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gQ'yu daha iyi hale getirmek için çerezleri kullanıyoruz. Siteyi ziyaret ederek, bunu kabul edersiniz: çerez politikası.

image

孟子, 卷 之 六 告子 下

卷 之 六 告子 下

一 任 人 有 問 屋 廬子 曰 : 「 禮 與 食 孰 重 ? 」 曰 : 「 禮 重 。 」 「 色 與 禮 孰 重 ? 」 曰 : 「 禮 重 。 」 曰 : 「 以 禮 食 , 則 飢 而 死 ; 不 以 禮 食 , 則 得 食 , 必 以 禮 乎 ? 親 迎 , 則 不 得 妻 ; 不 親 迎 , 則 得 妻 , 必 親 迎 乎 ! 」 屋 廬子 不能 對 , 明日 之 鄒 以 告 孟子 。 孟子 曰 : 「 於 答 是 也 何 有 ? 不 揣 其 本 而 齊 其 末 , 方寸 之 木 可 使 高於 岑樓 。 金 重於 羽 者 , 豈 謂 一 鉤 金 與 一 輿羽 之 謂 哉 ? 取食 之 重 者 , 與 禮 之 輕 者 而 比 之 , 奚 翅 食 重 ? 取 色 之 重 者 , 與 禮 之 輕 者 而 比 之 , 奚 翅 色 重 ? 往 應 之 曰 : 『 紾 兄 之 臂 而 奪 之 食 , 則 得 食 ; 不 紾 , 則 不得 食 , 則 將 紾 之 乎 ? 踰 東 家 牆 而 摟 其 處子 , 則 得 妻 ; 不 摟 , 則 不 得 妻 , 則 將 摟 之 乎 ? 』 」 二 曹 交問 曰 : 「 人 皆 可以 為 堯 舜 , 有 諸 ? 」 孟子 曰 : 「 然 。 」 「 交 聞 文王 十 尺 , 湯 九 尺 , 今 交 九 尺 四 寸 以 長 , 食 粟 而 已 , 如何 則 可 ? 」 曰 : 「 奚 有 於是 ? 亦 為 之 而已 矣 。 有 人 於 此 , 力 不能 勝 一 匹 雛 , 則 為 無力人 矣 ; 今 曰 舉 百 鈞 , 則 為 有力人 矣 。 然則 舉 烏獲 之 任 , 是 亦 為 烏 獲 而已 矣 。 夫人 豈 以 不勝 為患 哉 ? 弗 為 耳 。 徐行 後 長 者 謂 之 弟 , 疾 行 先 長 者 謂 之 不弟 。 夫 徐行 者 , 豈 人 所 不能 哉 ? 所 不 為 也 。 堯 舜 之 道 , 孝弟 而已 矣 。 子 服 堯 之 服 , 誦 堯 之 言 , 行 堯 之 行 , 是 堯 而已 矣 ; 子 服 桀 之 服 , 誦 桀 之 言 , 行 桀 之 行 , 是 桀 而已 矣 。 」 曰 : 「 交 得 見 於 鄒君 , 可以 假 館 , 願 留 而 受業 於 門 。 」 曰 : 「 夫 道 , 若 大路 然 , 豈 難 知 哉 ? 人 病 不 求 耳 。 子 歸 而 求 之 , 有 餘 師 。 」 三公 孫丑 問 曰 : 「 高子 曰 : 『 小弁 , 小人 之 詩 也 。 』 」 孟子 曰 : 「 何以 言 之 ? 」 曰 : 「 怨 。 」 曰 : 「 固 哉 , 高叟 之為 詩 也 ! 有 人 於 此 , 越人 關 弓 而 射 之 , 則 己 談笑 而 道 之 ; 無 他 , 疏 之 也 。 其 兄 關弓 而 射 之 , 則 己 垂 涕泣 而 道 之 ; 無 他 , 戚 之 也 。 小弁 之 怨 , 親親 也 。 親親 , 仁 也 。 固 矣 夫 , 高叟 之 為 詩 也 ! 」 曰 : 「 凱風 何以 不 怨 ? 」 曰 : 「 凱 風 , 親 之 過 小 者 也 ; 小 弁 , 親 之 過 大 者 也 。 親 之 過 大 而 不 怨 , 是 愈 疏 也 ; 親 之 過 小 而 怨 , 是 不可 磯 也 。 愈 疏 , 不孝 也 ; 不可 磯 , 亦 不孝 也 。 孔子 曰 : 『 舜 其 至孝 矣 , 五十 而 慕 。 』 」 四 宋 牼 將 之 楚 , 孟子 遇 於 石丘 。 曰 : 「 先生 將 何 之 ? 」 曰 : 「 吾 聞 秦 楚 構 兵 , 我 將 見 楚王 說 而 罷 之 。 楚王 不悅 , 我 將 見 秦王 說 而 罷 之 , 二 王 我 將 有 所 遇 焉 。 」 曰 : 「 軻 也 請 無 問 其 詳 , 願 聞 其 指 。 說 之 將 何如 ? 」 曰 : 「 我 將 言 其 不利 也 。 」 曰 : 「 先生 之 志 則 大 矣 , 先生 之 號 則 不可 。 先生 以 利 說 秦 楚 之 王 , 秦 楚 之 王 悅 於 利 , 以 罷 三軍 之 師 , 是 三軍 之 士 樂 罷 而 悅 於 利 也 。 為 人臣 者 懷 利 以 事 其 君 , 為 人子 者 懷 利 以 事 其 父 , 為 人弟 者 懷 利 以 事 其 兄 。 是 君臣 、 父子 、 兄弟 終 去 仁義 , 懷 利 以 相 接 , 然 而 不 亡 者 , 未 之 有 也 。 先生 以 仁義 說 秦 楚 之 王 , 秦 楚 之 王 悅 於 仁義 , 而 罷 三軍 之 師 , 是 三軍 之 士 樂 罷 而 悅 於 仁義 也 。 為 人臣 者 懷 仁義 以 事 其 君 , 為 人子 者 懷 仁義 以 事 其 父 , 為 人弟 者 懷 仁義 以 事 其 兄 , 是 君臣 、 父子 、 兄弟 去 利 , 懷 仁義 以 相接 也 。 然而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 何必 曰 利 ? 」 五 孟子 居 鄒 , 季任 為 任處 守 , 以 幣 交 , 受 之 而 不 報 。 處於 平陸 , 儲子 為 相 , 以 幣 交 , 受 之 而 不 報 。 他日 由 鄒 之 任 , 見 季子 ; 由 平陸 之 齊 , 不 見 儲子 。 屋廬子 喜 曰 : 「 連 得 閒 矣 。 」 問 曰 : 「 夫子 之 任 見 季子 , 之 齊 不 見 儲子 , 為 其 為 相 與 ? 」 曰 : 「 非 也 。 書 曰 : 『 享 多 儀 , 儀 不及 物 曰 不 享 , 惟 不 役 志 于 享 。 』 為 其 不成 享 也 。 」 屋廬子 悅 。 或 問 之 。 屋廬子 曰 : 「 季子 不 得 之 鄒 , 儲子 得 之 平 陸 。 」 六 淳 于髡 曰 : 「 先 名實 者 , 為 人 也 ; 後 名實 者 , 自為 也 。 夫子 在 三 卿 之中 , 名 實 未 加 於 上下 而 去 之 , 仁 者 固 如此 乎 ? 」 孟子 曰 : 「 居 下位 , 不 以 賢事 不肖 者 , 伯夷 也 ; 五 就 湯 , 五 就 桀 者 , 伊尹 也 ; 不 惡 汙 君 , 不 辭 小官 者 , 柳 下惠 也 。 三 子 者 不同 道 , 其 趨 一 也 。 一 者 何 也 ? 曰 : 仁 也 。 君子 亦 仁 而已 矣 , 何必 同 ? 」 曰 : 「 魯 繆公 之 時 , 公 儀子 為 政 , 子 柳 、 子思 為 臣 , 魯 之 削 也 滋 甚 。 若是 乎 賢者 之 無益 於 國 也 ! 」 曰 : 「 虞 不 用 百里奚 而 亡 , 秦穆公 用 之 而 霸 。 不 用 賢 則 亡 , 削 何 可 得 與 ? 」 曰 : 「 昔者 王豹 處於 淇 , 而 河西 善 謳 ; 綿駒 處於 高唐 , 而 齊右 善 歌 ; 華 周 、 杞梁 之 妻 善 哭 其 夫 , 而 變 國俗 。 有 諸 內 必 形 諸 外 。 為 其 事 而 無 其 功 者 , 髡 未嘗 睹 之 也 。 是故 無 賢者 也 , 有 則 髡 必 識 之 。 」 曰 : 「 孔子 為 魯 司寇 , 不 用 , 從而 祭 , 燔 肉 不 至 , 不 稅 冕 而 行 。 不 知 者 以為 為 肉 也 。 其 知 者 以為 為 無禮 也 。 乃 孔子 則 欲 以 微罪 行 , 不 欲 為 苟 去 。 君子 之 所 為 , 眾人 固 不 識 也 。 」 七 孟子 曰 : 「 五 霸 者 , 三 王 之 罪人 也 ; 今 之 諸侯 , 五霸 之 罪人 也 ; 今 之 大夫 , 今 之 諸侯 之 罪人 也 。 天子 適 諸侯 曰 巡狩 , 諸侯 朝 於 天子 曰 述職 。 春 省 耕 而 補 不 足 , 秋 省斂 而 助 不 給 。 入 其 疆 , 土地 辟 , 田野 治 , 養老尊賢 , 俊傑 在位 , 則 有 慶 , 慶 以 地 。 入 其 疆 , 土地 荒蕪 , 遺老 失 賢 , 掊 克 在位 , 則 有 讓 。 一 不 朝 , 則 貶 其 爵 ; 再 不 朝 , 則 削 其 地 ; 三 不 朝 , 則 六 師 移 之 。 是故 天子 討 而 不 伐 , 諸侯 伐 而 不 討 。 五 霸 者 , 摟 諸侯 以 伐 諸侯 者 也 , 故 曰 : 五 霸 者 , 三 王 之 罪人 也 。 五 霸 , 桓公 為 盛 。 葵丘 之 會 諸侯 , 束 牲 、 載書 而 不 歃 血 。 初 命 曰 : 『 誅 不孝 , 無 易 樹 子 , 無 以 妾 為 妻 。 』 再 命 曰 : 『 尊 賢 育 才 , 以 彰 有 德 。 』 三 命 曰 : 『 敬老 慈幼 , 無 忘 賓旅 。 』 四 命 曰 : 『 士 無 世 官 , 官 事 無 攝 , 取 士 必 得 , 無 專 殺 大夫 。 』 五 命 曰 : 『 無 曲 防 , 無 遏 糴 , 無 有 封 而 不 告 。 』 曰 : 『 凡 我 同盟 之 人 , 既 盟 之後 , 言 歸于 好 。 』 今 之 諸侯 , 皆 犯 此 五禁 , 故 曰 : 今 之 諸侯 , 五霸 之 罪人 也 。 長君 之 惡 其 罪 小 , 逢 君 之 惡 其 罪 大 。 今 之 大夫 , 皆 逢 君 之 惡 , 故 曰 : 今 之 大夫 , 今 之 諸侯 之 罪人 也 。 」 八魯 欲 使 慎子 為 將軍 。 孟子 曰 : 「 不 教 民 而 用 之 , 謂 之 殃民 。 殃民 者 , 不容 於 堯 舜 之 世 。 一 戰 勝 齊 , 遂 有 南陽 , 然 且 不可 。 」 慎子 勃然 不悅 曰 : 「 此 則 滑釐 所 不 識 也 。 」 曰 : 「 吾 明 告 子 。 天子 之 地方 千里 ; 不 千里 , 不足以 待 諸侯 。 諸侯 之 地方 百 里 ; 不 百 里 , 不足以 守 宗廟 之 典籍 。 周公 之 封 於 魯 , 為 方 百 里 也 ; 地 非 不足 , 而 儉 於 百 里 。 太公 之 封 於 齊 也 , 亦 為 方 百 里 也 ; 地 非 不足 也 , 而 儉 於 百 里 。 今 魯 方 百里 者 五 , 子 以為 有 王 者 作 , 則 魯 在 所 損 乎 ? 在 所益 乎 ? 徒 取 諸 彼 以 與 此 , 然且 仁 者 不 為 , 況於 殺人 以 求 之 乎 ? 君子 之 事 君 也 , 務 引 其 君 以 當 道 , 志 於 仁 而 已 。 」 九 孟子 曰 : 「 今 之 事 君 者 曰 : 『 我 能 為 君 辟 土地 , 充 府庫 。 』 今 之 所謂 良臣 , 古 之 所謂 民賊 也 。 君 不 鄉 道 , 不 志於 仁 , 而 求 富 之 , 是 富 桀 也 。 『 我 能 為 君約 與 國 , 戰 必 克 。 今 之 所謂 良臣 , 古 之 所謂 民賊 也 。 君 不 鄉 道 , 不 志於 仁 , 而 求 為 之 強 戰 , 是 輔 桀 也 。 由 今 之 道 , 無 變 今 之 俗 , 雖 與 之 天下 , 不能 一 朝 居 也 。 」 十 白 圭 曰 : 「 吾 欲 二十 而 取 一 , 何 如 ? 」 孟子 曰 : 「 子 之 道 , 貉 道 也 。 萬室 之 國 , 一 人 陶 , 則 可 乎 ? 」 曰 : 「 不可 , 器 不足 用 也 。 」 曰 : 「 夫 貉 , 五穀 不 生 , 惟 黍 生 之 。 無 城郭 、 宮室 、 宗廟 、 祭祀 之 禮 , 無 諸侯 幣帛 饔 飧 , 無 百官 有司 , 故 二十 取 一 而 足 也 。 今 居 中國 , 去 人倫 , 無 君子 , 如 之 何其 可 也 ? 陶 以 寡 , 且 不可以 為 國 , 況 無 君子 乎 ? 欲 輕 之於 堯 舜 之 道 者 , 大 貉 小 貉 也 ; 欲 重 之於 堯 舜 之 道 者 , 大 桀 小 桀 也 。 」 十一 白 圭 曰 : 「 丹 之 治水 也 愈於 禹 。 」 孟子 曰 : 「 子 過 矣 。 禹 之 治水 , 水 之 道 也 。 是故 禹 以 四海 為 壑 , 今 吾 子 以 鄰國 為 壑 。 水 逆行 , 謂 之 洚 水 。 洚水 者 , 洪水 也 , 仁人 之 所 惡 也 。 吾 子 過 矣 。 」 十二 孟子 曰 : 「 君子 不 亮 , 惡 乎 執 ? 」 十三 魯 欲 使 樂 正子 為 政 。 孟子 曰 : 「 吾 聞 之 , 喜 而 不 寐 。 」 公孫丑 曰 : 「 樂 正 子 強 乎 ? 」 曰 : 「 否 。 」 「 有 知慮 乎 ? 」 曰 : 「 否 。 」 「 多 聞 識 乎 ? 」 曰 : 「 否 。 」 「 然 則 奚 為 喜 而 不 寐 ? 」 曰 : 「 其 為人 也 好 善 。 」 「 好 善 足 乎 ? 」 曰 : 「 好 善 優於 天下 , 而 況 魯國 乎 ? 夫 苟 好 善 , 則 四海 之 內 , 皆 將 輕 千里 而 來 告 之 以 善 。 夫 苟 不 好 善 , 則 人 將 曰 : 『 訑 訑 , 予 既已 知 之 矣 。 』 訑訑 之 聲音 顏色 , 距 人 於 千里 之外 。 士 止於 千里 之外 , 則 讒 諂 面諛 之 人 至 矣 。 與 讒諂 面諛 之 人 居 , 國 欲 治 , 可 得 乎 ? 」 十四 陳子 曰 : 「 古 之 君子 何如 則 仕 ? 」 孟子 曰 : 「 所 就 三 , 所 去 三 。 迎 之 致敬 以 有 禮 , 言 將 行 其 言 也 , 則 就 之 ; 禮貌 未 衰 , 言 弗 行 也 , 則 去 之 。 其次 , 雖 未 行 其 言 也 , 迎 之 致敬 以 有 禮 , 則 就 之 ; 禮貌 衰 , 則 去 之 。 其 下 , 朝 不 食 , 夕 不 食 , 飢餓 不能 出 門戶 。 君 聞 之 曰 : 『 吾 大 者 不能 行 其 道 , 又 不能 從 其 言 也 , 使 飢餓 於 我 土地 , 吾 恥 之 。 』 周 之 , 亦 可 受 也 , 免 死 而已 矣 。 」 十五 孟子 曰 : 「 舜 發 於 畎畝 之中 , 傅 說 舉 於 版築 之 閒 , 膠鬲 舉 於 魚鹽 之中 , 管夷 吾 舉 於 士 , 孫 叔敖 舉 於 海 , 百里 奚 舉 於 市 。 故 天 將 降 大任 於 是 人 也 , 必 先 苦 其 心志 , 勞 其 筋骨 , 餓 其 體膚 ,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亂 其 所 為 , 所以 動 心 忍 性 , 曾 益 其 所 不能 。 人 恆 過 , 然後 能 改 ; 困於 心 , 衡 於 慮 , 而後 作 ; 徵 於 色 , 發 於 聲 , 而後 喻 。 入 則 無 法家 拂士 , 出 則 無 敵國 外患 者 , 國 恆 亡 。 然後 知 生 於 憂患 而 死 於 安樂 也 。 」 十六 孟子 曰 : 「 教 亦 多 術 矣 , 予 不屑 之 教誨 也 者 , 是 亦 教誨 之 而已 矣 。 」

Learn languages from TV shows, movies, news, articles and more! Try LingQ for FREE

卷 之 六 告子 下 Volume 6: Telling the Son Part 2 卷之六告子下

一 任 人 有 問 屋 廬子 曰 : 「 禮 與 食 孰 重 ? 」 曰 : 「 禮 重 。 」 「 色 與 禮 孰 重 ? 」 曰 : 「 禮 重 。 」 曰 : 「 以 禮 食 , 則 飢 而 死 ; 不 以 禮 食 , 則 得 食 , 必 以 禮 乎 ? 親 迎 , 則 不 得 妻 ; 不 親 迎 , 則 得 妻 , 必 親 迎 乎 ! 」 屋 廬子 不能 對 , 明日 之 鄒 以 告 孟子 。 孟子 曰 : 「 於 答 是 也 何 有 ? 不 揣 其 本 而 齊 其 末 , 方寸 之 木 可 使 高於 岑樓 。 金 重於 羽 者 , 豈 謂 一 鉤 金 與 一 輿羽 之 謂 哉 ? 取食 之 重 者 , 與 禮 之 輕 者 而 比 之 , 奚 翅 食 重 ? 取 色 之 重 者 , 與 禮 之 輕 者 而 比 之 , 奚 翅 色 重 ? 往 應 之 曰 : 『 紾 兄 之 臂 而 奪 之 食 , 則 得 食 ; 不 紾 , 則 不得 食 , 則 將 紾 之 乎 ? 踰 東 家 牆 而 摟 其 處子 , 則 得 妻 ; 不 摟 , 則 不 得 妻 , 則 將 摟 之 乎 ? 』 」    二 曹 交問 曰 : 「 人 皆 可以 為 堯 舜 , 有 諸 ? 」 孟子 曰 : 「 然 。 」 「 交 聞 文王 十 尺 , 湯 九 尺 , 今 交 九 尺 四 寸 以 長 , 食 粟 而 已 , 如何 則 可 ? 」 曰 : 「 奚 有 於是 ? 亦 為 之 而已 矣 。 有 人 於 此 , 力 不能 勝 一 匹 雛 , 則 為 無力人 矣 ; 今 曰 舉 百 鈞 , 則 為 有力人 矣 。 然則 舉 烏獲 之 任 , 是 亦 為 烏 獲 而已 矣 。 夫人 豈 以 不勝 為患 哉 ? 弗 為 耳 。 徐行 後 長 者 謂 之 弟 , 疾 行 先 長 者 謂 之 不弟 。 夫 徐行 者 , 豈 人 所 不能 哉 ? 所 不 為 也 。 堯 舜 之 道 , 孝弟 而已 矣 。 子 服 堯 之 服 , 誦 堯 之 言 , 行 堯 之 行 , 是 堯 而已 矣 ; 子 服 桀 之 服 , 誦 桀 之 言 , 行 桀 之 行 , 是 桀 而已 矣 。 」 曰 : 「 交 得 見 於 鄒君 , 可以 假 館 , 願 留 而 受業 於 門 。 」 曰 : 「 夫 道 , 若 大路 然 , 豈 難 知 哉 ? 人 病 不 求 耳 。 子 歸 而 求 之 , 有 餘 師 。 」 三公 孫丑 問 曰 : 「 高子 曰 : 『 小弁 , 小人 之 詩 也 。 』 」    孟子 曰 : 「 何以 言 之 ? 」 曰 : 「 怨 。 」 曰 : 「 固 哉 , 高叟 之為 詩 也 ! 有 人 於 此 , 越人 關 弓 而 射 之 , 則 己 談笑 而 道 之 ; 無 他 , 疏 之 也 。 其 兄 關弓 而 射 之 , 則 己 垂 涕泣 而 道 之 ; 無 他 , 戚 之 也 。 小弁 之 怨 , 親親 也 。 親親 , 仁 也 。 固 矣 夫 , 高叟 之 為 詩 也 ! 」 曰 : 「 凱風 何以 不 怨 ? 」 曰 : 「 凱 風 , 親 之 過 小 者 也 ; 小 弁 , 親 之 過 大 者 也 。 親 之 過 大 而 不 怨 , 是 愈 疏 也 ; 親 之 過 小 而 怨 , 是 不可 磯 也 。 愈 疏 , 不孝 也 ; 不可 磯 , 亦 不孝 也 。 孔子 曰 : 『 舜 其 至孝 矣 , 五十 而 慕 。 』 」    四 宋 牼 將 之 楚 , 孟子 遇 於 石丘 。 曰 : 「 先生 將 何 之 ? 」    曰 : 「 吾 聞 秦 楚 構 兵 , 我 將 見 楚王 說 而 罷 之 。 楚王 不悅 , 我 將 見 秦王 說 而 罷 之 , 二 王 我 將 有 所 遇 焉 。 」 曰 : 「 軻 也 請 無 問 其 詳 , 願 聞 其 指 。 說 之 將 何如 ? 」    曰 : 「 我 將 言 其 不利 也 。 」 曰 : 「 先生 之 志 則 大 矣 , 先生 之 號 則 不可 。 先生 以 利 說 秦 楚 之 王 , 秦 楚 之 王 悅 於 利 , 以 罷 三軍 之 師 , 是 三軍 之 士 樂 罷 而 悅 於 利 也 。 為 人臣 者 懷 利 以 事 其 君 , 為 人子 者 懷 利 以 事 其 父 , 為 人弟 者 懷 利 以 事 其 兄 。 是 君臣 、 父子 、 兄弟 終 去 仁義 , 懷 利 以 相 接 , 然 而 不 亡 者 , 未 之 有 也 。 先生 以 仁義 說 秦 楚 之 王 , 秦 楚 之 王 悅 於 仁義 , 而 罷 三軍 之 師 , 是 三軍 之 士 樂 罷 而 悅 於 仁義 也 。 為 人臣 者 懷 仁義 以 事 其 君 , 為 人子 者 懷 仁義 以 事 其 父 , 為 人弟 者 懷 仁義 以 事 其 兄 , 是 君臣 、 父子 、 兄弟 去 利 , 懷 仁義 以 相接 也 。 然而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 何必 曰 利 ? 」    五 孟子 居 鄒 , 季任 為 任處 守 , 以 幣 交 , 受 之 而 不 報 。 處於 平陸 , 儲子 為 相 , 以 幣 交 , 受 之 而 不 報 。 他日 由 鄒 之 任 , 見 季子 ; 由 平陸 之 齊 , 不 見 儲子 。 屋廬子 喜 曰 : 「 連 得 閒 矣 。 」 問 曰 : 「 夫子 之 任 見 季子 , 之 齊 不 見 儲子 , 為 其 為 相 與 ? 」    曰 : 「 非 也 。 書 曰 : 『 享 多 儀 , 儀 不及 物 曰 不 享 , 惟 不 役 志 于 享 。 』 為 其 不成 享 也 。 」 屋廬子 悅 。 或 問 之 。 屋廬子 曰 : 「 季子 不 得 之 鄒 , 儲子 得 之 平 陸 。 」 六 淳 于髡 曰 : 「 先 名實 者 , 為 人 也 ; 後 名實 者 , 自為 也 。 夫子 在 三 卿 之中 , 名 實 未 加 於 上下 而 去 之 , 仁 者 固 如此 乎 ? 」 孟子 曰 : 「 居 下位 , 不 以 賢事 不肖 者 , 伯夷 也 ; 五 就 湯 , 五 就 桀 者 , 伊尹 也 ; 不 惡 汙 君 , 不 辭 小官 者 , 柳 下惠 也 。 三 子 者 不同 道 , 其 趨 一 也 。 一 者 何 也 ? 曰 : 仁 也 。 君子 亦 仁 而已 矣 , 何必 同 ? 」 曰 : 「 魯 繆公 之 時 , 公 儀子 為 政 , 子 柳 、 子思 為 臣 , 魯 之 削 也 滋 甚 。 若是 乎 賢者 之 無益 於 國 也 ! 」 曰 : 「 虞 不 用 百里奚 而 亡 , 秦穆公 用 之 而 霸 。 不 用 賢 則 亡 , 削 何 可 得 與 ? 」 曰 : 「 昔者 王豹 處於 淇 , 而 河西 善 謳 ; 綿駒 處於 高唐 , 而 齊右 善 歌 ; 華 周 、 杞梁 之 妻 善 哭 其 夫 , 而 變 國俗 。 有 諸 內 必 形 諸 外 。 為 其 事 而 無 其 功 者 , 髡 未嘗 睹 之 也 。 是故 無 賢者 也 , 有 則 髡 必 識 之 。 」 曰 : 「 孔子 為 魯 司寇 , 不 用 , 從而 祭 , 燔 肉 不 至 , 不 稅 冕 而 行 。 不 知 者 以為 為 肉 也 。 其 知 者 以為 為 無禮 也 。 乃 孔子 則 欲 以 微罪 行 , 不 欲 為 苟 去 。 君子 之 所 為 , 眾人 固 不 識 也 。 」 七 孟子 曰 : 「 五 霸 者 , 三 王 之 罪人 也 ; 今 之 諸侯 , 五霸 之 罪人 也 ; 今 之 大夫 , 今 之 諸侯 之 罪人 也 。 天子 適 諸侯 曰 巡狩 , 諸侯 朝 於 天子 曰 述職 。 春 省 耕 而 補 不 足 , 秋 省斂 而 助 不 給 。 入 其 疆 , 土地 辟 , 田野 治 , 養老尊賢 , 俊傑 在位 , 則 有 慶 , 慶 以 地 。 入 其 疆 , 土地 荒蕪 , 遺老 失 賢 , 掊 克 在位 , 則 有 讓 。 一 不 朝 , 則 貶 其 爵 ; 再 不 朝 , 則 削 其 地 ; 三 不 朝 , 則 六 師 移 之 。 是故 天子 討 而 不 伐 , 諸侯 伐 而 不 討 。 五 霸 者 , 摟 諸侯 以 伐 諸侯 者 也 , 故 曰 : 五 霸 者 , 三 王 之 罪人 也 。 五 霸 , 桓公 為 盛 。 葵丘 之 會 諸侯 , 束 牲 、 載書 而 不 歃 血 。 初 命 曰 : 『 誅 不孝 , 無 易 樹 子 , 無 以 妾 為 妻 。 』 再 命 曰 : 『 尊 賢 育 才 , 以 彰 有 德 。 』 三 命 曰 : 『 敬老 慈幼 , 無 忘 賓旅 。 』 四 命 曰 : 『 士 無 世 官 , 官 事 無 攝 , 取 士 必 得 , 無 專 殺 大夫 。 』 五 命 曰 : 『 無 曲 防 , 無 遏 糴 , 無 有 封 而 不 告 。 』 曰 : 『 凡 我 同盟 之 人 , 既 盟 之後 , 言 歸于 好 。 』 今 之 諸侯 , 皆 犯 此 五禁 , 故 曰 : 今 之 諸侯 , 五霸 之 罪人 也 。 長君 之 惡 其 罪 小 , 逢 君 之 惡 其 罪 大 。 今 之 大夫 , 皆 逢 君 之 惡 , 故 曰 : 今 之 大夫 , 今 之 諸侯 之 罪人 也 。 」 八魯 欲 使 慎子 為 將軍 。 孟子 曰 : 「 不 教 民 而 用 之 , 謂 之 殃民 。 殃民 者 , 不容 於 堯 舜 之 世 。 一 戰 勝 齊 , 遂 有 南陽 , 然 且 不可 。 」 慎子 勃然 不悅 曰 : 「 此 則 滑釐 所 不 識 也 。 」 曰 : 「 吾 明 告 子 。 天子 之 地方 千里 ; 不 千里 , 不足以 待 諸侯 。 諸侯 之 地方 百 里 ; 不 百 里 , 不足以 守 宗廟 之 典籍 。 周公 之 封 於 魯 , 為 方 百 里 也 ; 地 非 不足 , 而 儉 於 百 里 。 太公 之 封 於 齊 也 , 亦 為 方 百 里 也 ; 地 非 不足 也 , 而 儉 於 百 里 。 今 魯 方 百里 者 五 , 子 以為 有 王 者 作 , 則 魯 在 所 損 乎 ? 在 所益 乎 ? 徒 取 諸 彼 以 與 此 , 然且 仁 者 不 為 , 況於 殺人 以 求 之 乎 ? 君子 之 事 君 也 , 務 引 其 君 以 當 道 , 志 於 仁 而 已 。 」 九 孟子 曰 : 「 今 之 事 君 者 曰 : 『 我 能 為 君 辟 土地 , 充 府庫 。 』 今 之 所謂 良臣 , 古 之 所謂 民賊 也 。 君 不 鄉 道 , 不 志於 仁 , 而 求 富 之 , 是 富 桀 也 。 『 我 能 為 君約 與 國 , 戰 必 克 。 今 之 所謂 良臣 , 古 之 所謂 民賊 也 。 君 不 鄉 道 , 不 志於 仁 , 而 求 為 之 強 戰 , 是 輔 桀 也 。 由 今 之 道 , 無 變 今 之 俗 , 雖 與 之 天下 , 不能 一 朝 居 也 。 」 十 白 圭 曰 : 「 吾 欲 二十 而 取 一 , 何 如 ? 」    孟子 曰 : 「 子 之 道 , 貉 道 也 。 萬室 之 國 , 一 人 陶 , 則 可 乎 ? 」    曰 : 「 不可 , 器 不足 用 也 。 」 曰 : 「 夫 貉 , 五穀 不 生 , 惟 黍 生 之 。 無 城郭 、 宮室 、 宗廟 、 祭祀 之 禮 , 無 諸侯 幣帛 饔 飧 , 無 百官 有司 , 故 二十 取 一 而 足 也 。 今 居 中國 , 去 人倫 , 無 君子 , 如 之 何其 可 也 ? 陶 以 寡 , 且 不可以 為 國 , 況 無 君子 乎 ? 欲 輕 之於 堯 舜 之 道 者 , 大 貉 小 貉 也 ; 欲 重 之於 堯 舜 之 道 者 , 大 桀 小 桀 也 。 」 十一 白 圭 曰 : 「 丹 之 治水 也 愈於 禹 。 」 孟子 曰 : 「 子 過 矣 。 禹 之 治水 , 水 之 道 也 。 是故 禹 以 四海 為 壑 , 今 吾 子 以 鄰國 為 壑 。 水 逆行 , 謂 之 洚 水 。 洚水 者 , 洪水 也 , 仁人 之 所 惡 也 。 吾 子 過 矣 。 」 十二 孟子 曰 : 「 君子 不 亮 , 惡 乎 執 ? 」    十三 魯 欲 使 樂 正子 為 政 。 孟子 曰 : 「 吾 聞 之 , 喜 而 不 寐 。 」 公孫丑 曰 : 「 樂 正 子 強 乎 ? 」 曰 : 「 否 。 」 「 有 知慮 乎 ? 」 曰 : 「 否 。 」 「 多 聞 識 乎 ? 」 曰 : 「 否 。 」 「 然 則 奚 為 喜 而 不 寐 ? 」 曰 : 「 其 為人 也 好 善 。 」 「 好 善 足 乎 ? 」 曰 : 「 好 善 優於 天下 , 而 況 魯國 乎 ? 夫 苟 好 善 , 則 四海 之 內 , 皆 將 輕 千里 而 來 告 之 以 善 。 夫 苟 不 好 善 , 則 人 將 曰 : 『 訑 訑 , 予 既已 知 之 矣 。 』 訑訑 之 聲音 顏色 , 距 人 於 千里 之外 。 士 止於 千里 之外 , 則 讒 諂 面諛 之 人 至 矣 。 與 讒諂 面諛 之 人 居 , 國 欲 治 , 可 得 乎 ? 」    十四 陳子 曰 : 「 古 之 君子 何如 則 仕 ? 」 孟子 曰 : 「 所 就 三 , 所 去 三 。 迎 之 致敬 以 有 禮 , 言 將 行 其 言 也 , 則 就 之 ; 禮貌 未 衰 , 言 弗 行 也 , 則 去 之 。 其次 , 雖 未 行 其 言 也 , 迎 之 致敬 以 有 禮 , 則 就 之 ; 禮貌 衰 , 則 去 之 。 其 下 , 朝 不 食 , 夕 不 食 , 飢餓 不能 出 門戶 。 君 聞 之 曰 : 『 吾 大 者 不能 行 其 道 , 又 不能 從 其 言 也 , 使 飢餓 於 我 土地 , 吾 恥 之 。 』 周 之 , 亦 可 受 也 , 免 死 而已 矣 。 」 十五 孟子 曰 : 「 舜 發 於 畎畝 之中 , 傅 說 舉 於 版築 之 閒 , 膠鬲 舉 於 魚鹽 之中 , 管夷 吾 舉 於 士 , 孫 叔敖 舉 於 海 , 百里 奚 舉 於 市 。 故 天 將 降 大任 於 是 人 也 , 必 先 苦 其 心志 , 勞 其 筋骨 , 餓 其 體膚 ,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亂 其 所 為 , 所以 動 心 忍 性 , 曾 益 其 所 不能 。 人 恆 過 , 然後 能 改 ; 困於 心 , 衡 於 慮 , 而後 作 ; 徵 於 色 , 發 於 聲 , 而後 喻 。 入 則 無 法家 拂士 , 出 則 無 敵國 外患 者 , 國 恆 亡 。 然後 知 生 於 憂患 而 死 於 安樂 也 。 」 十六 孟子 曰 : 「 教 亦 多 術 矣 , 予 不屑 之 教誨 也 者 , 是 亦 教誨 之 而已 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