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使用 cookie 帮助改善 LingQ。通过浏览本网站,表示你同意我们的
cookie 政策.
卷 之 五萬 章 上
一萬 章 問 曰 : 「 舜 往 于 田 , 號 泣 于旻 天 , 何 為 其 號泣 也 ?
」 孟子 曰 : 「 怨慕 也 。 」
萬章 曰 : 「 父母 愛 之 , 喜 而 不忘 ; 父母 惡 之 , 勞 而 不 怨 。
然則 舜 怨 乎 ?
」 曰 : 「 長 息 問 於 公 明 高 曰 : 『 舜 往 于 田 , 則 吾 既 得 聞命 矣 ; 號 泣 于 旻 天 , 于 父母 , 則 吾 不 知 也 。
』 公 明 高 曰 : 『 是 非 爾 所 知 也 。
』 夫公 明 高 以 孝子 之 心 , 為 不若 是 恝 , 我 竭力 耕田 , 共 為 子職 而已 矣 , 父母 之 不 我 愛 , 於 我 何 哉 ?
帝 使 其 子 九 男 二 女 , 百官 牛 羊 倉廩 備 , 以 事 舜 於 畎畝 之中 。
天下 之 士 多 就 之 者 , 帝 將 胥 天下 而 遷 之 焉 。
為 不 順 於 父母 , 如 窮人 無 所 歸 。
天下 之 士 悅 之 , 人 之 所 欲 也 , 而 不足以 解 憂 ; 好色 , 人 之 所 欲 , 妻帝 之 二 女 , 而 不足以 解 憂 ; 富 , 人 之 所 欲 , 富有 天下 , 而 不足以 解 憂 ; 貴 , 人 之 所 欲 , 貴 為 天子 , 而 不足以 解 憂 。
人 悅 之 、 好色 、 富貴 , 無足以 解憂 者 , 惟 順於 父母 , 可以 解 憂 。
人 少 , 則 慕 父母 ; 知 好色 , 則 慕 少艾 ; 有 妻子 , 則 慕 妻子 ; 仕 則 慕 君 , 不得 於 君 則 熱中 。
大孝 終身 慕 父母 。
五十 而 慕 者 , 予 於 大舜 見 之 矣 。 」
二萬 章 問 曰 : 「 詩 云 : 『 娶妻 如 之 何 ?
必 告 父母 。
』 信 斯 言 也 , 宜 莫如 舜 。
舜 之 不 告 而 娶 , 何 也 ?
」 孟子 曰 : 「 告 則 不得 娶 。
男女 居室 , 人 之 大倫 也 。
如 告 , 則 廢 人 之 大倫 , 以 懟 父母 , 是以 不 告 也 。 」
萬章 曰 : 「 舜 之 不 告 而 娶 , 則 吾 既 得 聞命 矣 ; 帝 之 妻 舜 而 不 告 , 何 也 ?
」 曰 : 「 帝 亦 知 告 焉 則 不 得 妻 也 。 」
萬章 曰 : 「 父母 使 舜 完 廩 , 捐 階 , 瞽 瞍 焚 廩 。
使 浚 井 , 出 , 從而 揜 之 。
象 曰 : 『 謨 蓋 都 君 咸 我 績 。
牛 羊 父母 , 倉廩 父母 , 干戈 朕 , 琴 朕 , 弤 朕 , 二嫂 使 治 朕 棲 。
』 象 往 入 舜 宮 , 舜 在 床 琴 。
象 曰 : 『 鬱 陶 思 君 爾 。
』 忸怩 。
舜 曰 : 『 惟 茲 臣 庶 , 汝 其 于 予 治 。
』 不 識 舜 不 知 象 之 將 殺 己 與 ?
」 曰 : 「 奚 而 不 知 也 ?
象 憂 亦 憂 , 象 喜 亦 喜 。 」
曰 : 「 然 則 舜 偽 喜 者 與 ?
」 曰 : 「 否 。
昔者 有 饋 生 魚 於 鄭子 產 , 子 產 使 校人 畜 之 池 。
校 人 烹 之 , 反 命 曰 : 『 始 舍 之 圉圉 焉 , 少 則 洋洋 焉 , 攸 然 而 逝 。
』 子 產 曰 『 得 其 所 哉 !
得其所哉 !
』 校 人 出 , 曰 : 『 孰 謂 子 產 智 ?
予 既 烹 而 食 之 , 曰 : 得 其 所 哉 ?
得 其 所 哉 。
』 故 君子 可 欺 以 其 方 , 難 罔 以 非 其 道 。
彼 以 愛 兄 之 道 來 , 故 誠信 而 喜 之 , 奚 偽 焉 ?
」 三萬 章 問 曰 : 「 象日 以 殺 舜 為 事 , 立為 天子 , 則 放 之 , 何 也 ?
」 孟子 曰 : 「 封 之 也 , 或 曰 放 焉 。 」
萬章 曰 : 「 舜 流 共工 于 幽州 , 放 驩兜 于 崇山 , 殺 三苗 于 三 危 , 殛鯀 于 羽 山 , 四 罪 而 天下 咸 服 , 誅 不仁 也 。
象 至 不仁 , 封 之 有 庳 。
有 庳 之 人 奚罪 焉 ?
仁人 固 如是 乎 ?
在 他人 則 誅 之 , 在 弟 則 封 之 。 」
曰 : 「 仁人 之於 弟 也 , 不 藏怒 焉 , 不 宿怨 焉 , 親 愛 之 而已 矣 。
親 之 欲 其 貴 也 , 愛 之 欲 其 富 也 。
封 之 有 庳 , 富貴 之 也 。
身為 天子 , 弟 為 匹夫 , 可謂 親愛 之 乎 ?
」 問 或 曰 放 者 , 何謂 也 ?
」 曰 : 「 象 不得 有為 於 其 國 , 天子 使吏 治 其 國 , 而 納 其 貢稅 焉 , 故 謂 之 放 , 豈得 暴 彼 民 哉 ?
雖然 , 欲 常常 而 見 之 , 故 源源 而 來 。
『 不及 貢 , 以 政 接 于 有 庳 』 , 此 之 謂 也 。 」
四 咸 丘蒙 問 曰 : 「 語 云 : 『 盛德 之 士 , 君 不 得 而 臣 , 父 不得 而 子 。
』 舜 南面 而 立 , 堯 帥 諸侯 北面 而 朝 之 , 瞽瞍 亦 北面 而 朝 之 。
舜 見 瞽瞍 , 其 容 有 蹙 。
孔子 曰 : 『 於 斯時 也 , 天下 殆 哉 , 岌岌乎 !
』 不 識 此 語 誠然 乎 哉 ?
」 孟子 曰 : 「 否 。
此 非 君子 之 言 , 齊 東野 人 之 語 也 。
堯 老 而 舜 攝 也 。
堯典 曰 : 『 二十 有 八 載 , 放 勳 乃 徂 落 , 百姓 如 喪 考妣 , 三 年 , 四海 遏 密 八音 。
』 孔子 曰 : 『 天 無 二 日 , 民 無 二 王 。
』 舜 既 為 天子 矣 , 又 帥 天下 諸侯 以為 堯 三 年 喪 , 是 二 天子 矣 。 」
咸 丘蒙 曰 : 「 舜 之 不 臣 堯 , 則 吾 既 得 聞命 矣 。
詩 云 : 『 普天 之下 , 莫 非 王土 ; 率 土 之 濱 , 莫 非 王臣 。
』 而 舜 既 為 天子 矣 , 敢 問 瞽瞍 之 非 臣 , 如何 ?
」 曰 : 「 是 詩 也 , 非 是 之 謂 也 ; 勞於 王 事 , 而 不 得 養 父母 也 。
曰 : 『 此 莫非 王 事 , 我 獨 賢勞 也 。
』 故 說 詩 者 , 不 以 文 害辭 , 不 以 辭 害 志 。
以 意 逆 志 , 是 為 得 之 。
如 以 辭 而已 矣 , 雲 漢 之 詩 曰 : 『 周 餘 黎民 , 靡 有 孑遺 。
』 信 斯 言 也 , 是 周 無 遺民 也 。
孝子 之 至 , 莫大乎 尊親 ; 尊親 之 至 , 莫大乎 以 天下 養 。
為 天子 父 , 尊 之 至 也 ; 以 天下 養 , 養 之 至 也 。
詩 曰 : 『 永 言 孝 思 , 孝 思維 則 。
』 此 之 謂 也 。
書 曰 : 『 祗 載 見 瞽瞍 , 夔夔 齊 栗 , 瞽瞍 亦 允 若 。
』 是 為 父 不得 而 子 也 。 」
五萬 章 曰 : 「 堯 以 天下 與 舜 , 有 諸 ?
」 孟子 曰 : 「 否 。
天子 不能 以 天下 與 人 。 」
「 然 則 舜 有 天下 也 , 孰 與 之 ?
」 曰 : 「 天 與 之 。 」
「 天 與 之 者 , 諄諄然 命 之 乎 ?
」 曰 : 「 否 。
天 不 言 , 以 行 與 事 示 之 而已 矣 。 」
曰 : 「 以 行 與 事 示 之 者 如 之 何 ?
」 曰 : 「 天子 能 薦 人 於 天 , 不能 使 天 與 之 天下 ; 諸侯 能 薦 人 於 天子 , 不能 使 天子 與 之 諸侯 ; 大夫 能 薦 人 於 諸侯 , 不能 使 諸侯 與 之 大夫 。
昔者 堯 薦 舜 於 天 而 天 受 之 , 暴 之 於 民 而 民 受 之 , 故 曰 : 天 不 言 , 以 行 與 事 示 之 而已 矣 。 」
曰 : 「 敢問 薦 之 於 天 而 天 受 之 , 暴 之於 民 而 民 受 之 , 如何 ?
」 曰 : 「 使 之 主祭 而 百 神 享 之 , 是 天 受 之 ; 使 之 主事 而 事 治 , 百姓 安 之 , 是 民 受 之 也 。
天 與 之 , 人 與 之 , 故 曰 : 天子 不能 以 天下 與 人 。
舜 相 堯 二十 有 八 載 , 非 人 之 所 能 為 也 , 天 也 。
堯 崩 , 三 年 之 喪 畢 , 舜 避 堯 之 子 於 南河 之 南 。
天下 諸侯 朝覲 者 , 不 之 堯 之 子 而 之 舜 ; 訟 獄 者 , 不 之 堯 之 子 而 之 舜 ; 謳 歌 者 , 不 謳 歌 堯 之 子 而 謳 歌 舜 , 故 曰 天 也 。
夫 然後 之 中國 , 踐 天子 位 焉 。
而 居 堯 之 宮 , 逼 堯 之 子 , 是 篡 也 , 非 天 與 也 。
太誓 曰 : 『 天 視 自我 民 視 , 天 聽 自我 民 聽 』 , 此 之 謂 也 。 」
六萬 章 問 曰 : 「 人 有 言 : 『 至於 禹 而 德 衰 , 不 傳 於 賢 而 傳 於 子 。
』 有 諸 ?
」 孟子 曰 : 「 否 , 不然 也 。
天 與 賢 , 則 與 賢 ; 天 與 子 , 則 與 子 。
昔者 舜 薦 禹 於 天 , 十 有 七 年 , 舜 崩 。
三 年 之 喪 畢 , 禹 避 舜 之 子 於 陽城 。
天下 之 民 從 之 , 若 堯 崩 之後 , 不 從 堯 之 子 而 從 舜 也 。
禹 薦 益於 天 , 七 年 , 禹 崩 。
三 年 之 喪 畢 , 益 避 禹 之 子 於 箕山 之 陰 。
朝覲 訟獄 者 不 之 益 而 之 啟 , 曰 : 『 吾 君 之 子 也 。
』 謳 歌者 不 謳 歌益 而 謳歌 啟 , 曰 : 『 吾 君 之 子 也 。
』 丹朱 之 不肖 , 舜 之 子 亦 不肖 。
舜 之 相 堯 , 禹 之 相 舜 也 , 歷年 多 , 施澤 於 民久 。
啟 賢 , 能 敬 承繼 禹 之 道 。
益 之 相 禹 也 , 歷年 少 , 施 澤 於 民 未 久 。
舜 、 禹 、 益 相去 久遠 , 其 子 之 賢 不 肖 , 皆 天 也 , 非 人 之 所 能 為 也 。
莫 之 為 而 為 者 , 天 也 ; 莫 之 致 而 至 者 , 命 也 。
匹夫 而 有 天下 者 , 德 必 若 舜 禹 , 而 又 有 天子 薦 之 者 , 故 仲尼 不 有 天下 。
繼世 以 有 天下 , 天 之 所 廢 , 必 若 桀紂 者 也 , 故 益 、 伊尹 、 周公 不 有 天下 。
伊尹 相 湯 以 王 於 天下 。
湯 崩 , 太 丁未 立 , 外 丙 二 年 , 仲壬 四 年 。
太甲 顛覆 湯 之 典 刑 , 伊尹 放 之 於 桐 。
三 年 , 太甲 悔過 , 自怨自艾 , 於 桐處 仁遷 義 ; 三 年 , 以 聽 伊尹 之 訓 己 也 , 復 歸 于 亳 。
周公 之 不 有 天下 , 猶 益 之於 夏 , 伊尹 之於 殷 也 。
孔子 曰 : 『 唐 虞 禪 , 夏 后 、 殷 、 周 繼 , 其 義 一 也 。
』 」 七萬 章 問 曰 : 「 人 有 言 『 伊尹 以 割 烹 要 湯 』 有 諸 ?
」 孟子 曰 : 「 否 , 不然 。
伊尹 耕 於 有 莘 之 野 , 而 樂 堯 舜 之 道 焉 。
非 其 義 也 , 非 其 道 也 , 祿 之 以 天下 , 弗 顧 也 ; 繫 馬 千 駟 , 弗 視 也 。
非 其 義 也 , 非 其 道 也 , 一 介 不 以 與 人 , 一介 不 以 取 諸 人 , 湯 使 人 以 幣 聘 之 , 囂囂然 曰 : 『 我 何 以 湯 之 聘幣 為 哉 ?
我 豈 若 處 畎畝 之中 , 由 是 以 樂 堯 舜 之 道 哉 ?
』 湯 三 使 往 聘 之 , 既 而 幡然 改 曰 : 『 與 我 處 畎畝 之中 , 由 是 以 樂 堯 舜 之 道 , 吾 豈 若 使 是 君 為 堯 舜 之 君 哉 ?
吾 豈 若 使 是 民 為 堯 舜 之 民 哉 ?
吾 豈 若 於 吾 身 親 見 之 哉 ?
天 之 生 此 民 也 , 使 先知 覺 後 知 , 使 先覺 覺 後 覺 也 。
予 , 天民 之 先覺 者 也 ; 予 將 以 斯 道 覺 斯 民 也 。
非 予 覺 之 , 而 誰 也 ?
』 思 天下 之 民 匹夫匹婦 有 不 被 堯 舜 之 澤 者 , 若 己 推 而 內 之 溝 中 。
其 自任 以 天下 之 重 如此 , 故 就 湯 而 說 之 以 伐 夏 救 民 。
吾 未 聞 枉己 而 正 人 者 也 , 況 辱 己 以 正 天下 者 乎 ?
聖人 之 行 不同 也 , 或 遠 或 近 , 或 去 或 不 去 , 歸 潔 其 身 而已 矣 。
吾 聞 其 以 堯 舜 之 道 要 湯 , 末 聞 以 割 烹 也 。
林氏 曰 : 「 以 堯 舜 之 道 要 湯 者 , 非 實 以 是 要 之 也 , 道 在 此 而 湯 之 聘 自來 耳 。
猶 子 貢 言 夫子 之 求 之 , 異乎 人 之 求 之 也 」 愚 謂 此 語 亦 猶 前 章 所 論 父 不 得 而 子 之 意 。
伊 訓 曰 : 『 天 誅 造 攻 自 牧宮 , 朕 載 自 亳 。
』 」 八萬 章 問 曰 : 「 或 謂 孔子 於 衛主 癰 疽 , 於 齊 主 侍 人 瘠 環 , 有 諸 乎 ?
」 孟子 曰 : 「 否 , 不然 也 。
好事 者 為 之 也 。
於 衛主 顏讎 由 。
彌子 之 妻 與 子路 之 妻 , 兄弟 也 。
彌子 謂 子路 曰 : 『 孔子 主 我 , 衛卿 可 得 也 。
』 子路 以 告 。
孔子 曰 : 『 有 命 。
』 孔子 進 以 禮 , 退 以 義 , 得 之 不得 曰 『 有 命 』 。
而 主 癰疽 與 侍人 瘠 環 , 是 無 義 無 命 也 。
孔子 悅 於 魯衛 , 遭 宋桓 司馬 將要 而 殺 之 , 微服 而 過 宋 。
是時 孔子 當 阨 , 主 司城 貞子 , 為 陳侯 周臣 。
吾 聞 觀 近臣 , 以 其 所 為 主 ; 觀 遠臣 , 以 其 所 主 。
若 孔子 主 癰疽 與 侍人 瘠 環 , 何以 為 孔子 ?
」 九萬 章 問 曰 : 「 或 曰 : 『 百里 奚 自鬻 於 秦 養 牲 者 , 五 羊 之 皮 , 食 牛 , 以 要 秦穆公 。
』 信 乎 ?
」 孟子 曰 : 「 否 , 不然 。
好事 者 為 之 也 。
百里 奚 , 虞 人 也 。
晉人 以 垂棘 之 璧 與 屈產 之 乘 , 假道 於 虞 以 伐 虢 。
宮 之 奇 諫 , 百里 奚 不 諫 。
知 虞公 之 不可 諫 而 去 , 之 秦 , 年 已 七十 矣 , , 曾 不 知 以 食 牛 干 秦穆公 之 為 汙 也 , 可 謂 智 乎 ?
不可 諫 而 不 諫 , 可謂 不智 乎 ?
知 虞公 之 將 亡 而 先 去 之 , 不 可謂 不智 也 。
時 舉 於 秦 , 知 穆公 之 可 與 有行 也 而 相 之 , 可謂 不智 乎 ?
相 秦 而 顯 其 君 於 天下 , 可 傳 於 後世 , 不 賢 而 能 之 乎 ?
自 鬻 以 成 其 君 , 鄉黨 自 好 者 不 為 , 而 謂 賢者 為 之 乎 ?
To hear audio for this text, and to learn the vocabulary sign up for a free LingQ account.
在 LingQ 上打开此课程
卷 之 五萬 章 上
Volume 50,000 Chapter 1
一萬 章 問 曰 : 「 舜 往 于 田 , 號 泣 于旻 天 , 何 為 其 號泣 也 ?
」 孟子 曰 : 「 怨慕 也 。 」
萬章 曰 : 「 父母 愛 之 , 喜 而 不忘 ; 父母 惡 之 , 勞 而 不 怨 。
然則 舜 怨 乎 ?
」 曰 : 「 長 息 問 於 公 明 高 曰 : 『 舜 往 于 田 , 則 吾 既 得 聞命 矣 ; 號 泣 于 旻 天 , 于 父母 , 則 吾 不 知 也 。
』 公 明 高 曰 : 『 是 非 爾 所 知 也 。
』 夫公 明 高 以 孝子 之 心 , 為 不若 是 恝 , 我 竭力 耕田 , 共 為 子職 而已 矣 , 父母 之 不 我 愛 , 於 我 何 哉 ?
帝 使 其 子 九 男 二 女 , 百官 牛 羊 倉廩 備 , 以 事 舜 於 畎畝 之中 。
天下 之 士 多 就 之 者 , 帝 將 胥 天下 而 遷 之 焉 。
為 不 順 於 父母 , 如 窮人 無 所 歸 。
天下 之 士 悅 之 , 人 之 所 欲 也 , 而 不足以 解 憂 ; 好色 , 人 之 所 欲 , 妻帝 之 二 女 , 而 不足以 解 憂 ; 富 , 人 之 所 欲 , 富有 天下 , 而 不足以 解 憂 ; 貴 , 人 之 所 欲 , 貴 為 天子 , 而 不足以 解 憂 。
人 悅 之 、 好色 、 富貴 , 無足以 解憂 者 , 惟 順於 父母 , 可以 解 憂 。
人 少 , 則 慕 父母 ; 知 好色 , 則 慕 少艾 ; 有 妻子 , 則 慕 妻子 ; 仕 則 慕 君 , 不得 於 君 則 熱中 。
大孝 終身 慕 父母 。
五十 而 慕 者 , 予 於 大舜 見 之 矣 。 」
二萬 章 問 曰 : 「 詩 云 : 『 娶妻 如 之 何 ?
必 告 父母 。
』 信 斯 言 也 , 宜 莫如 舜 。
舜 之 不 告 而 娶 , 何 也 ?
」 孟子 曰 : 「 告 則 不得 娶 。
男女 居室 , 人 之 大倫 也 。
如 告 , 則 廢 人 之 大倫 , 以 懟 父母 , 是以 不 告 也 。 」
萬章 曰 : 「 舜 之 不 告 而 娶 , 則 吾 既 得 聞命 矣 ; 帝 之 妻 舜 而 不 告 , 何 也 ?
」 曰 : 「 帝 亦 知 告 焉 則 不 得 妻 也 。 」
萬章 曰 : 「 父母 使 舜 完 廩 , 捐 階 , 瞽 瞍 焚 廩 。
使 浚 井 , 出 , 從而 揜 之 。
象 曰 : 『 謨 蓋 都 君 咸 我 績 。
牛 羊 父母 , 倉廩 父母 , 干戈 朕 , 琴 朕 , 弤 朕 , 二嫂 使 治 朕 棲 。
』 象 往 入 舜 宮 , 舜 在 床 琴 。
象 曰 : 『 鬱 陶 思 君 爾 。
』 忸怩 。
舜 曰 : 『 惟 茲 臣 庶 , 汝 其 于 予 治 。
』 不 識 舜 不 知 象 之 將 殺 己 與 ?
」 曰 : 「 奚 而 不 知 也 ?
象 憂 亦 憂 , 象 喜 亦 喜 。 」
曰 : 「 然 則 舜 偽 喜 者 與 ?
」 曰 : 「 否 。
昔者 有 饋 生 魚 於 鄭子 產 , 子 產 使 校人 畜 之 池 。
校 人 烹 之 , 反 命 曰 : 『 始 舍 之 圉圉 焉 , 少 則 洋洋 焉 , 攸 然 而 逝 。
』 子 產 曰 『 得 其 所 哉 !
得其所哉 !
』 校 人 出 , 曰 : 『 孰 謂 子 產 智 ?
予 既 烹 而 食 之 , 曰 : 得 其 所 哉 ?
得 其 所 哉 。
』 故 君子 可 欺 以 其 方 , 難 罔 以 非 其 道 。
彼 以 愛 兄 之 道 來 , 故 誠信 而 喜 之 , 奚 偽 焉 ?
」 三萬 章 問 曰 : 「 象日 以 殺 舜 為 事 , 立為 天子 , 則 放 之 , 何 也 ?
」 孟子 曰 : 「 封 之 也 , 或 曰 放 焉 。 」
萬章 曰 : 「 舜 流 共工 于 幽州 , 放 驩兜 于 崇山 , 殺 三苗 于 三 危 , 殛鯀 于 羽 山 , 四 罪 而 天下 咸 服 , 誅 不仁 也 。
象 至 不仁 , 封 之 有 庳 。
有 庳 之 人 奚罪 焉 ?
仁人 固 如是 乎 ?
在 他人 則 誅 之 , 在 弟 則 封 之 。 」
曰 : 「 仁人 之於 弟 也 , 不 藏怒 焉 , 不 宿怨 焉 , 親 愛 之 而已 矣 。
親 之 欲 其 貴 也 , 愛 之 欲 其 富 也 。
封 之 有 庳 , 富貴 之 也 。
身為 天子 , 弟 為 匹夫 , 可謂 親愛 之 乎 ?
」 問 或 曰 放 者 , 何謂 也 ?
」 曰 : 「 象 不得 有為 於 其 國 , 天子 使吏 治 其 國 , 而 納 其 貢稅 焉 , 故 謂 之 放 , 豈得 暴 彼 民 哉 ?
雖然 , 欲 常常 而 見 之 , 故 源源 而 來 。
『 不及 貢 , 以 政 接 于 有 庳 』 , 此 之 謂 也 。 」
四 咸 丘蒙 問 曰 : 「 語 云 : 『 盛德 之 士 , 君 不 得 而 臣 , 父 不得 而 子 。
』 舜 南面 而 立 , 堯 帥 諸侯 北面 而 朝 之 , 瞽瞍 亦 北面 而 朝 之 。
舜 見 瞽瞍 , 其 容 有 蹙 。
孔子 曰 : 『 於 斯時 也 , 天下 殆 哉 , 岌岌乎 !
』 不 識 此 語 誠然 乎 哉 ?
」 孟子 曰 : 「 否 。
此 非 君子 之 言 , 齊 東野 人 之 語 也 。
堯 老 而 舜 攝 也 。
堯典 曰 : 『 二十 有 八 載 , 放 勳 乃 徂 落 , 百姓 如 喪 考妣 , 三 年 , 四海 遏 密 八音 。
』 孔子 曰 : 『 天 無 二 日 , 民 無 二 王 。
』 舜 既 為 天子 矣 , 又 帥 天下 諸侯 以為 堯 三 年 喪 , 是 二 天子 矣 。 」
咸 丘蒙 曰 : 「 舜 之 不 臣 堯 , 則 吾 既 得 聞命 矣 。
詩 云 : 『 普天 之下 , 莫 非 王土 ; 率 土 之 濱 , 莫 非 王臣 。
』 而 舜 既 為 天子 矣 , 敢 問 瞽瞍 之 非 臣 , 如何 ?
」 曰 : 「 是 詩 也 , 非 是 之 謂 也 ; 勞於 王 事 , 而 不 得 養 父母 也 。
曰 : 『 此 莫非 王 事 , 我 獨 賢勞 也 。
』 故 說 詩 者 , 不 以 文 害辭 , 不 以 辭 害 志 。
以 意 逆 志 , 是 為 得 之 。
如 以 辭 而已 矣 , 雲 漢 之 詩 曰 : 『 周 餘 黎民 , 靡 有 孑遺 。
』 信 斯 言 也 , 是 周 無 遺民 也 。
孝子 之 至 , 莫大乎 尊親 ; 尊親 之 至 , 莫大乎 以 天下 養 。
為 天子 父 , 尊 之 至 也 ; 以 天下 養 , 養 之 至 也 。
詩 曰 : 『 永 言 孝 思 , 孝 思維 則 。
』 此 之 謂 也 。
書 曰 : 『 祗 載 見 瞽瞍 , 夔夔 齊 栗 , 瞽瞍 亦 允 若 。
』 是 為 父 不得 而 子 也 。 」
五萬 章 曰 : 「 堯 以 天下 與 舜 , 有 諸 ?
」 孟子 曰 : 「 否 。
天子 不能 以 天下 與 人 。 」
「 然 則 舜 有 天下 也 , 孰 與 之 ?
」 曰 : 「 天 與 之 。 」
「 天 與 之 者 , 諄諄然 命 之 乎 ?
」 曰 : 「 否 。
天 不 言 , 以 行 與 事 示 之 而已 矣 。 」
曰 : 「 以 行 與 事 示 之 者 如 之 何 ?
」 曰 : 「 天子 能 薦 人 於 天 , 不能 使 天 與 之 天下 ; 諸侯 能 薦 人 於 天子 , 不能 使 天子 與 之 諸侯 ; 大夫 能 薦 人 於 諸侯 , 不能 使 諸侯 與 之 大夫 。
昔者 堯 薦 舜 於 天 而 天 受 之 , 暴 之 於 民 而 民 受 之 , 故 曰 : 天 不 言 , 以 行 與 事 示 之 而已 矣 。 」
曰 : 「 敢問 薦 之 於 天 而 天 受 之 , 暴 之於 民 而 民 受 之 , 如何 ?
」 曰 : 「 使 之 主祭 而 百 神 享 之 , 是 天 受 之 ; 使 之 主事 而 事 治 , 百姓 安 之 , 是 民 受 之 也 。
天 與 之 , 人 與 之 , 故 曰 : 天子 不能 以 天下 與 人 。
舜 相 堯 二十 有 八 載 , 非 人 之 所 能 為 也 , 天 也 。
堯 崩 , 三 年 之 喪 畢 , 舜 避 堯 之 子 於 南河 之 南 。
天下 諸侯 朝覲 者 , 不 之 堯 之 子 而 之 舜 ; 訟 獄 者 , 不 之 堯 之 子 而 之 舜 ; 謳 歌 者 , 不 謳 歌 堯 之 子 而 謳 歌 舜 , 故 曰 天 也 。
夫 然後 之 中國 , 踐 天子 位 焉 。
而 居 堯 之 宮 , 逼 堯 之 子 , 是 篡 也 , 非 天 與 也 。
太誓 曰 : 『 天 視 自我 民 視 , 天 聽 自我 民 聽 』 , 此 之 謂 也 。 」
六萬 章 問 曰 : 「 人 有 言 : 『 至於 禹 而 德 衰 , 不 傳 於 賢 而 傳 於 子 。
』 有 諸 ?
」 孟子 曰 : 「 否 , 不然 也 。
天 與 賢 , 則 與 賢 ; 天 與 子 , 則 與 子 。
昔者 舜 薦 禹 於 天 , 十 有 七 年 , 舜 崩 。
三 年 之 喪 畢 , 禹 避 舜 之 子 於 陽城 。
天下 之 民 從 之 , 若 堯 崩 之後 , 不 從 堯 之 子 而 從 舜 也 。
禹 薦 益於 天 , 七 年 , 禹 崩 。
三 年 之 喪 畢 , 益 避 禹 之 子 於 箕山 之 陰 。
朝覲 訟獄 者 不 之 益 而 之 啟 , 曰 : 『 吾 君 之 子 也 。
』 謳 歌者 不 謳 歌益 而 謳歌 啟 , 曰 : 『 吾 君 之 子 也 。
』 丹朱 之 不肖 , 舜 之 子 亦 不肖 。
舜 之 相 堯 , 禹 之 相 舜 也 , 歷年 多 , 施澤 於 民久 。
啟 賢 , 能 敬 承繼 禹 之 道 。
益 之 相 禹 也 , 歷年 少 , 施 澤 於 民 未 久 。
舜 、 禹 、 益 相去 久遠 , 其 子 之 賢 不 肖 , 皆 天 也 , 非 人 之 所 能 為 也 。
莫 之 為 而 為 者 , 天 也 ; 莫 之 致 而 至 者 , 命 也 。
匹夫 而 有 天下 者 , 德 必 若 舜 禹 , 而 又 有 天子 薦 之 者 , 故 仲尼 不 有 天下 。
繼世 以 有 天下 , 天 之 所 廢 , 必 若 桀紂 者 也 , 故 益 、 伊尹 、 周公 不 有 天下 。
伊尹 相 湯 以 王 於 天下 。
湯 崩 , 太 丁未 立 , 外 丙 二 年 , 仲壬 四 年 。
太甲 顛覆 湯 之 典 刑 , 伊尹 放 之 於 桐 。
三 年 , 太甲 悔過 , 自怨自艾 , 於 桐處 仁遷 義 ; 三 年 , 以 聽 伊尹 之 訓 己 也 , 復 歸 于 亳 。
周公 之 不 有 天下 , 猶 益 之於 夏 , 伊尹 之於 殷 也 。
孔子 曰 : 『 唐 虞 禪 , 夏 后 、 殷 、 周 繼 , 其 義 一 也 。
』 」 七萬 章 問 曰 : 「 人 有 言 『 伊尹 以 割 烹 要 湯 』 有 諸 ?
」 孟子 曰 : 「 否 , 不然 。
伊尹 耕 於 有 莘 之 野 , 而 樂 堯 舜 之 道 焉 。
非 其 義 也 , 非 其 道 也 , 祿 之 以 天下 , 弗 顧 也 ; 繫 馬 千 駟 , 弗 視 也 。
非 其 義 也 , 非 其 道 也 , 一 介 不 以 與 人 , 一介 不 以 取 諸 人 , 湯 使 人 以 幣 聘 之 , 囂囂然 曰 : 『 我 何 以 湯 之 聘幣 為 哉 ?
我 豈 若 處 畎畝 之中 , 由 是 以 樂 堯 舜 之 道 哉 ?
』 湯 三 使 往 聘 之 , 既 而 幡然 改 曰 : 『 與 我 處 畎畝 之中 , 由 是 以 樂 堯 舜 之 道 , 吾 豈 若 使 是 君 為 堯 舜 之 君 哉 ?
吾 豈 若 使 是 民 為 堯 舜 之 民 哉 ?
吾 豈 若 於 吾 身 親 見 之 哉 ?
天 之 生 此 民 也 , 使 先知 覺 後 知 , 使 先覺 覺 後 覺 也 。
予 , 天民 之 先覺 者 也 ; 予 將 以 斯 道 覺 斯 民 也 。
非 予 覺 之 , 而 誰 也 ?
』 思 天下 之 民 匹夫匹婦 有 不 被 堯 舜 之 澤 者 , 若 己 推 而 內 之 溝 中 。
其 自任 以 天下 之 重 如此 , 故 就 湯 而 說 之 以 伐 夏 救 民 。
吾 未 聞 枉己 而 正 人 者 也 , 況 辱 己 以 正 天下 者 乎 ?
聖人 之 行 不同 也 , 或 遠 或 近 , 或 去 或 不 去 , 歸 潔 其 身 而已 矣 。
吾 聞 其 以 堯 舜 之 道 要 湯 , 末 聞 以 割 烹 也 。
林氏 曰 : 「 以 堯 舜 之 道 要 湯 者 , 非 實 以 是 要 之 也 , 道 在 此 而 湯 之 聘 自來 耳 。
猶 子 貢 言 夫子 之 求 之 , 異乎 人 之 求 之 也 」 愚 謂 此 語 亦 猶 前 章 所 論 父 不 得 而 子 之 意 。
伊 訓 曰 : 『 天 誅 造 攻 自 牧宮 , 朕 載 自 亳 。
』 」 八萬 章 問 曰 : 「 或 謂 孔子 於 衛主 癰 疽 , 於 齊 主 侍 人 瘠 環 , 有 諸 乎 ?
」 孟子 曰 : 「 否 , 不然 也 。
好事 者 為 之 也 。
於 衛主 顏讎 由 。
彌子 之 妻 與 子路 之 妻 , 兄弟 也 。
彌子 謂 子路 曰 : 『 孔子 主 我 , 衛卿 可 得 也 。
』 子路 以 告 。
孔子 曰 : 『 有 命 。
』 孔子 進 以 禮 , 退 以 義 , 得 之 不得 曰 『 有 命 』 。
而 主 癰疽 與 侍人 瘠 環 , 是 無 義 無 命 也 。
孔子 悅 於 魯衛 , 遭 宋桓 司馬 將要 而 殺 之 , 微服 而 過 宋 。
是時 孔子 當 阨 , 主 司城 貞子 , 為 陳侯 周臣 。
吾 聞 觀 近臣 , 以 其 所 為 主 ; 觀 遠臣 , 以 其 所 主 。
若 孔子 主 癰疽 與 侍人 瘠 環 , 何以 為 孔子 ?
」 九萬 章 問 曰 : 「 或 曰 : 『 百里 奚 自鬻 於 秦 養 牲 者 , 五 羊 之 皮 , 食 牛 , 以 要 秦穆公 。
』 信 乎 ?
」 孟子 曰 : 「 否 , 不然 。
好事 者 為 之 也 。
百里 奚 , 虞 人 也 。
晉人 以 垂棘 之 璧 與 屈產 之 乘 , 假道 於 虞 以 伐 虢 。
宮 之 奇 諫 , 百里 奚 不 諫 。
知 虞公 之 不可 諫 而 去 , 之 秦 , 年 已 七十 矣 , , 曾 不 知 以 食 牛 干 秦穆公 之 為 汙 也 , 可 謂 智 乎 ?
不可 諫 而 不 諫 , 可謂 不智 乎 ?
知 虞公 之 將 亡 而 先 去 之 , 不 可謂 不智 也 。
時 舉 於 秦 , 知 穆公 之 可 與 有行 也 而 相 之 , 可謂 不智 乎 ?
相 秦 而 顯 其 君 於 天下 , 可 傳 於 後世 , 不 賢 而 能 之 乎 ?
自 鬻 以 成 其 君 , 鄉黨 自 好 者 不 為 , 而 謂 賢者 為 之 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