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Ми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мо файли cookie, щоб зробити LingQ кращим. Відвідавши сайт, Ви погоджуєтесь з нашими правилами обробки файлів «cookie».

image

The Korean War, 12.韩战系列第十二讲 和平幻灭·下

12. 韩战 系列 第十二 讲 和平 幻灭 · 下

韓戰 系列 第十二 講 和平 幻滅 · 下

一 、 李奇微 臨危受命 : 識破 “ 星期 攻勢 ”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在 之前 的 十一 講中 , 我們 回顧 了 韓戰 的 起源 和 韓戰 頭 半年 的 戰爭 進程 , 以及 在 戰爭 進行 了 半 年時 國際 社會 為 和平 所作 的 努力 。

今天 , 我們 將 進行 第十二 講 《 和平 幻滅 · 下 》, 講述 共產 極權 陣營 如何 拒絕 了 一切 和平 的 可能 , 並 繼續 擴大 戰爭 的 規模 。

按照 慣例 , 我們 還 是從 一個 歷史 場景 說起 。

1951 年 1 月 1 日 上午 , 新 上任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司令 馬 修 · 李奇微 中將 驅車 來到 首爾 北郊 。

從前 一天 黃昏時分 起 , 超過 30 萬 中共 、 北韓 聯軍 已經 越過 三八線 , 向 聯合 國軍 發起 了 所謂 的 “ 第三次 戰役 ”。

這次 大規模 進攻 , 被 聯合 國軍 稱為 “ 新年 攻勢 ”。

經過 一夜 戰鬥 , 聯合 國軍 的 三八線 陣地 被 突破 了 。

此時 , 映入 李奇微 眼簾 的 , 是 一片 混亂 的 景象 。

李奇微 在 他 有關 韓戰 的 回憶錄 中 描寫 道 , 當時 大批 韓國 士兵 “ 丟棄 了 所有 的 火炮 、 迫擊炮 、 機槍 以及 數人 操作 武器 ”,“ 乘著 一輛輛 卡車 , 正 川流不息 地向 南湧 去 , 他們 沒有 秩序 , 沒有 武器 , 沒有 領導 , 完全 是 在 全面 敗退 。

有些 士兵 是 依靠 步行 或者 乘著 各種 徵用 的 車輛 逃到 這裡 來 的 。

” 雖然 美軍 總體 上 攜帶 著 重武器 , 進行 著 有 秩序 的 後撤 , 但 也 有 部分 部隊 被 捲入 潰退 中 。

那天 上午 , 李奇微 在 美 24 師的 傷員 後 送 站 與 一些 美軍 傷兵 進行 了 談話 ,“ 發覺 他們 情緒 十分 低落 , 沒有 美國士兵 在 傷勢 不太 嚴重 時 通常 所 表現 的 那種 重返 部隊 的 迫切 心情 。

” 面對 部隊 低落 的 士氣 , 李奇微 心情沉重 地 表示 :“ 要 想 使 部隊 鼓起 所 需要 的 鬥志 , 還有 許多 工作 有待 我們 去 完成 。

”( 李奇微 :《 朝鮮戰爭 》 第五章 )

此時 李奇微 所 接手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 是 一支 剛剛 從 北韓 深處 進行 了 長距離 撤退 , 缺乏 鬥志 的 部隊 。

雪上加霜 的 是 , 在 1950 年 12 月 23 日 , 也 就是 美第 8 集團軍 全面 退 到 三八線 的 時候 , 曾 率領 該 集團軍 堅守 釜山 防禦 圈 的 司令 沃克 將軍 在 首爾 北郊 的 一場 車禍 中 逝世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李奇微 才 得以 臨危受命 , 被 從 美國 本土 派往 韓國 前線 。

李奇微 在 12 月 27 日 抵達 韓國 前線 時 , 發覺 部隊 不但 普遍 失去 了 鬥志 , 甚至 連 基本 的 敵情 偵察 都 變得 敷衍了事 了 。

根據 李奇微 的 回憶 , 在 美 第 8 集團軍 使用 的 軍事 地圖 上 , 沒有 關於 敵人 兵力 部署 的 任何 細節 , 只 在 三八線 北側 畫了 一個 鵝蛋 大 的 紅圈 , 其中 寫有 數字 “174,000”, 用於 表示 對 敵人 兵力 的 估算 。

而 就連 這個 兵力 估算 , 實際上 也 是 大大 低估 的 。

對於 上述 種種 在 部隊 中 存在 的 情況 , 李奇微 深感 震驚 。

( 比利 · 莫斯曼 :《 朝鮮戰爭 中 的 美國陸軍 ( 第二卷 ): 潮漲潮落 》 第九章 《 中國 人 的 第三次 攻勢 》)

在 中共 、 北韓 聯軍 發動 “ 第三次 戰役 ” 前夕 , 沿 三八線 部署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也 面臨 著 兵力 嚴重不足 的 困境 。

此時 , 剛剛 從 北韓 東北部 撤 到 韓國 南部 的 美 第 10 軍 雖 已 被 歸入 第 8 集團軍 建制 , 但 這個 軍 的 不少 部隊 仍 在 韓國 南部 休整 。

佈置 在 三八線 上 的 聯合 國軍 戰鬥部隊 , 總兵力 甚至 不足 20 萬 。

而 就是 這麼 一點 可憐 的 兵力 , 卻 要 防守 長達 216 公里 的 戰線 , 每個 一線 師要 防禦 的 戰線 長達 20—30 公里 。

處在 第一線 的 各師 , 只能 以連 、 排為 單位 建立 一些 點狀 陣地 , 不但 缺乏 預備隊 , 也 難以 構築 緊密 的 防線 。

一旦 防線 的 一點 被 攻破 , 那麼 整個 防線 就 會 迅速 被 突破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七卷 第三章 ) 可以 說 , 在 不明 敵情 、 兵力 不足 、 士氣 低落 的 情況 下 , 美第 8 集團軍 是 不 可能 守住 三八線 的 。

在 如此 不利 的 情況 下 , 李奇微 利用 1950 年 的 最後 幾天 , 提出 了 改變 戰局 的 方案 。

作為 美軍 中 的 優秀 將領 , 李奇微 有著 豐富 的 作戰 指揮 和 策劃 經驗 。

李奇微 出 生於 1895 年 。

1917 年 , 他 從 西點軍校 畢業 , 此後 在 該校 長期 擔任 教官 。

1942 年 , 他 出任 美第 82 空降師 師長 , 得以 指揮 美軍 最早 的 兩個 空降師 之一 。

在 1944 年 的 諾曼底 戰役 期間 , 他 隨同 部隊 空降 在 德軍 灘頭陣地 後方 , 其後 連續作戰 一個多月 , 立下 了 赫赫戰功 。

此後 , 他 升任 第 18 空降 軍 軍長 , 率部 攻入 德國 , 一直 戰鬥 到 德國 投降 。

李奇微 之所以 能 在 二戰 中 被 任命 為 空降兵 指揮官 , 是 因為 空降兵 在 當時 還是 一個 新生 兵種 , 正 適合 由 擁有 靈活 軍事 思想 的 李奇微 進行 指揮 。

在 前往 韓國 赴任 前夕 , 李奇微 的 官職 為 美軍 副 總參謀長 。

而 在 就任 美第 8 集團軍 司令 後 ,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麥克阿瑟 就 成 了 李奇微 的 頂頭上司 。

有趣 的 是 , 當 李奇微 在 西點軍校 出任 教官 時 , 麥克阿瑟 曾 擔任 過 一段時間 的 西點軍校 校長 。

此次 李奇微 臨危受命 , 是 他 再 一次 成為 麥克阿瑟 的 下屬 。

麥克阿瑟 對於 李奇微 充滿 信任 。

當 李奇微 前往 韓國 前 在 日本 東京 向 麥克阿瑟 述職 時 , 麥克阿瑟 曾 對 他 說 :“ 第 8 集團軍 是 屬於 你 的 , 馬 特 。

你 認為 怎麼 好 就 怎麼 幹 吧 。

”( 李奇微 :《 朝鮮戰爭 》 第五章 ) 李奇微 之所以 能夠 快速 提出 改變 戰局 的 方案 , 離不開 麥克阿瑟 給予 他 的 信任 和 自主權 。

二 、 中共 北韓 聯軍 的 “ 新年 攻勢 ”

通過 研究 中 共軍 的 歷史 及 此前 他們 在 北韓 發動 的 兩次 攻勢 , 李奇微 意識 到 , 中 共軍 在 後勤 補給 方面 有著 致命 的 弱點 。

在 聯合 國軍 的 持續 空襲 下 , 中 共軍 “ 運輸 車輛 不足 , 要 依靠 馱馬 、 大板車 和 人力 ” 進行 後勤 運輸 。

因此 , 中共 一線 戰鬥部隊 在 發動 一次 進攻 時 , 難以 得到 持續 有效 的 補給 , 只能 攜帶 少量 彈藥 及 口糧 , 維持 7—10 天 的 攻勢 、 向前 推進 40—50 公里 。

每 進行 一次 這種 “ 星期 攻勢 ”, 中 共軍 就 不得不 暫停 進攻 、 進行 休整 。

而 隨著 戰線 南移 到 三八線 , 中 共軍 與 後方 的 距離 變得 更為 遙遠 , 每次 攻勢 面臨 的 補給 困難 也 就 越 大 。

因此 , 在 中 共軍 對 三八線 發起 攻擊 後 , 聯合 國軍 應 全線 撤退 到 首爾 以南 55 公里 處 的 三七 線 ( 北緯 37 度線 ), 而後 在 中 共軍 進行 休整 時 發起 反攻 。

從 三七 線 以南 直到 洛東 江邊 , 聯合 國軍 還應 設置 三段 預設 陣地 。

在 中 共軍 的 攻勢 過於 猛烈 , 聯合 國軍 無法 守住 三七 線 的 情況 下 , 聯合 國軍 就 應 依次 向 這三條 防線 撤退 , 並 尋找機會 發起 反擊 。

這樣 , 通過 反覆 的 撤退 、 防禦 和 反擊 , 聯合 國軍 就 能 不斷 消耗 中 共軍 的 有生力量 , 並在 最後 粉碎 中 共軍 的 攻勢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七卷 第三章 ) 在 每次 進行 撤退 時 , 聯合 國軍 也 要 利用 中 共軍 畏懼 空襲 、 不敢 在 白天 作戰 的 弱點 , 在 白天 以步坦 協同 部隊 發動 反 衝擊 , 配合 炮火 儘可能 消滅 敵人 。

( 李奇微 :《 朝鮮戰爭 》 第五章 )

在 這樣 的 戰略思想 下 , 美第 8 集團軍 在 1950 年 最後 一天 的 黃昏 迎來 了 超過 30 萬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瘋狂 進攻 。

此次 “ 新年 攻勢 ”, 中 共軍 投入 了 第 13 兵團 的 六個 軍 ( 第 38、39、40、42、50、66 軍 ); 至於 經過 兩個 月 休整 和 補充 恢復 了 實力 的 北韓 軍 , 也 投入 了 三個 軍團 ( 第 1、 第 2、 第 5 軍團 ) 共 7.5 萬餘 人 的 兵力 。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進攻 重點 方向 位於 被 稱 為 “ 西線 ” 的 戰線 西側 , 其 矛頭 對準 了 韓國 首都 首爾 。

為 了 奪取 首爾 , 他們 投入 了 四個 中 共軍 ( 第 38、39、40、50 軍 ) 和 一個 北韓 軍團 ( 第 1 軍團 )。

經過 一夜 的 戰鬥 , 聯合 國軍 設在 三八線 的 臨津江 防線 被 突破 , 戰鬥力 較弱 的 韓軍 大量 潰退 。

這樣 , 就 出現 了 李奇微 在 1951 年 元旦 上午 看到 的 那 一幕 。

然而 , 儘管 聯合 國軍 正在 全線 撤退 , 但 這次 撤退 本來 就 在 李奇微 的 計劃 之中 。

雖然 許多 韓 軍部 隊 和 少量 美軍 部隊 陷入 了 潰退 狀態 , 但 大部分 美國 部隊 仍 保持 著 建制 、 在 有序 地向 後 撤退 。

1 月 3 日 , 聯合 國軍 主動 放棄 首爾 , 並 破壞 了 首爾 的 軍事設施 及 可能 被 敵人 利用 的 民用 設施 。

在 離開 他 位於 首爾 的 指揮所 前 , 李奇微 將軍 把 一件 破爛 睡衣 釘 在 牆壁 上 , 略帶 幽默 地 在 上面 寫下 了 “ 第 8 集團軍 司令官 謹向 中國 軍隊 總司令 官 致意 ” 這句 話 。

在 聯合 國軍 撤離 首爾 時 , 首爾 的 100 萬 居民 中 , 有 50 萬人 因 不 願意 做 共產 極權 陣營 的 奴隸 , 跟隨 聯合 國軍 渡過 了 首爾 以南 冰封 的 漢江 江面 , 向南 逃難 。

還有 大批 民眾 在 仁川港 登上 了 聯合 國軍 的 艦船 , 向 後方 轉移 。

韓戰 中 的 人心向背 , 通過 這一 細節 再 明白 不過 地 反映 了 出來 。

1 月 4 日 , 中共 及 北韓 軍 佔領 首爾 。

這是 韓國 首都 首爾 在 韓戰 當中 的 第二次 淪陷 。

不過 , 中共 、 北韓 聯軍 這時 得到 的 首爾 , 只是 一座 既 沒有 軍事 利用 價值 、 也 沒有 民心 的 空城 。

1 月 6 日 , 美第 8 集團軍 退至 三七 線 。

第二天 , 李奇微 命令 西線 的 一支 團級 部隊 向北 偵察 , 發現 前線 已 不見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蹤影 。

李奇微 對 中 共軍 的 判斷 果然 是 準確 的 : 中 共軍 的 攻勢 只能 維持 一個 星期 左右 。

現在 , 李奇微 即將 開始 他 的 反擊 了 。

三 、 和平 大門 的 關閉

那麼 , 同一 時期 的 共產 極權 陣營 一方 , 又 在 經歷 著 什麼 呢 ?

如上 一講 所述 , 在 1950 年 12 月 , 國際 社會 達成 共識 , 在 聯合國大會 上 通過 了 印度 等 十三 國 提出 的 停火 提案 , 希望 韓戰 交戰 雙方 以 三八線 為界 停戰 。

作為 前線 中 共軍 總司令 的 彭德懷 , 也 因為 部隊 傷亡 過大 , 不 願意 跨越 三八線 發動 “ 第三次 戰役 ”。

然而 , 希望 擴大 戰果 的 斯大林 卻 不能 接受 國際 社會 的 停火 提案 , 希望 將 戰爭 繼續 進行 下去 。

在 蘇聯 的 嚴令 之下 , 彭德懷 不得不 命令 中共 第 13 兵團 跨越 三八線 入侵 韓國 。

由於 聯合 國軍 在 李奇微 的 指揮 下 迅速 退向 了 三七 線 , 中 共軍 雖然 經過 數天 的 戰鬥 佔領 了 首爾 , 卻並 沒有 對 聯合 國軍 造成 任何 有效 打擊 , 反而 加重 了 他們 自身 的 傷亡 。

1 月 7 日 0 時 , 分別 擔任 中共 、 北韓 軍 聯合 司令部 ( 簡稱 “ 聯司 ”) 正副 司令 的 彭德懷 與 北韓 大將 金雄 下令 前線 各部 停止 進攻 , 結束 “ 第三次 戰役 ”, 轉入 休整 , 等到 春季 再 發起 新 的 攻勢 。

( 中國 軍事科學院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二卷 第九章 ) 因此 , 這 一天 從 三七 線向北 進行 偵察 的 聯合 國軍 沒有 發現 中 共軍 的 蹤影 。

彭德懷 之所以 迅速 結束 “ 第三次 戰役 ”, 是 因為 此時 的 中共 第 13 兵團 不但 補給 困難 , 而且 也 因為 連續作戰 蒙受 了 慘重 的 傷亡 。

根據 所謂 的 “ 志願軍 ” 黨委 在 1 月 8 日向 中共中央 的 報告 , 中共 第 13 兵團 經過 “ 三個 戰役 , 共 傷亡 約 近 三萬人 , 凍傷 、 逃 、 病約 兩萬 至 兩萬五千 人 ”, 已經 付出 了 5 萬 —5.5 萬人 的 損失 。

其中 , 就算 戰鬥力 強悍 的 第 38 軍 , 其 兵力 也 從 原有 的 4.5 萬 —5 萬人 下降 到 3.4 萬餘 人 。

此時 , 中共 第 13 兵團 已 是 強弩之末 , 陷入 了 再 不 休整 、 補充 就 “ 難以 繼續 作戰 ” 的 窘境 。

( 中國 軍事科學院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二卷 第九章 )

但是 , 對於 彭德懷 停止 進攻 的 行為 , 蘇聯 駐華 軍事 總 顧問 扎 哈羅 夫 和 北韓 政權 首腦 金日成 卻 表示 了 強烈 的 反對 。

1 月 9 日 , 扎 哈羅 夫稱 :“ 世界 上 哪 有 打勝仗 的 軍隊 不 追擊 敵人 , 不 發展 勝利 成果 的 呢 ?

” 隨後 , 金日成 在 與 彭德懷 進行 的 會談 中 , 也 與 彭德懷 進行 了 爭執 。

1 月 11 日 , 蘇聯 駐 北韓 大使 祖 瓦耶夫 在 聽取 了 金日成 的 彙報 後 , 向 斯大林 表示 彭德懷 “ 右傾 保守 , 按兵不動 , 不 乘勝追擊 。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斯大林 還 算 保留 了 一點 理智 。

1 月 13 日 , 斯大林 致電 祖 瓦耶夫 , 表示 彭德懷 暫停 進攻 的 決策 是 正確 的 。

這樣 , 在 斯大林 的 “ 一錘定音 ” 下 , 彭德懷 停止 進攻 的 行為 得到 了 保障 。

金日成 隨後 也 向 彭德懷 錶 示 , 部隊 進行 兩個 月 的 休整 是 正確 的 。

( 沈志華 :《 朝鮮戰爭 : 俄國 檔案館 的 解密 文件 》 代序 ,《 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 研究所 史料 叢刊 (48)》, 臺灣 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 研究所 ,2003 年 )

然而 , 斯大林 僅僅只是 同意 中共 、 北韓 聯軍 暫停 進攻 , 卻並 沒有 任何 進行 停火 的 打算 。

此時 , 國際 社會 仍 在 為 了 和平 盡 最後 的 努力 。

1 月 13 日 , 聯合國大會 通過 了 一份 新 決議 , 主張 在 朝鮮半島 立即 實現 停火 、 舉行 一次 政治 會議 以 恢復 和平 , 並 希望 外國 部隊 分階段 撤離 , 以及 按照 聯合國 制訂 的 原則 選舉 朝鮮半島 上 的 政府 。

此外 , 還要 安排 一次 由美 、 英 、 蘇三國 及 中共 代表 參加 的 會議 , 一次性 解決 包括 臺灣 問題 在內 的 所有 遠東 問題 。

如果 “ 立即 停火 ” 能夠 達成 , 中 共軍 就 能 在 停火 後 暫時 維持 對 首爾 的 佔領 , 這一 提案 給 中共 開出 的 條件 比 一個月 前 的 “ 十三 國 提案 ” 更為 優厚 。

不過 , 在 希望 將 共產 極權 陣營 勢力 繼續 擴張 下去 的 斯大林 來看 , 這一 停火 提案 仍然 不能 滿足 他 的 胃口 。

1 月 17 日 , 經過 毛澤東 向 斯大林 的 請示 , 中共 拒絕 了 這個 新 的 停火協議 , 從而 堵上 了 和平 的 大門 。

( 沈志華 :《 朝鮮戰爭 : 俄國 檔案館 的 解密 文件 》 代序 ) 對於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如此 優厚 的 條件 下 仍然 拒絕 停火 , 國際 社會 深感 震驚 , 也 堅定 了 在 朝鮮半島 戰鬥 下去 的 決心 。

2 月 1 日 , 聯合國大會 以 44 票 贊成 、5 票 反對 ( 蘇聯 、 印度 等 )、7 票 棄權 ( 南斯拉夫 等 ) 通過 了 美國 代表 奧斯汀 提出 的 “ 譴責 中國 為 侵略者 案 ”。

至此 , 中國 被 國際 社會 明確 定義 成為 對 大韓民國 發動 侵略戰爭 的 侵略者 。

( 中國 軍事科學院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二卷 第十一章 ; 貝文 · 亞歷山大 :《 朝鮮 : 我們 第一次 戰敗 》 第五十一章 《 艾奇遜 的 計謀 》) 而 與此同時 , 李奇微 在 前線 的 第一次 反攻 作戰 , 已經 開始 了 。

Learn languages from TV shows, movies, news, articles and more! Try LingQ for FREE

12. 韩战 系列 第十二 讲 和平 幻灭 · 下 12. Lecture 12 of the Korean War Series: Disillusionment with Peace·Part 2

韓戰 系列 第十二 講 和平 幻滅 · 下

一 、 李奇微 臨危受命 : 識破 “ 星期 攻勢 ”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在 之前 的 十一 講中 , 我們 回顧 了 韓戰 的 起源 和 韓戰 頭 半年 的 戰爭 進程 , 以及 在 戰爭 進行 了 半 年時 國際 社會 為 和平 所作 的 努力 。

今天 , 我們 將 進行 第十二 講 《 和平 幻滅 · 下 》, 講述 共產 極權 陣營 如何 拒絕 了 一切 和平 的 可能 , 並 繼續 擴大 戰爭 的 規模 。

按照 慣例 , 我們 還 是從 一個 歷史 場景 說起 。

1951 年 1 月 1 日 上午 , 新 上任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司令 馬 修 · 李奇微 中將 驅車 來到 首爾 北郊 。

從前 一天 黃昏時分 起 , 超過 30 萬 中共 、 北韓 聯軍 已經 越過 三八線 , 向 聯合 國軍 發起 了 所謂 的 “ 第三次 戰役 ”。

這次 大規模 進攻 , 被 聯合 國軍 稱為 “ 新年 攻勢 ”。

經過 一夜 戰鬥 , 聯合 國軍 的 三八線 陣地 被 突破 了 。

此時 , 映入 李奇微 眼簾 的 , 是 一片 混亂 的 景象 。

李奇微 在 他 有關 韓戰 的 回憶錄 中 描寫 道 , 當時 大批 韓國 士兵 “ 丟棄 了 所有 的 火炮 、 迫擊炮 、 機槍 以及 數人 操作 武器 ”,“ 乘著 一輛輛 卡車 , 正 川流不息 地向 南湧 去 , 他們 沒有 秩序 , 沒有 武器 , 沒有 領導 , 完全 是 在 全面 敗退 。

有些 士兵 是 依靠 步行 或者 乘著 各種 徵用 的 車輛 逃到 這裡 來 的 。

” 雖然 美軍 總體 上 攜帶 著 重武器 , 進行 著 有 秩序 的 後撤 , 但 也 有 部分 部隊 被 捲入 潰退 中 。

那天 上午 , 李奇微 在 美 24 師的 傷員 後 送 站 與 一些 美軍 傷兵 進行 了 談話 ,“ 發覺 他們 情緒 十分 低落 , 沒有 美國士兵 在 傷勢 不太 嚴重 時 通常 所 表現 的 那種 重返 部隊 的 迫切 心情 。

” 面對 部隊 低落 的 士氣 , 李奇微 心情沉重 地 表示 :“ 要 想 使 部隊 鼓起 所 需要 的 鬥志 , 還有 許多 工作 有待 我們 去 完成 。

”( 李奇微 :《 朝鮮戰爭 》 第五章 )

此時 李奇微 所 接手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 是 一支 剛剛 從 北韓 深處 進行 了 長距離 撤退 , 缺乏 鬥志 的 部隊 。

雪上加霜 的 是 , 在 1950 年 12 月 23 日 , 也 就是 美第 8 集團軍 全面 退 到 三八線 的 時候 , 曾 率領 該 集團軍 堅守 釜山 防禦 圈 的 司令 沃克 將軍 在 首爾 北郊 的 一場 車禍 中 逝世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李奇微 才 得以 臨危受命 , 被 從 美國 本土 派往 韓國 前線 。

李奇微 在 12 月 27 日 抵達 韓國 前線 時 , 發覺 部隊 不但 普遍 失去 了 鬥志 , 甚至 連 基本 的 敵情 偵察 都 變得 敷衍了事 了 。

根據 李奇微 的 回憶 , 在 美 第 8 集團軍 使用 的 軍事 地圖 上 , 沒有 關於 敵人 兵力 部署 的 任何 細節 , 只 在 三八線 北側 畫了 一個 鵝蛋 大 的 紅圈 , 其中 寫有 數字 “174,000”, 用於 表示 對 敵人 兵力 的 估算 。

而 就連 這個 兵力 估算 , 實際上 也 是 大大 低估 的 。

對於 上述 種種 在 部隊 中 存在 的 情況 , 李奇微 深感 震驚 。

( 比利 · 莫斯曼 :《 朝鮮戰爭 中 的 美國陸軍 ( 第二卷 ): 潮漲潮落 》 第九章 《 中國 人 的 第三次 攻勢 》)

在 中共 、 北韓 聯軍 發動 “ 第三次 戰役 ” 前夕 , 沿 三八線 部署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也 面臨 著 兵力 嚴重不足 的 困境 。

此時 , 剛剛 從 北韓 東北部 撤 到 韓國 南部 的 美 第 10 軍 雖 已 被 歸入 第 8 集團軍 建制 , 但 這個 軍 的 不少 部隊 仍 在 韓國 南部 休整 。

佈置 在 三八線 上 的 聯合 國軍 戰鬥部隊 , 總兵力 甚至 不足 20 萬 。

而 就是 這麼 一點 可憐 的 兵力 , 卻 要 防守 長達 216 公里 的 戰線 , 每個 一線 師要 防禦 的 戰線 長達 20—30 公里 。

處在 第一線 的 各師 , 只能 以連 、 排為 單位 建立 一些 點狀 陣地 , 不但 缺乏 預備隊 , 也 難以 構築 緊密 的 防線 。

一旦 防線 的 一點 被 攻破 , 那麼 整個 防線 就 會 迅速 被 突破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七卷 第三章 ) 可以 說 , 在 不明 敵情 、 兵力 不足 、 士氣 低落 的 情況 下 , 美第 8 集團軍 是 不 可能 守住 三八線 的 。

在 如此 不利 的 情況 下 , 李奇微 利用 1950 年 的 最後 幾天 , 提出 了 改變 戰局 的 方案 。

作為 美軍 中 的 優秀 將領 , 李奇微 有著 豐富 的 作戰 指揮 和 策劃 經驗 。

李奇微 出 生於 1895 年 。

1917 年 , 他 從 西點軍校 畢業 , 此後 在 該校 長期 擔任 教官 。

1942 年 , 他 出任 美第 82 空降師 師長 , 得以 指揮 美軍 最早 的 兩個 空降師 之一 。

在 1944 年 的 諾曼底 戰役 期間 , 他 隨同 部隊 空降 在 德軍 灘頭陣地 後方 , 其後 連續作戰 一個多月 , 立下 了 赫赫戰功 。

此後 , 他 升任 第 18 空降 軍 軍長 , 率部 攻入 德國 , 一直 戰鬥 到 德國 投降 。

李奇微 之所以 能 在 二戰 中 被 任命 為 空降兵 指揮官 , 是 因為 空降兵 在 當時 還是 一個 新生 兵種 , 正 適合 由 擁有 靈活 軍事 思想 的 李奇微 進行 指揮 。

在 前往 韓國 赴任 前夕 , 李奇微 的 官職 為 美軍 副 總參謀長 。

而 在 就任 美第 8 集團軍 司令 後 ,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麥克阿瑟 就 成 了 李奇微 的 頂頭上司 。

有趣 的 是 , 當 李奇微 在 西點軍校 出任 教官 時 , 麥克阿瑟 曾 擔任 過 一段時間 的 西點軍校 校長 。

此次 李奇微 臨危受命 , 是 他 再 一次 成為 麥克阿瑟 的 下屬 。

麥克阿瑟 對於 李奇微 充滿 信任 。

當 李奇微 前往 韓國 前 在 日本 東京 向 麥克阿瑟 述職 時 , 麥克阿瑟 曾 對 他 說 :“ 第 8 集團軍 是 屬於 你 的 , 馬 特 。

你 認為 怎麼 好 就 怎麼 幹 吧 。

”( 李奇微 :《 朝鮮戰爭 》 第五章 ) 李奇微 之所以 能夠 快速 提出 改變 戰局 的 方案 , 離不開 麥克阿瑟 給予 他 的 信任 和 自主權 。

二 、 中共 北韓 聯軍 的 “ 新年 攻勢 ”

通過 研究 中 共軍 的 歷史 及 此前 他們 在 北韓 發動 的 兩次 攻勢 , 李奇微 意識 到 , 中 共軍 在 後勤 補給 方面 有著 致命 的 弱點 。

在 聯合 國軍 的 持續 空襲 下 , 中 共軍 “ 運輸 車輛 不足 , 要 依靠 馱馬 、 大板車 和 人力 ” 進行 後勤 運輸 。

因此 , 中共 一線 戰鬥部隊 在 發動 一次 進攻 時 , 難以 得到 持續 有效 的 補給 , 只能 攜帶 少量 彈藥 及 口糧 , 維持 7—10 天 的 攻勢 、 向前 推進 40—50 公里 。

每 進行 一次 這種 “ 星期 攻勢 ”, 中 共軍 就 不得不 暫停 進攻 、 進行 休整 。

而 隨著 戰線 南移 到 三八線 , 中 共軍 與 後方 的 距離 變得 更為 遙遠 , 每次 攻勢 面臨 的 補給 困難 也 就 越 大 。

因此 , 在 中 共軍 對 三八線 發起 攻擊 後 , 聯合 國軍 應 全線 撤退 到 首爾 以南 55 公里 處 的 三七 線 ( 北緯 37 度線 ), 而後 在 中 共軍 進行 休整 時 發起 反攻 。

從 三七 線 以南 直到 洛東 江邊 , 聯合 國軍 還應 設置 三段 預設 陣地 。

在 中 共軍 的 攻勢 過於 猛烈 , 聯合 國軍 無法 守住 三七 線 的 情況 下 , 聯合 國軍 就 應 依次 向 這三條 防線 撤退 , 並 尋找機會 發起 反擊 。

這樣 , 通過 反覆 的 撤退 、 防禦 和 反擊 , 聯合 國軍 就 能 不斷 消耗 中 共軍 的 有生力量 , 並在 最後 粉碎 中 共軍 的 攻勢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七卷 第三章 ) 在 每次 進行 撤退 時 , 聯合 國軍 也 要 利用 中 共軍 畏懼 空襲 、 不敢 在 白天 作戰 的 弱點 , 在 白天 以步坦 協同 部隊 發動 反 衝擊 , 配合 炮火 儘可能 消滅 敵人 。

( 李奇微 :《 朝鮮戰爭 》 第五章 )

在 這樣 的 戰略思想 下 , 美第 8 集團軍 在 1950 年 最後 一天 的 黃昏 迎來 了 超過 30 萬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瘋狂 進攻 。

此次 “ 新年 攻勢 ”, 中 共軍 投入 了 第 13 兵團 的 六個 軍 ( 第 38、39、40、42、50、66 軍 ); 至於 經過 兩個 月 休整 和 補充 恢復 了 實力 的 北韓 軍 , 也 投入 了 三個 軍團 ( 第 1、 第 2、 第 5 軍團 ) 共 7.5 萬餘 人 的 兵力 。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進攻 重點 方向 位於 被 稱 為 “ 西線 ” 的 戰線 西側 , 其 矛頭 對準 了 韓國 首都 首爾 。

為 了 奪取 首爾 , 他們 投入 了 四個 中 共軍 ( 第 38、39、40、50 軍 ) 和 一個 北韓 軍團 ( 第 1 軍團 )。

經過 一夜 的 戰鬥 , 聯合 國軍 設在 三八線 的 臨津江 防線 被 突破 , 戰鬥力 較弱 的 韓軍 大量 潰退 。

這樣 , 就 出現 了 李奇微 在 1951 年 元旦 上午 看到 的 那 一幕 。

然而 , 儘管 聯合 國軍 正在 全線 撤退 , 但 這次 撤退 本來 就 在 李奇微 的 計劃 之中 。

雖然 許多 韓 軍部 隊 和 少量 美軍 部隊 陷入 了 潰退 狀態 , 但 大部分 美國 部隊 仍 保持 著 建制 、 在 有序 地向 後 撤退 。

1 月 3 日 , 聯合 國軍 主動 放棄 首爾 , 並 破壞 了 首爾 的 軍事設施 及 可能 被 敵人 利用 的 民用 設施 。

在 離開 他 位於 首爾 的 指揮所 前 , 李奇微 將軍 把 一件 破爛 睡衣 釘 在 牆壁 上 , 略帶 幽默 地 在 上面 寫下 了 “ 第 8 集團軍 司令官 謹向 中國 軍隊 總司令 官 致意 ” 這句 話 。

在 聯合 國軍 撤離 首爾 時 , 首爾 的 100 萬 居民 中 , 有 50 萬人 因 不 願意 做 共產 極權 陣營 的 奴隸 , 跟隨 聯合 國軍 渡過 了 首爾 以南 冰封 的 漢江 江面 , 向南 逃難 。

還有 大批 民眾 在 仁川港 登上 了 聯合 國軍 的 艦船 , 向 後方 轉移 。

韓戰 中 的 人心向背 , 通過 這一 細節 再 明白 不過 地 反映 了 出來 。

1 月 4 日 , 中共 及 北韓 軍 佔領 首爾 。

這是 韓國 首都 首爾 在 韓戰 當中 的 第二次 淪陷 。

不過 , 中共 、 北韓 聯軍 這時 得到 的 首爾 , 只是 一座 既 沒有 軍事 利用 價值 、 也 沒有 民心 的 空城 。

1 月 6 日 , 美第 8 集團軍 退至 三七 線 。

第二天 , 李奇微 命令 西線 的 一支 團級 部隊 向北 偵察 , 發現 前線 已 不見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蹤影 。

李奇微 對 中 共軍 的 判斷 果然 是 準確 的 : 中 共軍 的 攻勢 只能 維持 一個 星期 左右 。

現在 , 李奇微 即將 開始 他 的 反擊 了 。

三 、 和平 大門 的 關閉

那麼 , 同一 時期 的 共產 極權 陣營 一方 , 又 在 經歷 著 什麼 呢 ?

如上 一講 所述 , 在 1950 年 12 月 , 國際 社會 達成 共識 , 在 聯合國大會 上 通過 了 印度 等 十三 國 提出 的 停火 提案 , 希望 韓戰 交戰 雙方 以 三八線 為界 停戰 。

作為 前線 中 共軍 總司令 的 彭德懷 , 也 因為 部隊 傷亡 過大 , 不 願意 跨越 三八線 發動 “ 第三次 戰役 ”。

然而 , 希望 擴大 戰果 的 斯大林 卻 不能 接受 國際 社會 的 停火 提案 , 希望 將 戰爭 繼續 進行 下去 。

在 蘇聯 的 嚴令 之下 , 彭德懷 不得不 命令 中共 第 13 兵團 跨越 三八線 入侵 韓國 。

由於 聯合 國軍 在 李奇微 的 指揮 下 迅速 退向 了 三七 線 , 中 共軍 雖然 經過 數天 的 戰鬥 佔領 了 首爾 , 卻並 沒有 對 聯合 國軍 造成 任何 有效 打擊 , 反而 加重 了 他們 自身 的 傷亡 。

1 月 7 日 0 時 , 分別 擔任 中共 、 北韓 軍 聯合 司令部 ( 簡稱 “ 聯司 ”) 正副 司令 的 彭德懷 與 北韓 大將 金雄 下令 前線 各部 停止 進攻 , 結束 “ 第三次 戰役 ”, 轉入 休整 , 等到 春季 再 發起 新 的 攻勢 。

( 中國 軍事科學院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二卷 第九章 ) 因此 , 這 一天 從 三七 線向北 進行 偵察 的 聯合 國軍 沒有 發現 中 共軍 的 蹤影 。

彭德懷 之所以 迅速 結束 “ 第三次 戰役 ”, 是 因為 此時 的 中共 第 13 兵團 不但 補給 困難 , 而且 也 因為 連續作戰 蒙受 了 慘重 的 傷亡 。

根據 所謂 的 “ 志願軍 ” 黨委 在 1 月 8 日向 中共中央 的 報告 , 中共 第 13 兵團 經過 “ 三個 戰役 , 共 傷亡 約 近 三萬人 , 凍傷 、 逃 、 病約 兩萬 至 兩萬五千 人 ”, 已經 付出 了 5 萬 —5.5 萬人 的 損失 。

其中 , 就算 戰鬥力 強悍 的 第 38 軍 , 其 兵力 也 從 原有 的 4.5 萬 —5 萬人 下降 到 3.4 萬餘 人 。

此時 , 中共 第 13 兵團 已 是 強弩之末 , 陷入 了 再 不 休整 、 補充 就 “ 難以 繼續 作戰 ” 的 窘境 。

( 中國 軍事科學院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二卷 第九章 )

但是 , 對於 彭德懷 停止 進攻 的 行為 , 蘇聯 駐華 軍事 總 顧問 扎 哈羅 夫 和 北韓 政權 首腦 金日成 卻 表示 了 強烈 的 反對 。

1 月 9 日 , 扎 哈羅 夫稱 :“ 世界 上 哪 有 打勝仗 的 軍隊 不 追擊 敵人 , 不 發展 勝利 成果 的 呢 ?

” 隨後 , 金日成 在 與 彭德懷 進行 的 會談 中 , 也 與 彭德懷 進行 了 爭執 。

1 月 11 日 , 蘇聯 駐 北韓 大使 祖 瓦耶夫 在 聽取 了 金日成 的 彙報 後 , 向 斯大林 表示 彭德懷 “ 右傾 保守 , 按兵不動 , 不 乘勝追擊 。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斯大林 還 算 保留 了 一點 理智 。

1 月 13 日 , 斯大林 致電 祖 瓦耶夫 , 表示 彭德懷 暫停 進攻 的 決策 是 正確 的 。

這樣 , 在 斯大林 的 “ 一錘定音 ” 下 , 彭德懷 停止 進攻 的 行為 得到 了 保障 。

金日成 隨後 也 向 彭德懷 錶 示 , 部隊 進行 兩個 月 的 休整 是 正確 的 。

( 沈志華 :《 朝鮮戰爭 : 俄國 檔案館 的 解密 文件 》 代序 ,《 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 研究所 史料 叢刊 (48)》, 臺灣 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 研究所 ,2003 年 )

然而 , 斯大林 僅僅只是 同意 中共 、 北韓 聯軍 暫停 進攻 , 卻並 沒有 任何 進行 停火 的 打算 。

此時 , 國際 社會 仍 在 為 了 和平 盡 最後 的 努力 。

1 月 13 日 , 聯合國大會 通過 了 一份 新 決議 , 主張 在 朝鮮半島 立即 實現 停火 、 舉行 一次 政治 會議 以 恢復 和平 , 並 希望 外國 部隊 分階段 撤離 , 以及 按照 聯合國 制訂 的 原則 選舉 朝鮮半島 上 的 政府 。

此外 , 還要 安排 一次 由美 、 英 、 蘇三國 及 中共 代表 參加 的 會議 , 一次性 解決 包括 臺灣 問題 在內 的 所有 遠東 問題 。

如果 “ 立即 停火 ” 能夠 達成 , 中 共軍 就 能 在 停火 後 暫時 維持 對 首爾 的 佔領 , 這一 提案 給 中共 開出 的 條件 比 一個月 前 的 “ 十三 國 提案 ” 更為 優厚 。

不過 , 在 希望 將 共產 極權 陣營 勢力 繼續 擴張 下去 的 斯大林 來看 , 這一 停火 提案 仍然 不能 滿足 他 的 胃口 。

1 月 17 日 , 經過 毛澤東 向 斯大林 的 請示 , 中共 拒絕 了 這個 新 的 停火協議 , 從而 堵上 了 和平 的 大門 。

( 沈志華 :《 朝鮮戰爭 : 俄國 檔案館 的 解密 文件 》 代序 ) 對於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如此 優厚 的 條件 下 仍然 拒絕 停火 , 國際 社會 深感 震驚 , 也 堅定 了 在 朝鮮半島 戰鬥 下去 的 決心 。

2 月 1 日 , 聯合國大會 以 44 票 贊成 、5 票 反對 ( 蘇聯 、 印度 等 )、7 票 棄權 ( 南斯拉夫 等 ) 通過 了 美國 代表 奧斯汀 提出 的 “ 譴責 中國 為 侵略者 案 ”。

至此 , 中國 被 國際 社會 明確 定義 成為 對 大韓民國 發動 侵略戰爭 的 侵略者 。

( 中國 軍事科學院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二卷 第十一章 ; 貝文 · 亞歷山大 :《 朝鮮 : 我們 第一次 戰敗 》 第五十一章 《 艾奇遜 的 計謀 》) 而 與此同時 , 李奇微 在 前線 的 第一次 反攻 作戰 , 已經 開始 了 。