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żywamy ciasteczek, aby ulepszyć LingQ. Odwiedzając stronę wyrażasz zgodę na nasze polityka Cookie.

image

EnterBox, 【觀點】溫度降 20 度,很有感!R9 #7900X 成為我第二台 #AMD #Ryzen 工作機|PCIe Gen5、X670E、RDNA2、DDR5 [4K@60] - YouTube (1)

【 觀點 】 溫度 降 20 度 , 很 有感 !R9 #7900X 成為 我 第二台 #AMD #Ryzen 工作 機 |PCIe Gen5、X670E、RDNA2、DDR5 [4K@60] - YouTube (1)

我 是 Enter, 歡迎 收看 EnterBox

2021 年 的 時候 我 組裝 了 一台 R9 5900X

是 我 第一台 作為 日常生活 工作 使用 的 AMD 的 桌機

使用 了 將近 一年 半 下來

穩定性 都 還滿 不錯 的

有 超乎 我 的 預期

高效能 、 靜音 還有 高速 I/O

也 都 符合 我 的 期待

這次 我 打算 組裝 一台 外觀 一模一樣 但是 效能 更強 的 主機

CPU 選擇 的 同樣 是 Ryzen R9 7900X

也 就是 他 (5900X) 的 下一代

相 較 5900X 真的 有太多 不 一樣

從 安裝 方式 、 外觀 、 製程 、IPC 設計

各個環節 都 有 進步

可以 先說 個 結論

這次 AMD 透過 內建 的 PBO Enhancement

基本上 可以 做到 溫度 降低 20 度 ( 口誤 )

功耗 只用 7 成 , 效能 只 低 2~3%

基本上 幾乎 沒有 差 了

實際 得到 這樣 的 數據 真的 是 令人 滿 驚訝 的

效能 進步 也 是 滿 明顯 的

IPC 的 性能 提升 包括 了 L2 Cache 的 翻倍

Front End 設計 的 提升

還有 分支 預測 的 能力 ...... 等

此外 也 加入 了 AVX-512 的 指令集

對於 影音 製作 、 深度 學習 的 專業 應用 來講 效能 就會 更強

以 這 兩款 CPU 來說

同樣 是 功耗 解鎖

在 R23 多 核心 的 情況 下

7900X 分數 提高 了 32%( 口誤 )

3DMark CPU Profile 則 提高 了 27%( 口誤 )

有 這樣 的 提升 我 覺得 算是 滿 明顯 的

我 覺得 也 要 考慮 到 這 其實 是 AMD 兩年 時間 的 成果

這 期間 對手 Intel 也 進步 了 兩代

是 進步 不少 的

因此 可以 感覺 到 Ryzen 7000 系列 在 市場 上

不像 Ryzen 5000、Ryzen 3000 的 時候 有 那種 很香 的 熱潮

我 覺得 可以 說 AMD 在 走 一個 長 痛 不如 短痛 的 路線 或是 策略

AM5 Socket 無法 與 過往 的 主機板 相容

還有 只 支援 DDR5 都 是 影響 到 他 銷量 的 因素

而 我 個人 的 看法 覺得 改用 LGA 在 安裝 上 是 比較 方便 的

而且 通常 AMD 的 腳位 可以 用 好幾代

還有 以往 5900X 他 是 不帶 內顯 晶片 的

但是 我 真的 是 比較 喜歡 那種 內 建 顯示 晶片 功能 的 處理器

這樣 檢修 、 升級 都 比較 方便

在 Ryzen 5000 時 我 甚至 為 了 這個 原因 有 考慮 過 5700G

這次 Ryzen 7000X Series 終於 有 內顯 功能 了

真的 是 太棒了 !

而 PCIe Gen5 的 支援 也 是 這 一代 的 功能

等 一下 我們 會連著 主機板 一起 講

主機板 我 選擇 的 是 華碩 ProArt X670-E Creator Wi-Fi

經常 看 我們 頻道 的 觀眾 應該 都 知道

我滿 喜歡 ProArt 這個 系列 的

不管 是 功能 、 規格 上 適合 設計 工作

外觀設計 也 比較 符合 我 的 審美

之前 5900X 因為 我 等 不到 ProArt X570

所以 退而求其次 選 了 ProArt B550

多少 是 有點 小 遺憾 的

導致 我 一直 有 換換 病

理性 來說 其實 也 沒有 到 那麼 不 方便

因為 我 後來 有加 了 10GbE 的 網卡 做 擴充

還有 B550 豪華 的 供電 對於 5900X 來說 也 是 完全 沒有 問題 的

但是 這次 7900X 這台 桌機

我 搭配 到 ProArt X670E

那 真的 應該 是 毫無 懸念 、 毫無 雜念 了

這個 換換 病 應該 可以 治 好 一半 了

這張 板子 有 幾個 地方 是 我 比較 在意 的

第一個 就是 他 具備 了 Thunderbolt 4

支援 Thunderbolt 4 是 我 目前 選擇 的 桌機 還有 筆電時 的 重要 考量

他 晶片 使用 的 是 Intel JHL8540

這也 意味著 他 未來 支援 的 USB 4

第二個 就是 他 內建 了 10GbE 的 晶片

就 不用 額外 找 網卡 安裝

安裝 獨立 的 網卡 雖然 彈性 比較 大

你 可以 自己 選擇 要 什麼 晶片 的

或是 可能 你 可以 買 一些 洋垃圾

去 裝有 兩個 或 四個 10GbE Port 的 網卡

不過 網卡 他 其實 也 滿 容易 擋住 獨立 顯卡 的 進風

目前 這張 主機板 他 使用 的 是 Marvell AQC113 的 方案

有 獨立 的 散熱 金屬 塊

所以 我們 就 不用 額外 去裝 網卡

也 不用 去 擔心 網卡 可能 會 擋住 獨立 顯卡 進風

第三個 就是 前置 USB-C

他 支援 了 USB3.2 Gen2 x2 20Gbps

OK, 這個 可能 沒有 什麼 了不起

但是 這組 USB-C 他 額外 支援 了 60W 的 供電 給外 接設備

你 可能 想 說 :「 他 電源 從 哪裡 來 ?」

沒錯 他 電源 就 是從 主機板 上面 24Pin 旁邊

又 再 多 加上 了 一組 6Pin 的 供電

實際 我裝 上 InWin 905 前置 的 USB 後

實際 測試 USB3.2 Gen2 x2 20Gbps 的 SSD

是 可以 跑 到 這個 分數 的

那 當然 也 就 不用 像 以前 要 到 後面 拔 I/O 了

而且 同樣 測試 了 一下 XS2000 金士頓 這顆 SSD

循序 讀寫 都 比 以往 高 了 3~5% 左右

不過 之前 用 的 是 金士頓 隨附 的 線

我 這次 是 隨手 拿 了 一條 Thunderbolt 來測

這個 有 可能 是 誤差 之一

第四個 就是 支援 Wi-Fi 6

之前 我 在 5900X 的 那部 影片 有 提到

因為 那個 主機板 (ProArt B550) 是 沒有 內 建 無線網 路 的

假設 之後 需要 還是 可以 買個 USB 的 網卡 或是 裝 PCIe 的 網卡

基本上 都 跟 我 預期 的 差不多

少數 的 不便 就是 有時候 要 測試 網路

調整 架構 的 時候 我會 刻意 關掉 NETEGAR 10GbE Switch

那 對 5900X 來說 就是 沒有 網路 可以 用 的 情況

這時 沒有 有線網 路 來用 就 只能靠 無線 了

我 覺得 這個 情況 就 偶爾 而已 啦

仍 不足 讓 我 為 此來 添購 一張 網卡

不過 ProArt X670 這樣 的 創作者 旗艦 的 主機板 來說

當然 是 內建 了 Wi-Fi 6

不管 是 有線 、 無線

就 可以 有 更 多 的 分配 和 彈性 的 部署 方式

下 一個 就是 支援 PCIe Gen5

所以 我 把 他 放在 第 五點 來講

老 實說 目前 PCIe Gen5 真的 是 戰 未來 了

預計 屆時 大多 的 產品 應用 對 大多 消費者 來說

用 顯卡 、SSD 感受 也 不會 很 明顯

不過 相 較 Intel 對 PCIe 的 做法 是 8 Lanes 一組

因此 在 第一條 PCIe x16 上面 插 四條 M.2 的 擴充卡 時

通常 只能 識別 兩條

而 AMD 的 做法 是 4 Lanes 一組

因此 就 非常適合 這種 SSD 擴充 的 需求

也 就是 如果 你 是 x16 Lanes 的話

他 其實 是 四組 獨立 的 通道

那 你 就 可以 拿來 做 四條 M.2 的 SSD

以 目前 PCIe Gen5 x4 大概 是 10,000MB/s 的 速度 來說

4 條 RAID 0 理論 上 就 可以 達到 40,000MB/s

哇賽 ~ 每秒 40GB 耶

這個 幾乎 是 DDR4 的 速度 了

第 六點 我 個人 目前 覺得 AMD 給 PCH 的 頻寬 真的 是 比較 小

PCIe Gen4 x4 一條 SSD 其實 就 吃 滿 了

雖然 X670E 雙 南橋 的 設計 有 更 多 的 I/O

但是 頻寬 上 我會 希望 可以 給更多

在 實際 使用 的 時候 比較 不會 卡到 upstream 的 瓶頸

價格 目前 也 是 X670 的 一個 硬傷

在 CPU 效能 無法 完全 碾壓 對手 的 情況 下

主機板 的 價格 卻 高 了 一些

而且 LGA1700 他 還有 一些 優勢

他 可以 去 搭 一些 舊 的 、 二手 的 600 系列 便宜 的 板子

反觀 AM5 他 目前 走 的 路線 跟 策略 就是 這樣

你 沒 辦法 回去 搭 X570

但是 你 換個 方向 來講

也 是 說 AMD 的 優勢 他 是 在於 「 腳位 恆久遠 , 一個 用 十年 」

我 覺得 用 十年 多少 是 有點 誇張

但是 例如 之前 幫 朋友 選 的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後來 也 是 可以 換到 R5 5600

以 AM4 2016~2022 的 六 、 七年 生命週期 來看

AM5 未來 也 是 相當 可 期

散熱器 我 選擇 的 是 Fractal Lumen S24

主要 是 為 了 配合 機殼 與 整體 風道 的 規劃

加上 我 認為 AMD 不會 、 也 比較 不 適合

狂 吃 功耗 、 拉高 溫度 的 這種 先天 體質 來看

加上 我 個人 的 調校 習慣

用 不用 360 其實 無所謂

說 實在 用個 風冷 都 OK 啦

基本上 這套 水冷 還是 免費 的

而且 我 現在 手上 有 兩套 了

原因 是 因為 我 之前 用 的 第一套 在 5900X 上面 的 Lumen S24

Fractal 後來 發佈 新聞稿 提到 他們 在 產品 的 製造 上 有 瑕疵

大家 應該 多少 都 有 聽過 這波 代工廠 製造 上面 的 瑕疵

導致 一些 水冷 品牌 要 去 處理 這個 問題

這方面 Fractal 二話不說 直接 換了 一個 新的給 我

我 可能 也 比較 幸運 一點

原本 的 那套 其實 狀況 是 好 的

也 沒有 什麼 溫度 提高 的 狀況

而且 舊 的 這個 是 不用 收回

他 新 的 就是 直接 給 一套 全新 的

說 實在 有 問題 的 是 水冷 的 部分

風扇 是 完全 也 沒 問題 的

所以 其實 就 變相 拿 了 兩顆 好 的 風扇

雖然 Fractal 的 價格 稍微 高 了 一點

但 我 覺得 這樣 完整 貼心 的 處理方式

還是 滿 值得 鼓勵 的

記憶體 我 選擇 的 是 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5600

這套 記憶體 之前 用 預設 的 參數 有 直接 從 5600 拉 到 6600

而 7900X 他 的 記憶體 的 甜蜜 點 大約 是 DDR5 6000

所以 目前 也 是 固定 在 這個 參數

之後 測完 CPU 再 看看 是不是 能夠 進一步 去 調整 CL 值

除了 RAM 對 CPU 規格 上 的 相應 性

另一方面 就是 他 是 不帶 RGB 的 超頻 記憶體

符合 我 自用 不裝燈 的 調性

FURY Renegade 這條 SSD 是 過年 前 評測 的

他 是 金士頓 目前 消費 級 最 頂規 的 SSD

讀寫 都 能 吃 滿 PCIe Gen4 x4 的 7000MB/s

採用 的 是 PHISON E18 主控

TLC 顆粒 , 寫入 壽命 是 2,000TBW

目前 這條 在 通路 的 價格 我 覺得 2TB 明顯 是 在 甜蜜 點

因此 那 就 選擇 2TB 的

容量 最高 是 可以 到 4TB 啦

電源 供應器 方面 因為 我 之前 使用 的 兩代 測試 機

都 是 用 be quiet! STRAIGHT POWER 11 1000W

那個 安靜 程度 真的 是 令 我 印象 深刻

即便 我 是 在 開放式 平台

這麼 近距離 的 觀察 主機板 上面 的 溫度

散熱器 的 震動 還有 散熱器 的 噪音 ...... 等

從來 都 沒有 聽到 過 電源 的 風扇 聲

當然 之前 我們 在 測試 水冷 橫向 評測 的 時候 就 更 嚴謹

是 用 完全 Fanless 的 風扇

但是 以 大多 情況 來講

電源 供應器 放在 機殼 裡面 如果 夠 安靜 的話

在 外面 基本上 是 不會 聽到 聲音 的

這次 我 選擇 的 是 同樣 一個系列 的 白 金牌 850W

在 be quiet! 詳盡 的 官網 比較 功能 中 可以 看到

他 的 噪音 是 比同 系列 其他 瓦數 低 了 2db 左右

雖然 我 知道 這個 兩 分貝 的 差異 人耳 大概 也 是 感覺 不 出來

但 我 還是 選擇 優先 選他

目前 5900X 的 機殼 就是 InWin 905

這次 7900X 我 還是 選擇 InWin 905

因為 放在 桌上 真的 是 很 好看

保養 上 也 很 方便

工作 時 看到 一台 美美 的 機殼 在 旁邊

看到 心情 就 會 覺得 很 好

而且 機身 外殼 一體 成型

從前 面 延伸 到 後面 包括 底部

都 是 用 同 一片 4mm 厚 的 鋁鎂合金 去 打造 的

機殼 也 內建 了 顯卡 的 支架 可以 安裝

像 現在 中 高階 顯卡 都 那麼 大張

就 可以 提供 不 遮擋 的 方式 來 支撐 這個 顯卡

當然 如果 你 現在 是 一些 旗艦 卡

以 InWin 905 這台 機殼 他 的 寬度 其實 是 塞 不 進去 的

就 看 之後 有沒有 比較 適合 的 卡 我們 再來 安裝

之前 開箱 後 大概 過了 半年 或 幾個 月 吧

就 有 網友 詢問 為 什麼 通路 上 都 看不到 這 一台 的 展示

也 不 知道 他 的 價格

因為 目前 他 是 屬於 客訂 的 機種

所以 如果 要 買 的話 就是 跟 通路 訂

或是 可以 聯繫 InWin 的 小編

平常 5900X 機殼 這個 前置 的 RGB 燈 我 是 恆亮 白光

不過 這次 在 7900X 上 我 有 嘗試 透過 主機板 控制

例如 平常 一樣 是 亮 白色

但是 當 CPU 80 度 的 時候 就 改亮 橘色

到 90 度 就 變 紅色

Learn languages from TV shows, movies, news, articles and more! Try LingQ for FREE

【 觀點 】 溫度 降 20 度 , 很 有感 !R9 #7900X 成為 我 第二台 #AMD #Ryzen 工作 機 |PCIe Gen5、X670E、RDNA2、DDR5 [4K@60] - YouTube (1) R9 #7900X Becomes My Second #AMD #Ryzen Workstation|PCIe Gen5, X670E, RDNA2, DDR5 [4K@60] - YouTube (1) R9 #7900X torna-se a minha segunda estação de trabalho #AMD #Ryzen|PCIe Gen5, X670E, RDNA2, DDR5 [4K@60] - YouTube (1) 【观点】温度降20 度,很有感! R9 #7900X 成为我第二台#AMD #Ryzen 工作机|PCIe Gen5、X670E、RDNA2、DDR5 [4K@60] - YouTube (1)

我 是 Enter, 歡迎 收看 EnterBox

2021 年 的 時候 我 組裝 了 一台 R9 5900X

是 我 第一台 作為 日常生活 工作 使用 的 AMD 的 桌機

使用 了 將近 一年 半 下來

穩定性 都 還滿 不錯 的

有 超乎 我 的 預期

高效能 、 靜音 還有 高速 I/O

也 都 符合 我 的 期待

這次 我 打算 組裝 一台 外觀 一模一樣 但是 效能 更強 的 主機

CPU 選擇 的 同樣 是 Ryzen R9 7900X

也 就是 他 (5900X) 的 下一代

相 較 5900X 真的 有太多 不 一樣

從 安裝 方式 、 外觀 、 製程 、IPC 設計

各個環節 都 有 進步

可以 先說 個 結論

這次 AMD 透過 內建 的 PBO Enhancement

基本上 可以 做到 溫度 降低 20 度 ( 口誤 )

功耗 只用 7 成 , 效能 只 低 2~3%

基本上 幾乎 沒有 差 了

實際 得到 這樣 的 數據 真的 是 令人 滿 驚訝 的

效能 進步 也 是 滿 明顯 的

IPC 的 性能 提升 包括 了 L2 Cache 的 翻倍

Front End 設計 的 提升

還有 分支 預測 的 能力 ...... 等

此外 也 加入 了 AVX-512 的 指令集

對於 影音 製作 、 深度 學習 的 專業 應用 來講 效能 就會 更強

以 這 兩款 CPU 來說

同樣 是 功耗 解鎖

在 R23 多 核心 的 情況 下

7900X 分數 提高 了 32%( 口誤 )

3DMark CPU Profile 則 提高 了 27%( 口誤 )

有 這樣 的 提升 我 覺得 算是 滿 明顯 的

我 覺得 也 要 考慮 到 這 其實 是 AMD 兩年 時間 的 成果

這 期間 對手 Intel 也 進步 了 兩代

是 進步 不少 的

因此 可以 感覺 到 Ryzen 7000 系列 在 市場 上

不像 Ryzen 5000、Ryzen 3000 的 時候 有 那種 很香 的 熱潮

我 覺得 可以 說 AMD 在 走 一個 長 痛 不如 短痛 的 路線 或是 策略

AM5 Socket 無法 與 過往 的 主機板 相容

還有 只 支援 DDR5 都 是 影響 到 他 銷量 的 因素

而 我 個人 的 看法 覺得 改用 LGA 在 安裝 上 是 比較 方便 的

而且 通常 AMD 的 腳位 可以 用 好幾代

還有 以往 5900X 他 是 不帶 內顯 晶片 的

但是 我 真的 是 比較 喜歡 那種 內 建 顯示 晶片 功能 的 處理器

這樣 檢修 、 升級 都 比較 方便

在 Ryzen 5000 時 我 甚至 為 了 這個 原因 有 考慮 過 5700G

這次 Ryzen 7000X Series 終於 有 內顯 功能 了

真的 是 太棒了 !

而 PCIe Gen5 的 支援 也 是 這 一代 的 功能

等 一下 我們 會連著 主機板 一起 講

主機板 我 選擇 的 是 華碩 ProArt X670-E Creator Wi-Fi

經常 看 我們 頻道 的 觀眾 應該 都 知道

我滿 喜歡 ProArt 這個 系列 的

不管 是 功能 、 規格 上 適合 設計 工作

外觀設計 也 比較 符合 我 的 審美

之前 5900X 因為 我 等 不到 ProArt X570

所以 退而求其次 選 了 ProArt B550

多少 是 有點 小 遺憾 的

導致 我 一直 有 換換 病

理性 來說 其實 也 沒有 到 那麼 不 方便

因為 我 後來 有加 了 10GbE 的 網卡 做 擴充

還有 B550 豪華 的 供電 對於 5900X 來說 也 是 完全 沒有 問題 的

但是 這次 7900X 這台 桌機

我 搭配 到 ProArt X670E

那 真的 應該 是 毫無 懸念 、 毫無 雜念 了

這個 換換 病 應該 可以 治 好 一半 了

這張 板子 有 幾個 地方 是 我 比較 在意 的

第一個 就是 他 具備 了 Thunderbolt 4

支援 Thunderbolt 4 是 我 目前 選擇 的 桌機 還有 筆電時 的 重要 考量

他 晶片 使用 的 是 Intel JHL8540

這也 意味著 他 未來 支援 的 USB 4

第二個 就是 他 內建 了 10GbE 的 晶片

就 不用 額外 找 網卡 安裝

安裝 獨立 的 網卡 雖然 彈性 比較 大

你 可以 自己 選擇 要 什麼 晶片 的

或是 可能 你 可以 買 一些 洋垃圾

去 裝有 兩個 或 四個 10GbE Port 的 網卡

不過 網卡 他 其實 也 滿 容易 擋住 獨立 顯卡 的 進風

目前 這張 主機板 他 使用 的 是 Marvell AQC113 的 方案

有 獨立 的 散熱 金屬 塊

所以 我們 就 不用 額外 去裝 網卡

也 不用 去 擔心 網卡 可能 會 擋住 獨立 顯卡 進風

第三個 就是 前置 USB-C

他 支援 了 USB3.2 Gen2 x2 20Gbps

OK, 這個 可能 沒有 什麼 了不起

但是 這組 USB-C 他 額外 支援 了 60W 的 供電 給外 接設備

你 可能 想 說 :「 他 電源 從 哪裡 來 ?」

沒錯 他 電源 就 是從 主機板 上面 24Pin 旁邊

又 再 多 加上 了 一組 6Pin 的 供電

實際 我裝 上 InWin 905 前置 的 USB 後

實際 測試 USB3.2 Gen2 x2 20Gbps 的 SSD

是 可以 跑 到 這個 分數 的

那 當然 也 就 不用 像 以前 要 到 後面 拔 I/O 了

而且 同樣 測試 了 一下 XS2000 金士頓 這顆 SSD

循序 讀寫 都 比 以往 高 了 3~5% 左右

不過 之前 用 的 是 金士頓 隨附 的 線

我 這次 是 隨手 拿 了 一條 Thunderbolt 來測

這個 有 可能 是 誤差 之一

第四個 就是 支援 Wi-Fi 6

之前 我 在 5900X 的 那部 影片 有 提到

因為 那個 主機板 (ProArt B550) 是 沒有 內 建 無線網 路 的

假設 之後 需要 還是 可以 買個 USB 的 網卡 或是 裝 PCIe 的 網卡

基本上 都 跟 我 預期 的 差不多

少數 的 不便 就是 有時候 要 測試 網路

調整 架構 的 時候 我會 刻意 關掉 NETEGAR 10GbE Switch

那 對 5900X 來說 就是 沒有 網路 可以 用 的 情況

這時 沒有 有線網 路 來用 就 只能靠 無線 了

我 覺得 這個 情況 就 偶爾 而已 啦

仍 不足 讓 我 為 此來 添購 一張 網卡

不過 ProArt X670 這樣 的 創作者 旗艦 的 主機板 來說

當然 是 內建 了 Wi-Fi 6

不管 是 有線 、 無線

就 可以 有 更 多 的 分配 和 彈性 的 部署 方式

下 一個 就是 支援 PCIe Gen5

所以 我 把 他 放在 第 五點 來講

老 實說 目前 PCIe Gen5 真的 是 戰 未來 了

預計 屆時 大多 的 產品 應用 對 大多 消費者 來說

用 顯卡 、SSD 感受 也 不會 很 明顯

不過 相 較 Intel 對 PCIe 的 做法 是 8 Lanes 一組

因此 在 第一條 PCIe x16 上面 插 四條 M.2 的 擴充卡 時

通常 只能 識別 兩條

而 AMD 的 做法 是 4 Lanes 一組

因此 就 非常適合 這種 SSD 擴充 的 需求

也 就是 如果 你 是 x16 Lanes 的話

他 其實 是 四組 獨立 的 通道

那 你 就 可以 拿來 做 四條 M.2 的 SSD

以 目前 PCIe Gen5 x4 大概 是 10,000MB/s 的 速度 來說

4 條 RAID 0 理論 上 就 可以 達到 40,000MB/s

哇賽 ~ 每秒 40GB 耶

這個 幾乎 是 DDR4 的 速度 了

第 六點 我 個人 目前 覺得 AMD 給 PCH 的 頻寬 真的 是 比較 小

PCIe Gen4 x4 一條 SSD 其實 就 吃 滿 了

雖然 X670E 雙 南橋 的 設計 有 更 多 的 I/O

但是 頻寬 上 我會 希望 可以 給更多

在 實際 使用 的 時候 比較 不會 卡到 upstream 的 瓶頸

價格 目前 也 是 X670 的 一個 硬傷

在 CPU 效能 無法 完全 碾壓 對手 的 情況 下

主機板 的 價格 卻 高 了 一些

而且 LGA1700 他 還有 一些 優勢

他 可以 去 搭 一些 舊 的 、 二手 的 600 系列 便宜 的 板子

反觀 AM5 他 目前 走 的 路線 跟 策略 就是 這樣

你 沒 辦法 回去 搭 X570

但是 你 換個 方向 來講

也 是 說 AMD 的 優勢 他 是 在於 「 腳位 恆久遠 , 一個 用 十年 」

我 覺得 用 十年 多少 是 有點 誇張

但是 例如 之前 幫 朋友 選 的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後來 也 是 可以 換到 R5 5600

以 AM4 2016~2022 的 六 、 七年 生命週期 來看

AM5 未來 也 是 相當 可 期

散熱器 我 選擇 的 是 Fractal Lumen S24

主要 是 為 了 配合 機殼 與 整體 風道 的 規劃

加上 我 認為 AMD 不會 、 也 比較 不 適合

狂 吃 功耗 、 拉高 溫度 的 這種 先天 體質 來看

加上 我 個人 的 調校 習慣

用 不用 360 其實 無所謂

說 實在 用個 風冷 都 OK 啦

基本上 這套 水冷 還是 免費 的

而且 我 現在 手上 有 兩套 了

原因 是 因為 我 之前 用 的 第一套 在 5900X 上面 的 Lumen S24

Fractal 後來 發佈 新聞稿 提到 他們 在 產品 的 製造 上 有 瑕疵

大家 應該 多少 都 有 聽過 這波 代工廠 製造 上面 的 瑕疵

導致 一些 水冷 品牌 要 去 處理 這個 問題

這方面 Fractal 二話不說 直接 換了 一個 新的給 我

我 可能 也 比較 幸運 一點

原本 的 那套 其實 狀況 是 好 的

也 沒有 什麼 溫度 提高 的 狀況

而且 舊 的 這個 是 不用 收回

他 新 的 就是 直接 給 一套 全新 的

說 實在 有 問題 的 是 水冷 的 部分

風扇 是 完全 也 沒 問題 的

所以 其實 就 變相 拿 了 兩顆 好 的 風扇

雖然 Fractal 的 價格 稍微 高 了 一點

但 我 覺得 這樣 完整 貼心 的 處理方式

還是 滿 值得 鼓勵 的

記憶體 我 選擇 的 是 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5600

這套 記憶體 之前 用 預設 的 參數 有 直接 從 5600 拉 到 6600

而 7900X 他 的 記憶體 的 甜蜜 點 大約 是 DDR5 6000

所以 目前 也 是 固定 在 這個 參數

之後 測完 CPU 再 看看 是不是 能夠 進一步 去 調整 CL 值

除了 RAM 對 CPU 規格 上 的 相應 性

另一方面 就是 他 是 不帶 RGB 的 超頻 記憶體

符合 我 自用 不裝燈 的 調性

FURY Renegade 這條 SSD 是 過年 前 評測 的

他 是 金士頓 目前 消費 級 最 頂規 的 SSD

讀寫 都 能 吃 滿 PCIe Gen4 x4 的 7000MB/s

採用 的 是 PHISON E18 主控

TLC 顆粒 , 寫入 壽命 是 2,000TBW

目前 這條 在 通路 的 價格 我 覺得 2TB 明顯 是 在 甜蜜 點

因此 那 就 選擇 2TB 的

容量 最高 是 可以 到 4TB 啦

電源 供應器 方面 因為 我 之前 使用 的 兩代 測試 機

都 是 用 be quiet! STRAIGHT POWER 11 1000W

那個 安靜 程度 真的 是 令 我 印象 深刻

即便 我 是 在 開放式 平台

這麼 近距離 的 觀察 主機板 上面 的 溫度

散熱器 的 震動 還有 散熱器 的 噪音 ...... 等

從來 都 沒有 聽到 過 電源 的 風扇 聲

當然 之前 我們 在 測試 水冷 橫向 評測 的 時候 就 更 嚴謹

是 用 完全 Fanless 的 風扇

但是 以 大多 情況 來講

電源 供應器 放在 機殼 裡面 如果 夠 安靜 的話

在 外面 基本上 是 不會 聽到 聲音 的

這次 我 選擇 的 是 同樣 一個系列 的 白 金牌 850W

在 be quiet! 詳盡 的 官網 比較 功能 中 可以 看到

他 的 噪音 是 比同 系列 其他 瓦數 低 了 2db 左右

雖然 我 知道 這個 兩 分貝 的 差異 人耳 大概 也 是 感覺 不 出來

但 我 還是 選擇 優先 選他

目前 5900X 的 機殼 就是 InWin 905

這次 7900X 我 還是 選擇 InWin 905

因為 放在 桌上 真的 是 很 好看

保養 上 也 很 方便

工作 時 看到 一台 美美 的 機殼 在 旁邊

看到 心情 就 會 覺得 很 好

而且 機身 外殼 一體 成型

從前 面 延伸 到 後面 包括 底部

都 是 用 同 一片 4mm 厚 的 鋁鎂合金 去 打造 的

機殼 也 內建 了 顯卡 的 支架 可以 安裝

像 現在 中 高階 顯卡 都 那麼 大張

就 可以 提供 不 遮擋 的 方式 來 支撐 這個 顯卡

當然 如果 你 現在 是 一些 旗艦 卡

以 InWin 905 這台 機殼 他 的 寬度 其實 是 塞 不 進去 的

就 看 之後 有沒有 比較 適合 的 卡 我們 再來 安裝

之前 開箱 後 大概 過了 半年 或 幾個 月 吧

就 有 網友 詢問 為 什麼 通路 上 都 看不到 這 一台 的 展示

也 不 知道 他 的 價格

因為 目前 他 是 屬於 客訂 的 機種

所以 如果 要 買 的話 就是 跟 通路 訂

或是 可以 聯繫 InWin 的 小編

平常 5900X 機殼 這個 前置 的 RGB 燈 我 是 恆亮 白光

不過 這次 在 7900X 上 我 有 嘗試 透過 主機板 控制

例如 平常 一樣 是 亮 白色

但是 當 CPU 80 度 的 時候 就 改亮 橘色

到 90 度 就 變 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