 年 1 月 , 周恩來 到訪 蘇聯 , 得到 了 赫魯曉夫 對於 中共 撤軍 的 同意 。

1957 年 11 月 , 蘇聯 舉行 了 十月革命 四十週年 慶祝 活動 , 於 莫斯科 召集 了 有 六十四個 國家 的 代表 參加 的 “ 共產黨 和 工人黨 國際 會議 ”, 毛澤東 參與 了 這次 會議 。

一方面 , 根據 赫魯曉夫 的 回憶 , 毛澤東 在 這次 會議 上 放出 了 令 蘇聯 和 東歐 共產 國家 難以 接受 的 狂言 , 表示 “ 不要 怕 戰爭 。

既 不要 怕 原子彈 , 也 不要 怕 武器 。

無論 這場 戰爭 是 什麼 戰爭 , 我們 社會主義 國家 都 一定 會 取勝 。

”“ 如果 帝國主義 把 戰爭 強加 給 我們 , 而 我們 現在 6 億人 , 即使 我們 損失 其中 的 3 億 又 怎麼樣 , 戰爭 嘛 , 若干年 之後 , 我們 培育出 新人 , 就 會 使 人口 得到 恢復 。

” 另一方面 , 毛澤東 也 在 當時 向 同 在 莫斯科 的 金日成 提出 了 撤軍 的 動議 。

在 11 月 9 日 與 金日成 的 會面 中 , 毛澤東 表示 , 去年 他 派 彭德懷 加入 向 北韓 施壓 的 蘇中 代表團 ,“ 可以 看成 是 對 朝鮮勞動黨 內部事務 的 干涉 ”, 並說 “ 我們 決定 不再 幹 這樣 的 事 ”。

此外 , 毛澤東 還 詢問 金日成 , 能否 讓 因 “ 八月 宗派 事件 ” 流亡 中國 的 “ 延安 派 ” 人員 回去 , 遭到 了 金日成 的 拒絕 , 毛澤東 也 就 沒有 再過 多 追問 。

正是 在 這次 會面 中 , 毛澤東 提出 了 中共 準備 從 北韓 撤軍 的 動議 , 並 表示 這樣 做能 使 美軍 也 從 韓國 撤走 兩個 師 。

( 相關 情況 , 參見 田武雄 :《 同聲 異氣 : 中國 1958 年 從 朝鮮 全部 撤軍 方案 的 形成 》,《 聊城 大學 學報 》( 社會科學 版 ),2014 年 第 5 期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毛澤東 提出 這些 動議 時 , 金日成 針對 “ 延安 派 ” 和 “ 蘇聯 派 ” 的 血腥 清洗 正 進行 得 如火如荼 。

也就是說 ,“ 延安 派 ” 事實上 已經 成為 了 毛澤東 的 棄子 。

幾天 後 , 金日成 答覆 毛澤東 , 表示 他 同意 中共軍隊 撤離 , 並說 他會 在 回國 後 與 黨中央 進行 討論 , 再 作出 進一步 答覆 。

金日成 在 回到 北韓 後 , 於 同年 12 月 提出 了 兩套 撤軍 方案 , 第一套 是 由 北韓 向 中方 和 聯合國 方面 致函 , 分別 要求 中 共軍 和 美軍 撤離 朝鮮半島 。

第二套 則是 由 中國政府 聲明 提議 雙方 撤軍 , 北韓 則 進行 附議 與 響應 。

在 中共中央 進行 了 討論 後 , 毛澤東 在 1957 年 12 月 31 日 部分 採納 金日成 的 第一套 方案 , 但 在 此基礎 上 進行 了 修改 , 表示 北韓 不 應該 向 聯合國 寫信 要求 美方 撤軍 , 而是 改由 北韓 方面 公開 聲明 提出 相關 撤軍 建議 。

因為 在 中共 看來 , 如果 北韓 在 這一 問題 上 與 聯合國 進行 接觸 , 便會 導致 整個 聯合國 在 撤軍 問題 上成 為 “ 敵對 的 一方 ”, 會 生出 更 多 枝節 。

最後 , 經 中共 修改 的 撤軍 方案 步驟 , 首先 是 由 北韓 政府 發表 公開 聲明 主張 撤軍 , 中國政府 隨後 表示 響應 和 支持 , 蘇聯政府 則 也 表示 支持 , 並 提出 召開 有關 國家 會議 的 建議 。

最後 , 再 由 中國 代表團 訪問 北韓 , 與 北韓 發表 聯合聲明 。

這樣一來 , 就 避免 了 北韓 在 撤軍 問題 上 與 聯合國 的 直接 接觸 。

隨後 , 周恩來 在 1958 年 1 月 8 日向 蘇聯 駐華大使 尤金 上報 了 這一 撤軍 方案 。

1 月 23 日 , 尤金向 中方 轉達 了 莫斯科 方面 的 態度 , 表示 蘇聯 完全同意 中國 的 意見 。

( 參見 田武雄 :《 同聲 異氣 : 中國 1958 年 從 朝鮮 全部 撤軍 方案 的 形成 》)

三 、 中 共軍 撤離 北韓 與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活動 的 終結

接下來 , 一切 就 完全 按照 蘇聯 、 中國 、 北韓 三方 商議 出 的 劇本 上演 了 。

1958 年 2 月 14 日 , 周恩來 率 代表團 到訪 北韓 , 在 次日 開始 與 北韓 方面 進行 有關 撤軍 的 協商 。

2 月 19 日 , 中國 和 北韓 發表 了 關於 撤軍 的 聯合聲明 。

接下來 , 仍 在 北韓 的 44 萬 中共軍隊 分為 三個 批次 , 於 1958 年 3 月 12 日 —4 月 25 日 、7 月 11 日 —8 月 14 日 和 9 月 25 日 —10 月 26 日 陸續 撤出 了 北韓 。

1958 年 10 月 25 日 , 當 最後 一列 裝載 著 中共 軍人 的 列車 從 平壤 出發 時 , 金日成 曾 率領 北韓 高層 到場 歡送 。

然而 , 這 一片 看上去 的 其樂融融 , 事實上 是 經過 各種 利益 交換 和 算計 才 達成 的 。

不過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中 共軍 撤離 北韓 以後 的 幾十年 裡 , 朝鮮半島 上 實際上 還有 一小 批以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的 名義 活動 的 中國 軍人 。

這是 因為 , 在 1953 年 7 月 的 停戰協定 簽署 之後 , 聯合國 在 朝鮮半島 設置 了 名為 軍事 停戰 委員會 的 機構 , 用於 監督 雙方 的 停火 。

這一 機構 有 聯合 國軍 、 北韓 軍 和 中 共軍 的 代表 參加 , 會 在 分界線 上 的 板門店 不斷 舉行 會議 , 磋商 相關 事宜 。

而 其中 的 中共 軍代表 , 就 以 “ 中國人民志願軍 代表團 ” 的 名義 長期存在 了 下去 。

1991 年 3 月 , 美方 決定 由 韓國 代表 擔任 聯合 國軍 代表團 職務 , 遭到 了 北韓 方面 的 反對 , 因為 北韓 認為 韓國 並非 停戰協定 的 簽字 方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北韓 方面 退出 了 停戰 委員會 , 並在 1994 年 4 月 28 日 宣佈 停止 “ 朝鮮人民軍 代表團 ” 在 停戰 委員會 中 的 活動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停戰 委員會 已 無法 維持 運作 。

1994 年 9 月 1 日 , 中國外交部 宣佈 會 召回 在 板門店 的 中方 代表團 。

同年 12 月 15 日 , 時任 中國 中央軍委 主席 的 江澤民 召回 了 板門店 的 所謂 “ 中國人民志願軍 代表團 ”。

這樣 , 儘管 中國 方面 未曾 官方 宣佈 過 解散 所謂 的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但 從這時起 , 中共軍隊 以 這個 與 事實 相差 萬里 的 名字 在 朝鮮半島 的 活動 , 就算 是 徹底 地 告一段落 了 。

隨著 中共軍隊 在 1958 年 撤離 朝鮮半島 , 蘇聯 、 中國 、 北韓 三方 的 關係 發生 了 更 為 微妙 的 變化 。

此時 , 毛澤東 已經 對 蘇聯 顯露出 了 相當 明顯 的 不臣之心 , 蘇聯 和 中國 的 決裂 即將 發生 。

另一方面 , 金日成 則 終於 擺脫 了 令 他 深感不安 的 中共 大軍 , 開始 向 蘇聯 方面 表達 了 展開 更 多 軍事 合作 的 意願 。

1958 年 5 月 28 日 , 金日成 在 與 蘇聯 駐 北韓 武官 季亞科 諾夫 談話 時 , 表示 北韓 的 空軍 和 海軍 很 弱小 , 完全 需要 蘇聯 的 幫助 。

如果 蘇軍 總參謀部 認為 有 必要 在 北韓 境內 建設 空軍 和 海軍基地 , 就 可以 馬上 進行 , 北韓 方面 則會 提供 足夠 的 水泥 。

( 參見 田武雄 :《 同聲 異氣 : 中國 1958 年 從 朝鮮 全部 撤軍 方案 的 形成 》) 同處 一個 陣營 的 蘇聯 、 中國 和 北韓 , 即將 迎來 一場 連環 背刺 的 大戲 。

這場 大戲 的 結局 , 則是 使 斯大林 通過 韓戰 苦心經營 起 的 那個 體系 走向 了 崩塌 。

34. 韩战 系列 第三十四 讲 金氏 王朝 · 中 34.Lecture 34 of the Korean War Series Kim Dynasty·Part 2

韓戰 系列 第三十四 講金氏 王朝 · 中

一 、 中共 為 什麼 沒有 制止 金日成 清洗 “ 延安 派 ”?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講述 第三十四 講 《 金氏 王朝 · 中 》。

在 上 一講 中 , 我們 回顧 了 北韓 首腦 金日成 在 1950 年代 如何 運用 政治 手腕 , 對 朝鮮勞動黨 內 的 “ 國內 派 ”、“ 延安 派 ”、“ 蘇聯 派 ” 等 政治 派系 進行 大 清洗 , 從而 使 勞動 黨內 僅剩 下 金日成 所在 的 派系 “ 游擊隊 派 ” 的 過程 。

可以 說 , 通過 這些 行為 , 金日成 不但 將 自己 變成 了 北韓 國內 的 獨裁者 , 也 使 他 和 蘇聯 、 中國 的 關係 產生 了 相當 大 的 變化 。

在 這 之後 , 北韓 歷史 將會 怎樣 發展 呢 ?

蘇聯 、 中國 、 北韓 的 三方 關係 關係 又將 如何 演變 呢 ?

在 這一講 中 , 我們 就將 回答 這些 問題 。

如上 一講 所說 , 在 1956 年 的 “ 八月 宗派 事件 ” 中 , 朝鮮勞動黨 內 的 “ 蘇聯 派 ” 與 “ 延安 派 ” 試圖 發動 政變 推翻 金日成 的 統治 , 卻 敗給 了 金日成 的 一系列 政治 手腕 。

儘管 蘇聯 和 中國 的 代表團 曾 在 同年 9 月 到達 平壤 , 對 金日成 進行 了 施壓 , 要求 他 不得 清洗 “ 蘇聯 派 ” 和 “ 延安 派 ”, 得到 金日成 的 同意 。

但 在 蘇中 代表團 離開 平壤 後 , 金日成 迅速 違背 了 他 此前 在 壓力 下 做出 過的 承諾 , 於 1957—1958 年 展開 了 一場 斯大林 式 的 大 清洗 , 屠殺 、 關押 了 一萬 人 , 將 “ 蘇聯 派 ” 和 “ 延安 派 ” 徹底 毀滅 。

事實上 , 參與 “ 八月 宗派 事件 ” 的 人士 , 大部分 都 屬於 與 中共 有 歷史淵源 的 “ 延安 派 ”。

“ 延安 派 ” 和 “ 蘇聯 派 ” 在 謀劃 推翻 金日成 時 , 也 曾 在 中共 方面 得到 毛澤東 的 同意 。

在 金日成 開始 進行 大 清洗 的 1957 年 , 仍然 有 大批 所謂 的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部隊 , 即 韓戰 期間 開 入 朝鮮半島 的 中共軍隊 駐紮 在 北韓 。

然而 , 當 金日成 對 “ 延安 派 ” 進行 大屠殺 時 , 這些 中共 部隊 卻 沒有 進行 過多 幹預 , 反而 在 1958 年 撤離 了 北韓 。

這 一切 的 發生 , 是 出於 什麼樣 的 原因 呢 ?

促使 中共 作出 從 朝鮮半島 撤軍 決定 的 一大 原因 , 與 毛澤東 試圖 在 斯大林 死 後 奪取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的 領導權 有關 。

對於 國際共運 而言 , 斯大林 曾 是 當之無愧 的 最高 領袖 , 毛澤東 、 金日成 則是 聽命於 他 的 棋子 。

然而 , 在 斯大林 死 後 , 毛澤東 在 很大 程度 上成 為 了 國際共運 當中 所謂 “ 革命 經驗 ” 最 豐富 的 人 。

因此 , 在 斯大林 死 後 , 毛澤東 便 開始 漸漸 地 顯露出 了 他 對 蘇聯 的 不臣之心 。

這樣 , 對 早已 對 蘇聯 和 中國 對 北韓 的 控制 有所 不滿 的 金日成 進行 一定 程度 的 拉攏 , 便成 為 了 毛澤東 考慮 的 首要 問題 , 而 “ 延安 派 ” 在 北韓 的 安危 則成 為 了 一個 次要 問題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 1956 年 11 月 時 , 北韓 就 曾 自行 提 議請 聯合國 召集 有關 國家 會議 來 解決 朝鮮半島 的 問題 , 顯示 了 他 試圖 繞開 蘇聯 和 中國 自行解決 朝鮮半島 問題 的 想法 。

二 、 拉攏 金日成 : 毛澤東 從 北韓 撤軍 的 原因

事實上 , 自從 韓戰 停戰協定 於 1953 年 7 月 簽訂 以後 , 美軍 和 中 共軍 就 已經 開始 不斷 撤離 朝鮮半島 。

到 1956 年時 , 美軍 和 中 共軍 已經 從 朝鮮半島 各自 撤出 了 大半 部隊 , 巔峰 時期 在 北韓 境內 擁有 120 萬 兵力 的 中 共軍 僅剩 下 44 萬人 , 留守 在 韓國 的 美軍 則 僅剩 下以 兩個 師為 主體 的 兵力 。

現存 檔案 文獻 的 記錄 顯示 , 毛澤東 是 在 1956 年 11 月 最早 提出 從 北韓 撤軍 的 。

當時 , 毛澤東 在 與 蘇聯 駐華大使 尤金 會面時 , 就 曾 向 尤金 提出 過從 北韓 撤軍 的 想法 , 並向 蘇聯 領導人 徵求 了 意見 。

1957 年 1 月 , 周恩來 到訪 蘇聯 , 得到 了 赫魯曉夫 對於 中共 撤軍 的 同意 。

1957 年 11 月 , 蘇聯 舉行 了 十月革命 四十週年 慶祝 活動 , 於 莫斯科 召集 了 有 六十四個 國家 的 代表 參加 的 “ 共產黨 和 工人黨 國際 會議 ”, 毛澤東 參與 了 這次 會議 。

一方面 , 根據 赫魯曉夫 的 回憶 , 毛澤東 在 這次 會議 上 放出 了 令 蘇聯 和 東歐 共產 國家 難以 接受 的 狂言 , 表示 “ 不要 怕 戰爭 。

既 不要 怕 原子彈 , 也 不要 怕 武器 。

無論 這場 戰爭 是 什麼 戰爭 , 我們 社會主義 國家 都 一定 會 取勝 。

”“ 如果 帝國主義 把 戰爭 強加 給 我們 , 而 我們 現在 6 億人 , 即使 我們 損失 其中 的 3 億 又 怎麼樣 , 戰爭 嘛 , 若干年 之後 , 我們 培育出 新人 , 就 會 使 人口 得到 恢復 。

” 另一方面 , 毛澤東 也 在 當時 向 同 在 莫斯科 的 金日成 提出 了 撤軍 的 動議 。

在 11 月 9 日 與 金日成 的 會面 中 , 毛澤東 表示 , 去年 他 派 彭德懷 加入 向 北韓 施壓 的 蘇中 代表團 ,“ 可以 看成 是 對 朝鮮勞動黨 內部事務 的 干涉 ”, 並說 “ 我們 決定 不再 幹 這樣 的 事 ”。

此外 , 毛澤東 還 詢問 金日成 , 能否 讓 因 “ 八月 宗派 事件 ” 流亡 中國 的 “ 延安 派 ” 人員 回去 , 遭到 了 金日成 的 拒絕 , 毛澤東 也 就 沒有 再過 多 追問 。

正是 在 這次 會面 中 , 毛澤東 提出 了 中共 準備 從 北韓 撤軍 的 動議 , 並 表示 這樣 做能 使 美軍 也 從 韓國 撤走 兩個 師 。

( 相關 情況 , 參見 田武雄 :《 同聲 異氣 : 中國 1958 年 從 朝鮮 全部 撤軍 方案 的 形成 》,《 聊城 大學 學報 》( 社會科學 版 ),2014 年 第 5 期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毛澤東 提出 這些 動議 時 , 金日成 針對 “ 延安 派 ” 和 “ 蘇聯 派 ” 的 血腥 清洗 正 進行 得 如火如荼 。

也就是說 ,“ 延安 派 ” 事實上 已經 成為 了 毛澤東 的 棄子 。

幾天 後 , 金日成 答覆 毛澤東 , 表示 他 同意 中共軍隊 撤離 , 並說 他會 在 回國 後 與 黨中央 進行 討論 , 再 作出 進一步 答覆 。

金日成 在 回到 北韓 後 , 於 同年 12 月 提出 了 兩套 撤軍 方案 , 第一套 是 由 北韓 向 中方 和 聯合國 方面 致函 , 分別 要求 中 共軍 和 美軍 撤離 朝鮮半島 。

第二套 則是 由 中國政府 聲明 提議 雙方 撤軍 , 北韓 則 進行 附議 與 響應 。

在 中共中央 進行 了 討論 後 , 毛澤東 在 1957 年 12 月 31 日 部分 採納 金日成 的 第一套 方案 , 但 在 此基礎 上 進行 了 修改 , 表示 北韓 不 應該 向 聯合國 寫信 要求 美方 撤軍 , 而是 改由 北韓 方面 公開 聲明 提出 相關 撤軍 建議 。

因為 在 中共 看來 , 如果 北韓 在 這一 問題 上 與 聯合國 進行 接觸 , 便會 導致 整個 聯合國 在 撤軍 問題 上成 為 “ 敵對 的 一方 ”, 會 生出 更 多 枝節 。

最後 , 經 中共 修改 的 撤軍 方案 步驟 , 首先 是 由 北韓 政府 發表 公開 聲明 主張 撤軍 , 中國政府 隨後 表示 響應 和 支持 , 蘇聯政府 則 也 表示 支持 , 並 提出 召開 有關 國家 會議 的 建議 。

最後 , 再 由 中國 代表團 訪問 北韓 , 與 北韓 發表 聯合聲明 。

這樣一來 , 就 避免 了 北韓 在 撤軍 問題 上 與 聯合國 的 直接 接觸 。

隨後 , 周恩來 在 1958 年 1 月 8 日向 蘇聯 駐華大使 尤金 上報 了 這一 撤軍 方案 。

1 月 23 日 , 尤金向 中方 轉達 了 莫斯科 方面 的 態度 , 表示 蘇聯 完全同意 中國 的 意見 。

( 參見 田武雄 :《 同聲 異氣 : 中國 1958 年 從 朝鮮 全部 撤軍 方案 的 形成 》)

三 、 中 共軍 撤離 北韓 與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活動 的 終結

接下來 , 一切 就 完全 按照 蘇聯 、 中國 、 北韓 三方 商議 出 的 劇本 上演 了 。

1958 年 2 月 14 日 , 周恩來 率 代表團 到訪 北韓 , 在 次日 開始 與 北韓 方面 進行 有關 撤軍 的 協商 。

2 月 19 日 , 中國 和 北韓 發表 了 關於 撤軍 的 聯合聲明 。

接下來 , 仍 在 北韓 的 44 萬 中共軍隊 分為 三個 批次 , 於 1958 年 3 月 12 日 —4 月 25 日 、7 月 11 日 —8 月 14 日 和 9 月 25 日 —10 月 26 日 陸續 撤出 了 北韓 。

1958 年 10 月 25 日 , 當 最後 一列 裝載 著 中共 軍人 的 列車 從 平壤 出發 時 , 金日成 曾 率領 北韓 高層 到場 歡送 。

然而 , 這 一片 看上去 的 其樂融融 , 事實上 是 經過 各種 利益 交換 和 算計 才 達成 的 。

不過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中 共軍 撤離 北韓 以後 的 幾十年 裡 , 朝鮮半島 上 實際上 還有 一小 批以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的 名義 活動 的 中國 軍人 。

這是 因為 , 在 1953 年 7 月 的 停戰協定 簽署 之後 , 聯合國 在 朝鮮半島 設置 了 名為 軍事 停戰 委員會 的 機構 , 用於 監督 雙方 的 停火 。

這一 機構 有 聯合 國軍 、 北韓 軍 和 中 共軍 的 代表 參加 , 會 在 分界線 上 的 板門店 不斷 舉行 會議 , 磋商 相關 事宜 。

而 其中 的 中共 軍代表 , 就 以 “ 中國人民志願軍 代表團 ” 的 名義 長期存在 了 下去 。

1991 年 3 月 , 美方 決定 由 韓國 代表 擔任 聯合 國軍 代表團 職務 , 遭到 了 北韓 方面 的 反對 , 因為 北韓 認為 韓國 並非 停戰協定 的 簽字 方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北韓 方面 退出 了 停戰 委員會 , 並在 1994 年 4 月 28 日 宣佈 停止 “ 朝鮮人民軍 代表團 ” 在 停戰 委員會 中 的 活動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停戰 委員會 已 無法 維持 運作 。

1994 年 9 月 1 日 , 中國外交部 宣佈 會 召回 在 板門店 的 中方 代表團 。

同年 12 月 15 日 , 時任 中國 中央軍委 主席 的 江澤民 召回 了 板門店 的 所謂 “ 中國人民志願軍 代表團 ”。

這樣 , 儘管 中國 方面 未曾 官方 宣佈 過 解散 所謂 的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但 從這時起 , 中共軍隊 以 這個 與 事實 相差 萬里 的 名字 在 朝鮮半島 的 活動 , 就算 是 徹底 地 告一段落 了 。

隨著 中共軍隊 在 1958 年 撤離 朝鮮半島 , 蘇聯 、 中國 、 北韓 三方 的 關係 發生 了 更 為 微妙 的 變化 。

此時 , 毛澤東 已經 對 蘇聯 顯露出 了 相當 明顯 的 不臣之心 , 蘇聯 和 中國 的 決裂 即將 發生 。

另一方面 , 金日成 則 終於 擺脫 了 令 他 深感不安 的 中共 大軍 , 開始 向 蘇聯 方面 表達 了 展開 更 多 軍事 合作 的 意願 。

1958 年 5 月 28 日 , 金日成 在 與 蘇聯 駐 北韓 武官 季亞科 諾夫 談話 時 , 表示 北韓 的 空軍 和 海軍 很 弱小 , 完全 需要 蘇聯 的 幫助 。

如果 蘇軍 總參謀部 認為 有 必要 在 北韓 境內 建設 空軍 和 海軍基地 , 就 可以 馬上 進行 , 北韓 方面 則會 提供 足夠 的 水泥 。

( 參見 田武雄 :《 同聲 異氣 : 中國 1958 年 從 朝鮮 全部 撤軍 方案 的 形成 》) 同處 一個 陣營 的 蘇聯 、 中國 和 北韓 , 即將 迎來 一場 連環 背刺 的 大戲 。

這場 大戲 的 結局 , 則是 使 斯大林 通過 韓戰 苦心經營 起 的 那個 體系 走向 了 崩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