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żywamy ciasteczek, aby ulepszyć LingQ. Odwiedzając stronę wyrażasz zgodę na nasze polityka Cookie.


image

The Korean War, 39.韩战系列第三十九讲(本系列完结) 自由无价·下

39. 韩战 系列 第三十九 讲 ( 本 系列 完结 ) 自由 无价 · 下

韓戰 系列 第三十九 講 ( 本 系列 完結 ) 自由 無價 · 下

一 、 我們 為 什麼 需要 了解 韓戰 的 真實 歷史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講述 第三十九 講 , 也 是 最後 一講 《 自由 無價 · 下 》。

在 此前 的 各 講中 , 我們 回顧 了 韓戰 的 爆發 背景 、 詳細 的 戰爭 進程 , 以及 這場 戰爭 所 造成 的 種種 後果 。

可以 說 , 直到 今天 , 我們 依然 生活 在 這場 戰爭 所 造成 的 後果 之中 。

這場 戰爭 不但 在 理論 上 沒有 結束 , 它 在 實際上 也 在 塑造 著 我們 目前 生活 的 世界 。

作為 冷戰 開始 後 , 自由 世界 與 共產 極權 陣營 之間 的 第一場 大規模 戰爭 , 韓戰 在 人類 的 自由 事業 中有 著 不可 替代 的 意義 。

這場 戰爭 的 爆發 與 展開 , 展現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為 了 達到 自身 的 政治 目的 會 不擇手段 到 什麼樣 的 程度 , 也 表現 了 自由 世界 為 維護 國際 秩序 會 有 多 大 的 決心 。

正是 在 這種 決心 下 , 聯合 國軍 的 各國 軍人 捨生忘死 地 開赴 朝鮮半島 , 拯救 了 那時 還是 新生 的 大韓民國 , 用 鮮血 擋住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鐵幕 的 擴張 。

除此之外 , 對於 中國 當局 來說 , 韓戰 也 具有 一種 特殊 的 政治 意義 , 那 就是 藉由 宣傳 中國 在 這場 戰爭 中 所 扮演 的 角色 , 將 這場 戰爭 作為 政治宣傳 當中 的 素材 , 用於 在 需要 的 時候 激起 中 國民 眾的 反美 情緒 和 民族主義 情緒 。

在 這樣 一種 政治宣傳 的 邏輯 下 , 韓戰 到底 發生 過 什麼 , 對於 中國政府 來說 其實 並不 重要 。

只要 某種 說法 能 更 有利 地被 用於 宣傳 , 那麼 他們 往往 就 會 採納 這種 說法 , 並把 它 用 在 中國 官方 的 韓戰 歷史 敘述 和 宣傳 當中 。

中國 當局 在 近年來 高調 地 宣傳 中方 付出 慘重 代價 的 長津湖 戰役 , 以及 子虛烏有 的 “ 鐵原 阻擊戰 ”, 實際上 都 屬於 這 一類 行為 。

因此 , 瞭解 真實 的 韓戰 歷史 , 不但 能夠 幫助 我們 更好 地 理解 我們 目前 所 生活 的 世界 , 明白 許多 人 曾 為 了 捍衛 我們 所 擁有 的 自由 付出 過 怎樣 的 犧牲 , 也 能 使 我們 看清楚 中國政府 在 政治宣傳 中 所 使用 的 種種 障眼法 。

這樣 , 我們 才能 在 看待 這個 世界 時 具備 更 良好 的 比例 感 , 不至於 淪為 政治宣傳 的 收割 對象 。

二 、 對 韓戰 的 總體 回顧

總的來說 , 作為 二戰 之後 世界 上 出現 的 首次 大規模 “ 熱戰 ”, 韓戰 在 世界 歷史 的 進程 上 有 著 一種 里程碑式 的 意義 。

在 二戰時期 , 自由 世界 曾 與 蘇聯 聯合 對 軸心國 作戰 , 並 共同 塑造 了 戰後 的 世界 格局 。

不過 , 隨著 冷戰 的 爆發 , 自由 世界 與 蘇聯 轉向 了 全面 的 對抗 。

這一 對抗 並 沒有 導致 西方 國家 與 共產 極權國家 直接 開戰 的 全面戰爭 , 而是 迎來 了 韓戰 這樣 的 局部戰爭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冷戰 的 主要 對峙 前線 無疑 是 歐洲 , 但 韓戰 這場 大規模 戰爭 卻是 在 遠離 歐洲 的 東亞 進行 的 。

事實上 , 韓戰 的 爆發 , 可以 看作 是 多重 因素 合力 推動 導致 的 結果 。

首先 , 是 金日成 企圖 統一 朝鮮半島 的 野心 。

其次 , 則是 美國 總統 杜魯門 和 國務卿 艾奇遜 在 1950 年 1 月 發表聲明 , 表示 朝鮮半島 不在 美國 的 “ 防禦 半徑 ” 之內 。

這樣 的 一種 聲明 刺激 了 斯大林 的 野心 。

在 這 之後 , 此前 一直 不 允許 金日成 南侵 的 斯大林 不但 批准 了 金日成 的 侵略 , 還和 金日成 策劃 了 發動 侵略戰爭 的 事宜 。

1950 年 6 月 25 日 , 裝備 著 蘇式 T-34 坦克 的 朝鮮 軍隊 越過 三八線 , 對 大韓民國 展開 了 全面 的 入侵 。

僅僅 三天 , 韓國 首都 首爾 就 淪陷 了 。

在 這樣 危難 的 關頭 , 自由 世界 以 美國 為首 成立 了 聯合 國軍 , 在 戰爭 爆發 後 不久 便 趕赴 了 戰場 。

在 1950 年 7 月 , 儘管 聯合 國軍 為 阻擊 朝鮮 軍隊 進行 了 一系列 的 戰鬥 , 但 暫時 無法 阻擋 T-34 坦克 的 洪流 。

在 同年 8 月 —9 月間 , 聯合 國軍 退守 洛東 江畔 的 “ 釜山 防禦 圈 ”, 為 保衛 大韓民國 最後 的 一片 土地 與 朝鮮 軍隊 進行 了 殊死 的 搏鬥 。

隨著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麥克阿瑟 於 1950 年 9 月 15 日 發動 仁川 登陸 , 並在 之後 不久 收復 了 首爾 , 戰局 被 扭轉 了 過來 。

身處 洛 東江 前線 的 朝鮮 軍隊 被 切斷 了 退路 , 紛紛 潰退 。

聯合 國軍 則 展開 全面 追擊 , 並在 1950 年 10 月 攻入 朝鮮 , 佔領 了 平壤 。

到 這個 月 的 下旬 , 甚至 已經 有 聯合 國軍 的 部隊 打到 了 鴨綠江畔 。

就 在 這樣 的 背景 下 , 中國 根據 斯大林 的 命令 , 以 “ 志願軍 ” 的 名義 出動 大軍 , 加入 到 了 韓戰 當中 。

到 這時 , 斯大林 達成 了 他 在 策劃 韓 戰時 希望 達成 的 目的 , 也 就是 通過 在 朝鮮半島 發動 一次 戰爭 , 迫使 美國 將 大量 兵力 和 戰爭 資源 從 歐洲 轉移 到 遠東 , 從而 將 韓戰 的 規模 變大 , 並讓 中國 也 派兵 參加 到 韓戰 中 去 , 進而 把 中國 也 徹底 地 綁 在 蘇聯 的 戰車 上 。

因此 , 斯大林 在 韓戰 爆發 後 , 沒有 使用 自身 在 聯合國安理會 中 的 否決權 阻止 以 美國 為首 的 聯合 國軍 參戰 。

在 中國 參戰 後 , 蘇聯 很快 就 派出 了 戰鬥機 掩護 中國 、 朝鮮 軍隊 的 後方 。

但 總的來說 , 毛澤東 和 金日成 在 這場 戰爭 中 , 一直 是 斯大林 的 棋子 , 或者 可以 說 是 他 進行 戰爭 的 代理人 。

中國 軍隊 參戰 後 , 韓戰 的 戰局 又 一次 發生 了 戲劇性 的 變化 。

在 1950 年 10 月末 和 11 月初 , 儘管 多支 聯合 國軍 部隊 已經 遭遇 中國 軍隊 突襲 , 但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麥克阿瑟 依然 過於 輕敵 , 在 11 月 下旬 發動 了 試圖 一舉 結束 戰爭 的 “ 聖誕節 前 凱旋 攻勢 ”。

結果 , 在 清川江 畔 和 長津湖 邊 , 聯合 國軍 遭遇 了 優勢 兵力 的 中國 軍隊 的 猛攻 。

在 清川江 畔 的 戰役 中 , 聯合 國軍 在 中國 軍隊 的 衝擊 下 損失慘重 , 全面 後撤 , 並在 12 月 放棄 了 平壤 , 退往 三八線 以南 。

在 長津湖 邊 , 美國 海軍陸戰隊 則在 極度 嚴寒 之下 進行 了 史詩 般的 戰鬥 , 在 絕對優勢 兵力 的 中國 軍隊 的 圍攻 下 殺開 一條 血路 , 最終 從 海上 撤離 。

隨著 聯合 國軍 退回 三八線 以南 , 印度 等 十三個 國家 在 聯合國大會 上 提出 了 希望 交戰 雙方 以 三八線 為界 停火 的 提案 。

但是 , 希望 擴大 戰果 的 斯大林 卻 拒絕 了 這一 提案 , 並 命令 中國 軍隊 繼續 向南 進攻 。

在 此 背景 下 , 中國 、 朝鮮 聯軍 發動 了 “ 新年 攻勢 ”, 經過 數天 的 戰鬥 佔領 了 韓國 首都 首爾 。

到 了 這時 , 連續 發動 攻勢 的 中國 軍隊 已 是 強弩之末 , 轉入 了 休整 。

而 新 上任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司令 李奇微 則 根據 中國 軍隊 的 作戰 特點 , 制定 了 一整套 全新 的 戰術 。

李奇微 發現 , 中國 軍隊 因為 補給 能力 不足 , 每次 僅能 攜帶 少量 彈藥 及 口糧 , 維持 7—10 天 的 攻勢 、 向前 推進 40—50 公里 。

每 進行 一次 這種 “ 星期 攻勢 ”, 中國 軍隊 就 不得不 暫停 進攻 、 進行 休整 。

面對 中國 軍隊 的 這種 攻勢 時 , 聯合 國軍 應 主動 後撤 。

在 中國 軍隊 的 攻勢 停止 、 轉入 休整 後 , 聯合 國軍 則 應該 立即 發動 反攻 , 不給 中國 軍隊 喘息 的 機會 。

從 1951 年 1 月 中旬 開始 , 李奇微 發起 了 一連串 作戰 行動 , 對 轉入 休整 的 敵人 進行 了 不斷 的 打擊 。

在 這 之後 , 儘管 中國 軍隊 曾 發動 “ 二月 攻勢 ” 重創 了 聯合 國軍 , 但 聯合 國軍 卻 在 砥 平裡 之 戰中 守住 陣地 、 擊退 了 中國 軍隊 , 展現 了 聯合 國軍 在 中方 猛攻 下 堅守陣地 的 能力 。

通過 這次 戰鬥 , 聯合 國軍 迎來 了 戰爭 的 轉折點 , 恢復 了 士氣 。

在 接下來 的 兩個 月裡 , 聯合 國軍 不斷 展開 反攻 , 將 中國 、 朝鮮 軍隊 一步步 基本 趕向 了 三八線 以北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麥克阿瑟 希望 擴大 戰爭 的 規模 , 將 戰爭 擴大 到 “ 中國 的 海岸線 和 腹地 ”, 從而 “ 一勞永逸 地 解決 掉 中共 問題 ”。

然而 , 美國 總統 杜魯門 卻僅 希望 在 朝鮮半島 進行 一場 有限 戰爭 。

在 總統 與 將軍 的 衝突 下 , 麥克阿瑟 被 解除 職務 ,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一職 由 李奇微 接任 。

接下來 , 在 1951 年 4 月 —5 月間 , 中國 、 朝鮮 聯軍 集結 了 百萬 大軍 , 發動 了 孤注一擲 的 “ 春季 攻勢 ”。

在 李奇微 的 戰術 下 , 聯合 國軍 各部 奮勇作戰 , 將 敵人 這次 前所未有 的 大規模 進攻 完全 打垮 , 使 敵人 的 百萬 大軍 全線崩潰 。

到 1951 年 6 月 , 中國 、 朝鮮 聯軍 再次 基本 退回 了 三八線 以北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共產 極權 陣營 終於 認清 了 他們 不 可能 取勝 的 事實 , 對 聯合 國軍 伸出 的 橄欖枝 進行 了 回應 。

接下來 , 雙方 從 1951 年 7 月 開始 進行 了 為期 兩年 的 停戰 談判 。

不過 , 第一輪 在 開城 來鳳 莊 的 談判 卻 因為 雙方 在 停戰 分界線 問題 上 的 分歧 , 迅速 宣告 破裂 。

在 進行 了 一輪 慘烈 的 山地 戰後 , 雙方 在 1951 年 10 月 又 一次 坐回 了 談判桌 前 , 將新 的 談判 地點 定 在 了 板門店 。

然而 , 雙方 卻 因為 戰俘 問題 , 在 談判桌上 進行 了 更加 艱難 的 纏鬥 。

由於 聯合國 軍方 面 堅持 在 戰俘 問題 上 實行 “ 自願 遣返 ” 原則 , 遭到 了 共產 陣營 代表 的 反對 , 雙方 的 談判 在 1952 年 10 月 再次 破裂 , 雙方 展開 了 又 一輪 慘烈 的 山地 戰 。

這時 , 儘管 金日成 已經 不想 再 繼續 進行 戰爭 了 , 但 斯大林 和 毛澤東 仍 希望 把 戰爭 打 下去 。

隨著 斯大林 在 1953 年 3 月 的 突然 死去 , 談判 終於 迎來 了 曙光 。

在 這 之後 , 新 上任 的 蘇聯 領導人 決定 儘快 停止 戰爭 , 共產 極權 陣營 的 談判代表 便 在 蘇聯 的 指示 下 , 在 戰俘 問題 上 進行 了 妥協 。

這樣 , 在 1953 年 7 月 27 日 , 雙方 終於 簽訂 了 韓戰 停戰協定 , 迎來 了 停戰 。

三 、 自由 無價 : 我們 為 什麼 要 抵抗 極權主義

通過 發動 韓戰 , 蘇聯 不但 實現 了將 美國 的 軍事力量 吸引 到 朝鮮半島 去 的 目標 , 也將 中國 綁 上 了 蘇聯 的 戰車 , 獲得 了 通過 中國 獲取 東南亞 戰略 資源 的 通道 , 以及 共產 極權 陣營 進一步 滲透 東南亞 的 可能 。

在 蘇聯 的 援助 下 , 中國 建立 起 了 初步 的 工業體系 , 併 為 了 維持 這套 工業體系 展開 了 對 農民 的 “ 糧食 戰爭 ”, 鋪平 了 通往 大 饑荒 的 道路 。

然而 , 隨著 蘇聯 與 中國 的 交惡 , 以及 毛澤東 在 1972 年 與 美國 進行 了 關係 正常化 的 接觸 , 蘇聯 的 通盤計劃 崩潰 了 。

另一方面 , 金日成 在 韓戰 之後 利用 蘇聯 、 中國 政局 的 演變 , 清洗 了 朝鮮勞動黨 內 的 “ 蘇聯 派 ” 和 “ 延安 派 ”, 成功 地 建立 起 了 由 金氏 家族 進行 世襲 統治 的 金氏 王朝 。

而當 他 建成 這一 世襲 王朝 , 在 1975 年時 準備 一統 朝鮮半島 的 時候 , 卻 發現 毛澤東 已經 與 西方 陣營 越 走 越近 , 不會 再 為 他 的 戰爭 提供援助 了 。

不過 , 儘管 蘇聯 通過 韓戰 在 遠東 建立 的 國際 體系 崩潰 了 , 但 在 今時 今日 , 繼承 了 斯大林 遺產 的 普京 、 毛澤東 的 繼承者 習近平 和 金日成 的 後代 金正恩 卻 又 一次 走向 了 聯合 。

自由 世界 在 韓戰 中 所 對抗 的 那個 極權主義 陣營 , 如今 又 一次 活躍 了 起來 , 威脅 著 我們 的 自由 。

從 這個 意義 上 來說 , 直到 今天 , 韓戰 也 從沒 有 遠離 我們 。

那麼 , 熱愛 自由 的 人們 為 什麼 要 奮起 抵抗 那個 極權主義 陣營 呢 ?

朝鮮半島 南北 兩側 的 對比 , 可以 說 是 最 為 直觀 的 證據 。

在 得到 聯合 國軍 成功 保衛 的 韓國 , 遍佈 著 繁榮 與 自由 。

在 極權主義 鐵幕 籠罩 下 的 朝鮮 , 則是 遍地 的 愚昧 與 恐怖 。

在 這 一系列 的 結尾 , 我們 需要 再 一次 重溫 曾任 美國 總統 的 奧巴馬 在 韓戰 停戰協定 簽訂 六十週年 之際 , 對 韓戰 老兵 的 講話 :“5000 萬 韓國 人民 生活 在 自由 和 生機勃勃 的 民主制度 下 , 韓國 是 世界 上 最具 活力 的 經濟體 之一 , 同 朝鮮半島 北方 的 壓迫 和 貧困 形成 鮮明 對照 , 這 就是 勝利 , 這 就是 你們 留下 的 遺產 。

39. 韩战 系列 第三十九 讲 ( 本 系列 完结 ) 自由 无价 · 下 39. Lecture 39 of the Korean War Series (End of this series) Freedom is Priceless·Part 2

韓戰 系列 第三十九 講 ( 本 系列 完結 ) 自由 無價 · 下

一 、 我們 為 什麼 需要 了解 韓戰 的 真實 歷史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講述 第三十九 講 , 也 是 最後 一講 《 自由 無價 · 下 》。

在 此前 的 各 講中 , 我們 回顧 了 韓戰 的 爆發 背景 、 詳細 的 戰爭 進程 , 以及 這場 戰爭 所 造成 的 種種 後果 。

可以 說 , 直到 今天 , 我們 依然 生活 在 這場 戰爭 所 造成 的 後果 之中 。

這場 戰爭 不但 在 理論 上 沒有 結束 , 它 在 實際上 也 在 塑造 著 我們 目前 生活 的 世界 。

作為 冷戰 開始 後 , 自由 世界 與 共產 極權 陣營 之間 的 第一場 大規模 戰爭 , 韓戰 在 人類 的 自由 事業 中有 著 不可 替代 的 意義 。

這場 戰爭 的 爆發 與 展開 , 展現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為 了 達到 自身 的 政治 目的 會 不擇手段 到 什麼樣 的 程度 , 也 表現 了 自由 世界 為 維護 國際 秩序 會 有 多 大 的 決心 。

正是 在 這種 決心 下 , 聯合 國軍 的 各國 軍人 捨生忘死 地 開赴 朝鮮半島 , 拯救 了 那時 還是 新生 的 大韓民國 , 用 鮮血 擋住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鐵幕 的 擴張 。

除此之外 , 對於 中國 當局 來說 , 韓戰 也 具有 一種 特殊 的 政治 意義 , 那 就是 藉由 宣傳 中國 在 這場 戰爭 中 所 扮演 的 角色 , 將 這場 戰爭 作為 政治宣傳 當中 的 素材 , 用於 在 需要 的 時候 激起 中 國民 眾的 反美 情緒 和 民族主義 情緒 。

在 這樣 一種 政治宣傳 的 邏輯 下 , 韓戰 到底 發生 過 什麼 , 對於 中國政府 來說 其實 並不 重要 。

只要 某種 說法 能 更 有利 地被 用於 宣傳 , 那麼 他們 往往 就 會 採納 這種 說法 , 並把 它 用 在 中國 官方 的 韓戰 歷史 敘述 和 宣傳 當中 。

中國 當局 在 近年來 高調 地 宣傳 中方 付出 慘重 代價 的 長津湖 戰役 , 以及 子虛烏有 的 “ 鐵原 阻擊戰 ”, 實際上 都 屬於 這 一類 行為 。

因此 , 瞭解 真實 的 韓戰 歷史 , 不但 能夠 幫助 我們 更好 地 理解 我們 目前 所 生活 的 世界 , 明白 許多 人 曾 為 了 捍衛 我們 所 擁有 的 自由 付出 過 怎樣 的 犧牲 , 也 能 使 我們 看清楚 中國政府 在 政治宣傳 中 所 使用 的 種種 障眼法 。

這樣 , 我們 才能 在 看待 這個 世界 時 具備 更 良好 的 比例 感 , 不至於 淪為 政治宣傳 的 收割 對象 。

二 、 對 韓戰 的 總體 回顧

總的來說 , 作為 二戰 之後 世界 上 出現 的 首次 大規模 “ 熱戰 ”, 韓戰 在 世界 歷史 的 進程 上 有 著 一種 里程碑式 的 意義 。

在 二戰時期 , 自由 世界 曾 與 蘇聯 聯合 對 軸心國 作戰 , 並 共同 塑造 了 戰後 的 世界 格局 。

不過 , 隨著 冷戰 的 爆發 , 自由 世界 與 蘇聯 轉向 了 全面 的 對抗 。

這一 對抗 並 沒有 導致 西方 國家 與 共產 極權國家 直接 開戰 的 全面戰爭 , 而是 迎來 了 韓戰 這樣 的 局部戰爭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冷戰 的 主要 對峙 前線 無疑 是 歐洲 , 但 韓戰 這場 大規模 戰爭 卻是 在 遠離 歐洲 的 東亞 進行 的 。

事實上 , 韓戰 的 爆發 , 可以 看作 是 多重 因素 合力 推動 導致 的 結果 。

首先 , 是 金日成 企圖 統一 朝鮮半島 的 野心 。

其次 , 則是 美國 總統 杜魯門 和 國務卿 艾奇遜 在 1950 年 1 月 發表聲明 , 表示 朝鮮半島 不在 美國 的 “ 防禦 半徑 ” 之內 。

這樣 的 一種 聲明 刺激 了 斯大林 的 野心 。

在 這 之後 , 此前 一直 不 允許 金日成 南侵 的 斯大林 不但 批准 了 金日成 的 侵略 , 還和 金日成 策劃 了 發動 侵略戰爭 的 事宜 。

1950 年 6 月 25 日 , 裝備 著 蘇式 T-34 坦克 的 朝鮮 軍隊 越過 三八線 , 對 大韓民國 展開 了 全面 的 入侵 。

僅僅 三天 , 韓國 首都 首爾 就 淪陷 了 。

在 這樣 危難 的 關頭 , 自由 世界 以 美國 為首 成立 了 聯合 國軍 , 在 戰爭 爆發 後 不久 便 趕赴 了 戰場 。

在 1950 年 7 月 , 儘管 聯合 國軍 為 阻擊 朝鮮 軍隊 進行 了 一系列 的 戰鬥 , 但 暫時 無法 阻擋 T-34 坦克 的 洪流 。

在 同年 8 月 —9 月間 , 聯合 國軍 退守 洛東 江畔 的 “ 釜山 防禦 圈 ”, 為 保衛 大韓民國 最後 的 一片 土地 與 朝鮮 軍隊 進行 了 殊死 的 搏鬥 。

隨著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麥克阿瑟 於 1950 年 9 月 15 日 發動 仁川 登陸 , 並在 之後 不久 收復 了 首爾 , 戰局 被 扭轉 了 過來 。

身處 洛 東江 前線 的 朝鮮 軍隊 被 切斷 了 退路 , 紛紛 潰退 。

聯合 國軍 則 展開 全面 追擊 , 並在 1950 年 10 月 攻入 朝鮮 , 佔領 了 平壤 。

到 這個 月 的 下旬 , 甚至 已經 有 聯合 國軍 的 部隊 打到 了 鴨綠江畔 。

就 在 這樣 的 背景 下 , 中國 根據 斯大林 的 命令 , 以 “ 志願軍 ” 的 名義 出動 大軍 , 加入 到 了 韓戰 當中 。

到 這時 , 斯大林 達成 了 他 在 策劃 韓 戰時 希望 達成 的 目的 , 也 就是 通過 在 朝鮮半島 發動 一次 戰爭 , 迫使 美國 將 大量 兵力 和 戰爭 資源 從 歐洲 轉移 到 遠東 , 從而 將 韓戰 的 規模 變大 , 並讓 中國 也 派兵 參加 到 韓戰 中 去 , 進而 把 中國 也 徹底 地 綁 在 蘇聯 的 戰車 上 。

因此 , 斯大林 在 韓戰 爆發 後 , 沒有 使用 自身 在 聯合國安理會 中 的 否決權 阻止 以 美國 為首 的 聯合 國軍 參戰 。

在 中國 參戰 後 , 蘇聯 很快 就 派出 了 戰鬥機 掩護 中國 、 朝鮮 軍隊 的 後方 。

但 總的來說 , 毛澤東 和 金日成 在 這場 戰爭 中 , 一直 是 斯大林 的 棋子 , 或者 可以 說 是 他 進行 戰爭 的 代理人 。

中國 軍隊 參戰 後 , 韓戰 的 戰局 又 一次 發生 了 戲劇性 的 變化 。

在 1950 年 10 月末 和 11 月初 , 儘管 多支 聯合 國軍 部隊 已經 遭遇 中國 軍隊 突襲 , 但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麥克阿瑟 依然 過於 輕敵 , 在 11 月 下旬 發動 了 試圖 一舉 結束 戰爭 的 “ 聖誕節 前 凱旋 攻勢 ”。

結果 , 在 清川江 畔 和 長津湖 邊 , 聯合 國軍 遭遇 了 優勢 兵力 的 中國 軍隊 的 猛攻 。

在 清川江 畔 的 戰役 中 , 聯合 國軍 在 中國 軍隊 的 衝擊 下 損失慘重 , 全面 後撤 , 並在 12 月 放棄 了 平壤 , 退往 三八線 以南 。

在 長津湖 邊 , 美國 海軍陸戰隊 則在 極度 嚴寒 之下 進行 了 史詩 般的 戰鬥 , 在 絕對優勢 兵力 的 中國 軍隊 的 圍攻 下 殺開 一條 血路 , 最終 從 海上 撤離 。

隨著 聯合 國軍 退回 三八線 以南 , 印度 等 十三個 國家 在 聯合國大會 上 提出 了 希望 交戰 雙方 以 三八線 為界 停火 的 提案 。

但是 , 希望 擴大 戰果 的 斯大林 卻 拒絕 了 這一 提案 , 並 命令 中國 軍隊 繼續 向南 進攻 。

在 此 背景 下 , 中國 、 朝鮮 聯軍 發動 了 “ 新年 攻勢 ”, 經過 數天 的 戰鬥 佔領 了 韓國 首都 首爾 。

到 了 這時 , 連續 發動 攻勢 的 中國 軍隊 已 是 強弩之末 , 轉入 了 休整 。

而 新 上任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司令 李奇微 則 根據 中國 軍隊 的 作戰 特點 , 制定 了 一整套 全新 的 戰術 。

李奇微 發現 , 中國 軍隊 因為 補給 能力 不足 , 每次 僅能 攜帶 少量 彈藥 及 口糧 , 維持 7—10 天 的 攻勢 、 向前 推進 40—50 公里 。

每 進行 一次 這種 “ 星期 攻勢 ”, 中國 軍隊 就 不得不 暫停 進攻 、 進行 休整 。

面對 中國 軍隊 的 這種 攻勢 時 , 聯合 國軍 應 主動 後撤 。

在 中國 軍隊 的 攻勢 停止 、 轉入 休整 後 , 聯合 國軍 則 應該 立即 發動 反攻 , 不給 中國 軍隊 喘息 的 機會 。

從 1951 年 1 月 中旬 開始 , 李奇微 發起 了 一連串 作戰 行動 , 對 轉入 休整 的 敵人 進行 了 不斷 的 打擊 。

在 這 之後 , 儘管 中國 軍隊 曾 發動 “ 二月 攻勢 ” 重創 了 聯合 國軍 , 但 聯合 國軍 卻 在 砥 平裡 之 戰中 守住 陣地 、 擊退 了 中國 軍隊 , 展現 了 聯合 國軍 在 中方 猛攻 下 堅守陣地 的 能力 。

通過 這次 戰鬥 , 聯合 國軍 迎來 了 戰爭 的 轉折點 , 恢復 了 士氣 。

在 接下來 的 兩個 月裡 , 聯合 國軍 不斷 展開 反攻 , 將 中國 、 朝鮮 軍隊 一步步 基本 趕向 了 三八線 以北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麥克阿瑟 希望 擴大 戰爭 的 規模 , 將 戰爭 擴大 到 “ 中國 的 海岸線 和 腹地 ”, 從而 “ 一勞永逸 地 解決 掉 中共 問題 ”。

然而 , 美國 總統 杜魯門 卻僅 希望 在 朝鮮半島 進行 一場 有限 戰爭 。

在 總統 與 將軍 的 衝突 下 , 麥克阿瑟 被 解除 職務 ,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一職 由 李奇微 接任 。

接下來 , 在 1951 年 4 月 —5 月間 , 中國 、 朝鮮 聯軍 集結 了 百萬 大軍 , 發動 了 孤注一擲 的 “ 春季 攻勢 ”。

在 李奇微 的 戰術 下 , 聯合 國軍 各部 奮勇作戰 , 將 敵人 這次 前所未有 的 大規模 進攻 完全 打垮 , 使 敵人 的 百萬 大軍 全線崩潰 。

到 1951 年 6 月 , 中國 、 朝鮮 聯軍 再次 基本 退回 了 三八線 以北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共產 極權 陣營 終於 認清 了 他們 不 可能 取勝 的 事實 , 對 聯合 國軍 伸出 的 橄欖枝 進行 了 回應 。

接下來 , 雙方 從 1951 年 7 月 開始 進行 了 為期 兩年 的 停戰 談判 。

不過 , 第一輪 在 開城 來鳳 莊 的 談判 卻 因為 雙方 在 停戰 分界線 問題 上 的 分歧 , 迅速 宣告 破裂 。

在 進行 了 一輪 慘烈 的 山地 戰後 , 雙方 在 1951 年 10 月 又 一次 坐回 了 談判桌 前 , 將新 的 談判 地點 定 在 了 板門店 。

然而 , 雙方 卻 因為 戰俘 問題 , 在 談判桌上 進行 了 更加 艱難 的 纏鬥 。

由於 聯合國 軍方 面 堅持 在 戰俘 問題 上 實行 “ 自願 遣返 ” 原則 , 遭到 了 共產 陣營 代表 的 反對 , 雙方 的 談判 在 1952 年 10 月 再次 破裂 , 雙方 展開 了 又 一輪 慘烈 的 山地 戰 。

這時 , 儘管 金日成 已經 不想 再 繼續 進行 戰爭 了 , 但 斯大林 和 毛澤東 仍 希望 把 戰爭 打 下去 。

隨著 斯大林 在 1953 年 3 月 的 突然 死去 , 談判 終於 迎來 了 曙光 。

在 這 之後 , 新 上任 的 蘇聯 領導人 決定 儘快 停止 戰爭 , 共產 極權 陣營 的 談判代表 便 在 蘇聯 的 指示 下 , 在 戰俘 問題 上 進行 了 妥協 。

這樣 , 在 1953 年 7 月 27 日 , 雙方 終於 簽訂 了 韓戰 停戰協定 , 迎來 了 停戰 。

三 、 自由 無價 : 我們 為 什麼 要 抵抗 極權主義

通過 發動 韓戰 , 蘇聯 不但 實現 了將 美國 的 軍事力量 吸引 到 朝鮮半島 去 的 目標 , 也將 中國 綁 上 了 蘇聯 的 戰車 , 獲得 了 通過 中國 獲取 東南亞 戰略 資源 的 通道 , 以及 共產 極權 陣營 進一步 滲透 東南亞 的 可能 。

在 蘇聯 的 援助 下 , 中國 建立 起 了 初步 的 工業體系 , 併 為 了 維持 這套 工業體系 展開 了 對 農民 的 “ 糧食 戰爭 ”, 鋪平 了 通往 大 饑荒 的 道路 。

然而 , 隨著 蘇聯 與 中國 的 交惡 , 以及 毛澤東 在 1972 年 與 美國 進行 了 關係 正常化 的 接觸 , 蘇聯 的 通盤計劃 崩潰 了 。

另一方面 , 金日成 在 韓戰 之後 利用 蘇聯 、 中國 政局 的 演變 , 清洗 了 朝鮮勞動黨 內 的 “ 蘇聯 派 ” 和 “ 延安 派 ”, 成功 地 建立 起 了 由 金氏 家族 進行 世襲 統治 的 金氏 王朝 。

而當 他 建成 這一 世襲 王朝 , 在 1975 年時 準備 一統 朝鮮半島 的 時候 , 卻 發現 毛澤東 已經 與 西方 陣營 越 走 越近 , 不會 再 為 他 的 戰爭 提供援助 了 。

不過 , 儘管 蘇聯 通過 韓戰 在 遠東 建立 的 國際 體系 崩潰 了 , 但 在 今時 今日 , 繼承 了 斯大林 遺產 的 普京 、 毛澤東 的 繼承者 習近平 和 金日成 的 後代 金正恩 卻 又 一次 走向 了 聯合 。

自由 世界 在 韓戰 中 所 對抗 的 那個 極權主義 陣營 , 如今 又 一次 活躍 了 起來 , 威脅 著 我們 的 自由 。

從 這個 意義 上 來說 , 直到 今天 , 韓戰 也 從沒 有 遠離 我們 。

那麼 , 熱愛 自由 的 人們 為 什麼 要 奮起 抵抗 那個 極權主義 陣營 呢 ?

朝鮮半島 南北 兩側 的 對比 , 可以 說 是 最 為 直觀 的 證據 。

在 得到 聯合 國軍 成功 保衛 的 韓國 , 遍佈 著 繁榮 與 自由 。

在 極權主義 鐵幕 籠罩 下 的 朝鮮 , 則是 遍地 的 愚昧 與 恐怖 。

在 這 一系列 的 結尾 , 我們 需要 再 一次 重溫 曾任 美國 總統 的 奧巴馬 在 韓戰 停戰協定 簽訂 六十週年 之際 , 對 韓戰 老兵 的 講話 :“5000 萬 韓國 人民 生活 在 自由 和 生機勃勃 的 民主制度 下 , 韓國 是 世界 上 最具 活力 的 經濟體 之一 , 同 朝鮮半島 北方 的 壓迫 和 貧困 形成 鮮明 對照 , 這 就是 勝利 , 這 就是 你們 留下 的 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