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żywamy ciasteczek, aby ulepszyć LingQ. Odwiedzając stronę wyrażasz zgodę na nasze polityka Cookie.


image

The Korean War, 35.韩战系列第三十五讲 金氏王朝·下

35. 韩战 系列 第三十五 讲 金氏 王朝 · 下

韓戰 系列 第三十五 講金氏 王朝 · 下

一 、“ 等距 外交 ”: 金日成 在 蘇聯 和 中國 間 的 周旋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講述 第三十五 講 《 金氏 王朝 · 下 》, 探討 1958 年 中共軍隊 撤離 北韓 之後 的 蘇聯 、 中國 、 北韓 關係 , 以及 北韓 政權 在 這一 三方 複雜 關係 中 的 態度 。

如上 一講 所述 , 儘管 金日成 在 1957—1958 年間 對 與 中共 淵源 頗深 的 北韓 “ 延安 派 ” 進行 了 大規模 屠殺 , 但 當時 的 毛澤東 正 開始 他 與 蘇聯 爭奪 國際共運 領導權 的 計劃 。

為 了 與 蘇聯 進行 鬥爭 , 毛澤東 默許 了 金日成 的 這種 清洗 , 併 為 了 拉攏 金日成 而 在 1958 年 撤出 了 駐紮 在 北韓 境內 的 中共 大軍 。

對於 金日成 而言 , 隨著令 他 如鯁在喉 的 中共軍隊 撤離 北韓 , 他 也 可以 獲得 更 多 自主權 了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金日成 向 蘇聯 展露 了 進行 更 多 軍事 合作 的 意願 。

這樣 , 在 蘇聯 和 中國 之間 的 敵意 日益 加深 的 情況 下 , 金日成 開始 採取 在 蘇中 之間 周旋 、 實行 “ 等距 外交 ” 的 立場 。

事實上 , 在 1957—1958 年 的 大 清洗 中 , 金日成 在 消滅 “ 延安 派 ” 的 同時 也 消滅 了 “ 蘇聯 派 ”。

但是 , 他 對 “ 蘇聯 派 ” 的 清洗 也 得到 了 蘇聯 的 默許 。

這 背後 的 原因 , 就要 從 蘇聯 內部 的 政局 說起 了 。

自從 蘇共 第一書記 赫魯曉夫 在 1956 年 的 蘇共 二十大 上 進行 了 “ 去 斯大林 化 ” 後 , 蘇共 內部 以 斯大林 生前 的 親信 馬林科夫 和 莫洛托夫 為 代表 的 保守派 就 相當 不滿 。

1957 年 6 月 , 這批 保守派 試圖 發動 政變 , 但 赫魯曉夫 在 軍方 領袖 朱可夫 元帥 的 支持 下 挫敗 了 這次 政變 , 馬林科夫 、 莫洛托夫 等 人 也 被 打成 “ 反黨集團 ” 開除 出黨 。

對於 赫魯曉夫 的 這次 黨內 清洗 , 朝鮮勞動黨 在 同年 7 月 4 日 迅速 表示 了 祝賀 。

隨後 , 北韓 方面 將 自己 正在 進行 的 清洗 與 赫魯曉夫 對 “ 反黨集團 ” 的 清洗 聯繫 了 起來 。

由於 金日成 支持 了 赫魯曉夫 的 這次 政治 清洗 , 因此 莫斯科 方面 對 金日成 的 批評 變得 十分 微弱 。

金日成 也 就 得以 在 清洗 了 “ 蘇聯 派 ” 的 情況 下 , 依然 能 獲得 莫斯科 的 信任 。

從 1958 年 下半年 開始 , 蘇聯 和 中國 的 矛盾 愈演愈烈 。

隨著 毛澤東 發動 瘋狂 殘暴 至極 的 “ 大躍進 ”, 他 的 這 一行 為 受到 了 蘇聯 方面 的 明確 反對 。

此外 , 在 與 西方 陣營 如何 相處 的 問題 上 , 雙方 也 產生 了 巨大 的 分歧 。

蘇聯 認為 , 在 美蘇 雙方 都 持有 核武器 的 情況 下 , 核戰爭 會 導致 人類 的 滅亡 , 進而 使 共產主義 無法 實現 。

中共 認為 , 新 的 世界大戰 必將 到來 , 就算 核 大戰 發生 , 滅亡 的 也 不會 是 人類 , 而是 帝國主義 。

除此之外 , 雙方 的 矛盾 , 還 涉及 到 複雜 的 領土 爭端 , 以及 對 軍事 合作 問題 的 看法 。

在 這樣 的 背景 下 , 儘管 雙方 的 關係 在 1960 年初 一度 有所 緩和 , 但 從 同年 4 月 起 , 雙方 開始 在 各自 的 報刊 上 發表 理論 文章 , 都 以 馬列主義 的 正統 自居 並 攻擊 對方 。

蘇共 稱 中共 為 “ 教條主義 ”, 中共 則稱 蘇共 為 “ 修正主義 ”。

隨著 論戰 的 升溫 , 蘇聯 在 這年 7 月 撤回 了 駐華 專家 。

在 這 之後 , 儘管 赫魯曉夫 在 1964 年 10 月 被 蘇共 內部 的 政變 趕下 了 臺 , 但 在 這 之後 , 中共 仍然 攻擊 新 上任 的 蘇共 第一書記 勃 列日涅夫 在 執行 “ 沒有 赫魯曉夫 的 赫魯曉夫 路線 ”。

到 1966 年 3 月 , 隨著 中共 拒絕 出席 蘇共 二十三 大 這一 事件 的 發生 , 蘇共 與 中共 的 關係 宣告 斷絕 。

在 蘇共 和 中共 從 激烈 論戰 到 走向 決裂 的 過程 中 , 東歐 和 蒙古 的 共產黨 都 站 在 了 蘇聯 一邊 , 而北越 和 北韓 則成 為 了 蘇 、 中 雙方 爭相 拉攏 的 對象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歷史上 , 越南 和 朝鮮 都 是 中華 帝國 朝貢 體系 下 的 藩屬國 。

北越 和 北韓 在 蘇中 決裂 的 情況 下 采取 與 雙方 同時 進行 交往 的 對策 , 而 非 一邊倒 向 蘇共 , 不能不 說 有 這樣 一種 歷史 的 遠 因 。

為 了 拉攏 北韓 , 蘇 、 中 雙方 都給 了 金日成 巨大 的 好處 。

1960 年 8 月 , 北韓 派出 代表團 前往 莫斯科 , 與 蘇聯 簽訂 了 貸款 協定 , 蘇聯 同意 對 北韓 免除 韓戰 期間 的 7.6 億 盧布 軍事 貸款 ,1.4 億 經濟 貸款 則 可以 延期 償還 。

在 這 之後 , 北韓 一度 採取 了 傾向 蘇聯 的 立場 , 提出 了 “ 徹底 反對 教條主義 ” 這一 不 點名 攻擊 中共 的 口號 。

中共 則 立即 給予 北韓 好處 , 在 同年 晚些時候 與 北韓 簽訂 了 一系列 協定 , 答應 在 1961—1964 年間 給予 北韓 4.2 億 盧布 的 長期貸款 , 並 承諾 幫助 北韓 建設 橡膠輪胎 廠 、 無線電 通訊 器材廠 、 一批 輕工業 企業 , 以及 提供 棉紡織 設備 和 無線電 設備 。

到 了 這年 12 月 , 蘇聯 又 再 向 北韓 送 出 一份 大禮 , 與 北韓 簽訂 了 在 1961—1967 年間 給予 技術 援助 和 1961—1965 年間 的 長期 貿易協定 , 承諾 幫助 朝鮮 大舉 建設 鋼鐵工業 、 火電站 、 煉油廠 、 電影 製片廠 、 麻紡廠 、 毛紡廠 等 工業 設施 , 並向 北韓 提供 原油 、 石油 、 機器設備 、 棉花 等 多種多樣 的 商品 , 將 雙方 的 貿易額 在 五年 內 提升 百分之八十 。

接著 , 金日成 連續 出訪 莫斯科 和 北京 , 在 1961 年 7 月 6 日 和 7 月 11 日 分別 與 蘇聯 、 中國 簽訂 了 同盟條約 。

這樣一來 , 金日成 對 蘇聯 和 中國 實行 的 “ 等距 外交 ” 體系 就 建立 了 起來 。

在 此後 的 幾年 裡 , 金日成 一直 奉行 這一 政策 。

儘管 在 這 一時期 , 蘇聯 和 中國 已經 成為 了 死對頭 , 但 北韓 卻 同時 是 兩者 的 盟友 , 並從 蘇 、 中 雙方 拿到 了 巨量 的 好處 。

這一 情形 , 也 可以 稱得上 是 一大 奇景 了 。

( 關於 金日成 對蘇 、 中 實行 “ 等距 外交 ” 的 情形 , 參見 沈志華 :《 最後 的 “ 天朝 ”: 毛澤東 、 金日成 與 中朝 關係 》 增訂 版 , 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社 ,2017 年 )

二 、 金氏 世襲 王朝 的 成立 : 中共 與 北韓 關係 的 低谷 與 恢復

不過 , 隨著 毛澤東 在 1966 年 5 月 發動 文化大革命 , 中國 的 外交政策 開始 被 毛派 的 激進 路線 支配 , 北韓 與 蘇聯 維持 友好關係 的 情況 也 就 遭到 了 中方 的 猛烈 攻擊 , 中共 和 北韓 的 關係 隨之 走到 了 決裂 的 邊緣 。

當時 , 北韓 本 已 對 中共 拒絕 出席 1966 年 3 月 的 蘇共 二十三 大 不滿 , 並曾 頂住 了 來自 中方 的 壓力 , 派出 代表 到達 莫斯科 出席 了 這次 會議 。

在 文革 爆發 的 同一個 月 , 平壤 方面 又 向 日本 忠於 北韓 的 僑民 團體 在 日 朝鮮人 聯合 總會 發出 指示 , 指責 中國 “ 蓄意 破壞 社會主義 陣營 的 團結 ”。

之後 不久 , 中國 方面 則在 新華社 發佈 的 內部刊物 中 , 表示 北韓 在 1967 年 以來 的 外交活動 “ 特點 是 進一步 投靠 蘇修 ”。

在 平壤 , 中國 駐 北韓 大使館 豎起 了 一面 牌子 , 寫著 “ 反帝 必 反修 ”; 北韓 方面 則在 對面 豎起 了 標語牌 , 針鋒相對 地寫 著 “ 堅決 維護 社會主義 陣營 的 團結 ”。

對於 文革 這場 政治 運動 , 北韓 官方 也持 批判 態度 , 認為 毛派 的 激進 政治路線 屬於 “ 左傾 機會主義 ”。

在 吉林 延邊 地區 , 中共 則 針鋒相對 地 掀起 了 一場 抓捕 所謂 “ 朝修 特務 ” 的 大案 , 在 1967—1970 年間 逮捕 了 上萬 人 。

最為 戲劇性 的 一幕 , 是 雙方 隔著 邊界 互相 喊話 :1969 年初 , 在 吉林 延邊 地區 的 圖們 口岸 和 鴨綠江 以北 的 遼寧 丹東 , 中方 人員 建起 了 高大 的 毛澤東 像 。

在 他們 對面 , 北韓 的 人員 則 建起 了 同樣 高大 的 金日成 像 。

在 各自 所謂 “ 偉大領袖 ” 的 “ 庇佑 ” 下 , 雙方 都 架起 了 大 喇叭 , 分別 用 “ 毛澤東思想 ” 和 金日成 的 “ 主體 思想 ” 對 對方 進行 猛烈 的 攻擊 , 辯論 得 好 不 熱鬧 —— 今日 中國 一些 崇拜 北韓 政權 的 毛派 分子 們 , 若 集體 “ 穿越 ” 到 當時 , 親眼目睹 到 了 這一 荒誕 的 場景 , 不 知道 臉上 會 是 什麼 表情 。

( 更 多 相關 情形 , 參見 沈志華 :《 最後 的 “ 天朝 ”: 毛澤東 、 金日成 與 中朝 關係 》 增訂 版 )

耐人尋味 而 又 合乎邏輯 的 是 , 雖然 北韓 當局 反對 中國 的 毛式 文革 路線 , 但 對於 毛澤東 在 文革 中 豎立 的 瘋狂 個人崇拜 , 金日成 卻 有 學有樣 地 進行 了 模仿 。

隨著 中共 在 文革 中 , 將 毛澤東思想 吹捧 為 馬列主義 的 正統 繼承者 , 北韓 方面 也 在 1969 年 表示 金日成 的 主體 思想 是 “ 馬克思列寧主義 和將 無產階級 偉大 革命事業 進行 到底 的 唯一 正確 的 指導思想 ”。

在 此前 後 , 金日成 利用 這種 學自 毛澤東 的 個人崇拜 , 在 黨內 發動 了 新 的 政治 清洗 。

這個 時候 , 北韓 建政 初期 存在 的 四大 派系 , 也 就是 “ 南方 派 ”、“ 延安 派 ”、“ 蘇聯 派 ” 和 “ 游擊隊 派 ”, 已經 被 金日成 清洗 得 只 剩下 了 他 本人 出身 的 “ 游擊隊 派 ”。

這 一次 , 金日成 要 對 “ 游擊隊 派 ” 本身 下手 了 。

當時 ,“ 游擊隊 派 ” 內部 存在 著 兩大 派系 , 分別 是 主張 以 經濟 發展 為 中心 的 “ 甲山 派 ”, 和 主張 以 軍事 為 中心 的 “ 軍事 派 ”。

更 認同 “ 軍事 派 ” 主張 的 金日成 , 在 1967 年 首先 將 屠刀 對準 了 “ 甲山 派 ”, 將 包括 兩名 政治局 委員 在內 的 一大批 “ 甲山 派 ” 人員 逮捕 、 免職 , 其中 有 不少 人 隨後 遭到 處決 , 還有 一些 人 至今 下落不明 , 很 可能 已 被 秘密 處死 。

接著 , 金日成 又 在 1969—1970 年 發動 了 另 一次 大 清洗 , 以 “ 擾亂 金日成 的 唯一 思想體系 ”、“ 反黨 修正主義 分子 ”、“ 軍閥 官僚主義 分子 ” 之類 的 罪名 , 將 一批 “ 軍事 派 ” 的 高級將領 關進 了 集中營 。

這些 人中 , 除了 極個別 人士 在 被 關押 、 強制 勞動 多年 後 回到 政界 外 , 大部分 都 消失 在 了 集中營 裡 。

至此 , 金日成 已經 消滅 了 北韓 政權 內部 的 所有 政治 派系 , 包括 他 自己 出身 的 “ 游擊隊 派 ”, 甚至 連與 他 政治 觀點 接近 的 “ 游擊隊 派 ” 分支 “ 軍事 派 ” 也 沒有 放過 。

而 他 隨後 的 舉動 , 則 暴露 了 他 這樣 做 的 真實 目的 。

1972 年 10 月 , 金日成 的 長子 、 年僅 30 歲 的 金正日 被 提拔 成 了 朝鮮勞動黨中央 委員 。

1974 年 2 月 13 日 , 在 朝鮮勞動黨 的 五屆 八中全會 上 , 金正日 又 被 確定 為 了 中央政治局 委員 和 金日成 的 “ 接班人 ”。

至此 , 金日成 的 真實 目的 已經 明白 無誤 地 展現 了 出來 : 經過 二十多年 的 “ 努力 ”, 他用 血腥 的 清洗 消滅 了 朝鮮勞動黨 內 的 各個 山頭 , 確保 了 他 的 “ 王位 ” 能夠 通過 世襲 的 方式 傳遞 給他 的 兒子 。

北韓 政權 世襲 接班 的 金氏 王朝 體制 , 至此 成功 地 建立 了 起來 。

三 、 斯大林 通過 韓戰 建立 的 體系 在 遠東 崩塌

另一方面 , 隨著 毛澤東 在 1968 年 7 月 開始 對 文革 中 崛起 的 造反派 進行 大 鎮壓 , 文革 的 狂熱 開始 降溫 , 中共 與 北韓 也 開始 著手 修復 關係 。

1969 年 10 月 1 日 , 北韓 要員 崔庸健 出現 在 中共 國慶 慶典 當中 , 與 毛澤東 在 天安門城樓 上 進行 了 交談 , 這被 人們 看作 了 雙方 修復 關係 的 重要 信號 。

1970 年 10 月 , 金日成 訪問 中國 , 與 毛澤東 進行 了 態度 友好 的 會談 , 雙方 各自 就 自己 在 過去 幾年 中 的 行為 進行 了 “ 自我批評 ”。

在 這 之後 , 雙方 的 關係 看似 好像 又 回到 了 從前 。

然而 , 這種 重歸於好 的 關係 , 並 不能 掩蓋 雙方 在 國際 政治 層面 的 分歧 —— 對於 蘇聯 , 北韓 依然 維持 著 緊密 的 同盟 關係 , 而 毛澤東 則將 蘇聯 看成 是 自己 的 頭號 威脅 。

為 了 與 蘇聯 對抗 , 毛澤東 與 美國 開始 互相 靠近 。

隨著 1972 年 2 月 美國 總統 尼克松 的 訪華 , 以及 美中 兩國 在 上海 發表 聯合公報 , 美國 與 中國 開始 在 遏制 蘇聯 的 問題 上 展開 一系列 合作 。

1973 年 , 毛澤東 在 與 美國 特使 基辛格 見面 時 , 又 提出 了 從 南面 封鎖 蘇聯 的 “ 一條線 ” 戰略 , 提出 應該 由 美國 、 日本 、 中國 、 巴基斯坦 、 伊朗 、 土耳其 、 歐洲 建立 一條 遏制 蘇聯 的 “ 橫線 ”。

在 毛澤東 在 冷戰 中 與 西方 陣營 日漸 靠攏 的 情況 下 , 中共 對於 “ 世界 革命 ” 的 熱情 開始 不斷 下降 , 對 全世界 極 左翼 的 軍事 協助 也 在 不斷 減少 。

1975 年 4 月 16 日 , 金日成 率團 訪華 。

當天 下午 , 金日成 與 毛澤東 進行 了 會談 , 提出 了 希望 打破 朝鮮半島 現狀 、 將 美國 人 趕出去 的 願望 。

但 對於 這 一點 , 毛澤東 則 興趣缺缺 , 用 各種 不著 邊際 的 話題 將 金日成 搪塞 了 過去 , 並讓 他 找 鄧小平 談 具體 的 政治 事務 。

最後 , 金日成 並 沒有 得到 中共 對 北韓 武力 統一 朝鮮半島 的 任何 明確 支持 , 就 掃興 地 回到 了 平壤 。

這次 會談 , 是 金日成 與 毛澤東 的 最後 一次 見面 。

中共 和 北韓 僅僅 發表 了 充滿 外交辭令 的 聯合公報 , 卻 沒有 達成 多少 共識 。

( 參見 沈志華 :《 最後 的 “ 天朝 ”: 毛澤東 、 金日成 與 中朝 關係 》 增訂 版 )

至此 , 斯大林 通過 韓戰 在 遠東 構築 的 整套 體系 , 便 在 蘇聯 、 中國 和 北韓 各懷鬼胎 的 互相 算計 和 背叛 之下 , 宣告 土崩瓦解 了 。

到 1975 年時 , 本來 通過 參加 韓戰 被綁 上 蘇聯 戰車 、 為 蘇聯 提供 向 東南亞 擴張 通道 的 中共 , 已經 成為 了 和 西方 陣營 越 走 越近 、 開始 與 西方 陣營 合作 封鎖 蘇聯 南翼 的 勢力 。

中共 曾 在 韓戰 中 出動 大軍 解救 的 北韓 政權 , 則 繼續 與 蘇聯 維持 著 同盟 關係 , 且 在 武力 統一 朝鮮半島 的 問題 上 不再 能 得到 中共 的 明確 支持 。

在 這樣 的 過程 中 , 金日成 則 利用 蘇聯 、 中國 、 北韓 之間 的 複雜 關係 , 一步步 清洗 了 北韓 政權 內部 的 所有 政治 派系 , 建立 起 了 延續 至今 的 世襲制 極權主義 怪胎 金氏 王朝 。

斯大林 的 精心策劃 , 僅僅 在 二十多年 後 就 變成 了 這樣 一種 面目全非 的 樣子 , 他 的 一切 努力 似乎 都 已經 付之東流 了 , 這 應該 是 他 怎麼 也 不會 料到 的 。

對於 共產 極權 陣營 而言 , 蘇聯 、 中國 和 北韓 通過 韓戰 形成 的 那個 集團 , 竟 迎來 了 這樣 一個 怪誕 的 局面 。

這 不能不 說 是 歷史 的 弔 詭之處 。

這也 更加 證明 , 共產 極權主義 勢 力盡 管 一直 試圖 顛覆 自由 世界 , 但 往往 首先 走向 崩潰 的 會 是 他們 自己 。

35. 韩战 系列 第三十五 讲 金氏 王朝 · 下 35.Lecture 35 of the Korean War Series: Kim Dynasty·Part 2

韓戰 系列 第三十五 講金氏 王朝 · 下

一 、“ 等距 外交 ”: 金日成 在 蘇聯 和 中國 間 的 周旋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講述 第三十五 講 《 金氏 王朝 · 下 》, 探討 1958 年 中共軍隊 撤離 北韓 之後 的 蘇聯 、 中國 、 北韓 關係 , 以及 北韓 政權 在 這一 三方 複雜 關係 中 的 態度 。

如上 一講 所述 , 儘管 金日成 在 1957—1958 年間 對 與 中共 淵源 頗深 的 北韓 “ 延安 派 ” 進行 了 大規模 屠殺 , 但 當時 的 毛澤東 正 開始 他 與 蘇聯 爭奪 國際共運 領導權 的 計劃 。

為 了 與 蘇聯 進行 鬥爭 , 毛澤東 默許 了 金日成 的 這種 清洗 , 併 為 了 拉攏 金日成 而 在 1958 年 撤出 了 駐紮 在 北韓 境內 的 中共 大軍 。

對於 金日成 而言 , 隨著令 他 如鯁在喉 的 中共軍隊 撤離 北韓 , 他 也 可以 獲得 更 多 自主權 了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金日成 向 蘇聯 展露 了 進行 更 多 軍事 合作 的 意願 。

這樣 , 在 蘇聯 和 中國 之間 的 敵意 日益 加深 的 情況 下 , 金日成 開始 採取 在 蘇中 之間 周旋 、 實行 “ 等距 外交 ” 的 立場 。

事實上 , 在 1957—1958 年 的 大 清洗 中 , 金日成 在 消滅 “ 延安 派 ” 的 同時 也 消滅 了 “ 蘇聯 派 ”。

但是 , 他 對 “ 蘇聯 派 ” 的 清洗 也 得到 了 蘇聯 的 默許 。

這 背後 的 原因 , 就要 從 蘇聯 內部 的 政局 說起 了 。

自從 蘇共 第一書記 赫魯曉夫 在 1956 年 的 蘇共 二十大 上 進行 了 “ 去 斯大林 化 ” 後 , 蘇共 內部 以 斯大林 生前 的 親信 馬林科夫 和 莫洛托夫 為 代表 的 保守派 就 相當 不滿 。

1957 年 6 月 , 這批 保守派 試圖 發動 政變 , 但 赫魯曉夫 在 軍方 領袖 朱可夫 元帥 的 支持 下 挫敗 了 這次 政變 , 馬林科夫 、 莫洛托夫 等 人 也 被 打成 “ 反黨集團 ” 開除 出黨 。

對於 赫魯曉夫 的 這次 黨內 清洗 , 朝鮮勞動黨 在 同年 7 月 4 日 迅速 表示 了 祝賀 。

隨後 , 北韓 方面 將 自己 正在 進行 的 清洗 與 赫魯曉夫 對 “ 反黨集團 ” 的 清洗 聯繫 了 起來 。

由於 金日成 支持 了 赫魯曉夫 的 這次 政治 清洗 , 因此 莫斯科 方面 對 金日成 的 批評 變得 十分 微弱 。

金日成 也 就 得以 在 清洗 了 “ 蘇聯 派 ” 的 情況 下 , 依然 能 獲得 莫斯科 的 信任 。

從 1958 年 下半年 開始 , 蘇聯 和 中國 的 矛盾 愈演愈烈 。

隨著 毛澤東 發動 瘋狂 殘暴 至極 的 “ 大躍進 ”, 他 的 這 一行 為 受到 了 蘇聯 方面 的 明確 反對 。

此外 , 在 與 西方 陣營 如何 相處 的 問題 上 , 雙方 也 產生 了 巨大 的 分歧 。

蘇聯 認為 , 在 美蘇 雙方 都 持有 核武器 的 情況 下 , 核戰爭 會 導致 人類 的 滅亡 , 進而 使 共產主義 無法 實現 。

中共 認為 , 新 的 世界大戰 必將 到來 , 就算 核 大戰 發生 , 滅亡 的 也 不會 是 人類 , 而是 帝國主義 。

除此之外 , 雙方 的 矛盾 , 還 涉及 到 複雜 的 領土 爭端 , 以及 對 軍事 合作 問題 的 看法 。

在 這樣 的 背景 下 , 儘管 雙方 的 關係 在 1960 年初 一度 有所 緩和 , 但 從 同年 4 月 起 , 雙方 開始 在 各自 的 報刊 上 發表 理論 文章 , 都 以 馬列主義 的 正統 自居 並 攻擊 對方 。

蘇共 稱 中共 為 “ 教條主義 ”, 中共 則稱 蘇共 為 “ 修正主義 ”。

隨著 論戰 的 升溫 , 蘇聯 在 這年 7 月 撤回 了 駐華 專家 。

在 這 之後 , 儘管 赫魯曉夫 在 1964 年 10 月 被 蘇共 內部 的 政變 趕下 了 臺 , 但 在 這 之後 , 中共 仍然 攻擊 新 上任 的 蘇共 第一書記 勃 列日涅夫 在 執行 “ 沒有 赫魯曉夫 的 赫魯曉夫 路線 ”。

到 1966 年 3 月 , 隨著 中共 拒絕 出席 蘇共 二十三 大 這一 事件 的 發生 , 蘇共 與 中共 的 關係 宣告 斷絕 。

在 蘇共 和 中共 從 激烈 論戰 到 走向 決裂 的 過程 中 , 東歐 和 蒙古 的 共產黨 都 站 在 了 蘇聯 一邊 , 而北越 和 北韓 則成 為 了 蘇 、 中 雙方 爭相 拉攏 的 對象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歷史上 , 越南 和 朝鮮 都 是 中華 帝國 朝貢 體系 下 的 藩屬國 。

北越 和 北韓 在 蘇中 決裂 的 情況 下 采取 與 雙方 同時 進行 交往 的 對策 , 而 非 一邊倒 向 蘇共 , 不能不 說 有 這樣 一種 歷史 的 遠 因 。

為 了 拉攏 北韓 , 蘇 、 中 雙方 都給 了 金日成 巨大 的 好處 。

1960 年 8 月 , 北韓 派出 代表團 前往 莫斯科 , 與 蘇聯 簽訂 了 貸款 協定 , 蘇聯 同意 對 北韓 免除 韓戰 期間 的 7.6 億 盧布 軍事 貸款 ,1.4 億 經濟 貸款 則 可以 延期 償還 。

在 這 之後 , 北韓 一度 採取 了 傾向 蘇聯 的 立場 , 提出 了 “ 徹底 反對 教條主義 ” 這一 不 點名 攻擊 中共 的 口號 。

中共 則 立即 給予 北韓 好處 , 在 同年 晚些時候 與 北韓 簽訂 了 一系列 協定 , 答應 在 1961—1964 年間 給予 北韓 4.2 億 盧布 的 長期貸款 , 並 承諾 幫助 北韓 建設 橡膠輪胎 廠 、 無線電 通訊 器材廠 、 一批 輕工業 企業 , 以及 提供 棉紡織 設備 和 無線電 設備 。

到 了 這年 12 月 , 蘇聯 又 再 向 北韓 送 出 一份 大禮 , 與 北韓 簽訂 了 在 1961—1967 年間 給予 技術 援助 和 1961—1965 年間 的 長期 貿易協定 , 承諾 幫助 朝鮮 大舉 建設 鋼鐵工業 、 火電站 、 煉油廠 、 電影 製片廠 、 麻紡廠 、 毛紡廠 等 工業 設施 , 並向 北韓 提供 原油 、 石油 、 機器設備 、 棉花 等 多種多樣 的 商品 , 將 雙方 的 貿易額 在 五年 內 提升 百分之八十 。

接著 , 金日成 連續 出訪 莫斯科 和 北京 , 在 1961 年 7 月 6 日 和 7 月 11 日 分別 與 蘇聯 、 中國 簽訂 了 同盟條約 。

這樣一來 , 金日成 對 蘇聯 和 中國 實行 的 “ 等距 外交 ” 體系 就 建立 了 起來 。

在 此後 的 幾年 裡 , 金日成 一直 奉行 這一 政策 。

儘管 在 這 一時期 , 蘇聯 和 中國 已經 成為 了 死對頭 , 但 北韓 卻 同時 是 兩者 的 盟友 , 並從 蘇 、 中 雙方 拿到 了 巨量 的 好處 。

這一 情形 , 也 可以 稱得上 是 一大 奇景 了 。

( 關於 金日成 對蘇 、 中 實行 “ 等距 外交 ” 的 情形 , 參見 沈志華 :《 最後 的 “ 天朝 ”: 毛澤東 、 金日成 與 中朝 關係 》 增訂 版 , 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社 ,2017 年 )

二 、 金氏 世襲 王朝 的 成立 : 中共 與 北韓 關係 的 低谷 與 恢復

不過 , 隨著 毛澤東 在 1966 年 5 月 發動 文化大革命 , 中國 的 外交政策 開始 被 毛派 的 激進 路線 支配 , 北韓 與 蘇聯 維持 友好關係 的 情況 也 就 遭到 了 中方 的 猛烈 攻擊 , 中共 和 北韓 的 關係 隨之 走到 了 決裂 的 邊緣 。

當時 , 北韓 本 已 對 中共 拒絕 出席 1966 年 3 月 的 蘇共 二十三 大 不滿 , 並曾 頂住 了 來自 中方 的 壓力 , 派出 代表 到達 莫斯科 出席 了 這次 會議 。

在 文革 爆發 的 同一個 月 , 平壤 方面 又 向 日本 忠於 北韓 的 僑民 團體 在 日 朝鮮人 聯合 總會 發出 指示 , 指責 中國 “ 蓄意 破壞 社會主義 陣營 的 團結 ”。

之後 不久 , 中國 方面 則在 新華社 發佈 的 內部刊物 中 , 表示 北韓 在 1967 年 以來 的 外交活動 “ 特點 是 進一步 投靠 蘇修 ”。

在 平壤 , 中國 駐 北韓 大使館 豎起 了 一面 牌子 , 寫著 “ 反帝 必 反修 ”; 北韓 方面 則在 對面 豎起 了 標語牌 , 針鋒相對 地寫 著 “ 堅決 維護 社會主義 陣營 的 團結 ”。

對於 文革 這場 政治 運動 , 北韓 官方 也持 批判 態度 , 認為 毛派 的 激進 政治路線 屬於 “ 左傾 機會主義 ”。

在 吉林 延邊 地區 , 中共 則 針鋒相對 地 掀起 了 一場 抓捕 所謂 “ 朝修 特務 ” 的 大案 , 在 1967—1970 年間 逮捕 了 上萬 人 。

最為 戲劇性 的 一幕 , 是 雙方 隔著 邊界 互相 喊話 :1969 年初 , 在 吉林 延邊 地區 的 圖們 口岸 和 鴨綠江 以北 的 遼寧 丹東 , 中方 人員 建起 了 高大 的 毛澤東 像 。

在 他們 對面 , 北韓 的 人員 則 建起 了 同樣 高大 的 金日成 像 。

在 各自 所謂 “ 偉大領袖 ” 的 “ 庇佑 ” 下 , 雙方 都 架起 了 大 喇叭 , 分別 用 “ 毛澤東思想 ” 和 金日成 的 “ 主體 思想 ” 對 對方 進行 猛烈 的 攻擊 , 辯論 得 好 不 熱鬧 —— 今日 中國 一些 崇拜 北韓 政權 的 毛派 分子 們 , 若 集體 “ 穿越 ” 到 當時 , 親眼目睹 到 了 這一 荒誕 的 場景 , 不 知道 臉上 會 是 什麼 表情 。

( 更 多 相關 情形 , 參見 沈志華 :《 最後 的 “ 天朝 ”: 毛澤東 、 金日成 與 中朝 關係 》 增訂 版 )

耐人尋味 而 又 合乎邏輯 的 是 , 雖然 北韓 當局 反對 中國 的 毛式 文革 路線 , 但 對於 毛澤東 在 文革 中 豎立 的 瘋狂 個人崇拜 , 金日成 卻 有 學有樣 地 進行 了 模仿 。

隨著 中共 在 文革 中 , 將 毛澤東思想 吹捧 為 馬列主義 的 正統 繼承者 , 北韓 方面 也 在 1969 年 表示 金日成 的 主體 思想 是 “ 馬克思列寧主義 和將 無產階級 偉大 革命事業 進行 到底 的 唯一 正確 的 指導思想 ”。

在 此前 後 , 金日成 利用 這種 學自 毛澤東 的 個人崇拜 , 在 黨內 發動 了 新 的 政治 清洗 。

這個 時候 , 北韓 建政 初期 存在 的 四大 派系 , 也 就是 “ 南方 派 ”、“ 延安 派 ”、“ 蘇聯 派 ” 和 “ 游擊隊 派 ”, 已經 被 金日成 清洗 得 只 剩下 了 他 本人 出身 的 “ 游擊隊 派 ”。

這 一次 , 金日成 要 對 “ 游擊隊 派 ” 本身 下手 了 。

當時 ,“ 游擊隊 派 ” 內部 存在 著 兩大 派系 , 分別 是 主張 以 經濟 發展 為 中心 的 “ 甲山 派 ”, 和 主張 以 軍事 為 中心 的 “ 軍事 派 ”。

更 認同 “ 軍事 派 ” 主張 的 金日成 , 在 1967 年 首先 將 屠刀 對準 了 “ 甲山 派 ”, 將 包括 兩名 政治局 委員 在內 的 一大批 “ 甲山 派 ” 人員 逮捕 、 免職 , 其中 有 不少 人 隨後 遭到 處決 , 還有 一些 人 至今 下落不明 , 很 可能 已 被 秘密 處死 。

接著 , 金日成 又 在 1969—1970 年 發動 了 另 一次 大 清洗 , 以 “ 擾亂 金日成 的 唯一 思想體系 ”、“ 反黨 修正主義 分子 ”、“ 軍閥 官僚主義 分子 ” 之類 的 罪名 , 將 一批 “ 軍事 派 ” 的 高級將領 關進 了 集中營 。

這些 人中 , 除了 極個別 人士 在 被 關押 、 強制 勞動 多年 後 回到 政界 外 , 大部分 都 消失 在 了 集中營 裡 。

至此 , 金日成 已經 消滅 了 北韓 政權 內部 的 所有 政治 派系 , 包括 他 自己 出身 的 “ 游擊隊 派 ”, 甚至 連與 他 政治 觀點 接近 的 “ 游擊隊 派 ” 分支 “ 軍事 派 ” 也 沒有 放過 。

而 他 隨後 的 舉動 , 則 暴露 了 他 這樣 做 的 真實 目的 。

1972 年 10 月 , 金日成 的 長子 、 年僅 30 歲 的 金正日 被 提拔 成 了 朝鮮勞動黨中央 委員 。

1974 年 2 月 13 日 , 在 朝鮮勞動黨 的 五屆 八中全會 上 , 金正日 又 被 確定 為 了 中央政治局 委員 和 金日成 的 “ 接班人 ”。

至此 , 金日成 的 真實 目的 已經 明白 無誤 地 展現 了 出來 : 經過 二十多年 的 “ 努力 ”, 他用 血腥 的 清洗 消滅 了 朝鮮勞動黨 內 的 各個 山頭 , 確保 了 他 的 “ 王位 ” 能夠 通過 世襲 的 方式 傳遞 給他 的 兒子 。

北韓 政權 世襲 接班 的 金氏 王朝 體制 , 至此 成功 地 建立 了 起來 。

三 、 斯大林 通過 韓戰 建立 的 體系 在 遠東 崩塌

另一方面 , 隨著 毛澤東 在 1968 年 7 月 開始 對 文革 中 崛起 的 造反派 進行 大 鎮壓 , 文革 的 狂熱 開始 降溫 , 中共 與 北韓 也 開始 著手 修復 關係 。

1969 年 10 月 1 日 , 北韓 要員 崔庸健 出現 在 中共 國慶 慶典 當中 , 與 毛澤東 在 天安門城樓 上 進行 了 交談 , 這被 人們 看作 了 雙方 修復 關係 的 重要 信號 。

1970 年 10 月 , 金日成 訪問 中國 , 與 毛澤東 進行 了 態度 友好 的 會談 , 雙方 各自 就 自己 在 過去 幾年 中 的 行為 進行 了 “ 自我批評 ”。

在 這 之後 , 雙方 的 關係 看似 好像 又 回到 了 從前 。

然而 , 這種 重歸於好 的 關係 , 並 不能 掩蓋 雙方 在 國際 政治 層面 的 分歧 —— 對於 蘇聯 , 北韓 依然 維持 著 緊密 的 同盟 關係 , 而 毛澤東 則將 蘇聯 看成 是 自己 的 頭號 威脅 。

為 了 與 蘇聯 對抗 , 毛澤東 與 美國 開始 互相 靠近 。

隨著 1972 年 2 月 美國 總統 尼克松 的 訪華 , 以及 美中 兩國 在 上海 發表 聯合公報 , 美國 與 中國 開始 在 遏制 蘇聯 的 問題 上 展開 一系列 合作 。

1973 年 , 毛澤東 在 與 美國 特使 基辛格 見面 時 , 又 提出 了 從 南面 封鎖 蘇聯 的 “ 一條線 ” 戰略 , 提出 應該 由 美國 、 日本 、 中國 、 巴基斯坦 、 伊朗 、 土耳其 、 歐洲 建立 一條 遏制 蘇聯 的 “ 橫線 ”。

在 毛澤東 在 冷戰 中 與 西方 陣營 日漸 靠攏 的 情況 下 , 中共 對於 “ 世界 革命 ” 的 熱情 開始 不斷 下降 , 對 全世界 極 左翼 的 軍事 協助 也 在 不斷 減少 。

1975 年 4 月 16 日 , 金日成 率團 訪華 。

當天 下午 , 金日成 與 毛澤東 進行 了 會談 , 提出 了 希望 打破 朝鮮半島 現狀 、 將 美國 人 趕出去 的 願望 。

但 對於 這 一點 , 毛澤東 則 興趣缺缺 , 用 各種 不著 邊際 的 話題 將 金日成 搪塞 了 過去 , 並讓 他 找 鄧小平 談 具體 的 政治 事務 。

最後 , 金日成 並 沒有 得到 中共 對 北韓 武力 統一 朝鮮半島 的 任何 明確 支持 , 就 掃興 地 回到 了 平壤 。

這次 會談 , 是 金日成 與 毛澤東 的 最後 一次 見面 。

中共 和 北韓 僅僅 發表 了 充滿 外交辭令 的 聯合公報 , 卻 沒有 達成 多少 共識 。

( 參見 沈志華 :《 最後 的 “ 天朝 ”: 毛澤東 、 金日成 與 中朝 關係 》 增訂 版 )

至此 , 斯大林 通過 韓戰 在 遠東 構築 的 整套 體系 , 便 在 蘇聯 、 中國 和 北韓 各懷鬼胎 的 互相 算計 和 背叛 之下 , 宣告 土崩瓦解 了 。

到 1975 年時 , 本來 通過 參加 韓戰 被綁 上 蘇聯 戰車 、 為 蘇聯 提供 向 東南亞 擴張 通道 的 中共 , 已經 成為 了 和 西方 陣營 越 走 越近 、 開始 與 西方 陣營 合作 封鎖 蘇聯 南翼 的 勢力 。

中共 曾 在 韓戰 中 出動 大軍 解救 的 北韓 政權 , 則 繼續 與 蘇聯 維持 著 同盟 關係 , 且 在 武力 統一 朝鮮半島 的 問題 上 不再 能 得到 中共 的 明確 支持 。

在 這樣 的 過程 中 , 金日成 則 利用 蘇聯 、 中國 、 北韓 之間 的 複雜 關係 , 一步步 清洗 了 北韓 政權 內部 的 所有 政治 派系 , 建立 起 了 延續 至今 的 世襲制 極權主義 怪胎 金氏 王朝 。

斯大林 的 精心策劃 , 僅僅 在 二十多年 後 就 變成 了 這樣 一種 面目全非 的 樣子 , 他 的 一切 努力 似乎 都 已經 付之東流 了 , 這 應該 是 他 怎麼 也 不會 料到 的 。

對於 共產 極權 陣營 而言 , 蘇聯 、 中國 和 北韓 通過 韓戰 形成 的 那個 集團 , 竟 迎來 了 這樣 一個 怪誕 的 局面 。

這 不能不 說 是 歷史 的 弔 詭之處 。

這也 更加 證明 , 共產 極權主義 勢 力盡 管 一直 試圖 顛覆 自由 世界 , 但 往往 首先 走向 崩潰 的 會 是 他們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