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Χρησιμοποιούμε cookies για να βελτιώσουμε τη λειτουργία του LingQ. Επισκέπτοντας τον ιστότοπο, συμφωνείς στην πολιτική για τα cookies.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一百五回:武侯預伏錦囊計,魏主拆取承露盤

第一百五 回 :武侯 預伏 錦囊 計 ,魏主 拆取 承露盤

卻說 楊儀 聞報 前路 有兵 攔截 , 忙 令人 哨探 , 回報 說 魏 延燒 絕 棧道 , 引兵 攔路 。 儀大 驚 曰 :「 丞相 在 日 , 料 此人 久後必 反 , 誰 想 今日 果然如此 。 今斷 吾 歸路 , 當 復 如何 ? 」 費褘 曰 :「 此人 必先 投奏 天子 , 誣吾等 造反 , 故燒絕 棧道 , 阻遏 歸路 。 吾 等 亦 當表奏聞 天子 , 陳 魏延 反情 , 當 後圖 之 。 姜維 曰 :「 此間 有 一 小徑 , 名 槎 山 , 雖 崎嶇 險峻 , 可以 抄出 棧道 之後 。 一面 寫表秦 聞天子 , 一面 將 人馬 望 槎 山 小路 進發 。」

且說 後主 在 成都 , 寢食不安 , 動止 不寧 ; 後 作 一夢 , 夢見 成都 錦屏 山崩 倒 ; 遂 驚覺 , 坐而待旦 , 聚集 文武 入朝 圓夢 。 譙周 曰 :「 臣 昨夜 仰觀 天文 , 見 一星 , 赤色 , 光芒 有角 , 自 東北 落於 西南 , 主 丞相 有大 凶之事 。 今 陛下 夢 山崩 , 正應 此兆 。 後主 愈加 驚怖 。 忽 報 李福到 , 後主 急召入 問之 。 福 頓首 泣奏 丞相 已亡 ; 將 丞相 臨終 言語 , 細述 一遍 ,。

後主 聞言 大哭 曰 :「 天喪 我 也 ! 」 哭 倒 於 龍床 之上 。 侍臣扶 入 後宮 。 吳太后 聞 之 , 亦 放聲大哭 不已 。 多官 無不 哀慟 , 百姓 人人 涕泣 。 後主 連日 傷感 , 不能 設朝 。 忽報 魏延 表奏 楊儀 造反 , 群臣 大駭 , 入宮 啟奏 後主 。 時 吳太后 亦 在 宮中 。 後主 聞奏 大驚 , 命 近臣 讀 魏延表 。 其略 曰 :

征西 大將軍 南鄭侯 臣 魏延 , 誠惶誠恐 , 頓首 上 言 : 楊儀 自 總兵 權 , 率眾 造反 , 劫 丞 相 靈柩 , 欲 引 敵人 入境 。 臣 先 燒絕 棧道 , 以兵 守禦 。 謹此 奏聞 。

讀畢 , 後主 曰 :「 魏延乃 勇將 , 足 可 拒 楊儀 等眾 , 何故 燒絕 棧道 ? 」 吳太后 曰 :「 嘗聞 先帝 有言 , 孔明 識魏 延腦 後 有 反骨 , 每欲 斬 之 ; 因憐 其勇 , 故姑 留用 。 今彼奏 楊儀 等 造反 , 未 可 輕信 。 楊儀 乃 文人 , 丞相 委以 長史 之任 , 必其人 可用 。 今其人 可用 。 今日 若 聽 此 一面之詞 , 楊儀 等 必 投魏 矣 。 此事 當 深慮 遠議 , 不可造次 。 』 眾管 官正 商議 間 忽 報長 史楊儀 , 有 緊急 表到 。 近臣 拆表讀 曰 :

長史 綏 軍 將軍 臣 楊儀 , 誠惶誠恐 , 頓首 謹表 : 丞相 臨終 , 將 大事 委 於 臣 , 照 依舊 制 不敢 變更 , 使 魏延斷 後 , 姜維 次之 。 今魏 延不遵 丞相 遺語 , 自提 本部 人馬 . 先入 漢中 , 放火燒 斷 棧道 , 劫 丞相 靈車 , 謀為 不軌 。 變起 倉卒 , 謹飛章 奏聞 。

太后 聽 畢 , 問 :「 卿 等 所見 若何 ? 」 蔣琬奏 曰 :「 以臣 愚見 : 楊儀 為 人 雖 稟性 過急 , 不能 容物 , 至於 籌度 糧草 , 參贊 軍機 , 與 丞相 辦事 多時 , 今 丞相 臨終 , 委以 大事 , 決 非背 反之 人 。 魏 延平 日恃 功務高 , 人皆下 之 。 儀獨 不 假借 , 延 心懷 恨 。 今見 儀 總兵 , 心 中 不服 , 故燒 棧道 , 斷 其 歸路 , 又 誣奏 而 圖 陷害 。 臣 願將 全家 良賤 , 保楊儀 不 反 , 實不 敢保 魏延 。」 董允 亦 奏 曰 :「 魏延 自恃 功 高 , 常有 不平 之心 , 口出怨言 。 向 所以 不即 反 者 , 懼 丞相 耳 。 今 丞相 新亡 , 乘機 為 亂 , 勢所必然 。 若 楊儀 才幹 敏達 , 為 丞相 所 任用 , 必 不 背反 。」 後主 曰 :「 若魏延 果反 , 當用 何策 禦 之 ? 」 蔣琬 曰 :「 丞相 素疑 此人 , 必 有 遺計 授與 楊儀 。 若儀 無恃 , 安 能 退入 谷口 乎 ? 延必 中計 矣 。 陛下 寬心 。」

不多時 , 魏延 又 表至 , 告稱 楊儀 反 了 。 正覽表 之間 , 楊儀 又 表到 , 奏稱 魏延背 反 。 二人 接連 具表 , 各 陳 是非 。 忽 報費 褘 到 。 後主 召入 , 褘 細奏 魏延 反情 。 後主 曰 :「 若 如 此 , 且令 董允假 節釋 勸 , 用 好言 撫慰 。」 允奉 詔而去 。

卻說 魏 延燒 斷 棧道 , 屯兵 南谷 , 把住 隘口 , 自以 為 得計 ; 不想 楊儀 、 姜維 星夜 引兵 抄到 南谷 之後 。 儀恐 漢中 有失 , 令 先鋒 何平引 三千 兵 先行 。 儀同 姜維 等 引兵 扶柩 望漢中 而來 。

且說 何 平引兵 逕 到 南 谷 之後 , 擂鼓 吶喊 。 哨 馬飛報 魏延 , 說 楊 儀令 先鋒 何 平引兵 自 槎 山 小路 抄來 搦 戰 。 延大怒 , 急 披挂 上馬 , 提刀 引兵 來 迎 。 雨陣 對圓 , 何平 出馬 大罵 曰 :「 反賊 魏 延安 在 ? 」 延亦罵 曰 :「 汝助 楊儀 造反 , 何敢 罵 我 ! 」 平 叱 曰 :「 丞相 新亡 , 骨肉未寒 , 汝焉敢 造反 ! 」 乃 揚鞭 指川兵 曰 :「 汝 等 軍士 , 皆 是 西川之 人 , 川中 多 有 父母 妻子 , 兄弟 親朋 。 丞相 在 日 , 不曾 薄待 汝 等 , 今 不可 助 反賊 , 宜 各 回家 鄉 , 聽候 賞 賜 。」 眾軍 聞言 , 大喊 一聲 , 散 去 大半 。 延大怒 , 揮刀 縱馬 , 直取 何平 。 平挺槍 來 應迎 。 戰不數合 , 平 詐敗 而 走 , 延 隨後 趕來 。 眾軍 弓弩 齊發 , 延撥 馬 而 回 。 見眾 軍 紛紛 潰散 , 延轉怒 , 拍馬 趕上 , 殺 了 數人 ; 卻 只 止遏 不住 ; 只有 馬岱 所領 三百 人不動 。 延謂 岱 曰 :「 公 真心 助 我 , 事成之後 , 決不 相負 。」 遂 與 馬岱 追殺 何平 。 平引兵 飛走 而 去 。 魏延 收聚 殘 軍 , 與 馬岱 商議 曰 :「 我 等 投魏 , 若何 ? 」 岱 曰 :「 將軍 之 言 , 不智 甚 也 : 大丈 夫 何不 自圖 霸業 , 乃輕 屈膝 於 人 耶 ? 吾 觀 將軍 智勇足 備 , 兩川 之士 , 誰 敢 抵敵 ? 吾 誓同 將軍 先取 漢中 , 隨後 進攻 兩川 。」

延大喜 , 遂 同 馬岱 引兵 直取 南鄭 。 姜維 在 南鄭 城上 , 見 魏延 、 馬岱 耀武揚威 , 蜂擁 而來 。 維急令 拽 起 弔 橋 。 延 、 岱 二人 , 大叫 :「 早降 ! 」 姜維令 人請 楊儀 商議 曰 :「 魏 延 勇猛 , 更 兼 馬岱 相助 , 雖然 軍少 , 何計 退 之 ? 」 儀 曰 :「 丞相 臨終 , 遺一 錦囊 , 囑 曰 :『 若魏延 造反 , 臨城 對敵 之時 , 方可 開拆 , 便 有 斬 魏延之 計 。 』 今當 取出 一看 。」 遂 出 錦囊 拆封 看時 , 題 曰 :「 待 與 魏延 對敵 , 馬上 方許 拆開 。」 維 大喜 曰 :「 既 丞相 有戒 約 , 長史 可 收執 。 吾 先 引兵 出城 , 列為 陣勢 , 公可 便 來 。」 姜維 披挂 上馬 , 綽槍 在手 ; 引三 千軍 , 開 了 城門 , 一齊 衝出 , 鼓聲 大 震 , 列成 陣勢 。 維挺槍 立馬 於 門旗 之下 , 高聲 大罵 曰 :「 反賊 魏延 ! 丞相 不曾 虧 汝 , 今日 如何 背反 ? 」 延 橫刀 勒馬 而言 曰 :「 伯約 , 不干 你 事 。 只教 楊儀 來 ! 」 儀在 門旗影 裏 , 拆開 錦囊 視 之 , 如此 如此 。 儀 大喜 , 輕騎 而 出 , 立馬 陣前 , 手指 魏延 而 笑 曰 :「 丞相 在 日 , 知汝久後必 反 , 教 我 提備 , 今果 應其言 。 汝敢 在 馬上連 叫 三聲 『 誰 敢 殺 我 』, 便是 真 大丈夫 ; 吾 就 獻 漢中 城池 與 汝 。 延 大笑 曰 :「 楊儀 匹夫 聽著 ! 若 孔明 在 日 , 吾 尚懼 他 三分 ; 他 今 已亡 , 天下 誰 敢 敵我 ? 休道 連叫 三聲 , 便 叫 三萬 聲 , 亦 有 何難 ? 」 遂 提刀 按 轡 , 於 馬上 大叫 曰 :「 誰 敢 殺 我 ? 」 一聲 未 畢 , 腦後一人 厲聲 而應 曰 :「 吾 敢 殺 你 ! 」 手起刀落 , 斬 魏延 於 馬 下 。 眾皆 駭然 。 斬魏 延者 , 乃 馬岱 也 。 原來 孔明 臨終 之時 , 授 馬岱 以密計 , 只待 魏延 喊叫 時 , 便 出其不意 斬 之 ; 當日 楊儀 讀罷 錦囊 計策 , 已知 伏下 馬岱 在 彼 , 故 依計 而行 , 果然 殺 了 魏延 。 後人 有 詩曰 :

諸葛 先機 識 魏延 , 已知 日後 反 西川 。 錦囊 遺計人 難料 , 卻 見 成功 在 馬 前 。

卻說 董允 未及 到 南鄭 , 馬岱 已 殺 了 魏延 , 與 姜維合兵 一處 。 楊儀 具表 星夜 奏聞 後主 。 後主 降旨 曰 :「 既 已 明正其 罪 , 仍念 前功 , 賜 棺槨 葬 之 。」 楊儀 等 扶 孔明 靈柩 到 成都 , 後主 引 文武 官僚 , 盡 皆 挂孝 , 出 城 二十里 迎接 。 後主 放聲大哭 。 上 至 公卿 大夫 , 下及 山林 百姓 , 男女老幼 , 無不 痛哭 , 哀聲 震地 。 後主 命 扶柩 入 城 , 停 於 丞相 府 中 。 其子 諸 葛瞻 守孝 居喪 。

後主 還朝 , 楊儀 自 縳 請罪 。 後主 令 近臣 去 其 縳 曰 :「 若非 卿 能 依 丞相 遺教 , 靈柩 何 日得 歸 , 魏延 如何 得滅 。 大事 保全 , 皆 卿 之力 也 。」 遂加 楊儀 為 中 軍師 。 馬岱 有 討逆 之 功 , 即以 魏延之 爵爵 之 。

儀 呈 上 孔明 遺表 。 後主 覽 畢 , 大哭 , 降旨 卜地 安葬 。 費褘奏 曰 :「 丞相 臨終 , 命葬 於定軍 山 , 不用 牆垣 磚石 , 亦 不用 一切 祭物 。」 後 主從 之 。 擇本 年 十月 吉日 , 後主 自送 靈柩 至 定軍山 安葬 。 後主 降詔致 祭 , 諡號 忠 武侯 ; 令建廟 於 沔陽 , 四時 享祭 。 後 杜工部 有詩 曰 :

丞相 祠堂 何處尋 , 錦官城 外 柏森森 。 映階 碧草 自 春色 , 隔葉 黃鸝 空好音 。 三顧 頻煩 天下 計 , 兩朝 開濟 老臣 心 。 出師 未捷 身先 死 , 長 使 英雄 淚滿襟 !

又 杜工部 詩曰 :

諸葛 大名 垂 宇宙 , 宗臣 遺像 肅清 高 。 三分 割據 紆 籌策 , 萬古 雲霄 一 羽毛 。 伯仲之間 見 伊呂 , 指揮若定 失蕭 曹 。 運移 漢祚 終難 復 , 志決 身殲 軍務 勞 。

卻說 後主 回到 成都 , 忽 近臣 奏 曰 :「 邊庭 報來 , 東吳 令全 綜引兵 數萬 , 屯 於 巴丘 界 口 , 未知 何意 。」 後主 驚 曰 :「 丞相 新亡 , 東吳 負盟 侵界 , 如之奈何 ? 」 蔣琬奏 曰 :「 臣 敢保 王平 、 張嶷 引兵 數萬 屯 於 永安 , 以防不測 。 陛下 再命 一人 去 東吳 報喪 , 以探 其動 靜 。」 後主 曰 :「 須得 一舌辯 之士 為 使 。」 一人 應聲 而出 曰 :「 微臣 願往 。」 眾視 之 , 乃 南陽 安眾 人 , 姓宗 , 名預 , 字德 豔 , 官任 參軍 右 中郎將 。 後主 大喜 , 即命宗 預往 東吳 報喪 , 兼探 虛實 。

宗預 領命 , 逕 到 金陵 , 入見 吳主孫 權 。 禮畢 , 只見 左右 人皆著 素衣 。 權 作色 而言 曰 :「 吳 、 蜀 已 為 一家 , 卿主 何故 而 增白 帝之守 也 ? 」 預曰 :「 臣 以 為 東益 巴丘 之戍 , 西 增白 帝之守 , 皆 事勢 宜然 , 俱 不足以 相問 也 。」 權笑 曰 :「 卿 不亞於 鄧芝 。」 乃謂 宗預 曰 :「 朕 聞 諸葛丞相 歸天 , 每日 流涕 , 令 官僚 盡 皆 挂孝 。 朕 恐魏 人 乘 喪取 蜀 , 故增 巴丘 守兵 萬人 , 以為 救援 , 別 無 他 意 也 。」 預 頓首 拜謝 。 權曰 :「 朕 既 許以 同盟 , 安有 背義 之理 ? 」 預曰 :「 天子 因 丞相 新亡 , 特命 臣來 報喪 。」 權遂 取金 鈚 箭 一技折 之 , 設誓 曰 :「 朕 若 負前盟 , 子孫 絕滅 ! 」 又 命 使 齎 香帛 奠儀 , 入川 致 祭 。

宗預 拜辭 吳主 , 同吳 使還 成都 , 入見 後主 , 奏 曰 :「 吳 主因 丞相 新亡 , 亦 自 流涕 , 令 群臣 皆 挂孝 。 其益兵 巴丘 者 , 恐魏 人 乘虛而入 , 別 無異 心 。 今 折箭 為 誓 , 並不 背盟 。 」 後主 大喜 , 重賞 宗預 , 厚待 吳使 去 訖 。 遂 依 孔明 遺言 , 加 蔣琬為 丞相 大將軍 , 錄 尚書 事 ; 加費 褘 為 尚書令 , 同理 丞相 事 ; 加 吳懿為 車騎 將軍 , 假節督 漢中 ; 姜維為 輔漢 將軍 平 襄侯 , 總督 諸處 人馬 , 同 吳懿出 屯 漢中 , 以防 魏兵 ; 其餘 將校 , 各 依舊 職 。

楊儀 自以 為 年 宦 先於 蔣琬 , 而位 出琬下 ; 且 自恃 功 高 , 未有 重賞 , 口出怨言 , 謂費 褘 曰 :「 昔日 丞相 初亡 , 吾 若將 全師 投魏 , 寧當 寂寞 如此 耶 ! 」 費褘乃將 此言 具表密 奏 後主 。 後主 大怒 , 命將 楊儀 下獄 勘問 , 欲 斬 之 。 蔣琬奏 曰 :「 儀 雖 有罪 , 但 日前 隨 丞相 多立 功勞 , 未 可 斬 也 , 當廢為 庶人 。」 後 主從 之 , 遂 貶 楊儀 赴 漢中 嘉郡 為民 。 儀 羞慚 自 刎 而 死 。

蜀 漢建興 十三年 , 魏主曹 叡 青龍 三夫 , 吳主孫 權 嘉禾 四年 , 三國 各 不 興兵 。 單說 魏 主 封司馬懿 為 太尉 , 總督 軍馬 , 安鎮 諸邊 。 懿 拜謝 回 洛陽 去 訖 。 魏主 在 許昌 , 大興土木 , 建蓋 官殿 ; 又 於 洛陽 造 朝陽 殿 、 太極 殿 、 築 總章 觀 : 俱高 十丈 ; 又 立崇華殿 、 青霄閣 、 鳳凰 樓 、 九龍 池 , 命 博士 馬 鈞 監造 , 極其 華麗 : 雕梁 華棟 , 碧瓦 金磚 , 光輝 耀日 。 選天 下 巧匠 三萬餘 人 , 民夫 三十餘萬 , 不分晝夜 而造 。 民力 疲困 , 怨聲 不 絕 。

叡 又 降旨 起 土木 於 芳 林園 , 使 公卿皆 負土 樹木 於 其中 。 司徒 董尋 上表 切諫 曰 : 伏 自 建安 以來 , 野戰 死亡 , 或 門殫戶盡 ; 雖有 存者 , 遺孤 老弱 : 若今 宮室 狹小 , 欲 廣大 之 , 猶宜 隨時 , 不妨 農務 , 況作 無益 之物乎 ? 陛下 既尊 群臣 , 顯以 冠冕 , 被 以文 繡 , 載以 華輿 , 所以 異於 小人 也 , 今 又 使 負木 擔土 , 沾體塗足 , 毀國 之光 , 以崇 無益 : 其 無謂 也 。 孔子 云 :『 君 使臣 以禮 , 臣事君 以忠 。 』 無忠 無禮 , 國 何以 立 ? 臣 知言 出必 死 ; 而 自 比 於 牛之一毛 , 生 既 無益 , 死 亦 無損 。 秉筆 流涕 , 心 與 世辭 。 臣 有 八子 , 臣 死 之後 , 累 陛下 矣 。 不勝 戰慄 待命 之 至 !

叡 覽 表怒 曰 :「 董尋 不怕死 耶 ! 」 左右 奏請 斬 之 。 叡 曰 :「 此人 素有 忠義 , 今且 廢 為 庶人 。 再有 妄言 者 必 斬 ! 」 時有 太子 舍人 張茂 , 字彥 材 , 亦 上表 切諫 , 叡 命 斬 之 。」 即日 召馬鈞問 曰 :「 朕 建 高臺 峻閣 , 欲 與 神仙 往來 , 以求 長生不老 之方 。」 鈞 奏 曰 :「 漢朝 二十四 帝 , 惟武帝 享國 最 久 , 壽算極 高 ,, 蓋 因服 天上 日精 月華 之氣 也 : 嘗 於長安 宮中 , 建 柏梁臺 ; 臺上 立一銅人 , 手 捧 一盤 , 名曰 『 承露盤 』, 接三 更 北斗 所降 沆瀣 之 水 , 其 名曰 『 天漿 』, 又 日 『 甘露 。 』 取此 水用 美玉 為屑 , 調和 服之 , 可以 返老還童 。 」 叡 大喜 曰 :「 汝今 可引 人夫 星夜 至 長安 , 拆取 銅人 , 移置 芳 林園 中 。」

鈞 領命 , 引 一萬 人至 長安 , 命 周圍 搭起 木架 , 上 柏梁臺 去 。 不 移 時間 , 五千 人連繩 引索 , 旋環 而 上 。 那 柏梁臺 高 二十丈 , 銅柱 圓十圍 。 馬 鈞 教先 拆銅人 。 多人 併力 拆下 銅 人來 , 只見 銅 人 眼中 潸然淚下 。 眾皆大驚 。 忽然 臺 邊 一陣 狂風 起處 , 飛砂走石 , 急若驟 雨 ; 一 聲響 喨 , 就 如 天崩地裂 : 臺 傾柱 倒 , 壓死 千餘 人 。 鈞 取銅人 及 金盤 回 洛陽 , 入見 魏主 , 獻上 銅 人 、 承露盤 。 魏主問 曰 :「 銅柱 安在 ? 」 鈞 奏 曰 :「 柱重 百萬斤 , 不能 運 至 。」 叡 令將 銅柱 打碎 , 運來 洛陽 , 鑄成 兩個 銅 人 , 號為 『 翁仲 』 列於 司馬 門外 ; 又 鑄 銅 龍鳳 兩個 ; 龍高 四丈 , 鳳高 三丈 餘 , 一立 在 殿 前 。 又 於 上林苑 中 , 種奇 花異木 , 蓄養 珍禽 怪獸 。 少傳 楊 阜 上表 諫 曰 :

臣聞堯 尚茅茨 , 而 萬國 安居 ; 禹卑 宮室 , 而 天下 樂業 ; 及至 殷 、 周 , 或堂 崇 三尺 , 度 以九筵 耳 : 古之 聖帝明王 , 未有 以 宮室 高麗 , 以 凋敝 百姓 之 財力 者 也 。 桀作 璇 室象 廊 , 紂 為 傾宮 鹿 臺 , 致喪 社稷 。 楚靈 以築 章華 而 身受 其禍 。 秦始皇 作 阿房宮 而 殃及 其子 , 天 下 背叛 , 二世 而滅 。 夫不度 萬民 之力 , 以 從 耳目 之欲 , 未有 不 亡者 也 。 陛下 當以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為 法 , 以桀 、 紂 、 秦 、 楚為 誠 , 而 乃 自暇 自逸 , 惟 宮室 是 飾 , 必有 危 亡之禍 矣 。 君作 元首 , 臣 為 股肱 , 存亡 一體 , 得失 同 之 。 臣 雖 駑怯 , 敢 忘 諍臣 之義 ? 言 不切 至 , 不足以 感 陛下 : 謹 叩 棺 沐浴 , 伏候 重 誅 。

表上 , 叡 不省 , 只 催督馬鈞 建造 高臺 , 安置 銅 人 、 承露盤 。 又 降旨 廣選 天下 美女 , 入芳 林園 中 。 眾官 紛紛 上表 諫諍 : 叡 俱 不 聽 。

卻說 曹叡 之后 毛氏 , 乃 河內 人 也 ; 先年 叡 為 平原 王時 , 最相 恩愛 ; 及 即 帝位 , 立為 后 ; 後 叡 因寵 郭夫人 , 毛后 失寵 。 郭夫人 美而慧 , 叡 甚 嬖 之 , 每日 取樂 , 月餘 不出 宮 闥 。 是 歲 春 三月 , 芳 林園 中 百花 爭放 , 叡 同 郭夫人 到 園中 賞玩 飲酒 。 郭夫人 曰 :「 何不 請皇 后 同樂 ? 」 叡 曰 :「 若 彼 在 , 朕 涓滴 不能 下咽 也 。」 遂 傳諭 宮娥 , 不許 令毛后 知道 。 毛 后見 叡 月餘 不 入 正宮 , 是 日 引 十餘 宮 人 , 來翠花 樓上 消遺 , 只 聽 得 樂聲 嘹亮 , 乃問 曰 : 「 何處 奏樂 ? 」 一 宮官 啟曰 :「 乃 聖上 與 郭夫人 於 御花園 中 賞花 飲酒 。」 毛后 聞 之 , 心 中 煩惱 , 回宮 安歇 。 次日 , 毛后 乘 小車 出宮 遊玩 , 正迎 見 叡 於 曲廊 之間 , 乃笑 日 :「 陛 下 昨 遊北園 , 其樂 不 淺 也 ! 」 叡 大怒 , 即令 擒 昨日 侍奉 諸人到 , 叱 曰 :「 昨 遊北園 , 朕 禁 左右 不許 使 毛后 知道 , 何得 又 宣露 ! 」 喝令 宮官 將諸 侍奉 人盡 斬 之 。 毛后 大驚 , 回車 至宮 , 叡 即 降 詔賜 毛皇后 死 , 立 郭夫人 為 皇后 。 朝臣 莫敢 諫者 。

忽 一日 , 幽州 刺史 毋 邱儉 上表 , 報稱 遼東 公孫淵 造反 , 自號 為 燕王 , 改 元紹漢 元年 , 建 宮殿 , 立宮職 , 興兵 入寇 , 搖動 北方 。 叡 大驚 , 即聚 文武 官僚 , 商議 起兵 退淵之策 。 正是 : 纔 將 土木 勞 中國 , 又 見 干戈 起方外 。 未知 何以 禦 之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Learn languages from TV shows, movies, news, articles and more! Try LingQ for FREE

第一百五 回 :武侯 預伏 錦囊 計 ,魏主 拆取 承露盤

卻說 楊儀 聞報 前路 有兵 攔截 , 忙 令人 哨探 , 回報 說 魏 延燒 絕 棧道 , 引兵 攔路 。 儀大 驚 曰 :「 丞相 在 日 , 料 此人 久後必 反 , 誰 想 今日 果然如此 。 今斷 吾 歸路 , 當 復 如何 ? 」 費褘 曰 :「 此人 必先 投奏 天子 , 誣吾等 造反 , 故燒絕 棧道 , 阻遏 歸路 。 吾 等 亦 當表奏聞 天子 , 陳 魏延 反情 , 當 後圖 之 。 姜維 曰 :「 此間 有 一 小徑 , 名 槎 山 , 雖 崎嶇 險峻 , 可以 抄出 棧道 之後 。 一面 寫表秦 聞天子 , 一面 將 人馬 望 槎 山 小路 進發 。」

且說 後主 在 成都 , 寢食不安 , 動止 不寧 ; 後 作 一夢 , 夢見 成都 錦屏 山崩 倒 ; 遂 驚覺 , 坐而待旦 , 聚集 文武 入朝 圓夢 。 譙周 曰 :「 臣 昨夜 仰觀 天文 , 見 一星 , 赤色 , 光芒 有角 , 自 東北 落於 西南 , 主 丞相 有大 凶之事 。 今 陛下 夢 山崩 , 正應 此兆 。 後主 愈加 驚怖 。 忽 報 李福到 , 後主 急召入 問之 。 福 頓首 泣奏 丞相 已亡 ; 將 丞相 臨終 言語 , 細述 一遍 ,。

後主 聞言 大哭 曰 :「 天喪 我 也 ! 」 哭 倒 於 龍床 之上 。 侍臣扶 入 後宮 。 吳太后 聞 之 , 亦 放聲大哭 不已 。 多官 無不 哀慟 , 百姓 人人 涕泣 。 後主 連日 傷感 , 不能 設朝 。 忽報 魏延 表奏 楊儀 造反 , 群臣 大駭 , 入宮 啟奏 後主 。 時 吳太后 亦 在 宮中 。 後主 聞奏 大驚 , 命 近臣 讀 魏延表 。 其略 曰 :

征西 大將軍 南鄭侯 臣 魏延 , 誠惶誠恐 , 頓首 上 言 : 楊儀 自 總兵 權 , 率眾 造反 , 劫 丞 相 靈柩 , 欲 引 敵人 入境 。 臣 先 燒絕 棧道 , 以兵 守禦 。 謹此 奏聞 。

讀畢 , 後主 曰 :「 魏延乃 勇將 , 足 可 拒 楊儀 等眾 , 何故 燒絕 棧道 ? 」 吳太后 曰 :「 嘗聞 先帝 有言 , 孔明 識魏 延腦 後 有 反骨 , 每欲 斬 之 ; 因憐 其勇 , 故姑 留用 。 今彼奏 楊儀 等 造反 , 未 可 輕信 。 楊儀 乃 文人 , 丞相 委以 長史 之任 , 必其人 可用 。 今其人 可用 。 今日 若 聽 此 一面之詞 , 楊儀 等 必 投魏 矣 。 此事 當 深慮 遠議 , 不可造次 。 』 眾管 官正 商議 間 忽 報長 史楊儀 , 有 緊急 表到 。 近臣 拆表讀 曰 :

長史 綏 軍 將軍 臣 楊儀 , 誠惶誠恐 , 頓首 謹表 : 丞相 臨終 , 將 大事 委 於 臣 , 照 依舊 制 不敢 變更 , 使 魏延斷 後 , 姜維 次之 。 今魏 延不遵 丞相 遺語 , 自提 本部 人馬 . 先入 漢中 , 放火燒 斷 棧道 , 劫 丞相 靈車 , 謀為 不軌 。 變起 倉卒 , 謹飛章 奏聞 。

太后 聽 畢 , 問 :「 卿 等 所見 若何 ? 」 蔣琬奏 曰 :「 以臣 愚見 : 楊儀 為 人 雖 稟性 過急 , 不能 容物 , 至於 籌度 糧草 , 參贊 軍機 , 與 丞相 辦事 多時 , 今 丞相 臨終 , 委以 大事 , 決 非背 反之 人 。 魏 延平 日恃 功務高 , 人皆下 之 。 儀獨 不 假借 , 延 心懷 恨 。 今見 儀 總兵 , 心 中 不服 , 故燒 棧道 , 斷 其 歸路 , 又 誣奏 而 圖 陷害 。 臣 願將 全家 良賤 , 保楊儀 不 反 , 實不 敢保 魏延 。」 董允 亦 奏 曰 :「 魏延 自恃 功 高 , 常有 不平 之心 , 口出怨言 。 向 所以 不即 反 者 , 懼 丞相 耳 。 今 丞相 新亡 , 乘機 為 亂 , 勢所必然 。 若 楊儀 才幹 敏達 , 為 丞相 所 任用 , 必 不 背反 。」 後主 曰 :「 若魏延 果反 , 當用 何策 禦 之 ? 」 蔣琬 曰 :「 丞相 素疑 此人 , 必 有 遺計 授與 楊儀 。 若儀 無恃 , 安 能 退入 谷口 乎 ? 延必 中計 矣 。 陛下 寬心 。」

不多時 , 魏延 又 表至 , 告稱 楊儀 反 了 。 正覽表 之間 , 楊儀 又 表到 , 奏稱 魏延背 反 。 二人 接連 具表 , 各 陳 是非 。 忽 報費 褘 到 。 後主 召入 , 褘 細奏 魏延 反情 。 後主 曰 :「 若 如 此 , 且令 董允假 節釋 勸 , 用 好言 撫慰 。」 允奉 詔而去 。

卻說 魏 延燒 斷 棧道 , 屯兵 南谷 , 把住 隘口 , 自以 為 得計 ; 不想 楊儀 、 姜維 星夜 引兵 抄到 南谷 之後 。 儀恐 漢中 有失 , 令 先鋒 何平引 三千 兵 先行 。 儀同 姜維 等 引兵 扶柩 望漢中 而來 。

且說 何 平引兵 逕 到 南 谷 之後 , 擂鼓 吶喊 。 哨 馬飛報 魏延 , 說 楊 儀令 先鋒 何 平引兵 自 槎 山 小路 抄來 搦 戰 。 延大怒 , 急 披挂 上馬 , 提刀 引兵 來 迎 。 雨陣 對圓 , 何平 出馬 大罵 曰 :「 反賊 魏 延安 在 ? 」 延亦罵 曰 :「 汝助 楊儀 造反 , 何敢 罵 我 ! 」 平 叱 曰 :「 丞相 新亡 , 骨肉未寒 , 汝焉敢 造反 ! 」 乃 揚鞭 指川兵 曰 :「 汝 等 軍士 , 皆 是 西川之 人 , 川中 多 有 父母 妻子 , 兄弟 親朋 。 丞相 在 日 , 不曾 薄待 汝 等 , 今 不可 助 反賊 , 宜 各 回家 鄉 , 聽候 賞 賜 。」 眾軍 聞言 , 大喊 一聲 , 散 去 大半 。 延大怒 , 揮刀 縱馬 , 直取 何平 。 平挺槍 來 應迎 。 戰不數合 , 平 詐敗 而 走 , 延 隨後 趕來 。 眾軍 弓弩 齊發 , 延撥 馬 而 回 。 見眾 軍 紛紛 潰散 , 延轉怒 , 拍馬 趕上 , 殺 了 數人 ; 卻 只 止遏 不住 ; 只有 馬岱 所領 三百 人不動 。 延謂 岱 曰 :「 公 真心 助 我 , 事成之後 , 決不 相負 。」 遂 與 馬岱 追殺 何平 。 平引兵 飛走 而 去 。 魏延 收聚 殘 軍 , 與 馬岱 商議 曰 :「 我 等 投魏 , 若何 ? 」 岱 曰 :「 將軍 之 言 , 不智 甚 也 : 大丈 夫 何不 自圖 霸業 , 乃輕 屈膝 於 人 耶 ? 吾 觀 將軍 智勇足 備 , 兩川 之士 , 誰 敢 抵敵 ? 吾 誓同 將軍 先取 漢中 , 隨後 進攻 兩川 。」

延大喜 , 遂 同 馬岱 引兵 直取 南鄭 。 姜維 在 南鄭 城上 , 見 魏延 、 馬岱 耀武揚威 , 蜂擁 而來 。 維急令 拽 起 弔 橋 。 延 、 岱 二人 , 大叫 :「 早降 ! 」 姜維令 人請 楊儀 商議 曰 :「 魏 延 勇猛 , 更 兼 馬岱 相助 , 雖然 軍少 , 何計 退 之 ? 」 儀 曰 :「 丞相 臨終 , 遺一 錦囊 , 囑 曰 :『 若魏延 造反 , 臨城 對敵 之時 , 方可 開拆 , 便 有 斬 魏延之 計 。 』 今當 取出 一看 。」 遂 出 錦囊 拆封 看時 , 題 曰 :「 待 與 魏延 對敵 , 馬上 方許 拆開 。」 維 大喜 曰 :「 既 丞相 有戒 約 , 長史 可 收執 。 吾 先 引兵 出城 , 列為 陣勢 , 公可 便 來 。」 姜維 披挂 上馬 , 綽槍 在手 ; 引三 千軍 , 開 了 城門 , 一齊 衝出 , 鼓聲 大 震 , 列成 陣勢 。 維挺槍 立馬 於 門旗 之下 , 高聲 大罵 曰 :「 反賊 魏延 ! 丞相 不曾 虧 汝 , 今日 如何 背反 ? 」 延 橫刀 勒馬 而言 曰 :「 伯約 , 不干 你 事 。 只教 楊儀 來 ! 」 儀在 門旗影 裏 , 拆開 錦囊 視 之 , 如此 如此 。 儀 大喜 , 輕騎 而 出 , 立馬 陣前 , 手指 魏延 而 笑 曰 :「 丞相 在 日 , 知汝久後必 反 , 教 我 提備 , 今果 應其言 。 汝敢 在 馬上連 叫 三聲 『 誰 敢 殺 我 』, 便是 真 大丈夫 ; 吾 就 獻 漢中 城池 與 汝 。 延 大笑 曰 :「 楊儀 匹夫 聽著 ! 若 孔明 在 日 , 吾 尚懼 他 三分 ; 他 今 已亡 , 天下 誰 敢 敵我 ? 休道 連叫 三聲 , 便 叫 三萬 聲 , 亦 有 何難 ? 」 遂 提刀 按 轡 , 於 馬上 大叫 曰 :「 誰 敢 殺 我 ? 」 一聲 未 畢 , 腦後一人 厲聲 而應 曰 :「 吾 敢 殺 你 ! 」 手起刀落 , 斬 魏延 於 馬 下 。 眾皆 駭然 。 斬魏 延者 , 乃 馬岱 也 。 原來 孔明 臨終 之時 , 授 馬岱 以密計 , 只待 魏延 喊叫 時 , 便 出其不意 斬 之 ; 當日 楊儀 讀罷 錦囊 計策 , 已知 伏下 馬岱 在 彼 , 故 依計 而行 , 果然 殺 了 魏延 。 後人 有 詩曰 :

諸葛 先機 識 魏延 , 已知 日後 反 西川 。 錦囊 遺計人 難料 , 卻 見 成功 在 馬 前 。

卻說 董允 未及 到 南鄭 , 馬岱 已 殺 了 魏延 , 與 姜維合兵 一處 。 楊儀 具表 星夜 奏聞 後主 。 後主 降旨 曰 :「 既 已 明正其 罪 , 仍念 前功 , 賜 棺槨 葬 之 。」 楊儀 等 扶 孔明 靈柩 到 成都 , 後主 引 文武 官僚 , 盡 皆 挂孝 , 出 城 二十里 迎接 。 後主 放聲大哭 。 上 至 公卿 大夫 , 下及 山林 百姓 , 男女老幼 , 無不 痛哭 , 哀聲 震地 。 後主 命 扶柩 入 城 , 停 於 丞相 府 中 。 其子 諸 葛瞻 守孝 居喪 。

後主 還朝 , 楊儀 自 縳 請罪 。 後主 令 近臣 去 其 縳 曰 :「 若非 卿 能 依 丞相 遺教 , 靈柩 何 日得 歸 , 魏延 如何 得滅 。 大事 保全 , 皆 卿 之力 也 。」 遂加 楊儀 為 中 軍師 。 馬岱 有 討逆 之 功 , 即以 魏延之 爵爵 之 。

儀 呈 上 孔明 遺表 。 後主 覽 畢 , 大哭 , 降旨 卜地 安葬 。 費褘奏 曰 :「 丞相 臨終 , 命葬 於定軍 山 , 不用 牆垣 磚石 , 亦 不用 一切 祭物 。」 後 主從 之 。 擇本 年 十月 吉日 , 後主 自送 靈柩 至 定軍山 安葬 。 後主 降詔致 祭 , 諡號 忠 武侯 ; 令建廟 於 沔陽 , 四時 享祭 。 後 杜工部 有詩 曰 :

丞相 祠堂 何處尋 , 錦官城 外 柏森森 。 映階 碧草 自 春色 , 隔葉 黃鸝 空好音 。 三顧 頻煩 天下 計 , 兩朝 開濟 老臣 心 。 出師 未捷 身先 死 , 長 使 英雄 淚滿襟 !

又 杜工部 詩曰 :

諸葛 大名 垂 宇宙 , 宗臣 遺像 肅清 高 。 三分 割據 紆 籌策 , 萬古 雲霄 一 羽毛 。 伯仲之間 見 伊呂 , 指揮若定 失蕭 曹 。 運移 漢祚 終難 復 , 志決 身殲 軍務 勞 。

卻說 後主 回到 成都 , 忽 近臣 奏 曰 :「 邊庭 報來 , 東吳 令全 綜引兵 數萬 , 屯 於 巴丘 界 口 , 未知 何意 。」 後主 驚 曰 :「 丞相 新亡 , 東吳 負盟 侵界 , 如之奈何 ? 」 蔣琬奏 曰 :「 臣 敢保 王平 、 張嶷 引兵 數萬 屯 於 永安 , 以防不測 。 陛下 再命 一人 去 東吳 報喪 , 以探 其動 靜 。」 後主 曰 :「 須得 一舌辯 之士 為 使 。」 一人 應聲 而出 曰 :「 微臣 願往 。」 眾視 之 , 乃 南陽 安眾 人 , 姓宗 , 名預 , 字德 豔 , 官任 參軍 右 中郎將 。 後主 大喜 , 即命宗 預往 東吳 報喪 , 兼探 虛實 。

宗預 領命 , 逕 到 金陵 , 入見 吳主孫 權 。 禮畢 , 只見 左右 人皆著 素衣 。 權 作色 而言 曰 :「 吳 、 蜀 已 為 一家 , 卿主 何故 而 增白 帝之守 也 ? 」 預曰 :「 臣 以 為 東益 巴丘 之戍 , 西 增白 帝之守 , 皆 事勢 宜然 , 俱 不足以 相問 也 。」 權笑 曰 :「 卿 不亞於 鄧芝 。」 乃謂 宗預 曰 :「 朕 聞 諸葛丞相 歸天 , 每日 流涕 , 令 官僚 盡 皆 挂孝 。 朕 恐魏 人 乘 喪取 蜀 , 故增 巴丘 守兵 萬人 , 以為 救援 , 別 無 他 意 也 。」 預 頓首 拜謝 。 權曰 :「 朕 既 許以 同盟 , 安有 背義 之理 ? 」 預曰 :「 天子 因 丞相 新亡 , 特命 臣來 報喪 。」 權遂 取金 鈚 箭 一技折 之 , 設誓 曰 :「 朕 若 負前盟 , 子孫 絕滅 ! 」 又 命 使 齎 香帛 奠儀 , 入川 致 祭 。

宗預 拜辭 吳主 , 同吳 使還 成都 , 入見 後主 , 奏 曰 :「 吳 主因 丞相 新亡 , 亦 自 流涕 , 令 群臣 皆 挂孝 。 其益兵 巴丘 者 , 恐魏 人 乘虛而入 , 別 無異 心 。 今 折箭 為 誓 , 並不 背盟 。 」 後主 大喜 , 重賞 宗預 , 厚待 吳使 去 訖 。 遂 依 孔明 遺言 , 加 蔣琬為 丞相 大將軍 , 錄 尚書 事 ; 加費 褘 為 尚書令 , 同理 丞相 事 ; 加 吳懿為 車騎 將軍 , 假節督 漢中 ; 姜維為 輔漢 將軍 平 襄侯 , 總督 諸處 人馬 , 同 吳懿出 屯 漢中 , 以防 魏兵 ; 其餘 將校 , 各 依舊 職 。

楊儀 自以 為 年 宦 先於 蔣琬 , 而位 出琬下 ; 且 自恃 功 高 , 未有 重賞 , 口出怨言 , 謂費 褘 曰 :「 昔日 丞相 初亡 , 吾 若將 全師 投魏 , 寧當 寂寞 如此 耶 ! 」 費褘乃將 此言 具表密 奏 後主 。 後主 大怒 , 命將 楊儀 下獄 勘問 , 欲 斬 之 。 蔣琬奏 曰 :「 儀 雖 有罪 , 但 日前 隨 丞相 多立 功勞 , 未 可 斬 也 , 當廢為 庶人 。」 後 主從 之 , 遂 貶 楊儀 赴 漢中 嘉郡 為民 。 儀 羞慚 自 刎 而 死 。

蜀 漢建興 十三年 , 魏主曹 叡 青龍 三夫 , 吳主孫 權 嘉禾 四年 , 三國 各 不 興兵 。 單說 魏 主 封司馬懿 為 太尉 , 總督 軍馬 , 安鎮 諸邊 。 懿 拜謝 回 洛陽 去 訖 。 魏主 在 許昌 , 大興土木 , 建蓋 官殿 ; 又 於 洛陽 造 朝陽 殿 、 太極 殿 、 築 總章 觀 : 俱高 十丈 ; 又 立崇華殿 、 青霄閣 、 鳳凰 樓 、 九龍 池 , 命 博士 馬 鈞 監造 , 極其 華麗 : 雕梁 華棟 , 碧瓦 金磚 , 光輝 耀日 。 選天 下 巧匠 三萬餘 人 , 民夫 三十餘萬 , 不分晝夜 而造 。 民力 疲困 , 怨聲 不 絕 。

叡 又 降旨 起 土木 於 芳 林園 , 使 公卿皆 負土 樹木 於 其中 。 司徒 董尋 上表 切諫 曰 : 伏 自 建安 以來 , 野戰 死亡 , 或 門殫戶盡 ; 雖有 存者 , 遺孤 老弱 : 若今 宮室 狹小 , 欲 廣大 之 , 猶宜 隨時 , 不妨 農務 , 況作 無益 之物乎 ? 陛下 既尊 群臣 , 顯以 冠冕 , 被 以文 繡 , 載以 華輿 , 所以 異於 小人 也 , 今 又 使 負木 擔土 , 沾體塗足 , 毀國 之光 , 以崇 無益 : 其 無謂 也 。 孔子 云 :『 君 使臣 以禮 , 臣事君 以忠 。 』 無忠 無禮 , 國 何以 立 ? 臣 知言 出必 死 ; 而 自 比 於 牛之一毛 , 生 既 無益 , 死 亦 無損 。 秉筆 流涕 , 心 與 世辭 。 臣 有 八子 , 臣 死 之後 , 累 陛下 矣 。 不勝 戰慄 待命 之 至 !

叡 覽 表怒 曰 :「 董尋 不怕死 耶 ! 」 左右 奏請 斬 之 。 叡 曰 :「 此人 素有 忠義 , 今且 廢 為 庶人 。 再有 妄言 者 必 斬 ! 」 時有 太子 舍人 張茂 , 字彥 材 , 亦 上表 切諫 , 叡 命 斬 之 。」 即日 召馬鈞問 曰 :「 朕 建 高臺 峻閣 , 欲 與 神仙 往來 , 以求 長生不老 之方 。」 鈞 奏 曰 :「 漢朝 二十四 帝 , 惟武帝 享國 最 久 , 壽算極 高 ,, 蓋 因服 天上 日精 月華 之氣 也 : 嘗 於長安 宮中 , 建 柏梁臺 ; 臺上 立一銅人 , 手 捧 一盤 , 名曰 『 承露盤 』, 接三 更 北斗 所降 沆瀣 之 水 , 其 名曰 『 天漿 』, 又 日 『 甘露 。 』 取此 水用 美玉 為屑 , 調和 服之 , 可以 返老還童 。 」 叡 大喜 曰 :「 汝今 可引 人夫 星夜 至 長安 , 拆取 銅人 , 移置 芳 林園 中 。」

鈞 領命 , 引 一萬 人至 長安 , 命 周圍 搭起 木架 , 上 柏梁臺 去 。 不 移 時間 , 五千 人連繩 引索 , 旋環 而 上 。 那 柏梁臺 高 二十丈 , 銅柱 圓十圍 。 馬 鈞 教先 拆銅人 。 多人 併力 拆下 銅 人來 , 只見 銅 人 眼中 潸然淚下 。 眾皆大驚 。 忽然 臺 邊 一陣 狂風 起處 , 飛砂走石 , 急若驟 雨 ; 一 聲響 喨 , 就 如 天崩地裂 : 臺 傾柱 倒 , 壓死 千餘 人 。 鈞 取銅人 及 金盤 回 洛陽 , 入見 魏主 , 獻上 銅 人 、 承露盤 。 魏主問 曰 :「 銅柱 安在 ? 」 鈞 奏 曰 :「 柱重 百萬斤 , 不能 運 至 。」 叡 令將 銅柱 打碎 , 運來 洛陽 , 鑄成 兩個 銅 人 , 號為 『 翁仲 』 列於 司馬 門外 ; 又 鑄 銅 龍鳳 兩個 ; 龍高 四丈 , 鳳高 三丈 餘 , 一立 在 殿 前 。 又 於 上林苑 中 , 種奇 花異木 , 蓄養 珍禽 怪獸 。 少傳 楊 阜 上表 諫 曰 :

臣聞堯 尚茅茨 , 而 萬國 安居 ; 禹卑 宮室 , 而 天下 樂業 ; 及至 殷 、 周 , 或堂 崇 三尺 , 度 以九筵 耳 : 古之 聖帝明王 , 未有 以 宮室 高麗 , 以 凋敝 百姓 之 財力 者 也 。 桀作 璇 室象 廊 , 紂 為 傾宮 鹿 臺 , 致喪 社稷 。 楚靈 以築 章華 而 身受 其禍 。 秦始皇 作 阿房宮 而 殃及 其子 , 天 下 背叛 , 二世 而滅 。 夫不度 萬民 之力 , 以 從 耳目 之欲 , 未有 不 亡者 也 。 陛下 當以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為 法 , 以桀 、 紂 、 秦 、 楚為 誠 , 而 乃 自暇 自逸 , 惟 宮室 是 飾 , 必有 危 亡之禍 矣 。 君作 元首 , 臣 為 股肱 , 存亡 一體 , 得失 同 之 。 臣 雖 駑怯 , 敢 忘 諍臣 之義 ? 言 不切 至 , 不足以 感 陛下 : 謹 叩 棺 沐浴 , 伏候 重 誅 。

表上 , 叡 不省 , 只 催督馬鈞 建造 高臺 , 安置 銅 人 、 承露盤 。 又 降旨 廣選 天下 美女 , 入芳 林園 中 。 眾官 紛紛 上表 諫諍 : 叡 俱 不 聽 。

卻說 曹叡 之后 毛氏 , 乃 河內 人 也 ; 先年 叡 為 平原 王時 , 最相 恩愛 ; 及 即 帝位 , 立為 后 ; 後 叡 因寵 郭夫人 , 毛后 失寵 。 郭夫人 美而慧 , 叡 甚 嬖 之 , 每日 取樂 , 月餘 不出 宮 闥 。 是 歲 春 三月 , 芳 林園 中 百花 爭放 , 叡 同 郭夫人 到 園中 賞玩 飲酒 。 郭夫人 曰 :「 何不 請皇 后 同樂 ? 」 叡 曰 :「 若 彼 在 , 朕 涓滴 不能 下咽 也 。」 遂 傳諭 宮娥 , 不許 令毛后 知道 。 毛 后見 叡 月餘 不 入 正宮 , 是 日 引 十餘 宮 人 , 來翠花 樓上 消遺 , 只 聽 得 樂聲 嘹亮 , 乃問 曰 : 「 何處 奏樂 ? 」 一 宮官 啟曰 :「 乃 聖上 與 郭夫人 於 御花園 中 賞花 飲酒 。」 毛后 聞 之 , 心 中 煩惱 , 回宮 安歇 。 次日 , 毛后 乘 小車 出宮 遊玩 , 正迎 見 叡 於 曲廊 之間 , 乃笑 日 :「 陛 下 昨 遊北園 , 其樂 不 淺 也 ! 」 叡 大怒 , 即令 擒 昨日 侍奉 諸人到 , 叱 曰 :「 昨 遊北園 , 朕 禁 左右 不許 使 毛后 知道 , 何得 又 宣露 ! 」 喝令 宮官 將諸 侍奉 人盡 斬 之 。 毛后 大驚 , 回車 至宮 , 叡 即 降 詔賜 毛皇后 死 , 立 郭夫人 為 皇后 。 朝臣 莫敢 諫者 。

忽 一日 , 幽州 刺史 毋 邱儉 上表 , 報稱 遼東 公孫淵 造反 , 自號 為 燕王 , 改 元紹漢 元年 , 建 宮殿 , 立宮職 , 興兵 入寇 , 搖動 北方 。 叡 大驚 , 即聚 文武 官僚 , 商議 起兵 退淵之策 。 正是 : 纔 將 土木 勞 中國 , 又 見 干戈 起方外 。 未知 何以 禦 之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