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gQ'yu daha iyi hale getirmek için çerezleri kullanıyoruz. Siteyi ziyaret ederek, bunu kabul edersiniz: çerez politikası.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八十回: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八十回 :曹丕 廢帝 篡炎劉 ,漢王 正位 續大統

卻說 華歆 等 一班 文武 , 入見 獻帝 。 歆 奏 曰 :「 伏睹 魏王 , 自 登位 以來 , 德布 四方 , 仁及 萬物 ; 越古超今 , 雖唐 虞 無以 過此 。 群臣 會議 , 言漢祚 已終 , 望 陛下 效堯 、 舜之道 , 以 山川 社稷 , 禪 與 魏王 : 上合 天心 , 下合 民意 。 則 陛下 安享 清閒 之福 ; 祖宗 幸甚 ! 生 靈 幸甚 ! 臣 等 議定 , 特來 奏請 。」

帝聞奏 大驚 , 半晌 無言 , 覷 百官 而 哭 曰 :「 朕 想 高祖 提 三尺 劍 , 斬蛇 起義 , 平秦滅 楚 , 創造 基業 , 世統 相傳 , 四百年 矣 。 朕 雖 不 才 , 初 無過 惡 , 安忍 將 祖宗 大業 , 等 閒棄 了 ? 汝 百官 再 從 公 計議 。」

華歆引 李伏 、 許芝近 前奏 曰 :「 陛下 若不信 , 可 問此 二人 。」 李伏 奏 曰 :「 自魏王 即位 以來 , 麒麟 降生 , 鳳凰來儀 , 黃龍 出現 , 嘉禾 蔚生 , 甘露 下降 : 此 是 上天 示瑞 , 魏 當代 漢之象 也 。」

許芝 又 奏 曰 :「 臣 等 職掌 司天 , 夜觀 乾象 , 見炎漢 氣數 已終 , 陛下 帝星 隱匿 不明 ; 魏國 乾象 , 極天察地 , 言之難 盡 。 更 兼 上 應圖 讖 。 其 讖曰 :『 鬼在邊 , 委 相連 ; 當代 漢 , 無 可言 。 言 在 東 , 午在 西 ; 兩日 並光 上 下移 。 』 以此 論 之 , 陛下 可早 禪位 。 『 鬼在邊 』,『 委 相連 』, 是 『 魏 』 字 也 ;『 言 在 東 , 午在 西 』, 乃 『 許 』 字 也 ;『 兩日 並光 上 下移 』, 乃 『 昌 』 字 也 : 此 是 魏 在 許昌 應受 漢禪 也 。 願 陛下 察 之 。」

帝 曰 :「 祥瑞 圖 讖 , 皆 虛妄 之 事 ; 奈何 以 虛妄 之 事 , 而 遽 欲 朕 舍 祖宗 之 基業 乎 ? 」 王朗奏 曰 :「 自古以來 , 有興 必有 廢 , 有盛 必有 衰 。 豈 有 不亡 之國 、 不敗 之家乎 ? 漢室 相傳 四百餘年 , 延至 陛下 , 氣數已盡 , 宜早 退避 , 不可 遲疑 ; 遲則生 變 矣 。」 帝 大哭 , 入後殿 去 了 。 百官 哂笑 而 退 。

次日 , 官僚 又 集 於 大殿 , 令 宦官 入 請 獻帝 。 帝 憂懼 不敢 出 。 曹后 曰 :「 百官 請 陛下 設朝 , 陛下 何故 推阻 ? 」 帝泣 曰 :「 汝兄 欲 篡位 , 令 百官 相逼 , 朕 故不出 。」 曹后 大怒 曰 :「 吾兄 奈何 為 此亂 逆之事 耶 ! 言 未 畢 , 只見 曹洪 、 曹休 帶 劍 而入 , 請帝 出殿 。 曹后 大 罵 曰 :「 俱 是 汝 等 亂賊 , 希 圖 富貴 , 共造 逆謀 ! 吾 父功蓋 寰區 , 威震天下 , 然且 不敢 篡竊 神器 。 今 吾兄 嗣位 未幾 , 輒 思 篡漢 , 皇天 必不祚爾 ! 」 言罷 , 痛哭 入宮 。 左右 侍者 皆 歔 欷 流涕 。

曹洪 、 曹休力 請 獻帝 出殿 。 帝 被 逼 不過 , 只得 更衣 出 前殿 。 華歆奏 曰 :「 陛下 可依 臣 等 昨日 之議 , 免遭 大禍 。」 帝 痛哭 曰 :「 卿 等 皆 食漢祿 久 矣 ; 中間 多有 漢朝 功臣 子孫 , 何忍 作此 不臣 之事 ? 」 歆 曰 :「 陛下 若 不 從 眾議 , 恐 旦夕 蕭牆禍起 , 非臣 等 不 忠於 陛 下 也 。」 帝 曰 :「 誰 敢 弒 朕 耶 ? 」 歆 厲聲 曰 :「 天下 之 人 , 皆知 陛下 無人 君之福 , 以致 四方 大亂 ! 若非 魏王 在 朝 , 弒 陛下 者 , 何止 一人 ? 陛下 尚不知 恩報 本 , 直欲令 天下人 共 伐 陛下 耶 ? 帝大驚 , 拂袖 而 起 。 王朗 以 目視 華歆 。 歆 縱步 向前 , 扯住 龍袍 , 變色 而言 曰 :「 許 與 不許 , 早發 一言 ! 」 帝 戰慄 不能 答 。 曹洪 、 曹休 拔劍 大呼 曰 :「 符寶郎 何在 ? 」 祖弼 應聲 出 曰 :「 符寶郎 在 此 ! 」 曹洪 索要 玉璽 。 祖弼 叱 曰 :「 玉璽 乃 天子 之 寶 , 安得 擅索 ! 」 洪 喝令 武士 推出 斬 之 。 祖弼大 罵不絕口 而 死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姦宄 專權 漢室 亡 , 詐 稱 禪位 效虞唐 。 滿朝 百辟 皆 尊魏 , 僅見 忠臣 符寶郎 。

帝 顫慄 不已 。 只見 階下 披甲 持戈 數百餘 人 , 皆 是 魏兵 。 帝泣謂 群臣 曰 :「 朕 願 將天 下禪 於 魏王 , 幸留 殘喘 , 以終天年 。」 賈詡 曰 :「 魏王 必 不負 陛下 。 陛下 可 急降 詔 , 以 安眾心 。」 帝 只得 令陳群 草禪國 之詔 , 令華歆 齎 捧 詔璽 , 引 百官 直至 魏 王宮 獻納 。 曹丕 大喜 。 開讀 詔曰 :

「 朕 在位 三十二年 , 遭 天下 蕩 覆 , 幸賴 祖宗 之靈 , 危而復 存 。 然今 仰瞻 天象 , 俯察 民心 , 炎精之數 既終 , 行運 在乎 曹氏 。 是 以前 王既樹 神武 之 蹟 , 今王 又 光耀 明德 , 以應 其期 。 歷數 昭明 , 信 可知 矣 。 夫 大道 之 行 , 天下 為公 ; 唐堯 不私 於 厥 子 , 而 名播 於 無窮 : 朕 竊 慕焉 。 今其 追踵堯典 , 禪 位於 丞相 魏王 。 王其 毋辭 ! 曹丕聽 畢 , 便 欲 受詔 。 司馬懿諫 曰 :「 不可 : 雖然 詔璽 已 至 , 殿下 宜且 上表 謙辭 , 以絕 天下 之謗 。」 丕 從 之 , 令 王朗 作表 , 自稱 德薄 , 請 別求 大賢 以嗣天位 。 帝覽表 , 心 甚 驚疑 , 謂 群臣 曰 :「 魏王 謙遜 , 如之奈何 ? 」 華歆 曰 :「 昔 魏武王 受 王爵 之時 , 三辭 而詔 不許 , 然後 受 之 。 今 陛下 可 再 降詔 , 魏王 自當 允從 。」

帝 不得已 , 又 令桓楷 草詔 , 遣 高廟 使 張音 , 持節 奉璽 至 魏 王宮 。 曹丕 開讀 詔曰 :

「 咨爾 魏王 , 上書 謙讓 。 朕 竊 為 漢道陵 遲 , 為 日 已久 ; 幸賴 武王 操 , 德膺 符運 , 奮 揚 神武 , 芟除 兇暴 , 清定區 夏 。 今王丕 纘 承 前緒 , 至德 光昭 , 聲教 被 四海 , 仁 風扇 八區 ; 天 之 曆 數 , 實在 爾 躬 。 昔 虞舜 有 大功 二十 , 而放勳 禪以 天下 ; 大禹 有 疏導 之績 , 而重 華禪以 帝位 。 漢承堯運 , 有 傳聖之義 。 加順靈 祇 , 紹 天明 命 , 使行 御丈 大夫 張音 , 持節 奉 皇帝 璽 綬 。 王其受 之 ! 曹丕 接詔 欣喜 , 謂 賈詡 曰 :「 雖 二次 有詔 , 然終 恐 天下 後世 , 不免 篡竊 之名 也 。」 詡 曰 :「 此事 極易 。 可再命 張音 齎 回璽 綬 , 卻 教華歆 令漢帝築 一臺 , 名 『 受禪 臺 』; 擇 吉日良辰 ; 集 大小 公卿 , 盡到 臺下 , 令 天子 親奉璽 綬 , 禪 天下 與 王 , 便 可以 釋群 疑而絕 眾議 矣 。」

丕 大喜 , 即令 張音 捧 回璽 綬 , 仍作表 謙辭 。 音回 奏 獻帝 。 帝問 群臣 曰 :「 魏王 又 讓 , 其意 若何 ? 」 華歆奏 曰 :「 陛下 可築 一臺 , 名曰 『 受禪 臺 』, 聚集 公卿 庶民 , 明白 禪 位 ; 則 陛下 子子孫孫 , 必蒙 魏恩 矣 。」 帝從 之 , 乃遣 太常 院官 , 卜地 於 繁陽 , 築起 三層 高臺 , 擇 於 十月 庚午日 寅時 禪讓 。

至期 , 獻帝 請魏 王曹丕 登臺 受禪 。 臺下 集 大小 官僚 四百餘 員 , 御 林虎賁 禁軍 三十餘 萬 。 帝親 捧 玉璽 奉 曹丕 。 丕 受 之 。 臺下 群臣 跪 聽冊 曰 :

「 咨爾 魏王 : 昔者 唐堯 禪 位於 虞舜 , 舜 亦 以命 禹 : 天命 不 於 常 , 惟歸 有德 。 漢道陵 遲 , 世失 其序 ; 降及 朕 躬 , 大亂 滋昏 : 群凶 恣 逆 , 宇內 顛覆 。 賴武王 神武 , 拯 玆 難於 四 方 , 惟清區 夏 , 以保綏 我 宗廟 ; 豈予 一人 獲 乂 , 俾 九服 實受 其 賜 。 今王 欽 承 前緒 , 光 於 乃德 ; 恢 文武 之 大業 , 昭爾考 之弘烈 。 皇靈 降瑞 , 人神告 徵 ; 誕惟亮 采 , 師錫 朕 命 。 僉 曰 : 爾度克協 於 虞舜 , 用率 我 唐典 , 敬遜爾位 。 於戲 ! 天 之 歷數 在爾躬 , 君其祗 順 大禮 , 饗 萬國 以肅 承 天命 ! 讀冊 已 畢 , 魏 王曹丕 即受 禪位 大禮 , 登 了 帝位 。 賈詡引 大小 官僚 朝 於 臺下 。 改延康 元年 為 黃初 元年 。 國號 大魏 。 丕 即 傳旨 , 大赦天下 。 諡父 曹操 為 太祖 武皇帝 。 華歆奏 曰 :「『 天無二日 , 民無二王 』。 漢帝 既 禪 天下 , 理宜 退 就 藩服 。 乞降 明旨 , 安置 劉氏 於 何地 ? 言 訖 , 扶 獻帝 跪 於 臺下 聽旨 。 丕 降旨 封帝 為 山陽公 , 即日 便行 。 華歆 按 劍 指帝 , 厲 聲 而言 曰 :「 立一帝 , 廢一帝 , 古之常道 ! 今上 仁慈 , 不忍 加害 , 封汝為 山陽公 。 今日 便行 , 非 宣召 不許 入朝 ! 」 獻帝 含淚 拜謝 , 上馬 而 去 。 臺下 軍民 人 等 見 之 , 傷感 不已 。 丕 謂 群臣 曰 :「 舜 、 禹之事 , 朕 知 之 矣 ! 」 群臣 皆 呼 萬歲 。 後人 觀此 受禪 臺 , 有 詩 歎 曰 : 兩漢 經營 事 頗 難 , 一朝 失卻 舊 江山 。 黃初 欲學 唐虞事 , 司馬 將來 作樣 看 。

百官 請 曹丕 答謝 天地 。 丕 方下 拜 , 忽然 臺前 捲起 一陣 怪風 , 飛砂走石 , 急如 驟雨 , 對面 不見 ; 臺上 火燭 , 盡 皆 吹滅 。 丕 驚倒 於 臺上 , 百官 急救 下臺 , 半晌方 醒 。 侍臣扶 入 宮中 , 數日 不能 設朝 。 後 病 稍 可 , 方出 殿 受 群臣 朝賀 。 封華歆 為 司徒 , 王朗 為 司空 。 大 小 官僚 , 一一 陞 賞 。 丕 疾未 痊 , 疑 許昌 宮室 多 妖 , 乃自 許昌 幸 洛陽 , 大建 宮室 。

早 有人 到 成都 , 報說 曹丕 自立 為 大 魏皇帝 , 於 洛陽 蓋造 宮殿 ; 且 傳言 漢帝 已 遇害 。 漢中 王 聞知 , 痛哭 終日 , 下令 百官 挂孝 , 遙望 設 祭 , 上尊 諡 曰 「 孝 愍 皇帝 」。 玄德 因此 憂慮 , 致 染成 疾 , 不能 理事 , 政務 皆 託 與 孔明 。 孔明 與 太傅許 靖 、 光祿 大夫 譙周 商議 , 言 天下 不可 一日 無君 , 欲 尊 漢中 王為帝 。 譙周 曰 :「 近 有祥風 慶雲 之瑞 ; 成都 西北角 有 黃 氣 數十丈 沖霄 而 起 , 帝星 見於 畢 、 胃 、 昴 之分 , 煌煌 如 月 : 此正應 漢中 王 當即 帝位 , 以繼漢統 。 更 復 何疑 ? 於是 孔明 與 許靖 , 引 大小 官僚 上表 , 請 漢中 王即 皇帝 位 。 漢中 王覽表 , 大驚 曰 : 卿 等 欲 陷孤為 不忠 不義之人 耶 ? 」 孔明奏 曰 :「 非 也 : 曹丕 篡漢 自立 , 主上 乃 漢室 苗裔 , 理合 繼統 以 延漢祀 。」 漢中 王 勃然變色 曰 :「 孤 豈效 逆賊 所為 ! 」 拂袖 而 起 , 入 於 後宮 。 眾官 皆 散 。

三日 後 , 孔明 又 引眾 官入 朝 , 請 漢中 王出 。 眾皆 拜伏 於 前 。 許靖奏 曰 :「 今 漢天子 已 被 曹丕 所 弒 , 主上 不 即 帝位 , 興師 討逆 , 不得 為 忠義 也 。 今天 下 無不 欲 王上 為 君 , 孝 愍 皇帝 雪恨 。 若 不 從 臣 等 所議 , 是 失 民望 矣 。」 漢中 王 曰 :「 孤 雖 是 景帝 之孫 , 並未 有 德澤以布 於 民 , 今 一旦 自立 為帝 , 與 篡竊 何異 ? 」 孔明 苦勸 數次 , 漢中 王 堅執不從 。 孔 明乃設 一計 , 謂 眾官 曰 :「 如此 如此 。」 於是 孔明 託病 不 出 。

漢中 王 聞孔明 病篤 , 親到 府 中 , 直入 臥榻 邊問 曰 :「 軍師 所感 何疾 ? 」 孔明答 曰 : 「 憂心如焚 , 命 不久 矣 。」 漢中 王 曰 :「 軍師 所憂 何事 ? 」 連問 數次 , 孔明只 推 病重 , 瞑目 不答 。 漢中 王 再三 請問 。 孔明 喟然 歎 曰 :「 臣 自出 茅廬 , 得遇 大王 , 相隨 至今 , 言 聽計 從 ; 今幸 大王 有 兩川 之 地 , 不負 臣 夙昔 之 言 。 目今 曹丕 篡位 , 漢祀 將斬 , 文武 官僚 , 咸欲奉 大王 為帝 , 滅魏 興劉 , 共圖 功名 ; 不想 大 王堅執 不肯 , 眾官 皆 有 怨心 , 不久 必 盡散 矣 。 若 文武 皆 散 , 吳 、 魏 來攻 , 兩川 難保 , 臣安得 不憂乎 ? 」 漢中 王 曰 :「 吾 非 推 阻 , 恐 天下人 議論 耳 。」 孔明曰 :「 聖人 云 :『 名 不正 , 則 言不順 。 今 大王 名正言順 , 有 何可議 ? 豈不聞 『 天 與 弗取 , 反受 其咎 』? 」 漢中 王 曰 :「 待 軍師 病 可 , 行之未 遲 。 孔明 聽罷 , 從 榻 上躍 然而 起 , 將 屏風 一擊 , 外面 文武 眾官 皆 入 , 拜伏 於 地 曰 :「 主 上 既 允 , 便 請 擇日 以 行大禮 。」 漢中 王視 之 , 乃是 太傅許 靖 、 安漢將軍 糜竺 、 青衣 侯尚 舉 、 陽泉 侯 劉豹 、 別駕 趙 祚 、 治中 楊洪 、 議 曹杜瓊 、 從事 張爽 、 太常卿 賴忠 、 光祿卿 黃 權 、 祭酒 何曾 、 學士 尹默 、 司業 譙周 、 大司馬 殷純 、 偏 將軍 張裔 、 少府 王謀 、 昭文 博士 伊籍 、 從事 郎 秦宓 等眾 也 。

漢中 王驚 曰 :「 陷孤 於 不義 , 皆 卿 等 也 。」 孔明曰 :「 王上 既 允 所 請 , 便 可築 臺 擇 吉 , 恭 行大禮 。」 即時 送 漢中 王 還宮 , 一面 令 博士 許慈 、 諫議 郎孟光 掌禮 , 築 臺 於 成都 武擔 之南 。 諸事 齊備 , 多官 整設 鑾駕 , 迎請 漢中 王登壇 致 祭 。 譙 周在壇 上 , 高聲 朗讀 祭 文曰 :

「 惟 建安 二十六年 四月 丙午 朔 , 越 十二日 丁巳 , 皇帝 備 , 敢 昭告 於 皇天后土 : 漢有 天下 , 歷數 無疆 。 曩 者 , 王莽 篡盜 , 光 武皇帝 震怒 致 誅 , 社稷 復 存 。 今 曹操 阻兵 殘忍 , 戮 殺 主后 , 罪惡滔天 ; 操子 丕 , 載肆 凶逆 , 竊據 神器 。 群下 將士 , 以為 漢祀 墮 廢 , 備宜 延之 , 嗣 武二祖 , 躬行 天罰 。 備懼 無德 忝 帝位 , 詢 於 庶民 , 外及 遐荒 君長 , 僉 曰 : 天命 不 可以 不答 , 祖業 不 可以 久 替 , 四海 不 可以 無 主 。 率土式 望 , 在備 一人 。 備畏 天明 命 , 又 懼高 光之業 , 將墜 於 地 , 謹 擇吉 日 , 登壇 祭告 , 受 皇帝 璽 綬 , 撫臨 四方 。 惟神 饗祚漢 家 , 永綏 歷服 ! 讀罷 祭文 , 孔明 率眾 官恭上 玉璽 。 漢中 王受 了 , 捧 於 壇 上 , 再三 推讓 曰 :「 備無才 德 , 請擇 有 才 德者 受 之 。」 孔明奏 曰 :「 王上 平定 四海 , 功德 昭 於 天下 , 況是 大漢 宗派 , 宜即 正位 。 已 祭告 天神 , 復 何 讓 焉 ? 」 文武 各官 , 皆 呼 萬歲 。 拜舞 禮畢 , 改 元章武 元 年 。 立妃 吳氏 為 皇后 , 長子 劉禪 為 太子 。 封 次子 劉永為 魯王 , 劉理 為 梁王 。 封 諸葛亮 為 丞相 , 許靖 為 司徒 。 大小 官僚 , 一一 陞 賞 。 大赦天下 。 兩川 軍民 , 無不 欣躍 。 次日 設 朝 , 文武 官僚 拜 畢 , 列為 兩班 。 先主 降詔 曰 :「 朕 自 桃園 與關 、 張結義 , 誓同生死 ; 不 幸 二弟 雲長 , 被 東吳 孫權 所害 。 若不報 讎 , 是 負盟 也 。 朕 欲 起 傾國 之兵 , 攻伐 東吳 , 生 擒 逆賊 , 以雪 此恨 ! 」 言 未 畢 , 班內 一人 , 拜 伏於階 下 , 諫 曰 :「 不可 。」 先主 視 之 , 乃 虎威 將軍 趙雲 也 。 正是 : 君王 未及 行天討 , 臣 下 曾聞進 直言 。 未知 子龍 所諫 若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

Learn languages from TV shows, movies, news, articles and more! Try LingQ for FREE

第八十回 :曹丕 廢帝 篡炎劉 ,漢王 正位 續大統

卻說 華歆 等 一班 文武 , 入見 獻帝 。 歆 奏 曰 :「 伏睹 魏王 , 自 登位 以來 , 德布 四方 , 仁及 萬物 ; 越古超今 , 雖唐 虞 無以 過此 。 群臣 會議 , 言漢祚 已終 , 望 陛下 效堯 、 舜之道 , 以 山川 社稷 , 禪 與 魏王 : 上合 天心 , 下合 民意 。 則 陛下 安享 清閒 之福 ; 祖宗 幸甚 ! 生 靈 幸甚 ! 臣 等 議定 , 特來 奏請 。」

帝聞奏 大驚 , 半晌 無言 , 覷 百官 而 哭 曰 :「 朕 想 高祖 提 三尺 劍 , 斬蛇 起義 , 平秦滅 楚 , 創造 基業 , 世統 相傳 , 四百年 矣 。 朕 雖 不 才 , 初 無過 惡 , 安忍 將 祖宗 大業 , 等 閒棄 了 ? 汝 百官 再 從 公 計議 。」

華歆引 李伏 、 許芝近 前奏 曰 :「 陛下 若不信 , 可 問此 二人 。」 李伏 奏 曰 :「 自魏王 即位 以來 , 麒麟 降生 , 鳳凰來儀 , 黃龍 出現 , 嘉禾 蔚生 , 甘露 下降 : 此 是 上天 示瑞 , 魏 當代 漢之象 也 。」

許芝 又 奏 曰 :「 臣 等 職掌 司天 , 夜觀 乾象 , 見炎漢 氣數 已終 , 陛下 帝星 隱匿 不明 ; 魏國 乾象 , 極天察地 , 言之難 盡 。 更 兼 上 應圖 讖 。 其 讖曰 :『 鬼在邊 , 委 相連 ; 當代 漢 , 無 可言 。 言 在 東 , 午在 西 ; 兩日 並光 上 下移 。 』 以此 論 之 , 陛下 可早 禪位 。 『 鬼在邊 』,『 委 相連 』, 是 『 魏 』 字 也 ;『 言 在 東 , 午在 西 』, 乃 『 許 』 字 也 ;『 兩日 並光 上 下移 』, 乃 『 昌 』 字 也 : 此 是 魏 在 許昌 應受 漢禪 也 。 願 陛下 察 之 。」

帝 曰 :「 祥瑞 圖 讖 , 皆 虛妄 之 事 ; 奈何 以 虛妄 之 事 , 而 遽 欲 朕 舍 祖宗 之 基業 乎 ? 」 王朗奏 曰 :「 自古以來 , 有興 必有 廢 , 有盛 必有 衰 。 豈 有 不亡 之國 、 不敗 之家乎 ? 漢室 相傳 四百餘年 , 延至 陛下 , 氣數已盡 , 宜早 退避 , 不可 遲疑 ; 遲則生 變 矣 。」 帝 大哭 , 入後殿 去 了 。 百官 哂笑 而 退 。

次日 , 官僚 又 集 於 大殿 , 令 宦官 入 請 獻帝 。 帝 憂懼 不敢 出 。 曹后 曰 :「 百官 請 陛下 設朝 , 陛下 何故 推阻 ? 」 帝泣 曰 :「 汝兄 欲 篡位 , 令 百官 相逼 , 朕 故不出 。」 曹后 大怒 曰 :「 吾兄 奈何 為 此亂 逆之事 耶 ! 言 未 畢 , 只見 曹洪 、 曹休 帶 劍 而入 , 請帝 出殿 。 曹后 大 罵 曰 :「 俱 是 汝 等 亂賊 , 希 圖 富貴 , 共造 逆謀 ! 吾 父功蓋 寰區 , 威震天下 , 然且 不敢 篡竊 神器 。 今 吾兄 嗣位 未幾 , 輒 思 篡漢 , 皇天 必不祚爾 ! 」 言罷 , 痛哭 入宮 。 左右 侍者 皆 歔 欷 流涕 。

曹洪 、 曹休力 請 獻帝 出殿 。 帝 被 逼 不過 , 只得 更衣 出 前殿 。 華歆奏 曰 :「 陛下 可依 臣 等 昨日 之議 , 免遭 大禍 。」 帝 痛哭 曰 :「 卿 等 皆 食漢祿 久 矣 ; 中間 多有 漢朝 功臣 子孫 , 何忍 作此 不臣 之事 ? 」 歆 曰 :「 陛下 若 不 從 眾議 , 恐 旦夕 蕭牆禍起 , 非臣 等 不 忠於 陛 下 也 。」 帝 曰 :「 誰 敢 弒 朕 耶 ? 」 歆 厲聲 曰 :「 天下 之 人 , 皆知 陛下 無人 君之福 , 以致 四方 大亂 ! 若非 魏王 在 朝 , 弒 陛下 者 , 何止 一人 ? 陛下 尚不知 恩報 本 , 直欲令 天下人 共 伐 陛下 耶 ? 帝大驚 , 拂袖 而 起 。 王朗 以 目視 華歆 。 歆 縱步 向前 , 扯住 龍袍 , 變色 而言 曰 :「 許 與 不許 , 早發 一言 ! 」 帝 戰慄 不能 答 。 曹洪 、 曹休 拔劍 大呼 曰 :「 符寶郎 何在 ? 」 祖弼 應聲 出 曰 :「 符寶郎 在 此 ! 」 曹洪 索要 玉璽 。 祖弼 叱 曰 :「 玉璽 乃 天子 之 寶 , 安得 擅索 ! 」 洪 喝令 武士 推出 斬 之 。 祖弼大 罵不絕口 而 死 。 後人 有 詩 讚 曰 : 姦宄 專權 漢室 亡 , 詐 稱 禪位 效虞唐 。 滿朝 百辟 皆 尊魏 , 僅見 忠臣 符寶郎 。

帝 顫慄 不已 。 只見 階下 披甲 持戈 數百餘 人 , 皆 是 魏兵 。 帝泣謂 群臣 曰 :「 朕 願 將天 下禪 於 魏王 , 幸留 殘喘 , 以終天年 。」 賈詡 曰 :「 魏王 必 不負 陛下 。 陛下 可 急降 詔 , 以 安眾心 。」 帝 只得 令陳群 草禪國 之詔 , 令華歆 齎 捧 詔璽 , 引 百官 直至 魏 王宮 獻納 。 曹丕 大喜 。 開讀 詔曰 :

「 朕 在位 三十二年 , 遭 天下 蕩 覆 , 幸賴 祖宗 之靈 , 危而復 存 。 然今 仰瞻 天象 , 俯察 民心 , 炎精之數 既終 , 行運 在乎 曹氏 。 是 以前 王既樹 神武 之 蹟 , 今王 又 光耀 明德 , 以應 其期 。 歷數 昭明 , 信 可知 矣 。 夫 大道 之 行 , 天下 為公 ; 唐堯 不私 於 厥 子 , 而 名播 於 無窮 : 朕 竊 慕焉 。 今其 追踵堯典 , 禪 位於 丞相 魏王 。 王其 毋辭 ! 曹丕聽 畢 , 便 欲 受詔 。 司馬懿諫 曰 :「 不可 : 雖然 詔璽 已 至 , 殿下 宜且 上表 謙辭 , 以絕 天下 之謗 。」 丕 從 之 , 令 王朗 作表 , 自稱 德薄 , 請 別求 大賢 以嗣天位 。 帝覽表 , 心 甚 驚疑 , 謂 群臣 曰 :「 魏王 謙遜 , 如之奈何 ? 」 華歆 曰 :「 昔 魏武王 受 王爵 之時 , 三辭 而詔 不許 , 然後 受 之 。 今 陛下 可 再 降詔 , 魏王 自當 允從 。」

帝 不得已 , 又 令桓楷 草詔 , 遣 高廟 使 張音 , 持節 奉璽 至 魏 王宮 。 曹丕 開讀 詔曰 :

「 咨爾 魏王 , 上書 謙讓 。 朕 竊 為 漢道陵 遲 , 為 日 已久 ; 幸賴 武王 操 , 德膺 符運 , 奮 揚 神武 , 芟除 兇暴 , 清定區 夏 。 今王丕 纘 承 前緒 , 至德 光昭 , 聲教 被 四海 , 仁 風扇 八區 ; 天 之 曆 數 , 實在 爾 躬 。 昔 虞舜 有 大功 二十 , 而放勳 禪以 天下 ; 大禹 有 疏導 之績 , 而重 華禪以 帝位 。 漢承堯運 , 有 傳聖之義 。 加順靈 祇 , 紹 天明 命 , 使行 御丈 大夫 張音 , 持節 奉 皇帝 璽 綬 。 王其受 之 ! 曹丕 接詔 欣喜 , 謂 賈詡 曰 :「 雖 二次 有詔 , 然終 恐 天下 後世 , 不免 篡竊 之名 也 。」 詡 曰 :「 此事 極易 。 可再命 張音 齎 回璽 綬 , 卻 教華歆 令漢帝築 一臺 , 名 『 受禪 臺 』; 擇 吉日良辰 ; 集 大小 公卿 , 盡到 臺下 , 令 天子 親奉璽 綬 , 禪 天下 與 王 , 便 可以 釋群 疑而絕 眾議 矣 。」

丕 大喜 , 即令 張音 捧 回璽 綬 , 仍作表 謙辭 。 音回 奏 獻帝 。 帝問 群臣 曰 :「 魏王 又 讓 , 其意 若何 ? 」 華歆奏 曰 :「 陛下 可築 一臺 , 名曰 『 受禪 臺 』, 聚集 公卿 庶民 , 明白 禪 位 ; 則 陛下 子子孫孫 , 必蒙 魏恩 矣 。」 帝從 之 , 乃遣 太常 院官 , 卜地 於 繁陽 , 築起 三層 高臺 , 擇 於 十月 庚午日 寅時 禪讓 。

至期 , 獻帝 請魏 王曹丕 登臺 受禪 。 臺下 集 大小 官僚 四百餘 員 , 御 林虎賁 禁軍 三十餘 萬 。 帝親 捧 玉璽 奉 曹丕 。 丕 受 之 。 臺下 群臣 跪 聽冊 曰 :

「 咨爾 魏王 : 昔者 唐堯 禪 位於 虞舜 , 舜 亦 以命 禹 : 天命 不 於 常 , 惟歸 有德 。 漢道陵 遲 , 世失 其序 ; 降及 朕 躬 , 大亂 滋昏 : 群凶 恣 逆 , 宇內 顛覆 。 賴武王 神武 , 拯 玆 難於 四 方 , 惟清區 夏 , 以保綏 我 宗廟 ; 豈予 一人 獲 乂 , 俾 九服 實受 其 賜 。 今王 欽 承 前緒 , 光 於 乃德 ; 恢 文武 之 大業 , 昭爾考 之弘烈 。 皇靈 降瑞 , 人神告 徵 ; 誕惟亮 采 , 師錫 朕 命 。 僉 曰 : 爾度克協 於 虞舜 , 用率 我 唐典 , 敬遜爾位 。 於戲 ! 天 之 歷數 在爾躬 , 君其祗 順 大禮 , 饗 萬國 以肅 承 天命 ! 讀冊 已 畢 , 魏 王曹丕 即受 禪位 大禮 , 登 了 帝位 。 賈詡引 大小 官僚 朝 於 臺下 。 改延康 元年 為 黃初 元年 。 國號 大魏 。 丕 即 傳旨 , 大赦天下 。 諡父 曹操 為 太祖 武皇帝 。 華歆奏 曰 :「『 天無二日 , 民無二王 』。 漢帝 既 禪 天下 , 理宜 退 就 藩服 。 乞降 明旨 , 安置 劉氏 於 何地 ? 言 訖 , 扶 獻帝 跪 於 臺下 聽旨 。 丕 降旨 封帝 為 山陽公 , 即日 便行 。 華歆 按 劍 指帝 , 厲 聲 而言 曰 :「 立一帝 , 廢一帝 , 古之常道 ! 今上 仁慈 , 不忍 加害 , 封汝為 山陽公 。 今日 便行 , 非 宣召 不許 入朝 ! 」 獻帝 含淚 拜謝 , 上馬 而 去 。 臺下 軍民 人 等 見 之 , 傷感 不已 。 丕 謂 群臣 曰 :「 舜 、 禹之事 , 朕 知 之 矣 ! 」 群臣 皆 呼 萬歲 。 後人 觀此 受禪 臺 , 有 詩 歎 曰 : 兩漢 經營 事 頗 難 , 一朝 失卻 舊 江山 。 黃初 欲學 唐虞事 , 司馬 將來 作樣 看 。

百官 請 曹丕 答謝 天地 。 丕 方下 拜 , 忽然 臺前 捲起 一陣 怪風 , 飛砂走石 , 急如 驟雨 , 對面 不見 ; 臺上 火燭 , 盡 皆 吹滅 。 丕 驚倒 於 臺上 , 百官 急救 下臺 , 半晌方 醒 。 侍臣扶 入 宮中 , 數日 不能 設朝 。 後 病 稍 可 , 方出 殿 受 群臣 朝賀 。 封華歆 為 司徒 , 王朗 為 司空 。 大 小 官僚 , 一一 陞 賞 。 丕 疾未 痊 , 疑 許昌 宮室 多 妖 , 乃自 許昌 幸 洛陽 , 大建 宮室 。

早 有人 到 成都 , 報說 曹丕 自立 為 大 魏皇帝 , 於 洛陽 蓋造 宮殿 ; 且 傳言 漢帝 已 遇害 。 漢中 王 聞知 , 痛哭 終日 , 下令 百官 挂孝 , 遙望 設 祭 , 上尊 諡 曰 「 孝 愍 皇帝 」。 玄德 因此 憂慮 , 致 染成 疾 , 不能 理事 , 政務 皆 託 與 孔明 。 孔明 與 太傅許 靖 、 光祿 大夫 譙周 商議 , 言 天下 不可 一日 無君 , 欲 尊 漢中 王為帝 。 譙周 曰 :「 近 有祥風 慶雲 之瑞 ; 成都 西北角 有 黃 氣 數十丈 沖霄 而 起 , 帝星 見於 畢 、 胃 、 昴 之分 , 煌煌 如 月 : 此正應 漢中 王 當即 帝位 , 以繼漢統 。 更 復 何疑 ? 於是 孔明 與 許靖 , 引 大小 官僚 上表 , 請 漢中 王即 皇帝 位 。 漢中 王覽表 , 大驚 曰 : 卿 等 欲 陷孤為 不忠 不義之人 耶 ? 」 孔明奏 曰 :「 非 也 : 曹丕 篡漢 自立 , 主上 乃 漢室 苗裔 , 理合 繼統 以 延漢祀 。」 漢中 王 勃然變色 曰 :「 孤 豈效 逆賊 所為 ! 」 拂袖 而 起 , 入 於 後宮 。 眾官 皆 散 。

三日 後 , 孔明 又 引眾 官入 朝 , 請 漢中 王出 。 眾皆 拜伏 於 前 。 許靖奏 曰 :「 今 漢天子 已 被 曹丕 所 弒 , 主上 不 即 帝位 , 興師 討逆 , 不得 為 忠義 也 。 今天 下 無不 欲 王上 為 君 , 孝 愍 皇帝 雪恨 。 若 不 從 臣 等 所議 , 是 失 民望 矣 。」 漢中 王 曰 :「 孤 雖 是 景帝 之孫 , 並未 有 德澤以布 於 民 , 今 一旦 自立 為帝 , 與 篡竊 何異 ? 」 孔明 苦勸 數次 , 漢中 王 堅執不從 。 孔 明乃設 一計 , 謂 眾官 曰 :「 如此 如此 。」 於是 孔明 託病 不 出 。

漢中 王 聞孔明 病篤 , 親到 府 中 , 直入 臥榻 邊問 曰 :「 軍師 所感 何疾 ? 」 孔明答 曰 : 「 憂心如焚 , 命 不久 矣 。」 漢中 王 曰 :「 軍師 所憂 何事 ? 」 連問 數次 , 孔明只 推 病重 , 瞑目 不答 。 漢中 王 再三 請問 。 孔明 喟然 歎 曰 :「 臣 自出 茅廬 , 得遇 大王 , 相隨 至今 , 言 聽計 從 ; 今幸 大王 有 兩川 之 地 , 不負 臣 夙昔 之 言 。 目今 曹丕 篡位 , 漢祀 將斬 , 文武 官僚 , 咸欲奉 大王 為帝 , 滅魏 興劉 , 共圖 功名 ; 不想 大 王堅執 不肯 , 眾官 皆 有 怨心 , 不久 必 盡散 矣 。 若 文武 皆 散 , 吳 、 魏 來攻 , 兩川 難保 , 臣安得 不憂乎 ? 」 漢中 王 曰 :「 吾 非 推 阻 , 恐 天下人 議論 耳 。」 孔明曰 :「 聖人 云 :『 名 不正 , 則 言不順 。 今 大王 名正言順 , 有 何可議 ? 豈不聞 『 天 與 弗取 , 反受 其咎 』? 」 漢中 王 曰 :「 待 軍師 病 可 , 行之未 遲 。 孔明 聽罷 , 從 榻 上躍 然而 起 , 將 屏風 一擊 , 外面 文武 眾官 皆 入 , 拜伏 於 地 曰 :「 主 上 既 允 , 便 請 擇日 以 行大禮 。」 漢中 王視 之 , 乃是 太傅許 靖 、 安漢將軍 糜竺 、 青衣 侯尚 舉 、 陽泉 侯 劉豹 、 別駕 趙 祚 、 治中 楊洪 、 議 曹杜瓊 、 從事 張爽 、 太常卿 賴忠 、 光祿卿 黃 權 、 祭酒 何曾 、 學士 尹默 、 司業 譙周 、 大司馬 殷純 、 偏 將軍 張裔 、 少府 王謀 、 昭文 博士 伊籍 、 從事 郎 秦宓 等眾 也 。

漢中 王驚 曰 :「 陷孤 於 不義 , 皆 卿 等 也 。」 孔明曰 :「 王上 既 允 所 請 , 便 可築 臺 擇 吉 , 恭 行大禮 。」 即時 送 漢中 王 還宮 , 一面 令 博士 許慈 、 諫議 郎孟光 掌禮 , 築 臺 於 成都 武擔 之南 。 諸事 齊備 , 多官 整設 鑾駕 , 迎請 漢中 王登壇 致 祭 。 譙 周在壇 上 , 高聲 朗讀 祭 文曰 :

「 惟 建安 二十六年 四月 丙午 朔 , 越 十二日 丁巳 , 皇帝 備 , 敢 昭告 於 皇天后土 : 漢有 天下 , 歷數 無疆 。 曩 者 , 王莽 篡盜 , 光 武皇帝 震怒 致 誅 , 社稷 復 存 。 今 曹操 阻兵 殘忍 , 戮 殺 主后 , 罪惡滔天 ; 操子 丕 , 載肆 凶逆 , 竊據 神器 。 群下 將士 , 以為 漢祀 墮 廢 , 備宜 延之 , 嗣 武二祖 , 躬行 天罰 。 備懼 無德 忝 帝位 , 詢 於 庶民 , 外及 遐荒 君長 , 僉 曰 : 天命 不 可以 不答 , 祖業 不 可以 久 替 , 四海 不 可以 無 主 。 率土式 望 , 在備 一人 。 備畏 天明 命 , 又 懼高 光之業 , 將墜 於 地 , 謹 擇吉 日 , 登壇 祭告 , 受 皇帝 璽 綬 , 撫臨 四方 。 惟神 饗祚漢 家 , 永綏 歷服 ! 讀罷 祭文 , 孔明 率眾 官恭上 玉璽 。 漢中 王受 了 , 捧 於 壇 上 , 再三 推讓 曰 :「 備無才 德 , 請擇 有 才 德者 受 之 。」 孔明奏 曰 :「 王上 平定 四海 , 功德 昭 於 天下 , 況是 大漢 宗派 , 宜即 正位 。 已 祭告 天神 , 復 何 讓 焉 ? 」 文武 各官 , 皆 呼 萬歲 。 拜舞 禮畢 , 改 元章武 元 年 。 立妃 吳氏 為 皇后 , 長子 劉禪 為 太子 。 封 次子 劉永為 魯王 , 劉理 為 梁王 。 封 諸葛亮 為 丞相 , 許靖 為 司徒 。 大小 官僚 , 一一 陞 賞 。 大赦天下 。 兩川 軍民 , 無不 欣躍 。 次日 設 朝 , 文武 官僚 拜 畢 , 列為 兩班 。 先主 降詔 曰 :「 朕 自 桃園 與關 、 張結義 , 誓同生死 ; 不 幸 二弟 雲長 , 被 東吳 孫權 所害 。 若不報 讎 , 是 負盟 也 。 朕 欲 起 傾國 之兵 , 攻伐 東吳 , 生 擒 逆賊 , 以雪 此恨 ! 」 言 未 畢 , 班內 一人 , 拜 伏於階 下 , 諫 曰 :「 不可 。」 先主 視 之 , 乃 虎威 將軍 趙雲 也 。 正是 : 君王 未及 行天討 , 臣 下 曾聞進 直言 。 未知 子龍 所諫 若何 , 且 看 下文 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